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供銷合作社著力打造為農服務的“國家隊”

三農 合作社 農村 農村改革 光明要聞 2017-04-02

3月30日下午,在寧夏供銷集團現代農業服務有限公司,業務員徐學武正在打電話和雲南、湖北等上游化肥企業挨個對接。“沒問題,這批化肥按原定計劃準時到。”徐學武掛掉電話滿意地說。新組建的寧夏供銷集團現代農業服務有限公司,以農資供應作為開展農業社會化服務的切入點,積極應對春播化肥價格上漲,通過聯儲聯銷、統購分銷等方式,目前已完成自治區化肥淡季商業儲備4.6萬噸,在穩定平抑農資價格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在新的歷史時期,供銷合作社改革從哪裡突破?如何更好地服務“三農”?2016年1月,自治區黨委、政府出臺《關於深化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的意見》(簡稱《意見》),為寧夏供銷合作社深化改革指明瞭方向。一年來,自治區供銷合作社多方發力,重點突破,在構建行業指導體系和經營服務體系、助推市縣(區)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等方面進行了有益探索和實踐,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關鍵環節創新突破,為農服務能力提升

以現代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和新型基層組織體系建設為中心,全區供銷社系統在農業社會化服務試點、農村電子商務、資金互助等新型經營服務業態上給予重點發力。

按照自治區黨委關於開展現代農業服務體系建設試點工作的部署,寧夏供銷合作社圍繞蔬菜產業,在銀川市金鳳區掌政鎮、固原市彭陽縣新集鄉開展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試點工作,項目建成後將極大提升兩個縣(區)供銷合作社為農服務能力,預計年農產品銷售收入達到7000餘萬元。

自治區供銷社出資企業寧夏昊鑫現代農業綜合服務有限公司,按照“免費存儲、存取自由、糧權不變、落價保底、存糧付息”原則,創新發展永寧糧食銀行。“我們不僅儲存水稻,還幫助農民免費烘乾糧食,徹底解決了農民晒糧的後顧之憂。自糧食銀行運營以來,已吸納貯存原糧15萬噸,農民享受計息增收約130餘萬元,節糧減損3500多噸。”永寧糧食銀行採購中心負責人對記者說。

目前,自治區供銷合作社指導系統內7個縣社、6家涉農企業入駐供銷總社“供銷e家”平臺,上線產品達1000餘種,幫助農民解決“賣難”問題,電商銷售額逾2000萬元。

據瞭解,全區供銷合作社系統資金互助試點工作開展以來,累計入戶社員3144戶,輻射帶動農戶12000戶,發放互助貸款1.5億元,有效解決了農民社員融資難題。開展產銷對接工作,積極參與“菜籃子”惠民工程。截至目前,全系統共新建改造21個城區標準化菜市場和90個“菜籃子”連鎖超市。

市縣改革因地制宜,有效激發內生動力

供銷社拿什麼為農服務?沒有基層這個前沿陣地,等於紙上談兵。

綜合改革啟動後,各市縣(區)以創新基層組織建設、強化市縣(區)聯社職能、增強綜合服務能力為重點,大膽創新,有效激發了內生動力和發展活力。

截至目前,全區設有供銷合作社的21個縣(市、區)全部出臺了綜合改革方案,對聯合社機關實行了事業法人註冊登記,保障了縣(市、區)供銷合作社組織體系的完整性與獨立性,強化了聯合社機關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解決了長達20年之久“身份”不明的困擾,使“三無”問題得到有效解決。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有11個縣(市、區)安排了改革發展專項資金,有力支持了供銷社改革發展。從今年起,永寧、中寧、彭陽、鹽池等縣(市、區)財政每年安排100萬元至300萬元,用於基層社建設和開展為農服務。

寧夏供銷集團公司組建了寧夏供銷電子商務有限公司,聯合靈武市、賀蘭縣、原州區、利通區等縣(區)加快推進“供銷e家”電商平臺建設,圍繞“1+4”特色優勢產業,發展農業社會化服務新業態,解決了過去“不想幹事、沒條件幹事、不知道幹什麼事”的問題。“彭陽辣椒”通過互聯網走出寧夏,一路暢銷,從甘肅周邊賣到了武漢、深圳、廣州等大城市。“去年我加入‘供銷e家’的網絡信息群,把辣椒銷售信息發佈到網上。沒過兩天,廣州客商打來電話,價格比我們這裡高一倍!”彭陽縣新集鄉白河村辣椒種植戶張鵬興奮地說。

構建新型社企關係,供銷集團應運而生

2016年6月27日,對於寧夏供銷人來說,是不平凡的一天。

當天,註冊資本達5億元的寧夏供銷集團公司正式掛牌運營。這標誌著寧夏全面深化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邁出了重要一步。

自治區供銷社黨組書記、理事會主任桂福田說:“實行集團化改革,實現了事企分開、社企分開,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開,建立了運營與監管相配套的管理體制和監督機制,有利於區社理事會依法對供銷集團履行出資人職責,有利於供銷集團依法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獨立成長,做強做大。”

寧夏供銷集團公司成立後,按照“雙線運行”機制的要求,成立了由自治區財政廳、國資委、審計廳、供銷社、供銷集團公司相關代表為成員的社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隨之,社屬企業清產核資工作啟動,助力企業輕裝前行。供銷集團旗下的寧夏供銷集團現代農業綜合服務有限公司,承擔化肥淡儲任務,有力保障了全區春耕生產。

下一步,寧夏供銷集團公司將整合社有企業人才、土地、資本、網絡資源,著力打造農資經營服務、農產品市場流通服務、再生資源經營服務、電子商務和農村金融服務等核心業務板塊,進一步提升服務“三農”能力。

政策利好加速落地,助推改革穩步推進

自治區供銷社在幾十年的發展中,既創造了輝煌業績,也積累了一些矛盾和問題,面對繁重的改革任務,自治區黨委、政府在《意見》中明確從政策、項目、稅收等方面給予保障,大力支持和推動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工作。

自治區地稅局率先出臺配套政策,落實“三免三減半”稅收優惠政策,自治區供銷合作社社屬21家企業享受了優惠政策,減免稅收530餘萬元;

自治區國土資源廳落實國有劃撥土地資產處置政策,目前已完成第一批515畝國有劃撥土地資產處置報批工作,土地使用權估值2.1億元將注入寧夏供銷集團公司;

今年,自治區黨委1號文件明確將財政支持供銷社的涉農項目資金,以股權形式投入聯合創辦的經營服務主體,用於服務體系建設的政策;

自治區財政廳預算安排5000萬元改革發展專項資金,用於支持供銷合作社開展現代農業綜合服務體系和新型基層組織體系建設試點工作;

……

當前,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已邁入關鍵時期,“不到長城非好漢”的寧夏精神深深激勵著寧夏供銷人。(記者 張慈麗)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