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巖村的精彩“蝶變”

三農 農村 種植業 社會 懷化新聞網 2017-08-02

酷暑七月,筆者走進新晃侗族自治縣涼傘鎮美巖村,陣陣涼風撲面而來:近百棟侗家木屋坐落在半山腰上,寨門上金燦燦的“美巖寨”三個大字在太陽的照耀下熠熠生輝,新建的侗族休閒長廊、議事鼓樓以及仿古建設的遊客接待中心,寨前屋後,優質稻、甜玉米、西瓜等有機蔬果茁壯成長……這個古老的傳統村落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

美巖村地處我省最西端,地處湖南美人圖版形的鼻尖所在。整個寨子青山環繞,空氣清新,住在這裡的人們,夏天從來不用空調風扇。但長期以來,美巖村美麗的背後卻是村民的貧困。

“10 年前,村裡沒有扶貧的概念,更何況這裡山高路遠,交通信息閉塞,農作物產量低,一半的人吃飯是成問題的。那時候村裡沒有半點硬化路,一旦下雨,下坡下坎經常摔得人一身爛泥。”回想村裡以前的生活,年過七旬的老村主任楊先雄感觸頗多。

2005年, 沉寂了數百年的美巖村迎來了第一支扶貧隊,那一年,村裡的辦公樓修了起來,村民辦事終於有了正規的標準化場所。“現在國家政策好了,縣裡鎮裡每年都定期有農業科技人員下村來指導,農作物產量大大提高,比如種玉米,原來的老品種畝產就只有500 斤左右,現在用科技種法,畝產可達到2000 斤,現在大部分老百姓吃穿早就不愁了。實在困難的有低保兜底。”談到美巖村民現在的生活,村民們臉上樂開了花。

生活困難解決後,群眾出行難成了頭等大事。在一屆屆扶貧工作隊和村民們的共同努力下,村裡的通村公路不僅實現了硬化,90% 以上的入戶便道變成了水泥路面。

一年年付出,一年年變化。

美巖村是典型的侗族村寨,數百年前,他們的祖先們被迫無耐選擇居住在半山腰間。如今這依山而建的近百棟木屋成了他們最大的一筆財富。為了保護好這一方不可再生的發展資源,村裡積極爭取資金,對破舊的木屋進行搶救修繕。如今的美巖侗寨翹角飛簷,雕樑畫棟栩栩如生,成功列入中國傳統村落名錄。

去年底以來,國家投入300 萬元對美巖侗寨進行美化,村裡結合村寨的保護和鄉村旅遊,修建寨門,涼亭、休閒長廊、鼓樓,文化活動廣場。同時,在縣電力部門的幫助下,對村裡的主幹電線進行更換。新晃人民醫院作為扶貧工作隊,結合村裡實情,鼓勵和組織村民大力發展生態菜豬、跑山黃牛等生態種養殖。投資30萬元成立養蜂專業合作社。想到大傢伙的錢袋子將越來越鼓,村民們幹勁十足。

美巖村鄉村旅遊基礎設施基本完成,村裡生態產業初具規模。如今,吸引更多的遊客來這裡觀光遊玩,成了腳踏實幹的美巖村人最想幹的一件事。目前,村裡與光芒電商簽訂了合作協議,光芒電商將美巖村定為其會員線下體驗點,每月定期組織幾百人不等的會員來此開展民俗和原生態農產品體驗,讓深圳、長沙等大都市人來此消費並“買走”他們的生態農產品。下一步,村裡還將修建民舍,為遊客提供最舒適的服務,讓他們來此真正體驗一番夏天睡覺還要蓋被子的異樣之感,最終實現“開心遊客、富裕村民”的發展目標。

近10 年來,4 支扶貧隊先後進駐美巖。在他們的幫助下,村裡的變化一步一個腳印,如今的美巖,藉助得天獨厚的自然稟賦,猶如一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湖南西極,正以古老而年輕的姿態等待四海遊客的到來。(彭宏高)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