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揮刀自宮還是順勢而為?換個角度再來看A8L的MMI交互系統'

"

在BBA這三大豪華汽車品牌中,如果按資歷來劃分多媒體系統,那早在1998年便搭載在奔馳S級(W220)上的Comand算是最有話語權的。而直至2002年才出現在第二代A8(D3)上的MMI系統,顯然是最為年輕的那一個。

但正如奧迪品牌的Slogan——突破科技,啟迪未來那樣,MMI系統的進化速度並不慢,甚至某些革新的動作比起另外兩家對手都要激進。譬如在Q7那,MMI系統還是保持著“對觸摸屏說不”的態度。但來到A8L所搭載的最新一代MMI系統上,絕大多數實體按鍵已經被徹底消滅了。

"

在BBA這三大豪華汽車品牌中,如果按資歷來劃分多媒體系統,那早在1998年便搭載在奔馳S級(W220)上的Comand算是最有話語權的。而直至2002年才出現在第二代A8(D3)上的MMI系統,顯然是最為年輕的那一個。

但正如奧迪品牌的Slogan——突破科技,啟迪未來那樣,MMI系統的進化速度並不慢,甚至某些革新的動作比起另外兩家對手都要激進。譬如在Q7那,MMI系統還是保持著“對觸摸屏說不”的態度。但來到A8L所搭載的最新一代MMI系統上,絕大多數實體按鍵已經被徹底消滅了。

揮刀自宮還是順勢而為?換個角度再來看A8L的MMI交互系統

交互方式越來越多樣、顯示屏幕尺寸也越來越大,這些都是今後車載系統的發展趨勢。但某種程度而言,全觸屏的交互方式其實更考驗廠家對交互體驗的把控能力,至少iDrive、Comand乃至MUBX仍未敢這麼做得如此徹底的時候,奧迪已經勇敢地踏出了這一步。而這也讓知行君萌生了再次體驗MMI系統的想法,究竟和同級別或者國內自主品牌那些五花八門的智聯繫統相比,全新一代MMI有何亮點,又有何不足呢?

能炫技的不光是燈,屏幕也能

如果把HUD抬頭顯示,12.3英寸全液晶儀表、中控臺兩塊10.1/8.6英寸觸摸屏以及後排乘客可享受到的3塊屏幕都算進去的話,那A8L上總共有7塊屏幕包圍著我們。記得當年手機從鍵盤式進化為觸屏式,那種直觀的交互體驗至今仍讓知行君記憶尤深,A8L也同樣如此。而這也算是A8L作為奧迪轎車旗艦必須具備的氣場。

"

在BBA這三大豪華汽車品牌中,如果按資歷來劃分多媒體系統,那早在1998年便搭載在奔馳S級(W220)上的Comand算是最有話語權的。而直至2002年才出現在第二代A8(D3)上的MMI系統,顯然是最為年輕的那一個。

但正如奧迪品牌的Slogan——突破科技,啟迪未來那樣,MMI系統的進化速度並不慢,甚至某些革新的動作比起另外兩家對手都要激進。譬如在Q7那,MMI系統還是保持著“對觸摸屏說不”的態度。但來到A8L所搭載的最新一代MMI系統上,絕大多數實體按鍵已經被徹底消滅了。

揮刀自宮還是順勢而為?換個角度再來看A8L的MMI交互系統

交互方式越來越多樣、顯示屏幕尺寸也越來越大,這些都是今後車載系統的發展趨勢。但某種程度而言,全觸屏的交互方式其實更考驗廠家對交互體驗的把控能力,至少iDrive、Comand乃至MUBX仍未敢這麼做得如此徹底的時候,奧迪已經勇敢地踏出了這一步。而這也讓知行君萌生了再次體驗MMI系統的想法,究竟和同級別或者國內自主品牌那些五花八門的智聯繫統相比,全新一代MMI有何亮點,又有何不足呢?

能炫技的不光是燈,屏幕也能

如果把HUD抬頭顯示,12.3英寸全液晶儀表、中控臺兩塊10.1/8.6英寸觸摸屏以及後排乘客可享受到的3塊屏幕都算進去的話,那A8L上總共有7塊屏幕包圍著我們。記得當年手機從鍵盤式進化為觸屏式,那種直觀的交互體驗至今仍讓知行君記憶尤深,A8L也同樣如此。而這也算是A8L作為奧迪轎車旗艦必須具備的氣場。

揮刀自宮還是順勢而為?換個角度再來看A8L的MMI交互系統

當然了,和某些造車新勢力動輒N塊12寸連體觸屏甚至48英寸的巨屏相比,A8L似乎炫技的力度還不太夠。不過以分辨率為1540 x 720的10.1英寸觸屏為例,別看它的像素不是很高,但奧迪通過高對比度的屏幕背光顯示來保證信息讀取的清晰度。而且各項功能的ICON也特意加大尺寸以方便手指的點選。

"

在BBA這三大豪華汽車品牌中,如果按資歷來劃分多媒體系統,那早在1998年便搭載在奔馳S級(W220)上的Comand算是最有話語權的。而直至2002年才出現在第二代A8(D3)上的MMI系統,顯然是最為年輕的那一個。

但正如奧迪品牌的Slogan——突破科技,啟迪未來那樣,MMI系統的進化速度並不慢,甚至某些革新的動作比起另外兩家對手都要激進。譬如在Q7那,MMI系統還是保持著“對觸摸屏說不”的態度。但來到A8L所搭載的最新一代MMI系統上,絕大多數實體按鍵已經被徹底消滅了。

揮刀自宮還是順勢而為?換個角度再來看A8L的MMI交互系統

交互方式越來越多樣、顯示屏幕尺寸也越來越大,這些都是今後車載系統的發展趨勢。但某種程度而言,全觸屏的交互方式其實更考驗廠家對交互體驗的把控能力,至少iDrive、Comand乃至MUBX仍未敢這麼做得如此徹底的時候,奧迪已經勇敢地踏出了這一步。而這也讓知行君萌生了再次體驗MMI系統的想法,究竟和同級別或者國內自主品牌那些五花八門的智聯繫統相比,全新一代MMI有何亮點,又有何不足呢?

能炫技的不光是燈,屏幕也能

如果把HUD抬頭顯示,12.3英寸全液晶儀表、中控臺兩塊10.1/8.6英寸觸摸屏以及後排乘客可享受到的3塊屏幕都算進去的話,那A8L上總共有7塊屏幕包圍著我們。記得當年手機從鍵盤式進化為觸屏式,那種直觀的交互體驗至今仍讓知行君記憶尤深,A8L也同樣如此。而這也算是A8L作為奧迪轎車旗艦必須具備的氣場。

揮刀自宮還是順勢而為?換個角度再來看A8L的MMI交互系統

當然了,和某些造車新勢力動輒N塊12寸連體觸屏甚至48英寸的巨屏相比,A8L似乎炫技的力度還不太夠。不過以分辨率為1540 x 720的10.1英寸觸屏為例,別看它的像素不是很高,但奧迪通過高對比度的屏幕背光顯示來保證信息讀取的清晰度。而且各項功能的ICON也特意加大尺寸以方便手指的點選。

揮刀自宮還是順勢而為?換個角度再來看A8L的MMI交互系統

另外,屏幕尺寸其實也跟背後的圖形處理芯片息息相關。尺寸再大、像素再高的屏幕,如果圖形處理器與CPU沒跟上,那觸屏響應、菜單划動都會受到影響。在保證流暢的操作體驗基礎上,知行君覺得現在的屏幕顯示效果完全可以接受。

"

在BBA這三大豪華汽車品牌中,如果按資歷來劃分多媒體系統,那早在1998年便搭載在奔馳S級(W220)上的Comand算是最有話語權的。而直至2002年才出現在第二代A8(D3)上的MMI系統,顯然是最為年輕的那一個。

但正如奧迪品牌的Slogan——突破科技,啟迪未來那樣,MMI系統的進化速度並不慢,甚至某些革新的動作比起另外兩家對手都要激進。譬如在Q7那,MMI系統還是保持著“對觸摸屏說不”的態度。但來到A8L所搭載的最新一代MMI系統上,絕大多數實體按鍵已經被徹底消滅了。

揮刀自宮還是順勢而為?換個角度再來看A8L的MMI交互系統

交互方式越來越多樣、顯示屏幕尺寸也越來越大,這些都是今後車載系統的發展趨勢。但某種程度而言,全觸屏的交互方式其實更考驗廠家對交互體驗的把控能力,至少iDrive、Comand乃至MUBX仍未敢這麼做得如此徹底的時候,奧迪已經勇敢地踏出了這一步。而這也讓知行君萌生了再次體驗MMI系統的想法,究竟和同級別或者國內自主品牌那些五花八門的智聯繫統相比,全新一代MMI有何亮點,又有何不足呢?

能炫技的不光是燈,屏幕也能

如果把HUD抬頭顯示,12.3英寸全液晶儀表、中控臺兩塊10.1/8.6英寸觸摸屏以及後排乘客可享受到的3塊屏幕都算進去的話,那A8L上總共有7塊屏幕包圍著我們。記得當年手機從鍵盤式進化為觸屏式,那種直觀的交互體驗至今仍讓知行君記憶尤深,A8L也同樣如此。而這也算是A8L作為奧迪轎車旗艦必須具備的氣場。

揮刀自宮還是順勢而為?換個角度再來看A8L的MMI交互系統

當然了,和某些造車新勢力動輒N塊12寸連體觸屏甚至48英寸的巨屏相比,A8L似乎炫技的力度還不太夠。不過以分辨率為1540 x 720的10.1英寸觸屏為例,別看它的像素不是很高,但奧迪通過高對比度的屏幕背光顯示來保證信息讀取的清晰度。而且各項功能的ICON也特意加大尺寸以方便手指的點選。

揮刀自宮還是順勢而為?換個角度再來看A8L的MMI交互系統

另外,屏幕尺寸其實也跟背後的圖形處理芯片息息相關。尺寸再大、像素再高的屏幕,如果圖形處理器與CPU沒跟上,那觸屏響應、菜單划動都會受到影響。在保證流暢的操作體驗基礎上,知行君覺得現在的屏幕顯示效果完全可以接受。

揮刀自宮還是順勢而為?換個角度再來看A8L的MMI交互系統

而且為了應付A8L的MMI系統那更加豐富的功能、外加360°全景影像具備3D顯示的效果,奧迪已經為A8L搭載了NVIDIA的Tegra K1圖形處理芯片。而A6L的MMI所用的僅為NVIDIA的Tegra 3圖形處理芯片而已,光在CPU速度上,Tegra K1已經有著43.75%的優勢了。

"

在BBA這三大豪華汽車品牌中,如果按資歷來劃分多媒體系統,那早在1998年便搭載在奔馳S級(W220)上的Comand算是最有話語權的。而直至2002年才出現在第二代A8(D3)上的MMI系統,顯然是最為年輕的那一個。

但正如奧迪品牌的Slogan——突破科技,啟迪未來那樣,MMI系統的進化速度並不慢,甚至某些革新的動作比起另外兩家對手都要激進。譬如在Q7那,MMI系統還是保持著“對觸摸屏說不”的態度。但來到A8L所搭載的最新一代MMI系統上,絕大多數實體按鍵已經被徹底消滅了。

揮刀自宮還是順勢而為?換個角度再來看A8L的MMI交互系統

交互方式越來越多樣、顯示屏幕尺寸也越來越大,這些都是今後車載系統的發展趨勢。但某種程度而言,全觸屏的交互方式其實更考驗廠家對交互體驗的把控能力,至少iDrive、Comand乃至MUBX仍未敢這麼做得如此徹底的時候,奧迪已經勇敢地踏出了這一步。而這也讓知行君萌生了再次體驗MMI系統的想法,究竟和同級別或者國內自主品牌那些五花八門的智聯繫統相比,全新一代MMI有何亮點,又有何不足呢?

能炫技的不光是燈,屏幕也能

如果把HUD抬頭顯示,12.3英寸全液晶儀表、中控臺兩塊10.1/8.6英寸觸摸屏以及後排乘客可享受到的3塊屏幕都算進去的話,那A8L上總共有7塊屏幕包圍著我們。記得當年手機從鍵盤式進化為觸屏式,那種直觀的交互體驗至今仍讓知行君記憶尤深,A8L也同樣如此。而這也算是A8L作為奧迪轎車旗艦必須具備的氣場。

揮刀自宮還是順勢而為?換個角度再來看A8L的MMI交互系統

當然了,和某些造車新勢力動輒N塊12寸連體觸屏甚至48英寸的巨屏相比,A8L似乎炫技的力度還不太夠。不過以分辨率為1540 x 720的10.1英寸觸屏為例,別看它的像素不是很高,但奧迪通過高對比度的屏幕背光顯示來保證信息讀取的清晰度。而且各項功能的ICON也特意加大尺寸以方便手指的點選。

揮刀自宮還是順勢而為?換個角度再來看A8L的MMI交互系統

另外,屏幕尺寸其實也跟背後的圖形處理芯片息息相關。尺寸再大、像素再高的屏幕,如果圖形處理器與CPU沒跟上,那觸屏響應、菜單划動都會受到影響。在保證流暢的操作體驗基礎上,知行君覺得現在的屏幕顯示效果完全可以接受。

揮刀自宮還是順勢而為?換個角度再來看A8L的MMI交互系統

而且為了應付A8L的MMI系統那更加豐富的功能、外加360°全景影像具備3D顯示的效果,奧迪已經為A8L搭載了NVIDIA的Tegra K1圖形處理芯片。而A6L的MMI所用的僅為NVIDIA的Tegra 3圖形處理芯片而已,光在CPU速度上,Tegra K1已經有著43.75%的優勢了。

揮刀自宮還是順勢而為?換個角度再來看A8L的MMI交互系統

不過知行君最為欣賞的則是奧迪在MMI系統上通過屏幕的電磁鐵機構,當我們輕輕用力摁屏幕的時候,它便產生小小的震動脈衝,結合發出“咔噠”聲音的小揚聲器,把此前實體按鍵那種特有的觸感反饋保留下來。

這處特別的小細節不僅可以避免誤觸的出現,而且類似於iPhone 3D Touch的手感,也是讓人很樂意接受MMI系統觸屏交互的原因之一。

上下雙屏玩法多

考慮到上一代MMI系統的操作核心是圍繞著轉盤來展開的,多層級的菜單其實不太方便觸屏的操作。因此奧迪也重新調整了這套MMI的菜單邏輯,一方面以扁平化結構來優化菜單層級,另一方面則讓上屏和下屏各自分管不同的功能模塊,避免在同一塊屏幕中操作所有功能,減少上手的繁瑣程度。

"

在BBA這三大豪華汽車品牌中,如果按資歷來劃分多媒體系統,那早在1998年便搭載在奔馳S級(W220)上的Comand算是最有話語權的。而直至2002年才出現在第二代A8(D3)上的MMI系統,顯然是最為年輕的那一個。

但正如奧迪品牌的Slogan——突破科技,啟迪未來那樣,MMI系統的進化速度並不慢,甚至某些革新的動作比起另外兩家對手都要激進。譬如在Q7那,MMI系統還是保持著“對觸摸屏說不”的態度。但來到A8L所搭載的最新一代MMI系統上,絕大多數實體按鍵已經被徹底消滅了。

揮刀自宮還是順勢而為?換個角度再來看A8L的MMI交互系統

交互方式越來越多樣、顯示屏幕尺寸也越來越大,這些都是今後車載系統的發展趨勢。但某種程度而言,全觸屏的交互方式其實更考驗廠家對交互體驗的把控能力,至少iDrive、Comand乃至MUBX仍未敢這麼做得如此徹底的時候,奧迪已經勇敢地踏出了這一步。而這也讓知行君萌生了再次體驗MMI系統的想法,究竟和同級別或者國內自主品牌那些五花八門的智聯繫統相比,全新一代MMI有何亮點,又有何不足呢?

能炫技的不光是燈,屏幕也能

如果把HUD抬頭顯示,12.3英寸全液晶儀表、中控臺兩塊10.1/8.6英寸觸摸屏以及後排乘客可享受到的3塊屏幕都算進去的話,那A8L上總共有7塊屏幕包圍著我們。記得當年手機從鍵盤式進化為觸屏式,那種直觀的交互體驗至今仍讓知行君記憶尤深,A8L也同樣如此。而這也算是A8L作為奧迪轎車旗艦必須具備的氣場。

揮刀自宮還是順勢而為?換個角度再來看A8L的MMI交互系統

當然了,和某些造車新勢力動輒N塊12寸連體觸屏甚至48英寸的巨屏相比,A8L似乎炫技的力度還不太夠。不過以分辨率為1540 x 720的10.1英寸觸屏為例,別看它的像素不是很高,但奧迪通過高對比度的屏幕背光顯示來保證信息讀取的清晰度。而且各項功能的ICON也特意加大尺寸以方便手指的點選。

揮刀自宮還是順勢而為?換個角度再來看A8L的MMI交互系統

另外,屏幕尺寸其實也跟背後的圖形處理芯片息息相關。尺寸再大、像素再高的屏幕,如果圖形處理器與CPU沒跟上,那觸屏響應、菜單划動都會受到影響。在保證流暢的操作體驗基礎上,知行君覺得現在的屏幕顯示效果完全可以接受。

揮刀自宮還是順勢而為?換個角度再來看A8L的MMI交互系統

而且為了應付A8L的MMI系統那更加豐富的功能、外加360°全景影像具備3D顯示的效果,奧迪已經為A8L搭載了NVIDIA的Tegra K1圖形處理芯片。而A6L的MMI所用的僅為NVIDIA的Tegra 3圖形處理芯片而已,光在CPU速度上,Tegra K1已經有著43.75%的優勢了。

揮刀自宮還是順勢而為?換個角度再來看A8L的MMI交互系統

不過知行君最為欣賞的則是奧迪在MMI系統上通過屏幕的電磁鐵機構,當我們輕輕用力摁屏幕的時候,它便產生小小的震動脈衝,結合發出“咔噠”聲音的小揚聲器,把此前實體按鍵那種特有的觸感反饋保留下來。

這處特別的小細節不僅可以避免誤觸的出現,而且類似於iPhone 3D Touch的手感,也是讓人很樂意接受MMI系統觸屏交互的原因之一。

上下雙屏玩法多

考慮到上一代MMI系統的操作核心是圍繞著轉盤來展開的,多層級的菜單其實不太方便觸屏的操作。因此奧迪也重新調整了這套MMI的菜單邏輯,一方面以扁平化結構來優化菜單層級,另一方面則讓上屏和下屏各自分管不同的功能模塊,避免在同一塊屏幕中操作所有功能,減少上手的繁瑣程度。

揮刀自宮還是順勢而為?換個角度再來看A8L的MMI交互系統

同時,類似操作手機的上下左右划動、拖放這些操作方式,MMI系統也是支持的,譬如雙手捏合可以同步主副駕的溫度,而反向張開則回覆此前各自設定的狀態;如果啟用了全景影像後,可以用拖放操作來觀察車身周邊的3D影像。

"

在BBA這三大豪華汽車品牌中,如果按資歷來劃分多媒體系統,那早在1998年便搭載在奔馳S級(W220)上的Comand算是最有話語權的。而直至2002年才出現在第二代A8(D3)上的MMI系統,顯然是最為年輕的那一個。

但正如奧迪品牌的Slogan——突破科技,啟迪未來那樣,MMI系統的進化速度並不慢,甚至某些革新的動作比起另外兩家對手都要激進。譬如在Q7那,MMI系統還是保持著“對觸摸屏說不”的態度。但來到A8L所搭載的最新一代MMI系統上,絕大多數實體按鍵已經被徹底消滅了。

揮刀自宮還是順勢而為?換個角度再來看A8L的MMI交互系統

交互方式越來越多樣、顯示屏幕尺寸也越來越大,這些都是今後車載系統的發展趨勢。但某種程度而言,全觸屏的交互方式其實更考驗廠家對交互體驗的把控能力,至少iDrive、Comand乃至MUBX仍未敢這麼做得如此徹底的時候,奧迪已經勇敢地踏出了這一步。而這也讓知行君萌生了再次體驗MMI系統的想法,究竟和同級別或者國內自主品牌那些五花八門的智聯繫統相比,全新一代MMI有何亮點,又有何不足呢?

能炫技的不光是燈,屏幕也能

如果把HUD抬頭顯示,12.3英寸全液晶儀表、中控臺兩塊10.1/8.6英寸觸摸屏以及後排乘客可享受到的3塊屏幕都算進去的話,那A8L上總共有7塊屏幕包圍著我們。記得當年手機從鍵盤式進化為觸屏式,那種直觀的交互體驗至今仍讓知行君記憶尤深,A8L也同樣如此。而這也算是A8L作為奧迪轎車旗艦必須具備的氣場。

揮刀自宮還是順勢而為?換個角度再來看A8L的MMI交互系統

當然了,和某些造車新勢力動輒N塊12寸連體觸屏甚至48英寸的巨屏相比,A8L似乎炫技的力度還不太夠。不過以分辨率為1540 x 720的10.1英寸觸屏為例,別看它的像素不是很高,但奧迪通過高對比度的屏幕背光顯示來保證信息讀取的清晰度。而且各項功能的ICON也特意加大尺寸以方便手指的點選。

揮刀自宮還是順勢而為?換個角度再來看A8L的MMI交互系統

另外,屏幕尺寸其實也跟背後的圖形處理芯片息息相關。尺寸再大、像素再高的屏幕,如果圖形處理器與CPU沒跟上,那觸屏響應、菜單划動都會受到影響。在保證流暢的操作體驗基礎上,知行君覺得現在的屏幕顯示效果完全可以接受。

揮刀自宮還是順勢而為?換個角度再來看A8L的MMI交互系統

而且為了應付A8L的MMI系統那更加豐富的功能、外加360°全景影像具備3D顯示的效果,奧迪已經為A8L搭載了NVIDIA的Tegra K1圖形處理芯片。而A6L的MMI所用的僅為NVIDIA的Tegra 3圖形處理芯片而已,光在CPU速度上,Tegra K1已經有著43.75%的優勢了。

揮刀自宮還是順勢而為?換個角度再來看A8L的MMI交互系統

不過知行君最為欣賞的則是奧迪在MMI系統上通過屏幕的電磁鐵機構,當我們輕輕用力摁屏幕的時候,它便產生小小的震動脈衝,結合發出“咔噠”聲音的小揚聲器,把此前實體按鍵那種特有的觸感反饋保留下來。

這處特別的小細節不僅可以避免誤觸的出現,而且類似於iPhone 3D Touch的手感,也是讓人很樂意接受MMI系統觸屏交互的原因之一。

上下雙屏玩法多

考慮到上一代MMI系統的操作核心是圍繞著轉盤來展開的,多層級的菜單其實不太方便觸屏的操作。因此奧迪也重新調整了這套MMI的菜單邏輯,一方面以扁平化結構來優化菜單層級,另一方面則讓上屏和下屏各自分管不同的功能模塊,避免在同一塊屏幕中操作所有功能,減少上手的繁瑣程度。

揮刀自宮還是順勢而為?換個角度再來看A8L的MMI交互系統

同時,類似操作手機的上下左右划動、拖放這些操作方式,MMI系統也是支持的,譬如雙手捏合可以同步主副駕的溫度,而反向張開則回覆此前各自設定的狀態;如果啟用了全景影像後,可以用拖放操作來觀察車身周邊的3D影像。

揮刀自宮還是順勢而為?換個角度再來看A8L的MMI交互系統

而且在地圖內輸入目的地時,我們能連續在同一位置輸入連續字符,MMI系統都能逐一識別。從實際的體驗來看,準確率也挺高的,這無形中大大提升了文字輸入的便利性。

基礎功能相當完善,但本土化服務仍需強化

提及MMI,可能不少人都會把目光聚焦在中控臺的兩塊觸摸屏上,可千萬別忘了12.3英寸的全液晶儀表(虛擬座艙)也屬於MMI系統的組成部分。

"

在BBA這三大豪華汽車品牌中,如果按資歷來劃分多媒體系統,那早在1998年便搭載在奔馳S級(W220)上的Comand算是最有話語權的。而直至2002年才出現在第二代A8(D3)上的MMI系統,顯然是最為年輕的那一個。

但正如奧迪品牌的Slogan——突破科技,啟迪未來那樣,MMI系統的進化速度並不慢,甚至某些革新的動作比起另外兩家對手都要激進。譬如在Q7那,MMI系統還是保持著“對觸摸屏說不”的態度。但來到A8L所搭載的最新一代MMI系統上,絕大多數實體按鍵已經被徹底消滅了。

揮刀自宮還是順勢而為?換個角度再來看A8L的MMI交互系統

交互方式越來越多樣、顯示屏幕尺寸也越來越大,這些都是今後車載系統的發展趨勢。但某種程度而言,全觸屏的交互方式其實更考驗廠家對交互體驗的把控能力,至少iDrive、Comand乃至MUBX仍未敢這麼做得如此徹底的時候,奧迪已經勇敢地踏出了這一步。而這也讓知行君萌生了再次體驗MMI系統的想法,究竟和同級別或者國內自主品牌那些五花八門的智聯繫統相比,全新一代MMI有何亮點,又有何不足呢?

能炫技的不光是燈,屏幕也能

如果把HUD抬頭顯示,12.3英寸全液晶儀表、中控臺兩塊10.1/8.6英寸觸摸屏以及後排乘客可享受到的3塊屏幕都算進去的話,那A8L上總共有7塊屏幕包圍著我們。記得當年手機從鍵盤式進化為觸屏式,那種直觀的交互體驗至今仍讓知行君記憶尤深,A8L也同樣如此。而這也算是A8L作為奧迪轎車旗艦必須具備的氣場。

揮刀自宮還是順勢而為?換個角度再來看A8L的MMI交互系統

當然了,和某些造車新勢力動輒N塊12寸連體觸屏甚至48英寸的巨屏相比,A8L似乎炫技的力度還不太夠。不過以分辨率為1540 x 720的10.1英寸觸屏為例,別看它的像素不是很高,但奧迪通過高對比度的屏幕背光顯示來保證信息讀取的清晰度。而且各項功能的ICON也特意加大尺寸以方便手指的點選。

揮刀自宮還是順勢而為?換個角度再來看A8L的MMI交互系統

另外,屏幕尺寸其實也跟背後的圖形處理芯片息息相關。尺寸再大、像素再高的屏幕,如果圖形處理器與CPU沒跟上,那觸屏響應、菜單划動都會受到影響。在保證流暢的操作體驗基礎上,知行君覺得現在的屏幕顯示效果完全可以接受。

揮刀自宮還是順勢而為?換個角度再來看A8L的MMI交互系統

而且為了應付A8L的MMI系統那更加豐富的功能、外加360°全景影像具備3D顯示的效果,奧迪已經為A8L搭載了NVIDIA的Tegra K1圖形處理芯片。而A6L的MMI所用的僅為NVIDIA的Tegra 3圖形處理芯片而已,光在CPU速度上,Tegra K1已經有著43.75%的優勢了。

揮刀自宮還是順勢而為?換個角度再來看A8L的MMI交互系統

不過知行君最為欣賞的則是奧迪在MMI系統上通過屏幕的電磁鐵機構,當我們輕輕用力摁屏幕的時候,它便產生小小的震動脈衝,結合發出“咔噠”聲音的小揚聲器,把此前實體按鍵那種特有的觸感反饋保留下來。

這處特別的小細節不僅可以避免誤觸的出現,而且類似於iPhone 3D Touch的手感,也是讓人很樂意接受MMI系統觸屏交互的原因之一。

上下雙屏玩法多

考慮到上一代MMI系統的操作核心是圍繞著轉盤來展開的,多層級的菜單其實不太方便觸屏的操作。因此奧迪也重新調整了這套MMI的菜單邏輯,一方面以扁平化結構來優化菜單層級,另一方面則讓上屏和下屏各自分管不同的功能模塊,避免在同一塊屏幕中操作所有功能,減少上手的繁瑣程度。

揮刀自宮還是順勢而為?換個角度再來看A8L的MMI交互系統

同時,類似操作手機的上下左右划動、拖放這些操作方式,MMI系統也是支持的,譬如雙手捏合可以同步主副駕的溫度,而反向張開則回覆此前各自設定的狀態;如果啟用了全景影像後,可以用拖放操作來觀察車身周邊的3D影像。

揮刀自宮還是順勢而為?換個角度再來看A8L的MMI交互系統

而且在地圖內輸入目的地時,我們能連續在同一位置輸入連續字符,MMI系統都能逐一識別。從實際的體驗來看,準確率也挺高的,這無形中大大提升了文字輸入的便利性。

基礎功能相當完善,但本土化服務仍需強化

提及MMI,可能不少人都會把目光聚焦在中控臺的兩塊觸摸屏上,可千萬別忘了12.3英寸的全液晶儀表(虛擬座艙)也屬於MMI系統的組成部分。

揮刀自宮還是順勢而為?換個角度再來看A8L的MMI交互系統

作為駕駛信息的核心區域,奧迪的虛擬座艙已經成為不少品牌模仿的對象了。除了常規的車載信息以外,虛擬座艙還能跟多媒體、電話、導航功能模塊實現信息互通,其中全屏幕的地圖顯示方式便是由它率先引領的潮流。

"

在BBA這三大豪華汽車品牌中,如果按資歷來劃分多媒體系統,那早在1998年便搭載在奔馳S級(W220)上的Comand算是最有話語權的。而直至2002年才出現在第二代A8(D3)上的MMI系統,顯然是最為年輕的那一個。

但正如奧迪品牌的Slogan——突破科技,啟迪未來那樣,MMI系統的進化速度並不慢,甚至某些革新的動作比起另外兩家對手都要激進。譬如在Q7那,MMI系統還是保持著“對觸摸屏說不”的態度。但來到A8L所搭載的最新一代MMI系統上,絕大多數實體按鍵已經被徹底消滅了。

揮刀自宮還是順勢而為?換個角度再來看A8L的MMI交互系統

交互方式越來越多樣、顯示屏幕尺寸也越來越大,這些都是今後車載系統的發展趨勢。但某種程度而言,全觸屏的交互方式其實更考驗廠家對交互體驗的把控能力,至少iDrive、Comand乃至MUBX仍未敢這麼做得如此徹底的時候,奧迪已經勇敢地踏出了這一步。而這也讓知行君萌生了再次體驗MMI系統的想法,究竟和同級別或者國內自主品牌那些五花八門的智聯繫統相比,全新一代MMI有何亮點,又有何不足呢?

能炫技的不光是燈,屏幕也能

如果把HUD抬頭顯示,12.3英寸全液晶儀表、中控臺兩塊10.1/8.6英寸觸摸屏以及後排乘客可享受到的3塊屏幕都算進去的話,那A8L上總共有7塊屏幕包圍著我們。記得當年手機從鍵盤式進化為觸屏式,那種直觀的交互體驗至今仍讓知行君記憶尤深,A8L也同樣如此。而這也算是A8L作為奧迪轎車旗艦必須具備的氣場。

揮刀自宮還是順勢而為?換個角度再來看A8L的MMI交互系統

當然了,和某些造車新勢力動輒N塊12寸連體觸屏甚至48英寸的巨屏相比,A8L似乎炫技的力度還不太夠。不過以分辨率為1540 x 720的10.1英寸觸屏為例,別看它的像素不是很高,但奧迪通過高對比度的屏幕背光顯示來保證信息讀取的清晰度。而且各項功能的ICON也特意加大尺寸以方便手指的點選。

揮刀自宮還是順勢而為?換個角度再來看A8L的MMI交互系統

另外,屏幕尺寸其實也跟背後的圖形處理芯片息息相關。尺寸再大、像素再高的屏幕,如果圖形處理器與CPU沒跟上,那觸屏響應、菜單划動都會受到影響。在保證流暢的操作體驗基礎上,知行君覺得現在的屏幕顯示效果完全可以接受。

揮刀自宮還是順勢而為?換個角度再來看A8L的MMI交互系統

而且為了應付A8L的MMI系統那更加豐富的功能、外加360°全景影像具備3D顯示的效果,奧迪已經為A8L搭載了NVIDIA的Tegra K1圖形處理芯片。而A6L的MMI所用的僅為NVIDIA的Tegra 3圖形處理芯片而已,光在CPU速度上,Tegra K1已經有著43.75%的優勢了。

揮刀自宮還是順勢而為?換個角度再來看A8L的MMI交互系統

不過知行君最為欣賞的則是奧迪在MMI系統上通過屏幕的電磁鐵機構,當我們輕輕用力摁屏幕的時候,它便產生小小的震動脈衝,結合發出“咔噠”聲音的小揚聲器,把此前實體按鍵那種特有的觸感反饋保留下來。

這處特別的小細節不僅可以避免誤觸的出現,而且類似於iPhone 3D Touch的手感,也是讓人很樂意接受MMI系統觸屏交互的原因之一。

上下雙屏玩法多

考慮到上一代MMI系統的操作核心是圍繞著轉盤來展開的,多層級的菜單其實不太方便觸屏的操作。因此奧迪也重新調整了這套MMI的菜單邏輯,一方面以扁平化結構來優化菜單層級,另一方面則讓上屏和下屏各自分管不同的功能模塊,避免在同一塊屏幕中操作所有功能,減少上手的繁瑣程度。

揮刀自宮還是順勢而為?換個角度再來看A8L的MMI交互系統

同時,類似操作手機的上下左右划動、拖放這些操作方式,MMI系統也是支持的,譬如雙手捏合可以同步主副駕的溫度,而反向張開則回覆此前各自設定的狀態;如果啟用了全景影像後,可以用拖放操作來觀察車身周邊的3D影像。

揮刀自宮還是順勢而為?換個角度再來看A8L的MMI交互系統

而且在地圖內輸入目的地時,我們能連續在同一位置輸入連續字符,MMI系統都能逐一識別。從實際的體驗來看,準確率也挺高的,這無形中大大提升了文字輸入的便利性。

基礎功能相當完善,但本土化服務仍需強化

提及MMI,可能不少人都會把目光聚焦在中控臺的兩塊觸摸屏上,可千萬別忘了12.3英寸的全液晶儀表(虛擬座艙)也屬於MMI系統的組成部分。

揮刀自宮還是順勢而為?換個角度再來看A8L的MMI交互系統

作為駕駛信息的核心區域,奧迪的虛擬座艙已經成為不少品牌模仿的對象了。除了常規的車載信息以外,虛擬座艙還能跟多媒體、電話、導航功能模塊實現信息互通,其中全屏幕的地圖顯示方式便是由它率先引領的潮流。

揮刀自宮還是順勢而為?換個角度再來看A8L的MMI交互系統

至於功能方面,常規的多媒體播放(收音機、藍牙、SD卡等)、藍牙電話、導航地圖、車輛控制與設置、車聯網、CarPlay、WIFI熱點這些功能都能在MMI的菜單上找到的。而且支持普通話、粵語、英語三種語言的自然語音識別功能也算是MMI系統的一大突破,它讓我們使用語音命令的時候可以忘記那些生硬的命令短語了。

"

在BBA這三大豪華汽車品牌中,如果按資歷來劃分多媒體系統,那早在1998年便搭載在奔馳S級(W220)上的Comand算是最有話語權的。而直至2002年才出現在第二代A8(D3)上的MMI系統,顯然是最為年輕的那一個。

但正如奧迪品牌的Slogan——突破科技,啟迪未來那樣,MMI系統的進化速度並不慢,甚至某些革新的動作比起另外兩家對手都要激進。譬如在Q7那,MMI系統還是保持著“對觸摸屏說不”的態度。但來到A8L所搭載的最新一代MMI系統上,絕大多數實體按鍵已經被徹底消滅了。

揮刀自宮還是順勢而為?換個角度再來看A8L的MMI交互系統

交互方式越來越多樣、顯示屏幕尺寸也越來越大,這些都是今後車載系統的發展趨勢。但某種程度而言,全觸屏的交互方式其實更考驗廠家對交互體驗的把控能力,至少iDrive、Comand乃至MUBX仍未敢這麼做得如此徹底的時候,奧迪已經勇敢地踏出了這一步。而這也讓知行君萌生了再次體驗MMI系統的想法,究竟和同級別或者國內自主品牌那些五花八門的智聯繫統相比,全新一代MMI有何亮點,又有何不足呢?

能炫技的不光是燈,屏幕也能

如果把HUD抬頭顯示,12.3英寸全液晶儀表、中控臺兩塊10.1/8.6英寸觸摸屏以及後排乘客可享受到的3塊屏幕都算進去的話,那A8L上總共有7塊屏幕包圍著我們。記得當年手機從鍵盤式進化為觸屏式,那種直觀的交互體驗至今仍讓知行君記憶尤深,A8L也同樣如此。而這也算是A8L作為奧迪轎車旗艦必須具備的氣場。

揮刀自宮還是順勢而為?換個角度再來看A8L的MMI交互系統

當然了,和某些造車新勢力動輒N塊12寸連體觸屏甚至48英寸的巨屏相比,A8L似乎炫技的力度還不太夠。不過以分辨率為1540 x 720的10.1英寸觸屏為例,別看它的像素不是很高,但奧迪通過高對比度的屏幕背光顯示來保證信息讀取的清晰度。而且各項功能的ICON也特意加大尺寸以方便手指的點選。

揮刀自宮還是順勢而為?換個角度再來看A8L的MMI交互系統

另外,屏幕尺寸其實也跟背後的圖形處理芯片息息相關。尺寸再大、像素再高的屏幕,如果圖形處理器與CPU沒跟上,那觸屏響應、菜單划動都會受到影響。在保證流暢的操作體驗基礎上,知行君覺得現在的屏幕顯示效果完全可以接受。

揮刀自宮還是順勢而為?換個角度再來看A8L的MMI交互系統

而且為了應付A8L的MMI系統那更加豐富的功能、外加360°全景影像具備3D顯示的效果,奧迪已經為A8L搭載了NVIDIA的Tegra K1圖形處理芯片。而A6L的MMI所用的僅為NVIDIA的Tegra 3圖形處理芯片而已,光在CPU速度上,Tegra K1已經有著43.75%的優勢了。

揮刀自宮還是順勢而為?換個角度再來看A8L的MMI交互系統

不過知行君最為欣賞的則是奧迪在MMI系統上通過屏幕的電磁鐵機構,當我們輕輕用力摁屏幕的時候,它便產生小小的震動脈衝,結合發出“咔噠”聲音的小揚聲器,把此前實體按鍵那種特有的觸感反饋保留下來。

這處特別的小細節不僅可以避免誤觸的出現,而且類似於iPhone 3D Touch的手感,也是讓人很樂意接受MMI系統觸屏交互的原因之一。

上下雙屏玩法多

考慮到上一代MMI系統的操作核心是圍繞著轉盤來展開的,多層級的菜單其實不太方便觸屏的操作。因此奧迪也重新調整了這套MMI的菜單邏輯,一方面以扁平化結構來優化菜單層級,另一方面則讓上屏和下屏各自分管不同的功能模塊,避免在同一塊屏幕中操作所有功能,減少上手的繁瑣程度。

揮刀自宮還是順勢而為?換個角度再來看A8L的MMI交互系統

同時,類似操作手機的上下左右划動、拖放這些操作方式,MMI系統也是支持的,譬如雙手捏合可以同步主副駕的溫度,而反向張開則回覆此前各自設定的狀態;如果啟用了全景影像後,可以用拖放操作來觀察車身周邊的3D影像。

揮刀自宮還是順勢而為?換個角度再來看A8L的MMI交互系統

而且在地圖內輸入目的地時,我們能連續在同一位置輸入連續字符,MMI系統都能逐一識別。從實際的體驗來看,準確率也挺高的,這無形中大大提升了文字輸入的便利性。

基礎功能相當完善,但本土化服務仍需強化

提及MMI,可能不少人都會把目光聚焦在中控臺的兩塊觸摸屏上,可千萬別忘了12.3英寸的全液晶儀表(虛擬座艙)也屬於MMI系統的組成部分。

揮刀自宮還是順勢而為?換個角度再來看A8L的MMI交互系統

作為駕駛信息的核心區域,奧迪的虛擬座艙已經成為不少品牌模仿的對象了。除了常規的車載信息以外,虛擬座艙還能跟多媒體、電話、導航功能模塊實現信息互通,其中全屏幕的地圖顯示方式便是由它率先引領的潮流。

揮刀自宮還是順勢而為?換個角度再來看A8L的MMI交互系統

至於功能方面,常規的多媒體播放(收音機、藍牙、SD卡等)、藍牙電話、導航地圖、車輛控制與設置、車聯網、CarPlay、WIFI熱點這些功能都能在MMI的菜單上找到的。而且支持普通話、粵語、英語三種語言的自然語音識別功能也算是MMI系統的一大突破,它讓我們使用語音命令的時候可以忘記那些生硬的命令短語了。

揮刀自宮還是順勢而為?換個角度再來看A8L的MMI交互系統

表面看來,A8L這套MMI用起來其實不會有特別前衛、科幻的感覺,不管是第一次接觸奧迪的朋友或者是奧迪的老車主也能很快適應上手。而背後的精髓則是MMI系統已經把各項基礎的功能給做得十分完善,想必這也是奧迪敢於消滅實體按鍵的信心所在,多年來的經驗累積確實體現在系統的每一處細節上。

"

在BBA這三大豪華汽車品牌中,如果按資歷來劃分多媒體系統,那早在1998年便搭載在奔馳S級(W220)上的Comand算是最有話語權的。而直至2002年才出現在第二代A8(D3)上的MMI系統,顯然是最為年輕的那一個。

但正如奧迪品牌的Slogan——突破科技,啟迪未來那樣,MMI系統的進化速度並不慢,甚至某些革新的動作比起另外兩家對手都要激進。譬如在Q7那,MMI系統還是保持著“對觸摸屏說不”的態度。但來到A8L所搭載的最新一代MMI系統上,絕大多數實體按鍵已經被徹底消滅了。

揮刀自宮還是順勢而為?換個角度再來看A8L的MMI交互系統

交互方式越來越多樣、顯示屏幕尺寸也越來越大,這些都是今後車載系統的發展趨勢。但某種程度而言,全觸屏的交互方式其實更考驗廠家對交互體驗的把控能力,至少iDrive、Comand乃至MUBX仍未敢這麼做得如此徹底的時候,奧迪已經勇敢地踏出了這一步。而這也讓知行君萌生了再次體驗MMI系統的想法,究竟和同級別或者國內自主品牌那些五花八門的智聯繫統相比,全新一代MMI有何亮點,又有何不足呢?

能炫技的不光是燈,屏幕也能

如果把HUD抬頭顯示,12.3英寸全液晶儀表、中控臺兩塊10.1/8.6英寸觸摸屏以及後排乘客可享受到的3塊屏幕都算進去的話,那A8L上總共有7塊屏幕包圍著我們。記得當年手機從鍵盤式進化為觸屏式,那種直觀的交互體驗至今仍讓知行君記憶尤深,A8L也同樣如此。而這也算是A8L作為奧迪轎車旗艦必須具備的氣場。

揮刀自宮還是順勢而為?換個角度再來看A8L的MMI交互系統

當然了,和某些造車新勢力動輒N塊12寸連體觸屏甚至48英寸的巨屏相比,A8L似乎炫技的力度還不太夠。不過以分辨率為1540 x 720的10.1英寸觸屏為例,別看它的像素不是很高,但奧迪通過高對比度的屏幕背光顯示來保證信息讀取的清晰度。而且各項功能的ICON也特意加大尺寸以方便手指的點選。

揮刀自宮還是順勢而為?換個角度再來看A8L的MMI交互系統

另外,屏幕尺寸其實也跟背後的圖形處理芯片息息相關。尺寸再大、像素再高的屏幕,如果圖形處理器與CPU沒跟上,那觸屏響應、菜單划動都會受到影響。在保證流暢的操作體驗基礎上,知行君覺得現在的屏幕顯示效果完全可以接受。

揮刀自宮還是順勢而為?換個角度再來看A8L的MMI交互系統

而且為了應付A8L的MMI系統那更加豐富的功能、外加360°全景影像具備3D顯示的效果,奧迪已經為A8L搭載了NVIDIA的Tegra K1圖形處理芯片。而A6L的MMI所用的僅為NVIDIA的Tegra 3圖形處理芯片而已,光在CPU速度上,Tegra K1已經有著43.75%的優勢了。

揮刀自宮還是順勢而為?換個角度再來看A8L的MMI交互系統

不過知行君最為欣賞的則是奧迪在MMI系統上通過屏幕的電磁鐵機構,當我們輕輕用力摁屏幕的時候,它便產生小小的震動脈衝,結合發出“咔噠”聲音的小揚聲器,把此前實體按鍵那種特有的觸感反饋保留下來。

這處特別的小細節不僅可以避免誤觸的出現,而且類似於iPhone 3D Touch的手感,也是讓人很樂意接受MMI系統觸屏交互的原因之一。

上下雙屏玩法多

考慮到上一代MMI系統的操作核心是圍繞著轉盤來展開的,多層級的菜單其實不太方便觸屏的操作。因此奧迪也重新調整了這套MMI的菜單邏輯,一方面以扁平化結構來優化菜單層級,另一方面則讓上屏和下屏各自分管不同的功能模塊,避免在同一塊屏幕中操作所有功能,減少上手的繁瑣程度。

揮刀自宮還是順勢而為?換個角度再來看A8L的MMI交互系統

同時,類似操作手機的上下左右划動、拖放這些操作方式,MMI系統也是支持的,譬如雙手捏合可以同步主副駕的溫度,而反向張開則回覆此前各自設定的狀態;如果啟用了全景影像後,可以用拖放操作來觀察車身周邊的3D影像。

揮刀自宮還是順勢而為?換個角度再來看A8L的MMI交互系統

而且在地圖內輸入目的地時,我們能連續在同一位置輸入連續字符,MMI系統都能逐一識別。從實際的體驗來看,準確率也挺高的,這無形中大大提升了文字輸入的便利性。

基礎功能相當完善,但本土化服務仍需強化

提及MMI,可能不少人都會把目光聚焦在中控臺的兩塊觸摸屏上,可千萬別忘了12.3英寸的全液晶儀表(虛擬座艙)也屬於MMI系統的組成部分。

揮刀自宮還是順勢而為?換個角度再來看A8L的MMI交互系統

作為駕駛信息的核心區域,奧迪的虛擬座艙已經成為不少品牌模仿的對象了。除了常規的車載信息以外,虛擬座艙還能跟多媒體、電話、導航功能模塊實現信息互通,其中全屏幕的地圖顯示方式便是由它率先引領的潮流。

揮刀自宮還是順勢而為?換個角度再來看A8L的MMI交互系統

至於功能方面,常規的多媒體播放(收音機、藍牙、SD卡等)、藍牙電話、導航地圖、車輛控制與設置、車聯網、CarPlay、WIFI熱點這些功能都能在MMI的菜單上找到的。而且支持普通話、粵語、英語三種語言的自然語音識別功能也算是MMI系統的一大突破,它讓我們使用語音命令的時候可以忘記那些生硬的命令短語了。

揮刀自宮還是順勢而為?換個角度再來看A8L的MMI交互系統

表面看來,A8L這套MMI用起來其實不會有特別前衛、科幻的感覺,不管是第一次接觸奧迪的朋友或者是奧迪的老車主也能很快適應上手。而背後的精髓則是MMI系統已經把各項基礎的功能給做得十分完善,想必這也是奧迪敢於消滅實體按鍵的信心所在,多年來的經驗累積確實體現在系統的每一處細節上。

揮刀自宮還是順勢而為?換個角度再來看A8L的MMI交互系統

當然了,在知行君眼裡,A8L的MMI系統離完美仍有一段距離。而主要的問題在於語音識別功能以及缺少本土化應用的支持上。其中語音識別的準確性仍有繼續提升的空間,尤其是應付帶點方言口音的時候,識別率就沒有科大訊飛等第三方系統那麼高,同時語音識別的控制範圍僅限於導航、播放音樂、撥打電話等基礎的功能,無形中讓它的實用程度打了一點折扣。

"

在BBA這三大豪華汽車品牌中,如果按資歷來劃分多媒體系統,那早在1998年便搭載在奔馳S級(W220)上的Comand算是最有話語權的。而直至2002年才出現在第二代A8(D3)上的MMI系統,顯然是最為年輕的那一個。

但正如奧迪品牌的Slogan——突破科技,啟迪未來那樣,MMI系統的進化速度並不慢,甚至某些革新的動作比起另外兩家對手都要激進。譬如在Q7那,MMI系統還是保持著“對觸摸屏說不”的態度。但來到A8L所搭載的最新一代MMI系統上,絕大多數實體按鍵已經被徹底消滅了。

揮刀自宮還是順勢而為?換個角度再來看A8L的MMI交互系統

交互方式越來越多樣、顯示屏幕尺寸也越來越大,這些都是今後車載系統的發展趨勢。但某種程度而言,全觸屏的交互方式其實更考驗廠家對交互體驗的把控能力,至少iDrive、Comand乃至MUBX仍未敢這麼做得如此徹底的時候,奧迪已經勇敢地踏出了這一步。而這也讓知行君萌生了再次體驗MMI系統的想法,究竟和同級別或者國內自主品牌那些五花八門的智聯繫統相比,全新一代MMI有何亮點,又有何不足呢?

能炫技的不光是燈,屏幕也能

如果把HUD抬頭顯示,12.3英寸全液晶儀表、中控臺兩塊10.1/8.6英寸觸摸屏以及後排乘客可享受到的3塊屏幕都算進去的話,那A8L上總共有7塊屏幕包圍著我們。記得當年手機從鍵盤式進化為觸屏式,那種直觀的交互體驗至今仍讓知行君記憶尤深,A8L也同樣如此。而這也算是A8L作為奧迪轎車旗艦必須具備的氣場。

揮刀自宮還是順勢而為?換個角度再來看A8L的MMI交互系統

當然了,和某些造車新勢力動輒N塊12寸連體觸屏甚至48英寸的巨屏相比,A8L似乎炫技的力度還不太夠。不過以分辨率為1540 x 720的10.1英寸觸屏為例,別看它的像素不是很高,但奧迪通過高對比度的屏幕背光顯示來保證信息讀取的清晰度。而且各項功能的ICON也特意加大尺寸以方便手指的點選。

揮刀自宮還是順勢而為?換個角度再來看A8L的MMI交互系統

另外,屏幕尺寸其實也跟背後的圖形處理芯片息息相關。尺寸再大、像素再高的屏幕,如果圖形處理器與CPU沒跟上,那觸屏響應、菜單划動都會受到影響。在保證流暢的操作體驗基礎上,知行君覺得現在的屏幕顯示效果完全可以接受。

揮刀自宮還是順勢而為?換個角度再來看A8L的MMI交互系統

而且為了應付A8L的MMI系統那更加豐富的功能、外加360°全景影像具備3D顯示的效果,奧迪已經為A8L搭載了NVIDIA的Tegra K1圖形處理芯片。而A6L的MMI所用的僅為NVIDIA的Tegra 3圖形處理芯片而已,光在CPU速度上,Tegra K1已經有著43.75%的優勢了。

揮刀自宮還是順勢而為?換個角度再來看A8L的MMI交互系統

不過知行君最為欣賞的則是奧迪在MMI系統上通過屏幕的電磁鐵機構,當我們輕輕用力摁屏幕的時候,它便產生小小的震動脈衝,結合發出“咔噠”聲音的小揚聲器,把此前實體按鍵那種特有的觸感反饋保留下來。

這處特別的小細節不僅可以避免誤觸的出現,而且類似於iPhone 3D Touch的手感,也是讓人很樂意接受MMI系統觸屏交互的原因之一。

上下雙屏玩法多

考慮到上一代MMI系統的操作核心是圍繞著轉盤來展開的,多層級的菜單其實不太方便觸屏的操作。因此奧迪也重新調整了這套MMI的菜單邏輯,一方面以扁平化結構來優化菜單層級,另一方面則讓上屏和下屏各自分管不同的功能模塊,避免在同一塊屏幕中操作所有功能,減少上手的繁瑣程度。

揮刀自宮還是順勢而為?換個角度再來看A8L的MMI交互系統

同時,類似操作手機的上下左右划動、拖放這些操作方式,MMI系統也是支持的,譬如雙手捏合可以同步主副駕的溫度,而反向張開則回覆此前各自設定的狀態;如果啟用了全景影像後,可以用拖放操作來觀察車身周邊的3D影像。

揮刀自宮還是順勢而為?換個角度再來看A8L的MMI交互系統

而且在地圖內輸入目的地時,我們能連續在同一位置輸入連續字符,MMI系統都能逐一識別。從實際的體驗來看,準確率也挺高的,這無形中大大提升了文字輸入的便利性。

基礎功能相當完善,但本土化服務仍需強化

提及MMI,可能不少人都會把目光聚焦在中控臺的兩塊觸摸屏上,可千萬別忘了12.3英寸的全液晶儀表(虛擬座艙)也屬於MMI系統的組成部分。

揮刀自宮還是順勢而為?換個角度再來看A8L的MMI交互系統

作為駕駛信息的核心區域,奧迪的虛擬座艙已經成為不少品牌模仿的對象了。除了常規的車載信息以外,虛擬座艙還能跟多媒體、電話、導航功能模塊實現信息互通,其中全屏幕的地圖顯示方式便是由它率先引領的潮流。

揮刀自宮還是順勢而為?換個角度再來看A8L的MMI交互系統

至於功能方面,常規的多媒體播放(收音機、藍牙、SD卡等)、藍牙電話、導航地圖、車輛控制與設置、車聯網、CarPlay、WIFI熱點這些功能都能在MMI的菜單上找到的。而且支持普通話、粵語、英語三種語言的自然語音識別功能也算是MMI系統的一大突破,它讓我們使用語音命令的時候可以忘記那些生硬的命令短語了。

揮刀自宮還是順勢而為?換個角度再來看A8L的MMI交互系統

表面看來,A8L這套MMI用起來其實不會有特別前衛、科幻的感覺,不管是第一次接觸奧迪的朋友或者是奧迪的老車主也能很快適應上手。而背後的精髓則是MMI系統已經把各項基礎的功能給做得十分完善,想必這也是奧迪敢於消滅實體按鍵的信心所在,多年來的經驗累積確實體現在系統的每一處細節上。

揮刀自宮還是順勢而為?換個角度再來看A8L的MMI交互系統

當然了,在知行君眼裡,A8L的MMI系統離完美仍有一段距離。而主要的問題在於語音識別功能以及缺少本土化應用的支持上。其中語音識別的準確性仍有繼續提升的空間,尤其是應付帶點方言口音的時候,識別率就沒有科大訊飛等第三方系統那麼高,同時語音識別的控制範圍僅限於導航、播放音樂、撥打電話等基礎的功能,無形中讓它的實用程度打了一點折扣。

揮刀自宮還是順勢而為?換個角度再來看A8L的MMI交互系統

此外,MMI系統估計是出於信息安全性的考慮,至今還是保持著相對封閉的狀態。除了和喜馬拉雅FM合作後增加了在線電臺的功能以外,剩下的便只有選購了Audi Connect服務以後,MMI系統才會有微信互聯功能,但也僅用於微信發送導航地址而已。由此可見,在本土化應用服務上,MMI還有很多可挖掘的餘地,剛好這也是不少自主品牌有所優勝的地方。

知行有話說

A8L上市至今已經事隔一年半之久,但站在日常使用的角度,這套MMI系統的驚豔指數放在今天來看也是挺高的。尤其從“不支持觸屏”到“幾乎消滅實體按鍵”的跨越中,MMI很好地示範了車載多媒體人機交互系統在操作體驗上的新方向。觸屏尺寸真的決定體驗?MMI表示不同意。

不過現在去談MMI與iDrive、MBUX之間的勝負還為時尚早,只是以前瞻性來考慮,這次MMI確實領先了奔馳和寶馬半步,畢竟觸屏確實是日後的主流。但MMI想要繼續擴大領先的幅度,那迭代進化的腳步可不能停下來。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