上海吳淞口國際郵輪母港客運樓

上海 建築 設計 東海 吳淞江 交通 貝克街的札記 2019-04-11
上海吳淞口國際郵輪母港客運樓

上海吳淞口國際郵輪碼頭一期工程於2010年建成,經過多年的發展,其業務量逐年大幅度提升,目前吳淞口國際郵輪碼頭已成為亞洲第一、世界第四大的郵輪碼頭,原有的一期建築和港口既無法滿足日益增多的郵輪靠泊要求,也無法滿足日常巨大客流的使用要求。本項目後續工程由原有碼頭向兩翼擴建而成,建成後能夠同時停靠兩艘15萬GT和兩艘22.5萬GT級郵輪。

上海吳淞口國際郵輪母港客運樓

上海吳淞口國際郵輪母港客運樓

基地位於長江與吳淞江交匯處,東入東海。自明清以來就是中國東海的海防與江防要塞,如今成為國際郵輪客運的交通集散樞紐。根據對 2020年吳淞口國際郵輪碼頭的郵輪旅客吞吐量和郵輪靠泊艘次的預測,在原有兩個泊位的基礎上再新建 兩個大型郵輪泊位,完成後三座客運樓總建築面積達到近8萬平方米,基本可以滿足四船3.8萬人次/日旅客的出入境需求。

上海吳淞口國際郵輪母港客運樓

上海吳淞口國際郵輪母港客運樓

在我們介入項目之前,水工平臺和建築結構柱位已確定,結構樁基已基本完成,水工平臺寬度80m,基礎結構柱網跨度14m*11m,對於一個國際郵輪母港的客運樓建築來說原水工平臺寬度和柱跨都過小。柱網,荷載和結構形式的限定對本項目的功能組織和空間建構提出了很大的挑戰,試圖在此約束條件下仍然提供未來遊客一個完美的體驗成為了設計最初的一個重要出發點。


上海吳淞口國際郵輪母港客運樓

原基礎結構圖及新建客運樓關係


一期客運樓以橢球型的東方之睛為形體概念,整體形體圓潤飽滿。考慮到原平臺的侷限性和功能空間佈局的合理性,新建客運樓的平面為長條形,主體長約200米,寬約50米。整體效果保持長方形的平面空間基礎上結合局部的三維曲面變化,通過下凹的形體將三棟建築形體有序聯繫起來。無論從江側還是岸側看去,凹-凸-凹的連續建築形態形成連續的波浪形天際線,如行雲流水般,猶如在東方之睛兩側新生出騰飛的兩翼。


上海吳淞口國際郵輪母港客運樓

上海吳淞口國際郵輪母港客運樓

上海吳淞口國際郵輪母港客運樓

上海吳淞口國際郵輪母港客運樓

整體形態以“海上畫卷”作為意向,考慮到與300多米長的巨型郵輪的形體對比,我們採用整體式的形體設計,在完整簡潔的大形體下通過表皮的弧線扭轉形成流線型的建築形態,造型整體時尚、時代感強,與原東方之睛的整體造型感相呼應,同時也避免了在郵輪巨大形體的對比下瑣碎形體對建築造型的弱化和壓制。

上海吳淞口國際郵輪母港客運樓

上海吳淞口國際郵輪母港客運樓

建築材料主要選用鋁板和玻璃幕牆,整體簡潔大氣,並與原東方之睛的材料相呼應。


建築主體的南立面(朝岸側)和屋面玻璃幕牆和鋁板表皮的結合,局部三維曲面包裹建築主體,通過三角洞口大小的漸變形成立面山水畫的“畫卷”圖案。

上海吳淞口國際郵輪母港客運樓

上海吳淞口國際郵輪母港客運樓

上海吳淞口國際郵輪母港客運樓

上海吳淞口國際郵輪母港客運樓

上海吳淞口國際郵輪母港客運樓

上海吳淞口國際郵輪母港客運樓

西南立面圖

上海吳淞口國際郵輪母港客運樓

剖面圖


建築主體的出入口側的立面和北(登船側)立面主要採用玻璃幕牆,使得建築整體視覺上輕盈現代,也給建築室內的旅客提供了良好的觀海視線。


上海吳淞口國際郵輪母港客運樓

結合朝向岸側的“畫卷”表皮,在二三層設置整個沿江面的中庭空間,使得遊客在通過不同聯檢單位等候和檢查空間之間能夠獲得一個空間感受和視覺高度上的釋放,山水的表皮不僅在岸上能夠遠觀,當南側的光線穿過不同大小的孔洞,整個中庭空間也被灑滿婆娑的光影,而透過底層一片開敞的玻璃幕牆,也能眺望到遠處的溼地公園和城市景觀,使得遊客得到心理和身體上的放鬆。

上海吳淞口國際郵輪母港客運樓

上海吳淞口國際郵輪母港客運樓

二層平面圖


上海吳淞口國際郵輪母港客運樓

上海吳淞口國際郵輪母港客運樓

上海吳淞口國際郵輪母港客運樓

項目檔案

項目名稱:上海吳淞口國際郵輪母港客運樓

項目業主:上海吳淞口國際郵輪港發展有限公司

項目地點:上海市寶山區

建築面積:5.54萬平方米

設計時間:2015 -2016年

建成時間:2018年

建築團隊:曾群、吳敏、康月、曾毅、方爾青、陳磊、熊子超、楊洋、肖麗娜

結構團隊:井泉、馬昕

給排水團隊:謝駿、黃志東

暖通團隊:朱偉昌、劉鬆

電氣團隊:謝文黎、尤文捷

建築攝影:邵峰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