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聞妙史"

歷史奇聞趣事50則,值得收藏
【1】龔自珍的兒子龔半倫,帶領英法聯軍把圓明園洗劫一空,後又做英國公使的翻譯,代表英國和恭親王談判,百般刁難。恭王怒道:“你等世受國恩,卻為虎作倀甘做漢奸...
20個瘋狂的“歷史奇聞”,不看不知道
1、 一戰初期,美國空軍(美國軍隊的一部分)只有18名飛行員,5--12架飛機。   2、丹尼爾-布恩並不像人們想象與傳說中的那樣,帶一頂浣熊皮帽,而是帶...
歷史奇聞,搶來兒媳做老婆,夜夜醉銷魂
開創立世之後.唐玄宗開始變得滿足了,到了晚年,甚至像變了個似的,整日和楊貴妃形影不離。這個楊貴妃,閨名叫楊玉環,她的童年度過的.由於生得花容月貌,冰肌雪膚...
關於世界汽車歷史的九大奇聞趣事
汽車奇聞趣事二:最成功的車——福特T型車福特的T型車可以稱得上這個世界上最成功的汽車,也是汽車史上第一部可以在生產線上大量裝配,讓人人都買得起的四輪工具。...
福特汽車 2019-03-30
歷史鉤沉:明代文人相——奇聞異事
明朝(1368-1644)的時候,正是君主專制達到頂峰的節點。這一個朝代出現了許多有名的臣子,他們為了明朝的發展打破常規,做了很多事情,但他們的事蹟流傳下...
奇雕怪塑,完全看醉了!妙!妙!妙!妙!妙!妙!妙!妙!
鐵皮馬,眼神如此生動挺身的狗熊,精氣神十足!廢鐵大公雞,上面還能坐人雙鱷齊下,背上的鐵鏈條充當鱷魚鱗片再適合不過了零件做成的牛頭,充滿機械感會飛的鐵片燕子...
奇聞鬼怪!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8769977/answer/661204730來源:知乎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
王生 服裝 2019-05-07
古今奇聞:還陽的老太太
解放前,說起我們村的劉家,在方圓百里可謂是有頭有臉的人物,他家在縣城裡開著個“濟世堂”藥鋪。只是劉老爺子早亡,獨子劉善與母親經營著藥鋪,劉老爺子去世時劉善...
農村 鄧等等 2019-05-14
民間奇聞-換心
陸 判陵陽人朱爾旦,性情豪放,只是反應有些遲鈍,所以雖然學習很用功,卻還沒有出名。有一天,文社的人在一起飲酒。有人跟他開玩笑說:“你有豪放之名,如果能在深夜到十王殿,把左邊走廊的那位判官背到這裡來,我們大家湊錢設宴請你。”原來,陵陽有座十王殿,殿裡供的神鬼像都是木雕的,但經...
賭徒奇聞-鬼追債
村裡有一個賭鬼,他好吃懶做,嗜賭如命。他的父母因為他賭博,都先後被他氣死了,現在他都三十好幾,還沒有娶上媳婦,村裡人都知道他不成器,也都不敢給他提親。就這...
故事 彩票門徒 2017-11-07
民間奇聞-蕩魔
明月竹葉青 鵝毛般的雪花紛紛揚揚,漫天飛舞,崇山峻嶺之間盡染銀裝,分外妖嬈。雖說數九寒天人跡稀少,陝西太白山的官道上卻有一騎快馬在奮蹄而馳。馬背上是個三十餘歲的精幹漢子,皁衣皮靴鬚髮盡雪,看模樣卻是官府中人。這漢子姓陳名灝,乃是四川廣元府的一個小吏,此次便是奉府尹宋大人之命...
民間奇聞-尋仙
道光年間,在江蘇句容勾曲山下有一個風景優美的村莊名叫廬江村,村中約有幾十戶人家,大都以務農打漁為生。在村西頭的小河旁有三間瓦房,裡面住著兄弟二人。兄長金二年約十八九歲,弟弟金詠甚是年幼,還不到十三歲。只因兄弟倆的父母都早已離世,留下二人相依為命,靠著祖上的幾畝薄田維持生計。...
民間奇聞-狐誘
明月竹葉青乾隆年間,在陝西扶風縣有一儒生名叫丁瑋,丁家衣食無缺家道小康,只是他年近四十卻已斷絃三次,家中尚有一子兩女年齡皆幼,雖有保姆僕人照顧,可家中事務卻始終缺少一個得力之人來打理。丁瑋心中倒是想再找一個妻子來持家,可是附近知道此事的人都說他命中克妻,不敢將女兒嫁給他,所...
民間奇聞-飛僵
 明月竹葉青   嘉慶年間,安徽潁州府的蔣府臺因為公事入京。他一路只帶著幾個家僕,走到直隸安州地界的時候正是日頭高照,幾人又渴又累,此時在官道旁恰好有一個小小的茶肆,於是他們便進去休息。蔣府臺正坐著喝茶的功夫忽然看見一個皮膚黑瘦的老頭走進店來,他一進來也要了一杯茶,坐在與蔣...
故事 莫尋路 2017-11-08
'聊齋之鸚鵡奇聞'
"甘玉,字璧人,是廬陵縣的一名書生。他父母早就去世了,只留下個弟弟。二郎名叫甘珏,字雙璧,從五歲起就由哥嫂撫養。甘玉性情友愛,對待弟弟如同自已的兒子。後來甘珏漸漸長大,生得一表人材,秀美出眾,而日很聰明,文章寫得好,甘珏更加喜愛他,常說:“我弟弟才貌出眾,不能不找個好媳婦。...
奇聞故事:三塊肉
一、以肉換狐從前,章丘有個叫蘇三好的屠戶,以殺豬賣肉為主。這蘇三好有個毛病,就是貪酒,每次非喝得大醉才罷休。蘇三好每次都把酒菜放在一個筐子裡,再用一根繩子吊在房樑上,等喝酒的時候再放下來。這是為防有老鼠偷吃他的酒菜。這天,蘇三好從集市裡回來,把筐子放下來,準備過過酒癮。可一...
民間奇聞-荊客
明月竹葉青安徽鳩慈,乃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古鎮,雖不算大,卻地處交通要道,因此過往行旅絡繹不絕,至嘉慶年間尤為繁華,車水馬龍商鋪林立,工商士農三教九流皆有。小鎮南街兩旁立著十餘棟高矮不一的小樓,門口均插著一面茶旗,裡面多是南來北往的客商,間或當地土人,三人一桌五人一夥,或商談生...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