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不是為技術而生,而是為市場而生!

三星 iPhone 手機 科技 蘇科家園 2018-12-14
專利不是為技術而生,而是為市場而生!

在我們印象中,富士康只是個代工巨頭,可能沒什麼技術含量。但是你絕對想不到,富士康積累了數十萬件專利,是中國專利最多的公司,在全美的全球排名第八。

富士康不僅是代工巨頭

更是專利巨人!

在富士康16年的經歷積累了很多實戰經驗,富士康的專利挖掘、佈局、申請到後續訴訟、許可,都是我在負責。很多人認為富士康就是代工,其實富士康不僅是代工。如果是簡單地組裝,利潤會很低,但實際上蘋果手機的零組件很多是富士康做的。

現在許多品牌廠商都不知道怎麼做手機,他可以設計外觀,提出創意,但怎麼做成產品,再變成商品,還要融入用戶體驗,並且是在短期內大批量生產,涉及到非常多的製造技術,許多製造細節和設備,包括蘋果公司都不知道。

富士康的大量專利正是從這些獨立的製造中誕生,富士康的許多車間都是無人操作,比如iPad的三維打磨,機械手臂如何解決?車間如何防止粉塵爆炸?排除職業風險的許多技術設計都有專利。

久而久之,富士康積累了數十萬件專利,是中國專利最多的公司,在全美的全球排名第八。

專和利,最終要落到利上

專利應該分開來看,專和利,最終要落到利上。專利不是為技術而生,而是為市場而生。

知識產權運營分為了前、中、後三階段:專利發明人有個想法表達出來,通行的做法是代理機構幫助你填寫相關材料,包括專利特點、技術背景之類,形成專利文件,這是前端;然後代理機構開始撰寫專利文書、答辯直到取得專利證書和維護專利,是中端;而從專利證書到實際的“利”,是後端。

專利運營必須由後端來指導前端,其中極重要的一環是專利撰寫。必須由具有將專利變成錢的實戰經驗的人來寫,否則專利撰寫不可避免地“太爛”。

專利能否變現以及變現大小取決於三個方面:

1.專利本身品質,就是寫的好不好;

2.專利的技術價值高低;

3.專利對應的市場大小。

這三個因素是乘數關係,其中一個不好,結果都是零。

現實中大多數人認為拿到證書再交費維持,專利就到此為止了。專利營運也多是前端指導後端,有了專利,就寫出來,再去考慮怎麼變成錢。

為什麼寫的不好就難以實現從專到利?專利撰寫中,必須要有佈局的觀念,首先要分析產品和技術的生命週期,接下來分析在產業中處於上中下游的哪個位置,再看價值鏈,最簡單是發現最值錢的部分在哪兒,然後鎖定目標廠商。

比如產品和三星有關,就要知道目前三星的專利和產品情況,你的專利能抓住他,才能迅速轉化,另外還要知道,專利要用來幹什麼,是訴訟、許可,還是用於證券化?這些佈局技巧只有真正專利變現了的人才懂得。

用後端指導前端就是知道了專利怎麼變成利後,再去有目的性、針對性地佈局,而不是鎖定在一個點上,才能實現覆蓋產業鏈的最大化,以及覆蓋到利益的最大化”。專利運營就像打仗,是一場戰爭,所有要素都必須考慮,你不能只有一杆槍就上戰場。

專利性價比高於產品

現實中,因為對知識產權認識不足,加之政策引導的偏差,導致眾多企業重“專”而無“利”,專利亦量大質輕。

雖然各界都在倡言提升專利質量,但實際上對“質”的認識仍然比較模糊。它應該一方面是指技術含量,另一方面就是專利文書的撰寫質量,佈局要到位。

發明人的技術創新成果應該變成兩種結果:一種有形的產品;一種是無形結果,就是專利。絕大部分人都忽略了無形的結果,其實,專利就是產品的影子,本身就是商品,可用以交換、轉讓、許可、訴訟、質押等等。

應該說,專利和產品是同生的雙胞胎。一件高質量的專利加上好的佈局,其盈利甚至比從產品的收益更大。正是許多人沒有認識到這一點,才導致對專利的忽視。

通過產品來獲利,從技術到產品再到市場,中間環節很多,營收成本其實很高。而專利本身可以帶來收益,而且可以通過專利壟斷市場。我申請了專利,你要製造相應產品需要我授權,否則我告你,或者收你的錢,或者可以幹掉你,這個性價比比做產品要高多了!

富士康已經將技術變成了產品,而我們要做的就是把專利本身變成產品,以此倒逼“為了專利而專利”的格局改變。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