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整個國家形象”的“窮棒子社”

三農 合作社 農民 經濟 農業 河北共產黨員 2018-11-29

在全國農業合作化運動中,遵化縣西鋪村王國藩合作社以其組織起來勤儉創業的非凡業績,被毛澤東譽為“我們整個國家的形象”,成為全國農業合作化運動中的一面旗幟。

遵化縣西鋪村是個擁有145戶人家的山村。1950年,分得土地的西鋪村農民,在遭受1949年的水災之後,面臨重新討飯的痛苦局面。在這種情況下,黨和政府十分關心西鋪農民,1951年初,遵化縣委派人到西鋪村,在黨內傳達了中央《關於農業生產互助合作的決議(試行草案)》,由此拉開了西鋪村互助合作運動的序幕。1951年春,全村建起11個互助組。至1952年初,全村80%的農戶參加了互助組。同年秋,王國藩帶領本村23戶貧農辦起了初級社。當時這23戶都是村裡最窮的,全社230畝土地,沒有車輛、農具和生產資料,只有四分之一到三十分之一的若干個驢股湊起來僅夠四分之三頭驢,故被譏諷為“三條驢腿”的“窮棒子社”。但他們人窮志不窮,不怕譏笑,堅持白手起家、勤儉辦社。建社初期,為解決資金問題,全社19名壯勞力冒著嚴寒,到30裡外的遷西縣王寺峪一帶砍山柴4萬多斤,收入430多元,購置了一輛鐵輪車、1頭牛、1頭騾、19只羊和一部分農具,解決了社內生產的迫切需要,渡過了難關。以後,“窮棒子社”始終堅持勤儉經營、量力而行、開源節流、優先發展生產的方針,到1953年秋農業大豐收,糧食平均畝產127公斤,總產229萬多公斤。扣除集體提留,每戶平均分得糧食700多公斤、現金190多元,較單幹增加60%的收入,公共積累達2400多元,突破了西鋪村歷史上的最高產量,社的經濟條件顯著好轉,社外的農民包括中農紛紛申請入社,原來被人譏笑的“窮棒子社”由23戶發展到83戶,耕地由230畝擴大到930畝,“窮棒子社”改名為“西四十里鋪建明初級農林牧生產合作社”。擴充後的農業社,實行小部分社內急需折價歸社,大部分牲口等生產資料仍歸個人所有的辦法,繼續堅持勤儉辦社的方針,積極興修水利,改良土壤,增施肥料。到1954年秋,建明社可謂雙喜臨門,農林牧副各業增收,社又擴充增員,由83戶發展到全村共有的148戶,土地擴大到1900多畝,實現了全村合作化。到1955年,經過社員的共同努力,昔日的“窮棒子社”發展到集體收入達526萬元,比1953年增長67倍,併為國家交售了餘糧,充分體現了合作化的優越性。

西鋪村“窮棒子社”艱苦創業的生動事蹟得到了毛澤東的高度讚揚。1956年1月,由毛澤東主持編纂的《中國農村的社會主義高潮》一書,收入《書記動手,全黨辦社》和《勤儉辦社》這兩篇文章。其中《書記動手,全黨辦社》作為首篇收錄,毛澤東對這篇文章做了多處文字修改,並寫了編者按。按語指出:“遵化縣的合作化運動中,有一個王國藩合作社,二十三戶貧農,只有三條驢腿,被人稱為‘窮棒子社’。他們用自己的努力,在三年時間內,‘從山上取來’了大批生產資料,使得有些參觀的人感動得下淚。我看這就是我們整個國家的形象。難道六萬萬窮棒子不能在幾十年內,由於自己的努力,變成一個社會主義的又富又強的國家嗎?社會的財富是工人、農民和勞動知識分子自己創造的。只要這些人掌握了自己的命運,又有一條馬克思列寧主義的路線,不是迴避問題,而是用積極的態度去解決問題,任何人間的困難總是可以解決的。”毛澤東在《勤儉辦社》這篇文章的按語中寫道:“這裡介紹的合作社,就是王國藩領導的窮棒子社。勤儉經營應當是全國一切農業生產合作社的方針,不,應當是一切經濟事業的方針。勤儉辦工廠,勤儉辦商店,勤儉辦一切國營事業和合作事業,勤儉辦一切事業,什麼事情都應當執行勤儉的原則。這就是節約的原則,節約是社會主義經濟的基本原則之一。”從此,西鋪村成為全國遠近聞名的辦社典型。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