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市疆域變遷,很多熟悉的街道已成往事,都變成了熟悉的名字'

"
"
周口市疆域變遷,很多熟悉的街道已成往事,都變成了熟悉的名字

周口市川匯區,位於河南省東南部,沙河、潁河、賈魯河的交匯處,介於東經114° 35' -11442’,北緯330 34' -33* 43'之間。現為周口市政府駐地。東北部至馬莊與淮陽縣接壤,西部下口與西華縣毗鄰,南部至馮莊一帶為商水縣環抱。南北長17.2公里,東西寬14.2公里,總面積147.74平方公里。轄三個鄉,63個村民委員會,182個自然村:五個辦事處,62個居民委員會,229 條街巷。總人口324024人,其中城市人口198026人,有回、壯、滿、苗、土家、朝鮮、布朗等少數民族,計15644人。中共周口市川匯區委駐中州北路,區人民政府駐濱河西路。中共周口市委駐七一中路,市人民政府駐七一東路。

"
周口市疆域變遷,很多熟悉的街道已成往事,都變成了熟悉的名字

周口市川匯區,位於河南省東南部,沙河、潁河、賈魯河的交匯處,介於東經114° 35' -11442’,北緯330 34' -33* 43'之間。現為周口市政府駐地。東北部至馬莊與淮陽縣接壤,西部下口與西華縣毗鄰,南部至馮莊一帶為商水縣環抱。南北長17.2公里,東西寬14.2公里,總面積147.74平方公里。轄三個鄉,63個村民委員會,182個自然村:五個辦事處,62個居民委員會,229 條街巷。總人口324024人,其中城市人口198026人,有回、壯、滿、苗、土家、朝鮮、布朗等少數民族,計15644人。中共周口市川匯區委駐中州北路,區人民政府駐濱河西路。中共周口市委駐七一中路,市人民政府駐七一東路。

周口市疆域變遷,很多熟悉的街道已成往事,都變成了熟悉的名字

明洪武初年(1368 年)潁河北岸形成墟集,名永寧集。永樂初年(1403 年),潁河南岸建子午街,衝子午街處開闢周家渡口。永樂六年(1408年),開闢淮、潁、沙河漕運,周家口逐漸形成集市。

清康熙初年(1662年)商水縣管轄永寧集地方1132戶,7個村莊:周家口地方1919戶,4個村莊:周家口潁河北岸,除太平街帶屬商水縣外,西北至彭埠口,東北至五里棚、黃莊,沙河南岸新渡口街以南至水灌臺,屬淮陽縣管轄。

"
周口市疆域變遷,很多熟悉的街道已成往事,都變成了熟悉的名字

周口市川匯區,位於河南省東南部,沙河、潁河、賈魯河的交匯處,介於東經114° 35' -11442’,北緯330 34' -33* 43'之間。現為周口市政府駐地。東北部至馬莊與淮陽縣接壤,西部下口與西華縣毗鄰,南部至馮莊一帶為商水縣環抱。南北長17.2公里,東西寬14.2公里,總面積147.74平方公里。轄三個鄉,63個村民委員會,182個自然村:五個辦事處,62個居民委員會,229 條街巷。總人口324024人,其中城市人口198026人,有回、壯、滿、苗、土家、朝鮮、布朗等少數民族,計15644人。中共周口市川匯區委駐中州北路,區人民政府駐濱河西路。中共周口市委駐七一中路,市人民政府駐七一東路。

周口市疆域變遷,很多熟悉的街道已成往事,都變成了熟悉的名字

明洪武初年(1368 年)潁河北岸形成墟集,名永寧集。永樂初年(1403 年),潁河南岸建子午街,衝子午街處開闢周家渡口。永樂六年(1408年),開闢淮、潁、沙河漕運,周家口逐漸形成集市。

清康熙初年(1662年)商水縣管轄永寧集地方1132戶,7個村莊:周家口地方1919戶,4個村莊:周家口潁河北岸,除太平街帶屬商水縣外,西北至彭埠口,東北至五里棚、黃莊,沙河南岸新渡口街以南至水灌臺,屬淮陽縣管轄。

周口市疆域變遷,很多熟悉的街道已成往事,都變成了熟悉的名字

民國22年(1933 年),周口屬淮陽管轄的為淮陽縣第十區,下設18個保:商水縣管轄的設12個保。

北寨

屬淮陽縣管轄的有天橋街、復興街、前關帝廟街、南牲口市街、下齊埠口街、新興街、新閣街、西德合街、上齊埠口街、簡道衚衕、東三義街、西三義街、天平街、天元街、笆子街、小油坊街、三聖街、鎮衝寺街、磨盤街、仁義街、小堤子街、順河街、王埠口街、迎水寺街、樂善街、老街、和順門街、西牲口市街、忠信街、馬路口街、萬壽街、坊子街、東臨河街、興隆街、山貨街、人和街、安瀾街、作坊街、落風街、文昌街、玉皇閣街、西中和街、小橋街、東德合街、德化街、至公街、東新街。

屬商水縣管轄的有前太平街、後太平街、白衣廟街、麻線街。(後劃給淮陽縣管轄)。

"
周口市疆域變遷,很多熟悉的街道已成往事,都變成了熟悉的名字

周口市川匯區,位於河南省東南部,沙河、潁河、賈魯河的交匯處,介於東經114° 35' -11442’,北緯330 34' -33* 43'之間。現為周口市政府駐地。東北部至馬莊與淮陽縣接壤,西部下口與西華縣毗鄰,南部至馮莊一帶為商水縣環抱。南北長17.2公里,東西寬14.2公里,總面積147.74平方公里。轄三個鄉,63個村民委員會,182個自然村:五個辦事處,62個居民委員會,229 條街巷。總人口324024人,其中城市人口198026人,有回、壯、滿、苗、土家、朝鮮、布朗等少數民族,計15644人。中共周口市川匯區委駐中州北路,區人民政府駐濱河西路。中共周口市委駐七一中路,市人民政府駐七一東路。

周口市疆域變遷,很多熟悉的街道已成往事,都變成了熟悉的名字

明洪武初年(1368 年)潁河北岸形成墟集,名永寧集。永樂初年(1403 年),潁河南岸建子午街,衝子午街處開闢周家渡口。永樂六年(1408年),開闢淮、潁、沙河漕運,周家口逐漸形成集市。

清康熙初年(1662年)商水縣管轄永寧集地方1132戶,7個村莊:周家口地方1919戶,4個村莊:周家口潁河北岸,除太平街帶屬商水縣外,西北至彭埠口,東北至五里棚、黃莊,沙河南岸新渡口街以南至水灌臺,屬淮陽縣管轄。

周口市疆域變遷,很多熟悉的街道已成往事,都變成了熟悉的名字

民國22年(1933 年),周口屬淮陽管轄的為淮陽縣第十區,下設18個保:商水縣管轄的設12個保。

北寨

屬淮陽縣管轄的有天橋街、復興街、前關帝廟街、南牲口市街、下齊埠口街、新興街、新閣街、西德合街、上齊埠口街、簡道衚衕、東三義街、西三義街、天平街、天元街、笆子街、小油坊街、三聖街、鎮衝寺街、磨盤街、仁義街、小堤子街、順河街、王埠口街、迎水寺街、樂善街、老街、和順門街、西牲口市街、忠信街、馬路口街、萬壽街、坊子街、東臨河街、興隆街、山貨街、人和街、安瀾街、作坊街、落風街、文昌街、玉皇閣街、西中和街、小橋街、東德合街、德化街、至公街、東新街。

屬商水縣管轄的有前太平街、後太平街、白衣廟街、麻線街。(後劃給淮陽縣管轄)。

周口市疆域變遷,很多熟悉的街道已成往事,都變成了熟悉的名字

南寨

屬淮陽縣管轄的有東堤子街、新渡口街、北界牌街、南界牌街、清和街、山貨街、油坊街、小井沿、剪股街、北永興街、小南街、花土地廟街(大椿樹街),悅來街、潘公街、前張營街、後張營街、萬貫街、菜市街、後小橋街、小橋街、東寧莊街、西寧莊街、復元街、陳州街。

屬商水縣管轄的有北新街、南新街、豬市街、牲口市街、永安街、平王廟街、皮坊街、胡家集街、圈神廟街、關帝廟街、西坊子街、西新集街、榆樹園街、東順河街、西順河街、南永興街、老街。

"
周口市疆域變遷,很多熟悉的街道已成往事,都變成了熟悉的名字

周口市川匯區,位於河南省東南部,沙河、潁河、賈魯河的交匯處,介於東經114° 35' -11442’,北緯330 34' -33* 43'之間。現為周口市政府駐地。東北部至馬莊與淮陽縣接壤,西部下口與西華縣毗鄰,南部至馮莊一帶為商水縣環抱。南北長17.2公里,東西寬14.2公里,總面積147.74平方公里。轄三個鄉,63個村民委員會,182個自然村:五個辦事處,62個居民委員會,229 條街巷。總人口324024人,其中城市人口198026人,有回、壯、滿、苗、土家、朝鮮、布朗等少數民族,計15644人。中共周口市川匯區委駐中州北路,區人民政府駐濱河西路。中共周口市委駐七一中路,市人民政府駐七一東路。

周口市疆域變遷,很多熟悉的街道已成往事,都變成了熟悉的名字

明洪武初年(1368 年)潁河北岸形成墟集,名永寧集。永樂初年(1403 年),潁河南岸建子午街,衝子午街處開闢周家渡口。永樂六年(1408年),開闢淮、潁、沙河漕運,周家口逐漸形成集市。

清康熙初年(1662年)商水縣管轄永寧集地方1132戶,7個村莊:周家口地方1919戶,4個村莊:周家口潁河北岸,除太平街帶屬商水縣外,西北至彭埠口,東北至五里棚、黃莊,沙河南岸新渡口街以南至水灌臺,屬淮陽縣管轄。

周口市疆域變遷,很多熟悉的街道已成往事,都變成了熟悉的名字

民國22年(1933 年),周口屬淮陽管轄的為淮陽縣第十區,下設18個保:商水縣管轄的設12個保。

北寨

屬淮陽縣管轄的有天橋街、復興街、前關帝廟街、南牲口市街、下齊埠口街、新興街、新閣街、西德合街、上齊埠口街、簡道衚衕、東三義街、西三義街、天平街、天元街、笆子街、小油坊街、三聖街、鎮衝寺街、磨盤街、仁義街、小堤子街、順河街、王埠口街、迎水寺街、樂善街、老街、和順門街、西牲口市街、忠信街、馬路口街、萬壽街、坊子街、東臨河街、興隆街、山貨街、人和街、安瀾街、作坊街、落風街、文昌街、玉皇閣街、西中和街、小橋街、東德合街、德化街、至公街、東新街。

屬商水縣管轄的有前太平街、後太平街、白衣廟街、麻線街。(後劃給淮陽縣管轄)。

周口市疆域變遷,很多熟悉的街道已成往事,都變成了熟悉的名字

南寨

屬淮陽縣管轄的有東堤子街、新渡口街、北界牌街、南界牌街、清和街、山貨街、油坊街、小井沿、剪股街、北永興街、小南街、花土地廟街(大椿樹街),悅來街、潘公街、前張營街、後張營街、萬貫街、菜市街、後小橋街、小橋街、東寧莊街、西寧莊街、復元街、陳州街。

屬商水縣管轄的有北新街、南新街、豬市街、牲口市街、永安街、平王廟街、皮坊街、胡家集街、圈神廟街、關帝廟街、西坊子街、西新集街、榆樹園街、東順河街、西順河街、南永興街、老街。

周口市疆域變遷,很多熟悉的街道已成往事,都變成了熟悉的名字

西寨

屬淮陽縣管轄的有仁義街、小估衣街、和合街、馬家衚衕、大估衣街、順合街、太平街、前興隆街、火神廟街、和順街。

屬商水縣管轄的有:前坊子街、後坊子街、城星廟街、前茅草市街、後茅草市街、忠義街、關帝廟街、黃家衚衕、五龍言街。

"
周口市疆域變遷,很多熟悉的街道已成往事,都變成了熟悉的名字

周口市川匯區,位於河南省東南部,沙河、潁河、賈魯河的交匯處,介於東經114° 35' -11442’,北緯330 34' -33* 43'之間。現為周口市政府駐地。東北部至馬莊與淮陽縣接壤,西部下口與西華縣毗鄰,南部至馮莊一帶為商水縣環抱。南北長17.2公里,東西寬14.2公里,總面積147.74平方公里。轄三個鄉,63個村民委員會,182個自然村:五個辦事處,62個居民委員會,229 條街巷。總人口324024人,其中城市人口198026人,有回、壯、滿、苗、土家、朝鮮、布朗等少數民族,計15644人。中共周口市川匯區委駐中州北路,區人民政府駐濱河西路。中共周口市委駐七一中路,市人民政府駐七一東路。

周口市疆域變遷,很多熟悉的街道已成往事,都變成了熟悉的名字

明洪武初年(1368 年)潁河北岸形成墟集,名永寧集。永樂初年(1403 年),潁河南岸建子午街,衝子午街處開闢周家渡口。永樂六年(1408年),開闢淮、潁、沙河漕運,周家口逐漸形成集市。

清康熙初年(1662年)商水縣管轄永寧集地方1132戶,7個村莊:周家口地方1919戶,4個村莊:周家口潁河北岸,除太平街帶屬商水縣外,西北至彭埠口,東北至五里棚、黃莊,沙河南岸新渡口街以南至水灌臺,屬淮陽縣管轄。

周口市疆域變遷,很多熟悉的街道已成往事,都變成了熟悉的名字

民國22年(1933 年),周口屬淮陽管轄的為淮陽縣第十區,下設18個保:商水縣管轄的設12個保。

北寨

屬淮陽縣管轄的有天橋街、復興街、前關帝廟街、南牲口市街、下齊埠口街、新興街、新閣街、西德合街、上齊埠口街、簡道衚衕、東三義街、西三義街、天平街、天元街、笆子街、小油坊街、三聖街、鎮衝寺街、磨盤街、仁義街、小堤子街、順河街、王埠口街、迎水寺街、樂善街、老街、和順門街、西牲口市街、忠信街、馬路口街、萬壽街、坊子街、東臨河街、興隆街、山貨街、人和街、安瀾街、作坊街、落風街、文昌街、玉皇閣街、西中和街、小橋街、東德合街、德化街、至公街、東新街。

屬商水縣管轄的有前太平街、後太平街、白衣廟街、麻線街。(後劃給淮陽縣管轄)。

周口市疆域變遷,很多熟悉的街道已成往事,都變成了熟悉的名字

南寨

屬淮陽縣管轄的有東堤子街、新渡口街、北界牌街、南界牌街、清和街、山貨街、油坊街、小井沿、剪股街、北永興街、小南街、花土地廟街(大椿樹街),悅來街、潘公街、前張營街、後張營街、萬貫街、菜市街、後小橋街、小橋街、東寧莊街、西寧莊街、復元街、陳州街。

屬商水縣管轄的有北新街、南新街、豬市街、牲口市街、永安街、平王廟街、皮坊街、胡家集街、圈神廟街、關帝廟街、西坊子街、西新集街、榆樹園街、東順河街、西順河街、南永興街、老街。

周口市疆域變遷,很多熟悉的街道已成往事,都變成了熟悉的名字

西寨

屬淮陽縣管轄的有仁義街、小估衣街、和合街、馬家衚衕、大估衣街、順合街、太平街、前興隆街、火神廟街、和順街。

屬商水縣管轄的有:前坊子街、後坊子街、城星廟街、前茅草市街、後茅草市街、忠義街、關帝廟街、黃家衚衕、五龍言街。

周口市疆域變遷,很多熟悉的街道已成往事,都變成了熟悉的名字

1948年元月周口市人民政府成立,2月市內設南寨區和北寨區,後又設12個鎮公所。南寨區轄悅來鎮、皮坊鎮、鳳凰鎮、西大鎮、新街鎮、山貨鎮、永興鎮:北寨區轄太平鎮、三義鎮、西賽鎮、皮坊鎮、磨盤鎮5月合併為10個鎮(三義鎮、西寨鎮、永興鎮、西大鎮、鳳恩鎮、德化鎮、太平鎮、作坊鎮、悅來鎮、山貨鎮)。各鎮附近的農村亦歸該鎮所管轄。8月縮編為六個鎮(太平鎮、德化鎮、悅來鎮、西大鎮、鳳凰鎮、西寨鎮),12 月撤銷南寨區和北寨區。

"
周口市疆域變遷,很多熟悉的街道已成往事,都變成了熟悉的名字

周口市川匯區,位於河南省東南部,沙河、潁河、賈魯河的交匯處,介於東經114° 35' -11442’,北緯330 34' -33* 43'之間。現為周口市政府駐地。東北部至馬莊與淮陽縣接壤,西部下口與西華縣毗鄰,南部至馮莊一帶為商水縣環抱。南北長17.2公里,東西寬14.2公里,總面積147.74平方公里。轄三個鄉,63個村民委員會,182個自然村:五個辦事處,62個居民委員會,229 條街巷。總人口324024人,其中城市人口198026人,有回、壯、滿、苗、土家、朝鮮、布朗等少數民族,計15644人。中共周口市川匯區委駐中州北路,區人民政府駐濱河西路。中共周口市委駐七一中路,市人民政府駐七一東路。

周口市疆域變遷,很多熟悉的街道已成往事,都變成了熟悉的名字

明洪武初年(1368 年)潁河北岸形成墟集,名永寧集。永樂初年(1403 年),潁河南岸建子午街,衝子午街處開闢周家渡口。永樂六年(1408年),開闢淮、潁、沙河漕運,周家口逐漸形成集市。

清康熙初年(1662年)商水縣管轄永寧集地方1132戶,7個村莊:周家口地方1919戶,4個村莊:周家口潁河北岸,除太平街帶屬商水縣外,西北至彭埠口,東北至五里棚、黃莊,沙河南岸新渡口街以南至水灌臺,屬淮陽縣管轄。

周口市疆域變遷,很多熟悉的街道已成往事,都變成了熟悉的名字

民國22年(1933 年),周口屬淮陽管轄的為淮陽縣第十區,下設18個保:商水縣管轄的設12個保。

北寨

屬淮陽縣管轄的有天橋街、復興街、前關帝廟街、南牲口市街、下齊埠口街、新興街、新閣街、西德合街、上齊埠口街、簡道衚衕、東三義街、西三義街、天平街、天元街、笆子街、小油坊街、三聖街、鎮衝寺街、磨盤街、仁義街、小堤子街、順河街、王埠口街、迎水寺街、樂善街、老街、和順門街、西牲口市街、忠信街、馬路口街、萬壽街、坊子街、東臨河街、興隆街、山貨街、人和街、安瀾街、作坊街、落風街、文昌街、玉皇閣街、西中和街、小橋街、東德合街、德化街、至公街、東新街。

屬商水縣管轄的有前太平街、後太平街、白衣廟街、麻線街。(後劃給淮陽縣管轄)。

周口市疆域變遷,很多熟悉的街道已成往事,都變成了熟悉的名字

南寨

屬淮陽縣管轄的有東堤子街、新渡口街、北界牌街、南界牌街、清和街、山貨街、油坊街、小井沿、剪股街、北永興街、小南街、花土地廟街(大椿樹街),悅來街、潘公街、前張營街、後張營街、萬貫街、菜市街、後小橋街、小橋街、東寧莊街、西寧莊街、復元街、陳州街。

屬商水縣管轄的有北新街、南新街、豬市街、牲口市街、永安街、平王廟街、皮坊街、胡家集街、圈神廟街、關帝廟街、西坊子街、西新集街、榆樹園街、東順河街、西順河街、南永興街、老街。

周口市疆域變遷,很多熟悉的街道已成往事,都變成了熟悉的名字

西寨

屬淮陽縣管轄的有仁義街、小估衣街、和合街、馬家衚衕、大估衣街、順合街、太平街、前興隆街、火神廟街、和順街。

屬商水縣管轄的有:前坊子街、後坊子街、城星廟街、前茅草市街、後茅草市街、忠義街、關帝廟街、黃家衚衕、五龍言街。

周口市疆域變遷,很多熟悉的街道已成往事,都變成了熟悉的名字

1948年元月周口市人民政府成立,2月市內設南寨區和北寨區,後又設12個鎮公所。南寨區轄悅來鎮、皮坊鎮、鳳凰鎮、西大鎮、新街鎮、山貨鎮、永興鎮:北寨區轄太平鎮、三義鎮、西賽鎮、皮坊鎮、磨盤鎮5月合併為10個鎮(三義鎮、西寨鎮、永興鎮、西大鎮、鳳恩鎮、德化鎮、太平鎮、作坊鎮、悅來鎮、山貨鎮)。各鎮附近的農村亦歸該鎮所管轄。8月縮編為六個鎮(太平鎮、德化鎮、悅來鎮、西大鎮、鳳凰鎮、西寨鎮),12 月撤銷南寨區和北寨區。

周口市疆域變遷,很多熟悉的街道已成往事,都變成了熟悉的名字

1950年5月, 西華、淮陽、商水三縣劃給周口市85個村莊、周口市郊區成立,下轄孫嘴、王營、五里、水灌臺、王莊、曹察、市北、市南8個鄉。

1955年1月撤銷6個鎮改為12個行政街公所,11月改為4個街道辦事處(人和、小橋、永興、潘公辦事處)。

1956年3月, 撤銷市郊區,將8個鄉合併為4個鄉(李多樓、彭新莊、閻莊、劉方坪),10月又合併為市南、市北兩個鄉。

1959年3月周口鎮與鎮郊(原歸商水縣直接領導)合併成立周口鎮人民委員會: 4月成立周口鎮人民公社。

1960年3月城市設沙南、沙北分社,下轄7個管理區(陳州、新華、永興、新街、紅旗、磨盤、作坊),9月撤銷分社,管理區合併為5個(磨盤、紅旗、新街、永興、陳州)。

"
周口市疆域變遷,很多熟悉的街道已成往事,都變成了熟悉的名字

周口市川匯區,位於河南省東南部,沙河、潁河、賈魯河的交匯處,介於東經114° 35' -11442’,北緯330 34' -33* 43'之間。現為周口市政府駐地。東北部至馬莊與淮陽縣接壤,西部下口與西華縣毗鄰,南部至馮莊一帶為商水縣環抱。南北長17.2公里,東西寬14.2公里,總面積147.74平方公里。轄三個鄉,63個村民委員會,182個自然村:五個辦事處,62個居民委員會,229 條街巷。總人口324024人,其中城市人口198026人,有回、壯、滿、苗、土家、朝鮮、布朗等少數民族,計15644人。中共周口市川匯區委駐中州北路,區人民政府駐濱河西路。中共周口市委駐七一中路,市人民政府駐七一東路。

周口市疆域變遷,很多熟悉的街道已成往事,都變成了熟悉的名字

明洪武初年(1368 年)潁河北岸形成墟集,名永寧集。永樂初年(1403 年),潁河南岸建子午街,衝子午街處開闢周家渡口。永樂六年(1408年),開闢淮、潁、沙河漕運,周家口逐漸形成集市。

清康熙初年(1662年)商水縣管轄永寧集地方1132戶,7個村莊:周家口地方1919戶,4個村莊:周家口潁河北岸,除太平街帶屬商水縣外,西北至彭埠口,東北至五里棚、黃莊,沙河南岸新渡口街以南至水灌臺,屬淮陽縣管轄。

周口市疆域變遷,很多熟悉的街道已成往事,都變成了熟悉的名字

民國22年(1933 年),周口屬淮陽管轄的為淮陽縣第十區,下設18個保:商水縣管轄的設12個保。

北寨

屬淮陽縣管轄的有天橋街、復興街、前關帝廟街、南牲口市街、下齊埠口街、新興街、新閣街、西德合街、上齊埠口街、簡道衚衕、東三義街、西三義街、天平街、天元街、笆子街、小油坊街、三聖街、鎮衝寺街、磨盤街、仁義街、小堤子街、順河街、王埠口街、迎水寺街、樂善街、老街、和順門街、西牲口市街、忠信街、馬路口街、萬壽街、坊子街、東臨河街、興隆街、山貨街、人和街、安瀾街、作坊街、落風街、文昌街、玉皇閣街、西中和街、小橋街、東德合街、德化街、至公街、東新街。

屬商水縣管轄的有前太平街、後太平街、白衣廟街、麻線街。(後劃給淮陽縣管轄)。

周口市疆域變遷,很多熟悉的街道已成往事,都變成了熟悉的名字

南寨

屬淮陽縣管轄的有東堤子街、新渡口街、北界牌街、南界牌街、清和街、山貨街、油坊街、小井沿、剪股街、北永興街、小南街、花土地廟街(大椿樹街),悅來街、潘公街、前張營街、後張營街、萬貫街、菜市街、後小橋街、小橋街、東寧莊街、西寧莊街、復元街、陳州街。

屬商水縣管轄的有北新街、南新街、豬市街、牲口市街、永安街、平王廟街、皮坊街、胡家集街、圈神廟街、關帝廟街、西坊子街、西新集街、榆樹園街、東順河街、西順河街、南永興街、老街。

周口市疆域變遷,很多熟悉的街道已成往事,都變成了熟悉的名字

西寨

屬淮陽縣管轄的有仁義街、小估衣街、和合街、馬家衚衕、大估衣街、順合街、太平街、前興隆街、火神廟街、和順街。

屬商水縣管轄的有:前坊子街、後坊子街、城星廟街、前茅草市街、後茅草市街、忠義街、關帝廟街、黃家衚衕、五龍言街。

周口市疆域變遷,很多熟悉的街道已成往事,都變成了熟悉的名字

1948年元月周口市人民政府成立,2月市內設南寨區和北寨區,後又設12個鎮公所。南寨區轄悅來鎮、皮坊鎮、鳳凰鎮、西大鎮、新街鎮、山貨鎮、永興鎮:北寨區轄太平鎮、三義鎮、西賽鎮、皮坊鎮、磨盤鎮5月合併為10個鎮(三義鎮、西寨鎮、永興鎮、西大鎮、鳳恩鎮、德化鎮、太平鎮、作坊鎮、悅來鎮、山貨鎮)。各鎮附近的農村亦歸該鎮所管轄。8月縮編為六個鎮(太平鎮、德化鎮、悅來鎮、西大鎮、鳳凰鎮、西寨鎮),12 月撤銷南寨區和北寨區。

周口市疆域變遷,很多熟悉的街道已成往事,都變成了熟悉的名字

1950年5月, 西華、淮陽、商水三縣劃給周口市85個村莊、周口市郊區成立,下轄孫嘴、王營、五里、水灌臺、王莊、曹察、市北、市南8個鄉。

1955年1月撤銷6個鎮改為12個行政街公所,11月改為4個街道辦事處(人和、小橋、永興、潘公辦事處)。

1956年3月, 撤銷市郊區,將8個鄉合併為4個鄉(李多樓、彭新莊、閻莊、劉方坪),10月又合併為市南、市北兩個鄉。

1959年3月周口鎮與鎮郊(原歸商水縣直接領導)合併成立周口鎮人民委員會: 4月成立周口鎮人民公社。

1960年3月城市設沙南、沙北分社,下轄7個管理區(陳州、新華、永興、新街、紅旗、磨盤、作坊),9月撤銷分社,管理區合併為5個(磨盤、紅旗、新街、永興、陳州)。

周口市疆域變遷,很多熟悉的街道已成往事,都變成了熟悉的名字

1961年2月撤銷管理區,恢復街道辦事處。8月郊區建立彭新莊、李多樓、西楊莊、水灌臺鄉人民公社。1962年8月,撤銷郊區4個鄉人民公社,建立周口鎮郊區人民公社。

1965年11月25日周口鎮與商水縣分署辦公後,鎮內設人和、小橋、潘公、永興、陳州5個辦事處。1966年1月成立蔬菜辦事處。

1972年3月撤銷郊區人民公社,成立南郊、北郊人民公社,3月19日,淮陽縣搬口公社的西張樓、馬莊、趙寨、郭埠口、陳灘5個大隊:商水縣湯莊公社的小王營、中村,城關公社的許寨、柴堂、艾營,練集公社的楊井沿、李埠口公社的趙察、東單莊、孟營、鄭窪10個大隊:西華縣大王莊公社的尤莊、下口、黨莊,皮營公社的下爐、李營、徐營6個大隊劃歸周口鎮管轄。

"
周口市疆域變遷,很多熟悉的街道已成往事,都變成了熟悉的名字

周口市川匯區,位於河南省東南部,沙河、潁河、賈魯河的交匯處,介於東經114° 35' -11442’,北緯330 34' -33* 43'之間。現為周口市政府駐地。東北部至馬莊與淮陽縣接壤,西部下口與西華縣毗鄰,南部至馮莊一帶為商水縣環抱。南北長17.2公里,東西寬14.2公里,總面積147.74平方公里。轄三個鄉,63個村民委員會,182個自然村:五個辦事處,62個居民委員會,229 條街巷。總人口324024人,其中城市人口198026人,有回、壯、滿、苗、土家、朝鮮、布朗等少數民族,計15644人。中共周口市川匯區委駐中州北路,區人民政府駐濱河西路。中共周口市委駐七一中路,市人民政府駐七一東路。

周口市疆域變遷,很多熟悉的街道已成往事,都變成了熟悉的名字

明洪武初年(1368 年)潁河北岸形成墟集,名永寧集。永樂初年(1403 年),潁河南岸建子午街,衝子午街處開闢周家渡口。永樂六年(1408年),開闢淮、潁、沙河漕運,周家口逐漸形成集市。

清康熙初年(1662年)商水縣管轄永寧集地方1132戶,7個村莊:周家口地方1919戶,4個村莊:周家口潁河北岸,除太平街帶屬商水縣外,西北至彭埠口,東北至五里棚、黃莊,沙河南岸新渡口街以南至水灌臺,屬淮陽縣管轄。

周口市疆域變遷,很多熟悉的街道已成往事,都變成了熟悉的名字

民國22年(1933 年),周口屬淮陽管轄的為淮陽縣第十區,下設18個保:商水縣管轄的設12個保。

北寨

屬淮陽縣管轄的有天橋街、復興街、前關帝廟街、南牲口市街、下齊埠口街、新興街、新閣街、西德合街、上齊埠口街、簡道衚衕、東三義街、西三義街、天平街、天元街、笆子街、小油坊街、三聖街、鎮衝寺街、磨盤街、仁義街、小堤子街、順河街、王埠口街、迎水寺街、樂善街、老街、和順門街、西牲口市街、忠信街、馬路口街、萬壽街、坊子街、東臨河街、興隆街、山貨街、人和街、安瀾街、作坊街、落風街、文昌街、玉皇閣街、西中和街、小橋街、東德合街、德化街、至公街、東新街。

屬商水縣管轄的有前太平街、後太平街、白衣廟街、麻線街。(後劃給淮陽縣管轄)。

周口市疆域變遷,很多熟悉的街道已成往事,都變成了熟悉的名字

南寨

屬淮陽縣管轄的有東堤子街、新渡口街、北界牌街、南界牌街、清和街、山貨街、油坊街、小井沿、剪股街、北永興街、小南街、花土地廟街(大椿樹街),悅來街、潘公街、前張營街、後張營街、萬貫街、菜市街、後小橋街、小橋街、東寧莊街、西寧莊街、復元街、陳州街。

屬商水縣管轄的有北新街、南新街、豬市街、牲口市街、永安街、平王廟街、皮坊街、胡家集街、圈神廟街、關帝廟街、西坊子街、西新集街、榆樹園街、東順河街、西順河街、南永興街、老街。

周口市疆域變遷,很多熟悉的街道已成往事,都變成了熟悉的名字

西寨

屬淮陽縣管轄的有仁義街、小估衣街、和合街、馬家衚衕、大估衣街、順合街、太平街、前興隆街、火神廟街、和順街。

屬商水縣管轄的有:前坊子街、後坊子街、城星廟街、前茅草市街、後茅草市街、忠義街、關帝廟街、黃家衚衕、五龍言街。

周口市疆域變遷,很多熟悉的街道已成往事,都變成了熟悉的名字

1948年元月周口市人民政府成立,2月市內設南寨區和北寨區,後又設12個鎮公所。南寨區轄悅來鎮、皮坊鎮、鳳凰鎮、西大鎮、新街鎮、山貨鎮、永興鎮:北寨區轄太平鎮、三義鎮、西賽鎮、皮坊鎮、磨盤鎮5月合併為10個鎮(三義鎮、西寨鎮、永興鎮、西大鎮、鳳恩鎮、德化鎮、太平鎮、作坊鎮、悅來鎮、山貨鎮)。各鎮附近的農村亦歸該鎮所管轄。8月縮編為六個鎮(太平鎮、德化鎮、悅來鎮、西大鎮、鳳凰鎮、西寨鎮),12 月撤銷南寨區和北寨區。

周口市疆域變遷,很多熟悉的街道已成往事,都變成了熟悉的名字

1950年5月, 西華、淮陽、商水三縣劃給周口市85個村莊、周口市郊區成立,下轄孫嘴、王營、五里、水灌臺、王莊、曹察、市北、市南8個鄉。

1955年1月撤銷6個鎮改為12個行政街公所,11月改為4個街道辦事處(人和、小橋、永興、潘公辦事處)。

1956年3月, 撤銷市郊區,將8個鄉合併為4個鄉(李多樓、彭新莊、閻莊、劉方坪),10月又合併為市南、市北兩個鄉。

1959年3月周口鎮與鎮郊(原歸商水縣直接領導)合併成立周口鎮人民委員會: 4月成立周口鎮人民公社。

1960年3月城市設沙南、沙北分社,下轄7個管理區(陳州、新華、永興、新街、紅旗、磨盤、作坊),9月撤銷分社,管理區合併為5個(磨盤、紅旗、新街、永興、陳州)。

周口市疆域變遷,很多熟悉的街道已成往事,都變成了熟悉的名字

1961年2月撤銷管理區,恢復街道辦事處。8月郊區建立彭新莊、李多樓、西楊莊、水灌臺鄉人民公社。1962年8月,撤銷郊區4個鄉人民公社,建立周口鎮郊區人民公社。

1965年11月25日周口鎮與商水縣分署辦公後,鎮內設人和、小橋、潘公、永興、陳州5個辦事處。1966年1月成立蔬菜辦事處。

1972年3月撤銷郊區人民公社,成立南郊、北郊人民公社,3月19日,淮陽縣搬口公社的西張樓、馬莊、趙寨、郭埠口、陳灘5個大隊:商水縣湯莊公社的小王營、中村,城關公社的許寨、柴堂、艾營,練集公社的楊井沿、李埠口公社的趙察、東單莊、孟營、鄭窪10個大隊:西華縣大王莊公社的尤莊、下口、黨莊,皮營公社的下爐、李營、徐營6個大隊劃歸周口鎮管轄。

周口市疆域變遷,很多熟悉的街道已成往事,都變成了熟悉的名字

1975年建立周口鎮穎河人民公社,轄前進、張埠口、孫嘴、彭新莊、東風、郭莊、黨莊、下口8個生產大隊。1979 年建立周口鎮蔬菜人民公社。1980 年,月,周口鎮恢復為周口市,將沙南、沙北區改為街道辦事處。1981 年撤銷潁河人民公社,所屬大隊劃歸北郊人民公社。

1983年4月,撤銷沙南、沙北兩個辦事處,建立人和街、 小橋街、工人路、建設路、新街、陳州街回族八一路、七路、荷花路、火車站、紡織路11個辦事處。

1984年12月30日搬銷北郊、南郊、蔬菜人民公社,改為北郊、南郊、蔬菜鄉人民政府,至今未變。

1984年10月,將街道11個辦事處合併為5個,即人和街、小橋街、陳州街回族、七一路、紡織路辦事處。

"
周口市疆域變遷,很多熟悉的街道已成往事,都變成了熟悉的名字

周口市川匯區,位於河南省東南部,沙河、潁河、賈魯河的交匯處,介於東經114° 35' -11442’,北緯330 34' -33* 43'之間。現為周口市政府駐地。東北部至馬莊與淮陽縣接壤,西部下口與西華縣毗鄰,南部至馮莊一帶為商水縣環抱。南北長17.2公里,東西寬14.2公里,總面積147.74平方公里。轄三個鄉,63個村民委員會,182個自然村:五個辦事處,62個居民委員會,229 條街巷。總人口324024人,其中城市人口198026人,有回、壯、滿、苗、土家、朝鮮、布朗等少數民族,計15644人。中共周口市川匯區委駐中州北路,區人民政府駐濱河西路。中共周口市委駐七一中路,市人民政府駐七一東路。

周口市疆域變遷,很多熟悉的街道已成往事,都變成了熟悉的名字

明洪武初年(1368 年)潁河北岸形成墟集,名永寧集。永樂初年(1403 年),潁河南岸建子午街,衝子午街處開闢周家渡口。永樂六年(1408年),開闢淮、潁、沙河漕運,周家口逐漸形成集市。

清康熙初年(1662年)商水縣管轄永寧集地方1132戶,7個村莊:周家口地方1919戶,4個村莊:周家口潁河北岸,除太平街帶屬商水縣外,西北至彭埠口,東北至五里棚、黃莊,沙河南岸新渡口街以南至水灌臺,屬淮陽縣管轄。

周口市疆域變遷,很多熟悉的街道已成往事,都變成了熟悉的名字

民國22年(1933 年),周口屬淮陽管轄的為淮陽縣第十區,下設18個保:商水縣管轄的設12個保。

北寨

屬淮陽縣管轄的有天橋街、復興街、前關帝廟街、南牲口市街、下齊埠口街、新興街、新閣街、西德合街、上齊埠口街、簡道衚衕、東三義街、西三義街、天平街、天元街、笆子街、小油坊街、三聖街、鎮衝寺街、磨盤街、仁義街、小堤子街、順河街、王埠口街、迎水寺街、樂善街、老街、和順門街、西牲口市街、忠信街、馬路口街、萬壽街、坊子街、東臨河街、興隆街、山貨街、人和街、安瀾街、作坊街、落風街、文昌街、玉皇閣街、西中和街、小橋街、東德合街、德化街、至公街、東新街。

屬商水縣管轄的有前太平街、後太平街、白衣廟街、麻線街。(後劃給淮陽縣管轄)。

周口市疆域變遷,很多熟悉的街道已成往事,都變成了熟悉的名字

南寨

屬淮陽縣管轄的有東堤子街、新渡口街、北界牌街、南界牌街、清和街、山貨街、油坊街、小井沿、剪股街、北永興街、小南街、花土地廟街(大椿樹街),悅來街、潘公街、前張營街、後張營街、萬貫街、菜市街、後小橋街、小橋街、東寧莊街、西寧莊街、復元街、陳州街。

屬商水縣管轄的有北新街、南新街、豬市街、牲口市街、永安街、平王廟街、皮坊街、胡家集街、圈神廟街、關帝廟街、西坊子街、西新集街、榆樹園街、東順河街、西順河街、南永興街、老街。

周口市疆域變遷,很多熟悉的街道已成往事,都變成了熟悉的名字

西寨

屬淮陽縣管轄的有仁義街、小估衣街、和合街、馬家衚衕、大估衣街、順合街、太平街、前興隆街、火神廟街、和順街。

屬商水縣管轄的有:前坊子街、後坊子街、城星廟街、前茅草市街、後茅草市街、忠義街、關帝廟街、黃家衚衕、五龍言街。

周口市疆域變遷,很多熟悉的街道已成往事,都變成了熟悉的名字

1948年元月周口市人民政府成立,2月市內設南寨區和北寨區,後又設12個鎮公所。南寨區轄悅來鎮、皮坊鎮、鳳凰鎮、西大鎮、新街鎮、山貨鎮、永興鎮:北寨區轄太平鎮、三義鎮、西賽鎮、皮坊鎮、磨盤鎮5月合併為10個鎮(三義鎮、西寨鎮、永興鎮、西大鎮、鳳恩鎮、德化鎮、太平鎮、作坊鎮、悅來鎮、山貨鎮)。各鎮附近的農村亦歸該鎮所管轄。8月縮編為六個鎮(太平鎮、德化鎮、悅來鎮、西大鎮、鳳凰鎮、西寨鎮),12 月撤銷南寨區和北寨區。

周口市疆域變遷,很多熟悉的街道已成往事,都變成了熟悉的名字

1950年5月, 西華、淮陽、商水三縣劃給周口市85個村莊、周口市郊區成立,下轄孫嘴、王營、五里、水灌臺、王莊、曹察、市北、市南8個鄉。

1955年1月撤銷6個鎮改為12個行政街公所,11月改為4個街道辦事處(人和、小橋、永興、潘公辦事處)。

1956年3月, 撤銷市郊區,將8個鄉合併為4個鄉(李多樓、彭新莊、閻莊、劉方坪),10月又合併為市南、市北兩個鄉。

1959年3月周口鎮與鎮郊(原歸商水縣直接領導)合併成立周口鎮人民委員會: 4月成立周口鎮人民公社。

1960年3月城市設沙南、沙北分社,下轄7個管理區(陳州、新華、永興、新街、紅旗、磨盤、作坊),9月撤銷分社,管理區合併為5個(磨盤、紅旗、新街、永興、陳州)。

周口市疆域變遷,很多熟悉的街道已成往事,都變成了熟悉的名字

1961年2月撤銷管理區,恢復街道辦事處。8月郊區建立彭新莊、李多樓、西楊莊、水灌臺鄉人民公社。1962年8月,撤銷郊區4個鄉人民公社,建立周口鎮郊區人民公社。

1965年11月25日周口鎮與商水縣分署辦公後,鎮內設人和、小橋、潘公、永興、陳州5個辦事處。1966年1月成立蔬菜辦事處。

1972年3月撤銷郊區人民公社,成立南郊、北郊人民公社,3月19日,淮陽縣搬口公社的西張樓、馬莊、趙寨、郭埠口、陳灘5個大隊:商水縣湯莊公社的小王營、中村,城關公社的許寨、柴堂、艾營,練集公社的楊井沿、李埠口公社的趙察、東單莊、孟營、鄭窪10個大隊:西華縣大王莊公社的尤莊、下口、黨莊,皮營公社的下爐、李營、徐營6個大隊劃歸周口鎮管轄。

周口市疆域變遷,很多熟悉的街道已成往事,都變成了熟悉的名字

1975年建立周口鎮穎河人民公社,轄前進、張埠口、孫嘴、彭新莊、東風、郭莊、黨莊、下口8個生產大隊。1979 年建立周口鎮蔬菜人民公社。1980 年,月,周口鎮恢復為周口市,將沙南、沙北區改為街道辦事處。1981 年撤銷潁河人民公社,所屬大隊劃歸北郊人民公社。

1983年4月,撤銷沙南、沙北兩個辦事處,建立人和街、 小橋街、工人路、建設路、新街、陳州街回族八一路、七路、荷花路、火車站、紡織路11個辦事處。

1984年12月30日搬銷北郊、南郊、蔬菜人民公社,改為北郊、南郊、蔬菜鄉人民政府,至今未變。

1984年10月,將街道11個辦事處合併為5個,即人和街、小橋街、陳州街回族、七一路、紡織路辦事處。

周口市疆域變遷,很多熟悉的街道已成往事,都變成了熟悉的名字

文章有點長,估計也沒有幾個能耐心看完的吧?但是歷史就是歷史,錯過這篇文章,我保證你再也找不到這麼詳細的周口市疆域變遷,雖然你從不關心在意這個,但是,我本著對家鄉的熱愛還是一點一點的給大家介紹了。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