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說到司馬懿,許多人說他的成功,是因為他命長,能熬。

司馬懿可謂是三國第一能熬的人,因為他不僅熬死了對手諸葛亮,還熬死了同為顧命大臣的曹真、曹休、陳群等人,甚至還熬死了曹操、曹丕、曹叡祖孫幾代人,因為熬過群星璀璨的三國前期,把跟他同段位的人都熬死了,剩下一群平庸的競爭對手,輕鬆的KO,笑到了最後。

可是,命長就能取得勝利嗎?

三國最命長的,可是來敏、士燮、廖化,以及司馬懿弟弟司馬孚這些人。但論起成就,他們都跟司馬懿差得遠了。

"

說到司馬懿,許多人說他的成功,是因為他命長,能熬。

司馬懿可謂是三國第一能熬的人,因為他不僅熬死了對手諸葛亮,還熬死了同為顧命大臣的曹真、曹休、陳群等人,甚至還熬死了曹操、曹丕、曹叡祖孫幾代人,因為熬過群星璀璨的三國前期,把跟他同段位的人都熬死了,剩下一群平庸的競爭對手,輕鬆的KO,笑到了最後。

可是,命長就能取得勝利嗎?

三國最命長的,可是來敏、士燮、廖化,以及司馬懿弟弟司馬孚這些人。但論起成就,他們都跟司馬懿差得遠了。

他是三國笑到最後的人,可是後世對其評價卻不高

司馬懿畫像

一、三國笑到最後之人。

世人總是伴隨著哭聲來到這個世界,卻少有可以笑著離開這個世界的。

劉備跑了一輩子,追了一輩子,也哭了一輩子,終於哭出了江山,卻在欲笑還哭之中離世;

孫權很想笑,可有時候要看曹魏的臉色,有時候又要看蜀漢的臉色,在尷尬的陪笑中過完一生;

曹操敗也笑,成也笑,窘也笑,迫也笑,就是沒能夠笑到最後;

司馬懿是笑到了最後,可惜卻笑得不夠長久。

在司馬家笑聲的背後,是他皇兒皇孫們一聲聲無奈的嘆息與悲泣。

西晉傳四帝,國祚五十一年,可實際在第二代皇帝司馬衷這裡就基本名存實亡了;東晉衣冠渡江,偏安南方,苟延殘喘100年,明面上是司馬家族做皇帝,實際政權多由王謝庾桓四大士族把持,內亂頻生,外戰連年。

世道輪迴,兩晉皇帝大多逃不過或被架空或被廢除或被戕毒的命運。跟一開始司馬懿一家給曹魏家末世皇帝們帶來的命運沒什麼兩樣。

皇帝的命途多舛,王朝的命運也是曲折坎坷。

作為兩晉少有的能作為的皇帝,晉明帝司馬紹有一次和王導、溫嶠聊到西晉一統天下的原因,聽說了司馬懿開基創業以及司馬昭兄弟奪權的事情,不禁掩面扶床說:"如果像你們說的那樣,晉朝天下又怎能長久呢?"

"

說到司馬懿,許多人說他的成功,是因為他命長,能熬。

司馬懿可謂是三國第一能熬的人,因為他不僅熬死了對手諸葛亮,還熬死了同為顧命大臣的曹真、曹休、陳群等人,甚至還熬死了曹操、曹丕、曹叡祖孫幾代人,因為熬過群星璀璨的三國前期,把跟他同段位的人都熬死了,剩下一群平庸的競爭對手,輕鬆的KO,笑到了最後。

可是,命長就能取得勝利嗎?

三國最命長的,可是來敏、士燮、廖化,以及司馬懿弟弟司馬孚這些人。但論起成就,他們都跟司馬懿差得遠了。

他是三國笑到最後的人,可是後世對其評價卻不高

司馬懿畫像

一、三國笑到最後之人。

世人總是伴隨著哭聲來到這個世界,卻少有可以笑著離開這個世界的。

劉備跑了一輩子,追了一輩子,也哭了一輩子,終於哭出了江山,卻在欲笑還哭之中離世;

孫權很想笑,可有時候要看曹魏的臉色,有時候又要看蜀漢的臉色,在尷尬的陪笑中過完一生;

曹操敗也笑,成也笑,窘也笑,迫也笑,就是沒能夠笑到最後;

司馬懿是笑到了最後,可惜卻笑得不夠長久。

在司馬家笑聲的背後,是他皇兒皇孫們一聲聲無奈的嘆息與悲泣。

西晉傳四帝,國祚五十一年,可實際在第二代皇帝司馬衷這裡就基本名存實亡了;東晉衣冠渡江,偏安南方,苟延殘喘100年,明面上是司馬家族做皇帝,實際政權多由王謝庾桓四大士族把持,內亂頻生,外戰連年。

世道輪迴,兩晉皇帝大多逃不過或被架空或被廢除或被戕毒的命運。跟一開始司馬懿一家給曹魏家末世皇帝們帶來的命運沒什麼兩樣。

皇帝的命途多舛,王朝的命運也是曲折坎坷。

作為兩晉少有的能作為的皇帝,晉明帝司馬紹有一次和王導、溫嶠聊到西晉一統天下的原因,聽說了司馬懿開基創業以及司馬昭兄弟奪權的事情,不禁掩面扶床說:"如果像你們說的那樣,晉朝天下又怎能長久呢?"

他是三國笑到最後的人,可是後世對其評價卻不高

永嘉之亂

得國不正,國祚不長。

不僅不長,兩晉王朝還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幾乎沒什麼建樹的王朝。

秦晉隋元,都是中國封建王朝一統江山的朝代,也都是短命的朝代。

但秦朝不僅橫掃列國,一統江山,奠定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政治制度基礎和格局,而且也為開創漢朝四百年的文治武功提供鋪墊和基礎;

隋朝不僅南北一統,開創三省六部制、科舉選才等長遠影響的政治制度,而且文化、經濟、社會、政治等也給大唐盛世打了底子,為唐宋兩朝的富強鼎盛與璀璨文明奠定了基石;

元朝是中國疆域最遼廣的朝代,其開中國行省制度之先河也對後世留下深遠影響;而且其所承接的大明王朝又是繼漢唐之後的黃金時期。

晉朝剽竊曹魏的九品中正制,築門閥制度,造奢華浮風,掌權官員不思如何治理國家,許多人都在研究怎麼鬥富,如何浮誇,怎樣清談。士大夫階層生活腐化、貪汙腐朽、精神頹廢;老百姓窮頓、生產荒廢、階級矛盾尖銳。

幾乎每一個統一的王朝,都為中華民族開創一次黃金盛世奠定基礎,而兩晉王朝留下的,則是八王之亂、永嘉之禍、五胡亂華、南北離蕩,三百多年的動亂不堪與民不聊生。

作為一個竊功掌權、弒君篡位、驕奢淫逸、建樹不多的國家,晉朝開啟了中國歷史上一個比較黑暗的時代。

而這個國家的竊奪之始,則以司馬懿為源。

"

說到司馬懿,許多人說他的成功,是因為他命長,能熬。

司馬懿可謂是三國第一能熬的人,因為他不僅熬死了對手諸葛亮,還熬死了同為顧命大臣的曹真、曹休、陳群等人,甚至還熬死了曹操、曹丕、曹叡祖孫幾代人,因為熬過群星璀璨的三國前期,把跟他同段位的人都熬死了,剩下一群平庸的競爭對手,輕鬆的KO,笑到了最後。

可是,命長就能取得勝利嗎?

三國最命長的,可是來敏、士燮、廖化,以及司馬懿弟弟司馬孚這些人。但論起成就,他們都跟司馬懿差得遠了。

他是三國笑到最後的人,可是後世對其評價卻不高

司馬懿畫像

一、三國笑到最後之人。

世人總是伴隨著哭聲來到這個世界,卻少有可以笑著離開這個世界的。

劉備跑了一輩子,追了一輩子,也哭了一輩子,終於哭出了江山,卻在欲笑還哭之中離世;

孫權很想笑,可有時候要看曹魏的臉色,有時候又要看蜀漢的臉色,在尷尬的陪笑中過完一生;

曹操敗也笑,成也笑,窘也笑,迫也笑,就是沒能夠笑到最後;

司馬懿是笑到了最後,可惜卻笑得不夠長久。

在司馬家笑聲的背後,是他皇兒皇孫們一聲聲無奈的嘆息與悲泣。

西晉傳四帝,國祚五十一年,可實際在第二代皇帝司馬衷這裡就基本名存實亡了;東晉衣冠渡江,偏安南方,苟延殘喘100年,明面上是司馬家族做皇帝,實際政權多由王謝庾桓四大士族把持,內亂頻生,外戰連年。

世道輪迴,兩晉皇帝大多逃不過或被架空或被廢除或被戕毒的命運。跟一開始司馬懿一家給曹魏家末世皇帝們帶來的命運沒什麼兩樣。

皇帝的命途多舛,王朝的命運也是曲折坎坷。

作為兩晉少有的能作為的皇帝,晉明帝司馬紹有一次和王導、溫嶠聊到西晉一統天下的原因,聽說了司馬懿開基創業以及司馬昭兄弟奪權的事情,不禁掩面扶床說:"如果像你們說的那樣,晉朝天下又怎能長久呢?"

他是三國笑到最後的人,可是後世對其評價卻不高

永嘉之亂

得國不正,國祚不長。

不僅不長,兩晉王朝還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幾乎沒什麼建樹的王朝。

秦晉隋元,都是中國封建王朝一統江山的朝代,也都是短命的朝代。

但秦朝不僅橫掃列國,一統江山,奠定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政治制度基礎和格局,而且也為開創漢朝四百年的文治武功提供鋪墊和基礎;

隋朝不僅南北一統,開創三省六部制、科舉選才等長遠影響的政治制度,而且文化、經濟、社會、政治等也給大唐盛世打了底子,為唐宋兩朝的富強鼎盛與璀璨文明奠定了基石;

元朝是中國疆域最遼廣的朝代,其開中國行省制度之先河也對後世留下深遠影響;而且其所承接的大明王朝又是繼漢唐之後的黃金時期。

晉朝剽竊曹魏的九品中正制,築門閥制度,造奢華浮風,掌權官員不思如何治理國家,許多人都在研究怎麼鬥富,如何浮誇,怎樣清談。士大夫階層生活腐化、貪汙腐朽、精神頹廢;老百姓窮頓、生產荒廢、階級矛盾尖銳。

幾乎每一個統一的王朝,都為中華民族開創一次黃金盛世奠定基礎,而兩晉王朝留下的,則是八王之亂、永嘉之禍、五胡亂華、南北離蕩,三百多年的動亂不堪與民不聊生。

作為一個竊功掌權、弒君篡位、驕奢淫逸、建樹不多的國家,晉朝開啟了中國歷史上一個比較黑暗的時代。

而這個國家的竊奪之始,則以司馬懿為源。

他是三國笑到最後的人,可是後世對其評價卻不高

計賺曹爽

二、三國隱忍第一之人。

如果要像《射鵰英雄傳》那樣給三國群雄取個外號的話。

東邪無疑是曹操。所謂"武功天下第一,藝業當世無雙"(歐陽鋒語)來描述曹操在三國群雄的地位,最恰當不過。畢竟曹操不僅是三國最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也是著名的文學家、書法家;

南弟(帝)可以說是孫權。作為孫家子弟,他繼承父兄之業,無論是在正史中,還是在演義中,孫吳都是三國之中最低調的。嗯,一燈大師也是個低調的人。

北丐就是劉備。一個從一無所有起家,最終被稱為"天下英雄,為使君與操耳"的人,同時又是典型的以仁義贏取天下信服的人。

西毒則非司馬懿。一生都在算計的司馬懿,最喜歡玩弄權謀,給後世留下的印象也總是老謀陰狠的。

唐太宗李世民說司馬懿是"欺偽以成功,奸回以定業"。

又說他是"東智而西愚、前忠而後亂。"

在遇到比自己強的對手面前,司馬懿總是能夠隱藏自己,謹慎隱忍。

在與諸葛亮的對決中,即使天時、地利、人和都佔有全面優勢,司馬懿仍然龜縮退守,始終不敢與諸葛亮正面接戰,即使諸葛亮給他送了女人的衣服,將士軍情不滿,他仍然藉助各種手段拖延對戰,"相持超百日",最後硬是把諸葛亮耗死在五丈原。

在曹操面前,他勤勤懇懇,做小做低,儘量不顯山不露水,一忍就是十多年,努力塑造一個恭謹的、忠順的、有能力的僚屬。

在曹丕面前他又變成一個有智力的、能決斷的、能提供最大幫助的謀臣。在曹叡面前,也是盡顯穩重可靠的託孤大臣形象。

"

說到司馬懿,許多人說他的成功,是因為他命長,能熬。

司馬懿可謂是三國第一能熬的人,因為他不僅熬死了對手諸葛亮,還熬死了同為顧命大臣的曹真、曹休、陳群等人,甚至還熬死了曹操、曹丕、曹叡祖孫幾代人,因為熬過群星璀璨的三國前期,把跟他同段位的人都熬死了,剩下一群平庸的競爭對手,輕鬆的KO,笑到了最後。

可是,命長就能取得勝利嗎?

三國最命長的,可是來敏、士燮、廖化,以及司馬懿弟弟司馬孚這些人。但論起成就,他們都跟司馬懿差得遠了。

他是三國笑到最後的人,可是後世對其評價卻不高

司馬懿畫像

一、三國笑到最後之人。

世人總是伴隨著哭聲來到這個世界,卻少有可以笑著離開這個世界的。

劉備跑了一輩子,追了一輩子,也哭了一輩子,終於哭出了江山,卻在欲笑還哭之中離世;

孫權很想笑,可有時候要看曹魏的臉色,有時候又要看蜀漢的臉色,在尷尬的陪笑中過完一生;

曹操敗也笑,成也笑,窘也笑,迫也笑,就是沒能夠笑到最後;

司馬懿是笑到了最後,可惜卻笑得不夠長久。

在司馬家笑聲的背後,是他皇兒皇孫們一聲聲無奈的嘆息與悲泣。

西晉傳四帝,國祚五十一年,可實際在第二代皇帝司馬衷這裡就基本名存實亡了;東晉衣冠渡江,偏安南方,苟延殘喘100年,明面上是司馬家族做皇帝,實際政權多由王謝庾桓四大士族把持,內亂頻生,外戰連年。

世道輪迴,兩晉皇帝大多逃不過或被架空或被廢除或被戕毒的命運。跟一開始司馬懿一家給曹魏家末世皇帝們帶來的命運沒什麼兩樣。

皇帝的命途多舛,王朝的命運也是曲折坎坷。

作為兩晉少有的能作為的皇帝,晉明帝司馬紹有一次和王導、溫嶠聊到西晉一統天下的原因,聽說了司馬懿開基創業以及司馬昭兄弟奪權的事情,不禁掩面扶床說:"如果像你們說的那樣,晉朝天下又怎能長久呢?"

他是三國笑到最後的人,可是後世對其評價卻不高

永嘉之亂

得國不正,國祚不長。

不僅不長,兩晉王朝還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幾乎沒什麼建樹的王朝。

秦晉隋元,都是中國封建王朝一統江山的朝代,也都是短命的朝代。

但秦朝不僅橫掃列國,一統江山,奠定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政治制度基礎和格局,而且也為開創漢朝四百年的文治武功提供鋪墊和基礎;

隋朝不僅南北一統,開創三省六部制、科舉選才等長遠影響的政治制度,而且文化、經濟、社會、政治等也給大唐盛世打了底子,為唐宋兩朝的富強鼎盛與璀璨文明奠定了基石;

元朝是中國疆域最遼廣的朝代,其開中國行省制度之先河也對後世留下深遠影響;而且其所承接的大明王朝又是繼漢唐之後的黃金時期。

晉朝剽竊曹魏的九品中正制,築門閥制度,造奢華浮風,掌權官員不思如何治理國家,許多人都在研究怎麼鬥富,如何浮誇,怎樣清談。士大夫階層生活腐化、貪汙腐朽、精神頹廢;老百姓窮頓、生產荒廢、階級矛盾尖銳。

幾乎每一個統一的王朝,都為中華民族開創一次黃金盛世奠定基礎,而兩晉王朝留下的,則是八王之亂、永嘉之禍、五胡亂華、南北離蕩,三百多年的動亂不堪與民不聊生。

作為一個竊功掌權、弒君篡位、驕奢淫逸、建樹不多的國家,晉朝開啟了中國歷史上一個比較黑暗的時代。

而這個國家的竊奪之始,則以司馬懿為源。

他是三國笑到最後的人,可是後世對其評價卻不高

計賺曹爽

二、三國隱忍第一之人。

如果要像《射鵰英雄傳》那樣給三國群雄取個外號的話。

東邪無疑是曹操。所謂"武功天下第一,藝業當世無雙"(歐陽鋒語)來描述曹操在三國群雄的地位,最恰當不過。畢竟曹操不僅是三國最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也是著名的文學家、書法家;

南弟(帝)可以說是孫權。作為孫家子弟,他繼承父兄之業,無論是在正史中,還是在演義中,孫吳都是三國之中最低調的。嗯,一燈大師也是個低調的人。

北丐就是劉備。一個從一無所有起家,最終被稱為"天下英雄,為使君與操耳"的人,同時又是典型的以仁義贏取天下信服的人。

西毒則非司馬懿。一生都在算計的司馬懿,最喜歡玩弄權謀,給後世留下的印象也總是老謀陰狠的。

唐太宗李世民說司馬懿是"欺偽以成功,奸回以定業"。

又說他是"東智而西愚、前忠而後亂。"

在遇到比自己強的對手面前,司馬懿總是能夠隱藏自己,謹慎隱忍。

在與諸葛亮的對決中,即使天時、地利、人和都佔有全面優勢,司馬懿仍然龜縮退守,始終不敢與諸葛亮正面接戰,即使諸葛亮給他送了女人的衣服,將士軍情不滿,他仍然藉助各種手段拖延對戰,"相持超百日",最後硬是把諸葛亮耗死在五丈原。

在曹操面前,他勤勤懇懇,做小做低,儘量不顯山不露水,一忍就是十多年,努力塑造一個恭謹的、忠順的、有能力的僚屬。

在曹丕面前他又變成一個有智力的、能決斷的、能提供最大幫助的謀臣。在曹叡面前,也是盡顯穩重可靠的託孤大臣形象。

他是三國笑到最後的人,可是後世對其評價卻不高

影視劇中的鷹視狼顧

"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纂時"

前半生的司馬懿,活脫脫一個恭順謙讓,有才有德的王莽形象,然而等到能力比自己強的英雄豪傑都不在了,他的陰狠與跋扈就爆發出來。

如擒斬孟達,這邊廂還寫信安撫和迷惑孟達,說我相信你不會謀反,你要淡定;那邊廂已經暗中起兵,孟達以為至快要一個月的路程,他以八日之速就兵臨城下,十六天圍城而孟達授首;

又如在平定遼東的時候,他百日長襲,攻公孫淵不備,用聲東擊西,暗渡遼水等計術包圍襄平。公孫淵想投降,司馬懿要麼嫌對方派來的使者太老土;要麼又說對方派來商討的人質不夠誠意,都直接把使者斬殺;得城之後又把15歲以上男子和所有文武大臣屠殺殆盡,堆成京觀(屍山)以立威;

比如定遼之後凱旋歸來,士兵衣單寒冷,請求添點短襖,司馬懿不肯給;返回朝廷之後,又假惺惺的請求讓一千多名六十歲以上的士兵解除兵役,回家過年。

比如詐病計賺曹爽。這邊喝水喝的滿嘴角漫流,沾滿了前胸,把"荊州"故意聽成"幷州",一副老年痴呆的模樣;那一邊緊鑼密鼓,磨刀霍霍,安排兩個兒子奪權。

後來,曹爽要跟司馬懿做拼死一搏,司馬懿又讓蔣濟去跟曹爽說,他已經指著洛水起誓,只要曹爽交出兵權,就不會弄死曹爽。結果曹爽交了兵權,沒幾天就被司馬懿誅殺,連帶三族,一併夷滅。

掌權的司馬懿,人生的最後幾年就是清除異己,秋風掃落葉,為自己兒子們奪權掃除障礙。而且掃起落葉來都異常的堅定和決絕,連"夷三族"這種快要淡化的誅罰手段都重新重用,對政敵動輒夷及三族,出嫁在外的女子都不放過時,像曹爽事件、王凌事件,都因此牽連甚廣,以致於時人都說:當今天有識之士,都被牽連掉了一半。

難怪乎呂思勉先生說:"從魏武帝到司馬懿可以說是中國的政局、亦可以說是中國的社會風氣的一個升降之會。從此以後,封建的道德,就澌滅以盡,只剩些狡詐凶橫的武人得勢了。"

"

說到司馬懿,許多人說他的成功,是因為他命長,能熬。

司馬懿可謂是三國第一能熬的人,因為他不僅熬死了對手諸葛亮,還熬死了同為顧命大臣的曹真、曹休、陳群等人,甚至還熬死了曹操、曹丕、曹叡祖孫幾代人,因為熬過群星璀璨的三國前期,把跟他同段位的人都熬死了,剩下一群平庸的競爭對手,輕鬆的KO,笑到了最後。

可是,命長就能取得勝利嗎?

三國最命長的,可是來敏、士燮、廖化,以及司馬懿弟弟司馬孚這些人。但論起成就,他們都跟司馬懿差得遠了。

他是三國笑到最後的人,可是後世對其評價卻不高

司馬懿畫像

一、三國笑到最後之人。

世人總是伴隨著哭聲來到這個世界,卻少有可以笑著離開這個世界的。

劉備跑了一輩子,追了一輩子,也哭了一輩子,終於哭出了江山,卻在欲笑還哭之中離世;

孫權很想笑,可有時候要看曹魏的臉色,有時候又要看蜀漢的臉色,在尷尬的陪笑中過完一生;

曹操敗也笑,成也笑,窘也笑,迫也笑,就是沒能夠笑到最後;

司馬懿是笑到了最後,可惜卻笑得不夠長久。

在司馬家笑聲的背後,是他皇兒皇孫們一聲聲無奈的嘆息與悲泣。

西晉傳四帝,國祚五十一年,可實際在第二代皇帝司馬衷這裡就基本名存實亡了;東晉衣冠渡江,偏安南方,苟延殘喘100年,明面上是司馬家族做皇帝,實際政權多由王謝庾桓四大士族把持,內亂頻生,外戰連年。

世道輪迴,兩晉皇帝大多逃不過或被架空或被廢除或被戕毒的命運。跟一開始司馬懿一家給曹魏家末世皇帝們帶來的命運沒什麼兩樣。

皇帝的命途多舛,王朝的命運也是曲折坎坷。

作為兩晉少有的能作為的皇帝,晉明帝司馬紹有一次和王導、溫嶠聊到西晉一統天下的原因,聽說了司馬懿開基創業以及司馬昭兄弟奪權的事情,不禁掩面扶床說:"如果像你們說的那樣,晉朝天下又怎能長久呢?"

他是三國笑到最後的人,可是後世對其評價卻不高

永嘉之亂

得國不正,國祚不長。

不僅不長,兩晉王朝還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幾乎沒什麼建樹的王朝。

秦晉隋元,都是中國封建王朝一統江山的朝代,也都是短命的朝代。

但秦朝不僅橫掃列國,一統江山,奠定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政治制度基礎和格局,而且也為開創漢朝四百年的文治武功提供鋪墊和基礎;

隋朝不僅南北一統,開創三省六部制、科舉選才等長遠影響的政治制度,而且文化、經濟、社會、政治等也給大唐盛世打了底子,為唐宋兩朝的富強鼎盛與璀璨文明奠定了基石;

元朝是中國疆域最遼廣的朝代,其開中國行省制度之先河也對後世留下深遠影響;而且其所承接的大明王朝又是繼漢唐之後的黃金時期。

晉朝剽竊曹魏的九品中正制,築門閥制度,造奢華浮風,掌權官員不思如何治理國家,許多人都在研究怎麼鬥富,如何浮誇,怎樣清談。士大夫階層生活腐化、貪汙腐朽、精神頹廢;老百姓窮頓、生產荒廢、階級矛盾尖銳。

幾乎每一個統一的王朝,都為中華民族開創一次黃金盛世奠定基礎,而兩晉王朝留下的,則是八王之亂、永嘉之禍、五胡亂華、南北離蕩,三百多年的動亂不堪與民不聊生。

作為一個竊功掌權、弒君篡位、驕奢淫逸、建樹不多的國家,晉朝開啟了中國歷史上一個比較黑暗的時代。

而這個國家的竊奪之始,則以司馬懿為源。

他是三國笑到最後的人,可是後世對其評價卻不高

計賺曹爽

二、三國隱忍第一之人。

如果要像《射鵰英雄傳》那樣給三國群雄取個外號的話。

東邪無疑是曹操。所謂"武功天下第一,藝業當世無雙"(歐陽鋒語)來描述曹操在三國群雄的地位,最恰當不過。畢竟曹操不僅是三國最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也是著名的文學家、書法家;

南弟(帝)可以說是孫權。作為孫家子弟,他繼承父兄之業,無論是在正史中,還是在演義中,孫吳都是三國之中最低調的。嗯,一燈大師也是個低調的人。

北丐就是劉備。一個從一無所有起家,最終被稱為"天下英雄,為使君與操耳"的人,同時又是典型的以仁義贏取天下信服的人。

西毒則非司馬懿。一生都在算計的司馬懿,最喜歡玩弄權謀,給後世留下的印象也總是老謀陰狠的。

唐太宗李世民說司馬懿是"欺偽以成功,奸回以定業"。

又說他是"東智而西愚、前忠而後亂。"

在遇到比自己強的對手面前,司馬懿總是能夠隱藏自己,謹慎隱忍。

在與諸葛亮的對決中,即使天時、地利、人和都佔有全面優勢,司馬懿仍然龜縮退守,始終不敢與諸葛亮正面接戰,即使諸葛亮給他送了女人的衣服,將士軍情不滿,他仍然藉助各種手段拖延對戰,"相持超百日",最後硬是把諸葛亮耗死在五丈原。

在曹操面前,他勤勤懇懇,做小做低,儘量不顯山不露水,一忍就是十多年,努力塑造一個恭謹的、忠順的、有能力的僚屬。

在曹丕面前他又變成一個有智力的、能決斷的、能提供最大幫助的謀臣。在曹叡面前,也是盡顯穩重可靠的託孤大臣形象。

他是三國笑到最後的人,可是後世對其評價卻不高

影視劇中的鷹視狼顧

"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纂時"

前半生的司馬懿,活脫脫一個恭順謙讓,有才有德的王莽形象,然而等到能力比自己強的英雄豪傑都不在了,他的陰狠與跋扈就爆發出來。

如擒斬孟達,這邊廂還寫信安撫和迷惑孟達,說我相信你不會謀反,你要淡定;那邊廂已經暗中起兵,孟達以為至快要一個月的路程,他以八日之速就兵臨城下,十六天圍城而孟達授首;

又如在平定遼東的時候,他百日長襲,攻公孫淵不備,用聲東擊西,暗渡遼水等計術包圍襄平。公孫淵想投降,司馬懿要麼嫌對方派來的使者太老土;要麼又說對方派來商討的人質不夠誠意,都直接把使者斬殺;得城之後又把15歲以上男子和所有文武大臣屠殺殆盡,堆成京觀(屍山)以立威;

比如定遼之後凱旋歸來,士兵衣單寒冷,請求添點短襖,司馬懿不肯給;返回朝廷之後,又假惺惺的請求讓一千多名六十歲以上的士兵解除兵役,回家過年。

比如詐病計賺曹爽。這邊喝水喝的滿嘴角漫流,沾滿了前胸,把"荊州"故意聽成"幷州",一副老年痴呆的模樣;那一邊緊鑼密鼓,磨刀霍霍,安排兩個兒子奪權。

後來,曹爽要跟司馬懿做拼死一搏,司馬懿又讓蔣濟去跟曹爽說,他已經指著洛水起誓,只要曹爽交出兵權,就不會弄死曹爽。結果曹爽交了兵權,沒幾天就被司馬懿誅殺,連帶三族,一併夷滅。

掌權的司馬懿,人生的最後幾年就是清除異己,秋風掃落葉,為自己兒子們奪權掃除障礙。而且掃起落葉來都異常的堅定和決絕,連"夷三族"這種快要淡化的誅罰手段都重新重用,對政敵動輒夷及三族,出嫁在外的女子都不放過時,像曹爽事件、王凌事件,都因此牽連甚廣,以致於時人都說:當今天有識之士,都被牽連掉了一半。

難怪乎呂思勉先生說:"從魏武帝到司馬懿可以說是中國的政局、亦可以說是中國的社會風氣的一個升降之會。從此以後,封建的道德,就澌滅以盡,只剩些狡詐凶橫的武人得勢了。"

他是三國笑到最後的人,可是後世對其評價卻不高

影視劇中高平陵之變

三、三國智計第一之人。

在網上,到處都有對三國英雄武力智力排名的人。有的說郭嘉是智謀第一,有的說是賈詡智謀第一,有的說是諸葛亮智謀第一。

也有人說司馬懿智謀第一。

如果說司馬懿三國智謀第一,也許有人要跳出來,但如果說司馬懿是三國好用智謀第一,或許就少有人要跳出來。

縱觀司馬懿一生,顯露權謀的多,顯露真性情的少;善於偽裝自己的多,樂於赤誠相待的少。

以致於許多時候,站在你面前的司馬懿,是不是真的司馬懿,你都弄不清楚;

以致於許多時候,連對待自己的親生兒子,他都喜歡耍上一些手段。如"高平陵事變"前夜,司馬懿將計劃告訴司馬師與司馬昭後,還要特地去偷偷觀察他兩個兒子的狀態:司馬昭擔心的整晚都睡不著,而司馬師卻像平常一樣安睡。

可惜,自古能開創長治久安,文治武功的帝王,沒有一個是僅僅依靠計謀來征服天下的。

漢高祖劉邦,其用智不如張良、用兵不如韓信、搞內政不如蕭何,但他雖痞子習性卻知人善任,不治文學而性格明達,約法三章而順應民心。所以能夠承秦弊而得天下,誅強楚而遂帝業;

光武帝劉秀,一介布衣,在家時專耕農事,為人寬厚,安分守己,還被嘲笑是劉邦的哥哥劉喜,但一旦起事則翻江倒海,轟轟烈烈,俊令賢達,明於治道,成為最有學問、最會打仗、最會用人的皇帝。東漢王朝也因他的個人魅力,溫厚之性成為中國歷史上三代之後風化最美,氣節最盛的朝代;

唐太宗李世民,不僅有天才皇帝的智慧,更有天才皇帝的風度和器宇,所以成為歷代君王的楷模。傳說虯髯客本欲起兵圖天下,見李世民後自愧氣度不如,認定天下將歸於他,將全部家產贈於李靖夫婦以幫助李世民統一天下,自己則去扶餘國做皇帝去了。

即使同時代的魏武帝曹操,雖然也給人"奸雄"的感覺,但曹操談笑風生,豁達自然,其功業、用人、知兵和崇尚儉樸等品行與德行比其老於用計更受人關注,是"雄"高於"奸"的代表。

"

說到司馬懿,許多人說他的成功,是因為他命長,能熬。

司馬懿可謂是三國第一能熬的人,因為他不僅熬死了對手諸葛亮,還熬死了同為顧命大臣的曹真、曹休、陳群等人,甚至還熬死了曹操、曹丕、曹叡祖孫幾代人,因為熬過群星璀璨的三國前期,把跟他同段位的人都熬死了,剩下一群平庸的競爭對手,輕鬆的KO,笑到了最後。

可是,命長就能取得勝利嗎?

三國最命長的,可是來敏、士燮、廖化,以及司馬懿弟弟司馬孚這些人。但論起成就,他們都跟司馬懿差得遠了。

他是三國笑到最後的人,可是後世對其評價卻不高

司馬懿畫像

一、三國笑到最後之人。

世人總是伴隨著哭聲來到這個世界,卻少有可以笑著離開這個世界的。

劉備跑了一輩子,追了一輩子,也哭了一輩子,終於哭出了江山,卻在欲笑還哭之中離世;

孫權很想笑,可有時候要看曹魏的臉色,有時候又要看蜀漢的臉色,在尷尬的陪笑中過完一生;

曹操敗也笑,成也笑,窘也笑,迫也笑,就是沒能夠笑到最後;

司馬懿是笑到了最後,可惜卻笑得不夠長久。

在司馬家笑聲的背後,是他皇兒皇孫們一聲聲無奈的嘆息與悲泣。

西晉傳四帝,國祚五十一年,可實際在第二代皇帝司馬衷這裡就基本名存實亡了;東晉衣冠渡江,偏安南方,苟延殘喘100年,明面上是司馬家族做皇帝,實際政權多由王謝庾桓四大士族把持,內亂頻生,外戰連年。

世道輪迴,兩晉皇帝大多逃不過或被架空或被廢除或被戕毒的命運。跟一開始司馬懿一家給曹魏家末世皇帝們帶來的命運沒什麼兩樣。

皇帝的命途多舛,王朝的命運也是曲折坎坷。

作為兩晉少有的能作為的皇帝,晉明帝司馬紹有一次和王導、溫嶠聊到西晉一統天下的原因,聽說了司馬懿開基創業以及司馬昭兄弟奪權的事情,不禁掩面扶床說:"如果像你們說的那樣,晉朝天下又怎能長久呢?"

他是三國笑到最後的人,可是後世對其評價卻不高

永嘉之亂

得國不正,國祚不長。

不僅不長,兩晉王朝還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幾乎沒什麼建樹的王朝。

秦晉隋元,都是中國封建王朝一統江山的朝代,也都是短命的朝代。

但秦朝不僅橫掃列國,一統江山,奠定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政治制度基礎和格局,而且也為開創漢朝四百年的文治武功提供鋪墊和基礎;

隋朝不僅南北一統,開創三省六部制、科舉選才等長遠影響的政治制度,而且文化、經濟、社會、政治等也給大唐盛世打了底子,為唐宋兩朝的富強鼎盛與璀璨文明奠定了基石;

元朝是中國疆域最遼廣的朝代,其開中國行省制度之先河也對後世留下深遠影響;而且其所承接的大明王朝又是繼漢唐之後的黃金時期。

晉朝剽竊曹魏的九品中正制,築門閥制度,造奢華浮風,掌權官員不思如何治理國家,許多人都在研究怎麼鬥富,如何浮誇,怎樣清談。士大夫階層生活腐化、貪汙腐朽、精神頹廢;老百姓窮頓、生產荒廢、階級矛盾尖銳。

幾乎每一個統一的王朝,都為中華民族開創一次黃金盛世奠定基礎,而兩晉王朝留下的,則是八王之亂、永嘉之禍、五胡亂華、南北離蕩,三百多年的動亂不堪與民不聊生。

作為一個竊功掌權、弒君篡位、驕奢淫逸、建樹不多的國家,晉朝開啟了中國歷史上一個比較黑暗的時代。

而這個國家的竊奪之始,則以司馬懿為源。

他是三國笑到最後的人,可是後世對其評價卻不高

計賺曹爽

二、三國隱忍第一之人。

如果要像《射鵰英雄傳》那樣給三國群雄取個外號的話。

東邪無疑是曹操。所謂"武功天下第一,藝業當世無雙"(歐陽鋒語)來描述曹操在三國群雄的地位,最恰當不過。畢竟曹操不僅是三國最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也是著名的文學家、書法家;

南弟(帝)可以說是孫權。作為孫家子弟,他繼承父兄之業,無論是在正史中,還是在演義中,孫吳都是三國之中最低調的。嗯,一燈大師也是個低調的人。

北丐就是劉備。一個從一無所有起家,最終被稱為"天下英雄,為使君與操耳"的人,同時又是典型的以仁義贏取天下信服的人。

西毒則非司馬懿。一生都在算計的司馬懿,最喜歡玩弄權謀,給後世留下的印象也總是老謀陰狠的。

唐太宗李世民說司馬懿是"欺偽以成功,奸回以定業"。

又說他是"東智而西愚、前忠而後亂。"

在遇到比自己強的對手面前,司馬懿總是能夠隱藏自己,謹慎隱忍。

在與諸葛亮的對決中,即使天時、地利、人和都佔有全面優勢,司馬懿仍然龜縮退守,始終不敢與諸葛亮正面接戰,即使諸葛亮給他送了女人的衣服,將士軍情不滿,他仍然藉助各種手段拖延對戰,"相持超百日",最後硬是把諸葛亮耗死在五丈原。

在曹操面前,他勤勤懇懇,做小做低,儘量不顯山不露水,一忍就是十多年,努力塑造一個恭謹的、忠順的、有能力的僚屬。

在曹丕面前他又變成一個有智力的、能決斷的、能提供最大幫助的謀臣。在曹叡面前,也是盡顯穩重可靠的託孤大臣形象。

他是三國笑到最後的人,可是後世對其評價卻不高

影視劇中的鷹視狼顧

"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纂時"

前半生的司馬懿,活脫脫一個恭順謙讓,有才有德的王莽形象,然而等到能力比自己強的英雄豪傑都不在了,他的陰狠與跋扈就爆發出來。

如擒斬孟達,這邊廂還寫信安撫和迷惑孟達,說我相信你不會謀反,你要淡定;那邊廂已經暗中起兵,孟達以為至快要一個月的路程,他以八日之速就兵臨城下,十六天圍城而孟達授首;

又如在平定遼東的時候,他百日長襲,攻公孫淵不備,用聲東擊西,暗渡遼水等計術包圍襄平。公孫淵想投降,司馬懿要麼嫌對方派來的使者太老土;要麼又說對方派來商討的人質不夠誠意,都直接把使者斬殺;得城之後又把15歲以上男子和所有文武大臣屠殺殆盡,堆成京觀(屍山)以立威;

比如定遼之後凱旋歸來,士兵衣單寒冷,請求添點短襖,司馬懿不肯給;返回朝廷之後,又假惺惺的請求讓一千多名六十歲以上的士兵解除兵役,回家過年。

比如詐病計賺曹爽。這邊喝水喝的滿嘴角漫流,沾滿了前胸,把"荊州"故意聽成"幷州",一副老年痴呆的模樣;那一邊緊鑼密鼓,磨刀霍霍,安排兩個兒子奪權。

後來,曹爽要跟司馬懿做拼死一搏,司馬懿又讓蔣濟去跟曹爽說,他已經指著洛水起誓,只要曹爽交出兵權,就不會弄死曹爽。結果曹爽交了兵權,沒幾天就被司馬懿誅殺,連帶三族,一併夷滅。

掌權的司馬懿,人生的最後幾年就是清除異己,秋風掃落葉,為自己兒子們奪權掃除障礙。而且掃起落葉來都異常的堅定和決絕,連"夷三族"這種快要淡化的誅罰手段都重新重用,對政敵動輒夷及三族,出嫁在外的女子都不放過時,像曹爽事件、王凌事件,都因此牽連甚廣,以致於時人都說:當今天有識之士,都被牽連掉了一半。

難怪乎呂思勉先生說:"從魏武帝到司馬懿可以說是中國的政局、亦可以說是中國的社會風氣的一個升降之會。從此以後,封建的道德,就澌滅以盡,只剩些狡詐凶橫的武人得勢了。"

他是三國笑到最後的人,可是後世對其評價卻不高

影視劇中高平陵之變

三、三國智計第一之人。

在網上,到處都有對三國英雄武力智力排名的人。有的說郭嘉是智謀第一,有的說是賈詡智謀第一,有的說是諸葛亮智謀第一。

也有人說司馬懿智謀第一。

如果說司馬懿三國智謀第一,也許有人要跳出來,但如果說司馬懿是三國好用智謀第一,或許就少有人要跳出來。

縱觀司馬懿一生,顯露權謀的多,顯露真性情的少;善於偽裝自己的多,樂於赤誠相待的少。

以致於許多時候,站在你面前的司馬懿,是不是真的司馬懿,你都弄不清楚;

以致於許多時候,連對待自己的親生兒子,他都喜歡耍上一些手段。如"高平陵事變"前夜,司馬懿將計劃告訴司馬師與司馬昭後,還要特地去偷偷觀察他兩個兒子的狀態:司馬昭擔心的整晚都睡不著,而司馬師卻像平常一樣安睡。

可惜,自古能開創長治久安,文治武功的帝王,沒有一個是僅僅依靠計謀來征服天下的。

漢高祖劉邦,其用智不如張良、用兵不如韓信、搞內政不如蕭何,但他雖痞子習性卻知人善任,不治文學而性格明達,約法三章而順應民心。所以能夠承秦弊而得天下,誅強楚而遂帝業;

光武帝劉秀,一介布衣,在家時專耕農事,為人寬厚,安分守己,還被嘲笑是劉邦的哥哥劉喜,但一旦起事則翻江倒海,轟轟烈烈,俊令賢達,明於治道,成為最有學問、最會打仗、最會用人的皇帝。東漢王朝也因他的個人魅力,溫厚之性成為中國歷史上三代之後風化最美,氣節最盛的朝代;

唐太宗李世民,不僅有天才皇帝的智慧,更有天才皇帝的風度和器宇,所以成為歷代君王的楷模。傳說虯髯客本欲起兵圖天下,見李世民後自愧氣度不如,認定天下將歸於他,將全部家產贈於李靖夫婦以幫助李世民統一天下,自己則去扶餘國做皇帝去了。

即使同時代的魏武帝曹操,雖然也給人"奸雄"的感覺,但曹操談笑風生,豁達自然,其功業、用人、知兵和崇尚儉樸等品行與德行比其老於用計更受人關注,是"雄"高於"奸"的代表。

他是三國笑到最後的人,可是後世對其評價卻不高

三國志遊戲司馬懿畫像

王通在《止學》開篇第一句就說:智極則愚也,聖人不患智寡,患德有失焉。

所謂: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司馬懿雖然沒有誤了自己的卿卿性命,卻坑了子孫的卿卿性命。

司馬家族聰明基因遺傳到了司馬炎彷彿就基本歸了檔;少數像司馬紹要重啟讀檔,卻硬盤崩潰;更多的是如司馬睿一般,一輩子庸庸碌碌,被權臣所左右,最終多鬱悶而死的皇帝,以及像"何不食肉糜"的司馬衷和寒暑不懂分辨,吃喝拉撒都不能自理的司馬德宗這樣的白痴皇帝。

甚至還有"牛繼馬後"的野史傳說,司馬懿一家天天都在鑽營如何竊奪別人的江山,結果一不小心,自己的家沒傳兩三代,反倒被一個姓牛的小吏給搶了江山。

"

說到司馬懿,許多人說他的成功,是因為他命長,能熬。

司馬懿可謂是三國第一能熬的人,因為他不僅熬死了對手諸葛亮,還熬死了同為顧命大臣的曹真、曹休、陳群等人,甚至還熬死了曹操、曹丕、曹叡祖孫幾代人,因為熬過群星璀璨的三國前期,把跟他同段位的人都熬死了,剩下一群平庸的競爭對手,輕鬆的KO,笑到了最後。

可是,命長就能取得勝利嗎?

三國最命長的,可是來敏、士燮、廖化,以及司馬懿弟弟司馬孚這些人。但論起成就,他們都跟司馬懿差得遠了。

他是三國笑到最後的人,可是後世對其評價卻不高

司馬懿畫像

一、三國笑到最後之人。

世人總是伴隨著哭聲來到這個世界,卻少有可以笑著離開這個世界的。

劉備跑了一輩子,追了一輩子,也哭了一輩子,終於哭出了江山,卻在欲笑還哭之中離世;

孫權很想笑,可有時候要看曹魏的臉色,有時候又要看蜀漢的臉色,在尷尬的陪笑中過完一生;

曹操敗也笑,成也笑,窘也笑,迫也笑,就是沒能夠笑到最後;

司馬懿是笑到了最後,可惜卻笑得不夠長久。

在司馬家笑聲的背後,是他皇兒皇孫們一聲聲無奈的嘆息與悲泣。

西晉傳四帝,國祚五十一年,可實際在第二代皇帝司馬衷這裡就基本名存實亡了;東晉衣冠渡江,偏安南方,苟延殘喘100年,明面上是司馬家族做皇帝,實際政權多由王謝庾桓四大士族把持,內亂頻生,外戰連年。

世道輪迴,兩晉皇帝大多逃不過或被架空或被廢除或被戕毒的命運。跟一開始司馬懿一家給曹魏家末世皇帝們帶來的命運沒什麼兩樣。

皇帝的命途多舛,王朝的命運也是曲折坎坷。

作為兩晉少有的能作為的皇帝,晉明帝司馬紹有一次和王導、溫嶠聊到西晉一統天下的原因,聽說了司馬懿開基創業以及司馬昭兄弟奪權的事情,不禁掩面扶床說:"如果像你們說的那樣,晉朝天下又怎能長久呢?"

他是三國笑到最後的人,可是後世對其評價卻不高

永嘉之亂

得國不正,國祚不長。

不僅不長,兩晉王朝還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幾乎沒什麼建樹的王朝。

秦晉隋元,都是中國封建王朝一統江山的朝代,也都是短命的朝代。

但秦朝不僅橫掃列國,一統江山,奠定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政治制度基礎和格局,而且也為開創漢朝四百年的文治武功提供鋪墊和基礎;

隋朝不僅南北一統,開創三省六部制、科舉選才等長遠影響的政治制度,而且文化、經濟、社會、政治等也給大唐盛世打了底子,為唐宋兩朝的富強鼎盛與璀璨文明奠定了基石;

元朝是中國疆域最遼廣的朝代,其開中國行省制度之先河也對後世留下深遠影響;而且其所承接的大明王朝又是繼漢唐之後的黃金時期。

晉朝剽竊曹魏的九品中正制,築門閥制度,造奢華浮風,掌權官員不思如何治理國家,許多人都在研究怎麼鬥富,如何浮誇,怎樣清談。士大夫階層生活腐化、貪汙腐朽、精神頹廢;老百姓窮頓、生產荒廢、階級矛盾尖銳。

幾乎每一個統一的王朝,都為中華民族開創一次黃金盛世奠定基礎,而兩晉王朝留下的,則是八王之亂、永嘉之禍、五胡亂華、南北離蕩,三百多年的動亂不堪與民不聊生。

作為一個竊功掌權、弒君篡位、驕奢淫逸、建樹不多的國家,晉朝開啟了中國歷史上一個比較黑暗的時代。

而這個國家的竊奪之始,則以司馬懿為源。

他是三國笑到最後的人,可是後世對其評價卻不高

計賺曹爽

二、三國隱忍第一之人。

如果要像《射鵰英雄傳》那樣給三國群雄取個外號的話。

東邪無疑是曹操。所謂"武功天下第一,藝業當世無雙"(歐陽鋒語)來描述曹操在三國群雄的地位,最恰當不過。畢竟曹操不僅是三國最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也是著名的文學家、書法家;

南弟(帝)可以說是孫權。作為孫家子弟,他繼承父兄之業,無論是在正史中,還是在演義中,孫吳都是三國之中最低調的。嗯,一燈大師也是個低調的人。

北丐就是劉備。一個從一無所有起家,最終被稱為"天下英雄,為使君與操耳"的人,同時又是典型的以仁義贏取天下信服的人。

西毒則非司馬懿。一生都在算計的司馬懿,最喜歡玩弄權謀,給後世留下的印象也總是老謀陰狠的。

唐太宗李世民說司馬懿是"欺偽以成功,奸回以定業"。

又說他是"東智而西愚、前忠而後亂。"

在遇到比自己強的對手面前,司馬懿總是能夠隱藏自己,謹慎隱忍。

在與諸葛亮的對決中,即使天時、地利、人和都佔有全面優勢,司馬懿仍然龜縮退守,始終不敢與諸葛亮正面接戰,即使諸葛亮給他送了女人的衣服,將士軍情不滿,他仍然藉助各種手段拖延對戰,"相持超百日",最後硬是把諸葛亮耗死在五丈原。

在曹操面前,他勤勤懇懇,做小做低,儘量不顯山不露水,一忍就是十多年,努力塑造一個恭謹的、忠順的、有能力的僚屬。

在曹丕面前他又變成一個有智力的、能決斷的、能提供最大幫助的謀臣。在曹叡面前,也是盡顯穩重可靠的託孤大臣形象。

他是三國笑到最後的人,可是後世對其評價卻不高

影視劇中的鷹視狼顧

"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纂時"

前半生的司馬懿,活脫脫一個恭順謙讓,有才有德的王莽形象,然而等到能力比自己強的英雄豪傑都不在了,他的陰狠與跋扈就爆發出來。

如擒斬孟達,這邊廂還寫信安撫和迷惑孟達,說我相信你不會謀反,你要淡定;那邊廂已經暗中起兵,孟達以為至快要一個月的路程,他以八日之速就兵臨城下,十六天圍城而孟達授首;

又如在平定遼東的時候,他百日長襲,攻公孫淵不備,用聲東擊西,暗渡遼水等計術包圍襄平。公孫淵想投降,司馬懿要麼嫌對方派來的使者太老土;要麼又說對方派來商討的人質不夠誠意,都直接把使者斬殺;得城之後又把15歲以上男子和所有文武大臣屠殺殆盡,堆成京觀(屍山)以立威;

比如定遼之後凱旋歸來,士兵衣單寒冷,請求添點短襖,司馬懿不肯給;返回朝廷之後,又假惺惺的請求讓一千多名六十歲以上的士兵解除兵役,回家過年。

比如詐病計賺曹爽。這邊喝水喝的滿嘴角漫流,沾滿了前胸,把"荊州"故意聽成"幷州",一副老年痴呆的模樣;那一邊緊鑼密鼓,磨刀霍霍,安排兩個兒子奪權。

後來,曹爽要跟司馬懿做拼死一搏,司馬懿又讓蔣濟去跟曹爽說,他已經指著洛水起誓,只要曹爽交出兵權,就不會弄死曹爽。結果曹爽交了兵權,沒幾天就被司馬懿誅殺,連帶三族,一併夷滅。

掌權的司馬懿,人生的最後幾年就是清除異己,秋風掃落葉,為自己兒子們奪權掃除障礙。而且掃起落葉來都異常的堅定和決絕,連"夷三族"這種快要淡化的誅罰手段都重新重用,對政敵動輒夷及三族,出嫁在外的女子都不放過時,像曹爽事件、王凌事件,都因此牽連甚廣,以致於時人都說:當今天有識之士,都被牽連掉了一半。

難怪乎呂思勉先生說:"從魏武帝到司馬懿可以說是中國的政局、亦可以說是中國的社會風氣的一個升降之會。從此以後,封建的道德,就澌滅以盡,只剩些狡詐凶橫的武人得勢了。"

他是三國笑到最後的人,可是後世對其評價卻不高

影視劇中高平陵之變

三、三國智計第一之人。

在網上,到處都有對三國英雄武力智力排名的人。有的說郭嘉是智謀第一,有的說是賈詡智謀第一,有的說是諸葛亮智謀第一。

也有人說司馬懿智謀第一。

如果說司馬懿三國智謀第一,也許有人要跳出來,但如果說司馬懿是三國好用智謀第一,或許就少有人要跳出來。

縱觀司馬懿一生,顯露權謀的多,顯露真性情的少;善於偽裝自己的多,樂於赤誠相待的少。

以致於許多時候,站在你面前的司馬懿,是不是真的司馬懿,你都弄不清楚;

以致於許多時候,連對待自己的親生兒子,他都喜歡耍上一些手段。如"高平陵事變"前夜,司馬懿將計劃告訴司馬師與司馬昭後,還要特地去偷偷觀察他兩個兒子的狀態:司馬昭擔心的整晚都睡不著,而司馬師卻像平常一樣安睡。

可惜,自古能開創長治久安,文治武功的帝王,沒有一個是僅僅依靠計謀來征服天下的。

漢高祖劉邦,其用智不如張良、用兵不如韓信、搞內政不如蕭何,但他雖痞子習性卻知人善任,不治文學而性格明達,約法三章而順應民心。所以能夠承秦弊而得天下,誅強楚而遂帝業;

光武帝劉秀,一介布衣,在家時專耕農事,為人寬厚,安分守己,還被嘲笑是劉邦的哥哥劉喜,但一旦起事則翻江倒海,轟轟烈烈,俊令賢達,明於治道,成為最有學問、最會打仗、最會用人的皇帝。東漢王朝也因他的個人魅力,溫厚之性成為中國歷史上三代之後風化最美,氣節最盛的朝代;

唐太宗李世民,不僅有天才皇帝的智慧,更有天才皇帝的風度和器宇,所以成為歷代君王的楷模。傳說虯髯客本欲起兵圖天下,見李世民後自愧氣度不如,認定天下將歸於他,將全部家產贈於李靖夫婦以幫助李世民統一天下,自己則去扶餘國做皇帝去了。

即使同時代的魏武帝曹操,雖然也給人"奸雄"的感覺,但曹操談笑風生,豁達自然,其功業、用人、知兵和崇尚儉樸等品行與德行比其老於用計更受人關注,是"雄"高於"奸"的代表。

他是三國笑到最後的人,可是後世對其評價卻不高

三國志遊戲司馬懿畫像

王通在《止學》開篇第一句就說:智極則愚也,聖人不患智寡,患德有失焉。

所謂: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司馬懿雖然沒有誤了自己的卿卿性命,卻坑了子孫的卿卿性命。

司馬家族聰明基因遺傳到了司馬炎彷彿就基本歸了檔;少數像司馬紹要重啟讀檔,卻硬盤崩潰;更多的是如司馬睿一般,一輩子庸庸碌碌,被權臣所左右,最終多鬱悶而死的皇帝,以及像"何不食肉糜"的司馬衷和寒暑不懂分辨,吃喝拉撒都不能自理的司馬德宗這樣的白痴皇帝。

甚至還有"牛繼馬後"的野史傳說,司馬懿一家天天都在鑽營如何竊奪別人的江山,結果一不小心,自己的家沒傳兩三代,反倒被一個姓牛的小吏給搶了江山。

他是三國笑到最後的人,可是後世對其評價卻不高

司馬懿畫像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