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路專家為南平綠色發展支招—— 以科技創新打通“最後一公里”

三農 農業 盧耀如 林業 閩南網 2017-03-26

[南平新聞-閩南網]

作為全省的生態屏障,綠色是南平的天然底色,生態是閩北的最大優勢。那麼,南平該如何用好“綠色”稟賦,打通綠色發展“最後一公里”,將“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 20日上午,在綠色發展創新大會暨綠色農業項目資本對接會上,一場各方智慧的大碰撞由此展開。

“綠色發展的核心歸根到底是創新科技成果的運用。作為綠色發展的重要產業,綠色現代農業等產業發展,必須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更加重視和依靠科技進步,唯有讓產、學、研、用多方結合,技術、項目、資本、人才充分協調配合,才能讓綠色產業走向更加光明的春天。”中國工程院院士盧耀如為我市綠色發展“指點迷津”。

盧耀如認為,現階段,信息科學、先進製造與智能控制等領域產生的最新科技加速向農業等領域滲透,催生了區別於傳統農業的新型農業科學技術,對綠色農業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而用好科技創新成果,將有力推動綠色農業、生物醫藥、食品產業等有前景和遠景的新興產業的興起和發展。

“立足綠,保護綠,提升綠。”省科協黨組書記、副主席楊江帆指出,南平不僅要做大綠的產業,還要做強綠的企業,比如現代農業、現代林業等,應當在南平全市的產業中佔據主體地位,形成質與量上的絕對優勢。關鍵要把綠色發展提升到戰略高度,把握好保護和發展的平衡點,加快綠色農業發展機制建設,充分發揮企業、農民的主體作用,特別是要著力提升農民主體的護綠理念、用綠能力、綠色素質。

“綠色發展,關鍵在人才,特別是企業決策者要攬才聚智。”“6·18”產業投資基金總監闞貴陽以碧桂園創始人楊國強的企業經營和發展理念為例,亮出了“有人才有天下”的觀點。他認為,南平不僅要充分學習借鑑外地已有的現代農業發展模式,還要更加註重吸引人才,讓有技術、有能力、懂運作的人在南平的綠色發展中發揮更大作用。

南平本土企業家傅光明也現身說法,他說,聖農公司用了34年的時間,完成了從個體戶到質優上市企業的轉變,最根本的保障在於南平優質的生態,在於企業對於綠色安全的堅守,在於對先進科技成果的轉化運用,在於對高端人才的“君子好逑”,在於勇於搏擊資本市場的浪潮魄力。

“我也認為綠色發展關鍵在於創新、在於可持續。”福建項目成果交易服務中心主任陳清福說,本次“助力綠色發展‘最後一公里’”的大研討,只是一個嶄新的開始,相信南平的綠色發展將如星星之火,迅速形成燎原之勢。(吳建瓊 鄭金富)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