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安康:“綠色財稅”勾勒生態富民畫卷

三農 環境保護 農業 經濟 中國網 2017-06-13

夏日的秦嶺,峰巒疊翠,鳥語花香。清晨8點多,陝西省安康市紫陽縣國稅局幹部肖建峰早早驅車來到紫陽縣開源富硒科技發展公司。肖建峰當天下基層有3件事:一是為對接開源公司申報省級農業示範園籌備工作。二是挑選60餘戶包聯村民,為企業聯繫勞動力和原材料訂單。三是落實小微企業系列稅收優惠政策。紫陽縣開源富硒科技發展公司副總經理來小剛坦言,“去年紫陽縣國稅局向公司推介了100戶貧困戶,公司通過‘企業+農戶’的訂單農業模式鼓勵貧困戶種植玉米,既有助於脫貧攻堅,企業也享受到了稅收優惠。2014年以來,公司按訂單共收購貧困戶玉米380萬噸,共獲得農副產品稅務抵扣進項稅18.6萬元”。

陝西安康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核心水源涵養區,既要確保一江清水送京津,又要打贏脫貧攻堅戰,實現可持續發展,發展生態經濟成為安康市的首選戰略。為此,當地稅務部門通過落實一系列稅收政策的槓桿作用,支持生態農業發展和傳統企業改造升級,助推水汙染治理和生態環境保護,用“綠色稅收”勾勒生態畫卷。

紫陽縣開源富硒科技發展公司是一家以富硒特色農產品生產加工為主的現代農業企業。當地國稅部門主動與開源建立定期聯繫機制,結合扶貧工作,為雙橋鎮200多戶貧困戶簽訂玉米訂單收購協議,促進了沿江移民群眾在家門口實現就業。同時,國稅局幫開源爭取到政府的300萬元產業扶持資金,並推薦開源參加了武漢小商品快消品推介會和湖北恩施富硒特產推介會,簽訂300萬元合同訂單。在稅收政策的引導和扶持下,該公司在短短兩年時間裡銷售額突破3000萬元。來小剛表示,公司計劃明年再新增兩條生產線,與全縣5萬農戶簽訂玉米生產訂單協議,覆蓋貧困戶2萬戶。

與開源一樣,安康蓮花實業公司也是“綠色稅收”的受益者之一。“市國稅局主動上門服務,將我們公司納入第一批抵稅試點企業,並免費對公司的財務、經營人員進行了財務培訓。一年來為企業減免稅收300萬元。”安康蓮花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楊忠告訴記者,在國稅部門的支持下,公司投資建成了綠色生態種植和富硒生豬養殖基地,實現了廢棄物利用資源化、農業清潔化生產,並通過“龍頭企業+合作社+貧困戶”產業發展模式,帶動2000戶貧困戶就業。

針對安康水源涵養區特點,當地稅務部門在漢江綜合整治、水汙染防治等項目上加力扶持。2016年,全市江河沿線集鎮生活汙水處理設施建設減免所得稅近100萬元,增強了汙染防治能力。隨著國家對環境保護要求的不斷提高,安康一些傳統水泥行業面臨向綠色、生態化發展轉型。在平利白龍水泥有限公司,企業通過加強技術改造升級,用新型幹法技術取代傳統的立窯生產技術,在生產原料中利用30%的工業廢渣。企業在享受“營改增”固定資產稅收抵扣政策的同時,還獲得近370餘萬元的即徵即退稅款。

安康市國稅局局長張大峰表示,2016年安康國稅兌現各項稅收優惠政策4.77億元,小微企業稅收優惠政策受惠面達100%,其中全市享受資源綜合利用增值稅即徵即退政策備案的汙水處理廠5戶,退稅32.99萬元。全市享受資源綜合利用增值稅即徵即退政策備案的水泥廠戶數 6戶,退稅1250.04萬元。此外,他們還開展了納稅信用評定工作,建立多部門聯合懲戒機制,聯合全市所有商業銀行推出“銀稅互助”金融產品,為7戶企業爭取貸款5250萬元。

在綠色稅收政策和精準服務的作用下,安康的生態環境得到明顯改善。2016年,安康市地表水水質優良率達到100%,漢江出陝斷面水質穩定保持在國家Ⅱ類地表水標準,空氣質量綜合指數全省排名第一。(經濟日報記者 張 毅 通訊員 汪 維)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