旬陽縣:實施“五個一批”推動貧困勞動力穩定就業

三農 農民 創業 經濟 陝西網 陝西網 2017-09-16

訊(通訊員 包力)旬陽縣現有農村勞動力21.9萬人,富餘勞動力12.4萬人,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3.86萬人,其中普通勞動力3.32萬人。針對貧困勞動力現狀,堅持以實現貧困勞動力穩定就業為目標,實施“五個一批”,推進“百千萬”工程和“扶產業助就業促脫貧”兩大工程,做到逐人施策規劃到位、企業用工對接到位、全程服務跟蹤到位、資金支撐保障到位、按月督查落實到位,確保“就業一人、脫貧一戶、帶動一片”。

做到“三個精準”,建強基地輸出一批。核清貧困勞動力底數,建立貧困勞動力基礎臺帳,精準規劃到人、精準對接企業、精準結對服務,與江蘇、西安等經濟發達省市加強勞務協作,實施定向定點輸出,建立陝西鄭遠元集團等貧困勞動力對外輸出基地9個。在西安舉辦旬陽縣特色產業扶貧和就業扶貧項目推介招商簽約會,現場簽約項目26個,總投資17.44億元,與西安旬陽商會、延長集團橡膠公司等用人單位簽訂貧困勞動力對外定向輸出協議4個,提供就業崗位5萬餘人。2017年全縣轉移貧困勞動力7022人,完成任務的117%,其中:有組織轉移就業1563人,完成任務的347%。

探索“五+模式”,扶持產業吸納一批。圍繞油用牡丹、拐棗等特色產業,以“扶產業助就業促脫貧”為路徑,探索“三變”改革模式,引導貧困戶通過小額貼息貸款入股、土地入股等形式,增加收入。推動產業基地建設,探索“基地+貧困戶”“園區+貧困戶”“社區工廠+貧困戶”“合作社+貧困戶”“產業大戶+貧困戶”的“五+”就業脫貧模式,吸納貧困勞動力穩定就業。2017年建成就地轉移就業產業園區(基地)15家,發展“社區工廠”9家,吸納貧困勞動力就業2755人。旬陽縣國樺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和旬陽縣綠富地生態農業綜合開發有限公司被確定為市級就業扶貧基地。

推行“六有標準”,技能培訓賦能一批。實施“長中短班”品牌技能培訓項目,對從事經營活動意願的貧困勞動力,開展中式烹飪、美豪服務等長班培訓項目;對轉移就業意願的,開展手足修復師、旅遊服務等中班培訓項目;對從事農業生產意願的,開展油用牡丹、拐棗種植,畜牧養殖等短班培訓項目。推行“六有”標準(有產業發展項目、有實訓操作基地、有培訓教學大綱、有鄉土人才授課、有培訓過程記錄、有培訓效果評價),探索“油用牡丹(拐棗)+X”的農業產業技術套餐制培訓和“技能扶智+新民風扶志”培訓模式。2017年開展貧困勞動力技能培訓3184人;大力推行“技能培訓+定點輸出”模式,開展手足修復師培訓9期805人,貧困勞動力就業486人;開展優勢產業培訓2180人,其中培訓貧困戶1750人;開展創業培訓199人,完成任務的133%。

突出“兩大保障”,大眾創業帶動一批。推進“建設百家就業扶貧基地、培育千名創業能人、帶動萬名貧困勞動力就業”的“百千萬”工程,突出政策支持、資金投入兩大保障,加大創業扶持力度。政策支持上,出臺了《就業脫貧工作實施意見》《貧困勞動力轉移就業實施方案》等1個意見8個方案。資金投入上,加大對旬陽高新區、中昱創業長廊等平臺的創業幫扶力度,2017年發放創業擔保貸款4517萬元,其中為貧困勞動力發放創業擔保貸款206萬元,貧困勞動力自主創業131人;認定小微企業12家,落實創業擔保貸款財政貼息資金1400萬元,帶動貧困勞動力就業560人;建設返鄉創業基地3家,旬陽富源返鄉創業基地被人社部、國務院扶貧辦認定為“全國就業扶貧基地”。立足旬陽在外創業人才眾多的優勢,建立在外能人信息庫,引導1000名在外創業能人推行“1帶2”模式,帶動貧困勞動力就業1539人。

實行“三崗融合”,公益崗位安置一批。實行公益性崗位、就業扶貧特設公益崗、公益專崗“三崗融合”,將“三崗融合”安置貧困勞動力工作與單位目標責任考核、工作經費、公益性崗位指標分配“三掛鉤”。對“三崗融合”安置貧困勞動力落實不到位的,縣脫貧辦扣減考核分值,財政部門扣減相應工作經費,人社部門扣減公益性崗位指標,退出的公益性崗位指標優先分配到安置任務完成好的鎮或部門。2017年全縣開發公益性崗位安置貧困勞動力156人;就業扶貧特設公益崗安置貧困勞動力180人;面向貧困勞動力開發就業扶貧公益專崗110個,9月底前遴選招聘到位;全縣累計兜底安置貧困勞動力446人。徵集見習崗位安置貧困家庭高校畢業生182個。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