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刀劍鍛造之絕世工藝--百鍊鋼'

"

漢代將炒鋼經反覆摺疊鍛打變形而製成的鋼及其工藝。其特點是反覆加熱鍛打。多次反覆鍛打可排除鋼中夾雜物,減少殘留夾雜物的尺寸 ,從而使其成分趨於均勻,組織趨於緻密,細化晶粒,改善鋼的性能。古代工匠把“精鐵”加熱鍛打一百多次,一鍛一稱一輕,直到斤兩不減,即成百鍊鋼。魏晉時 期是百鍊鋼的鼎盛時期。唐宋之後,因灌鋼工藝的發展等原因,百鍊鋼有所減少。

"

漢代將炒鋼經反覆摺疊鍛打變形而製成的鋼及其工藝。其特點是反覆加熱鍛打。多次反覆鍛打可排除鋼中夾雜物,減少殘留夾雜物的尺寸 ,從而使其成分趨於均勻,組織趨於緻密,細化晶粒,改善鋼的性能。古代工匠把“精鐵”加熱鍛打一百多次,一鍛一稱一輕,直到斤兩不減,即成百鍊鋼。魏晉時 期是百鍊鋼的鼎盛時期。唐宋之後,因灌鋼工藝的發展等原因,百鍊鋼有所減少。

中華刀劍鍛造之絕世工藝--百鍊鋼

除“百鍊”外,古代還有“五十煉”、“三十煉”、“七十二煉”、“九煉”之說。古代許多寶刀、寶劍都是用這種方法制成的。三國時期曹操有“百鍊利器”五把;孫權有三把寶刀,其中有一把就命名為“百鍊”。

明宋應星《天工開物》中說:“刀劍絕美者以百鍊鋼包裹其外。”可見百鍊鋼是質量優良的鋼。

"

漢代將炒鋼經反覆摺疊鍛打變形而製成的鋼及其工藝。其特點是反覆加熱鍛打。多次反覆鍛打可排除鋼中夾雜物,減少殘留夾雜物的尺寸 ,從而使其成分趨於均勻,組織趨於緻密,細化晶粒,改善鋼的性能。古代工匠把“精鐵”加熱鍛打一百多次,一鍛一稱一輕,直到斤兩不減,即成百鍊鋼。魏晉時 期是百鍊鋼的鼎盛時期。唐宋之後,因灌鋼工藝的發展等原因,百鍊鋼有所減少。

中華刀劍鍛造之絕世工藝--百鍊鋼

除“百鍊”外,古代還有“五十煉”、“三十煉”、“七十二煉”、“九煉”之說。古代許多寶刀、寶劍都是用這種方法制成的。三國時期曹操有“百鍊利器”五把;孫權有三把寶刀,其中有一把就命名為“百鍊”。

明宋應星《天工開物》中說:“刀劍絕美者以百鍊鋼包裹其外。”可見百鍊鋼是質量優良的鋼。

中華刀劍鍛造之絕世工藝--百鍊鋼

圖為保存至今的百鍊鋼漢劍

對出土文物的初步研究表明,百鍊鋼是用炒鋼作為原料,加熱後反覆摺疊鍛打,或用數種成分不同的原料反覆疊鍛得到的。鋼件組織緻密,成分均勻,夾雜物細 化。經金相組織研究,五十鍊鋼劍的高、低碳層共50~60層。

百鍊鋼的工藝操作

沈括《夢溪筆談》卷三雲:“予出使至磁州,鍛坊觀鍊鐵,方識真鋼。凡鐵之有鋼者,如面中有筋,濯盡柔面,則麵筋乃見,鍊鋼亦然。但取精鐵鍛之百餘火,每 鍛稱之,一鍛一輕,至累鍛而斤兩不減,則純鋼也,雖百鍊,不耗矣。此乃鐵之精純者,其色清明,磨瑩之,則黯然青且黑,與常鐵迥異。亦有煉之至盡而全無鋼 者,皆系地之所產。”此“精鐵”指百鍊鋼原料,應是含碳量稍高,所含夾雜不十分多的鐵碳合金。“一鍛一輕”,應是不斷去除夾雜,氧化鐵皮不斷產生並脫落之 故。“累鍛而斤兩不減”應是相對而言的。“煉之至盡而全無鋼”可能是含硫較多、產生熱脆的緣故。這是我國古代文獻中對百鍊鋼工藝和原理記述得最為詳細的一 段文字。可見“百鍊”即是百鍛,其中心環節是反覆鍛打,“百鍊鋼”就是去除夾雜後的一種“純鋼”。從現代技術原理看,反覆鍛打除了排除夾雜外,還可均勻成 分、緻密組織,有時亦可細化晶粒,從而極大地提高材料質量。許慎《說文解字》雲:“鍛,小冶也。”這是很有道理的。有學者認為“百鍊”的中心環節是滲碳, 百鍊鋼是一種滲碳鋼;又有學者認為“百鍊”的中心環節是脫碳,百鍊鋼是一種生鐵脫碳鍊鋼,這都是一種誤解。我們以為百鍊過程中,金屬含碳量雖可能有些變 化,但此非百鍊的目的。

"

漢代將炒鋼經反覆摺疊鍛打變形而製成的鋼及其工藝。其特點是反覆加熱鍛打。多次反覆鍛打可排除鋼中夾雜物,減少殘留夾雜物的尺寸 ,從而使其成分趨於均勻,組織趨於緻密,細化晶粒,改善鋼的性能。古代工匠把“精鐵”加熱鍛打一百多次,一鍛一稱一輕,直到斤兩不減,即成百鍊鋼。魏晉時 期是百鍊鋼的鼎盛時期。唐宋之後,因灌鋼工藝的發展等原因,百鍊鋼有所減少。

中華刀劍鍛造之絕世工藝--百鍊鋼

除“百鍊”外,古代還有“五十煉”、“三十煉”、“七十二煉”、“九煉”之說。古代許多寶刀、寶劍都是用這種方法制成的。三國時期曹操有“百鍊利器”五把;孫權有三把寶刀,其中有一把就命名為“百鍊”。

明宋應星《天工開物》中說:“刀劍絕美者以百鍊鋼包裹其外。”可見百鍊鋼是質量優良的鋼。

中華刀劍鍛造之絕世工藝--百鍊鋼

圖為保存至今的百鍊鋼漢劍

對出土文物的初步研究表明,百鍊鋼是用炒鋼作為原料,加熱後反覆摺疊鍛打,或用數種成分不同的原料反覆疊鍛得到的。鋼件組織緻密,成分均勻,夾雜物細 化。經金相組織研究,五十鍊鋼劍的高、低碳層共50~60層。

百鍊鋼的工藝操作

沈括《夢溪筆談》卷三雲:“予出使至磁州,鍛坊觀鍊鐵,方識真鋼。凡鐵之有鋼者,如面中有筋,濯盡柔面,則麵筋乃見,鍊鋼亦然。但取精鐵鍛之百餘火,每 鍛稱之,一鍛一輕,至累鍛而斤兩不減,則純鋼也,雖百鍊,不耗矣。此乃鐵之精純者,其色清明,磨瑩之,則黯然青且黑,與常鐵迥異。亦有煉之至盡而全無鋼 者,皆系地之所產。”此“精鐵”指百鍊鋼原料,應是含碳量稍高,所含夾雜不十分多的鐵碳合金。“一鍛一輕”,應是不斷去除夾雜,氧化鐵皮不斷產生並脫落之 故。“累鍛而斤兩不減”應是相對而言的。“煉之至盡而全無鋼”可能是含硫較多、產生熱脆的緣故。這是我國古代文獻中對百鍊鋼工藝和原理記述得最為詳細的一 段文字。可見“百鍊”即是百鍛,其中心環節是反覆鍛打,“百鍊鋼”就是去除夾雜後的一種“純鋼”。從現代技術原理看,反覆鍛打除了排除夾雜外,還可均勻成 分、緻密組織,有時亦可細化晶粒,從而極大地提高材料質量。許慎《說文解字》雲:“鍛,小冶也。”這是很有道理的。有學者認為“百鍊”的中心環節是滲碳, 百鍊鋼是一種滲碳鋼;又有學者認為“百鍊”的中心環節是脫碳,百鍊鋼是一種生鐵脫碳鍊鋼,這都是一種誤解。我們以為百鍊過程中,金屬含碳量雖可能有些變 化,但此非百鍊的目的。

中華刀劍鍛造之絕世工藝--百鍊鋼

關於“百鍊”的具體操作,從多方面的資料來看,至少應包括三種類型:

(1)多層積疊鍛合法,即把許多塊料積疊並鍛合在一起。這些原料的成分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積疊鍛合後也可再次摺疊。這有三方面資料可為佐證。

一是文獻記載。據曹植《寶刀賦》雲,建安中,曹操作寶刀五枚,曹操在《內誡令》中稱此刀為“百鍊利器”,在《百辟刀令》中又謂之“百辟刀”。“闢” 者,襞也,多層積疊、反覆摺疊也。說明此“百辟”是“百鍊”的一種具體方式。

"

漢代將炒鋼經反覆摺疊鍛打變形而製成的鋼及其工藝。其特點是反覆加熱鍛打。多次反覆鍛打可排除鋼中夾雜物,減少殘留夾雜物的尺寸 ,從而使其成分趨於均勻,組織趨於緻密,細化晶粒,改善鋼的性能。古代工匠把“精鐵”加熱鍛打一百多次,一鍛一稱一輕,直到斤兩不減,即成百鍊鋼。魏晉時 期是百鍊鋼的鼎盛時期。唐宋之後,因灌鋼工藝的發展等原因,百鍊鋼有所減少。

中華刀劍鍛造之絕世工藝--百鍊鋼

除“百鍊”外,古代還有“五十煉”、“三十煉”、“七十二煉”、“九煉”之說。古代許多寶刀、寶劍都是用這種方法制成的。三國時期曹操有“百鍊利器”五把;孫權有三把寶刀,其中有一把就命名為“百鍊”。

明宋應星《天工開物》中說:“刀劍絕美者以百鍊鋼包裹其外。”可見百鍊鋼是質量優良的鋼。

中華刀劍鍛造之絕世工藝--百鍊鋼

圖為保存至今的百鍊鋼漢劍

對出土文物的初步研究表明,百鍊鋼是用炒鋼作為原料,加熱後反覆摺疊鍛打,或用數種成分不同的原料反覆疊鍛得到的。鋼件組織緻密,成分均勻,夾雜物細 化。經金相組織研究,五十鍊鋼劍的高、低碳層共50~60層。

百鍊鋼的工藝操作

沈括《夢溪筆談》卷三雲:“予出使至磁州,鍛坊觀鍊鐵,方識真鋼。凡鐵之有鋼者,如面中有筋,濯盡柔面,則麵筋乃見,鍊鋼亦然。但取精鐵鍛之百餘火,每 鍛稱之,一鍛一輕,至累鍛而斤兩不減,則純鋼也,雖百鍊,不耗矣。此乃鐵之精純者,其色清明,磨瑩之,則黯然青且黑,與常鐵迥異。亦有煉之至盡而全無鋼 者,皆系地之所產。”此“精鐵”指百鍊鋼原料,應是含碳量稍高,所含夾雜不十分多的鐵碳合金。“一鍛一輕”,應是不斷去除夾雜,氧化鐵皮不斷產生並脫落之 故。“累鍛而斤兩不減”應是相對而言的。“煉之至盡而全無鋼”可能是含硫較多、產生熱脆的緣故。這是我國古代文獻中對百鍊鋼工藝和原理記述得最為詳細的一 段文字。可見“百鍊”即是百鍛,其中心環節是反覆鍛打,“百鍊鋼”就是去除夾雜後的一種“純鋼”。從現代技術原理看,反覆鍛打除了排除夾雜外,還可均勻成 分、緻密組織,有時亦可細化晶粒,從而極大地提高材料質量。許慎《說文解字》雲:“鍛,小冶也。”這是很有道理的。有學者認為“百鍊”的中心環節是滲碳, 百鍊鋼是一種滲碳鋼;又有學者認為“百鍊”的中心環節是脫碳,百鍊鋼是一種生鐵脫碳鍊鋼,這都是一種誤解。我們以為百鍊過程中,金屬含碳量雖可能有些變 化,但此非百鍊的目的。

中華刀劍鍛造之絕世工藝--百鍊鋼

關於“百鍊”的具體操作,從多方面的資料來看,至少應包括三種類型:

(1)多層積疊鍛合法,即把許多塊料積疊並鍛合在一起。這些原料的成分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積疊鍛合後也可再次摺疊。這有三方面資料可為佐證。

一是文獻記載。據曹植《寶刀賦》雲,建安中,曹操作寶刀五枚,曹操在《內誡令》中稱此刀為“百鍊利器”,在《百辟刀令》中又謂之“百辟刀”。“闢” 者,襞也,多層積疊、反覆摺疊也。說明此“百辟”是“百鍊”的一種具體方式。

中華刀劍鍛造之絕世工藝--百鍊鋼

二是實物資料。科學分析表明,永初六年“卅湅刀”和建初二年“五十湅”長劍金相組織都明顯分層,前者在刃部取樣含碳量約0.6-0.7%,夾雜物細薄 分散,變形量較大,分佈均勻,大體為30層左右。後者刃部組織分為三部分,中心部分約可分為15層,含碳量0.7-0.8%,組織均勻;兩個邊部對稱,各 有20層左右,含碳量不甚均勻,高碳部分為0.6-0.7%,低碳部分為0.3-0.4%,總計為50餘層。柯俊等:《中國古代的百鍊鋼》,《自然科學史 研究》1984年第4期。可見在早期百鍊鋼工藝中,煉數與組織層數之間存在一定關係。當然,未必所有百鍊鋼皆是如此,“百”當言多,而非嚴格的數字指數。

三是日本刀工藝。據研究,日本刀的皮部、心部往往都由多層積疊的材料鍛合而成。皮部常用含碳量1.3%左右的“玉鋼”製作,先把玉鋼鍛成許多小塊,後 將其積疊鍛合,再橫向、縱向摺疊,據說要反覆摺疊23次。心部常用含碳量稍低的“庖丁鐵”與“玉鋼”混合鍛打,比例為2∶1。鍛合後還要摺疊10次以上。 內田天夫:《日本刀劍新考》,1934年,第297、298頁。

"

漢代將炒鋼經反覆摺疊鍛打變形而製成的鋼及其工藝。其特點是反覆加熱鍛打。多次反覆鍛打可排除鋼中夾雜物,減少殘留夾雜物的尺寸 ,從而使其成分趨於均勻,組織趨於緻密,細化晶粒,改善鋼的性能。古代工匠把“精鐵”加熱鍛打一百多次,一鍛一稱一輕,直到斤兩不減,即成百鍊鋼。魏晉時 期是百鍊鋼的鼎盛時期。唐宋之後,因灌鋼工藝的發展等原因,百鍊鋼有所減少。

中華刀劍鍛造之絕世工藝--百鍊鋼

除“百鍊”外,古代還有“五十煉”、“三十煉”、“七十二煉”、“九煉”之說。古代許多寶刀、寶劍都是用這種方法制成的。三國時期曹操有“百鍊利器”五把;孫權有三把寶刀,其中有一把就命名為“百鍊”。

明宋應星《天工開物》中說:“刀劍絕美者以百鍊鋼包裹其外。”可見百鍊鋼是質量優良的鋼。

中華刀劍鍛造之絕世工藝--百鍊鋼

圖為保存至今的百鍊鋼漢劍

對出土文物的初步研究表明,百鍊鋼是用炒鋼作為原料,加熱後反覆摺疊鍛打,或用數種成分不同的原料反覆疊鍛得到的。鋼件組織緻密,成分均勻,夾雜物細 化。經金相組織研究,五十鍊鋼劍的高、低碳層共50~60層。

百鍊鋼的工藝操作

沈括《夢溪筆談》卷三雲:“予出使至磁州,鍛坊觀鍊鐵,方識真鋼。凡鐵之有鋼者,如面中有筋,濯盡柔面,則麵筋乃見,鍊鋼亦然。但取精鐵鍛之百餘火,每 鍛稱之,一鍛一輕,至累鍛而斤兩不減,則純鋼也,雖百鍊,不耗矣。此乃鐵之精純者,其色清明,磨瑩之,則黯然青且黑,與常鐵迥異。亦有煉之至盡而全無鋼 者,皆系地之所產。”此“精鐵”指百鍊鋼原料,應是含碳量稍高,所含夾雜不十分多的鐵碳合金。“一鍛一輕”,應是不斷去除夾雜,氧化鐵皮不斷產生並脫落之 故。“累鍛而斤兩不減”應是相對而言的。“煉之至盡而全無鋼”可能是含硫較多、產生熱脆的緣故。這是我國古代文獻中對百鍊鋼工藝和原理記述得最為詳細的一 段文字。可見“百鍊”即是百鍛,其中心環節是反覆鍛打,“百鍊鋼”就是去除夾雜後的一種“純鋼”。從現代技術原理看,反覆鍛打除了排除夾雜外,還可均勻成 分、緻密組織,有時亦可細化晶粒,從而極大地提高材料質量。許慎《說文解字》雲:“鍛,小冶也。”這是很有道理的。有學者認為“百鍊”的中心環節是滲碳, 百鍊鋼是一種滲碳鋼;又有學者認為“百鍊”的中心環節是脫碳,百鍊鋼是一種生鐵脫碳鍊鋼,這都是一種誤解。我們以為百鍊過程中,金屬含碳量雖可能有些變 化,但此非百鍊的目的。

中華刀劍鍛造之絕世工藝--百鍊鋼

關於“百鍊”的具體操作,從多方面的資料來看,至少應包括三種類型:

(1)多層積疊鍛合法,即把許多塊料積疊並鍛合在一起。這些原料的成分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積疊鍛合後也可再次摺疊。這有三方面資料可為佐證。

一是文獻記載。據曹植《寶刀賦》雲,建安中,曹操作寶刀五枚,曹操在《內誡令》中稱此刀為“百鍊利器”,在《百辟刀令》中又謂之“百辟刀”。“闢” 者,襞也,多層積疊、反覆摺疊也。說明此“百辟”是“百鍊”的一種具體方式。

中華刀劍鍛造之絕世工藝--百鍊鋼

二是實物資料。科學分析表明,永初六年“卅湅刀”和建初二年“五十湅”長劍金相組織都明顯分層,前者在刃部取樣含碳量約0.6-0.7%,夾雜物細薄 分散,變形量較大,分佈均勻,大體為30層左右。後者刃部組織分為三部分,中心部分約可分為15層,含碳量0.7-0.8%,組織均勻;兩個邊部對稱,各 有20層左右,含碳量不甚均勻,高碳部分為0.6-0.7%,低碳部分為0.3-0.4%,總計為50餘層。柯俊等:《中國古代的百鍊鋼》,《自然科學史 研究》1984年第4期。可見在早期百鍊鋼工藝中,煉數與組織層數之間存在一定關係。當然,未必所有百鍊鋼皆是如此,“百”當言多,而非嚴格的數字指數。

三是日本刀工藝。據研究,日本刀的皮部、心部往往都由多層積疊的材料鍛合而成。皮部常用含碳量1.3%左右的“玉鋼”製作,先把玉鋼鍛成許多小塊,後 將其積疊鍛合,再橫向、縱向摺疊,據說要反覆摺疊23次。心部常用含碳量稍低的“庖丁鐵”與“玉鋼”混合鍛打,比例為2∶1。鍛合後還要摺疊10次以上。 內田天夫:《日本刀劍新考》,1934年,第297、298頁。

中華刀劍鍛造之絕世工藝--百鍊鋼

(2)單料反覆摺疊鍛合。未摺疊前若材料為一層時,經`次摺疊後,便會出現2n層。現代龍泉寶劍曾有“九煉”之說,“九”亦含“久”意,但實際鍛打次 數取決於原料質量和對產品性能的要求,通常要鍛打半天。日本刀也有類似的操作,有人說新刀期要摺疊15次,得到32768層組織;又有人說近世之日本刀不 過摺疊7-8次,得到128或256層組織本間順治:《日本刀》,巖波書店1939年,第34-36頁。;在金相顯微鏡下,此組織有時能夠分解,有時不能 分辨。

(3)旋繞鍛合法。魏源《海國圖志》引黃冕《飛炸彈炮說》雲:“用鐵條燒熔百鍊,逐漸旋繞成團,每五斤方能煉成一斤。”據調查,二十世紀三十年代以 前,北京寶刀工藝中也有一種類似的操作,但其旋繞鍛合的次數視情況而定。

"

漢代將炒鋼經反覆摺疊鍛打變形而製成的鋼及其工藝。其特點是反覆加熱鍛打。多次反覆鍛打可排除鋼中夾雜物,減少殘留夾雜物的尺寸 ,從而使其成分趨於均勻,組織趨於緻密,細化晶粒,改善鋼的性能。古代工匠把“精鐵”加熱鍛打一百多次,一鍛一稱一輕,直到斤兩不減,即成百鍊鋼。魏晉時 期是百鍊鋼的鼎盛時期。唐宋之後,因灌鋼工藝的發展等原因,百鍊鋼有所減少。

中華刀劍鍛造之絕世工藝--百鍊鋼

除“百鍊”外,古代還有“五十煉”、“三十煉”、“七十二煉”、“九煉”之說。古代許多寶刀、寶劍都是用這種方法制成的。三國時期曹操有“百鍊利器”五把;孫權有三把寶刀,其中有一把就命名為“百鍊”。

明宋應星《天工開物》中說:“刀劍絕美者以百鍊鋼包裹其外。”可見百鍊鋼是質量優良的鋼。

中華刀劍鍛造之絕世工藝--百鍊鋼

圖為保存至今的百鍊鋼漢劍

對出土文物的初步研究表明,百鍊鋼是用炒鋼作為原料,加熱後反覆摺疊鍛打,或用數種成分不同的原料反覆疊鍛得到的。鋼件組織緻密,成分均勻,夾雜物細 化。經金相組織研究,五十鍊鋼劍的高、低碳層共50~60層。

百鍊鋼的工藝操作

沈括《夢溪筆談》卷三雲:“予出使至磁州,鍛坊觀鍊鐵,方識真鋼。凡鐵之有鋼者,如面中有筋,濯盡柔面,則麵筋乃見,鍊鋼亦然。但取精鐵鍛之百餘火,每 鍛稱之,一鍛一輕,至累鍛而斤兩不減,則純鋼也,雖百鍊,不耗矣。此乃鐵之精純者,其色清明,磨瑩之,則黯然青且黑,與常鐵迥異。亦有煉之至盡而全無鋼 者,皆系地之所產。”此“精鐵”指百鍊鋼原料,應是含碳量稍高,所含夾雜不十分多的鐵碳合金。“一鍛一輕”,應是不斷去除夾雜,氧化鐵皮不斷產生並脫落之 故。“累鍛而斤兩不減”應是相對而言的。“煉之至盡而全無鋼”可能是含硫較多、產生熱脆的緣故。這是我國古代文獻中對百鍊鋼工藝和原理記述得最為詳細的一 段文字。可見“百鍊”即是百鍛,其中心環節是反覆鍛打,“百鍊鋼”就是去除夾雜後的一種“純鋼”。從現代技術原理看,反覆鍛打除了排除夾雜外,還可均勻成 分、緻密組織,有時亦可細化晶粒,從而極大地提高材料質量。許慎《說文解字》雲:“鍛,小冶也。”這是很有道理的。有學者認為“百鍊”的中心環節是滲碳, 百鍊鋼是一種滲碳鋼;又有學者認為“百鍊”的中心環節是脫碳,百鍊鋼是一種生鐵脫碳鍊鋼,這都是一種誤解。我們以為百鍊過程中,金屬含碳量雖可能有些變 化,但此非百鍊的目的。

中華刀劍鍛造之絕世工藝--百鍊鋼

關於“百鍊”的具體操作,從多方面的資料來看,至少應包括三種類型:

(1)多層積疊鍛合法,即把許多塊料積疊並鍛合在一起。這些原料的成分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積疊鍛合後也可再次摺疊。這有三方面資料可為佐證。

一是文獻記載。據曹植《寶刀賦》雲,建安中,曹操作寶刀五枚,曹操在《內誡令》中稱此刀為“百鍊利器”,在《百辟刀令》中又謂之“百辟刀”。“闢” 者,襞也,多層積疊、反覆摺疊也。說明此“百辟”是“百鍊”的一種具體方式。

中華刀劍鍛造之絕世工藝--百鍊鋼

二是實物資料。科學分析表明,永初六年“卅湅刀”和建初二年“五十湅”長劍金相組織都明顯分層,前者在刃部取樣含碳量約0.6-0.7%,夾雜物細薄 分散,變形量較大,分佈均勻,大體為30層左右。後者刃部組織分為三部分,中心部分約可分為15層,含碳量0.7-0.8%,組織均勻;兩個邊部對稱,各 有20層左右,含碳量不甚均勻,高碳部分為0.6-0.7%,低碳部分為0.3-0.4%,總計為50餘層。柯俊等:《中國古代的百鍊鋼》,《自然科學史 研究》1984年第4期。可見在早期百鍊鋼工藝中,煉數與組織層數之間存在一定關係。當然,未必所有百鍊鋼皆是如此,“百”當言多,而非嚴格的數字指數。

三是日本刀工藝。據研究,日本刀的皮部、心部往往都由多層積疊的材料鍛合而成。皮部常用含碳量1.3%左右的“玉鋼”製作,先把玉鋼鍛成許多小塊,後 將其積疊鍛合,再橫向、縱向摺疊,據說要反覆摺疊23次。心部常用含碳量稍低的“庖丁鐵”與“玉鋼”混合鍛打,比例為2∶1。鍛合後還要摺疊10次以上。 內田天夫:《日本刀劍新考》,1934年,第297、298頁。

中華刀劍鍛造之絕世工藝--百鍊鋼

(2)單料反覆摺疊鍛合。未摺疊前若材料為一層時,經`次摺疊後,便會出現2n層。現代龍泉寶劍曾有“九煉”之說,“九”亦含“久”意,但實際鍛打次 數取決於原料質量和對產品性能的要求,通常要鍛打半天。日本刀也有類似的操作,有人說新刀期要摺疊15次,得到32768層組織;又有人說近世之日本刀不 過摺疊7-8次,得到128或256層組織本間順治:《日本刀》,巖波書店1939年,第34-36頁。;在金相顯微鏡下,此組織有時能夠分解,有時不能 分辨。

(3)旋繞鍛合法。魏源《海國圖志》引黃冕《飛炸彈炮說》雲:“用鐵條燒熔百鍊,逐漸旋繞成團,每五斤方能煉成一斤。”據調查,二十世紀三十年代以 前,北京寶刀工藝中也有一種類似的操作,但其旋繞鍛合的次數視情況而定。

中華刀劍鍛造之絕世工藝--百鍊鋼

百鍊鋼因製作艱難,金屬收得率低,所以主要用作寶刀寶劍一類名貴器物,普通刃器和生產工具應用甚少

文章來源:網絡。本文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