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行先試打造電力市場化改革山東樣板

□記者 左豐岐

通訊員 繆久田 孫偉 範興馳 報道

本報濟南訊 6月21日,我省電力現貨市場試運行啟動儀式在濟南舉行。這是全國首批投入試運行的電力現貨市場,標誌著我省電力市場進入現貨交易時代,電力市場化改革邁入嶄新階段。

電力現貨市場是發現價格和資源優化配置的重要環節。現貨交易較中長期交易更接近運行時刻,有利於通過市場機制發現電力價格,更快速、真實地反映市場實際需求、供給能力、供求變化和供求趨勢,讓電迴歸商品屬性,使得電價能夠更好地反映成本和供求關係。

我省是電力生產和消費大省,省內裝機以煤電為主,調峰資源匱乏。現階段正處於新能源加快發展、電力裝機和生產供應結構深度調整的關鍵期,“夏季高峰供應不足,冬季低谷調峰困難”的矛盾突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提升電網調節能力,推動網源荷儲協調聯動成為電力生產運行和市場引導的主要任務。構建完善的電力現貨市場體系,及時發現電力價格、反映電力資源時間和空間上的稀缺性,以“無形的手”引導電源、電網的建設投資和供需負荷的合理轉移,對於有效解決計劃與市場、現貨交易與中長期交易、不同成本機組同臺競爭、清潔能源消納等困擾電力市場化改革的實質性問題具有重要意義。

2017年8月,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國家能源局將我省列為全國電力現貨市場建設8個試點省區之一。按照國家統一部署,我省本著積極穩妥、有序推進的工作基調,組織精幹力量,成立工作專班,紮實推進市場建設方案、規則及配套文件的起草和編制等工作。2018年,組織召開電力市場建設試點和建設方案研討會,邀請國內知名專家學者精心授課、深入研討、精準把脈,支招獻策建設路徑;組織相關部門、單位赴廣東、浙江等省份學習現貨市場建設先進經驗;抽調專門人員,圍繞現貨市場模式、交易品種、出清機制、定價方式、結算方式、現貨市場與中長期市場的銜接機制等深入研究,逐條討論市場建設方案和市場規則等。

目前,《山東電力現貨市場建設試點實施方案》《山東省電力現貨市場交易規則》《山東省電力中長期市場交易規則》已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現貨市場技術支持系統已完成調試、上線試運行,先後舉辦兩期涵蓋所有市場主體的專題培訓,我省電力現貨市場已具備試運行條件。

近年來,我省電力市場交易在跨區電網資源優化配置、促進清潔能源消納、持續提升營商環境、釋放改革紅利等方面取得了積極成效。省內售電公司註冊全面放開並實現所有交易業務“一次都不用跑”,截至5月底,省內具備交易資格的售電公司已達982家。自2014年開展電力市場化交易以來,我省電力交易中心累計服務5295家用戶,完成直接交易電量3149億千瓦時。2018年,我省電力交易中心累計組織省內外市場化交易89批次,直接交易電量達1316億千瓦時,同比增長37.7%,釋放改革紅利約17.33億元,其中組織跨省區交易51批次,達成交易電量321億千瓦時;外電入魯電量達到719.6億千瓦時,佔全社會用電量的12.2%,其中清潔能源123.2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49.1%。

2019年,我省預計將達成直接交易電量1600億千瓦時,外電入魯電量950億千瓦時,消納新疆送電7億千瓦時,累計釋放改革紅利將達到100.9億元。

下一步,在現貨市場試運行過程中,全省各級各相關部門、單位將持續保持工作標準不降、節奏不緩、力度不減,敢於擔當,抓緊抓實各項工作措施,推動電力現貨市場建設提檔升級、提質增效,認真迴應社會關切,不斷改進完善現貨市場工作機制、制度體系和技術系統,力爭早日結算試運行。

我省將繼續發揮聯合工作機制作用,依據職責分工,密切配合,形成合力,通過電力市場化改革,不斷提升新能源消納能力和電力生產供給效率,實現源、網、荷、儲協同調節,加快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電力能源體系,為新時代現代化強省建設提供堅強電力保障,為全國電力市場化改革積累山東經驗、貢獻山東智慧、打造山東樣板。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