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山古村的蛻變

三農 油菜 農村 婺源 人民網 2017-05-10

婺源縣段莘鄉慶源村,一個藏於深山裡的千年古村落。這裡,有一片讓遊客流連忘返的油菜花海,有一處可尋古探幽的古驛道,有一排排徽派古民居……大家都說這裡是“風水寶地”,是尋夢和追憶鄉愁的美麗家園。但對於慶源村村民來說,心中總有一個解不開的“疙瘩”:守著如此美麗的村莊,為什麼卻過著窮日子?

在村黨支部書記江樂看來,開啟致富路的金鑰匙便是“生態”——變閉塞劣勢為優勢,以靜制動,保護就是發展。隨著村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住房需求日益旺盛,老舊的徽派民居已經滿足不了村民的需求,不少村民希望把自己的老房子拆掉,建上鋼筋水泥結構的新房子。可這不利於古村落的保護、旅遊資源的開發。一邊是整個慶源村未來發展大局,一邊是村民的剛性需求。江樂對此十分清楚,村民的需求不能忽視,但慶源村的優勢就在於這些古建築,只有依靠這些優勢發展鄉村旅遊產業,慶源村才有出路,慶源村的百姓才能脫貧致富。

“築巢引鳳”的思路有了,“巢”還得靠大家來建。村民們明白,發展不是一個人的事,只有讓城裡的人來得越多,小山村才有希望,村裡才有盼頭,大家生活才有甜頭。在慶源村支部黨員大會上,黨員和群眾代表商議決定成立慶源村旅遊理事會。為了降低開發成本,村黨支部充分調動廣大黨員的積極性,人盡其才,物盡其用。退休幹部、老黨員方崔良帶領大家修建停車場、觀景臺、進村牌坊等;黨員方國保是泥水工匠,帶頭修建村莊古驛道;沒有專業技能的黨員則積極投工投勞,攪拌混凝土、硬化停車場……基礎設施建好了,遊客滿意了,群眾的實惠也就顯現出來了。

遊客分享了風景,村民分享了旅遊紅利。村民詹德濟身體殘疾,和老伴相依為命。鄉村旅遊的興起讓他找到了在村遊客服務中心打掃衛生的工作,有了固定收入,他對生活也有了新的憧憬。貧困戶陳列河的變化就更大了,每到花開期、節假日,陳列河都會忙得不可開交,招呼著四面八方的遊客,他的農家樂一個油菜花旺季下來就可以獲得8000元左右收入。去年,慶源村已脫貧15戶、32人。

記者點評:慶源村自覺融入“全域旅遊”發展大環境,依託文化生態資源發展產業的故事告訴我們,在打贏脫貧攻堅工作中,只有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才能改變捧著“金飯碗”餓著肚子的窘境。各地要立足本地區位、資源、文化、生態等優勢,牢固樹立“黨建 ”理念,找準路徑,大力發展特色產業,讓更多的群眾享受產業發展帶來的紅利。(魏星)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