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現在的軟件都想得到我的隱私?'

軟件 大數據 文章 餓了麼 經濟 數據雜誌 2019-07-21
""為什麼現在的軟件都想得到我的隱私?

空間裡隨手晒出的幾張照片

“間歇性躊躇滿志”時打開的學習App

一鍵轉發朋友圈打個卡

“說走就走”時點開的搶票軟件

街邊順手連的免費WiFi

“口嗨型社交”時

打開平臺想找個志同道合的朋友

殊不知這些App方便個人生活的同時

也許正在後臺收集了你的信息

出賣了你的住址

甚至竊取了你的支付密碼

"為什麼現在的軟件都想得到我的隱私?

空間裡隨手晒出的幾張照片

“間歇性躊躇滿志”時打開的學習App

一鍵轉發朋友圈打個卡

“說走就走”時點開的搶票軟件

街邊順手連的免費WiFi

“口嗨型社交”時

打開平臺想找個志同道合的朋友

殊不知這些App方便個人生活的同時

也許正在後臺收集了你的信息

出賣了你的住址

甚至竊取了你的支付密碼

為什麼現在的軟件都想得到我的隱私?

前段時間的一則報道稱外賣平臺餓了麼和美團存在“偷聽”行為,會根據監聽用戶對話內容向用戶推薦此前從未關注的店家。雖然兩家企業很快進行了否認,但App監視用戶隱私的話題還是迅速在網絡蔓延,並延伸到了各個App。

今日,App違法違規收集使用個人信息專項治理工作組(下稱“App專項治理工作組”)發佈的《關於督促40款存在收集使用個人信息問題的App運營者儘快整改的通知》指出,小贏卡貸、有錢花、及貸等40款App在個人信息收集使用方面均存在問題

"為什麼現在的軟件都想得到我的隱私?

空間裡隨手晒出的幾張照片

“間歇性躊躇滿志”時打開的學習App

一鍵轉發朋友圈打個卡

“說走就走”時點開的搶票軟件

街邊順手連的免費WiFi

“口嗨型社交”時

打開平臺想找個志同道合的朋友

殊不知這些App方便個人生活的同時

也許正在後臺收集了你的信息

出賣了你的住址

甚至竊取了你的支付密碼

為什麼現在的軟件都想得到我的隱私?

前段時間的一則報道稱外賣平臺餓了麼和美團存在“偷聽”行為,會根據監聽用戶對話內容向用戶推薦此前從未關注的店家。雖然兩家企業很快進行了否認,但App監視用戶隱私的話題還是迅速在網絡蔓延,並延伸到了各個App。

今日,App違法違規收集使用個人信息專項治理工作組(下稱“App專項治理工作組”)發佈的《關於督促40款存在收集使用個人信息問題的App運營者儘快整改的通知》指出,小贏卡貸、有錢花、及貸等40款App在個人信息收集使用方面均存在問題

為什麼現在的軟件都想得到我的隱私?

不僅如此,“應用越界索權”問題也是大家關注的焦點之一。今年央視的“315晚會”上,就提到了當下App使用過程中消費者無法改變的現狀:大部分手機上的App在使用前,都必須強迫用戶同意自己的定位、麥克風、照相機等權限可以被App使用。

"為什麼現在的軟件都想得到我的隱私?

空間裡隨手晒出的幾張照片

“間歇性躊躇滿志”時打開的學習App

一鍵轉發朋友圈打個卡

“說走就走”時點開的搶票軟件

街邊順手連的免費WiFi

“口嗨型社交”時

打開平臺想找個志同道合的朋友

殊不知這些App方便個人生活的同時

也許正在後臺收集了你的信息

出賣了你的住址

甚至竊取了你的支付密碼

為什麼現在的軟件都想得到我的隱私?

前段時間的一則報道稱外賣平臺餓了麼和美團存在“偷聽”行為,會根據監聽用戶對話內容向用戶推薦此前從未關注的店家。雖然兩家企業很快進行了否認,但App監視用戶隱私的話題還是迅速在網絡蔓延,並延伸到了各個App。

今日,App違法違規收集使用個人信息專項治理工作組(下稱“App專項治理工作組”)發佈的《關於督促40款存在收集使用個人信息問題的App運營者儘快整改的通知》指出,小贏卡貸、有錢花、及貸等40款App在個人信息收集使用方面均存在問題

為什麼現在的軟件都想得到我的隱私?

不僅如此,“應用越界索權”問題也是大家關注的焦點之一。今年央視的“315晚會”上,就提到了當下App使用過程中消費者無法改變的現狀:大部分手機上的App在使用前,都必須強迫用戶同意自己的定位、麥克風、照相機等權限可以被App使用。

為什麼現在的軟件都想得到我的隱私?

“越界索權”已然成為一些應用軟件的慣用套路,它們不單以“自動勾選協議”、“用戶登錄即同意授權”等霸王條款濫採個人信息。更令人憤慨的是,許多惡意應用未經用戶許可就私自“共享”隱私信息,將信息透漏給第三方牟取利益。

40款APP全名單

"為什麼現在的軟件都想得到我的隱私?

空間裡隨手晒出的幾張照片

“間歇性躊躇滿志”時打開的學習App

一鍵轉發朋友圈打個卡

“說走就走”時點開的搶票軟件

街邊順手連的免費WiFi

“口嗨型社交”時

打開平臺想找個志同道合的朋友

殊不知這些App方便個人生活的同時

也許正在後臺收集了你的信息

出賣了你的住址

甚至竊取了你的支付密碼

為什麼現在的軟件都想得到我的隱私?

前段時間的一則報道稱外賣平臺餓了麼和美團存在“偷聽”行為,會根據監聽用戶對話內容向用戶推薦此前從未關注的店家。雖然兩家企業很快進行了否認,但App監視用戶隱私的話題還是迅速在網絡蔓延,並延伸到了各個App。

今日,App違法違規收集使用個人信息專項治理工作組(下稱“App專項治理工作組”)發佈的《關於督促40款存在收集使用個人信息問題的App運營者儘快整改的通知》指出,小贏卡貸、有錢花、及貸等40款App在個人信息收集使用方面均存在問題

為什麼現在的軟件都想得到我的隱私?

不僅如此,“應用越界索權”問題也是大家關注的焦點之一。今年央視的“315晚會”上,就提到了當下App使用過程中消費者無法改變的現狀:大部分手機上的App在使用前,都必須強迫用戶同意自己的定位、麥克風、照相機等權限可以被App使用。

為什麼現在的軟件都想得到我的隱私?

“越界索權”已然成為一些應用軟件的慣用套路,它們不單以“自動勾選協議”、“用戶登錄即同意授權”等霸王條款濫採個人信息。更令人憤慨的是,許多惡意應用未經用戶許可就私自“共享”隱私信息,將信息透漏給第三方牟取利益。

40款APP全名單

為什麼現在的軟件都想得到我的隱私?"為什麼現在的軟件都想得到我的隱私?

空間裡隨手晒出的幾張照片

“間歇性躊躇滿志”時打開的學習App

一鍵轉發朋友圈打個卡

“說走就走”時點開的搶票軟件

街邊順手連的免費WiFi

“口嗨型社交”時

打開平臺想找個志同道合的朋友

殊不知這些App方便個人生活的同時

也許正在後臺收集了你的信息

出賣了你的住址

甚至竊取了你的支付密碼

為什麼現在的軟件都想得到我的隱私?

前段時間的一則報道稱外賣平臺餓了麼和美團存在“偷聽”行為,會根據監聽用戶對話內容向用戶推薦此前從未關注的店家。雖然兩家企業很快進行了否認,但App監視用戶隱私的話題還是迅速在網絡蔓延,並延伸到了各個App。

今日,App違法違規收集使用個人信息專項治理工作組(下稱“App專項治理工作組”)發佈的《關於督促40款存在收集使用個人信息問題的App運營者儘快整改的通知》指出,小贏卡貸、有錢花、及貸等40款App在個人信息收集使用方面均存在問題

為什麼現在的軟件都想得到我的隱私?

不僅如此,“應用越界索權”問題也是大家關注的焦點之一。今年央視的“315晚會”上,就提到了當下App使用過程中消費者無法改變的現狀:大部分手機上的App在使用前,都必須強迫用戶同意自己的定位、麥克風、照相機等權限可以被App使用。

為什麼現在的軟件都想得到我的隱私?

“越界索權”已然成為一些應用軟件的慣用套路,它們不單以“自動勾選協議”、“用戶登錄即同意授權”等霸王條款濫採個人信息。更令人憤慨的是,許多惡意應用未經用戶許可就私自“共享”隱私信息,將信息透漏給第三方牟取利益。

40款APP全名單

為什麼現在的軟件都想得到我的隱私?為什麼現在的軟件都想得到我的隱私?

“我們都在互聯網上裸奔”似乎已經成了大家無奈下被迫接受的共識......

@至鯉:這年頭背個單詞都要被收集個人信息

"為什麼現在的軟件都想得到我的隱私?

空間裡隨手晒出的幾張照片

“間歇性躊躇滿志”時打開的學習App

一鍵轉發朋友圈打個卡

“說走就走”時點開的搶票軟件

街邊順手連的免費WiFi

“口嗨型社交”時

打開平臺想找個志同道合的朋友

殊不知這些App方便個人生活的同時

也許正在後臺收集了你的信息

出賣了你的住址

甚至竊取了你的支付密碼

為什麼現在的軟件都想得到我的隱私?

前段時間的一則報道稱外賣平臺餓了麼和美團存在“偷聽”行為,會根據監聽用戶對話內容向用戶推薦此前從未關注的店家。雖然兩家企業很快進行了否認,但App監視用戶隱私的話題還是迅速在網絡蔓延,並延伸到了各個App。

今日,App違法違規收集使用個人信息專項治理工作組(下稱“App專項治理工作組”)發佈的《關於督促40款存在收集使用個人信息問題的App運營者儘快整改的通知》指出,小贏卡貸、有錢花、及貸等40款App在個人信息收集使用方面均存在問題

為什麼現在的軟件都想得到我的隱私?

不僅如此,“應用越界索權”問題也是大家關注的焦點之一。今年央視的“315晚會”上,就提到了當下App使用過程中消費者無法改變的現狀:大部分手機上的App在使用前,都必須強迫用戶同意自己的定位、麥克風、照相機等權限可以被App使用。

為什麼現在的軟件都想得到我的隱私?

“越界索權”已然成為一些應用軟件的慣用套路,它們不單以“自動勾選協議”、“用戶登錄即同意授權”等霸王條款濫採個人信息。更令人憤慨的是,許多惡意應用未經用戶許可就私自“共享”隱私信息,將信息透漏給第三方牟取利益。

40款APP全名單

為什麼現在的軟件都想得到我的隱私?為什麼現在的軟件都想得到我的隱私?

“我們都在互聯網上裸奔”似乎已經成了大家無奈下被迫接受的共識......

@至鯉:這年頭背個單詞都要被收集個人信息

為什麼現在的軟件都想得到我的隱私?

@少女甜句:soul是怎麼使用我個人信息的,是給我找男朋友嗎?

@代打小哥哥丶:問題是很多app不給權限不讓用啊

@以人渡己丨不以己度人:[吃瓜]其實收集最多個人信息的是輸入法,微博,360,瀏覽器這些讓人不得不用的軟件。

@從眾不包郵:我居然看到了好多我用過的APP......

@十一的蘇鹿:!?步道樂跑?學校讓安裝的,每個學期三十次

"為什麼現在的軟件都想得到我的隱私?

空間裡隨手晒出的幾張照片

“間歇性躊躇滿志”時打開的學習App

一鍵轉發朋友圈打個卡

“說走就走”時點開的搶票軟件

街邊順手連的免費WiFi

“口嗨型社交”時

打開平臺想找個志同道合的朋友

殊不知這些App方便個人生活的同時

也許正在後臺收集了你的信息

出賣了你的住址

甚至竊取了你的支付密碼

為什麼現在的軟件都想得到我的隱私?

前段時間的一則報道稱外賣平臺餓了麼和美團存在“偷聽”行為,會根據監聽用戶對話內容向用戶推薦此前從未關注的店家。雖然兩家企業很快進行了否認,但App監視用戶隱私的話題還是迅速在網絡蔓延,並延伸到了各個App。

今日,App違法違規收集使用個人信息專項治理工作組(下稱“App專項治理工作組”)發佈的《關於督促40款存在收集使用個人信息問題的App運營者儘快整改的通知》指出,小贏卡貸、有錢花、及貸等40款App在個人信息收集使用方面均存在問題

為什麼現在的軟件都想得到我的隱私?

不僅如此,“應用越界索權”問題也是大家關注的焦點之一。今年央視的“315晚會”上,就提到了當下App使用過程中消費者無法改變的現狀:大部分手機上的App在使用前,都必須強迫用戶同意自己的定位、麥克風、照相機等權限可以被App使用。

為什麼現在的軟件都想得到我的隱私?

“越界索權”已然成為一些應用軟件的慣用套路,它們不單以“自動勾選協議”、“用戶登錄即同意授權”等霸王條款濫採個人信息。更令人憤慨的是,許多惡意應用未經用戶許可就私自“共享”隱私信息,將信息透漏給第三方牟取利益。

40款APP全名單

為什麼現在的軟件都想得到我的隱私?為什麼現在的軟件都想得到我的隱私?

“我們都在互聯網上裸奔”似乎已經成了大家無奈下被迫接受的共識......

@至鯉:這年頭背個單詞都要被收集個人信息

為什麼現在的軟件都想得到我的隱私?

@少女甜句:soul是怎麼使用我個人信息的,是給我找男朋友嗎?

@代打小哥哥丶:問題是很多app不給權限不讓用啊

@以人渡己丨不以己度人:[吃瓜]其實收集最多個人信息的是輸入法,微博,360,瀏覽器這些讓人不得不用的軟件。

@從眾不包郵:我居然看到了好多我用過的APP......

@十一的蘇鹿:!?步道樂跑?學校讓安裝的,每個學期三十次

為什麼現在的軟件都想得到我的隱私?

@A1lenN:我的個人信息早就網絡滿天飛了,現在說這些都麻木了

"為什麼現在的軟件都想得到我的隱私?

空間裡隨手晒出的幾張照片

“間歇性躊躇滿志”時打開的學習App

一鍵轉發朋友圈打個卡

“說走就走”時點開的搶票軟件

街邊順手連的免費WiFi

“口嗨型社交”時

打開平臺想找個志同道合的朋友

殊不知這些App方便個人生活的同時

也許正在後臺收集了你的信息

出賣了你的住址

甚至竊取了你的支付密碼

為什麼現在的軟件都想得到我的隱私?

前段時間的一則報道稱外賣平臺餓了麼和美團存在“偷聽”行為,會根據監聽用戶對話內容向用戶推薦此前從未關注的店家。雖然兩家企業很快進行了否認,但App監視用戶隱私的話題還是迅速在網絡蔓延,並延伸到了各個App。

今日,App違法違規收集使用個人信息專項治理工作組(下稱“App專項治理工作組”)發佈的《關於督促40款存在收集使用個人信息問題的App運營者儘快整改的通知》指出,小贏卡貸、有錢花、及貸等40款App在個人信息收集使用方面均存在問題

為什麼現在的軟件都想得到我的隱私?

不僅如此,“應用越界索權”問題也是大家關注的焦點之一。今年央視的“315晚會”上,就提到了當下App使用過程中消費者無法改變的現狀:大部分手機上的App在使用前,都必須強迫用戶同意自己的定位、麥克風、照相機等權限可以被App使用。

為什麼現在的軟件都想得到我的隱私?

“越界索權”已然成為一些應用軟件的慣用套路,它們不單以“自動勾選協議”、“用戶登錄即同意授權”等霸王條款濫採個人信息。更令人憤慨的是,許多惡意應用未經用戶許可就私自“共享”隱私信息,將信息透漏給第三方牟取利益。

40款APP全名單

為什麼現在的軟件都想得到我的隱私?為什麼現在的軟件都想得到我的隱私?

“我們都在互聯網上裸奔”似乎已經成了大家無奈下被迫接受的共識......

@至鯉:這年頭背個單詞都要被收集個人信息

為什麼現在的軟件都想得到我的隱私?

@少女甜句:soul是怎麼使用我個人信息的,是給我找男朋友嗎?

@代打小哥哥丶:問題是很多app不給權限不讓用啊

@以人渡己丨不以己度人:[吃瓜]其實收集最多個人信息的是輸入法,微博,360,瀏覽器這些讓人不得不用的軟件。

@從眾不包郵:我居然看到了好多我用過的APP......

@十一的蘇鹿:!?步道樂跑?學校讓安裝的,每個學期三十次

為什麼現在的軟件都想得到我的隱私?

@A1lenN:我的個人信息早就網絡滿天飛了,現在說這些都麻木了

為什麼現在的軟件都想得到我的隱私?

@苑初瑾:我覺得是個app都收集吧

@磨砂頭盔:我感覺現在網絡完全把人的隱私完全暴露了,通過應用獲取到了你的名字,性別,年齡,手機號,銀行卡,身份證號。最近看到微博很多拍下自己的手心和麵部來算命的。我感覺如果有一個完全不認識你的人,可以知道你所有的信息,那真可怕…………

@芊是芊芊的芊啊:汽車之家更嚇人,我點了一下廣告,啥也沒幹,給我打了兩天電話,問我是不是要買車!

DCCI互聯網數據研究中心此前曾發佈《網絡隱私安全及網絡欺詐行為研究分析報告(2018年上半年)》稱,幾乎所有的Android端手機App都會獲取隱私權限,其中網絡遊戲佔比為24.8%,這個比例還在繼續增加。同時值得注意的是,在2018年上半年,獲取“打開攝像頭”權限的App比例達到89.9%,獲取“使用話筒錄音”權限的App比例達到86.2%。這兩個權限也是用戶最為關注的隱私信息。

"為什麼現在的軟件都想得到我的隱私?

空間裡隨手晒出的幾張照片

“間歇性躊躇滿志”時打開的學習App

一鍵轉發朋友圈打個卡

“說走就走”時點開的搶票軟件

街邊順手連的免費WiFi

“口嗨型社交”時

打開平臺想找個志同道合的朋友

殊不知這些App方便個人生活的同時

也許正在後臺收集了你的信息

出賣了你的住址

甚至竊取了你的支付密碼

為什麼現在的軟件都想得到我的隱私?

前段時間的一則報道稱外賣平臺餓了麼和美團存在“偷聽”行為,會根據監聽用戶對話內容向用戶推薦此前從未關注的店家。雖然兩家企業很快進行了否認,但App監視用戶隱私的話題還是迅速在網絡蔓延,並延伸到了各個App。

今日,App違法違規收集使用個人信息專項治理工作組(下稱“App專項治理工作組”)發佈的《關於督促40款存在收集使用個人信息問題的App運營者儘快整改的通知》指出,小贏卡貸、有錢花、及貸等40款App在個人信息收集使用方面均存在問題

為什麼現在的軟件都想得到我的隱私?

不僅如此,“應用越界索權”問題也是大家關注的焦點之一。今年央視的“315晚會”上,就提到了當下App使用過程中消費者無法改變的現狀:大部分手機上的App在使用前,都必須強迫用戶同意自己的定位、麥克風、照相機等權限可以被App使用。

為什麼現在的軟件都想得到我的隱私?

“越界索權”已然成為一些應用軟件的慣用套路,它們不單以“自動勾選協議”、“用戶登錄即同意授權”等霸王條款濫採個人信息。更令人憤慨的是,許多惡意應用未經用戶許可就私自“共享”隱私信息,將信息透漏給第三方牟取利益。

40款APP全名單

為什麼現在的軟件都想得到我的隱私?為什麼現在的軟件都想得到我的隱私?

“我們都在互聯網上裸奔”似乎已經成了大家無奈下被迫接受的共識......

@至鯉:這年頭背個單詞都要被收集個人信息

為什麼現在的軟件都想得到我的隱私?

@少女甜句:soul是怎麼使用我個人信息的,是給我找男朋友嗎?

@代打小哥哥丶:問題是很多app不給權限不讓用啊

@以人渡己丨不以己度人:[吃瓜]其實收集最多個人信息的是輸入法,微博,360,瀏覽器這些讓人不得不用的軟件。

@從眾不包郵:我居然看到了好多我用過的APP......

@十一的蘇鹿:!?步道樂跑?學校讓安裝的,每個學期三十次

為什麼現在的軟件都想得到我的隱私?

@A1lenN:我的個人信息早就網絡滿天飛了,現在說這些都麻木了

為什麼現在的軟件都想得到我的隱私?

@苑初瑾:我覺得是個app都收集吧

@磨砂頭盔:我感覺現在網絡完全把人的隱私完全暴露了,通過應用獲取到了你的名字,性別,年齡,手機號,銀行卡,身份證號。最近看到微博很多拍下自己的手心和麵部來算命的。我感覺如果有一個完全不認識你的人,可以知道你所有的信息,那真可怕…………

@芊是芊芊的芊啊:汽車之家更嚇人,我點了一下廣告,啥也沒幹,給我打了兩天電話,問我是不是要買車!

DCCI互聯網數據研究中心此前曾發佈《網絡隱私安全及網絡欺詐行為研究分析報告(2018年上半年)》稱,幾乎所有的Android端手機App都會獲取隱私權限,其中網絡遊戲佔比為24.8%,這個比例還在繼續增加。同時值得注意的是,在2018年上半年,獲取“打開攝像頭”權限的App比例達到89.9%,獲取“使用話筒錄音”權限的App比例達到86.2%。這兩個權限也是用戶最為關注的隱私信息。

為什麼現在的軟件都想得到我的隱私?

“程序霸權”是否會成為當下整個互聯網行業無法解決的問題?

對此,中國政法大學副校長時建中也曾向《數據》雜誌記者表示,網絡平臺技術使交易程序變得非常剛性,這種剛性目前已經轉化為程序霸權,消費者事實上並沒有不同意的機會,消費者充當的是弱者角色,相較而言,數據公司或者網絡平臺有更強的風險放大能力。所以當下需要儘快為大數據立法,才能夠使平臺的程序霸權問題得到及時解決。

而中消協給出的建議包括:在進一步提高立法立規水平,強化對消費者個人信息法律制度保護的同時,應強化App進行隱私條款明示。收集個人信息徵得消費者同意,全面審核隱私條款,消除不公平免責條款。此外,應用商店履行平臺審核責任,強化App隱私條款的明示公示義務。

(部分內容整理自每日經濟新聞 哎咆科技)

編輯丨二三 有趣的數據要和小夥伴分享鴨。

福利局

參與方式

1.轉發數據最新文章到朋友圈

2.每日文章評論區留言打卡

注:參與次數越多 中獎概率越大

獎品

一等獎 價值360元騰訊視頻年卡1張

二、三等獎 大數據領域書籍

活動時間

即日起至2019年7月26日

END

精彩回顧

寒冬期投資大數據,投資人主要看什麼

產業互聯“聯”什麼

有趣的數據要和朋友分享鴨

"為什麼現在的軟件都想得到我的隱私?

空間裡隨手晒出的幾張照片

“間歇性躊躇滿志”時打開的學習App

一鍵轉發朋友圈打個卡

“說走就走”時點開的搶票軟件

街邊順手連的免費WiFi

“口嗨型社交”時

打開平臺想找個志同道合的朋友

殊不知這些App方便個人生活的同時

也許正在後臺收集了你的信息

出賣了你的住址

甚至竊取了你的支付密碼

為什麼現在的軟件都想得到我的隱私?

前段時間的一則報道稱外賣平臺餓了麼和美團存在“偷聽”行為,會根據監聽用戶對話內容向用戶推薦此前從未關注的店家。雖然兩家企業很快進行了否認,但App監視用戶隱私的話題還是迅速在網絡蔓延,並延伸到了各個App。

今日,App違法違規收集使用個人信息專項治理工作組(下稱“App專項治理工作組”)發佈的《關於督促40款存在收集使用個人信息問題的App運營者儘快整改的通知》指出,小贏卡貸、有錢花、及貸等40款App在個人信息收集使用方面均存在問題

為什麼現在的軟件都想得到我的隱私?

不僅如此,“應用越界索權”問題也是大家關注的焦點之一。今年央視的“315晚會”上,就提到了當下App使用過程中消費者無法改變的現狀:大部分手機上的App在使用前,都必須強迫用戶同意自己的定位、麥克風、照相機等權限可以被App使用。

為什麼現在的軟件都想得到我的隱私?

“越界索權”已然成為一些應用軟件的慣用套路,它們不單以“自動勾選協議”、“用戶登錄即同意授權”等霸王條款濫採個人信息。更令人憤慨的是,許多惡意應用未經用戶許可就私自“共享”隱私信息,將信息透漏給第三方牟取利益。

40款APP全名單

為什麼現在的軟件都想得到我的隱私?為什麼現在的軟件都想得到我的隱私?

“我們都在互聯網上裸奔”似乎已經成了大家無奈下被迫接受的共識......

@至鯉:這年頭背個單詞都要被收集個人信息

為什麼現在的軟件都想得到我的隱私?

@少女甜句:soul是怎麼使用我個人信息的,是給我找男朋友嗎?

@代打小哥哥丶:問題是很多app不給權限不讓用啊

@以人渡己丨不以己度人:[吃瓜]其實收集最多個人信息的是輸入法,微博,360,瀏覽器這些讓人不得不用的軟件。

@從眾不包郵:我居然看到了好多我用過的APP......

@十一的蘇鹿:!?步道樂跑?學校讓安裝的,每個學期三十次

為什麼現在的軟件都想得到我的隱私?

@A1lenN:我的個人信息早就網絡滿天飛了,現在說這些都麻木了

為什麼現在的軟件都想得到我的隱私?

@苑初瑾:我覺得是個app都收集吧

@磨砂頭盔:我感覺現在網絡完全把人的隱私完全暴露了,通過應用獲取到了你的名字,性別,年齡,手機號,銀行卡,身份證號。最近看到微博很多拍下自己的手心和麵部來算命的。我感覺如果有一個完全不認識你的人,可以知道你所有的信息,那真可怕…………

@芊是芊芊的芊啊:汽車之家更嚇人,我點了一下廣告,啥也沒幹,給我打了兩天電話,問我是不是要買車!

DCCI互聯網數據研究中心此前曾發佈《網絡隱私安全及網絡欺詐行為研究分析報告(2018年上半年)》稱,幾乎所有的Android端手機App都會獲取隱私權限,其中網絡遊戲佔比為24.8%,這個比例還在繼續增加。同時值得注意的是,在2018年上半年,獲取“打開攝像頭”權限的App比例達到89.9%,獲取“使用話筒錄音”權限的App比例達到86.2%。這兩個權限也是用戶最為關注的隱私信息。

為什麼現在的軟件都想得到我的隱私?

“程序霸權”是否會成為當下整個互聯網行業無法解決的問題?

對此,中國政法大學副校長時建中也曾向《數據》雜誌記者表示,網絡平臺技術使交易程序變得非常剛性,這種剛性目前已經轉化為程序霸權,消費者事實上並沒有不同意的機會,消費者充當的是弱者角色,相較而言,數據公司或者網絡平臺有更強的風險放大能力。所以當下需要儘快為大數據立法,才能夠使平臺的程序霸權問題得到及時解決。

而中消協給出的建議包括:在進一步提高立法立規水平,強化對消費者個人信息法律制度保護的同時,應強化App進行隱私條款明示。收集個人信息徵得消費者同意,全面審核隱私條款,消除不公平免責條款。此外,應用商店履行平臺審核責任,強化App隱私條款的明示公示義務。

(部分內容整理自每日經濟新聞 哎咆科技)

編輯丨二三 有趣的數據要和小夥伴分享鴨。

福利局

參與方式

1.轉發數據最新文章到朋友圈

2.每日文章評論區留言打卡

注:參與次數越多 中獎概率越大

獎品

一等獎 價值360元騰訊視頻年卡1張

二、三等獎 大數據領域書籍

活動時間

即日起至2019年7月26日

END

精彩回顧

寒冬期投資大數據,投資人主要看什麼

產業互聯“聯”什麼

有趣的數據要和朋友分享鴨

為什麼現在的軟件都想得到我的隱私?"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