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愛通渭"

舌尖上的通渭,多少通渭人的記憶!
通渭圈子|通渭人的小圈子查看:8934回覆:66記憶中的東西總是讓人難以忘懷,就像舊掛曆偶爾還想去翻翻,去尋找一下逝去歲月的記憶和對經過往事的回憶。而家鄉...
小吃 油餅 鍋盔 綠豆 2017-05-01
據說70後全認識,80後認識一半,90後能認識三個就不錯了!
洋火槍嘎啦油 冬天手都靠它了收音機旱菸袋煙笸籮軍用背壺摺尺火油燈提燈鍋蓋,淺子搪瓷杯 總是寫滿各種宣傳語水扁擔頂針搓衣板鞋樣子 以前的人樸素而有智慧襪撐子...
行走通渭(一):通渭獨具特色的民間藝人生活
通渭脊獸歷史悠久 工藝精湛通渭脊獸脊獸,安裝在屋脊上,是中國傳統建築上的重要部件,因此又稱“屋脊獸”。屋脊獸除實際使用功能外,兼具裝飾功能和等級、地位的標...
名家通渭篇|通渭人家——賈平凹
通渭是甘肅的一個縣。我去的時候正是五月,途經關中平原,到處是麥浪滾滾,成批成批的麥客蝗蟲一般從東往西攆場子,他們揹著鋪蓋,拿著鐮刀,擁聚在車站,鎮街的屋...
定西通渭隨手拍(三):換個角度看通渭
從北山上眺望通渭縣城秋高氣爽時節的縣城有點霧霾的樣子晨曦中的通渭縣城縣城北山,也叫筆架山。近幾年因為面山綠化的緣故,栽植了很多樹木花苗,每到春季,杏花滿山...
'通渭一中,知名校友'
"張作衡,男,通渭縣隴川鄉人,1971年8月生,1987-1991年就讀於通渭縣第一中學,博士,現任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產資源研究所研究員,流體包裹體與成礦模擬實驗室副主任,所科學技術委員會委員,中國地質學會礦床專業委員會委員 。姚檀棟:男,1954年7月生,甘肅通渭人,197...
舌尖上的通渭
古絲路自長安出發,逶迤西去,峰迴路轉,風景各異,在中原文明與西域風情相交的地方,有一塊地方,梯田密佈,耕作精細,這便是通渭。通渭歷史悠久,漢元鼎三年置縣,...
通渭賦(通渭縣)
禹甸西陲重鎮,隴右邑通渭,三千里山川崢嶸浩渺;有漢天水故郡,附廓縣平襄,兩千載光陰荏苒不老。 壯哉通渭,湍歌山舞。蟾姆吞雲,氣概凌霄,蜿蜒九脈亙邑中,眾...
30秒瞭解甘肅通渭
一、最早的“天水”指通渭。甘肅通渭,從這個縣的名字來看,意思是“通向渭河”,因為通渭境內的牛谷河通向渭河,西周以前為羌族地盤,春秋時為襄戎地盤,戰國時秦打...
等我們老了,就回通渭
Tong wei通渭&家鄉的味道等我們老了,就回通渭等我們老了,就回通渭群山深處,四合院內,一縷炊煙喝一罐茶,嗑一把麻子,與鄉鄰談天說地兒時的記憶...
寧靜 美文 2018-12-19
通渭賦(通渭縣簡介)
隴上通渭,商阜古鎮,因古通渭州而得其名。今之通渭,甘肅縣域,下轄一區六鎮十二鄉,生息四十五萬六千人。自古絲路之要衝,居然紅軍長征路。北出金城達塞外,南過天...
'通渭,出名了'
"您好,我是通渭。感謝您打開這份來自通渭的邀請函,這是一封特殊的邀請函,憑這封信,可以找到一萬個來通渭的理由。 通渭縣位於甘肅省中部,定西市東側,介於東經104°57′~105°38′、北緯34°55′~35°29′之間,海拔為2521~1410米,平均海拔1970.5米。...
我的家在甘肅的一個小縣城,他的名字叫通渭!
在心裡,有一個地方叫通渭通渭,一座小城的名字也是你最熟悉的兩個字因為這裡是你我的家通渭,一座可愛的城市生我養我的城市從有記憶以來我們就生活在這裡通渭是平...
定西通渭掀起退耕還林新高潮
原標題:通渭掀起退耕還林新高潮中國甘肅網5月18日訊 據定西日報報道 (記者 藺澤華) 通渭縣新一輪退耕還林工程建設任務為15萬畝,採取超常規措施抓好新一輪退耕還林工程。截至目前,全縣新一輪退耕還林已完成各小班地形圖勾繪、林種樹種的規劃設計和整地工作。除11495畝金銀花外...
弘揚民俗文化 通渭交警保駕護航
眼下適逢農閒季節,通渭縣正處農村民俗文化--廟會的集中時段,趕廟會的人絡繹不絕,為了使交通安全宣傳教育活動深入人心,有效預防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的發生,4月...
民俗 社會 2017-04-18
通渭名人——李南暉
李南暉:字仲晦,號青峰,又號西海雲樵,甘肅省通渭縣城關人,生於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十二月十八日,七十歲時引疾卸職,迴歸故居。乾隆四十九年(1784)...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