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糧食產量只有中國的一半,竟養活同等人口,還大量出口,為何?

三農 農民 蒙古 叄教玖流 2017-08-01

眾所周知,印度屬於熱帶季風氣侯,全年溫度高,無霜期,糧食一年三熟。而中國只有南方很小一部分地區屬熱帶,具備一年三熟的條件。其餘大部分地區都處在亞熱帶,甚至溫帶季風區,一兩隻能兩熟。至於我國東北一年只能一熟。結果印度畝產糧食只有中國的五分之一至四分之一之間。

印度雖然國土面積不及中國的三分之一,但由於印度多平原,中國多山地丘陵,印度的耕面積達1.7億公頃,遠遠多於中國,排在世界第二位。結果印度的糧食總產量競然只有中國的一半。

更奇葩的是,中國人口十三億,印度也十三億,中國只略高印度幾千萬人。在兩國人口差不多的前提下,中國糧食總產量高出印度一倍,還要大量進口糧食。而印度糧食產量只有中國的一半,大量人口仍然吃不飽,居然能大量出口糧食。被人戲稱為“飢餓出口”。
印度糧食產量只有中國的一半,竟養活同等人口,還大量出口,為何?

是什麼原因導致印度糧食產量如此之低?又是什麼原因導致“飢餓出口”問題呢?根本原因就在於印度從未發生過土地革命,千年的封建土地關係沒有改變。

為什麼沒有土地改革呢?因為印度沒有爆發過自下而上的革命,也沒有迫使上層自上而下改革的力量。為什麼會這樣呢?原因有以下幾點:

其一、印度歷史更多是一部外族入侵的歷史。以印度近五百年的歷史為例。五百多年前莫臥兒帝國的締造者是來自西亞的蒙古後裔。莫臥兒帝國衰落之後沒多久,分裂的各小國,各民族開始混戰,外來的英法等西方國家也開始不斷蠶食,最終英國殖民印度。
印度糧食產量只有中國的一半,竟養活同等人口,還大量出口,為何?

也就是說,印度這五百多年來的主要矛盾是民族矛盾,有南亞次大陸內部民族間的矛盾,也有南亞民族與外來民族的矛盾。民族矛盾遠大於階級矛盾,掩蓋了階級矛盾。由於階級矛盾讓位於民族矛盾,這就導致了印度社會缺乏來自下層的壓力或革命。

其二、印度的宗教文化。印度教倡導生死輪迴,因果報應,這樣的理念可以起到精神鴉片的作用。讓印度人民將今生的苦難視為對前世的救贖,或者對來世的憧憬。這樣就能最大程度化解民眾對現實的不滿,這就消弭了下層的反抗意識。

其三、種姓制度。人的等級全憑出身,高種姓子子孫孫高種姓,低種姓無論再努力也改變不了什麼。既然命中註定無法改變,那就只能接受。這也正是印度人普遍的心態。
印度糧食產量只有中國的一半,竟養活同等人口,還大量出口,為何?

總而言之,由於沒有革命或改良來改變封建土地關係,就使土地集中少數高種姓地主手中,廣大低種姓貧困人口沒有土地。地主在有廉價勞動力的前提下也就缺乏機械化生產的動力。受地主僱傭的無地農民主要為地主生產,本身缺乏積極性。這就嚴重製約了印度農業的發展。

由於土地集中在少數地主手中,他們消費不了那麼多糧食,那就只能拿去賣,不可能送給無地貧苦農民。這也就可以理解為何印度那麼多人吃不飽,卻有大量糧食出口。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