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藝節晨藝錄|為什麼中國兒藝《三個和尚》“不說話”卻征服了全球觀眾?

十二藝節晨藝錄|為什麼中國兒藝《三個和尚》“不說話”卻征服了全球觀眾?

第十二屆中國藝術節將於明天(5月20日)在上海開幕,中國兒童藝術劇院攜演出劇目——肢體動漫劇《三個和尚》將於19、20日晚在上海話劇藝術中心精彩亮相,展現近年來兒童劇創作成果,呈現不同舞臺藝術品種的多樣化發展。

《三個和尚》是中國兒藝“2014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年”系列兒童劇中的一部力作,是中華優秀傳統故事與當代審美的完美結合。

該劇自首演以來,至今演出113場,獲得了近5萬觀眾的喜愛。首演至今,該劇的國際演出足跡遍佈五大洲16個國家、24個城市,為海外觀眾演出61場,被媒體稱為“中國兒藝對外文化交流的一張耀眼名片”。

深挖優秀傳統文化 戲劇形式呈現千古諺語

十二藝節晨藝錄|為什麼中國兒藝《三個和尚》“不說話”卻征服了全球觀眾?

《三個和尚》的故事源自於中國古老的諺語:“一個和尚挑水喝,兩個和尚抬水喝,三個和尚沒水喝”。

2014年,中國兒藝汲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髓,向傳統文化藉故事、借思想,巧妙地把知識、故事與道理融合到一起,將《三個和尚》這個極其簡單樸實卻有著深刻道理的故事搬上戲劇舞臺。

調皮搗蛋的“小和尚”、貪吃偷懶的“胖和尚”、酷愛經文的“瘦和尚”,劇中又加入寬容和善的“老和尚”,全劇圍繞雪鬢霜鬟、撫琴誦經的“老和尚”分別與三個不諳世事的小和尚結緣的故事展開,用一個水桶將毫無定性的小和尚、貪吃懶惰的胖和尚和不思變通的瘦和尚收為門下,以身作則感化他們,讓他們領悟生命的真諦,也希望通過故事的演繹讓孩子們懂得團結、互助和“人心齊,泰山移”的道理。

優秀傳統文化是一個民族的根基,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藝術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中國兒藝作為國家級藝術院團更應該肩負起這一使命。

十二藝節晨藝錄|為什麼中國兒藝《三個和尚》“不說話”卻征服了全球觀眾?

“經過60多年的積澱,中國兒藝在創作方向上有了更加清晰的規劃。我們著眼於傳統文化、外國經典、現實題材的創作,這三大題材在每年的創作規劃中都有所體現。”

中國兒童藝術劇院院長尹曉東表示,《三個和尚》屬於傳統文化題材的創作範疇,對其挖掘和創排亦是中國兒藝的文藝工作者自覺承擔傳播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責任與使命的體現。

採訪中,《三個和尚》的導演毛爾南表示:

“我們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挖掘,既讓我們繼承傳統、認識自己,也讓世界更加了解中國。”

在他看來,給孩子的藝術作品一定得是最好的,主題絕對不能單薄;而這樣一個完整的藝術作品,一般也會贏得大人的情感共鳴。

在《三個和尚》的國內外演出現場,經常可以看到歡呼雀躍的孩子和熱淚盈眶的大人。

兩位梅花獎演員參演 下苦工打磨精品力作

十二藝節晨藝錄|為什麼中國兒藝《三個和尚》“不說話”卻征服了全球觀眾?

如何實現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三個和尚》以簡美中國風、創新多媒體、肢體講故事,讓現場的大小觀眾們看到了兒童戲劇表現的另外一種可能。

全劇僅用16個字來舒展劇情,整臺演出只出現“阿彌陀佛”“師兄”“師傅”“來此為何”等臺詞,這樣的幾近無臺詞,全靠肢體動作的演出,在中國兒藝的創作中還是首次嘗試,可謂實現了最大膽的創新。

十二藝節晨藝錄|為什麼中國兒藝《三個和尚》“不說話”卻征服了全球觀眾?

“孩子對臺詞的感受不如肢體以及場面敏感和強烈,所以我一直想嘗試強調肢體語言的表現手段。正如中國畫那種意味,靠心去體味,用臺詞可能反而固定住了表演,無臺詞讓空間放開了,會有更多的留白,將更大的假定性、可能性和聯想空間提供給觀眾。”

毛爾南說。

《三個和尚》定位小劇場劇目,適合巡演,但小劇不小,該劇四位演員中,劉曉明、唐妍均獲得過中國戲劇表演藝術最高獎——中國戲劇梅花獎和中國話劇金獅獎等多項藝術大獎,另外兩位演員胡敬波和付強也是中國兒藝的優秀青年演員。

每次演出因為肢體就是臺詞,演出開始,演員們必須全程保證身體、精神都在亢奮狀態才能準確傳遞給觀眾們故事的內涵。

“我們在每一場景之下必須找到最準確的動作語言。我們面對的觀眾是孩子,傳遞給他們的信息必須形象、準確。動作稍一變形,就相當於臺詞唸錯了,孩子們就看不懂了。”

劉曉明說。經常一場戲演出結束,演員們的衣服汗溼到可以擰出水來。

國際巡演成果豐碩 中國文化引得好評如潮

十二藝節晨藝錄|為什麼中國兒藝《三個和尚》“不說話”卻征服了全球觀眾?

該劇無臺詞表演形式,便於外國觀眾更好地理解中國文化的精髓和理念。

自2014年首演以來,先後亮相於德國、西班牙、丹麥等國的世界知名兒童戲劇節,巴基斯坦“歡樂春節”項目,“2015—2016中加文化交流年”活動及中國冰島建交45週年紀念活動等。

“該劇講述了傳統的中國故事,題材好、形式好、演員好,是一部高水準的兒童劇。”

國際戲劇協會名譽主席曼弗雷德·比爾哈茲給予《三個和尚》高度評價。

如他所言,《三個和尚》在國際的演出好評如潮:

2015年,西班牙“FETEN歐洲兒童戲劇節”總監舍塞稱,《三個和尚》的演出可稱得上近幾年的眾多劇目中,觀眾反響最為熱烈的一次。

藝術總監瑪麗安說,西班牙人說話時習慣了快語速,但在這部戲中,時而舒緩的戲劇節奏與情感節奏,讓人感受到停頓與留白間有著令人意猶未盡的美。

2016年,對兒童劇演出一直不是很“感冒”的巴基斯坦國民議會代議長阿巴斯被《三個和尚》的演出深深打動,他激動地對劇組說:

“你們的演出非常棒,我很感動。這部戲所傳遞的‘團結一致’的精神是全世界都需要的。”

2017年,該劇還從世界各國提交的900餘個兒童劇作品中脫穎而出,入選國際兒童青少年戲劇協會國際大會暨2017南非國際兒童青少年戲劇節,登上世界兒童戲劇的最高舞臺,並填補了中國兒藝建院61年未曾到非洲演出過的空白。

2018年,亞洲兒童青少年戲劇節的演出結束後,全場掌聲雷動,演員多次返場謝幕。

戲劇節組委會誠摯祝賀演出成功,並直言:

“《三個和尚》是此次受邀國外劇目中觀眾最多、氣氛最熱烈的一場演出。”

亮相十二藝節博覽會 展現劇院藝術發展成果

第十二屆中國藝術節演藝及文創產品博覽會於5月19日在上海展覽中心開幕。中國兒藝此次同時參展十二藝節文創博覽會,為觀眾呈現建院60多年來的發展進程、推出的一批精品力作和優秀人才。同時,中國兒藝還帶來豐富的文創產品參展。

中國兒藝自1956年成立以來,創排了《馬蘭花》《寶船》《報童》《三個和尚》《紅纓》等180餘部優秀的兒童劇作品,演出足跡遍佈全國34個省、直轄市、自治區,並赴世界五大洲二十多個國家進行交流演出,贏得了廣泛的讚譽。

博覽會現場,中國兒藝第一版《馬蘭花》1955年創作時的劇本、服裝設計圖、樂譜、排練記錄、舞美設計圖,第一版《寶船》1961年創作時的劇本、服裝設計圖、樂譜、排練記錄、舞美設計圖以及現場反覆播放的《馬蘭花》《三個和尚》的演出視頻吸引了眾多觀眾駐足。

作為中國兒藝建院劇目的《馬蘭花》,歷經5次改版,久演不衰。和《馬蘭花》並稱為“一花一船”的《寶船》是著名文學家老舍先生創作的唯一一部兒童劇作品。

近年來,中國兒藝本著“一切為了孩子”的宗旨,堅持“傳統文化、外國經典、現實題材”三並舉的創作原則,每年創排4至5部作品,為不同年齡段的孩子提供藝術滋養。

“此次參展我們既展出了經典劇目,也展出了新創劇目,體現了中國兒藝創作嚴謹、製作精美、演出精緻、勇於創新的藝術風格和藝術傳統,今天的中國兒藝,正在朝著兒童戲劇創作演出的藝術殿堂,藝術普及的重要基地,對外交流的重要窗口不斷邁進。”

尹曉東說。

與此同時,中國兒藝通過打造“中國兒童戲劇節”“優秀劇目輪換上演制” “國家藝術院團演出季”等演出品牌,始終遵循“高品質、低票價、公益性”的原則,做到了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統一。

2018年,中國兒藝又創新開展“讓邊疆不再遙遠——優秀兒童劇走進邊疆重鎮”項目,計劃用4年至5年時間走進邊疆九省區,以優秀兒童劇潤澤邊疆,讓邊疆的孩子享受更多、更好的公共文化服務,欣賞國家級院團高質量的舞臺藝術,讓他們和大城市的孩子一樣有機會享受高質量文化生活。

目前中國兒藝已經走到廣西、雲南、吉林的邊境地區演出50場,深受邊疆老師和孩子們的歡迎。

“‘一部優秀的兒童劇能影響孩子的一生’,中國兒藝肩負著國家兒童戲劇的繼承、發展與創新的責任,發揮著國家藝術劇院的代表作用、示範作用和導向作用,將為建設‘國內一流、國際一流’的兒童藝術劇院不斷奮鬥。”

尹曉東說。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