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雲縣:山村遍開富裕花

三農 百合 種植業 農業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 2017-09-14

初秋以來,祥雲縣幹海村的百合花開了一茬又一茬,前來觀賞和訂購百合的遊客和商家走了一撥又一撥。“過去由於母親常年患病,家裡生活入不敷出,日子過得緊緊巴巴的。”東山彝族鄉幹海村村民李祥茂說,“如今,大夥靠種百合漸漸富裕起來啦,村子裡修起了水泥路,村民們蓋起了新房,不少人還買了小汽車,日子越過越甜美。”

坐落在大深山中的幹海村有8個自然村,轄14個村民小組,居住有彝族、白族、漢族等3個民族,其中彝族佔95%以上。以往由於基礎設施薄弱、種植結構單一,制約著農業和農村經濟的發展。

在開展脫貧攻堅工作中,祥雲縣按照“既要率先脫貧,又要防止返貧”的工作思路,積極探索山區脫貧新路徑,強化黨建引領,黨員示範帶頭創新,幹海村黨總支牽頭組織成立百合種植協會,吸收會員67戶,在2017年相繼吸收建檔立卡貧困戶20戶,使村民百合種植的抗風險能力進一步增強。

“由村‘兩委’成員和31名黨員負責掛鉤58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將百合發展理念、種植技術灌輸給貧困群眾,帶領群眾一起種植百合脫貧致富。”幹海村黨總支書記李紅說,截至目前,全村發展種植百合1200畝,畝均增收2萬元,可增收2400萬元,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種植面積達70畝。

幹海村在加快百合產業發展中,切實做好產前、產中、產後等關鍵環節的服務工作,由百合協會邀請專業技術人員和當地種植能手,對百合“種植前、種植後、成熟時”三個環節的技術要點進行培訓。同時,以基層組織為主導、百合協會為平臺,在每年百合成熟季節組織百合大賽,既調動了廣大村民種植百合的積極性,又宣傳提高了發展東山彝族鄉的民族風情,提升了當地百合的知名度。

特約記者 陳應國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