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賽里木湖到那拉提草原,在壯麗的北疆風光中撫摸歷史的斷面'

"

秋天的賽里木湖畔,連綿的秋草鋪成金黃色的地毯,蔚藍的天空一碧如洗,雲舒雲卷亦從容,湛藍色的湖水,構成一幅美麗的畫卷。

"

秋天的賽里木湖畔,連綿的秋草鋪成金黃色的地毯,蔚藍的天空一碧如洗,雲舒雲卷亦從容,湛藍色的湖水,構成一幅美麗的畫卷。

從賽里木湖到那拉提草原,在壯麗的北疆風光中撫摸歷史的斷面

來自大西洋的暖溼氣流、萬里迢迢的來到中國西部廣袤大地,流下了最後的一滴眼淚,化作一泓清澈純淨的湖水。

"

秋天的賽里木湖畔,連綿的秋草鋪成金黃色的地毯,蔚藍的天空一碧如洗,雲舒雲卷亦從容,湛藍色的湖水,構成一幅美麗的畫卷。

從賽里木湖到那拉提草原,在壯麗的北疆風光中撫摸歷史的斷面

來自大西洋的暖溼氣流、萬里迢迢的來到中國西部廣袤大地,流下了最後的一滴眼淚,化作一泓清澈純淨的湖水。

從賽里木湖到那拉提草原,在壯麗的北疆風光中撫摸歷史的斷面

賽里木湖,古稱"淨海",像一顆璀璨的藍寶石,高懸於西天山山脈的斷陷盆地中,它是新疆海拔最高、面積最大、風光秀麗的高山湖泊。

賽里木湖也是中國有名的變色湖之一,其湖水透明度達10米以上,為中國之冠, 由於水深,透明度極高,加之波浪湖流及天空的映襯,湖水色彩斑斕,青藍深淺層出,修忽萬變,奇幻無比。

"

秋天的賽里木湖畔,連綿的秋草鋪成金黃色的地毯,蔚藍的天空一碧如洗,雲舒雲卷亦從容,湛藍色的湖水,構成一幅美麗的畫卷。

從賽里木湖到那拉提草原,在壯麗的北疆風光中撫摸歷史的斷面

來自大西洋的暖溼氣流、萬里迢迢的來到中國西部廣袤大地,流下了最後的一滴眼淚,化作一泓清澈純淨的湖水。

從賽里木湖到那拉提草原,在壯麗的北疆風光中撫摸歷史的斷面

賽里木湖,古稱"淨海",像一顆璀璨的藍寶石,高懸於西天山山脈的斷陷盆地中,它是新疆海拔最高、面積最大、風光秀麗的高山湖泊。

賽里木湖也是中國有名的變色湖之一,其湖水透明度達10米以上,為中國之冠, 由於水深,透明度極高,加之波浪湖流及天空的映襯,湖水色彩斑斕,青藍深淺層出,修忽萬變,奇幻無比。

從賽里木湖到那拉提草原,在壯麗的北疆風光中撫摸歷史的斷面

從高速公路上遠遠望去,略呈橢圓形的湖面鑲在冰山雪原之中,顯得靜謐、悠遠、空靈而寫意。北方的天空下,彷彿思念滋生,彷彿物我牽絆,帶著一種不知何來,不知所終的傷感之美。

"

秋天的賽里木湖畔,連綿的秋草鋪成金黃色的地毯,蔚藍的天空一碧如洗,雲舒雲卷亦從容,湛藍色的湖水,構成一幅美麗的畫卷。

從賽里木湖到那拉提草原,在壯麗的北疆風光中撫摸歷史的斷面

來自大西洋的暖溼氣流、萬里迢迢的來到中國西部廣袤大地,流下了最後的一滴眼淚,化作一泓清澈純淨的湖水。

從賽里木湖到那拉提草原,在壯麗的北疆風光中撫摸歷史的斷面

賽里木湖,古稱"淨海",像一顆璀璨的藍寶石,高懸於西天山山脈的斷陷盆地中,它是新疆海拔最高、面積最大、風光秀麗的高山湖泊。

賽里木湖也是中國有名的變色湖之一,其湖水透明度達10米以上,為中國之冠, 由於水深,透明度極高,加之波浪湖流及天空的映襯,湖水色彩斑斕,青藍深淺層出,修忽萬變,奇幻無比。

從賽里木湖到那拉提草原,在壯麗的北疆風光中撫摸歷史的斷面

從高速公路上遠遠望去,略呈橢圓形的湖面鑲在冰山雪原之中,顯得靜謐、悠遠、空靈而寫意。北方的天空下,彷彿思念滋生,彷彿物我牽絆,帶著一種不知何來,不知所終的傷感之美。

從賽里木湖到那拉提草原,在壯麗的北疆風光中撫摸歷史的斷面

此次應新疆同學相邀,沿賽里木湖,果子溝,那拉提草原一線自駕走走。

此路線為古代通往中亞和歐洲的絲綢之路北新道的一小段。北新道出玉門關後西北行至伊吾(今哈密),北越天山進入巴裡坤草原,而後沿天山北麓西行,經蒲類海(今巴里坤湖),庭州(今吉木薩爾),輪臺(今烏魯木齊附近烏拉泊古城),張堡守捉(今昌吉)、塞裡木湖、果子溝、弓月城(今伊寧附近)等地,過伊犁、昭蘇併入古絲綢之路西段。

這條道路相對平緩易行,繞過戈壁沙漠,沿途多城廓綠洲,供給方便。唐代始成為絲路由河西進入西域的主要交通路線。

"

秋天的賽里木湖畔,連綿的秋草鋪成金黃色的地毯,蔚藍的天空一碧如洗,雲舒雲卷亦從容,湛藍色的湖水,構成一幅美麗的畫卷。

從賽里木湖到那拉提草原,在壯麗的北疆風光中撫摸歷史的斷面

來自大西洋的暖溼氣流、萬里迢迢的來到中國西部廣袤大地,流下了最後的一滴眼淚,化作一泓清澈純淨的湖水。

從賽里木湖到那拉提草原,在壯麗的北疆風光中撫摸歷史的斷面

賽里木湖,古稱"淨海",像一顆璀璨的藍寶石,高懸於西天山山脈的斷陷盆地中,它是新疆海拔最高、面積最大、風光秀麗的高山湖泊。

賽里木湖也是中國有名的變色湖之一,其湖水透明度達10米以上,為中國之冠, 由於水深,透明度極高,加之波浪湖流及天空的映襯,湖水色彩斑斕,青藍深淺層出,修忽萬變,奇幻無比。

從賽里木湖到那拉提草原,在壯麗的北疆風光中撫摸歷史的斷面

從高速公路上遠遠望去,略呈橢圓形的湖面鑲在冰山雪原之中,顯得靜謐、悠遠、空靈而寫意。北方的天空下,彷彿思念滋生,彷彿物我牽絆,帶著一種不知何來,不知所終的傷感之美。

從賽里木湖到那拉提草原,在壯麗的北疆風光中撫摸歷史的斷面

此次應新疆同學相邀,沿賽里木湖,果子溝,那拉提草原一線自駕走走。

此路線為古代通往中亞和歐洲的絲綢之路北新道的一小段。北新道出玉門關後西北行至伊吾(今哈密),北越天山進入巴裡坤草原,而後沿天山北麓西行,經蒲類海(今巴里坤湖),庭州(今吉木薩爾),輪臺(今烏魯木齊附近烏拉泊古城),張堡守捉(今昌吉)、塞裡木湖、果子溝、弓月城(今伊寧附近)等地,過伊犁、昭蘇併入古絲綢之路西段。

這條道路相對平緩易行,繞過戈壁沙漠,沿途多城廓綠洲,供給方便。唐代始成為絲路由河西進入西域的主要交通路線。

從賽里木湖到那拉提草原,在壯麗的北疆風光中撫摸歷史的斷面

清乾隆年間,朝廷平定準噶爾部並統一新疆後,伊犁將軍府以惠遠城為署所,開設南、北兩軍臺,伊犁至迪化(今烏魯木齊)共設臺、站21處,其中果子溝內設沙喇布拉克、鄂特勒齊爾兩臺,賽里木湖畔為三臺,故又稱“三臺海子”。

軍臺需負責傳遞朝廷公文、邊防軍情和接待過往官員,因此,此路段便成了車馬喧囂的繁忙通道,地位更為突出。

過賽里木湖後,旋即進入果子溝山區,這裡屬天山北脈的博羅科努山,山巒延綿起伏,雪蓋冰川如玉,巖壁孤嶺上,幽深峽谷中,蒼翠的塔鬆,雲杉,冷杉等高大喬木,亭亭玉立。隔窗俯視山下,道路如絲帶般在危崖幽谷中彎彎曲曲盤旋而上。

"

秋天的賽里木湖畔,連綿的秋草鋪成金黃色的地毯,蔚藍的天空一碧如洗,雲舒雲卷亦從容,湛藍色的湖水,構成一幅美麗的畫卷。

從賽里木湖到那拉提草原,在壯麗的北疆風光中撫摸歷史的斷面

來自大西洋的暖溼氣流、萬里迢迢的來到中國西部廣袤大地,流下了最後的一滴眼淚,化作一泓清澈純淨的湖水。

從賽里木湖到那拉提草原,在壯麗的北疆風光中撫摸歷史的斷面

賽里木湖,古稱"淨海",像一顆璀璨的藍寶石,高懸於西天山山脈的斷陷盆地中,它是新疆海拔最高、面積最大、風光秀麗的高山湖泊。

賽里木湖也是中國有名的變色湖之一,其湖水透明度達10米以上,為中國之冠, 由於水深,透明度極高,加之波浪湖流及天空的映襯,湖水色彩斑斕,青藍深淺層出,修忽萬變,奇幻無比。

從賽里木湖到那拉提草原,在壯麗的北疆風光中撫摸歷史的斷面

從高速公路上遠遠望去,略呈橢圓形的湖面鑲在冰山雪原之中,顯得靜謐、悠遠、空靈而寫意。北方的天空下,彷彿思念滋生,彷彿物我牽絆,帶著一種不知何來,不知所終的傷感之美。

從賽里木湖到那拉提草原,在壯麗的北疆風光中撫摸歷史的斷面

此次應新疆同學相邀,沿賽里木湖,果子溝,那拉提草原一線自駕走走。

此路線為古代通往中亞和歐洲的絲綢之路北新道的一小段。北新道出玉門關後西北行至伊吾(今哈密),北越天山進入巴裡坤草原,而後沿天山北麓西行,經蒲類海(今巴里坤湖),庭州(今吉木薩爾),輪臺(今烏魯木齊附近烏拉泊古城),張堡守捉(今昌吉)、塞裡木湖、果子溝、弓月城(今伊寧附近)等地,過伊犁、昭蘇併入古絲綢之路西段。

這條道路相對平緩易行,繞過戈壁沙漠,沿途多城廓綠洲,供給方便。唐代始成為絲路由河西進入西域的主要交通路線。

從賽里木湖到那拉提草原,在壯麗的北疆風光中撫摸歷史的斷面

清乾隆年間,朝廷平定準噶爾部並統一新疆後,伊犁將軍府以惠遠城為署所,開設南、北兩軍臺,伊犁至迪化(今烏魯木齊)共設臺、站21處,其中果子溝內設沙喇布拉克、鄂特勒齊爾兩臺,賽里木湖畔為三臺,故又稱“三臺海子”。

軍臺需負責傳遞朝廷公文、邊防軍情和接待過往官員,因此,此路段便成了車馬喧囂的繁忙通道,地位更為突出。

過賽里木湖後,旋即進入果子溝山區,這裡屬天山北脈的博羅科努山,山巒延綿起伏,雪蓋冰川如玉,巖壁孤嶺上,幽深峽谷中,蒼翠的塔鬆,雲杉,冷杉等高大喬木,亭亭玉立。隔窗俯視山下,道路如絲帶般在危崖幽谷中彎彎曲曲盤旋而上。

從賽里木湖到那拉提草原,在壯麗的北疆風光中撫摸歷史的斷面

車如輕舟,無聲的滑行在凌空飛架於深谷間的果子溝大橋之上。我努力按捺住自己想要打開天窗,探身出去拍攝的衝動、一次又一次。

果子溝,一名塔勒奇溝,因整個溝谷的河灘、山坡,長滿了野生的塞維氏蘋果和山杏、核桃等野果而得名,溝長28公里,是一條北上賽里木湖,南下伊犁河谷的著名峽谷孔道,也是伊犁地區的天然門戶,被稱為“鐵關”。其地勢之險要,危乎高哉。

一百多年前,被貶到伊犁的林則徐父子路過此處時,突遇“狂風大作,幾欲吹飛人馬,雪又繽紛,打入車內,欲停車則山巔非駐足之所,欲下嶺則陡坡有覆轍之虞,不得已舍車而徒步與二子牽裾連袂而下。”

2011年9月,隨著全長700米,橋面距谷底淨高200米的國內第一座公路雙塔雙索麵鋼桁樑斜拉橋——果子溝大橋的建成和連霍高速賽里木湖至果子溝口段的開通,天塹變通途。

"

秋天的賽里木湖畔,連綿的秋草鋪成金黃色的地毯,蔚藍的天空一碧如洗,雲舒雲卷亦從容,湛藍色的湖水,構成一幅美麗的畫卷。

從賽里木湖到那拉提草原,在壯麗的北疆風光中撫摸歷史的斷面

來自大西洋的暖溼氣流、萬里迢迢的來到中國西部廣袤大地,流下了最後的一滴眼淚,化作一泓清澈純淨的湖水。

從賽里木湖到那拉提草原,在壯麗的北疆風光中撫摸歷史的斷面

賽里木湖,古稱"淨海",像一顆璀璨的藍寶石,高懸於西天山山脈的斷陷盆地中,它是新疆海拔最高、面積最大、風光秀麗的高山湖泊。

賽里木湖也是中國有名的變色湖之一,其湖水透明度達10米以上,為中國之冠, 由於水深,透明度極高,加之波浪湖流及天空的映襯,湖水色彩斑斕,青藍深淺層出,修忽萬變,奇幻無比。

從賽里木湖到那拉提草原,在壯麗的北疆風光中撫摸歷史的斷面

從高速公路上遠遠望去,略呈橢圓形的湖面鑲在冰山雪原之中,顯得靜謐、悠遠、空靈而寫意。北方的天空下,彷彿思念滋生,彷彿物我牽絆,帶著一種不知何來,不知所終的傷感之美。

從賽里木湖到那拉提草原,在壯麗的北疆風光中撫摸歷史的斷面

此次應新疆同學相邀,沿賽里木湖,果子溝,那拉提草原一線自駕走走。

此路線為古代通往中亞和歐洲的絲綢之路北新道的一小段。北新道出玉門關後西北行至伊吾(今哈密),北越天山進入巴裡坤草原,而後沿天山北麓西行,經蒲類海(今巴里坤湖),庭州(今吉木薩爾),輪臺(今烏魯木齊附近烏拉泊古城),張堡守捉(今昌吉)、塞裡木湖、果子溝、弓月城(今伊寧附近)等地,過伊犁、昭蘇併入古絲綢之路西段。

這條道路相對平緩易行,繞過戈壁沙漠,沿途多城廓綠洲,供給方便。唐代始成為絲路由河西進入西域的主要交通路線。

從賽里木湖到那拉提草原,在壯麗的北疆風光中撫摸歷史的斷面

清乾隆年間,朝廷平定準噶爾部並統一新疆後,伊犁將軍府以惠遠城為署所,開設南、北兩軍臺,伊犁至迪化(今烏魯木齊)共設臺、站21處,其中果子溝內設沙喇布拉克、鄂特勒齊爾兩臺,賽里木湖畔為三臺,故又稱“三臺海子”。

軍臺需負責傳遞朝廷公文、邊防軍情和接待過往官員,因此,此路段便成了車馬喧囂的繁忙通道,地位更為突出。

過賽里木湖後,旋即進入果子溝山區,這裡屬天山北脈的博羅科努山,山巒延綿起伏,雪蓋冰川如玉,巖壁孤嶺上,幽深峽谷中,蒼翠的塔鬆,雲杉,冷杉等高大喬木,亭亭玉立。隔窗俯視山下,道路如絲帶般在危崖幽谷中彎彎曲曲盤旋而上。

從賽里木湖到那拉提草原,在壯麗的北疆風光中撫摸歷史的斷面

車如輕舟,無聲的滑行在凌空飛架於深谷間的果子溝大橋之上。我努力按捺住自己想要打開天窗,探身出去拍攝的衝動、一次又一次。

果子溝,一名塔勒奇溝,因整個溝谷的河灘、山坡,長滿了野生的塞維氏蘋果和山杏、核桃等野果而得名,溝長28公里,是一條北上賽里木湖,南下伊犁河谷的著名峽谷孔道,也是伊犁地區的天然門戶,被稱為“鐵關”。其地勢之險要,危乎高哉。

一百多年前,被貶到伊犁的林則徐父子路過此處時,突遇“狂風大作,幾欲吹飛人馬,雪又繽紛,打入車內,欲停車則山巔非駐足之所,欲下嶺則陡坡有覆轍之虞,不得已舍車而徒步與二子牽裾連袂而下。”

2011年9月,隨著全長700米,橋面距谷底淨高200米的國內第一座公路雙塔雙索麵鋼桁樑斜拉橋——果子溝大橋的建成和連霍高速賽里木湖至果子溝口段的開通,天塹變通途。

從賽里木湖到那拉提草原,在壯麗的北疆風光中撫摸歷史的斷面

上下山頂谷底,光線明暗交錯,穿行其間,心隨著山光樹色的變幻而跳動。峭壁懸崖之處,令人心驚膽戰,忽而峰迴路轉,眼前又是一番清幽景象、山色似錦、瀑布凌空傾瀉如白練,別有一番輕鬆、愉悅之感。

"

秋天的賽里木湖畔,連綿的秋草鋪成金黃色的地毯,蔚藍的天空一碧如洗,雲舒雲卷亦從容,湛藍色的湖水,構成一幅美麗的畫卷。

從賽里木湖到那拉提草原,在壯麗的北疆風光中撫摸歷史的斷面

來自大西洋的暖溼氣流、萬里迢迢的來到中國西部廣袤大地,流下了最後的一滴眼淚,化作一泓清澈純淨的湖水。

從賽里木湖到那拉提草原,在壯麗的北疆風光中撫摸歷史的斷面

賽里木湖,古稱"淨海",像一顆璀璨的藍寶石,高懸於西天山山脈的斷陷盆地中,它是新疆海拔最高、面積最大、風光秀麗的高山湖泊。

賽里木湖也是中國有名的變色湖之一,其湖水透明度達10米以上,為中國之冠, 由於水深,透明度極高,加之波浪湖流及天空的映襯,湖水色彩斑斕,青藍深淺層出,修忽萬變,奇幻無比。

從賽里木湖到那拉提草原,在壯麗的北疆風光中撫摸歷史的斷面

從高速公路上遠遠望去,略呈橢圓形的湖面鑲在冰山雪原之中,顯得靜謐、悠遠、空靈而寫意。北方的天空下,彷彿思念滋生,彷彿物我牽絆,帶著一種不知何來,不知所終的傷感之美。

從賽里木湖到那拉提草原,在壯麗的北疆風光中撫摸歷史的斷面

此次應新疆同學相邀,沿賽里木湖,果子溝,那拉提草原一線自駕走走。

此路線為古代通往中亞和歐洲的絲綢之路北新道的一小段。北新道出玉門關後西北行至伊吾(今哈密),北越天山進入巴裡坤草原,而後沿天山北麓西行,經蒲類海(今巴里坤湖),庭州(今吉木薩爾),輪臺(今烏魯木齊附近烏拉泊古城),張堡守捉(今昌吉)、塞裡木湖、果子溝、弓月城(今伊寧附近)等地,過伊犁、昭蘇併入古絲綢之路西段。

這條道路相對平緩易行,繞過戈壁沙漠,沿途多城廓綠洲,供給方便。唐代始成為絲路由河西進入西域的主要交通路線。

從賽里木湖到那拉提草原,在壯麗的北疆風光中撫摸歷史的斷面

清乾隆年間,朝廷平定準噶爾部並統一新疆後,伊犁將軍府以惠遠城為署所,開設南、北兩軍臺,伊犁至迪化(今烏魯木齊)共設臺、站21處,其中果子溝內設沙喇布拉克、鄂特勒齊爾兩臺,賽里木湖畔為三臺,故又稱“三臺海子”。

軍臺需負責傳遞朝廷公文、邊防軍情和接待過往官員,因此,此路段便成了車馬喧囂的繁忙通道,地位更為突出。

過賽里木湖後,旋即進入果子溝山區,這裡屬天山北脈的博羅科努山,山巒延綿起伏,雪蓋冰川如玉,巖壁孤嶺上,幽深峽谷中,蒼翠的塔鬆,雲杉,冷杉等高大喬木,亭亭玉立。隔窗俯視山下,道路如絲帶般在危崖幽谷中彎彎曲曲盤旋而上。

從賽里木湖到那拉提草原,在壯麗的北疆風光中撫摸歷史的斷面

車如輕舟,無聲的滑行在凌空飛架於深谷間的果子溝大橋之上。我努力按捺住自己想要打開天窗,探身出去拍攝的衝動、一次又一次。

果子溝,一名塔勒奇溝,因整個溝谷的河灘、山坡,長滿了野生的塞維氏蘋果和山杏、核桃等野果而得名,溝長28公里,是一條北上賽里木湖,南下伊犁河谷的著名峽谷孔道,也是伊犁地區的天然門戶,被稱為“鐵關”。其地勢之險要,危乎高哉。

一百多年前,被貶到伊犁的林則徐父子路過此處時,突遇“狂風大作,幾欲吹飛人馬,雪又繽紛,打入車內,欲停車則山巔非駐足之所,欲下嶺則陡坡有覆轍之虞,不得已舍車而徒步與二子牽裾連袂而下。”

2011年9月,隨著全長700米,橋面距谷底淨高200米的國內第一座公路雙塔雙索麵鋼桁樑斜拉橋——果子溝大橋的建成和連霍高速賽里木湖至果子溝口段的開通,天塹變通途。

從賽里木湖到那拉提草原,在壯麗的北疆風光中撫摸歷史的斷面

上下山頂谷底,光線明暗交錯,穿行其間,心隨著山光樹色的變幻而跳動。峭壁懸崖之處,令人心驚膽戰,忽而峰迴路轉,眼前又是一番清幽景象、山色似錦、瀑布凌空傾瀉如白練,別有一番輕鬆、愉悅之感。

從賽里木湖到那拉提草原,在壯麗的北疆風光中撫摸歷史的斷面

自然氣候上,果子溝處於較為特殊的歐亞乾旱區中的溼潤地帶。地勢起伏,高低懸殊,其土壤,氣候,植物資源分佈隨山勢高低呈現出明顯的垂直變化和差異。不同的植物分佈帶。令果子溝更顯景色壯麗,被譽為“伊犁第一景”。

古往今來,許多路經此處的文人墨客留下大量詩文。其中直觀的描繪的當屬元初長春真人丘處機所作的《自金山至陰山紀記》:

“金山東畔陰山西,千巖萬壑攢深溪。溪邊亂石當頭我,古今不許通輪蹄。前軍軍興二太子,修道架橋徹溪水。今年吾道欲西行,車馬喧鬧復經此......天池海在山頭上,百里鏡空含萬象。懸車束馬西下山,四十八橋低萬丈......我來時當八九月,半山已上皆為雪。山前草木暖如春,山後衣衾冷如鐵。”

詩中“前軍軍興二太子,修道架橋徹溪水......懸車束馬西下山,四十八橋低萬丈”,說的是元太祖十四年(1219年),成吉思汗統帥蒙古鐵騎西征,次子察合臺所部“鑿石理道,刊木為四十八橋',終於將果子溝天險鑿通。其後,中西商賈,良民,使節皆取道果子溝北上蒙古高原和往返中原大地。

"

秋天的賽里木湖畔,連綿的秋草鋪成金黃色的地毯,蔚藍的天空一碧如洗,雲舒雲卷亦從容,湛藍色的湖水,構成一幅美麗的畫卷。

從賽里木湖到那拉提草原,在壯麗的北疆風光中撫摸歷史的斷面

來自大西洋的暖溼氣流、萬里迢迢的來到中國西部廣袤大地,流下了最後的一滴眼淚,化作一泓清澈純淨的湖水。

從賽里木湖到那拉提草原,在壯麗的北疆風光中撫摸歷史的斷面

賽里木湖,古稱"淨海",像一顆璀璨的藍寶石,高懸於西天山山脈的斷陷盆地中,它是新疆海拔最高、面積最大、風光秀麗的高山湖泊。

賽里木湖也是中國有名的變色湖之一,其湖水透明度達10米以上,為中國之冠, 由於水深,透明度極高,加之波浪湖流及天空的映襯,湖水色彩斑斕,青藍深淺層出,修忽萬變,奇幻無比。

從賽里木湖到那拉提草原,在壯麗的北疆風光中撫摸歷史的斷面

從高速公路上遠遠望去,略呈橢圓形的湖面鑲在冰山雪原之中,顯得靜謐、悠遠、空靈而寫意。北方的天空下,彷彿思念滋生,彷彿物我牽絆,帶著一種不知何來,不知所終的傷感之美。

從賽里木湖到那拉提草原,在壯麗的北疆風光中撫摸歷史的斷面

此次應新疆同學相邀,沿賽里木湖,果子溝,那拉提草原一線自駕走走。

此路線為古代通往中亞和歐洲的絲綢之路北新道的一小段。北新道出玉門關後西北行至伊吾(今哈密),北越天山進入巴裡坤草原,而後沿天山北麓西行,經蒲類海(今巴里坤湖),庭州(今吉木薩爾),輪臺(今烏魯木齊附近烏拉泊古城),張堡守捉(今昌吉)、塞裡木湖、果子溝、弓月城(今伊寧附近)等地,過伊犁、昭蘇併入古絲綢之路西段。

這條道路相對平緩易行,繞過戈壁沙漠,沿途多城廓綠洲,供給方便。唐代始成為絲路由河西進入西域的主要交通路線。

從賽里木湖到那拉提草原,在壯麗的北疆風光中撫摸歷史的斷面

清乾隆年間,朝廷平定準噶爾部並統一新疆後,伊犁將軍府以惠遠城為署所,開設南、北兩軍臺,伊犁至迪化(今烏魯木齊)共設臺、站21處,其中果子溝內設沙喇布拉克、鄂特勒齊爾兩臺,賽里木湖畔為三臺,故又稱“三臺海子”。

軍臺需負責傳遞朝廷公文、邊防軍情和接待過往官員,因此,此路段便成了車馬喧囂的繁忙通道,地位更為突出。

過賽里木湖後,旋即進入果子溝山區,這裡屬天山北脈的博羅科努山,山巒延綿起伏,雪蓋冰川如玉,巖壁孤嶺上,幽深峽谷中,蒼翠的塔鬆,雲杉,冷杉等高大喬木,亭亭玉立。隔窗俯視山下,道路如絲帶般在危崖幽谷中彎彎曲曲盤旋而上。

從賽里木湖到那拉提草原,在壯麗的北疆風光中撫摸歷史的斷面

車如輕舟,無聲的滑行在凌空飛架於深谷間的果子溝大橋之上。我努力按捺住自己想要打開天窗,探身出去拍攝的衝動、一次又一次。

果子溝,一名塔勒奇溝,因整個溝谷的河灘、山坡,長滿了野生的塞維氏蘋果和山杏、核桃等野果而得名,溝長28公里,是一條北上賽里木湖,南下伊犁河谷的著名峽谷孔道,也是伊犁地區的天然門戶,被稱為“鐵關”。其地勢之險要,危乎高哉。

一百多年前,被貶到伊犁的林則徐父子路過此處時,突遇“狂風大作,幾欲吹飛人馬,雪又繽紛,打入車內,欲停車則山巔非駐足之所,欲下嶺則陡坡有覆轍之虞,不得已舍車而徒步與二子牽裾連袂而下。”

2011年9月,隨著全長700米,橋面距谷底淨高200米的國內第一座公路雙塔雙索麵鋼桁樑斜拉橋——果子溝大橋的建成和連霍高速賽里木湖至果子溝口段的開通,天塹變通途。

從賽里木湖到那拉提草原,在壯麗的北疆風光中撫摸歷史的斷面

上下山頂谷底,光線明暗交錯,穿行其間,心隨著山光樹色的變幻而跳動。峭壁懸崖之處,令人心驚膽戰,忽而峰迴路轉,眼前又是一番清幽景象、山色似錦、瀑布凌空傾瀉如白練,別有一番輕鬆、愉悅之感。

從賽里木湖到那拉提草原,在壯麗的北疆風光中撫摸歷史的斷面

自然氣候上,果子溝處於較為特殊的歐亞乾旱區中的溼潤地帶。地勢起伏,高低懸殊,其土壤,氣候,植物資源分佈隨山勢高低呈現出明顯的垂直變化和差異。不同的植物分佈帶。令果子溝更顯景色壯麗,被譽為“伊犁第一景”。

古往今來,許多路經此處的文人墨客留下大量詩文。其中直觀的描繪的當屬元初長春真人丘處機所作的《自金山至陰山紀記》:

“金山東畔陰山西,千巖萬壑攢深溪。溪邊亂石當頭我,古今不許通輪蹄。前軍軍興二太子,修道架橋徹溪水。今年吾道欲西行,車馬喧鬧復經此......天池海在山頭上,百里鏡空含萬象。懸車束馬西下山,四十八橋低萬丈......我來時當八九月,半山已上皆為雪。山前草木暖如春,山後衣衾冷如鐵。”

詩中“前軍軍興二太子,修道架橋徹溪水......懸車束馬西下山,四十八橋低萬丈”,說的是元太祖十四年(1219年),成吉思汗統帥蒙古鐵騎西征,次子察合臺所部“鑿石理道,刊木為四十八橋',終於將果子溝天險鑿通。其後,中西商賈,良民,使節皆取道果子溝北上蒙古高原和往返中原大地。

從賽里木湖到那拉提草原,在壯麗的北疆風光中撫摸歷史的斷面

出果子溝峽谷,山勢漸低,谷口洞開,路旁雲杉疏透,奇楊怪柳交柯,野果盈樹,滿眼皆綠色,我們進入美麗富饒的伊犁河谷地區。

人們常說:不到新疆,不知中國之大;不到伊犁,不知新疆之美!

伊犁,維語音譯,取義於“犁庭掃閭”。寓意化戈為犁,西陲邊疆永保安寧。

這裡是古西域烏孫國的故地,有關烏孫的記載,最早出現在《史記-大宛傳》中,漢初,匈奴崛起,迫使大月氏西遷伊犁河谷,塞王南遷。漢後元四年(公元前160年),烏孫西遷伊犁河谷等地,逐大大月氏建烏孫國。漢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漢,烏孫結盟。公元前60年,漢朝設西域都護府,管理烏孫等西域三十六國,伊犁等地正式納入中國版圖。

風雲際會百年間,兩位美麗堅韌的大漢公主,像璀璨奪目的流星一般劃過歷史的天空。

江都公主劉細君。是第一位名傳史冊的和親公主。解憂公主劉解憂,她的使命就如她的名字一樣:解憂,一生為大漢解憂!

"

秋天的賽里木湖畔,連綿的秋草鋪成金黃色的地毯,蔚藍的天空一碧如洗,雲舒雲卷亦從容,湛藍色的湖水,構成一幅美麗的畫卷。

從賽里木湖到那拉提草原,在壯麗的北疆風光中撫摸歷史的斷面

來自大西洋的暖溼氣流、萬里迢迢的來到中國西部廣袤大地,流下了最後的一滴眼淚,化作一泓清澈純淨的湖水。

從賽里木湖到那拉提草原,在壯麗的北疆風光中撫摸歷史的斷面

賽里木湖,古稱"淨海",像一顆璀璨的藍寶石,高懸於西天山山脈的斷陷盆地中,它是新疆海拔最高、面積最大、風光秀麗的高山湖泊。

賽里木湖也是中國有名的變色湖之一,其湖水透明度達10米以上,為中國之冠, 由於水深,透明度極高,加之波浪湖流及天空的映襯,湖水色彩斑斕,青藍深淺層出,修忽萬變,奇幻無比。

從賽里木湖到那拉提草原,在壯麗的北疆風光中撫摸歷史的斷面

從高速公路上遠遠望去,略呈橢圓形的湖面鑲在冰山雪原之中,顯得靜謐、悠遠、空靈而寫意。北方的天空下,彷彿思念滋生,彷彿物我牽絆,帶著一種不知何來,不知所終的傷感之美。

從賽里木湖到那拉提草原,在壯麗的北疆風光中撫摸歷史的斷面

此次應新疆同學相邀,沿賽里木湖,果子溝,那拉提草原一線自駕走走。

此路線為古代通往中亞和歐洲的絲綢之路北新道的一小段。北新道出玉門關後西北行至伊吾(今哈密),北越天山進入巴裡坤草原,而後沿天山北麓西行,經蒲類海(今巴里坤湖),庭州(今吉木薩爾),輪臺(今烏魯木齊附近烏拉泊古城),張堡守捉(今昌吉)、塞裡木湖、果子溝、弓月城(今伊寧附近)等地,過伊犁、昭蘇併入古絲綢之路西段。

這條道路相對平緩易行,繞過戈壁沙漠,沿途多城廓綠洲,供給方便。唐代始成為絲路由河西進入西域的主要交通路線。

從賽里木湖到那拉提草原,在壯麗的北疆風光中撫摸歷史的斷面

清乾隆年間,朝廷平定準噶爾部並統一新疆後,伊犁將軍府以惠遠城為署所,開設南、北兩軍臺,伊犁至迪化(今烏魯木齊)共設臺、站21處,其中果子溝內設沙喇布拉克、鄂特勒齊爾兩臺,賽里木湖畔為三臺,故又稱“三臺海子”。

軍臺需負責傳遞朝廷公文、邊防軍情和接待過往官員,因此,此路段便成了車馬喧囂的繁忙通道,地位更為突出。

過賽里木湖後,旋即進入果子溝山區,這裡屬天山北脈的博羅科努山,山巒延綿起伏,雪蓋冰川如玉,巖壁孤嶺上,幽深峽谷中,蒼翠的塔鬆,雲杉,冷杉等高大喬木,亭亭玉立。隔窗俯視山下,道路如絲帶般在危崖幽谷中彎彎曲曲盤旋而上。

從賽里木湖到那拉提草原,在壯麗的北疆風光中撫摸歷史的斷面

車如輕舟,無聲的滑行在凌空飛架於深谷間的果子溝大橋之上。我努力按捺住自己想要打開天窗,探身出去拍攝的衝動、一次又一次。

果子溝,一名塔勒奇溝,因整個溝谷的河灘、山坡,長滿了野生的塞維氏蘋果和山杏、核桃等野果而得名,溝長28公里,是一條北上賽里木湖,南下伊犁河谷的著名峽谷孔道,也是伊犁地區的天然門戶,被稱為“鐵關”。其地勢之險要,危乎高哉。

一百多年前,被貶到伊犁的林則徐父子路過此處時,突遇“狂風大作,幾欲吹飛人馬,雪又繽紛,打入車內,欲停車則山巔非駐足之所,欲下嶺則陡坡有覆轍之虞,不得已舍車而徒步與二子牽裾連袂而下。”

2011年9月,隨著全長700米,橋面距谷底淨高200米的國內第一座公路雙塔雙索麵鋼桁樑斜拉橋——果子溝大橋的建成和連霍高速賽里木湖至果子溝口段的開通,天塹變通途。

從賽里木湖到那拉提草原,在壯麗的北疆風光中撫摸歷史的斷面

上下山頂谷底,光線明暗交錯,穿行其間,心隨著山光樹色的變幻而跳動。峭壁懸崖之處,令人心驚膽戰,忽而峰迴路轉,眼前又是一番清幽景象、山色似錦、瀑布凌空傾瀉如白練,別有一番輕鬆、愉悅之感。

從賽里木湖到那拉提草原,在壯麗的北疆風光中撫摸歷史的斷面

自然氣候上,果子溝處於較為特殊的歐亞乾旱區中的溼潤地帶。地勢起伏,高低懸殊,其土壤,氣候,植物資源分佈隨山勢高低呈現出明顯的垂直變化和差異。不同的植物分佈帶。令果子溝更顯景色壯麗,被譽為“伊犁第一景”。

古往今來,許多路經此處的文人墨客留下大量詩文。其中直觀的描繪的當屬元初長春真人丘處機所作的《自金山至陰山紀記》:

“金山東畔陰山西,千巖萬壑攢深溪。溪邊亂石當頭我,古今不許通輪蹄。前軍軍興二太子,修道架橋徹溪水。今年吾道欲西行,車馬喧鬧復經此......天池海在山頭上,百里鏡空含萬象。懸車束馬西下山,四十八橋低萬丈......我來時當八九月,半山已上皆為雪。山前草木暖如春,山後衣衾冷如鐵。”

詩中“前軍軍興二太子,修道架橋徹溪水......懸車束馬西下山,四十八橋低萬丈”,說的是元太祖十四年(1219年),成吉思汗統帥蒙古鐵騎西征,次子察合臺所部“鑿石理道,刊木為四十八橋',終於將果子溝天險鑿通。其後,中西商賈,良民,使節皆取道果子溝北上蒙古高原和往返中原大地。

從賽里木湖到那拉提草原,在壯麗的北疆風光中撫摸歷史的斷面

出果子溝峽谷,山勢漸低,谷口洞開,路旁雲杉疏透,奇楊怪柳交柯,野果盈樹,滿眼皆綠色,我們進入美麗富饒的伊犁河谷地區。

人們常說:不到新疆,不知中國之大;不到伊犁,不知新疆之美!

伊犁,維語音譯,取義於“犁庭掃閭”。寓意化戈為犁,西陲邊疆永保安寧。

這裡是古西域烏孫國的故地,有關烏孫的記載,最早出現在《史記-大宛傳》中,漢初,匈奴崛起,迫使大月氏西遷伊犁河谷,塞王南遷。漢後元四年(公元前160年),烏孫西遷伊犁河谷等地,逐大大月氏建烏孫國。漢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漢,烏孫結盟。公元前60年,漢朝設西域都護府,管理烏孫等西域三十六國,伊犁等地正式納入中國版圖。

風雲際會百年間,兩位美麗堅韌的大漢公主,像璀璨奪目的流星一般劃過歷史的天空。

江都公主劉細君。是第一位名傳史冊的和親公主。解憂公主劉解憂,她的使命就如她的名字一樣:解憂,一生為大漢解憂!

從賽里木湖到那拉提草原,在壯麗的北疆風光中撫摸歷史的斷面

她們飄零在遙遠的他鄉,歷經浮沉,飽嘗了人間的榮寵和痛楚。但為了國家的利益、她們始終以大漢公主的身份,向西域諸國傳達天朝的友善和威儀。她們的足跡遍佈天山南北,她們的美名在西域到處傳頌。

細君公主精通音律,妙解樂理。史載,琵琶創制的直接原因就是細君出塞烏孫。晉人傅玄《琵琶賦·序》記:“漢遣烏孫公主,念其行道思慕,使知音者裁琴、箏、築、箜篌之屬,作馬上之樂。”

公主在心情苦悶之下,作《悲愁歌》:“吾家嫁我兮天一方,遠託異國兮烏孫王。 穹廬為室兮氈為牆,以肉為食兮酪為漿。 居常土思兮心內傷,願為黃鵠兮歸故鄉。”

這首被稱作是“歷史上的第一”的邊塞詩傳到京都長安。雄才大略的漢武帝亦不禁為之潸然淚下。

數年後,剛剛20多歲的細君公主病死在了烏孫。

其後的解憂公主,是對漢朝貢獻最大的和親公主。在烏孫生活了五十餘年間,經歷了無數次的戰爭,內亂,權利爭鬥,她殫精竭慮,苦心經營,廣泛交遊,上下疏通。協助烏孫國與漢王朝保持了密切的外交關係,為漢王朝最終擊敗匈奴,在西域建立天朝王權,發揮了重大的作用。

昔我往矣,紅顏如花,今我來思,銀髮如雪,《漢書·西域傳》載:解憂“公主上書言年老土思,願得歸骸骨,葬漢地。天子憫而迎之,公主與烏孫男女三人俱來至京師。是歲,甘露三年也,時年且七十,賜以公主田宅奴婢,奉養甚厚,朝見儀比公主。後二年卒。”

公元五世紀中葉,受北方草原部落柔然攻擊,烏孫南遷至蔥嶺。不復獨立成國,在史籍上消失。

"

秋天的賽里木湖畔,連綿的秋草鋪成金黃色的地毯,蔚藍的天空一碧如洗,雲舒雲卷亦從容,湛藍色的湖水,構成一幅美麗的畫卷。

從賽里木湖到那拉提草原,在壯麗的北疆風光中撫摸歷史的斷面

來自大西洋的暖溼氣流、萬里迢迢的來到中國西部廣袤大地,流下了最後的一滴眼淚,化作一泓清澈純淨的湖水。

從賽里木湖到那拉提草原,在壯麗的北疆風光中撫摸歷史的斷面

賽里木湖,古稱"淨海",像一顆璀璨的藍寶石,高懸於西天山山脈的斷陷盆地中,它是新疆海拔最高、面積最大、風光秀麗的高山湖泊。

賽里木湖也是中國有名的變色湖之一,其湖水透明度達10米以上,為中國之冠, 由於水深,透明度極高,加之波浪湖流及天空的映襯,湖水色彩斑斕,青藍深淺層出,修忽萬變,奇幻無比。

從賽里木湖到那拉提草原,在壯麗的北疆風光中撫摸歷史的斷面

從高速公路上遠遠望去,略呈橢圓形的湖面鑲在冰山雪原之中,顯得靜謐、悠遠、空靈而寫意。北方的天空下,彷彿思念滋生,彷彿物我牽絆,帶著一種不知何來,不知所終的傷感之美。

從賽里木湖到那拉提草原,在壯麗的北疆風光中撫摸歷史的斷面

此次應新疆同學相邀,沿賽里木湖,果子溝,那拉提草原一線自駕走走。

此路線為古代通往中亞和歐洲的絲綢之路北新道的一小段。北新道出玉門關後西北行至伊吾(今哈密),北越天山進入巴裡坤草原,而後沿天山北麓西行,經蒲類海(今巴里坤湖),庭州(今吉木薩爾),輪臺(今烏魯木齊附近烏拉泊古城),張堡守捉(今昌吉)、塞裡木湖、果子溝、弓月城(今伊寧附近)等地,過伊犁、昭蘇併入古絲綢之路西段。

這條道路相對平緩易行,繞過戈壁沙漠,沿途多城廓綠洲,供給方便。唐代始成為絲路由河西進入西域的主要交通路線。

從賽里木湖到那拉提草原,在壯麗的北疆風光中撫摸歷史的斷面

清乾隆年間,朝廷平定準噶爾部並統一新疆後,伊犁將軍府以惠遠城為署所,開設南、北兩軍臺,伊犁至迪化(今烏魯木齊)共設臺、站21處,其中果子溝內設沙喇布拉克、鄂特勒齊爾兩臺,賽里木湖畔為三臺,故又稱“三臺海子”。

軍臺需負責傳遞朝廷公文、邊防軍情和接待過往官員,因此,此路段便成了車馬喧囂的繁忙通道,地位更為突出。

過賽里木湖後,旋即進入果子溝山區,這裡屬天山北脈的博羅科努山,山巒延綿起伏,雪蓋冰川如玉,巖壁孤嶺上,幽深峽谷中,蒼翠的塔鬆,雲杉,冷杉等高大喬木,亭亭玉立。隔窗俯視山下,道路如絲帶般在危崖幽谷中彎彎曲曲盤旋而上。

從賽里木湖到那拉提草原,在壯麗的北疆風光中撫摸歷史的斷面

車如輕舟,無聲的滑行在凌空飛架於深谷間的果子溝大橋之上。我努力按捺住自己想要打開天窗,探身出去拍攝的衝動、一次又一次。

果子溝,一名塔勒奇溝,因整個溝谷的河灘、山坡,長滿了野生的塞維氏蘋果和山杏、核桃等野果而得名,溝長28公里,是一條北上賽里木湖,南下伊犁河谷的著名峽谷孔道,也是伊犁地區的天然門戶,被稱為“鐵關”。其地勢之險要,危乎高哉。

一百多年前,被貶到伊犁的林則徐父子路過此處時,突遇“狂風大作,幾欲吹飛人馬,雪又繽紛,打入車內,欲停車則山巔非駐足之所,欲下嶺則陡坡有覆轍之虞,不得已舍車而徒步與二子牽裾連袂而下。”

2011年9月,隨著全長700米,橋面距谷底淨高200米的國內第一座公路雙塔雙索麵鋼桁樑斜拉橋——果子溝大橋的建成和連霍高速賽里木湖至果子溝口段的開通,天塹變通途。

從賽里木湖到那拉提草原,在壯麗的北疆風光中撫摸歷史的斷面

上下山頂谷底,光線明暗交錯,穿行其間,心隨著山光樹色的變幻而跳動。峭壁懸崖之處,令人心驚膽戰,忽而峰迴路轉,眼前又是一番清幽景象、山色似錦、瀑布凌空傾瀉如白練,別有一番輕鬆、愉悅之感。

從賽里木湖到那拉提草原,在壯麗的北疆風光中撫摸歷史的斷面

自然氣候上,果子溝處於較為特殊的歐亞乾旱區中的溼潤地帶。地勢起伏,高低懸殊,其土壤,氣候,植物資源分佈隨山勢高低呈現出明顯的垂直變化和差異。不同的植物分佈帶。令果子溝更顯景色壯麗,被譽為“伊犁第一景”。

古往今來,許多路經此處的文人墨客留下大量詩文。其中直觀的描繪的當屬元初長春真人丘處機所作的《自金山至陰山紀記》:

“金山東畔陰山西,千巖萬壑攢深溪。溪邊亂石當頭我,古今不許通輪蹄。前軍軍興二太子,修道架橋徹溪水。今年吾道欲西行,車馬喧鬧復經此......天池海在山頭上,百里鏡空含萬象。懸車束馬西下山,四十八橋低萬丈......我來時當八九月,半山已上皆為雪。山前草木暖如春,山後衣衾冷如鐵。”

詩中“前軍軍興二太子,修道架橋徹溪水......懸車束馬西下山,四十八橋低萬丈”,說的是元太祖十四年(1219年),成吉思汗統帥蒙古鐵騎西征,次子察合臺所部“鑿石理道,刊木為四十八橋',終於將果子溝天險鑿通。其後,中西商賈,良民,使節皆取道果子溝北上蒙古高原和往返中原大地。

從賽里木湖到那拉提草原,在壯麗的北疆風光中撫摸歷史的斷面

出果子溝峽谷,山勢漸低,谷口洞開,路旁雲杉疏透,奇楊怪柳交柯,野果盈樹,滿眼皆綠色,我們進入美麗富饒的伊犁河谷地區。

人們常說:不到新疆,不知中國之大;不到伊犁,不知新疆之美!

伊犁,維語音譯,取義於“犁庭掃閭”。寓意化戈為犁,西陲邊疆永保安寧。

這裡是古西域烏孫國的故地,有關烏孫的記載,最早出現在《史記-大宛傳》中,漢初,匈奴崛起,迫使大月氏西遷伊犁河谷,塞王南遷。漢後元四年(公元前160年),烏孫西遷伊犁河谷等地,逐大大月氏建烏孫國。漢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漢,烏孫結盟。公元前60年,漢朝設西域都護府,管理烏孫等西域三十六國,伊犁等地正式納入中國版圖。

風雲際會百年間,兩位美麗堅韌的大漢公主,像璀璨奪目的流星一般劃過歷史的天空。

江都公主劉細君。是第一位名傳史冊的和親公主。解憂公主劉解憂,她的使命就如她的名字一樣:解憂,一生為大漢解憂!

從賽里木湖到那拉提草原,在壯麗的北疆風光中撫摸歷史的斷面

她們飄零在遙遠的他鄉,歷經浮沉,飽嘗了人間的榮寵和痛楚。但為了國家的利益、她們始終以大漢公主的身份,向西域諸國傳達天朝的友善和威儀。她們的足跡遍佈天山南北,她們的美名在西域到處傳頌。

細君公主精通音律,妙解樂理。史載,琵琶創制的直接原因就是細君出塞烏孫。晉人傅玄《琵琶賦·序》記:“漢遣烏孫公主,念其行道思慕,使知音者裁琴、箏、築、箜篌之屬,作馬上之樂。”

公主在心情苦悶之下,作《悲愁歌》:“吾家嫁我兮天一方,遠託異國兮烏孫王。 穹廬為室兮氈為牆,以肉為食兮酪為漿。 居常土思兮心內傷,願為黃鵠兮歸故鄉。”

這首被稱作是“歷史上的第一”的邊塞詩傳到京都長安。雄才大略的漢武帝亦不禁為之潸然淚下。

數年後,剛剛20多歲的細君公主病死在了烏孫。

其後的解憂公主,是對漢朝貢獻最大的和親公主。在烏孫生活了五十餘年間,經歷了無數次的戰爭,內亂,權利爭鬥,她殫精竭慮,苦心經營,廣泛交遊,上下疏通。協助烏孫國與漢王朝保持了密切的外交關係,為漢王朝最終擊敗匈奴,在西域建立天朝王權,發揮了重大的作用。

昔我往矣,紅顏如花,今我來思,銀髮如雪,《漢書·西域傳》載:解憂“公主上書言年老土思,願得歸骸骨,葬漢地。天子憫而迎之,公主與烏孫男女三人俱來至京師。是歲,甘露三年也,時年且七十,賜以公主田宅奴婢,奉養甚厚,朝見儀比公主。後二年卒。”

公元五世紀中葉,受北方草原部落柔然攻擊,烏孫南遷至蔥嶺。不復獨立成國,在史籍上消失。

從賽里木湖到那拉提草原,在壯麗的北疆風光中撫摸歷史的斷面

我們繼續前行,出果子溝峽谷不遠,便是以紫色薰衣草著名的霍城縣,時節不對,我們直接抵達新源縣歇息,次日一早,前往被稱為“空中草原”的那拉提草原。

"

秋天的賽里木湖畔,連綿的秋草鋪成金黃色的地毯,蔚藍的天空一碧如洗,雲舒雲卷亦從容,湛藍色的湖水,構成一幅美麗的畫卷。

從賽里木湖到那拉提草原,在壯麗的北疆風光中撫摸歷史的斷面

來自大西洋的暖溼氣流、萬里迢迢的來到中國西部廣袤大地,流下了最後的一滴眼淚,化作一泓清澈純淨的湖水。

從賽里木湖到那拉提草原,在壯麗的北疆風光中撫摸歷史的斷面

賽里木湖,古稱"淨海",像一顆璀璨的藍寶石,高懸於西天山山脈的斷陷盆地中,它是新疆海拔最高、面積最大、風光秀麗的高山湖泊。

賽里木湖也是中國有名的變色湖之一,其湖水透明度達10米以上,為中國之冠, 由於水深,透明度極高,加之波浪湖流及天空的映襯,湖水色彩斑斕,青藍深淺層出,修忽萬變,奇幻無比。

從賽里木湖到那拉提草原,在壯麗的北疆風光中撫摸歷史的斷面

從高速公路上遠遠望去,略呈橢圓形的湖面鑲在冰山雪原之中,顯得靜謐、悠遠、空靈而寫意。北方的天空下,彷彿思念滋生,彷彿物我牽絆,帶著一種不知何來,不知所終的傷感之美。

從賽里木湖到那拉提草原,在壯麗的北疆風光中撫摸歷史的斷面

此次應新疆同學相邀,沿賽里木湖,果子溝,那拉提草原一線自駕走走。

此路線為古代通往中亞和歐洲的絲綢之路北新道的一小段。北新道出玉門關後西北行至伊吾(今哈密),北越天山進入巴裡坤草原,而後沿天山北麓西行,經蒲類海(今巴里坤湖),庭州(今吉木薩爾),輪臺(今烏魯木齊附近烏拉泊古城),張堡守捉(今昌吉)、塞裡木湖、果子溝、弓月城(今伊寧附近)等地,過伊犁、昭蘇併入古絲綢之路西段。

這條道路相對平緩易行,繞過戈壁沙漠,沿途多城廓綠洲,供給方便。唐代始成為絲路由河西進入西域的主要交通路線。

從賽里木湖到那拉提草原,在壯麗的北疆風光中撫摸歷史的斷面

清乾隆年間,朝廷平定準噶爾部並統一新疆後,伊犁將軍府以惠遠城為署所,開設南、北兩軍臺,伊犁至迪化(今烏魯木齊)共設臺、站21處,其中果子溝內設沙喇布拉克、鄂特勒齊爾兩臺,賽里木湖畔為三臺,故又稱“三臺海子”。

軍臺需負責傳遞朝廷公文、邊防軍情和接待過往官員,因此,此路段便成了車馬喧囂的繁忙通道,地位更為突出。

過賽里木湖後,旋即進入果子溝山區,這裡屬天山北脈的博羅科努山,山巒延綿起伏,雪蓋冰川如玉,巖壁孤嶺上,幽深峽谷中,蒼翠的塔鬆,雲杉,冷杉等高大喬木,亭亭玉立。隔窗俯視山下,道路如絲帶般在危崖幽谷中彎彎曲曲盤旋而上。

從賽里木湖到那拉提草原,在壯麗的北疆風光中撫摸歷史的斷面

車如輕舟,無聲的滑行在凌空飛架於深谷間的果子溝大橋之上。我努力按捺住自己想要打開天窗,探身出去拍攝的衝動、一次又一次。

果子溝,一名塔勒奇溝,因整個溝谷的河灘、山坡,長滿了野生的塞維氏蘋果和山杏、核桃等野果而得名,溝長28公里,是一條北上賽里木湖,南下伊犁河谷的著名峽谷孔道,也是伊犁地區的天然門戶,被稱為“鐵關”。其地勢之險要,危乎高哉。

一百多年前,被貶到伊犁的林則徐父子路過此處時,突遇“狂風大作,幾欲吹飛人馬,雪又繽紛,打入車內,欲停車則山巔非駐足之所,欲下嶺則陡坡有覆轍之虞,不得已舍車而徒步與二子牽裾連袂而下。”

2011年9月,隨著全長700米,橋面距谷底淨高200米的國內第一座公路雙塔雙索麵鋼桁樑斜拉橋——果子溝大橋的建成和連霍高速賽里木湖至果子溝口段的開通,天塹變通途。

從賽里木湖到那拉提草原,在壯麗的北疆風光中撫摸歷史的斷面

上下山頂谷底,光線明暗交錯,穿行其間,心隨著山光樹色的變幻而跳動。峭壁懸崖之處,令人心驚膽戰,忽而峰迴路轉,眼前又是一番清幽景象、山色似錦、瀑布凌空傾瀉如白練,別有一番輕鬆、愉悅之感。

從賽里木湖到那拉提草原,在壯麗的北疆風光中撫摸歷史的斷面

自然氣候上,果子溝處於較為特殊的歐亞乾旱區中的溼潤地帶。地勢起伏,高低懸殊,其土壤,氣候,植物資源分佈隨山勢高低呈現出明顯的垂直變化和差異。不同的植物分佈帶。令果子溝更顯景色壯麗,被譽為“伊犁第一景”。

古往今來,許多路經此處的文人墨客留下大量詩文。其中直觀的描繪的當屬元初長春真人丘處機所作的《自金山至陰山紀記》:

“金山東畔陰山西,千巖萬壑攢深溪。溪邊亂石當頭我,古今不許通輪蹄。前軍軍興二太子,修道架橋徹溪水。今年吾道欲西行,車馬喧鬧復經此......天池海在山頭上,百里鏡空含萬象。懸車束馬西下山,四十八橋低萬丈......我來時當八九月,半山已上皆為雪。山前草木暖如春,山後衣衾冷如鐵。”

詩中“前軍軍興二太子,修道架橋徹溪水......懸車束馬西下山,四十八橋低萬丈”,說的是元太祖十四年(1219年),成吉思汗統帥蒙古鐵騎西征,次子察合臺所部“鑿石理道,刊木為四十八橋',終於將果子溝天險鑿通。其後,中西商賈,良民,使節皆取道果子溝北上蒙古高原和往返中原大地。

從賽里木湖到那拉提草原,在壯麗的北疆風光中撫摸歷史的斷面

出果子溝峽谷,山勢漸低,谷口洞開,路旁雲杉疏透,奇楊怪柳交柯,野果盈樹,滿眼皆綠色,我們進入美麗富饒的伊犁河谷地區。

人們常說:不到新疆,不知中國之大;不到伊犁,不知新疆之美!

伊犁,維語音譯,取義於“犁庭掃閭”。寓意化戈為犁,西陲邊疆永保安寧。

這裡是古西域烏孫國的故地,有關烏孫的記載,最早出現在《史記-大宛傳》中,漢初,匈奴崛起,迫使大月氏西遷伊犁河谷,塞王南遷。漢後元四年(公元前160年),烏孫西遷伊犁河谷等地,逐大大月氏建烏孫國。漢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漢,烏孫結盟。公元前60年,漢朝設西域都護府,管理烏孫等西域三十六國,伊犁等地正式納入中國版圖。

風雲際會百年間,兩位美麗堅韌的大漢公主,像璀璨奪目的流星一般劃過歷史的天空。

江都公主劉細君。是第一位名傳史冊的和親公主。解憂公主劉解憂,她的使命就如她的名字一樣:解憂,一生為大漢解憂!

從賽里木湖到那拉提草原,在壯麗的北疆風光中撫摸歷史的斷面

她們飄零在遙遠的他鄉,歷經浮沉,飽嘗了人間的榮寵和痛楚。但為了國家的利益、她們始終以大漢公主的身份,向西域諸國傳達天朝的友善和威儀。她們的足跡遍佈天山南北,她們的美名在西域到處傳頌。

細君公主精通音律,妙解樂理。史載,琵琶創制的直接原因就是細君出塞烏孫。晉人傅玄《琵琶賦·序》記:“漢遣烏孫公主,念其行道思慕,使知音者裁琴、箏、築、箜篌之屬,作馬上之樂。”

公主在心情苦悶之下,作《悲愁歌》:“吾家嫁我兮天一方,遠託異國兮烏孫王。 穹廬為室兮氈為牆,以肉為食兮酪為漿。 居常土思兮心內傷,願為黃鵠兮歸故鄉。”

這首被稱作是“歷史上的第一”的邊塞詩傳到京都長安。雄才大略的漢武帝亦不禁為之潸然淚下。

數年後,剛剛20多歲的細君公主病死在了烏孫。

其後的解憂公主,是對漢朝貢獻最大的和親公主。在烏孫生活了五十餘年間,經歷了無數次的戰爭,內亂,權利爭鬥,她殫精竭慮,苦心經營,廣泛交遊,上下疏通。協助烏孫國與漢王朝保持了密切的外交關係,為漢王朝最終擊敗匈奴,在西域建立天朝王權,發揮了重大的作用。

昔我往矣,紅顏如花,今我來思,銀髮如雪,《漢書·西域傳》載:解憂“公主上書言年老土思,願得歸骸骨,葬漢地。天子憫而迎之,公主與烏孫男女三人俱來至京師。是歲,甘露三年也,時年且七十,賜以公主田宅奴婢,奉養甚厚,朝見儀比公主。後二年卒。”

公元五世紀中葉,受北方草原部落柔然攻擊,烏孫南遷至蔥嶺。不復獨立成國,在史籍上消失。

從賽里木湖到那拉提草原,在壯麗的北疆風光中撫摸歷史的斷面

我們繼續前行,出果子溝峽谷不遠,便是以紫色薰衣草著名的霍城縣,時節不對,我們直接抵達新源縣歇息,次日一早,前往被稱為“空中草原”的那拉提草原。

從賽里木湖到那拉提草原,在壯麗的北疆風光中撫摸歷史的斷面

峰谷起伏如曲線優美的少女,有 “鹿苑”之稱那拉提草原靜臥在楚魯特山北坡伊犁大草原之中,這裡也是鞏乃斯大草原的重要夏牧場。溪流縱橫,森林茂密,生機無限。宛如天山深處一道立體的風景長廊。

自古以來,那拉提草原就有“哈薩克族的搖籃”之美譽。從西漢起,哈薩克族人就在這裡以遊牧為主繁衍生息,形成了本民族獨特的天文、地理、醫學、音樂等文化。

進景區大門不遠,就到了上山的路口,沿著蜿蜒的道路一直向上行駛大約十幾分鍾,就到了觀景臺。這裡是鳥瞰景區全景的絕佳位置,環顧四周,美景一覽無餘,盡收眼底。

"

秋天的賽里木湖畔,連綿的秋草鋪成金黃色的地毯,蔚藍的天空一碧如洗,雲舒雲卷亦從容,湛藍色的湖水,構成一幅美麗的畫卷。

從賽里木湖到那拉提草原,在壯麗的北疆風光中撫摸歷史的斷面

來自大西洋的暖溼氣流、萬里迢迢的來到中國西部廣袤大地,流下了最後的一滴眼淚,化作一泓清澈純淨的湖水。

從賽里木湖到那拉提草原,在壯麗的北疆風光中撫摸歷史的斷面

賽里木湖,古稱"淨海",像一顆璀璨的藍寶石,高懸於西天山山脈的斷陷盆地中,它是新疆海拔最高、面積最大、風光秀麗的高山湖泊。

賽里木湖也是中國有名的變色湖之一,其湖水透明度達10米以上,為中國之冠, 由於水深,透明度極高,加之波浪湖流及天空的映襯,湖水色彩斑斕,青藍深淺層出,修忽萬變,奇幻無比。

從賽里木湖到那拉提草原,在壯麗的北疆風光中撫摸歷史的斷面

從高速公路上遠遠望去,略呈橢圓形的湖面鑲在冰山雪原之中,顯得靜謐、悠遠、空靈而寫意。北方的天空下,彷彿思念滋生,彷彿物我牽絆,帶著一種不知何來,不知所終的傷感之美。

從賽里木湖到那拉提草原,在壯麗的北疆風光中撫摸歷史的斷面

此次應新疆同學相邀,沿賽里木湖,果子溝,那拉提草原一線自駕走走。

此路線為古代通往中亞和歐洲的絲綢之路北新道的一小段。北新道出玉門關後西北行至伊吾(今哈密),北越天山進入巴裡坤草原,而後沿天山北麓西行,經蒲類海(今巴里坤湖),庭州(今吉木薩爾),輪臺(今烏魯木齊附近烏拉泊古城),張堡守捉(今昌吉)、塞裡木湖、果子溝、弓月城(今伊寧附近)等地,過伊犁、昭蘇併入古絲綢之路西段。

這條道路相對平緩易行,繞過戈壁沙漠,沿途多城廓綠洲,供給方便。唐代始成為絲路由河西進入西域的主要交通路線。

從賽里木湖到那拉提草原,在壯麗的北疆風光中撫摸歷史的斷面

清乾隆年間,朝廷平定準噶爾部並統一新疆後,伊犁將軍府以惠遠城為署所,開設南、北兩軍臺,伊犁至迪化(今烏魯木齊)共設臺、站21處,其中果子溝內設沙喇布拉克、鄂特勒齊爾兩臺,賽里木湖畔為三臺,故又稱“三臺海子”。

軍臺需負責傳遞朝廷公文、邊防軍情和接待過往官員,因此,此路段便成了車馬喧囂的繁忙通道,地位更為突出。

過賽里木湖後,旋即進入果子溝山區,這裡屬天山北脈的博羅科努山,山巒延綿起伏,雪蓋冰川如玉,巖壁孤嶺上,幽深峽谷中,蒼翠的塔鬆,雲杉,冷杉等高大喬木,亭亭玉立。隔窗俯視山下,道路如絲帶般在危崖幽谷中彎彎曲曲盤旋而上。

從賽里木湖到那拉提草原,在壯麗的北疆風光中撫摸歷史的斷面

車如輕舟,無聲的滑行在凌空飛架於深谷間的果子溝大橋之上。我努力按捺住自己想要打開天窗,探身出去拍攝的衝動、一次又一次。

果子溝,一名塔勒奇溝,因整個溝谷的河灘、山坡,長滿了野生的塞維氏蘋果和山杏、核桃等野果而得名,溝長28公里,是一條北上賽里木湖,南下伊犁河谷的著名峽谷孔道,也是伊犁地區的天然門戶,被稱為“鐵關”。其地勢之險要,危乎高哉。

一百多年前,被貶到伊犁的林則徐父子路過此處時,突遇“狂風大作,幾欲吹飛人馬,雪又繽紛,打入車內,欲停車則山巔非駐足之所,欲下嶺則陡坡有覆轍之虞,不得已舍車而徒步與二子牽裾連袂而下。”

2011年9月,隨著全長700米,橋面距谷底淨高200米的國內第一座公路雙塔雙索麵鋼桁樑斜拉橋——果子溝大橋的建成和連霍高速賽里木湖至果子溝口段的開通,天塹變通途。

從賽里木湖到那拉提草原,在壯麗的北疆風光中撫摸歷史的斷面

上下山頂谷底,光線明暗交錯,穿行其間,心隨著山光樹色的變幻而跳動。峭壁懸崖之處,令人心驚膽戰,忽而峰迴路轉,眼前又是一番清幽景象、山色似錦、瀑布凌空傾瀉如白練,別有一番輕鬆、愉悅之感。

從賽里木湖到那拉提草原,在壯麗的北疆風光中撫摸歷史的斷面

自然氣候上,果子溝處於較為特殊的歐亞乾旱區中的溼潤地帶。地勢起伏,高低懸殊,其土壤,氣候,植物資源分佈隨山勢高低呈現出明顯的垂直變化和差異。不同的植物分佈帶。令果子溝更顯景色壯麗,被譽為“伊犁第一景”。

古往今來,許多路經此處的文人墨客留下大量詩文。其中直觀的描繪的當屬元初長春真人丘處機所作的《自金山至陰山紀記》:

“金山東畔陰山西,千巖萬壑攢深溪。溪邊亂石當頭我,古今不許通輪蹄。前軍軍興二太子,修道架橋徹溪水。今年吾道欲西行,車馬喧鬧復經此......天池海在山頭上,百里鏡空含萬象。懸車束馬西下山,四十八橋低萬丈......我來時當八九月,半山已上皆為雪。山前草木暖如春,山後衣衾冷如鐵。”

詩中“前軍軍興二太子,修道架橋徹溪水......懸車束馬西下山,四十八橋低萬丈”,說的是元太祖十四年(1219年),成吉思汗統帥蒙古鐵騎西征,次子察合臺所部“鑿石理道,刊木為四十八橋',終於將果子溝天險鑿通。其後,中西商賈,良民,使節皆取道果子溝北上蒙古高原和往返中原大地。

從賽里木湖到那拉提草原,在壯麗的北疆風光中撫摸歷史的斷面

出果子溝峽谷,山勢漸低,谷口洞開,路旁雲杉疏透,奇楊怪柳交柯,野果盈樹,滿眼皆綠色,我們進入美麗富饒的伊犁河谷地區。

人們常說:不到新疆,不知中國之大;不到伊犁,不知新疆之美!

伊犁,維語音譯,取義於“犁庭掃閭”。寓意化戈為犁,西陲邊疆永保安寧。

這裡是古西域烏孫國的故地,有關烏孫的記載,最早出現在《史記-大宛傳》中,漢初,匈奴崛起,迫使大月氏西遷伊犁河谷,塞王南遷。漢後元四年(公元前160年),烏孫西遷伊犁河谷等地,逐大大月氏建烏孫國。漢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漢,烏孫結盟。公元前60年,漢朝設西域都護府,管理烏孫等西域三十六國,伊犁等地正式納入中國版圖。

風雲際會百年間,兩位美麗堅韌的大漢公主,像璀璨奪目的流星一般劃過歷史的天空。

江都公主劉細君。是第一位名傳史冊的和親公主。解憂公主劉解憂,她的使命就如她的名字一樣:解憂,一生為大漢解憂!

從賽里木湖到那拉提草原,在壯麗的北疆風光中撫摸歷史的斷面

她們飄零在遙遠的他鄉,歷經浮沉,飽嘗了人間的榮寵和痛楚。但為了國家的利益、她們始終以大漢公主的身份,向西域諸國傳達天朝的友善和威儀。她們的足跡遍佈天山南北,她們的美名在西域到處傳頌。

細君公主精通音律,妙解樂理。史載,琵琶創制的直接原因就是細君出塞烏孫。晉人傅玄《琵琶賦·序》記:“漢遣烏孫公主,念其行道思慕,使知音者裁琴、箏、築、箜篌之屬,作馬上之樂。”

公主在心情苦悶之下,作《悲愁歌》:“吾家嫁我兮天一方,遠託異國兮烏孫王。 穹廬為室兮氈為牆,以肉為食兮酪為漿。 居常土思兮心內傷,願為黃鵠兮歸故鄉。”

這首被稱作是“歷史上的第一”的邊塞詩傳到京都長安。雄才大略的漢武帝亦不禁為之潸然淚下。

數年後,剛剛20多歲的細君公主病死在了烏孫。

其後的解憂公主,是對漢朝貢獻最大的和親公主。在烏孫生活了五十餘年間,經歷了無數次的戰爭,內亂,權利爭鬥,她殫精竭慮,苦心經營,廣泛交遊,上下疏通。協助烏孫國與漢王朝保持了密切的外交關係,為漢王朝最終擊敗匈奴,在西域建立天朝王權,發揮了重大的作用。

昔我往矣,紅顏如花,今我來思,銀髮如雪,《漢書·西域傳》載:解憂“公主上書言年老土思,願得歸骸骨,葬漢地。天子憫而迎之,公主與烏孫男女三人俱來至京師。是歲,甘露三年也,時年且七十,賜以公主田宅奴婢,奉養甚厚,朝見儀比公主。後二年卒。”

公元五世紀中葉,受北方草原部落柔然攻擊,烏孫南遷至蔥嶺。不復獨立成國,在史籍上消失。

從賽里木湖到那拉提草原,在壯麗的北疆風光中撫摸歷史的斷面

我們繼續前行,出果子溝峽谷不遠,便是以紫色薰衣草著名的霍城縣,時節不對,我們直接抵達新源縣歇息,次日一早,前往被稱為“空中草原”的那拉提草原。

從賽里木湖到那拉提草原,在壯麗的北疆風光中撫摸歷史的斷面

峰谷起伏如曲線優美的少女,有 “鹿苑”之稱那拉提草原靜臥在楚魯特山北坡伊犁大草原之中,這裡也是鞏乃斯大草原的重要夏牧場。溪流縱橫,森林茂密,生機無限。宛如天山深處一道立體的風景長廊。

自古以來,那拉提草原就有“哈薩克族的搖籃”之美譽。從西漢起,哈薩克族人就在這裡以遊牧為主繁衍生息,形成了本民族獨特的天文、地理、醫學、音樂等文化。

進景區大門不遠,就到了上山的路口,沿著蜿蜒的道路一直向上行駛大約十幾分鍾,就到了觀景臺。這裡是鳥瞰景區全景的絕佳位置,環顧四周,美景一覽無餘,盡收眼底。

從賽里木湖到那拉提草原,在壯麗的北疆風光中撫摸歷史的斷面

那拉提又譯作納喇特,《西域同文志》上說:“納喇特達巴,日色照臨之謂。雪山深邃,獨此峰高峻,得見日色,故名。”。傳說成吉思汗次子察合臺西征至此,命名“那拉提”,意為“最先見到太陽的地方。”

從觀景臺到空中草原開車半小時左右,沿著山間開闢的道路一直上行,盤旋而上,一路上風景如畫,令人目不暇接。

"

秋天的賽里木湖畔,連綿的秋草鋪成金黃色的地毯,蔚藍的天空一碧如洗,雲舒雲卷亦從容,湛藍色的湖水,構成一幅美麗的畫卷。

從賽里木湖到那拉提草原,在壯麗的北疆風光中撫摸歷史的斷面

來自大西洋的暖溼氣流、萬里迢迢的來到中國西部廣袤大地,流下了最後的一滴眼淚,化作一泓清澈純淨的湖水。

從賽里木湖到那拉提草原,在壯麗的北疆風光中撫摸歷史的斷面

賽里木湖,古稱"淨海",像一顆璀璨的藍寶石,高懸於西天山山脈的斷陷盆地中,它是新疆海拔最高、面積最大、風光秀麗的高山湖泊。

賽里木湖也是中國有名的變色湖之一,其湖水透明度達10米以上,為中國之冠, 由於水深,透明度極高,加之波浪湖流及天空的映襯,湖水色彩斑斕,青藍深淺層出,修忽萬變,奇幻無比。

從賽里木湖到那拉提草原,在壯麗的北疆風光中撫摸歷史的斷面

從高速公路上遠遠望去,略呈橢圓形的湖面鑲在冰山雪原之中,顯得靜謐、悠遠、空靈而寫意。北方的天空下,彷彿思念滋生,彷彿物我牽絆,帶著一種不知何來,不知所終的傷感之美。

從賽里木湖到那拉提草原,在壯麗的北疆風光中撫摸歷史的斷面

此次應新疆同學相邀,沿賽里木湖,果子溝,那拉提草原一線自駕走走。

此路線為古代通往中亞和歐洲的絲綢之路北新道的一小段。北新道出玉門關後西北行至伊吾(今哈密),北越天山進入巴裡坤草原,而後沿天山北麓西行,經蒲類海(今巴里坤湖),庭州(今吉木薩爾),輪臺(今烏魯木齊附近烏拉泊古城),張堡守捉(今昌吉)、塞裡木湖、果子溝、弓月城(今伊寧附近)等地,過伊犁、昭蘇併入古絲綢之路西段。

這條道路相對平緩易行,繞過戈壁沙漠,沿途多城廓綠洲,供給方便。唐代始成為絲路由河西進入西域的主要交通路線。

從賽里木湖到那拉提草原,在壯麗的北疆風光中撫摸歷史的斷面

清乾隆年間,朝廷平定準噶爾部並統一新疆後,伊犁將軍府以惠遠城為署所,開設南、北兩軍臺,伊犁至迪化(今烏魯木齊)共設臺、站21處,其中果子溝內設沙喇布拉克、鄂特勒齊爾兩臺,賽里木湖畔為三臺,故又稱“三臺海子”。

軍臺需負責傳遞朝廷公文、邊防軍情和接待過往官員,因此,此路段便成了車馬喧囂的繁忙通道,地位更為突出。

過賽里木湖後,旋即進入果子溝山區,這裡屬天山北脈的博羅科努山,山巒延綿起伏,雪蓋冰川如玉,巖壁孤嶺上,幽深峽谷中,蒼翠的塔鬆,雲杉,冷杉等高大喬木,亭亭玉立。隔窗俯視山下,道路如絲帶般在危崖幽谷中彎彎曲曲盤旋而上。

從賽里木湖到那拉提草原,在壯麗的北疆風光中撫摸歷史的斷面

車如輕舟,無聲的滑行在凌空飛架於深谷間的果子溝大橋之上。我努力按捺住自己想要打開天窗,探身出去拍攝的衝動、一次又一次。

果子溝,一名塔勒奇溝,因整個溝谷的河灘、山坡,長滿了野生的塞維氏蘋果和山杏、核桃等野果而得名,溝長28公里,是一條北上賽里木湖,南下伊犁河谷的著名峽谷孔道,也是伊犁地區的天然門戶,被稱為“鐵關”。其地勢之險要,危乎高哉。

一百多年前,被貶到伊犁的林則徐父子路過此處時,突遇“狂風大作,幾欲吹飛人馬,雪又繽紛,打入車內,欲停車則山巔非駐足之所,欲下嶺則陡坡有覆轍之虞,不得已舍車而徒步與二子牽裾連袂而下。”

2011年9月,隨著全長700米,橋面距谷底淨高200米的國內第一座公路雙塔雙索麵鋼桁樑斜拉橋——果子溝大橋的建成和連霍高速賽里木湖至果子溝口段的開通,天塹變通途。

從賽里木湖到那拉提草原,在壯麗的北疆風光中撫摸歷史的斷面

上下山頂谷底,光線明暗交錯,穿行其間,心隨著山光樹色的變幻而跳動。峭壁懸崖之處,令人心驚膽戰,忽而峰迴路轉,眼前又是一番清幽景象、山色似錦、瀑布凌空傾瀉如白練,別有一番輕鬆、愉悅之感。

從賽里木湖到那拉提草原,在壯麗的北疆風光中撫摸歷史的斷面

自然氣候上,果子溝處於較為特殊的歐亞乾旱區中的溼潤地帶。地勢起伏,高低懸殊,其土壤,氣候,植物資源分佈隨山勢高低呈現出明顯的垂直變化和差異。不同的植物分佈帶。令果子溝更顯景色壯麗,被譽為“伊犁第一景”。

古往今來,許多路經此處的文人墨客留下大量詩文。其中直觀的描繪的當屬元初長春真人丘處機所作的《自金山至陰山紀記》:

“金山東畔陰山西,千巖萬壑攢深溪。溪邊亂石當頭我,古今不許通輪蹄。前軍軍興二太子,修道架橋徹溪水。今年吾道欲西行,車馬喧鬧復經此......天池海在山頭上,百里鏡空含萬象。懸車束馬西下山,四十八橋低萬丈......我來時當八九月,半山已上皆為雪。山前草木暖如春,山後衣衾冷如鐵。”

詩中“前軍軍興二太子,修道架橋徹溪水......懸車束馬西下山,四十八橋低萬丈”,說的是元太祖十四年(1219年),成吉思汗統帥蒙古鐵騎西征,次子察合臺所部“鑿石理道,刊木為四十八橋',終於將果子溝天險鑿通。其後,中西商賈,良民,使節皆取道果子溝北上蒙古高原和往返中原大地。

從賽里木湖到那拉提草原,在壯麗的北疆風光中撫摸歷史的斷面

出果子溝峽谷,山勢漸低,谷口洞開,路旁雲杉疏透,奇楊怪柳交柯,野果盈樹,滿眼皆綠色,我們進入美麗富饒的伊犁河谷地區。

人們常說:不到新疆,不知中國之大;不到伊犁,不知新疆之美!

伊犁,維語音譯,取義於“犁庭掃閭”。寓意化戈為犁,西陲邊疆永保安寧。

這裡是古西域烏孫國的故地,有關烏孫的記載,最早出現在《史記-大宛傳》中,漢初,匈奴崛起,迫使大月氏西遷伊犁河谷,塞王南遷。漢後元四年(公元前160年),烏孫西遷伊犁河谷等地,逐大大月氏建烏孫國。漢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漢,烏孫結盟。公元前60年,漢朝設西域都護府,管理烏孫等西域三十六國,伊犁等地正式納入中國版圖。

風雲際會百年間,兩位美麗堅韌的大漢公主,像璀璨奪目的流星一般劃過歷史的天空。

江都公主劉細君。是第一位名傳史冊的和親公主。解憂公主劉解憂,她的使命就如她的名字一樣:解憂,一生為大漢解憂!

從賽里木湖到那拉提草原,在壯麗的北疆風光中撫摸歷史的斷面

她們飄零在遙遠的他鄉,歷經浮沉,飽嘗了人間的榮寵和痛楚。但為了國家的利益、她們始終以大漢公主的身份,向西域諸國傳達天朝的友善和威儀。她們的足跡遍佈天山南北,她們的美名在西域到處傳頌。

細君公主精通音律,妙解樂理。史載,琵琶創制的直接原因就是細君出塞烏孫。晉人傅玄《琵琶賦·序》記:“漢遣烏孫公主,念其行道思慕,使知音者裁琴、箏、築、箜篌之屬,作馬上之樂。”

公主在心情苦悶之下,作《悲愁歌》:“吾家嫁我兮天一方,遠託異國兮烏孫王。 穹廬為室兮氈為牆,以肉為食兮酪為漿。 居常土思兮心內傷,願為黃鵠兮歸故鄉。”

這首被稱作是“歷史上的第一”的邊塞詩傳到京都長安。雄才大略的漢武帝亦不禁為之潸然淚下。

數年後,剛剛20多歲的細君公主病死在了烏孫。

其後的解憂公主,是對漢朝貢獻最大的和親公主。在烏孫生活了五十餘年間,經歷了無數次的戰爭,內亂,權利爭鬥,她殫精竭慮,苦心經營,廣泛交遊,上下疏通。協助烏孫國與漢王朝保持了密切的外交關係,為漢王朝最終擊敗匈奴,在西域建立天朝王權,發揮了重大的作用。

昔我往矣,紅顏如花,今我來思,銀髮如雪,《漢書·西域傳》載:解憂“公主上書言年老土思,願得歸骸骨,葬漢地。天子憫而迎之,公主與烏孫男女三人俱來至京師。是歲,甘露三年也,時年且七十,賜以公主田宅奴婢,奉養甚厚,朝見儀比公主。後二年卒。”

公元五世紀中葉,受北方草原部落柔然攻擊,烏孫南遷至蔥嶺。不復獨立成國,在史籍上消失。

從賽里木湖到那拉提草原,在壯麗的北疆風光中撫摸歷史的斷面

我們繼續前行,出果子溝峽谷不遠,便是以紫色薰衣草著名的霍城縣,時節不對,我們直接抵達新源縣歇息,次日一早,前往被稱為“空中草原”的那拉提草原。

從賽里木湖到那拉提草原,在壯麗的北疆風光中撫摸歷史的斷面

峰谷起伏如曲線優美的少女,有 “鹿苑”之稱那拉提草原靜臥在楚魯特山北坡伊犁大草原之中,這裡也是鞏乃斯大草原的重要夏牧場。溪流縱橫,森林茂密,生機無限。宛如天山深處一道立體的風景長廊。

自古以來,那拉提草原就有“哈薩克族的搖籃”之美譽。從西漢起,哈薩克族人就在這裡以遊牧為主繁衍生息,形成了本民族獨特的天文、地理、醫學、音樂等文化。

進景區大門不遠,就到了上山的路口,沿著蜿蜒的道路一直向上行駛大約十幾分鍾,就到了觀景臺。這裡是鳥瞰景區全景的絕佳位置,環顧四周,美景一覽無餘,盡收眼底。

從賽里木湖到那拉提草原,在壯麗的北疆風光中撫摸歷史的斷面

那拉提又譯作納喇特,《西域同文志》上說:“納喇特達巴,日色照臨之謂。雪山深邃,獨此峰高峻,得見日色,故名。”。傳說成吉思汗次子察合臺西征至此,命名“那拉提”,意為“最先見到太陽的地方。”

從觀景臺到空中草原開車半小時左右,沿著山間開闢的道路一直上行,盤旋而上,一路上風景如畫,令人目不暇接。

從賽里木湖到那拉提草原,在壯麗的北疆風光中撫摸歷史的斷面

一碧如洗的藍天下,雪山連綿成行,彷彿就在伸手可及的地方,山腰間白雲纏繞,尚未完全變黃的草場上,溪流成河,清澈見底,成群的牛羊和高大的駿馬散落其間,如繁星點點。

"

秋天的賽里木湖畔,連綿的秋草鋪成金黃色的地毯,蔚藍的天空一碧如洗,雲舒雲卷亦從容,湛藍色的湖水,構成一幅美麗的畫卷。

從賽里木湖到那拉提草原,在壯麗的北疆風光中撫摸歷史的斷面

來自大西洋的暖溼氣流、萬里迢迢的來到中國西部廣袤大地,流下了最後的一滴眼淚,化作一泓清澈純淨的湖水。

從賽里木湖到那拉提草原,在壯麗的北疆風光中撫摸歷史的斷面

賽里木湖,古稱"淨海",像一顆璀璨的藍寶石,高懸於西天山山脈的斷陷盆地中,它是新疆海拔最高、面積最大、風光秀麗的高山湖泊。

賽里木湖也是中國有名的變色湖之一,其湖水透明度達10米以上,為中國之冠, 由於水深,透明度極高,加之波浪湖流及天空的映襯,湖水色彩斑斕,青藍深淺層出,修忽萬變,奇幻無比。

從賽里木湖到那拉提草原,在壯麗的北疆風光中撫摸歷史的斷面

從高速公路上遠遠望去,略呈橢圓形的湖面鑲在冰山雪原之中,顯得靜謐、悠遠、空靈而寫意。北方的天空下,彷彿思念滋生,彷彿物我牽絆,帶著一種不知何來,不知所終的傷感之美。

從賽里木湖到那拉提草原,在壯麗的北疆風光中撫摸歷史的斷面

此次應新疆同學相邀,沿賽里木湖,果子溝,那拉提草原一線自駕走走。

此路線為古代通往中亞和歐洲的絲綢之路北新道的一小段。北新道出玉門關後西北行至伊吾(今哈密),北越天山進入巴裡坤草原,而後沿天山北麓西行,經蒲類海(今巴里坤湖),庭州(今吉木薩爾),輪臺(今烏魯木齊附近烏拉泊古城),張堡守捉(今昌吉)、塞裡木湖、果子溝、弓月城(今伊寧附近)等地,過伊犁、昭蘇併入古絲綢之路西段。

這條道路相對平緩易行,繞過戈壁沙漠,沿途多城廓綠洲,供給方便。唐代始成為絲路由河西進入西域的主要交通路線。

從賽里木湖到那拉提草原,在壯麗的北疆風光中撫摸歷史的斷面

清乾隆年間,朝廷平定準噶爾部並統一新疆後,伊犁將軍府以惠遠城為署所,開設南、北兩軍臺,伊犁至迪化(今烏魯木齊)共設臺、站21處,其中果子溝內設沙喇布拉克、鄂特勒齊爾兩臺,賽里木湖畔為三臺,故又稱“三臺海子”。

軍臺需負責傳遞朝廷公文、邊防軍情和接待過往官員,因此,此路段便成了車馬喧囂的繁忙通道,地位更為突出。

過賽里木湖後,旋即進入果子溝山區,這裡屬天山北脈的博羅科努山,山巒延綿起伏,雪蓋冰川如玉,巖壁孤嶺上,幽深峽谷中,蒼翠的塔鬆,雲杉,冷杉等高大喬木,亭亭玉立。隔窗俯視山下,道路如絲帶般在危崖幽谷中彎彎曲曲盤旋而上。

從賽里木湖到那拉提草原,在壯麗的北疆風光中撫摸歷史的斷面

車如輕舟,無聲的滑行在凌空飛架於深谷間的果子溝大橋之上。我努力按捺住自己想要打開天窗,探身出去拍攝的衝動、一次又一次。

果子溝,一名塔勒奇溝,因整個溝谷的河灘、山坡,長滿了野生的塞維氏蘋果和山杏、核桃等野果而得名,溝長28公里,是一條北上賽里木湖,南下伊犁河谷的著名峽谷孔道,也是伊犁地區的天然門戶,被稱為“鐵關”。其地勢之險要,危乎高哉。

一百多年前,被貶到伊犁的林則徐父子路過此處時,突遇“狂風大作,幾欲吹飛人馬,雪又繽紛,打入車內,欲停車則山巔非駐足之所,欲下嶺則陡坡有覆轍之虞,不得已舍車而徒步與二子牽裾連袂而下。”

2011年9月,隨著全長700米,橋面距谷底淨高200米的國內第一座公路雙塔雙索麵鋼桁樑斜拉橋——果子溝大橋的建成和連霍高速賽里木湖至果子溝口段的開通,天塹變通途。

從賽里木湖到那拉提草原,在壯麗的北疆風光中撫摸歷史的斷面

上下山頂谷底,光線明暗交錯,穿行其間,心隨著山光樹色的變幻而跳動。峭壁懸崖之處,令人心驚膽戰,忽而峰迴路轉,眼前又是一番清幽景象、山色似錦、瀑布凌空傾瀉如白練,別有一番輕鬆、愉悅之感。

從賽里木湖到那拉提草原,在壯麗的北疆風光中撫摸歷史的斷面

自然氣候上,果子溝處於較為特殊的歐亞乾旱區中的溼潤地帶。地勢起伏,高低懸殊,其土壤,氣候,植物資源分佈隨山勢高低呈現出明顯的垂直變化和差異。不同的植物分佈帶。令果子溝更顯景色壯麗,被譽為“伊犁第一景”。

古往今來,許多路經此處的文人墨客留下大量詩文。其中直觀的描繪的當屬元初長春真人丘處機所作的《自金山至陰山紀記》:

“金山東畔陰山西,千巖萬壑攢深溪。溪邊亂石當頭我,古今不許通輪蹄。前軍軍興二太子,修道架橋徹溪水。今年吾道欲西行,車馬喧鬧復經此......天池海在山頭上,百里鏡空含萬象。懸車束馬西下山,四十八橋低萬丈......我來時當八九月,半山已上皆為雪。山前草木暖如春,山後衣衾冷如鐵。”

詩中“前軍軍興二太子,修道架橋徹溪水......懸車束馬西下山,四十八橋低萬丈”,說的是元太祖十四年(1219年),成吉思汗統帥蒙古鐵騎西征,次子察合臺所部“鑿石理道,刊木為四十八橋',終於將果子溝天險鑿通。其後,中西商賈,良民,使節皆取道果子溝北上蒙古高原和往返中原大地。

從賽里木湖到那拉提草原,在壯麗的北疆風光中撫摸歷史的斷面

出果子溝峽谷,山勢漸低,谷口洞開,路旁雲杉疏透,奇楊怪柳交柯,野果盈樹,滿眼皆綠色,我們進入美麗富饒的伊犁河谷地區。

人們常說:不到新疆,不知中國之大;不到伊犁,不知新疆之美!

伊犁,維語音譯,取義於“犁庭掃閭”。寓意化戈為犁,西陲邊疆永保安寧。

這裡是古西域烏孫國的故地,有關烏孫的記載,最早出現在《史記-大宛傳》中,漢初,匈奴崛起,迫使大月氏西遷伊犁河谷,塞王南遷。漢後元四年(公元前160年),烏孫西遷伊犁河谷等地,逐大大月氏建烏孫國。漢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漢,烏孫結盟。公元前60年,漢朝設西域都護府,管理烏孫等西域三十六國,伊犁等地正式納入中國版圖。

風雲際會百年間,兩位美麗堅韌的大漢公主,像璀璨奪目的流星一般劃過歷史的天空。

江都公主劉細君。是第一位名傳史冊的和親公主。解憂公主劉解憂,她的使命就如她的名字一樣:解憂,一生為大漢解憂!

從賽里木湖到那拉提草原,在壯麗的北疆風光中撫摸歷史的斷面

她們飄零在遙遠的他鄉,歷經浮沉,飽嘗了人間的榮寵和痛楚。但為了國家的利益、她們始終以大漢公主的身份,向西域諸國傳達天朝的友善和威儀。她們的足跡遍佈天山南北,她們的美名在西域到處傳頌。

細君公主精通音律,妙解樂理。史載,琵琶創制的直接原因就是細君出塞烏孫。晉人傅玄《琵琶賦·序》記:“漢遣烏孫公主,念其行道思慕,使知音者裁琴、箏、築、箜篌之屬,作馬上之樂。”

公主在心情苦悶之下,作《悲愁歌》:“吾家嫁我兮天一方,遠託異國兮烏孫王。 穹廬為室兮氈為牆,以肉為食兮酪為漿。 居常土思兮心內傷,願為黃鵠兮歸故鄉。”

這首被稱作是“歷史上的第一”的邊塞詩傳到京都長安。雄才大略的漢武帝亦不禁為之潸然淚下。

數年後,剛剛20多歲的細君公主病死在了烏孫。

其後的解憂公主,是對漢朝貢獻最大的和親公主。在烏孫生活了五十餘年間,經歷了無數次的戰爭,內亂,權利爭鬥,她殫精竭慮,苦心經營,廣泛交遊,上下疏通。協助烏孫國與漢王朝保持了密切的外交關係,為漢王朝最終擊敗匈奴,在西域建立天朝王權,發揮了重大的作用。

昔我往矣,紅顏如花,今我來思,銀髮如雪,《漢書·西域傳》載:解憂“公主上書言年老土思,願得歸骸骨,葬漢地。天子憫而迎之,公主與烏孫男女三人俱來至京師。是歲,甘露三年也,時年且七十,賜以公主田宅奴婢,奉養甚厚,朝見儀比公主。後二年卒。”

公元五世紀中葉,受北方草原部落柔然攻擊,烏孫南遷至蔥嶺。不復獨立成國,在史籍上消失。

從賽里木湖到那拉提草原,在壯麗的北疆風光中撫摸歷史的斷面

我們繼續前行,出果子溝峽谷不遠,便是以紫色薰衣草著名的霍城縣,時節不對,我們直接抵達新源縣歇息,次日一早,前往被稱為“空中草原”的那拉提草原。

從賽里木湖到那拉提草原,在壯麗的北疆風光中撫摸歷史的斷面

峰谷起伏如曲線優美的少女,有 “鹿苑”之稱那拉提草原靜臥在楚魯特山北坡伊犁大草原之中,這裡也是鞏乃斯大草原的重要夏牧場。溪流縱橫,森林茂密,生機無限。宛如天山深處一道立體的風景長廊。

自古以來,那拉提草原就有“哈薩克族的搖籃”之美譽。從西漢起,哈薩克族人就在這裡以遊牧為主繁衍生息,形成了本民族獨特的天文、地理、醫學、音樂等文化。

進景區大門不遠,就到了上山的路口,沿著蜿蜒的道路一直向上行駛大約十幾分鍾,就到了觀景臺。這裡是鳥瞰景區全景的絕佳位置,環顧四周,美景一覽無餘,盡收眼底。

從賽里木湖到那拉提草原,在壯麗的北疆風光中撫摸歷史的斷面

那拉提又譯作納喇特,《西域同文志》上說:“納喇特達巴,日色照臨之謂。雪山深邃,獨此峰高峻,得見日色,故名。”。傳說成吉思汗次子察合臺西征至此,命名“那拉提”,意為“最先見到太陽的地方。”

從觀景臺到空中草原開車半小時左右,沿著山間開闢的道路一直上行,盤旋而上,一路上風景如畫,令人目不暇接。

從賽里木湖到那拉提草原,在壯麗的北疆風光中撫摸歷史的斷面

一碧如洗的藍天下,雪山連綿成行,彷彿就在伸手可及的地方,山腰間白雲纏繞,尚未完全變黃的草場上,溪流成河,清澈見底,成群的牛羊和高大的駿馬散落其間,如繁星點點。

從賽里木湖到那拉提草原,在壯麗的北疆風光中撫摸歷史的斷面

這裡更像是一個山間盆地,海拔大約在2000米左右,山巒起伏,綠草如茵,空中草原名稱大概就源於它的高海拔吧。

"

秋天的賽里木湖畔,連綿的秋草鋪成金黃色的地毯,蔚藍的天空一碧如洗,雲舒雲卷亦從容,湛藍色的湖水,構成一幅美麗的畫卷。

從賽里木湖到那拉提草原,在壯麗的北疆風光中撫摸歷史的斷面

來自大西洋的暖溼氣流、萬里迢迢的來到中國西部廣袤大地,流下了最後的一滴眼淚,化作一泓清澈純淨的湖水。

從賽里木湖到那拉提草原,在壯麗的北疆風光中撫摸歷史的斷面

賽里木湖,古稱"淨海",像一顆璀璨的藍寶石,高懸於西天山山脈的斷陷盆地中,它是新疆海拔最高、面積最大、風光秀麗的高山湖泊。

賽里木湖也是中國有名的變色湖之一,其湖水透明度達10米以上,為中國之冠, 由於水深,透明度極高,加之波浪湖流及天空的映襯,湖水色彩斑斕,青藍深淺層出,修忽萬變,奇幻無比。

從賽里木湖到那拉提草原,在壯麗的北疆風光中撫摸歷史的斷面

從高速公路上遠遠望去,略呈橢圓形的湖面鑲在冰山雪原之中,顯得靜謐、悠遠、空靈而寫意。北方的天空下,彷彿思念滋生,彷彿物我牽絆,帶著一種不知何來,不知所終的傷感之美。

從賽里木湖到那拉提草原,在壯麗的北疆風光中撫摸歷史的斷面

此次應新疆同學相邀,沿賽里木湖,果子溝,那拉提草原一線自駕走走。

此路線為古代通往中亞和歐洲的絲綢之路北新道的一小段。北新道出玉門關後西北行至伊吾(今哈密),北越天山進入巴裡坤草原,而後沿天山北麓西行,經蒲類海(今巴里坤湖),庭州(今吉木薩爾),輪臺(今烏魯木齊附近烏拉泊古城),張堡守捉(今昌吉)、塞裡木湖、果子溝、弓月城(今伊寧附近)等地,過伊犁、昭蘇併入古絲綢之路西段。

這條道路相對平緩易行,繞過戈壁沙漠,沿途多城廓綠洲,供給方便。唐代始成為絲路由河西進入西域的主要交通路線。

從賽里木湖到那拉提草原,在壯麗的北疆風光中撫摸歷史的斷面

清乾隆年間,朝廷平定準噶爾部並統一新疆後,伊犁將軍府以惠遠城為署所,開設南、北兩軍臺,伊犁至迪化(今烏魯木齊)共設臺、站21處,其中果子溝內設沙喇布拉克、鄂特勒齊爾兩臺,賽里木湖畔為三臺,故又稱“三臺海子”。

軍臺需負責傳遞朝廷公文、邊防軍情和接待過往官員,因此,此路段便成了車馬喧囂的繁忙通道,地位更為突出。

過賽里木湖後,旋即進入果子溝山區,這裡屬天山北脈的博羅科努山,山巒延綿起伏,雪蓋冰川如玉,巖壁孤嶺上,幽深峽谷中,蒼翠的塔鬆,雲杉,冷杉等高大喬木,亭亭玉立。隔窗俯視山下,道路如絲帶般在危崖幽谷中彎彎曲曲盤旋而上。

從賽里木湖到那拉提草原,在壯麗的北疆風光中撫摸歷史的斷面

車如輕舟,無聲的滑行在凌空飛架於深谷間的果子溝大橋之上。我努力按捺住自己想要打開天窗,探身出去拍攝的衝動、一次又一次。

果子溝,一名塔勒奇溝,因整個溝谷的河灘、山坡,長滿了野生的塞維氏蘋果和山杏、核桃等野果而得名,溝長28公里,是一條北上賽里木湖,南下伊犁河谷的著名峽谷孔道,也是伊犁地區的天然門戶,被稱為“鐵關”。其地勢之險要,危乎高哉。

一百多年前,被貶到伊犁的林則徐父子路過此處時,突遇“狂風大作,幾欲吹飛人馬,雪又繽紛,打入車內,欲停車則山巔非駐足之所,欲下嶺則陡坡有覆轍之虞,不得已舍車而徒步與二子牽裾連袂而下。”

2011年9月,隨著全長700米,橋面距谷底淨高200米的國內第一座公路雙塔雙索麵鋼桁樑斜拉橋——果子溝大橋的建成和連霍高速賽里木湖至果子溝口段的開通,天塹變通途。

從賽里木湖到那拉提草原,在壯麗的北疆風光中撫摸歷史的斷面

上下山頂谷底,光線明暗交錯,穿行其間,心隨著山光樹色的變幻而跳動。峭壁懸崖之處,令人心驚膽戰,忽而峰迴路轉,眼前又是一番清幽景象、山色似錦、瀑布凌空傾瀉如白練,別有一番輕鬆、愉悅之感。

從賽里木湖到那拉提草原,在壯麗的北疆風光中撫摸歷史的斷面

自然氣候上,果子溝處於較為特殊的歐亞乾旱區中的溼潤地帶。地勢起伏,高低懸殊,其土壤,氣候,植物資源分佈隨山勢高低呈現出明顯的垂直變化和差異。不同的植物分佈帶。令果子溝更顯景色壯麗,被譽為“伊犁第一景”。

古往今來,許多路經此處的文人墨客留下大量詩文。其中直觀的描繪的當屬元初長春真人丘處機所作的《自金山至陰山紀記》:

“金山東畔陰山西,千巖萬壑攢深溪。溪邊亂石當頭我,古今不許通輪蹄。前軍軍興二太子,修道架橋徹溪水。今年吾道欲西行,車馬喧鬧復經此......天池海在山頭上,百里鏡空含萬象。懸車束馬西下山,四十八橋低萬丈......我來時當八九月,半山已上皆為雪。山前草木暖如春,山後衣衾冷如鐵。”

詩中“前軍軍興二太子,修道架橋徹溪水......懸車束馬西下山,四十八橋低萬丈”,說的是元太祖十四年(1219年),成吉思汗統帥蒙古鐵騎西征,次子察合臺所部“鑿石理道,刊木為四十八橋',終於將果子溝天險鑿通。其後,中西商賈,良民,使節皆取道果子溝北上蒙古高原和往返中原大地。

從賽里木湖到那拉提草原,在壯麗的北疆風光中撫摸歷史的斷面

出果子溝峽谷,山勢漸低,谷口洞開,路旁雲杉疏透,奇楊怪柳交柯,野果盈樹,滿眼皆綠色,我們進入美麗富饒的伊犁河谷地區。

人們常說:不到新疆,不知中國之大;不到伊犁,不知新疆之美!

伊犁,維語音譯,取義於“犁庭掃閭”。寓意化戈為犁,西陲邊疆永保安寧。

這裡是古西域烏孫國的故地,有關烏孫的記載,最早出現在《史記-大宛傳》中,漢初,匈奴崛起,迫使大月氏西遷伊犁河谷,塞王南遷。漢後元四年(公元前160年),烏孫西遷伊犁河谷等地,逐大大月氏建烏孫國。漢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漢,烏孫結盟。公元前60年,漢朝設西域都護府,管理烏孫等西域三十六國,伊犁等地正式納入中國版圖。

風雲際會百年間,兩位美麗堅韌的大漢公主,像璀璨奪目的流星一般劃過歷史的天空。

江都公主劉細君。是第一位名傳史冊的和親公主。解憂公主劉解憂,她的使命就如她的名字一樣:解憂,一生為大漢解憂!

從賽里木湖到那拉提草原,在壯麗的北疆風光中撫摸歷史的斷面

她們飄零在遙遠的他鄉,歷經浮沉,飽嘗了人間的榮寵和痛楚。但為了國家的利益、她們始終以大漢公主的身份,向西域諸國傳達天朝的友善和威儀。她們的足跡遍佈天山南北,她們的美名在西域到處傳頌。

細君公主精通音律,妙解樂理。史載,琵琶創制的直接原因就是細君出塞烏孫。晉人傅玄《琵琶賦·序》記:“漢遣烏孫公主,念其行道思慕,使知音者裁琴、箏、築、箜篌之屬,作馬上之樂。”

公主在心情苦悶之下,作《悲愁歌》:“吾家嫁我兮天一方,遠託異國兮烏孫王。 穹廬為室兮氈為牆,以肉為食兮酪為漿。 居常土思兮心內傷,願為黃鵠兮歸故鄉。”

這首被稱作是“歷史上的第一”的邊塞詩傳到京都長安。雄才大略的漢武帝亦不禁為之潸然淚下。

數年後,剛剛20多歲的細君公主病死在了烏孫。

其後的解憂公主,是對漢朝貢獻最大的和親公主。在烏孫生活了五十餘年間,經歷了無數次的戰爭,內亂,權利爭鬥,她殫精竭慮,苦心經營,廣泛交遊,上下疏通。協助烏孫國與漢王朝保持了密切的外交關係,為漢王朝最終擊敗匈奴,在西域建立天朝王權,發揮了重大的作用。

昔我往矣,紅顏如花,今我來思,銀髮如雪,《漢書·西域傳》載:解憂“公主上書言年老土思,願得歸骸骨,葬漢地。天子憫而迎之,公主與烏孫男女三人俱來至京師。是歲,甘露三年也,時年且七十,賜以公主田宅奴婢,奉養甚厚,朝見儀比公主。後二年卒。”

公元五世紀中葉,受北方草原部落柔然攻擊,烏孫南遷至蔥嶺。不復獨立成國,在史籍上消失。

從賽里木湖到那拉提草原,在壯麗的北疆風光中撫摸歷史的斷面

我們繼續前行,出果子溝峽谷不遠,便是以紫色薰衣草著名的霍城縣,時節不對,我們直接抵達新源縣歇息,次日一早,前往被稱為“空中草原”的那拉提草原。

從賽里木湖到那拉提草原,在壯麗的北疆風光中撫摸歷史的斷面

峰谷起伏如曲線優美的少女,有 “鹿苑”之稱那拉提草原靜臥在楚魯特山北坡伊犁大草原之中,這裡也是鞏乃斯大草原的重要夏牧場。溪流縱橫,森林茂密,生機無限。宛如天山深處一道立體的風景長廊。

自古以來,那拉提草原就有“哈薩克族的搖籃”之美譽。從西漢起,哈薩克族人就在這裡以遊牧為主繁衍生息,形成了本民族獨特的天文、地理、醫學、音樂等文化。

進景區大門不遠,就到了上山的路口,沿著蜿蜒的道路一直向上行駛大約十幾分鍾,就到了觀景臺。這裡是鳥瞰景區全景的絕佳位置,環顧四周,美景一覽無餘,盡收眼底。

從賽里木湖到那拉提草原,在壯麗的北疆風光中撫摸歷史的斷面

那拉提又譯作納喇特,《西域同文志》上說:“納喇特達巴,日色照臨之謂。雪山深邃,獨此峰高峻,得見日色,故名。”。傳說成吉思汗次子察合臺西征至此,命名“那拉提”,意為“最先見到太陽的地方。”

從觀景臺到空中草原開車半小時左右,沿著山間開闢的道路一直上行,盤旋而上,一路上風景如畫,令人目不暇接。

從賽里木湖到那拉提草原,在壯麗的北疆風光中撫摸歷史的斷面

一碧如洗的藍天下,雪山連綿成行,彷彿就在伸手可及的地方,山腰間白雲纏繞,尚未完全變黃的草場上,溪流成河,清澈見底,成群的牛羊和高大的駿馬散落其間,如繁星點點。

從賽里木湖到那拉提草原,在壯麗的北疆風光中撫摸歷史的斷面

這裡更像是一個山間盆地,海拔大約在2000米左右,山巒起伏,綠草如茵,空中草原名稱大概就源於它的高海拔吧。

從賽里木湖到那拉提草原,在壯麗的北疆風光中撫摸歷史的斷面

再往上行駛一會,就到了山項。這裡幾乎沒有遊人,雪峰傲立,傾斜的坡地上,高大的雪嶺雲杉,落葉松排列如軍陣,在這空曠的天地間,萬籟俱寂,又似有松濤奔湧,妙音婉轉,古人云:大美無言,大音希聲,莫若如是?

"

秋天的賽里木湖畔,連綿的秋草鋪成金黃色的地毯,蔚藍的天空一碧如洗,雲舒雲卷亦從容,湛藍色的湖水,構成一幅美麗的畫卷。

從賽里木湖到那拉提草原,在壯麗的北疆風光中撫摸歷史的斷面

來自大西洋的暖溼氣流、萬里迢迢的來到中國西部廣袤大地,流下了最後的一滴眼淚,化作一泓清澈純淨的湖水。

從賽里木湖到那拉提草原,在壯麗的北疆風光中撫摸歷史的斷面

賽里木湖,古稱"淨海",像一顆璀璨的藍寶石,高懸於西天山山脈的斷陷盆地中,它是新疆海拔最高、面積最大、風光秀麗的高山湖泊。

賽里木湖也是中國有名的變色湖之一,其湖水透明度達10米以上,為中國之冠, 由於水深,透明度極高,加之波浪湖流及天空的映襯,湖水色彩斑斕,青藍深淺層出,修忽萬變,奇幻無比。

從賽里木湖到那拉提草原,在壯麗的北疆風光中撫摸歷史的斷面

從高速公路上遠遠望去,略呈橢圓形的湖面鑲在冰山雪原之中,顯得靜謐、悠遠、空靈而寫意。北方的天空下,彷彿思念滋生,彷彿物我牽絆,帶著一種不知何來,不知所終的傷感之美。

從賽里木湖到那拉提草原,在壯麗的北疆風光中撫摸歷史的斷面

此次應新疆同學相邀,沿賽里木湖,果子溝,那拉提草原一線自駕走走。

此路線為古代通往中亞和歐洲的絲綢之路北新道的一小段。北新道出玉門關後西北行至伊吾(今哈密),北越天山進入巴裡坤草原,而後沿天山北麓西行,經蒲類海(今巴里坤湖),庭州(今吉木薩爾),輪臺(今烏魯木齊附近烏拉泊古城),張堡守捉(今昌吉)、塞裡木湖、果子溝、弓月城(今伊寧附近)等地,過伊犁、昭蘇併入古絲綢之路西段。

這條道路相對平緩易行,繞過戈壁沙漠,沿途多城廓綠洲,供給方便。唐代始成為絲路由河西進入西域的主要交通路線。

從賽里木湖到那拉提草原,在壯麗的北疆風光中撫摸歷史的斷面

清乾隆年間,朝廷平定準噶爾部並統一新疆後,伊犁將軍府以惠遠城為署所,開設南、北兩軍臺,伊犁至迪化(今烏魯木齊)共設臺、站21處,其中果子溝內設沙喇布拉克、鄂特勒齊爾兩臺,賽里木湖畔為三臺,故又稱“三臺海子”。

軍臺需負責傳遞朝廷公文、邊防軍情和接待過往官員,因此,此路段便成了車馬喧囂的繁忙通道,地位更為突出。

過賽里木湖後,旋即進入果子溝山區,這裡屬天山北脈的博羅科努山,山巒延綿起伏,雪蓋冰川如玉,巖壁孤嶺上,幽深峽谷中,蒼翠的塔鬆,雲杉,冷杉等高大喬木,亭亭玉立。隔窗俯視山下,道路如絲帶般在危崖幽谷中彎彎曲曲盤旋而上。

從賽里木湖到那拉提草原,在壯麗的北疆風光中撫摸歷史的斷面

車如輕舟,無聲的滑行在凌空飛架於深谷間的果子溝大橋之上。我努力按捺住自己想要打開天窗,探身出去拍攝的衝動、一次又一次。

果子溝,一名塔勒奇溝,因整個溝谷的河灘、山坡,長滿了野生的塞維氏蘋果和山杏、核桃等野果而得名,溝長28公里,是一條北上賽里木湖,南下伊犁河谷的著名峽谷孔道,也是伊犁地區的天然門戶,被稱為“鐵關”。其地勢之險要,危乎高哉。

一百多年前,被貶到伊犁的林則徐父子路過此處時,突遇“狂風大作,幾欲吹飛人馬,雪又繽紛,打入車內,欲停車則山巔非駐足之所,欲下嶺則陡坡有覆轍之虞,不得已舍車而徒步與二子牽裾連袂而下。”

2011年9月,隨著全長700米,橋面距谷底淨高200米的國內第一座公路雙塔雙索麵鋼桁樑斜拉橋——果子溝大橋的建成和連霍高速賽里木湖至果子溝口段的開通,天塹變通途。

從賽里木湖到那拉提草原,在壯麗的北疆風光中撫摸歷史的斷面

上下山頂谷底,光線明暗交錯,穿行其間,心隨著山光樹色的變幻而跳動。峭壁懸崖之處,令人心驚膽戰,忽而峰迴路轉,眼前又是一番清幽景象、山色似錦、瀑布凌空傾瀉如白練,別有一番輕鬆、愉悅之感。

從賽里木湖到那拉提草原,在壯麗的北疆風光中撫摸歷史的斷面

自然氣候上,果子溝處於較為特殊的歐亞乾旱區中的溼潤地帶。地勢起伏,高低懸殊,其土壤,氣候,植物資源分佈隨山勢高低呈現出明顯的垂直變化和差異。不同的植物分佈帶。令果子溝更顯景色壯麗,被譽為“伊犁第一景”。

古往今來,許多路經此處的文人墨客留下大量詩文。其中直觀的描繪的當屬元初長春真人丘處機所作的《自金山至陰山紀記》:

“金山東畔陰山西,千巖萬壑攢深溪。溪邊亂石當頭我,古今不許通輪蹄。前軍軍興二太子,修道架橋徹溪水。今年吾道欲西行,車馬喧鬧復經此......天池海在山頭上,百里鏡空含萬象。懸車束馬西下山,四十八橋低萬丈......我來時當八九月,半山已上皆為雪。山前草木暖如春,山後衣衾冷如鐵。”

詩中“前軍軍興二太子,修道架橋徹溪水......懸車束馬西下山,四十八橋低萬丈”,說的是元太祖十四年(1219年),成吉思汗統帥蒙古鐵騎西征,次子察合臺所部“鑿石理道,刊木為四十八橋',終於將果子溝天險鑿通。其後,中西商賈,良民,使節皆取道果子溝北上蒙古高原和往返中原大地。

從賽里木湖到那拉提草原,在壯麗的北疆風光中撫摸歷史的斷面

出果子溝峽谷,山勢漸低,谷口洞開,路旁雲杉疏透,奇楊怪柳交柯,野果盈樹,滿眼皆綠色,我們進入美麗富饒的伊犁河谷地區。

人們常說:不到新疆,不知中國之大;不到伊犁,不知新疆之美!

伊犁,維語音譯,取義於“犁庭掃閭”。寓意化戈為犁,西陲邊疆永保安寧。

這裡是古西域烏孫國的故地,有關烏孫的記載,最早出現在《史記-大宛傳》中,漢初,匈奴崛起,迫使大月氏西遷伊犁河谷,塞王南遷。漢後元四年(公元前160年),烏孫西遷伊犁河谷等地,逐大大月氏建烏孫國。漢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漢,烏孫結盟。公元前60年,漢朝設西域都護府,管理烏孫等西域三十六國,伊犁等地正式納入中國版圖。

風雲際會百年間,兩位美麗堅韌的大漢公主,像璀璨奪目的流星一般劃過歷史的天空。

江都公主劉細君。是第一位名傳史冊的和親公主。解憂公主劉解憂,她的使命就如她的名字一樣:解憂,一生為大漢解憂!

從賽里木湖到那拉提草原,在壯麗的北疆風光中撫摸歷史的斷面

她們飄零在遙遠的他鄉,歷經浮沉,飽嘗了人間的榮寵和痛楚。但為了國家的利益、她們始終以大漢公主的身份,向西域諸國傳達天朝的友善和威儀。她們的足跡遍佈天山南北,她們的美名在西域到處傳頌。

細君公主精通音律,妙解樂理。史載,琵琶創制的直接原因就是細君出塞烏孫。晉人傅玄《琵琶賦·序》記:“漢遣烏孫公主,念其行道思慕,使知音者裁琴、箏、築、箜篌之屬,作馬上之樂。”

公主在心情苦悶之下,作《悲愁歌》:“吾家嫁我兮天一方,遠託異國兮烏孫王。 穹廬為室兮氈為牆,以肉為食兮酪為漿。 居常土思兮心內傷,願為黃鵠兮歸故鄉。”

這首被稱作是“歷史上的第一”的邊塞詩傳到京都長安。雄才大略的漢武帝亦不禁為之潸然淚下。

數年後,剛剛20多歲的細君公主病死在了烏孫。

其後的解憂公主,是對漢朝貢獻最大的和親公主。在烏孫生活了五十餘年間,經歷了無數次的戰爭,內亂,權利爭鬥,她殫精竭慮,苦心經營,廣泛交遊,上下疏通。協助烏孫國與漢王朝保持了密切的外交關係,為漢王朝最終擊敗匈奴,在西域建立天朝王權,發揮了重大的作用。

昔我往矣,紅顏如花,今我來思,銀髮如雪,《漢書·西域傳》載:解憂“公主上書言年老土思,願得歸骸骨,葬漢地。天子憫而迎之,公主與烏孫男女三人俱來至京師。是歲,甘露三年也,時年且七十,賜以公主田宅奴婢,奉養甚厚,朝見儀比公主。後二年卒。”

公元五世紀中葉,受北方草原部落柔然攻擊,烏孫南遷至蔥嶺。不復獨立成國,在史籍上消失。

從賽里木湖到那拉提草原,在壯麗的北疆風光中撫摸歷史的斷面

我們繼續前行,出果子溝峽谷不遠,便是以紫色薰衣草著名的霍城縣,時節不對,我們直接抵達新源縣歇息,次日一早,前往被稱為“空中草原”的那拉提草原。

從賽里木湖到那拉提草原,在壯麗的北疆風光中撫摸歷史的斷面

峰谷起伏如曲線優美的少女,有 “鹿苑”之稱那拉提草原靜臥在楚魯特山北坡伊犁大草原之中,這裡也是鞏乃斯大草原的重要夏牧場。溪流縱橫,森林茂密,生機無限。宛如天山深處一道立體的風景長廊。

自古以來,那拉提草原就有“哈薩克族的搖籃”之美譽。從西漢起,哈薩克族人就在這裡以遊牧為主繁衍生息,形成了本民族獨特的天文、地理、醫學、音樂等文化。

進景區大門不遠,就到了上山的路口,沿著蜿蜒的道路一直向上行駛大約十幾分鍾,就到了觀景臺。這裡是鳥瞰景區全景的絕佳位置,環顧四周,美景一覽無餘,盡收眼底。

從賽里木湖到那拉提草原,在壯麗的北疆風光中撫摸歷史的斷面

那拉提又譯作納喇特,《西域同文志》上說:“納喇特達巴,日色照臨之謂。雪山深邃,獨此峰高峻,得見日色,故名。”。傳說成吉思汗次子察合臺西征至此,命名“那拉提”,意為“最先見到太陽的地方。”

從觀景臺到空中草原開車半小時左右,沿著山間開闢的道路一直上行,盤旋而上,一路上風景如畫,令人目不暇接。

從賽里木湖到那拉提草原,在壯麗的北疆風光中撫摸歷史的斷面

一碧如洗的藍天下,雪山連綿成行,彷彿就在伸手可及的地方,山腰間白雲纏繞,尚未完全變黃的草場上,溪流成河,清澈見底,成群的牛羊和高大的駿馬散落其間,如繁星點點。

從賽里木湖到那拉提草原,在壯麗的北疆風光中撫摸歷史的斷面

這裡更像是一個山間盆地,海拔大約在2000米左右,山巒起伏,綠草如茵,空中草原名稱大概就源於它的高海拔吧。

從賽里木湖到那拉提草原,在壯麗的北疆風光中撫摸歷史的斷面

再往上行駛一會,就到了山項。這裡幾乎沒有遊人,雪峰傲立,傾斜的坡地上,高大的雪嶺雲杉,落葉松排列如軍陣,在這空曠的天地間,萬籟俱寂,又似有松濤奔湧,妙音婉轉,古人云:大美無言,大音希聲,莫若如是?

從賽里木湖到那拉提草原,在壯麗的北疆風光中撫摸歷史的斷面

停車回望,北天山的群峰帶著熠熠生輝的雪冠,連綿起伏,巍然屹立。一望無際的草原,牛羊成群,駿馬奔馳,哈薩克牧民潔白的氈房點綴其間,藍天、白雲、草原、雪山渾然一體。在陽光的照射下,分外壯麗。

"

秋天的賽里木湖畔,連綿的秋草鋪成金黃色的地毯,蔚藍的天空一碧如洗,雲舒雲卷亦從容,湛藍色的湖水,構成一幅美麗的畫卷。

從賽里木湖到那拉提草原,在壯麗的北疆風光中撫摸歷史的斷面

來自大西洋的暖溼氣流、萬里迢迢的來到中國西部廣袤大地,流下了最後的一滴眼淚,化作一泓清澈純淨的湖水。

從賽里木湖到那拉提草原,在壯麗的北疆風光中撫摸歷史的斷面

賽里木湖,古稱"淨海",像一顆璀璨的藍寶石,高懸於西天山山脈的斷陷盆地中,它是新疆海拔最高、面積最大、風光秀麗的高山湖泊。

賽里木湖也是中國有名的變色湖之一,其湖水透明度達10米以上,為中國之冠, 由於水深,透明度極高,加之波浪湖流及天空的映襯,湖水色彩斑斕,青藍深淺層出,修忽萬變,奇幻無比。

從賽里木湖到那拉提草原,在壯麗的北疆風光中撫摸歷史的斷面

從高速公路上遠遠望去,略呈橢圓形的湖面鑲在冰山雪原之中,顯得靜謐、悠遠、空靈而寫意。北方的天空下,彷彿思念滋生,彷彿物我牽絆,帶著一種不知何來,不知所終的傷感之美。

從賽里木湖到那拉提草原,在壯麗的北疆風光中撫摸歷史的斷面

此次應新疆同學相邀,沿賽里木湖,果子溝,那拉提草原一線自駕走走。

此路線為古代通往中亞和歐洲的絲綢之路北新道的一小段。北新道出玉門關後西北行至伊吾(今哈密),北越天山進入巴裡坤草原,而後沿天山北麓西行,經蒲類海(今巴里坤湖),庭州(今吉木薩爾),輪臺(今烏魯木齊附近烏拉泊古城),張堡守捉(今昌吉)、塞裡木湖、果子溝、弓月城(今伊寧附近)等地,過伊犁、昭蘇併入古絲綢之路西段。

這條道路相對平緩易行,繞過戈壁沙漠,沿途多城廓綠洲,供給方便。唐代始成為絲路由河西進入西域的主要交通路線。

從賽里木湖到那拉提草原,在壯麗的北疆風光中撫摸歷史的斷面

清乾隆年間,朝廷平定準噶爾部並統一新疆後,伊犁將軍府以惠遠城為署所,開設南、北兩軍臺,伊犁至迪化(今烏魯木齊)共設臺、站21處,其中果子溝內設沙喇布拉克、鄂特勒齊爾兩臺,賽里木湖畔為三臺,故又稱“三臺海子”。

軍臺需負責傳遞朝廷公文、邊防軍情和接待過往官員,因此,此路段便成了車馬喧囂的繁忙通道,地位更為突出。

過賽里木湖後,旋即進入果子溝山區,這裡屬天山北脈的博羅科努山,山巒延綿起伏,雪蓋冰川如玉,巖壁孤嶺上,幽深峽谷中,蒼翠的塔鬆,雲杉,冷杉等高大喬木,亭亭玉立。隔窗俯視山下,道路如絲帶般在危崖幽谷中彎彎曲曲盤旋而上。

從賽里木湖到那拉提草原,在壯麗的北疆風光中撫摸歷史的斷面

車如輕舟,無聲的滑行在凌空飛架於深谷間的果子溝大橋之上。我努力按捺住自己想要打開天窗,探身出去拍攝的衝動、一次又一次。

果子溝,一名塔勒奇溝,因整個溝谷的河灘、山坡,長滿了野生的塞維氏蘋果和山杏、核桃等野果而得名,溝長28公里,是一條北上賽里木湖,南下伊犁河谷的著名峽谷孔道,也是伊犁地區的天然門戶,被稱為“鐵關”。其地勢之險要,危乎高哉。

一百多年前,被貶到伊犁的林則徐父子路過此處時,突遇“狂風大作,幾欲吹飛人馬,雪又繽紛,打入車內,欲停車則山巔非駐足之所,欲下嶺則陡坡有覆轍之虞,不得已舍車而徒步與二子牽裾連袂而下。”

2011年9月,隨著全長700米,橋面距谷底淨高200米的國內第一座公路雙塔雙索麵鋼桁樑斜拉橋——果子溝大橋的建成和連霍高速賽里木湖至果子溝口段的開通,天塹變通途。

從賽里木湖到那拉提草原,在壯麗的北疆風光中撫摸歷史的斷面

上下山頂谷底,光線明暗交錯,穿行其間,心隨著山光樹色的變幻而跳動。峭壁懸崖之處,令人心驚膽戰,忽而峰迴路轉,眼前又是一番清幽景象、山色似錦、瀑布凌空傾瀉如白練,別有一番輕鬆、愉悅之感。

從賽里木湖到那拉提草原,在壯麗的北疆風光中撫摸歷史的斷面

自然氣候上,果子溝處於較為特殊的歐亞乾旱區中的溼潤地帶。地勢起伏,高低懸殊,其土壤,氣候,植物資源分佈隨山勢高低呈現出明顯的垂直變化和差異。不同的植物分佈帶。令果子溝更顯景色壯麗,被譽為“伊犁第一景”。

古往今來,許多路經此處的文人墨客留下大量詩文。其中直觀的描繪的當屬元初長春真人丘處機所作的《自金山至陰山紀記》:

“金山東畔陰山西,千巖萬壑攢深溪。溪邊亂石當頭我,古今不許通輪蹄。前軍軍興二太子,修道架橋徹溪水。今年吾道欲西行,車馬喧鬧復經此......天池海在山頭上,百里鏡空含萬象。懸車束馬西下山,四十八橋低萬丈......我來時當八九月,半山已上皆為雪。山前草木暖如春,山後衣衾冷如鐵。”

詩中“前軍軍興二太子,修道架橋徹溪水......懸車束馬西下山,四十八橋低萬丈”,說的是元太祖十四年(1219年),成吉思汗統帥蒙古鐵騎西征,次子察合臺所部“鑿石理道,刊木為四十八橋',終於將果子溝天險鑿通。其後,中西商賈,良民,使節皆取道果子溝北上蒙古高原和往返中原大地。

從賽里木湖到那拉提草原,在壯麗的北疆風光中撫摸歷史的斷面

出果子溝峽谷,山勢漸低,谷口洞開,路旁雲杉疏透,奇楊怪柳交柯,野果盈樹,滿眼皆綠色,我們進入美麗富饒的伊犁河谷地區。

人們常說:不到新疆,不知中國之大;不到伊犁,不知新疆之美!

伊犁,維語音譯,取義於“犁庭掃閭”。寓意化戈為犁,西陲邊疆永保安寧。

這裡是古西域烏孫國的故地,有關烏孫的記載,最早出現在《史記-大宛傳》中,漢初,匈奴崛起,迫使大月氏西遷伊犁河谷,塞王南遷。漢後元四年(公元前160年),烏孫西遷伊犁河谷等地,逐大大月氏建烏孫國。漢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漢,烏孫結盟。公元前60年,漢朝設西域都護府,管理烏孫等西域三十六國,伊犁等地正式納入中國版圖。

風雲際會百年間,兩位美麗堅韌的大漢公主,像璀璨奪目的流星一般劃過歷史的天空。

江都公主劉細君。是第一位名傳史冊的和親公主。解憂公主劉解憂,她的使命就如她的名字一樣:解憂,一生為大漢解憂!

從賽里木湖到那拉提草原,在壯麗的北疆風光中撫摸歷史的斷面

她們飄零在遙遠的他鄉,歷經浮沉,飽嘗了人間的榮寵和痛楚。但為了國家的利益、她們始終以大漢公主的身份,向西域諸國傳達天朝的友善和威儀。她們的足跡遍佈天山南北,她們的美名在西域到處傳頌。

細君公主精通音律,妙解樂理。史載,琵琶創制的直接原因就是細君出塞烏孫。晉人傅玄《琵琶賦·序》記:“漢遣烏孫公主,念其行道思慕,使知音者裁琴、箏、築、箜篌之屬,作馬上之樂。”

公主在心情苦悶之下,作《悲愁歌》:“吾家嫁我兮天一方,遠託異國兮烏孫王。 穹廬為室兮氈為牆,以肉為食兮酪為漿。 居常土思兮心內傷,願為黃鵠兮歸故鄉。”

這首被稱作是“歷史上的第一”的邊塞詩傳到京都長安。雄才大略的漢武帝亦不禁為之潸然淚下。

數年後,剛剛20多歲的細君公主病死在了烏孫。

其後的解憂公主,是對漢朝貢獻最大的和親公主。在烏孫生活了五十餘年間,經歷了無數次的戰爭,內亂,權利爭鬥,她殫精竭慮,苦心經營,廣泛交遊,上下疏通。協助烏孫國與漢王朝保持了密切的外交關係,為漢王朝最終擊敗匈奴,在西域建立天朝王權,發揮了重大的作用。

昔我往矣,紅顏如花,今我來思,銀髮如雪,《漢書·西域傳》載:解憂“公主上書言年老土思,願得歸骸骨,葬漢地。天子憫而迎之,公主與烏孫男女三人俱來至京師。是歲,甘露三年也,時年且七十,賜以公主田宅奴婢,奉養甚厚,朝見儀比公主。後二年卒。”

公元五世紀中葉,受北方草原部落柔然攻擊,烏孫南遷至蔥嶺。不復獨立成國,在史籍上消失。

從賽里木湖到那拉提草原,在壯麗的北疆風光中撫摸歷史的斷面

我們繼續前行,出果子溝峽谷不遠,便是以紫色薰衣草著名的霍城縣,時節不對,我們直接抵達新源縣歇息,次日一早,前往被稱為“空中草原”的那拉提草原。

從賽里木湖到那拉提草原,在壯麗的北疆風光中撫摸歷史的斷面

峰谷起伏如曲線優美的少女,有 “鹿苑”之稱那拉提草原靜臥在楚魯特山北坡伊犁大草原之中,這裡也是鞏乃斯大草原的重要夏牧場。溪流縱橫,森林茂密,生機無限。宛如天山深處一道立體的風景長廊。

自古以來,那拉提草原就有“哈薩克族的搖籃”之美譽。從西漢起,哈薩克族人就在這裡以遊牧為主繁衍生息,形成了本民族獨特的天文、地理、醫學、音樂等文化。

進景區大門不遠,就到了上山的路口,沿著蜿蜒的道路一直向上行駛大約十幾分鍾,就到了觀景臺。這裡是鳥瞰景區全景的絕佳位置,環顧四周,美景一覽無餘,盡收眼底。

從賽里木湖到那拉提草原,在壯麗的北疆風光中撫摸歷史的斷面

那拉提又譯作納喇特,《西域同文志》上說:“納喇特達巴,日色照臨之謂。雪山深邃,獨此峰高峻,得見日色,故名。”。傳說成吉思汗次子察合臺西征至此,命名“那拉提”,意為“最先見到太陽的地方。”

從觀景臺到空中草原開車半小時左右,沿著山間開闢的道路一直上行,盤旋而上,一路上風景如畫,令人目不暇接。

從賽里木湖到那拉提草原,在壯麗的北疆風光中撫摸歷史的斷面

一碧如洗的藍天下,雪山連綿成行,彷彿就在伸手可及的地方,山腰間白雲纏繞,尚未完全變黃的草場上,溪流成河,清澈見底,成群的牛羊和高大的駿馬散落其間,如繁星點點。

從賽里木湖到那拉提草原,在壯麗的北疆風光中撫摸歷史的斷面

這裡更像是一個山間盆地,海拔大約在2000米左右,山巒起伏,綠草如茵,空中草原名稱大概就源於它的高海拔吧。

從賽里木湖到那拉提草原,在壯麗的北疆風光中撫摸歷史的斷面

再往上行駛一會,就到了山項。這裡幾乎沒有遊人,雪峰傲立,傾斜的坡地上,高大的雪嶺雲杉,落葉松排列如軍陣,在這空曠的天地間,萬籟俱寂,又似有松濤奔湧,妙音婉轉,古人云:大美無言,大音希聲,莫若如是?

從賽里木湖到那拉提草原,在壯麗的北疆風光中撫摸歷史的斷面

停車回望,北天山的群峰帶著熠熠生輝的雪冠,連綿起伏,巍然屹立。一望無際的草原,牛羊成群,駿馬奔馳,哈薩克牧民潔白的氈房點綴其間,藍天、白雲、草原、雪山渾然一體。在陽光的照射下,分外壯麗。

從賽里木湖到那拉提草原,在壯麗的北疆風光中撫摸歷史的斷面

那拉提草原是世界四大草原之一的亞高山草甸植物區,自古以來就是著名的牧場,秋天是成熟的季節、收穫的季節。遠處的山坡上,有哈薩克族牧人在打草,準備過冬之用。有人正拆下氈房,準備轉場山下,裊裊炊煙,在草尖林間升騰彌散,構成了一幅生機勃勃拉提秋景。

"

秋天的賽里木湖畔,連綿的秋草鋪成金黃色的地毯,蔚藍的天空一碧如洗,雲舒雲卷亦從容,湛藍色的湖水,構成一幅美麗的畫卷。

從賽里木湖到那拉提草原,在壯麗的北疆風光中撫摸歷史的斷面

來自大西洋的暖溼氣流、萬里迢迢的來到中國西部廣袤大地,流下了最後的一滴眼淚,化作一泓清澈純淨的湖水。

從賽里木湖到那拉提草原,在壯麗的北疆風光中撫摸歷史的斷面

賽里木湖,古稱"淨海",像一顆璀璨的藍寶石,高懸於西天山山脈的斷陷盆地中,它是新疆海拔最高、面積最大、風光秀麗的高山湖泊。

賽里木湖也是中國有名的變色湖之一,其湖水透明度達10米以上,為中國之冠, 由於水深,透明度極高,加之波浪湖流及天空的映襯,湖水色彩斑斕,青藍深淺層出,修忽萬變,奇幻無比。

從賽里木湖到那拉提草原,在壯麗的北疆風光中撫摸歷史的斷面

從高速公路上遠遠望去,略呈橢圓形的湖面鑲在冰山雪原之中,顯得靜謐、悠遠、空靈而寫意。北方的天空下,彷彿思念滋生,彷彿物我牽絆,帶著一種不知何來,不知所終的傷感之美。

從賽里木湖到那拉提草原,在壯麗的北疆風光中撫摸歷史的斷面

此次應新疆同學相邀,沿賽里木湖,果子溝,那拉提草原一線自駕走走。

此路線為古代通往中亞和歐洲的絲綢之路北新道的一小段。北新道出玉門關後西北行至伊吾(今哈密),北越天山進入巴裡坤草原,而後沿天山北麓西行,經蒲類海(今巴里坤湖),庭州(今吉木薩爾),輪臺(今烏魯木齊附近烏拉泊古城),張堡守捉(今昌吉)、塞裡木湖、果子溝、弓月城(今伊寧附近)等地,過伊犁、昭蘇併入古絲綢之路西段。

這條道路相對平緩易行,繞過戈壁沙漠,沿途多城廓綠洲,供給方便。唐代始成為絲路由河西進入西域的主要交通路線。

從賽里木湖到那拉提草原,在壯麗的北疆風光中撫摸歷史的斷面

清乾隆年間,朝廷平定準噶爾部並統一新疆後,伊犁將軍府以惠遠城為署所,開設南、北兩軍臺,伊犁至迪化(今烏魯木齊)共設臺、站21處,其中果子溝內設沙喇布拉克、鄂特勒齊爾兩臺,賽里木湖畔為三臺,故又稱“三臺海子”。

軍臺需負責傳遞朝廷公文、邊防軍情和接待過往官員,因此,此路段便成了車馬喧囂的繁忙通道,地位更為突出。

過賽里木湖後,旋即進入果子溝山區,這裡屬天山北脈的博羅科努山,山巒延綿起伏,雪蓋冰川如玉,巖壁孤嶺上,幽深峽谷中,蒼翠的塔鬆,雲杉,冷杉等高大喬木,亭亭玉立。隔窗俯視山下,道路如絲帶般在危崖幽谷中彎彎曲曲盤旋而上。

從賽里木湖到那拉提草原,在壯麗的北疆風光中撫摸歷史的斷面

車如輕舟,無聲的滑行在凌空飛架於深谷間的果子溝大橋之上。我努力按捺住自己想要打開天窗,探身出去拍攝的衝動、一次又一次。

果子溝,一名塔勒奇溝,因整個溝谷的河灘、山坡,長滿了野生的塞維氏蘋果和山杏、核桃等野果而得名,溝長28公里,是一條北上賽里木湖,南下伊犁河谷的著名峽谷孔道,也是伊犁地區的天然門戶,被稱為“鐵關”。其地勢之險要,危乎高哉。

一百多年前,被貶到伊犁的林則徐父子路過此處時,突遇“狂風大作,幾欲吹飛人馬,雪又繽紛,打入車內,欲停車則山巔非駐足之所,欲下嶺則陡坡有覆轍之虞,不得已舍車而徒步與二子牽裾連袂而下。”

2011年9月,隨著全長700米,橋面距谷底淨高200米的國內第一座公路雙塔雙索麵鋼桁樑斜拉橋——果子溝大橋的建成和連霍高速賽里木湖至果子溝口段的開通,天塹變通途。

從賽里木湖到那拉提草原,在壯麗的北疆風光中撫摸歷史的斷面

上下山頂谷底,光線明暗交錯,穿行其間,心隨著山光樹色的變幻而跳動。峭壁懸崖之處,令人心驚膽戰,忽而峰迴路轉,眼前又是一番清幽景象、山色似錦、瀑布凌空傾瀉如白練,別有一番輕鬆、愉悅之感。

從賽里木湖到那拉提草原,在壯麗的北疆風光中撫摸歷史的斷面

自然氣候上,果子溝處於較為特殊的歐亞乾旱區中的溼潤地帶。地勢起伏,高低懸殊,其土壤,氣候,植物資源分佈隨山勢高低呈現出明顯的垂直變化和差異。不同的植物分佈帶。令果子溝更顯景色壯麗,被譽為“伊犁第一景”。

古往今來,許多路經此處的文人墨客留下大量詩文。其中直觀的描繪的當屬元初長春真人丘處機所作的《自金山至陰山紀記》:

“金山東畔陰山西,千巖萬壑攢深溪。溪邊亂石當頭我,古今不許通輪蹄。前軍軍興二太子,修道架橋徹溪水。今年吾道欲西行,車馬喧鬧復經此......天池海在山頭上,百里鏡空含萬象。懸車束馬西下山,四十八橋低萬丈......我來時當八九月,半山已上皆為雪。山前草木暖如春,山後衣衾冷如鐵。”

詩中“前軍軍興二太子,修道架橋徹溪水......懸車束馬西下山,四十八橋低萬丈”,說的是元太祖十四年(1219年),成吉思汗統帥蒙古鐵騎西征,次子察合臺所部“鑿石理道,刊木為四十八橋',終於將果子溝天險鑿通。其後,中西商賈,良民,使節皆取道果子溝北上蒙古高原和往返中原大地。

從賽里木湖到那拉提草原,在壯麗的北疆風光中撫摸歷史的斷面

出果子溝峽谷,山勢漸低,谷口洞開,路旁雲杉疏透,奇楊怪柳交柯,野果盈樹,滿眼皆綠色,我們進入美麗富饒的伊犁河谷地區。

人們常說:不到新疆,不知中國之大;不到伊犁,不知新疆之美!

伊犁,維語音譯,取義於“犁庭掃閭”。寓意化戈為犁,西陲邊疆永保安寧。

這裡是古西域烏孫國的故地,有關烏孫的記載,最早出現在《史記-大宛傳》中,漢初,匈奴崛起,迫使大月氏西遷伊犁河谷,塞王南遷。漢後元四年(公元前160年),烏孫西遷伊犁河谷等地,逐大大月氏建烏孫國。漢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漢,烏孫結盟。公元前60年,漢朝設西域都護府,管理烏孫等西域三十六國,伊犁等地正式納入中國版圖。

風雲際會百年間,兩位美麗堅韌的大漢公主,像璀璨奪目的流星一般劃過歷史的天空。

江都公主劉細君。是第一位名傳史冊的和親公主。解憂公主劉解憂,她的使命就如她的名字一樣:解憂,一生為大漢解憂!

從賽里木湖到那拉提草原,在壯麗的北疆風光中撫摸歷史的斷面

她們飄零在遙遠的他鄉,歷經浮沉,飽嘗了人間的榮寵和痛楚。但為了國家的利益、她們始終以大漢公主的身份,向西域諸國傳達天朝的友善和威儀。她們的足跡遍佈天山南北,她們的美名在西域到處傳頌。

細君公主精通音律,妙解樂理。史載,琵琶創制的直接原因就是細君出塞烏孫。晉人傅玄《琵琶賦·序》記:“漢遣烏孫公主,念其行道思慕,使知音者裁琴、箏、築、箜篌之屬,作馬上之樂。”

公主在心情苦悶之下,作《悲愁歌》:“吾家嫁我兮天一方,遠託異國兮烏孫王。 穹廬為室兮氈為牆,以肉為食兮酪為漿。 居常土思兮心內傷,願為黃鵠兮歸故鄉。”

這首被稱作是“歷史上的第一”的邊塞詩傳到京都長安。雄才大略的漢武帝亦不禁為之潸然淚下。

數年後,剛剛20多歲的細君公主病死在了烏孫。

其後的解憂公主,是對漢朝貢獻最大的和親公主。在烏孫生活了五十餘年間,經歷了無數次的戰爭,內亂,權利爭鬥,她殫精竭慮,苦心經營,廣泛交遊,上下疏通。協助烏孫國與漢王朝保持了密切的外交關係,為漢王朝最終擊敗匈奴,在西域建立天朝王權,發揮了重大的作用。

昔我往矣,紅顏如花,今我來思,銀髮如雪,《漢書·西域傳》載:解憂“公主上書言年老土思,願得歸骸骨,葬漢地。天子憫而迎之,公主與烏孫男女三人俱來至京師。是歲,甘露三年也,時年且七十,賜以公主田宅奴婢,奉養甚厚,朝見儀比公主。後二年卒。”

公元五世紀中葉,受北方草原部落柔然攻擊,烏孫南遷至蔥嶺。不復獨立成國,在史籍上消失。

從賽里木湖到那拉提草原,在壯麗的北疆風光中撫摸歷史的斷面

我們繼續前行,出果子溝峽谷不遠,便是以紫色薰衣草著名的霍城縣,時節不對,我們直接抵達新源縣歇息,次日一早,前往被稱為“空中草原”的那拉提草原。

從賽里木湖到那拉提草原,在壯麗的北疆風光中撫摸歷史的斷面

峰谷起伏如曲線優美的少女,有 “鹿苑”之稱那拉提草原靜臥在楚魯特山北坡伊犁大草原之中,這裡也是鞏乃斯大草原的重要夏牧場。溪流縱橫,森林茂密,生機無限。宛如天山深處一道立體的風景長廊。

自古以來,那拉提草原就有“哈薩克族的搖籃”之美譽。從西漢起,哈薩克族人就在這裡以遊牧為主繁衍生息,形成了本民族獨特的天文、地理、醫學、音樂等文化。

進景區大門不遠,就到了上山的路口,沿著蜿蜒的道路一直向上行駛大約十幾分鍾,就到了觀景臺。這裡是鳥瞰景區全景的絕佳位置,環顧四周,美景一覽無餘,盡收眼底。

從賽里木湖到那拉提草原,在壯麗的北疆風光中撫摸歷史的斷面

那拉提又譯作納喇特,《西域同文志》上說:“納喇特達巴,日色照臨之謂。雪山深邃,獨此峰高峻,得見日色,故名。”。傳說成吉思汗次子察合臺西征至此,命名“那拉提”,意為“最先見到太陽的地方。”

從觀景臺到空中草原開車半小時左右,沿著山間開闢的道路一直上行,盤旋而上,一路上風景如畫,令人目不暇接。

從賽里木湖到那拉提草原,在壯麗的北疆風光中撫摸歷史的斷面

一碧如洗的藍天下,雪山連綿成行,彷彿就在伸手可及的地方,山腰間白雲纏繞,尚未完全變黃的草場上,溪流成河,清澈見底,成群的牛羊和高大的駿馬散落其間,如繁星點點。

從賽里木湖到那拉提草原,在壯麗的北疆風光中撫摸歷史的斷面

這裡更像是一個山間盆地,海拔大約在2000米左右,山巒起伏,綠草如茵,空中草原名稱大概就源於它的高海拔吧。

從賽里木湖到那拉提草原,在壯麗的北疆風光中撫摸歷史的斷面

再往上行駛一會,就到了山項。這裡幾乎沒有遊人,雪峰傲立,傾斜的坡地上,高大的雪嶺雲杉,落葉松排列如軍陣,在這空曠的天地間,萬籟俱寂,又似有松濤奔湧,妙音婉轉,古人云:大美無言,大音希聲,莫若如是?

從賽里木湖到那拉提草原,在壯麗的北疆風光中撫摸歷史的斷面

停車回望,北天山的群峰帶著熠熠生輝的雪冠,連綿起伏,巍然屹立。一望無際的草原,牛羊成群,駿馬奔馳,哈薩克牧民潔白的氈房點綴其間,藍天、白雲、草原、雪山渾然一體。在陽光的照射下,分外壯麗。

從賽里木湖到那拉提草原,在壯麗的北疆風光中撫摸歷史的斷面

那拉提草原是世界四大草原之一的亞高山草甸植物區,自古以來就是著名的牧場,秋天是成熟的季節、收穫的季節。遠處的山坡上,有哈薩克族牧人在打草,準備過冬之用。有人正拆下氈房,準備轉場山下,裊裊炊煙,在草尖林間升騰彌散,構成了一幅生機勃勃拉提秋景。

從賽里木湖到那拉提草原,在壯麗的北疆風光中撫摸歷史的斷面

“可愛的姑娘就要去遠方,可是我的心不會憂傷,秋天我剪下了她的髮辮,系在我美麗的牧場,聞著她散發著的芬芳,我的姑娘就會回到家鄉。”。悠揚動聽的哈薩克民歌聲中,那拉提可愛的姑娘不曾離去,我們卻要回到遠方的家鄉。

原路返回,一路順利,當車沿果子溝螺旋式盤山大道翻上塔勒奇山巔,秀美的賽里木湖再次映入眼簾。那動人心魄的一池藍色,猶如鑲嵌在廣袤的金黃色的原野上的一塊明鏡。

"

秋天的賽里木湖畔,連綿的秋草鋪成金黃色的地毯,蔚藍的天空一碧如洗,雲舒雲卷亦從容,湛藍色的湖水,構成一幅美麗的畫卷。

從賽里木湖到那拉提草原,在壯麗的北疆風光中撫摸歷史的斷面

來自大西洋的暖溼氣流、萬里迢迢的來到中國西部廣袤大地,流下了最後的一滴眼淚,化作一泓清澈純淨的湖水。

從賽里木湖到那拉提草原,在壯麗的北疆風光中撫摸歷史的斷面

賽里木湖,古稱"淨海",像一顆璀璨的藍寶石,高懸於西天山山脈的斷陷盆地中,它是新疆海拔最高、面積最大、風光秀麗的高山湖泊。

賽里木湖也是中國有名的變色湖之一,其湖水透明度達10米以上,為中國之冠, 由於水深,透明度極高,加之波浪湖流及天空的映襯,湖水色彩斑斕,青藍深淺層出,修忽萬變,奇幻無比。

從賽里木湖到那拉提草原,在壯麗的北疆風光中撫摸歷史的斷面

從高速公路上遠遠望去,略呈橢圓形的湖面鑲在冰山雪原之中,顯得靜謐、悠遠、空靈而寫意。北方的天空下,彷彿思念滋生,彷彿物我牽絆,帶著一種不知何來,不知所終的傷感之美。

從賽里木湖到那拉提草原,在壯麗的北疆風光中撫摸歷史的斷面

此次應新疆同學相邀,沿賽里木湖,果子溝,那拉提草原一線自駕走走。

此路線為古代通往中亞和歐洲的絲綢之路北新道的一小段。北新道出玉門關後西北行至伊吾(今哈密),北越天山進入巴裡坤草原,而後沿天山北麓西行,經蒲類海(今巴里坤湖),庭州(今吉木薩爾),輪臺(今烏魯木齊附近烏拉泊古城),張堡守捉(今昌吉)、塞裡木湖、果子溝、弓月城(今伊寧附近)等地,過伊犁、昭蘇併入古絲綢之路西段。

這條道路相對平緩易行,繞過戈壁沙漠,沿途多城廓綠洲,供給方便。唐代始成為絲路由河西進入西域的主要交通路線。

從賽里木湖到那拉提草原,在壯麗的北疆風光中撫摸歷史的斷面

清乾隆年間,朝廷平定準噶爾部並統一新疆後,伊犁將軍府以惠遠城為署所,開設南、北兩軍臺,伊犁至迪化(今烏魯木齊)共設臺、站21處,其中果子溝內設沙喇布拉克、鄂特勒齊爾兩臺,賽里木湖畔為三臺,故又稱“三臺海子”。

軍臺需負責傳遞朝廷公文、邊防軍情和接待過往官員,因此,此路段便成了車馬喧囂的繁忙通道,地位更為突出。

過賽里木湖後,旋即進入果子溝山區,這裡屬天山北脈的博羅科努山,山巒延綿起伏,雪蓋冰川如玉,巖壁孤嶺上,幽深峽谷中,蒼翠的塔鬆,雲杉,冷杉等高大喬木,亭亭玉立。隔窗俯視山下,道路如絲帶般在危崖幽谷中彎彎曲曲盤旋而上。

從賽里木湖到那拉提草原,在壯麗的北疆風光中撫摸歷史的斷面

車如輕舟,無聲的滑行在凌空飛架於深谷間的果子溝大橋之上。我努力按捺住自己想要打開天窗,探身出去拍攝的衝動、一次又一次。

果子溝,一名塔勒奇溝,因整個溝谷的河灘、山坡,長滿了野生的塞維氏蘋果和山杏、核桃等野果而得名,溝長28公里,是一條北上賽里木湖,南下伊犁河谷的著名峽谷孔道,也是伊犁地區的天然門戶,被稱為“鐵關”。其地勢之險要,危乎高哉。

一百多年前,被貶到伊犁的林則徐父子路過此處時,突遇“狂風大作,幾欲吹飛人馬,雪又繽紛,打入車內,欲停車則山巔非駐足之所,欲下嶺則陡坡有覆轍之虞,不得已舍車而徒步與二子牽裾連袂而下。”

2011年9月,隨著全長700米,橋面距谷底淨高200米的國內第一座公路雙塔雙索麵鋼桁樑斜拉橋——果子溝大橋的建成和連霍高速賽里木湖至果子溝口段的開通,天塹變通途。

從賽里木湖到那拉提草原,在壯麗的北疆風光中撫摸歷史的斷面

上下山頂谷底,光線明暗交錯,穿行其間,心隨著山光樹色的變幻而跳動。峭壁懸崖之處,令人心驚膽戰,忽而峰迴路轉,眼前又是一番清幽景象、山色似錦、瀑布凌空傾瀉如白練,別有一番輕鬆、愉悅之感。

從賽里木湖到那拉提草原,在壯麗的北疆風光中撫摸歷史的斷面

自然氣候上,果子溝處於較為特殊的歐亞乾旱區中的溼潤地帶。地勢起伏,高低懸殊,其土壤,氣候,植物資源分佈隨山勢高低呈現出明顯的垂直變化和差異。不同的植物分佈帶。令果子溝更顯景色壯麗,被譽為“伊犁第一景”。

古往今來,許多路經此處的文人墨客留下大量詩文。其中直觀的描繪的當屬元初長春真人丘處機所作的《自金山至陰山紀記》:

“金山東畔陰山西,千巖萬壑攢深溪。溪邊亂石當頭我,古今不許通輪蹄。前軍軍興二太子,修道架橋徹溪水。今年吾道欲西行,車馬喧鬧復經此......天池海在山頭上,百里鏡空含萬象。懸車束馬西下山,四十八橋低萬丈......我來時當八九月,半山已上皆為雪。山前草木暖如春,山後衣衾冷如鐵。”

詩中“前軍軍興二太子,修道架橋徹溪水......懸車束馬西下山,四十八橋低萬丈”,說的是元太祖十四年(1219年),成吉思汗統帥蒙古鐵騎西征,次子察合臺所部“鑿石理道,刊木為四十八橋',終於將果子溝天險鑿通。其後,中西商賈,良民,使節皆取道果子溝北上蒙古高原和往返中原大地。

從賽里木湖到那拉提草原,在壯麗的北疆風光中撫摸歷史的斷面

出果子溝峽谷,山勢漸低,谷口洞開,路旁雲杉疏透,奇楊怪柳交柯,野果盈樹,滿眼皆綠色,我們進入美麗富饒的伊犁河谷地區。

人們常說:不到新疆,不知中國之大;不到伊犁,不知新疆之美!

伊犁,維語音譯,取義於“犁庭掃閭”。寓意化戈為犁,西陲邊疆永保安寧。

這裡是古西域烏孫國的故地,有關烏孫的記載,最早出現在《史記-大宛傳》中,漢初,匈奴崛起,迫使大月氏西遷伊犁河谷,塞王南遷。漢後元四年(公元前160年),烏孫西遷伊犁河谷等地,逐大大月氏建烏孫國。漢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漢,烏孫結盟。公元前60年,漢朝設西域都護府,管理烏孫等西域三十六國,伊犁等地正式納入中國版圖。

風雲際會百年間,兩位美麗堅韌的大漢公主,像璀璨奪目的流星一般劃過歷史的天空。

江都公主劉細君。是第一位名傳史冊的和親公主。解憂公主劉解憂,她的使命就如她的名字一樣:解憂,一生為大漢解憂!

從賽里木湖到那拉提草原,在壯麗的北疆風光中撫摸歷史的斷面

她們飄零在遙遠的他鄉,歷經浮沉,飽嘗了人間的榮寵和痛楚。但為了國家的利益、她們始終以大漢公主的身份,向西域諸國傳達天朝的友善和威儀。她們的足跡遍佈天山南北,她們的美名在西域到處傳頌。

細君公主精通音律,妙解樂理。史載,琵琶創制的直接原因就是細君出塞烏孫。晉人傅玄《琵琶賦·序》記:“漢遣烏孫公主,念其行道思慕,使知音者裁琴、箏、築、箜篌之屬,作馬上之樂。”

公主在心情苦悶之下,作《悲愁歌》:“吾家嫁我兮天一方,遠託異國兮烏孫王。 穹廬為室兮氈為牆,以肉為食兮酪為漿。 居常土思兮心內傷,願為黃鵠兮歸故鄉。”

這首被稱作是“歷史上的第一”的邊塞詩傳到京都長安。雄才大略的漢武帝亦不禁為之潸然淚下。

數年後,剛剛20多歲的細君公主病死在了烏孫。

其後的解憂公主,是對漢朝貢獻最大的和親公主。在烏孫生活了五十餘年間,經歷了無數次的戰爭,內亂,權利爭鬥,她殫精竭慮,苦心經營,廣泛交遊,上下疏通。協助烏孫國與漢王朝保持了密切的外交關係,為漢王朝最終擊敗匈奴,在西域建立天朝王權,發揮了重大的作用。

昔我往矣,紅顏如花,今我來思,銀髮如雪,《漢書·西域傳》載:解憂“公主上書言年老土思,願得歸骸骨,葬漢地。天子憫而迎之,公主與烏孫男女三人俱來至京師。是歲,甘露三年也,時年且七十,賜以公主田宅奴婢,奉養甚厚,朝見儀比公主。後二年卒。”

公元五世紀中葉,受北方草原部落柔然攻擊,烏孫南遷至蔥嶺。不復獨立成國,在史籍上消失。

從賽里木湖到那拉提草原,在壯麗的北疆風光中撫摸歷史的斷面

我們繼續前行,出果子溝峽谷不遠,便是以紫色薰衣草著名的霍城縣,時節不對,我們直接抵達新源縣歇息,次日一早,前往被稱為“空中草原”的那拉提草原。

從賽里木湖到那拉提草原,在壯麗的北疆風光中撫摸歷史的斷面

峰谷起伏如曲線優美的少女,有 “鹿苑”之稱那拉提草原靜臥在楚魯特山北坡伊犁大草原之中,這裡也是鞏乃斯大草原的重要夏牧場。溪流縱橫,森林茂密,生機無限。宛如天山深處一道立體的風景長廊。

自古以來,那拉提草原就有“哈薩克族的搖籃”之美譽。從西漢起,哈薩克族人就在這裡以遊牧為主繁衍生息,形成了本民族獨特的天文、地理、醫學、音樂等文化。

進景區大門不遠,就到了上山的路口,沿著蜿蜒的道路一直向上行駛大約十幾分鍾,就到了觀景臺。這裡是鳥瞰景區全景的絕佳位置,環顧四周,美景一覽無餘,盡收眼底。

從賽里木湖到那拉提草原,在壯麗的北疆風光中撫摸歷史的斷面

那拉提又譯作納喇特,《西域同文志》上說:“納喇特達巴,日色照臨之謂。雪山深邃,獨此峰高峻,得見日色,故名。”。傳說成吉思汗次子察合臺西征至此,命名“那拉提”,意為“最先見到太陽的地方。”

從觀景臺到空中草原開車半小時左右,沿著山間開闢的道路一直上行,盤旋而上,一路上風景如畫,令人目不暇接。

從賽里木湖到那拉提草原,在壯麗的北疆風光中撫摸歷史的斷面

一碧如洗的藍天下,雪山連綿成行,彷彿就在伸手可及的地方,山腰間白雲纏繞,尚未完全變黃的草場上,溪流成河,清澈見底,成群的牛羊和高大的駿馬散落其間,如繁星點點。

從賽里木湖到那拉提草原,在壯麗的北疆風光中撫摸歷史的斷面

這裡更像是一個山間盆地,海拔大約在2000米左右,山巒起伏,綠草如茵,空中草原名稱大概就源於它的高海拔吧。

從賽里木湖到那拉提草原,在壯麗的北疆風光中撫摸歷史的斷面

再往上行駛一會,就到了山項。這裡幾乎沒有遊人,雪峰傲立,傾斜的坡地上,高大的雪嶺雲杉,落葉松排列如軍陣,在這空曠的天地間,萬籟俱寂,又似有松濤奔湧,妙音婉轉,古人云:大美無言,大音希聲,莫若如是?

從賽里木湖到那拉提草原,在壯麗的北疆風光中撫摸歷史的斷面

停車回望,北天山的群峰帶著熠熠生輝的雪冠,連綿起伏,巍然屹立。一望無際的草原,牛羊成群,駿馬奔馳,哈薩克牧民潔白的氈房點綴其間,藍天、白雲、草原、雪山渾然一體。在陽光的照射下,分外壯麗。

從賽里木湖到那拉提草原,在壯麗的北疆風光中撫摸歷史的斷面

那拉提草原是世界四大草原之一的亞高山草甸植物區,自古以來就是著名的牧場,秋天是成熟的季節、收穫的季節。遠處的山坡上,有哈薩克族牧人在打草,準備過冬之用。有人正拆下氈房,準備轉場山下,裊裊炊煙,在草尖林間升騰彌散,構成了一幅生機勃勃拉提秋景。

從賽里木湖到那拉提草原,在壯麗的北疆風光中撫摸歷史的斷面

“可愛的姑娘就要去遠方,可是我的心不會憂傷,秋天我剪下了她的髮辮,系在我美麗的牧場,聞著她散發著的芬芳,我的姑娘就會回到家鄉。”。悠揚動聽的哈薩克民歌聲中,那拉提可愛的姑娘不曾離去,我們卻要回到遠方的家鄉。

原路返回,一路順利,當車沿果子溝螺旋式盤山大道翻上塔勒奇山巔,秀美的賽里木湖再次映入眼簾。那動人心魄的一池藍色,猶如鑲嵌在廣袤的金黃色的原野上的一塊明鏡。

從賽里木湖到那拉提草原,在壯麗的北疆風光中撫摸歷史的斷面

北疆的黃昏比內地要晚上許多,我們爬上湖畔東南的一個小山上,極目遠眺,碧水與藍天一色,草原與雪山相映。

"

秋天的賽里木湖畔,連綿的秋草鋪成金黃色的地毯,蔚藍的天空一碧如洗,雲舒雲卷亦從容,湛藍色的湖水,構成一幅美麗的畫卷。

從賽里木湖到那拉提草原,在壯麗的北疆風光中撫摸歷史的斷面

來自大西洋的暖溼氣流、萬里迢迢的來到中國西部廣袤大地,流下了最後的一滴眼淚,化作一泓清澈純淨的湖水。

從賽里木湖到那拉提草原,在壯麗的北疆風光中撫摸歷史的斷面

賽里木湖,古稱"淨海",像一顆璀璨的藍寶石,高懸於西天山山脈的斷陷盆地中,它是新疆海拔最高、面積最大、風光秀麗的高山湖泊。

賽里木湖也是中國有名的變色湖之一,其湖水透明度達10米以上,為中國之冠, 由於水深,透明度極高,加之波浪湖流及天空的映襯,湖水色彩斑斕,青藍深淺層出,修忽萬變,奇幻無比。

從賽里木湖到那拉提草原,在壯麗的北疆風光中撫摸歷史的斷面

從高速公路上遠遠望去,略呈橢圓形的湖面鑲在冰山雪原之中,顯得靜謐、悠遠、空靈而寫意。北方的天空下,彷彿思念滋生,彷彿物我牽絆,帶著一種不知何來,不知所終的傷感之美。

從賽里木湖到那拉提草原,在壯麗的北疆風光中撫摸歷史的斷面

此次應新疆同學相邀,沿賽里木湖,果子溝,那拉提草原一線自駕走走。

此路線為古代通往中亞和歐洲的絲綢之路北新道的一小段。北新道出玉門關後西北行至伊吾(今哈密),北越天山進入巴裡坤草原,而後沿天山北麓西行,經蒲類海(今巴里坤湖),庭州(今吉木薩爾),輪臺(今烏魯木齊附近烏拉泊古城),張堡守捉(今昌吉)、塞裡木湖、果子溝、弓月城(今伊寧附近)等地,過伊犁、昭蘇併入古絲綢之路西段。

這條道路相對平緩易行,繞過戈壁沙漠,沿途多城廓綠洲,供給方便。唐代始成為絲路由河西進入西域的主要交通路線。

從賽里木湖到那拉提草原,在壯麗的北疆風光中撫摸歷史的斷面

清乾隆年間,朝廷平定準噶爾部並統一新疆後,伊犁將軍府以惠遠城為署所,開設南、北兩軍臺,伊犁至迪化(今烏魯木齊)共設臺、站21處,其中果子溝內設沙喇布拉克、鄂特勒齊爾兩臺,賽里木湖畔為三臺,故又稱“三臺海子”。

軍臺需負責傳遞朝廷公文、邊防軍情和接待過往官員,因此,此路段便成了車馬喧囂的繁忙通道,地位更為突出。

過賽里木湖後,旋即進入果子溝山區,這裡屬天山北脈的博羅科努山,山巒延綿起伏,雪蓋冰川如玉,巖壁孤嶺上,幽深峽谷中,蒼翠的塔鬆,雲杉,冷杉等高大喬木,亭亭玉立。隔窗俯視山下,道路如絲帶般在危崖幽谷中彎彎曲曲盤旋而上。

從賽里木湖到那拉提草原,在壯麗的北疆風光中撫摸歷史的斷面

車如輕舟,無聲的滑行在凌空飛架於深谷間的果子溝大橋之上。我努力按捺住自己想要打開天窗,探身出去拍攝的衝動、一次又一次。

果子溝,一名塔勒奇溝,因整個溝谷的河灘、山坡,長滿了野生的塞維氏蘋果和山杏、核桃等野果而得名,溝長28公里,是一條北上賽里木湖,南下伊犁河谷的著名峽谷孔道,也是伊犁地區的天然門戶,被稱為“鐵關”。其地勢之險要,危乎高哉。

一百多年前,被貶到伊犁的林則徐父子路過此處時,突遇“狂風大作,幾欲吹飛人馬,雪又繽紛,打入車內,欲停車則山巔非駐足之所,欲下嶺則陡坡有覆轍之虞,不得已舍車而徒步與二子牽裾連袂而下。”

2011年9月,隨著全長700米,橋面距谷底淨高200米的國內第一座公路雙塔雙索麵鋼桁樑斜拉橋——果子溝大橋的建成和連霍高速賽里木湖至果子溝口段的開通,天塹變通途。

從賽里木湖到那拉提草原,在壯麗的北疆風光中撫摸歷史的斷面

上下山頂谷底,光線明暗交錯,穿行其間,心隨著山光樹色的變幻而跳動。峭壁懸崖之處,令人心驚膽戰,忽而峰迴路轉,眼前又是一番清幽景象、山色似錦、瀑布凌空傾瀉如白練,別有一番輕鬆、愉悅之感。

從賽里木湖到那拉提草原,在壯麗的北疆風光中撫摸歷史的斷面

自然氣候上,果子溝處於較為特殊的歐亞乾旱區中的溼潤地帶。地勢起伏,高低懸殊,其土壤,氣候,植物資源分佈隨山勢高低呈現出明顯的垂直變化和差異。不同的植物分佈帶。令果子溝更顯景色壯麗,被譽為“伊犁第一景”。

古往今來,許多路經此處的文人墨客留下大量詩文。其中直觀的描繪的當屬元初長春真人丘處機所作的《自金山至陰山紀記》:

“金山東畔陰山西,千巖萬壑攢深溪。溪邊亂石當頭我,古今不許通輪蹄。前軍軍興二太子,修道架橋徹溪水。今年吾道欲西行,車馬喧鬧復經此......天池海在山頭上,百里鏡空含萬象。懸車束馬西下山,四十八橋低萬丈......我來時當八九月,半山已上皆為雪。山前草木暖如春,山後衣衾冷如鐵。”

詩中“前軍軍興二太子,修道架橋徹溪水......懸車束馬西下山,四十八橋低萬丈”,說的是元太祖十四年(1219年),成吉思汗統帥蒙古鐵騎西征,次子察合臺所部“鑿石理道,刊木為四十八橋',終於將果子溝天險鑿通。其後,中西商賈,良民,使節皆取道果子溝北上蒙古高原和往返中原大地。

從賽里木湖到那拉提草原,在壯麗的北疆風光中撫摸歷史的斷面

出果子溝峽谷,山勢漸低,谷口洞開,路旁雲杉疏透,奇楊怪柳交柯,野果盈樹,滿眼皆綠色,我們進入美麗富饒的伊犁河谷地區。

人們常說:不到新疆,不知中國之大;不到伊犁,不知新疆之美!

伊犁,維語音譯,取義於“犁庭掃閭”。寓意化戈為犁,西陲邊疆永保安寧。

這裡是古西域烏孫國的故地,有關烏孫的記載,最早出現在《史記-大宛傳》中,漢初,匈奴崛起,迫使大月氏西遷伊犁河谷,塞王南遷。漢後元四年(公元前160年),烏孫西遷伊犁河谷等地,逐大大月氏建烏孫國。漢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漢,烏孫結盟。公元前60年,漢朝設西域都護府,管理烏孫等西域三十六國,伊犁等地正式納入中國版圖。

風雲際會百年間,兩位美麗堅韌的大漢公主,像璀璨奪目的流星一般劃過歷史的天空。

江都公主劉細君。是第一位名傳史冊的和親公主。解憂公主劉解憂,她的使命就如她的名字一樣:解憂,一生為大漢解憂!

從賽里木湖到那拉提草原,在壯麗的北疆風光中撫摸歷史的斷面

她們飄零在遙遠的他鄉,歷經浮沉,飽嘗了人間的榮寵和痛楚。但為了國家的利益、她們始終以大漢公主的身份,向西域諸國傳達天朝的友善和威儀。她們的足跡遍佈天山南北,她們的美名在西域到處傳頌。

細君公主精通音律,妙解樂理。史載,琵琶創制的直接原因就是細君出塞烏孫。晉人傅玄《琵琶賦·序》記:“漢遣烏孫公主,念其行道思慕,使知音者裁琴、箏、築、箜篌之屬,作馬上之樂。”

公主在心情苦悶之下,作《悲愁歌》:“吾家嫁我兮天一方,遠託異國兮烏孫王。 穹廬為室兮氈為牆,以肉為食兮酪為漿。 居常土思兮心內傷,願為黃鵠兮歸故鄉。”

這首被稱作是“歷史上的第一”的邊塞詩傳到京都長安。雄才大略的漢武帝亦不禁為之潸然淚下。

數年後,剛剛20多歲的細君公主病死在了烏孫。

其後的解憂公主,是對漢朝貢獻最大的和親公主。在烏孫生活了五十餘年間,經歷了無數次的戰爭,內亂,權利爭鬥,她殫精竭慮,苦心經營,廣泛交遊,上下疏通。協助烏孫國與漢王朝保持了密切的外交關係,為漢王朝最終擊敗匈奴,在西域建立天朝王權,發揮了重大的作用。

昔我往矣,紅顏如花,今我來思,銀髮如雪,《漢書·西域傳》載:解憂“公主上書言年老土思,願得歸骸骨,葬漢地。天子憫而迎之,公主與烏孫男女三人俱來至京師。是歲,甘露三年也,時年且七十,賜以公主田宅奴婢,奉養甚厚,朝見儀比公主。後二年卒。”

公元五世紀中葉,受北方草原部落柔然攻擊,烏孫南遷至蔥嶺。不復獨立成國,在史籍上消失。

從賽里木湖到那拉提草原,在壯麗的北疆風光中撫摸歷史的斷面

我們繼續前行,出果子溝峽谷不遠,便是以紫色薰衣草著名的霍城縣,時節不對,我們直接抵達新源縣歇息,次日一早,前往被稱為“空中草原”的那拉提草原。

從賽里木湖到那拉提草原,在壯麗的北疆風光中撫摸歷史的斷面

峰谷起伏如曲線優美的少女,有 “鹿苑”之稱那拉提草原靜臥在楚魯特山北坡伊犁大草原之中,這裡也是鞏乃斯大草原的重要夏牧場。溪流縱橫,森林茂密,生機無限。宛如天山深處一道立體的風景長廊。

自古以來,那拉提草原就有“哈薩克族的搖籃”之美譽。從西漢起,哈薩克族人就在這裡以遊牧為主繁衍生息,形成了本民族獨特的天文、地理、醫學、音樂等文化。

進景區大門不遠,就到了上山的路口,沿著蜿蜒的道路一直向上行駛大約十幾分鍾,就到了觀景臺。這裡是鳥瞰景區全景的絕佳位置,環顧四周,美景一覽無餘,盡收眼底。

從賽里木湖到那拉提草原,在壯麗的北疆風光中撫摸歷史的斷面

那拉提又譯作納喇特,《西域同文志》上說:“納喇特達巴,日色照臨之謂。雪山深邃,獨此峰高峻,得見日色,故名。”。傳說成吉思汗次子察合臺西征至此,命名“那拉提”,意為“最先見到太陽的地方。”

從觀景臺到空中草原開車半小時左右,沿著山間開闢的道路一直上行,盤旋而上,一路上風景如畫,令人目不暇接。

從賽里木湖到那拉提草原,在壯麗的北疆風光中撫摸歷史的斷面

一碧如洗的藍天下,雪山連綿成行,彷彿就在伸手可及的地方,山腰間白雲纏繞,尚未完全變黃的草場上,溪流成河,清澈見底,成群的牛羊和高大的駿馬散落其間,如繁星點點。

從賽里木湖到那拉提草原,在壯麗的北疆風光中撫摸歷史的斷面

這裡更像是一個山間盆地,海拔大約在2000米左右,山巒起伏,綠草如茵,空中草原名稱大概就源於它的高海拔吧。

從賽里木湖到那拉提草原,在壯麗的北疆風光中撫摸歷史的斷面

再往上行駛一會,就到了山項。這裡幾乎沒有遊人,雪峰傲立,傾斜的坡地上,高大的雪嶺雲杉,落葉松排列如軍陣,在這空曠的天地間,萬籟俱寂,又似有松濤奔湧,妙音婉轉,古人云:大美無言,大音希聲,莫若如是?

從賽里木湖到那拉提草原,在壯麗的北疆風光中撫摸歷史的斷面

停車回望,北天山的群峰帶著熠熠生輝的雪冠,連綿起伏,巍然屹立。一望無際的草原,牛羊成群,駿馬奔馳,哈薩克牧民潔白的氈房點綴其間,藍天、白雲、草原、雪山渾然一體。在陽光的照射下,分外壯麗。

從賽里木湖到那拉提草原,在壯麗的北疆風光中撫摸歷史的斷面

那拉提草原是世界四大草原之一的亞高山草甸植物區,自古以來就是著名的牧場,秋天是成熟的季節、收穫的季節。遠處的山坡上,有哈薩克族牧人在打草,準備過冬之用。有人正拆下氈房,準備轉場山下,裊裊炊煙,在草尖林間升騰彌散,構成了一幅生機勃勃拉提秋景。

從賽里木湖到那拉提草原,在壯麗的北疆風光中撫摸歷史的斷面

“可愛的姑娘就要去遠方,可是我的心不會憂傷,秋天我剪下了她的髮辮,系在我美麗的牧場,聞著她散發著的芬芳,我的姑娘就會回到家鄉。”。悠揚動聽的哈薩克民歌聲中,那拉提可愛的姑娘不曾離去,我們卻要回到遠方的家鄉。

原路返回,一路順利,當車沿果子溝螺旋式盤山大道翻上塔勒奇山巔,秀美的賽里木湖再次映入眼簾。那動人心魄的一池藍色,猶如鑲嵌在廣袤的金黃色的原野上的一塊明鏡。

從賽里木湖到那拉提草原,在壯麗的北疆風光中撫摸歷史的斷面

北疆的黃昏比內地要晚上許多,我們爬上湖畔東南的一個小山上,極目遠眺,碧水與藍天一色,草原與雪山相映。

從賽里木湖到那拉提草原,在壯麗的北疆風光中撫摸歷史的斷面

直到暮雲四合,落日餘輝映射下的雪山,一如燃燒的火焰,湖水由寶石藍,漸漸變成深藍,又變成珍珠粉、最後變成銀灰色,水天交融,微波初興。

"

秋天的賽里木湖畔,連綿的秋草鋪成金黃色的地毯,蔚藍的天空一碧如洗,雲舒雲卷亦從容,湛藍色的湖水,構成一幅美麗的畫卷。

從賽里木湖到那拉提草原,在壯麗的北疆風光中撫摸歷史的斷面

來自大西洋的暖溼氣流、萬里迢迢的來到中國西部廣袤大地,流下了最後的一滴眼淚,化作一泓清澈純淨的湖水。

從賽里木湖到那拉提草原,在壯麗的北疆風光中撫摸歷史的斷面

賽里木湖,古稱"淨海",像一顆璀璨的藍寶石,高懸於西天山山脈的斷陷盆地中,它是新疆海拔最高、面積最大、風光秀麗的高山湖泊。

賽里木湖也是中國有名的變色湖之一,其湖水透明度達10米以上,為中國之冠, 由於水深,透明度極高,加之波浪湖流及天空的映襯,湖水色彩斑斕,青藍深淺層出,修忽萬變,奇幻無比。

從賽里木湖到那拉提草原,在壯麗的北疆風光中撫摸歷史的斷面

從高速公路上遠遠望去,略呈橢圓形的湖面鑲在冰山雪原之中,顯得靜謐、悠遠、空靈而寫意。北方的天空下,彷彿思念滋生,彷彿物我牽絆,帶著一種不知何來,不知所終的傷感之美。

從賽里木湖到那拉提草原,在壯麗的北疆風光中撫摸歷史的斷面

此次應新疆同學相邀,沿賽里木湖,果子溝,那拉提草原一線自駕走走。

此路線為古代通往中亞和歐洲的絲綢之路北新道的一小段。北新道出玉門關後西北行至伊吾(今哈密),北越天山進入巴裡坤草原,而後沿天山北麓西行,經蒲類海(今巴里坤湖),庭州(今吉木薩爾),輪臺(今烏魯木齊附近烏拉泊古城),張堡守捉(今昌吉)、塞裡木湖、果子溝、弓月城(今伊寧附近)等地,過伊犁、昭蘇併入古絲綢之路西段。

這條道路相對平緩易行,繞過戈壁沙漠,沿途多城廓綠洲,供給方便。唐代始成為絲路由河西進入西域的主要交通路線。

從賽里木湖到那拉提草原,在壯麗的北疆風光中撫摸歷史的斷面

清乾隆年間,朝廷平定準噶爾部並統一新疆後,伊犁將軍府以惠遠城為署所,開設南、北兩軍臺,伊犁至迪化(今烏魯木齊)共設臺、站21處,其中果子溝內設沙喇布拉克、鄂特勒齊爾兩臺,賽里木湖畔為三臺,故又稱“三臺海子”。

軍臺需負責傳遞朝廷公文、邊防軍情和接待過往官員,因此,此路段便成了車馬喧囂的繁忙通道,地位更為突出。

過賽里木湖後,旋即進入果子溝山區,這裡屬天山北脈的博羅科努山,山巒延綿起伏,雪蓋冰川如玉,巖壁孤嶺上,幽深峽谷中,蒼翠的塔鬆,雲杉,冷杉等高大喬木,亭亭玉立。隔窗俯視山下,道路如絲帶般在危崖幽谷中彎彎曲曲盤旋而上。

從賽里木湖到那拉提草原,在壯麗的北疆風光中撫摸歷史的斷面

車如輕舟,無聲的滑行在凌空飛架於深谷間的果子溝大橋之上。我努力按捺住自己想要打開天窗,探身出去拍攝的衝動、一次又一次。

果子溝,一名塔勒奇溝,因整個溝谷的河灘、山坡,長滿了野生的塞維氏蘋果和山杏、核桃等野果而得名,溝長28公里,是一條北上賽里木湖,南下伊犁河谷的著名峽谷孔道,也是伊犁地區的天然門戶,被稱為“鐵關”。其地勢之險要,危乎高哉。

一百多年前,被貶到伊犁的林則徐父子路過此處時,突遇“狂風大作,幾欲吹飛人馬,雪又繽紛,打入車內,欲停車則山巔非駐足之所,欲下嶺則陡坡有覆轍之虞,不得已舍車而徒步與二子牽裾連袂而下。”

2011年9月,隨著全長700米,橋面距谷底淨高200米的國內第一座公路雙塔雙索麵鋼桁樑斜拉橋——果子溝大橋的建成和連霍高速賽里木湖至果子溝口段的開通,天塹變通途。

從賽里木湖到那拉提草原,在壯麗的北疆風光中撫摸歷史的斷面

上下山頂谷底,光線明暗交錯,穿行其間,心隨著山光樹色的變幻而跳動。峭壁懸崖之處,令人心驚膽戰,忽而峰迴路轉,眼前又是一番清幽景象、山色似錦、瀑布凌空傾瀉如白練,別有一番輕鬆、愉悅之感。

從賽里木湖到那拉提草原,在壯麗的北疆風光中撫摸歷史的斷面

自然氣候上,果子溝處於較為特殊的歐亞乾旱區中的溼潤地帶。地勢起伏,高低懸殊,其土壤,氣候,植物資源分佈隨山勢高低呈現出明顯的垂直變化和差異。不同的植物分佈帶。令果子溝更顯景色壯麗,被譽為“伊犁第一景”。

古往今來,許多路經此處的文人墨客留下大量詩文。其中直觀的描繪的當屬元初長春真人丘處機所作的《自金山至陰山紀記》:

“金山東畔陰山西,千巖萬壑攢深溪。溪邊亂石當頭我,古今不許通輪蹄。前軍軍興二太子,修道架橋徹溪水。今年吾道欲西行,車馬喧鬧復經此......天池海在山頭上,百里鏡空含萬象。懸車束馬西下山,四十八橋低萬丈......我來時當八九月,半山已上皆為雪。山前草木暖如春,山後衣衾冷如鐵。”

詩中“前軍軍興二太子,修道架橋徹溪水......懸車束馬西下山,四十八橋低萬丈”,說的是元太祖十四年(1219年),成吉思汗統帥蒙古鐵騎西征,次子察合臺所部“鑿石理道,刊木為四十八橋',終於將果子溝天險鑿通。其後,中西商賈,良民,使節皆取道果子溝北上蒙古高原和往返中原大地。

從賽里木湖到那拉提草原,在壯麗的北疆風光中撫摸歷史的斷面

出果子溝峽谷,山勢漸低,谷口洞開,路旁雲杉疏透,奇楊怪柳交柯,野果盈樹,滿眼皆綠色,我們進入美麗富饒的伊犁河谷地區。

人們常說:不到新疆,不知中國之大;不到伊犁,不知新疆之美!

伊犁,維語音譯,取義於“犁庭掃閭”。寓意化戈為犁,西陲邊疆永保安寧。

這裡是古西域烏孫國的故地,有關烏孫的記載,最早出現在《史記-大宛傳》中,漢初,匈奴崛起,迫使大月氏西遷伊犁河谷,塞王南遷。漢後元四年(公元前160年),烏孫西遷伊犁河谷等地,逐大大月氏建烏孫國。漢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漢,烏孫結盟。公元前60年,漢朝設西域都護府,管理烏孫等西域三十六國,伊犁等地正式納入中國版圖。

風雲際會百年間,兩位美麗堅韌的大漢公主,像璀璨奪目的流星一般劃過歷史的天空。

江都公主劉細君。是第一位名傳史冊的和親公主。解憂公主劉解憂,她的使命就如她的名字一樣:解憂,一生為大漢解憂!

從賽里木湖到那拉提草原,在壯麗的北疆風光中撫摸歷史的斷面

她們飄零在遙遠的他鄉,歷經浮沉,飽嘗了人間的榮寵和痛楚。但為了國家的利益、她們始終以大漢公主的身份,向西域諸國傳達天朝的友善和威儀。她們的足跡遍佈天山南北,她們的美名在西域到處傳頌。

細君公主精通音律,妙解樂理。史載,琵琶創制的直接原因就是細君出塞烏孫。晉人傅玄《琵琶賦·序》記:“漢遣烏孫公主,念其行道思慕,使知音者裁琴、箏、築、箜篌之屬,作馬上之樂。”

公主在心情苦悶之下,作《悲愁歌》:“吾家嫁我兮天一方,遠託異國兮烏孫王。 穹廬為室兮氈為牆,以肉為食兮酪為漿。 居常土思兮心內傷,願為黃鵠兮歸故鄉。”

這首被稱作是“歷史上的第一”的邊塞詩傳到京都長安。雄才大略的漢武帝亦不禁為之潸然淚下。

數年後,剛剛20多歲的細君公主病死在了烏孫。

其後的解憂公主,是對漢朝貢獻最大的和親公主。在烏孫生活了五十餘年間,經歷了無數次的戰爭,內亂,權利爭鬥,她殫精竭慮,苦心經營,廣泛交遊,上下疏通。協助烏孫國與漢王朝保持了密切的外交關係,為漢王朝最終擊敗匈奴,在西域建立天朝王權,發揮了重大的作用。

昔我往矣,紅顏如花,今我來思,銀髮如雪,《漢書·西域傳》載:解憂“公主上書言年老土思,願得歸骸骨,葬漢地。天子憫而迎之,公主與烏孫男女三人俱來至京師。是歲,甘露三年也,時年且七十,賜以公主田宅奴婢,奉養甚厚,朝見儀比公主。後二年卒。”

公元五世紀中葉,受北方草原部落柔然攻擊,烏孫南遷至蔥嶺。不復獨立成國,在史籍上消失。

從賽里木湖到那拉提草原,在壯麗的北疆風光中撫摸歷史的斷面

我們繼續前行,出果子溝峽谷不遠,便是以紫色薰衣草著名的霍城縣,時節不對,我們直接抵達新源縣歇息,次日一早,前往被稱為“空中草原”的那拉提草原。

從賽里木湖到那拉提草原,在壯麗的北疆風光中撫摸歷史的斷面

峰谷起伏如曲線優美的少女,有 “鹿苑”之稱那拉提草原靜臥在楚魯特山北坡伊犁大草原之中,這裡也是鞏乃斯大草原的重要夏牧場。溪流縱橫,森林茂密,生機無限。宛如天山深處一道立體的風景長廊。

自古以來,那拉提草原就有“哈薩克族的搖籃”之美譽。從西漢起,哈薩克族人就在這裡以遊牧為主繁衍生息,形成了本民族獨特的天文、地理、醫學、音樂等文化。

進景區大門不遠,就到了上山的路口,沿著蜿蜒的道路一直向上行駛大約十幾分鍾,就到了觀景臺。這裡是鳥瞰景區全景的絕佳位置,環顧四周,美景一覽無餘,盡收眼底。

從賽里木湖到那拉提草原,在壯麗的北疆風光中撫摸歷史的斷面

那拉提又譯作納喇特,《西域同文志》上說:“納喇特達巴,日色照臨之謂。雪山深邃,獨此峰高峻,得見日色,故名。”。傳說成吉思汗次子察合臺西征至此,命名“那拉提”,意為“最先見到太陽的地方。”

從觀景臺到空中草原開車半小時左右,沿著山間開闢的道路一直上行,盤旋而上,一路上風景如畫,令人目不暇接。

從賽里木湖到那拉提草原,在壯麗的北疆風光中撫摸歷史的斷面

一碧如洗的藍天下,雪山連綿成行,彷彿就在伸手可及的地方,山腰間白雲纏繞,尚未完全變黃的草場上,溪流成河,清澈見底,成群的牛羊和高大的駿馬散落其間,如繁星點點。

從賽里木湖到那拉提草原,在壯麗的北疆風光中撫摸歷史的斷面

這裡更像是一個山間盆地,海拔大約在2000米左右,山巒起伏,綠草如茵,空中草原名稱大概就源於它的高海拔吧。

從賽里木湖到那拉提草原,在壯麗的北疆風光中撫摸歷史的斷面

再往上行駛一會,就到了山項。這裡幾乎沒有遊人,雪峰傲立,傾斜的坡地上,高大的雪嶺雲杉,落葉松排列如軍陣,在這空曠的天地間,萬籟俱寂,又似有松濤奔湧,妙音婉轉,古人云:大美無言,大音希聲,莫若如是?

從賽里木湖到那拉提草原,在壯麗的北疆風光中撫摸歷史的斷面

停車回望,北天山的群峰帶著熠熠生輝的雪冠,連綿起伏,巍然屹立。一望無際的草原,牛羊成群,駿馬奔馳,哈薩克牧民潔白的氈房點綴其間,藍天、白雲、草原、雪山渾然一體。在陽光的照射下,分外壯麗。

從賽里木湖到那拉提草原,在壯麗的北疆風光中撫摸歷史的斷面

那拉提草原是世界四大草原之一的亞高山草甸植物區,自古以來就是著名的牧場,秋天是成熟的季節、收穫的季節。遠處的山坡上,有哈薩克族牧人在打草,準備過冬之用。有人正拆下氈房,準備轉場山下,裊裊炊煙,在草尖林間升騰彌散,構成了一幅生機勃勃拉提秋景。

從賽里木湖到那拉提草原,在壯麗的北疆風光中撫摸歷史的斷面

“可愛的姑娘就要去遠方,可是我的心不會憂傷,秋天我剪下了她的髮辮,系在我美麗的牧場,聞著她散發著的芬芳,我的姑娘就會回到家鄉。”。悠揚動聽的哈薩克民歌聲中,那拉提可愛的姑娘不曾離去,我們卻要回到遠方的家鄉。

原路返回,一路順利,當車沿果子溝螺旋式盤山大道翻上塔勒奇山巔,秀美的賽里木湖再次映入眼簾。那動人心魄的一池藍色,猶如鑲嵌在廣袤的金黃色的原野上的一塊明鏡。

從賽里木湖到那拉提草原,在壯麗的北疆風光中撫摸歷史的斷面

北疆的黃昏比內地要晚上許多,我們爬上湖畔東南的一個小山上,極目遠眺,碧水與藍天一色,草原與雪山相映。

從賽里木湖到那拉提草原,在壯麗的北疆風光中撫摸歷史的斷面

直到暮雲四合,落日餘輝映射下的雪山,一如燃燒的火焰,湖水由寶石藍,漸漸變成深藍,又變成珍珠粉、最後變成銀灰色,水天交融,微波初興。

從賽里木湖到那拉提草原,在壯麗的北疆風光中撫摸歷史的斷面

當落日的最後幾絲光線,停留在寬廣的湖面,像是尋找逝去的輝煌,雪山與湖水再次湛藍碧徹。湖四周一片寂靜,只聽到掠過湖水,草原和山坡的風聲。

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