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述評|開放創新包容是高質量發展密鑰

獨家述評|開放創新包容是高質量發展密鑰

孫紹波/畫

潘高峰/文

中國經濟,正處於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的歷史時刻。

當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邁進、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提升,上海作為中國最大的經濟中心城市,如何繼續領風氣之先,書寫傳奇?這是必須回答的時代之問。

時針撥回到2018年11月5日。習近平在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開幕主旨演講中曾這樣講述:“開放、創新、包容已成為上海最鮮明的品格。這種品格是新時代中國發展進步的生動寫照。”

總書記眼中的上海品格,是上海取得今天成就的基石,也是上海實現未來高質量發展的密鑰。

一直以來,上海有一個綽號叫“魔都”。就連上海市委書記李強都曾這樣描述:“魔都魔都,應當到處是想創造、能創造、善創造的幹部和群眾,應當充滿了先進的思想、優秀的作品、神奇的科技、震撼的工程……應當持續不斷地創造發展的奇蹟、湧現英雄的人物、演繹動人的故事。”

富於創造,把夢想變為現實,這正是上海的“魔力”所在。去年,上海的經濟總量達到3.27萬億元,人均GDP也突破2萬美元大關,首次達到發達經濟體標準。邁上了新臺階,也開啟了新徵程,四十年的高速增長,解決了“有沒有”的問題,現在強調高質量發展,根本在於解決“好不好”的問題。

什麼才算“好”?經濟學家認為,雖然高質量發展指標體系還在研究制定之中,但鼓勵每個行業、每個企業、每個產品都瞄準世界同行業、同類企業、同類產品的最高水平,是沒有錯的。世界之巔,攀登不易。別人走過的道路比我們更加漫長,打下的基礎更加深厚,要實現彎道超車,締造奇蹟,唯有獨闢蹊徑,勇於創新。

今年3月,上海科改“25條”在期待中落地,推出促進各類創新主體發展、激發科技創新人才活力、改革優化科研管理等舉措,尤其是在制度供給上有更大突破,讓上海的創新“場效應”越來越強。

過去6年,上海自貿區的制度探索,不僅給上海發展注入新的動力,也為全國積累了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去年,國家又把增設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新片區、在上海證券交易所設立科創板並試點註冊制、實施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三項新的重大任務交給上海,連同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共同構成了上海新時代高質量發展的四大戰略支撐。

當今世界,創新不靠閉門造車,很多時候,創新的“濃度”,有賴於開放的“廣度”。剛剛閉幕的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習近平在開幕演講中深刻指出,新起點上再出發,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成為推動世界經濟強勁和包容增長的現實需要,成為中國經濟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的自然延伸。“一帶一路”建設從總體佈局的“大寫意”向精謹細膩的“工筆畫”轉身,需要以高質量發展注入更高層次、持久發展的動能。

這些話含義雋永。對於上海來說,開放一直是最大的優勢。上海能有今天的成就,得益於改革開放尤其是浦東開發開放帶來的重大機遇。站在改革開放40週年的歷史關口,面對全球競爭新態勢,開放依然是不二法門。正因為更大程度的開放,上海迎來了特斯拉超級工廠,迎來了微軟全球最大的人工智能和物聯網實驗室,迎來了阿里、騰訊和百度三大互聯網公司……國內外巨頭不約而同佈局上海,共同為上海高質量發展注入活力,推動新動能加快形成。據統計,包括新產業、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在內的新經濟增加值占上海GDP的比重已經超過了31%。

開放如磁石,不斷吸引人才和企業,但要留住,還需包容的政策與環境。

今年4月15日,在第十七屆中國國際人才交流大會上,“魅力中國——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國城市”評選揭曉,上海再次排名第一,實現“七連冠”。另一個統計數據顯示,去年上海平均每個工作日新設企業1318戶!

新設企業不斷增長、市場活力持續增強,折射出的是上海營商環境之變。去年以來,上海先後推出56項改革舉措,完成198項“證照分離”改革試點,辦事環節平均壓縮30.5%,辦事時間平均壓縮52.8%。在世行最新營商環境排名中,上海助力,中國排名從78位躍升至46位。

上海這樣的經濟中心城市,營商環境是最直觀的軟實力,是一座城市是否足夠溫暖包容的具體體現。營商環境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只有不斷對標國際最高標準、最好水平,對行政審批進行革命性流程再造,下更大功夫實施“放管服”改革,在制度供給上謀突破,打響“一網通辦”政務服務品牌,才能真正讓市場主體感受到上海辦事經商的高效便捷,高質量發展才有了最豐饒的土壤。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