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人口經濟學家滅霸的一生?

如何看待人口經濟學家滅霸的一生?

“給歲月以文明,而不是給文明以歲月。


文/貌貌狼(微信公眾號:財經郎眼Daily)

隨著《復仇者聯盟》第四部上映,漫威超級英雄的故事也階段性地落下了帷幕。劇中大反派滅霸迎來了命運的終結,不過最後命運的落寞感絲毫沒有影響到滅霸獨特的個人魅力,作為一位有思想、有理想且意志力卓絕的超級反派,他早已經博得了許多觀眾的理解與同情。

如何看待人口經濟學家滅霸的一生?

按照故事情節設定,滅霸原本是泰坦星球的一名科學家,由於星球上人口太多,資源耗盡,導致了普遍的貧窮、疾病和戰爭,以致星球文明滅亡。痛定思痛的滅霸為了保護整個宇宙的資源,維持宇宙可持續運轉,就運用寶石的力量,打了一個響指,讓宇宙中的所有生命減少了一半——許多漫威英雄也跟著化成了灰。

從某個角度看,滅霸更像是一個“走火入魔”的人口經濟學家,唯一不同的是,人類歷史上還沒有哪一個經濟學家能夠直接對現實社會產生如此大的破壞力,滅霸是一個獨裁者、一個暴君,但問題是,作為人口經濟學家,滅霸是否合格呢?

人類歷史上也曾有和滅霸想法類似的人。這裡要再次為大家介紹我們的老朋友,人口經濟學家托馬斯·羅伯特·馬爾薩斯先生,18世紀英國著名人口經濟學家。他的主要觀點都呈現在1798年發表的《人口論》中。

如何看待人口經濟學家滅霸的一生?

讓我們來一起復習一下馬爾薩斯的觀點:

馬爾薩斯認為,人口總是呈幾何數級快速增長的,但在生產力條件不改變的情況之下,自然資源的體量是相對固定的。因此人口帶來的邊際效益是遞減的,人們會越來越貧窮,並且最終人口會超出自然資源的限制,引發戰爭、疾病,人口銳減至資源限制以下。

如何看待人口經濟學家滅霸的一生?

簡單來說,人一多了,每個人的資源就少了,超出了總資源的限制,人口就會自發地減少,如此則每個人分到的資源就又會增多,然後人口就會再次增長,直到再次超出總資源的承載能力,如此循環往復,這就叫做“馬爾薩斯陷阱”。

不過馬爾薩斯和滅霸處理問題的思路則完全不一樣,滅霸希望通過消滅全世界一半的人口來解決這個問題,換言之,供給不動,減少需求。而馬爾薩斯卻是一位連節育都不願意做的人(據說他自己有三個子女),他希望通過發展貿易來增加供給,同時完善私有制來控制人口。他一直對於英國1601年頒佈的《濟貧法》頗有微詞,因為這是在鼓勵窮人不負責任地生育。

歷史就是社會學和經濟學的實驗室,很多歷史事件也經常被拿來佐證馬爾薩斯的看法,比如黑死病。

中世紀末,在經歷一輪人口上漲後,歐洲從1348年開始大規模爆發黑死病。100年時間裡,英國人口從600萬銳減到了200萬,與此同時,100年內英國人均工資水平不斷上漲,正好是之前最低點時的將近三倍。看上去就好像是把人口減少留存的剩餘都分到了活著的人身上。與此同時,歐洲的城市化水平在黑死病之後得到了持續提高。甚至有推論認為,人均資本的增加在相當程度上,為工業革命奠定了基礎。

如何看待人口經濟學家滅霸的一生?

另一個相反的例子在中國。根據臺灣經濟史學家趙岡統計,處於農業文明時期的唐宋,城市化率都超過了20%,這也是人口壓力比較小的時代。而到了明清時期,隨著社會安定和農業改良,明代中葉中國人口首次突破了2億人,到了鴉片戰爭時期增長到大約4億人,但這一時期城市化率顯著下降,近代前已經降至不足7%。即使是手工業發達的江南地帶,根據歷史學家施堅雅測算,城市化率也只有7.8%,遠遠低於唐宋時期的水平。

不過這當中也有問題。對人口論的現實意義進行延展,我們會得到一個非常奇怪的結論:如果人口減少可以帶來人均資本的增加,這意味著任何能夠降低死亡率的東西,比如醫療條件不斷完善、社會福利不斷改善,甚至是秩序與和平,都會降低人們的生活水平,而相反,戰爭和疾病能夠顯著提高人們的收入。為什麼會是這樣?

這需要考察滅霸和馬爾薩斯的幾個基本假設。首先,他認為物質生產的條件和自然資源都是相對固定的,或者僅僅是直線增長的(比如開墾荒地),而且在農業社會,也的確如此。但是隨著工業革命的到來,物質資料的生產方式得到了極大的發展,不斷湧現出的發明創造也讓資源出現了指數級的增長,這樣馬爾薩斯陷阱就被打破了。所以也有人說,在工業革命之前,人類和動物並沒有什麼不同,馬爾薩斯陷阱,實際上是它們生存的常態而已。

另外,滅霸和馬爾薩斯都假設,人口總是呈指數級無限增長的,因為所有人都總是難以抑制生育的衝動。但事實上,無論是在現代社會還是在傳統社會,生育意志都會受到物質條件的限制,當物質條件達不到要求的時候,人們不會無限制地增加人口,也不會無限制地降低生活水平。特別是在國家形態下,一部分生產剩餘會以稅收的形式被抽走,這樣,在人口尚未突破社會總資源承載能力之前,人類社會會提前做出反應。

那麼如何解釋16世紀之後中西方城鎮化水平的不同走向呢?有研究者認為,這可能與制度條件有關。黑死病不但摧毀了歐洲的城市,還嚴重打擊了封建教會對於廣大農村地區的控制,人口大面積消亡讓很多稅收無法徵收,自耕農經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相反,在古代中國大一統的農業社會背景下,將人口束縛在土地上,確保糧食生產和生活穩定,是封建統治者必須努力追求的目標,而抑制以工商業為代表的城市經濟,就是重農抑商政策的重要體現,明清時期更是如此。

所以,滅霸的理論沒有什麼新鮮的內容。如果他在200年以前入侵地球,也許我們可以原諒他的“歷史侷限性”,但如今作為人口經濟學家,滅霸顯然不夠格。如果真的將它的理論付諸實踐,這無疑是一場波爾布特式的大災難。

關於人類社會的未來,劉慈欣在《三體》中也做了一番想象。在不遠的未來,人們對於三體入侵充滿絕望,就在縱情狂歡和浪費中自暴自棄,並最終導致了“大低谷時期”的來臨。在經歷了全球蕭條和人口銳減之後,人類痛定思痛,開啟了新一輪的人性解放,科技出現了巨大的飛躍,人們也重新燃起生活的熱情。那時的人們提出了一句口號:“給歲月以文明,而不是給文明以歲月。”

這道理,滅霸應該不會懂吧。

如何看待人口經濟學家滅霸的一生?如何看待人口經濟學家滅霸的一生?

精彩回顧

專訪時寒冰 | 8省高考新變革,寒門子弟何去何從?

瑞幸上市,真“曙光”還是真“缺錢”?

報告!三星摺疊屏翻車了

“在看“一起分享精彩↓↓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