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告訴我們如何為人'

儒家 曾國藩 讀書 大學 高峰 楊昌濟 宋濂 周易 溝通技巧耿老師 2019-08-15
"

很多人都知道儒家經典《大學》裡講到修身 齊家 治國 平天下,但是為數不多的人不曉得,前面還有幾句話叫"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為何格物排在第一呢?因為儒家研究的就是人為何人?何為人?如何為人?那麼,作為人的我們,首先要搞清楚如何為人,儒家告訴了答案就是先格物,所謂格物從人生閱歷而言,我個人覺得就是立志為第一要務。

"

很多人都知道儒家經典《大學》裡講到修身 齊家 治國 平天下,但是為數不多的人不曉得,前面還有幾句話叫"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為何格物排在第一呢?因為儒家研究的就是人為何人?何為人?如何為人?那麼,作為人的我們,首先要搞清楚如何為人,儒家告訴了答案就是先格物,所謂格物從人生閱歷而言,我個人覺得就是立志為第一要務。

儒家告訴我們如何為人

晚晴四大名臣曾國藩曾公也說過蓋世人讀書,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恆。有志則斷不甘為下流;有識則知學問無盡,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觀海,如井蛙之窺天,皆無識者也;有恆財斷無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心學鼻祖陽明先生就是自小立志成聖賢的志向,一輩子才有了不畏強權,官場利誘,才有了後來的格竹、龍場悟道、心學知行合一。

毛澤東在長沙師範讀書時,他的恩師楊楊昌濟第一課就是“問志”,志向有多大將來成就就有多大。所以才有了很來偉人的傳奇一生,至今我們膜拜感恩偉人一生為國家民族所做的一切。

"

很多人都知道儒家經典《大學》裡講到修身 齊家 治國 平天下,但是為數不多的人不曉得,前面還有幾句話叫"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為何格物排在第一呢?因為儒家研究的就是人為何人?何為人?如何為人?那麼,作為人的我們,首先要搞清楚如何為人,儒家告訴了答案就是先格物,所謂格物從人生閱歷而言,我個人覺得就是立志為第一要務。

儒家告訴我們如何為人

晚晴四大名臣曾國藩曾公也說過蓋世人讀書,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恆。有志則斷不甘為下流;有識則知學問無盡,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觀海,如井蛙之窺天,皆無識者也;有恆財斷無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心學鼻祖陽明先生就是自小立志成聖賢的志向,一輩子才有了不畏強權,官場利誘,才有了後來的格竹、龍場悟道、心學知行合一。

毛澤東在長沙師範讀書時,他的恩師楊楊昌濟第一課就是“問志”,志向有多大將來成就就有多大。所以才有了很來偉人的傳奇一生,至今我們膜拜感恩偉人一生為國家民族所做的一切。

儒家告訴我們如何為人

所以。1)欲變化氣質,領先立堅卓之氣。

曾國藩曾經說過,人的氣質是天生的,唯獨讀書可以改變一個人氣質,所以古人常說胸有詩書氣自華,讀書人就應該志存高遠、養堅卓之氣。

2)有志則不甘為下流

記得很長一段時間,我曾經迷失過自己,因為工作壓力大,埋怨多,年輕不懂事,遇點事就愛抱怨、埋怨,總覺得公司待我不公,空有一身技術難以十全發揮,現在想想自己年輕時多麼的可笑無知,一個人的能力不僅僅是專業能力還有你的為人、處事能力,人都是群聚動物,你若沒有高尚情操和遠大志向作為底線,很容易在這個社會大染缸中迷失自己,慢慢的平凡、平庸起來,從而成為一個低俗、庸俗之人,遇事埋怨別人、埋怨環境,前段時間看非誠勿擾孟非們討論什麼是成熟,孟非老師說對一個人男人而言,成熟就是懂得與環境與人妥協,我覺得可謂一針見血,今年流行一個詞叫不忘初心,所以必須有一顆不甘為下的志向,努力去為實現自我夢想拼搏。

"

很多人都知道儒家經典《大學》裡講到修身 齊家 治國 平天下,但是為數不多的人不曉得,前面還有幾句話叫"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為何格物排在第一呢?因為儒家研究的就是人為何人?何為人?如何為人?那麼,作為人的我們,首先要搞清楚如何為人,儒家告訴了答案就是先格物,所謂格物從人生閱歷而言,我個人覺得就是立志為第一要務。

儒家告訴我們如何為人

晚晴四大名臣曾國藩曾公也說過蓋世人讀書,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恆。有志則斷不甘為下流;有識則知學問無盡,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觀海,如井蛙之窺天,皆無識者也;有恆財斷無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心學鼻祖陽明先生就是自小立志成聖賢的志向,一輩子才有了不畏強權,官場利誘,才有了後來的格竹、龍場悟道、心學知行合一。

毛澤東在長沙師範讀書時,他的恩師楊楊昌濟第一課就是“問志”,志向有多大將來成就就有多大。所以才有了很來偉人的傳奇一生,至今我們膜拜感恩偉人一生為國家民族所做的一切。

儒家告訴我們如何為人

所以。1)欲變化氣質,領先立堅卓之氣。

曾國藩曾經說過,人的氣質是天生的,唯獨讀書可以改變一個人氣質,所以古人常說胸有詩書氣自華,讀書人就應該志存高遠、養堅卓之氣。

2)有志則不甘為下流

記得很長一段時間,我曾經迷失過自己,因為工作壓力大,埋怨多,年輕不懂事,遇點事就愛抱怨、埋怨,總覺得公司待我不公,空有一身技術難以十全發揮,現在想想自己年輕時多麼的可笑無知,一個人的能力不僅僅是專業能力還有你的為人、處事能力,人都是群聚動物,你若沒有高尚情操和遠大志向作為底線,很容易在這個社會大染缸中迷失自己,慢慢的平凡、平庸起來,從而成為一個低俗、庸俗之人,遇事埋怨別人、埋怨環境,前段時間看非誠勿擾孟非們討論什麼是成熟,孟非老師說對一個人男人而言,成熟就是懂得與環境與人妥協,我覺得可謂一針見血,今年流行一個詞叫不忘初心,所以必須有一顆不甘為下的志向,努力去為實現自我夢想拼搏。

儒家告訴我們如何為人

3)怡情逸志 養嫻靜之心性。

筆者在寫上述文章之時,正在家中待業,確切說已經失業300余天了,從開始的自信、煩躁、自欺、再到再自信、再明確知道自己將來想做什麼,想成就多大。這三百天對我而言,是一種煎熬,一種心性的磨練,但是好在平生喜歡看書、寫點東西,所以心性平復許多,這個過程我發現心性不要太功利心和目的性太強,這樣活的太累,越想有所成就但不得志之時,就會越發躁越發急,其實古人在遇到低谷、磨難之時都是笑對人生,劉伯溫千古第一聰明人,但是在元朝做公務員之時莫名被開缺回家,他也沒有鬱鬱寡歡反而一方面著書立說,一方面與友人宋濂等浙東四友遊山玩水,開拓眼界養怡情之志,這本身也是內聖之舉。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這是我這一年最喜歡的一句話。

4)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一生一輩子,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人一輩子成事除了和個人能力有關外更加和時運、機遇、悟道有很大淵源,所以不是你想成功就一定能成功,尤其在這樣一個重商社會裡,大家都千方百計的誰比誰跑到快點,誰比誰多賺了多少錢,有慾望是好事,但是人生是一場長跑不是短跑,所以在我們半吊子水平,屌絲之際就儘可能獨善其身,發展自己永遠是硬道理,沒有個人實力的強盛,憑什麼被人利用和欣賞,所以儘可能抽更多時間放在提升自己綜合水平上比去蠅營狗苟結交權貴和把接縫處來的踏實。當有一天你志舒立於高位,也不要驕傲自滿,傲氣一切,人最可貴的品質就是低谷時不自卑不自欺不自信不妄自菲薄,在高峰時不頤高氣質,目中無人,目空一切,這才是真正的成功。很多時候我們看到身邊人更多是反面教材,高峰時眼裡沒別人老子天下第一,低谷時又妄自菲薄,鬱鬱寡歡,何必呢,你成功肯定你有優人之處,你低谷之時暫時的,易經也說否極泰來,再窮不過叫花子,只要不死終有出頭之日。

"

很多人都知道儒家經典《大學》裡講到修身 齊家 治國 平天下,但是為數不多的人不曉得,前面還有幾句話叫"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為何格物排在第一呢?因為儒家研究的就是人為何人?何為人?如何為人?那麼,作為人的我們,首先要搞清楚如何為人,儒家告訴了答案就是先格物,所謂格物從人生閱歷而言,我個人覺得就是立志為第一要務。

儒家告訴我們如何為人

晚晴四大名臣曾國藩曾公也說過蓋世人讀書,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恆。有志則斷不甘為下流;有識則知學問無盡,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觀海,如井蛙之窺天,皆無識者也;有恆財斷無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心學鼻祖陽明先生就是自小立志成聖賢的志向,一輩子才有了不畏強權,官場利誘,才有了後來的格竹、龍場悟道、心學知行合一。

毛澤東在長沙師範讀書時,他的恩師楊楊昌濟第一課就是“問志”,志向有多大將來成就就有多大。所以才有了很來偉人的傳奇一生,至今我們膜拜感恩偉人一生為國家民族所做的一切。

儒家告訴我們如何為人

所以。1)欲變化氣質,領先立堅卓之氣。

曾國藩曾經說過,人的氣質是天生的,唯獨讀書可以改變一個人氣質,所以古人常說胸有詩書氣自華,讀書人就應該志存高遠、養堅卓之氣。

2)有志則不甘為下流

記得很長一段時間,我曾經迷失過自己,因為工作壓力大,埋怨多,年輕不懂事,遇點事就愛抱怨、埋怨,總覺得公司待我不公,空有一身技術難以十全發揮,現在想想自己年輕時多麼的可笑無知,一個人的能力不僅僅是專業能力還有你的為人、處事能力,人都是群聚動物,你若沒有高尚情操和遠大志向作為底線,很容易在這個社會大染缸中迷失自己,慢慢的平凡、平庸起來,從而成為一個低俗、庸俗之人,遇事埋怨別人、埋怨環境,前段時間看非誠勿擾孟非們討論什麼是成熟,孟非老師說對一個人男人而言,成熟就是懂得與環境與人妥協,我覺得可謂一針見血,今年流行一個詞叫不忘初心,所以必須有一顆不甘為下的志向,努力去為實現自我夢想拼搏。

儒家告訴我們如何為人

3)怡情逸志 養嫻靜之心性。

筆者在寫上述文章之時,正在家中待業,確切說已經失業300余天了,從開始的自信、煩躁、自欺、再到再自信、再明確知道自己將來想做什麼,想成就多大。這三百天對我而言,是一種煎熬,一種心性的磨練,但是好在平生喜歡看書、寫點東西,所以心性平復許多,這個過程我發現心性不要太功利心和目的性太強,這樣活的太累,越想有所成就但不得志之時,就會越發躁越發急,其實古人在遇到低谷、磨難之時都是笑對人生,劉伯溫千古第一聰明人,但是在元朝做公務員之時莫名被開缺回家,他也沒有鬱鬱寡歡反而一方面著書立說,一方面與友人宋濂等浙東四友遊山玩水,開拓眼界養怡情之志,這本身也是內聖之舉。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這是我這一年最喜歡的一句話。

4)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一生一輩子,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人一輩子成事除了和個人能力有關外更加和時運、機遇、悟道有很大淵源,所以不是你想成功就一定能成功,尤其在這樣一個重商社會裡,大家都千方百計的誰比誰跑到快點,誰比誰多賺了多少錢,有慾望是好事,但是人生是一場長跑不是短跑,所以在我們半吊子水平,屌絲之際就儘可能獨善其身,發展自己永遠是硬道理,沒有個人實力的強盛,憑什麼被人利用和欣賞,所以儘可能抽更多時間放在提升自己綜合水平上比去蠅營狗苟結交權貴和把接縫處來的踏實。當有一天你志舒立於高位,也不要驕傲自滿,傲氣一切,人最可貴的品質就是低谷時不自卑不自欺不自信不妄自菲薄,在高峰時不頤高氣質,目中無人,目空一切,這才是真正的成功。很多時候我們看到身邊人更多是反面教材,高峰時眼裡沒別人老子天下第一,低谷時又妄自菲薄,鬱鬱寡歡,何必呢,你成功肯定你有優人之處,你低谷之時暫時的,易經也說否極泰來,再窮不過叫花子,只要不死終有出頭之日。

儒家告訴我們如何為人

你的支持是我的動力,歡迎點贊\\轉發\\評論,私信我送你免費的課程。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