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市肥城市老城街道

三農 農村 農業 農民 泰安人泰山事 泰安人泰山事 2017-10-01

“北枕群山,足蹬大河,左右有川,順勢南下,風水寶地也。”這是史料記載的肥城,肥城老縣城因勢建城,形似虎臥平川,故曰“臥虎城”,西周時稱肥子國,老城即為老縣城駐地,老城也因此而得名。

泰安市肥城市老城街道

老城街道位於肥城市北市區,2010年撤鎮設辦事處,是肥城的北大門,東與潮泉鎮接壤,西與省級高新技術開發區、王瓜店街道為鄰,北與省會濟南長清區毗連,南與新城辦事處以康王河為界,面積78.7平方公里,共有26個行政村、7個居委會,轄區內人口8.06萬人。老城歷史悠久,文化源遠流長,境內齊長城遺址是戰國時期齊國和魯國的分界線,全長38公里;北坦遺址出土的石器是大汶口晚期的標準器物,城東小王莊出土西周時代的青銅器距今已有3000多年。境內交通便利,泰肥鐵路從境內穿過,是肥城市最大的火車站,老泰臨公路、建設路橫貫東西,濟兗路、肥萬路、金牛山大街縱穿南北,104、202國道風別從東西兩側經過,境內西北為國家級森林公園——金牛山公園。2013年全處實現財政稅收8672萬元,完成工商稅收3980萬元。

泰安市肥城市老城街道

風勁正是揚帆時。隨著美好肥城建設新徵程號角的吹響,老城在全市發展戰略位置更加突顯,老城工業園成為全市重點打造的工業園區,城市東北片區開發的主戰場,城區中小微企業創業的孵化器……一次次機遇,一次次挑戰,老城審時度勢,奮力爭先,工業經濟蓬勃發展,特色農業持續增收,處村建設日新月異,人文生態和諧發展,處處綠意盎然,生機勃發,先後榮獲全國生態鎮、省級文明鎮、泰安市農業產業化先進單位、新農村建設民生科技示範鎮等榮譽稱號,一個個閃光的榮譽,展現出老城人砥礪前行的卓越風姿,昭示著一個生態宜居城鎮的加速崛起。

——幸福老城

產業富民:圍繞園區的產業定位和發展方向抓招商、引項目,隨著一批優質項目的陸續落地和建成投產,以生物質發電、光伏發電為代表的新能源,以格瑞藍、倉儲設備為代表的高端製造業,以碳酸鋰、均酐為代表的精細化工等三大新興主導產業並肩發展的格局已初步形成,可直接安排就業崗位2000多個,園區已成為促進老城經濟發展和群眾增收致富的重要引擎。創新實踐有機茶種植,現已發展到1700畝,力爭三年內發展到3000畝;新發展以核桃、大櫻桃為主的經濟林15000畝;苗木花卉3000畝;在穩定生豬、奶牛養殖的同時,大力發展沂蒙黑豬、黑頭羊等新興品種,促進群眾不斷增收。

文化惠民:全處成立了康樂藝術團、曹莊農民藝術團等農村文化隊伍36支,參與群眾達3000多人;成立了鑼鼓隊、故事隊、舞龍舞獅隊等傳統文化隊伍8支;新建農村文體小廣場33個,配備文體健身路徑40套,建設文明一條街33條,農家書屋藏書4萬餘冊,群眾文明素質和文化生活得到極大提升。

泰安市肥城市老城街道

環境怡民:到目前,井樓小區、三屯社區、喬莊、楊莊、較場、河東、欒莊12村鋪開了社區工程建設,累計建設住宅樓116棟、46萬平方米,安置群眾4000戶,建設了總長22.4公里的北部環山路建設;鋪開了11公里的濟兗路綠化復土及園區道路等基礎設施建設工程;實施了4.4公里的月莊河排汙管網建設、1069畝的地質環境治理、8.6公里的康王河治理工程,完成了天然氣入戶、11萬kv變電站升級、老城中學、小學綜合樓、學生宿舍和餐廳、火車站廣場、街心公園等工程;新建曹莊日間照料中心、雙峪幸福院等老年活動場所4處;改建完善了井樓和較場兩個便民市場;新建地埋式垃圾池50個,垃圾壓縮站一處,33個村居鋪開了以淨化、美化、亮化、硬化為主要內容的桃都美麗鄉村建設。

泰安市肥城市老城街道

——美好老城

一座座社區創造出宜居舒適生活;一條條大路帶來富足希望;一個個產業搭起增收致富的橋樑;這裡將譜寫出科學發展的最美華章,生態、宜居、美麗、文明的老城將更加精彩、更加和諧,這裡的人們生活的將更加幸福、更加美好!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