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大做優做強海口 堅決扛起建設美好新海南的省會擔當

三農 經濟 農業 交通 海口網 2017-06-09

原標題: 做大做優做強海口

堅決扛起建設美好新海南的省會擔當

省委常委、海口市委書記 張琦

學習宣傳貫徹省黨代會精神,首在學深悟透,貴在擔當落實。海口將把貫徹落實省第七次黨代會精神作為當前的重要政治任務,凝心聚力,奮力拼搏,做大做優做強海口,堅決扛起建設美好新海南的省會城市責任擔當!

前不久閉幕的省第七次黨代會,描繪了未來五年海南發展的宏偉藍圖。劉賜貴同志代表六屆省委所作的報告,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和治國理政新思想新理念新戰略,特別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2013年4月視察海南重要講話精神的集中體現,既緊扣中央精神,又切合海南實際,集中反映了全省人民的共同願望,是指導全省今後一個時期各項工作的綱領性文件。

●原原本本學深悟透 將省黨代會精神傳達到每一個黨組織、每一名黨員

省黨代會報告實事求是地回顧了過去五年的工作,總結提煉了我們必須始終堅持的基本經驗,明確了今後五年的奮鬥目標和主要任務。學習貫徹省黨代會報告,關鍵是要把握好“1369”精髓要義,即“一個鮮明主題”:“凝心聚力,奮力拼搏,加快建設經濟繁榮、社會文明、生態宜居、人民幸福的美好新海南”;“三個關鍵詞”:“美”“好”“新”;“六個堅定不移”:堅定不移講政治、講規矩,堅定不移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堅定不移實施生態立省戰略,堅定不移推進改革開放,堅定不移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定不移推進法治海南建設;“未來五年九項重點任務”:落實好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持續開展生態環境整治等九大任務。

當前,海口市各級各部門把學習貫徹省第七次黨代會精神擺在突出位置,作為“兩學一做”重要內容,納入“三會一課”,原原本本學、逐字逐句學、領導帶頭學,在把握實質上下功夫,在指導實踐上下功夫,真正做到入腦入心、知行合一。創新宣傳載體,採取出席省第七次黨代會的黨代表帶頭宣講,組織鎮、街宣講員深入基層、深入群眾宣講等生動活潑、黨員幹部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真正讓宣傳活起來、接地氣、見實效,推動省黨代會精神進機關、進高校、進企業、進農村、進社區,確保在5月底前傳達到每一個黨組織、每一名黨員,做到家喻戶曉、深入人心,切實把全市上下的思想和行動統一到省黨代會精神上來,把力量凝聚到建設美好新海南的偉大實踐上來。

●做大做優做強海口 建設國際化濱江濱海花園城市

省黨代會報告中“海口”兩字多次出現。比如,報告特別點讚了海口“雙創”,要求建成一批全國文明城市、衛生城市;提出要加快推進“海澄文”一體化綜合經濟圈,紮實推進瓊州海峽經濟帶建設,積極爭取設立海口國家級新區,鼓勵海口等地做大會展業等。特別是省委高度重視省會的發展,鮮明地提出“扶持海口做大做優做強,建設國際化濱江濱海花園城市”,為海口的發展指明瞭方向,注入了強大的新動能。

省委書記劉賜貴在省黨代會期間參加海口市代表團審議時強調,“海口一定要在前面的基礎上,繼續發揮好引領帶頭作用。海口作為省會城市要帶頭落實好省黨代會報告。如何做大做優做強,海口既要有擔當精神,還要有責任意識。”海口全市上下將緊緊圍繞省黨代會提出的目標任務和劉賜貴書記的指示要求,在做大做優做強上下功夫,加快建設國際化濱江濱海花園城市。“做大”就是要做大城市格局,圍繞“一江兩‘岸’、東西雙港驅動、南北協調發展”,拉開發展框架,完善承載功能,提升品位形象;“做優”就是要做優發展環境,從“五網”基礎設施抓起,把生態環境、招商營商環境、民生事業等“面子”“裡子”都做優;“做強”就是要做強產業實力,以大規劃引領大項目,大項目推進大發展,壯大實體經濟,提升產業能級。同時,海口將結合貫徹落實劉賜貴書記2016年12月調研海口時提出的“五個帶頭作用”的指示要求,在深入研究落實“美、好、新”上狠下功夫,加快建設美好新海口。

一是在發揮“三大優勢”上起帶頭作用,構建城市發展新格局。積極搶抓國家“一帶一路”、北部灣城市群發展戰略機遇,主動對接粵港澳,推進海口、湛江兩地深度合作,加快瓊州海峽經濟帶建設,堅持旅遊、農業、海洋、商貿先行,人文互動交流同步推進,爭取年內建成水上“半小時交通圈”,力爭在2018年實現港航一體化,努力把海口打造成為輻射環北部灣城市群的1500萬人口的區域性中心城市。抓住海南當前基礎設施投資建設的窗口期,以大戰略、大視野、大規劃、大舉措進行規劃設計,把新海港片區打造成環北部灣城市群發展和瓊州海峽經濟帶建設的典範,同時加大投資力度,進一步提升“海澄文”區域互聯互通水平,紮實推進“海澄文”一體化綜合經濟圈建設,打造全省最強勁增長極。

二是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上起帶頭作用,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省黨代會報告指出“經濟繁榮是建設美好新海南的重要基礎”“要培育壯大十二個重點產業,打造海南經濟升級版”,並強調抓好“國際旅遊島+”“互聯網+”。海口這些年取得了長足進步,但是欠發達的市情沒有根本扭轉。海口將圍繞“十二個重點產業”“六類園區”部署,按照“三年成形、五年成勢”的要求,著力打造若干個產值上百億、五百億甚至千億元的產業集群,儘快把“蛋糕”做大。高度重視就業、稅收,加快構建以旅遊業為龍頭的產業體系,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大力發展旅遊、會展、郵輪、醫療健康、金融保險、文化體育產業;抓好熱帶特色高效農業“王牌”;力爭戰略性新興產業取得突破;加快發展海洋經濟,建設海洋經濟創新發展示範區。切實加大招商引資、“選資”力度,緊盯大型央企和世界500強企業,近期將組織赴北京、上海、廣東等地“敲門”招商,“把最優質的資源配置給最好的投資商”。同時,深化重點領域改革,用好“多規合一”改革成果,推進“放管服”、國企改革等,深化強區強鎮擴權,力爭把海口建成體制機制最具活力的地區之一。

三是在生態文明示範區建設上起帶頭作用,力爭用三年時間使海口的生態環境和城市風貌有明顯改善,打造海口“雙創”升級版。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海南時指示:“青山綠水、碧海藍天是海南建設國際旅遊島最強的優勢和最大的本錢,是一筆既買不來也借不到的寶貴財富。”省黨代會報告中再次重申習總書記的指示,並強調要“使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實現保護與發展雙贏”。海口將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強烈意識,認真總結並推廣美舍河示範治理的經驗,全面落實河長制,全面抓好31個水體治理,做好截汙納管,恢復海口水城的面貌;持續抓好打違控違、海岸帶整治等工作。深化生態環境六大專項整治,紮實推進全域旅遊、“美麗海南百鎮千村”,申報國家溼地公園,創建世界溼地城市,保護好海口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體,讓海口在加快發展中依然能“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爭取一年一小變、三年一大變、五年成效顯著。加快城市更新步伐,解決好“城市病”,緊緊抓住國家棚改新政窗口期,加快推進棚改,優化城市空間佈局,改善人居環境和城市形象;對標新加坡市、邁阿密等國際性先進城市,在城市設計、城市天際線、建築風格色彩、燈光夜景、園林綠化、標誌性建築和旅遊服務體系建設等方面下更大的力氣;強化經營城市理念,著力提升城市品位和城市價值。

四是在國際旅遊島提升質量和水平上起帶頭作用,加快推進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堅決落實習總書記“城市管理應該像繡花一樣精細”的指示,以“雙創”為載體,使城市更有序、更安全、更乾淨。目前,海口“創衛”已順利通過全國愛衛會國家綜合評審公示,“創文”測評在參評省會城市中排名比較靠前,但任務還很重,今年的權重達60%,參評的濟南、烏魯木齊等9個省會城市競爭異常激烈,七八月份將迎來中央文明辦測評組的總測評。當前“創文”已經到了最緊要的關頭,全市上下將持續發揚“雙創”精神,堅持標準不變、力度不減,咬緊牙關、一鼓作氣,確保“創文”成功。市領導將帶頭親力親為,幹在實處,用好考核指揮棒,把任務層層分解到各個部門、企業,壓實責任,定期考核,逐項打分,確保達標。持續完善“五網”等基礎設施硬件;打通斷頭路,拓寬瓶頸路,優化交通組織,儘快解決國興大道、海秀快速路和龍昆路連接處等路段擁堵,改善城市交通環境;抓好長濱路等道路景觀的提升,按照海綿化的理念改造提升城市新區道路,多種植大葉油草、棕櫚科樹木等本地草、本地樹,降低管護成本,彰顯熱帶城市特色;鞏固提升亮化工程濱海大道示範段成果,加快推進二期工程,把亮化工程打造成建省辦經濟特區30週年的獻禮工程,讓海口“白天是城市、晚上是景區”。學習上海經驗,藉助互聯網、大數據等科技手段智能化管理城市;提升12345熱線效率,把12345熱線辦成聯繫老百姓的橋樑紐帶;堅決打贏禁毒三年大會戰;抓好“民情臺賬”,積極化解各類社會矛盾特別是信訪積案。

五是在建設幸福家園和民生改善上起帶頭作用,提升百姓的幸福指數。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用情用心用力做好精準扶貧工作,因地制宜、因人施策,把脫貧攻堅同美麗鄉村建設、全域旅遊發展、傳統文化保護等重點工作緊密結合起來,把扶貧同“扶志”“扶智”結合起來,“扶貧扶到點子上,花錢花在刀刃上”,一步一個腳印,堅決兌現脫貧攻堅莊嚴承諾,讓每位群眾共享美好新海口建設成果。嚴格落實房地產調控實施細則,推動房地產業持續健康發展;借鑑新加坡建設組屋經驗,解決好本地居民的住房保障問題。下大力氣提升醫療教育水平,在解決本地需求的基礎上,為市民遊客提供優質公共服務;學習借鑑臺灣經驗,抓好夜市經濟、民宿旅遊和垃圾分類處理,抓好一批試點示範。繼續抓好“一元菜”,完善流通渠道,豐富市民的“菜籃子”等。

●堅持從嚴治黨強化保障 營造風清氣正幹事創業的政治生態

省第七次黨代會報告指出:“建設美好新海南,關鍵在黨。”海口將牢固樹立“抓好黨建是最大的政績”的理念,堅決落實全面從嚴治黨各項任務,通過抓黨建促改革、促發展、促民生、促穩定。嚴肅黨內政治生活,加強黨內監督,推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做實做厚基層基礎,落實劉賜貴書記在海口市秀英區石山鎮調研基層黨建時提出的“通則不痛、痛則不通”的理念,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堅持正確用人導向,崇尚實幹、重視基層,在一線使用幹部、一線鍛鍊幹部、一線提拔幹部,探索建立容錯糾錯機制,旗幟鮮明地為敢於擔當、敢於負責的幹部撐腰。引進培養使用人才,一方面,抓好本地人才的培養,今年春節前後,海口先後組織了兩批人員赴臺灣學習垃圾分類處理、民宿經濟和美食特色街經驗;近期還將組織兩批幹部到新加坡培訓,學習花園城市建設管理經驗。另一方面要大力引才聚才,依靠特色優勢產業吸引人才,建設人才樓、幼兒園等公共服務設施,通過提高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水平聚集人才,努力讓各類人才留得住、用得好。持續抓好作風建設,深入踐行“一線工作法”,像繡花一樣“種好責任田”,由各級領導幹部帶頭,以一刻也不放鬆、一天也不耽誤的精神實幹創新抓好貫徹落實,帶動全市上下苦幹實幹科學幹,使“馬上就辦,辦就辦好”成為海口發展的生動詮釋。標本兼治嚴懲腐敗,運用好監督執紀“四種形態”,把好用權“方向盤”,繫好廉潔“安全帶”,以良好的黨風促政風帶民風。

總之,海口將發揚“繡花”精神,把省第七次黨代會精神轉化為推動改革發展的具體行動,轉化為具體措施、項目、實事,一項一項抓落實,以過硬的作風創一流的業績,用黨員幹部的辛苦指數換取人民群眾的幸福指數,讓全市人民生活得一年比一年好,奮力開創各項工作新局面,切實扛起省會城市的責任擔當,為發揮“三大優勢”、實現“三大願景”,建設美好新海南作出海口貢獻,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

(本文原載於2017年第5期《今日海南》)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