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振亮在右玉縣調研

三農 農業 種植業 農民 黃河新聞網朔州頻道 2017-06-07

6月2日,市委副書記、代市長陳振亮就大力弘揚踐行右玉精神,進一步做好生態文化旅遊文章,推進幹部學院建設、脫貧攻堅、農業經濟發展等工作赴右玉縣進行調研。市委組織部、市農委、市林業局、市商務局、市文化局、市旅遊局、市扶貧辦等負責人蔘加調研。

陳振亮來到右玉展覽館、幹部學院、南山公園綠化豐碑,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右玉精神”的重要批示和講話精神,瞭解右玉綠化史以及歷屆縣委縣政府迎難而上、艱苦奮鬥、綠化家園的相關情況,深入幹部學院的教學樓、宿舍、報告廳等處,調研建設和運行情況。陳振亮指出,右玉精神是我們黨執政為民的一個實踐縮影,是對正確政績觀和科學發展觀的有力印證和詮釋,是黨的建設特別是作風建設的一面旗幟,是朔州寶貴的精神財富和政治資源。全市各級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要進一步弘揚和踐行 “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迎難而上、艱苦奮鬥,久久為功、利在長遠”的右玉精神,不斷賦予其新的時代內涵,為推動經濟穩步向好發展提供可靠思想保障。右玉幹部學院的建設運行要突出右玉精神特色,多方面、多角度闡述“兩山”理論在右玉的生動實踐;要與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開展維護核心見諸行動主題教育結合起來,真正把學用講話的成效體現在抓落實中,將維護核心體現在方方面面,而不只是停留在活動中、會議中。要堅持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在科學合理設置課程的同時,聘請參加過植樹的老幹部、老黨員與學員進行互動,切實增強右玉精神的感染力,使學員從內心深處感受到右玉精神的實質和內涵。市、縣兩級政府要進一步加大人力、財力、物力投入力度,全力確保幹部學院如期運行,辦出特色、辦出水平。

在右玉圖遠實業有限責任公司、山西塞上綠洲飲料食品公司,陳振亮仔細瞭解了企業的生產流程、生產規模、市場效益、技術研發等情況。他指出,作為全市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右玉圖遠實業有限責任公司和山西塞上綠洲飲料食品公司要大力發展企業+基地+農戶的運營模式,將生產效益與農民收益結合起來,在企業發展的同時,真正讓農民得到實惠。市、縣政府及相關部門要加大對龍頭企業的資金、技術扶持力度,變基礎設施補貼為終端產品補貼,積極發展農業保險,同時還要與中國農科院等國內知名院校聯繫,引進先進農產品種植加工技術,帶動我市現代特色農業加速發展。電子商務運營中心總面積約2800平方米,內設農產品展示廳、文化旅遊展廳、企業孵化、眾創空間及淘寶部落、教育培訓室、電教實訓室等。陳振亮對中心的先進理念和運營模式給予充分肯定。他指出,要將右玉縣電子商務運營中心作為全市的電商基地,集中展示銷售各縣區的農副產品和手工藝品等,搭建優質服務平臺,對接國內銷售網絡,打好我市優質農產品品牌,促進市場銷售,實現農民增收。

生態文化旅遊是右玉的發展方向。陳振亮參觀了殺虎口、右玉縣博物館、西口古道,瞭解了殺虎口的由來、西口古道昔日的繁華、右玉縣的悠久歷史。他指出,右玉縣要圍繞“生態、文化、旅遊”六個字做文章。生態是根基,要瞄準國內同類地區一流標準,大力植樹種草,開展生態修復,搞好環境保護,不斷提高森林覆蓋率;要堅持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在鞏固生態林的同時,大力發展經濟林,實現可持續發展。文化是靈魂,要大力傳承弘揚右玉精神,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 的發展思想,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切實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同時,還要大力宣傳好右玉精神,向外界展示好右玉青山綠水的生態形象。旅遊是拉動,要按照省委省政府將文化旅遊業培育成戰略性支柱產業的部署要求,堅定發展信心,充分挖掘茶馬古道、殺虎口、古堡古長城等旅遊景區的歷史文化內涵,藉助右玉賽馬、少年足球、文化旅遊節等品牌活動,鋪天蓋地地宣傳造勢,推動邊塞文化、長城文化、古堡文化、生態文化與工業旅遊、鄉村旅遊、文化旅遊、生態旅遊實現融合式發展。在推動旅遊產業發展上,要捨得投入、捨得花錢,旅遊部門要大膽創新、全力作為,爭取通過一至兩年的時間,努力將旅遊產業發展成為朔州的支柱產業。要圍繞完善“吃住行遊購娛”六大要素、做好“安順誠特需愉”六字文章,搞好“旅遊廁所革命”等基礎設施建設,打造優良的旅遊環境。要緊緊抓住右玉入選首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和省政府在右玉縣設立生態文化旅遊開發區的大好機遇,瞄準全要素、全時空、全過程,做好右玉生態文化旅遊的近期和中長期規劃,大力推動旅遊景區(景點)體制機制改革,使右玉的生態文化旅遊開發區改革創新發展工作儘快取得實效。

殺虎口村位於右玉縣最北端,是山西省與內蒙古自治區的交界處,現有耕地3000多畝,主導產業有旅遊業、種植業、養殖業、服務業。陳振亮瞭解了殺虎口村貧困現狀、農村“五小”建設、日間照料中心等情況,並來到貧困戶蘇德民、郭增有家中,與他們促膝攀談、交心談心。他指出,脫貧攻堅是一項重大政治任務。各級幹部要對照相關標準,堅持問題導向,認真尋找差距,全力補齊短板,通過產業扶貧和社會保障、政策兜底等多種途徑,實現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使山區困難群眾早日脫貧致富奔小康。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