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城縣大力推進全域旅遊 打造經濟增長新引擎

三農 農村 經濟 農業 黃河新聞網呂梁頻道 2017-03-26
交城縣大力推進全域旅遊 打造經濟增長新引擎交城縣大力推進全域旅遊 打造經濟增長新引擎交城縣大力推進全域旅遊 打造經濟增長新引擎

如今,全域旅遊已經成為一種以旅遊業帶動和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一種新的區域協調發展理念和模式。“全域旅遊”所追求的,不再停留在旅遊人次的增長上,而是旅遊質量的提升,追求的是旅遊對人們生活品質提升的意義,追求的是旅遊在人們新財富革命中的價值,全域旅遊已經成為現代旅遊業發展的新趨勢。

去年以來,交城縣圍繞深度開發“一圈一帶”旅遊格局和文物保護戰略,遵循產業發展、村民增收的原則,以構建全域旅遊為總體佈局,依託卦山、玄中寺歷史文化和宗教文化,呂梁英雄廣場名人文化以及優良的自然生態資源,多樣的水上運動項目等,著力打造山西省重要旅遊目的地和淨土宗佛教文化傳播聖地。全縣各景區共接待遊客79.8萬人,景區門票收入1027萬元,全縣旅遊總收入達到49.31億元。

宏禾園是交城縣建宏農牧科技有限公司2013年開始打造的交城縣第一個鄉村旅遊品牌,佔地260畝。依託綠色優勢,該公司將綠色農業升級為休閒農業,建設起草莓、瓜果、蔬菜等旅遊採摘園區,開發以鮮果採摘為基礎,融合親子娛樂、創意農業、農作體驗、地方美食、休閒養生、風景觀光為一體的“鄉村版迪士尼樂園”,讓廉價果蔬走出了一條高附加值道路。

該園工作人員郭明飛挑了幾個個頭挺大的草莓給筆者介紹道:“草莓是我園與山西農業大學合作打造的無公害有機產品,與市面上的品質完全不一樣。這裡的遊客主要由旅行社來組織,同時帶動自駕遊,回頭客也不少,全年高峰時一天能接待四五百人次。休閒農業讓該園農產品附加值大大提高,同時每年帶動了餐飲營業收入200多萬元。”

“我縣歷來高度重視旅遊產業發展,始終堅持以“全域發展”理念推動旅遊產業的規劃建設、產品創新、市場營銷等工作。作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單位,我們將把全域旅遊作為落實新發展理念、培育經濟新增長點的有效抓手,深入實施“旅遊興縣”戰略,通過規劃引領、設施完善、產品創新、機制健全等措施,傾力打造全域旅遊示範縣。”交城縣旅遊局負責人告訴記者。

記者在該縣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瞭解到,交城縣將堅持以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縣為引領,緊緊圍繞全域旅遊目標,深入挖掘和開發具有交城特色、代表交城風情的美食小吃、非遺產品、民俗活動等地域文旅資源,大力發展與旅遊相配套的休閒娛樂、健康養生、現代金融、信息技術、客運物流等三產服務業,全面啟動全域旅遊建設工作。

有效整合旅遊資源

加快旅遊資源整合,創新旅遊投融資機制,是推動旅遊業發展的有效抓手。該縣將組建交城文旅集團和旅投集團,對全縣分散景區、景點等旅遊資源進行統一規劃、統一招商、統一開發、統一管理、統一宣傳、統一品牌、市場運作,打造對外宣傳旅遊品牌,培育旅遊上市公司,以大手筆、大投入、大力度推進全域旅遊。

加快旅遊景區建設

該縣啟動了卦山·玄中寺創建5A景區、大草坪至分水嶺龐泉溝森林旅遊景區、木虎溝康養旅遊景區、東雲頂草甸度假景區、柏葉溝生態旅遊景區、狐突文化旅遊景區、西社南溝工業體驗景區等7個大景區建設,著力打造老年康養基地、中年戶外拓展訓練基地、青少年夏令營基地,讓老中青各個年齡段都能在交城找到身心放鬆、靈魂放飛的理想之地。

加大文旅產品開發

該縣成立文旅產品開發協會,政府投入專項資金,開發“交城遊”系列產品。一是設計全域旅遊吉祥物,開發和旅遊標識相關的動漫、郵票、玩具等系列產品;二是深入挖掘非遺文化,加大磁窯陶器、交城雕刻、旺英堆錦、琉璃咯嘣等旅遊系列產品開發,形成多樣性、全季性旅遊產品體系。三是開發交城特色菜系,重點打造雪龍黑牛、金色阿奎丹等世界高檔肉牛,柏籽羊肉、野生菌美食、交山莜麵、中醫藥膳等系列品牌,促進餐飲與民俗文化體驗互動。通過這些努力,形成具有交城特色的風情街、風情村、風情鎮,全面展示交城深厚歷史積澱、濃郁地域風情和特色文化,拉開該縣全域旅遊創建的時代帷幕。

完善旅遊基礎設施

力爭用2—3年時間完成交城山旅遊大通道、濱河西路連接線、米五線旅遊公路、龐泉溝旅遊快速通道、水峪貫至東坡底旅遊公路,徹底解決全縣旅遊瓶頸問題,構建方便快捷的全域旅遊交通網絡。建設遍佈各景區和景點的漫步漫道,填補太原都市圈旅遊空白,提升全縣旅遊質量和品位。合理設置旅遊星級廁所、停車場、垃圾處理中轉站,對景區功能佈局、設施設備進行規範設計。加大對鄉村民俗、創意農業、特色農莊等鄉村旅遊多業態的政策扶持,打造10個美麗鄉村、5個省級民俗旅遊示範農家樂、30個星級旅遊農家樂,對3000名涉旅人員及貧困戶進行服務技能培訓,全面提升旅遊服務水平。

旅遊要發展,生態是基礎。為此,交城縣積極推進生態修復治理工程,啟動了“磁窯河、瓦窯河”生態修復治理工程,工程完工後將在縣城東西形成兩條大的生態景觀,其中水系面積達到60萬平方米,綠地面積達到160萬平方米,從而恢復古交城十景的“臥虹煙柳”和“卻月晴波”的美景,助力交城山水這顆明珠在新一輪旅遊發展大潮中綻放奪目光彩。

(交城縣新聞辦 郭晉)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