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扒日本批片背後玩家,這門生意該如何突破瓶頸?


作者 / 汀妹

今年的六一檔,很奇特,“哥斯拉”對戰“哆啦A夢”。一部硬核怪獸片《哥斯拉》,就這樣地闖進了兒童節,與童趣滿滿的《哆啦A夢》同臺競技。


深扒日本批片背後玩家,這門生意該如何突破瓶頸?


圖片來源於微博《小小片說大片》

其實在2015年前,六一檔根本沒有成氣候。直到《哆啦A夢:伴我同行》意外拿下5億票房後,才真正盤活了六一檔,同時這部具有墾荒意義的日本批片,也釋放了政策鬆動的信號,重啟了日片久違的引進之路。2015-2018年,我們不僅每年都可以看到《哆啦A夢》,還有成批量日本片,類型與數量都越來越多。

去年中日締結《和平友好條約》40週年,兩國政府交流頻繁,民間商務合作不斷,日片引進數量創新高。9月就達到了12部,提早破了引進紀錄。到了今年,破紀錄時間再次縮短,只用了半年,日片上映與定檔影片就達16部。


深扒日本批片背後玩家,這門生意該如何突破瓶頸?


在所有的非英語系小國別批片中,日片在數量上一家獨大,從今年上半年的數量來看,甚至超過了美國批片。但我們都知道,數量多並不代表生意紅火。從整體票房上來看,日片“性價比”顯然不如印度電影,動畫IP表現層次不齊,真人電影難破億、票房上限太低等等,都是不爭的事實。那為什麼日片數量不減反增?

電影情報處(ID:dianyingqingbaochu)從多位日片的老玩家處瞭解到,相比其他小國別批片,日片的拿片渠道更多,選擇更多。而且日片市場正在悄然改變,前兩年哄搶片源,導致入手費“水漲船高”的現象正在消退,老玩家控制局面,曇花一現的新買家不見蹤影,市場正在趨於理性。那麼處於洗牌階段的日片,目前到底是什麼格局?未來突破瓶頸、有利可圖的空間又在哪?


深扒日本批片背後玩家,這門生意該如何突破瓶頸?


新格局:專業老玩家為主,

日漫粉絲買家、衍生品公司為輔

縱觀今年的日片玩家中,幾乎沒一個“陌生人”,都是資深的玩家。


深扒日本批片背後玩家,這門生意該如何突破瓶頸?


【注】國內票房數據來源於貓眼,日本票房數據部分來源於日本映畫製作者聯盟(聯盟只公佈每年票房10億日元以上影片),部分來源於Box Office Mojo。

引進《夏目友人帳》的光線影業,2016年因引進《你的名字》取得近6億票房,而成為引進日本動畫的常客。2017年引進《煙花》,2018年因為光線有自己的動畫《昨日青空》而空缺。據悉,《你的名字》導演新海誠的新作《天氣之子》也確認被中方買走版權,光線引進可能性比較大。

與光線一樣,引進日片的影視行業“老大哥”,還有博納。2016年博納引進了《深夜食堂2》,今年引進了《龍珠超·布羅利》。值得一提是,兩部電影背後都有雙喜電影發行,控股方為發行工作室(香港)有限公司,這家公司有知名電影人施南生、陳永雄站臺。

同樣有香港公司做背書的是今年的“小黑馬”《祈禱落幕時》,引進方安石英納電影公司,是香港星皓影業全資控股的發行公司。星皓影業旗下藝人有梁詠琪,近些年投資製作春節檔《西遊記》系列。這次引進《祈禱落幕時》應該小賺,雖然內地上映時間遲了一年多,盜版資源橫飛,但最終拿下了6000多萬票房,甚至與日本本土1億票房差距不大。


深扒日本批片背後玩家,這門生意該如何突破瓶頸?



除了老大哥,做日片生意的還有影視行業的“新貴”華策影業與貓眼影業。華策去年開始入局日片生意,拿下了《名偵探柯南:零的執行人》,今年引進了上海國際電影節金爵獎最佳動畫《朝花夕誓》,以及最新版的《名偵探柯南:紺青之拳》;貓眼是第一次參與日本批片,與“老手”卓然影業一起發了《22年後的自白》。說完影視行業的“老大哥”和“新貴”,就是日片的資深玩家鳳儀傳媒了。2015年《哆啦A夢》一戰成名後,鳳儀就與日方結緣了,除了每年固定的《哆啦A夢》,真人版《銀魂》《鎌倉物語》等等都出自他們家,今年還引進了人氣漫畫《我的英雄學院》。

日本批片中還有一類最特殊的買家,他們本身就是動漫IP原著粉,粉絲心態左右了他們引進劇場版。前兩年這樣的買家,大多為曇花一現的個人玩家。而這一次大名鼎鼎的“B站”上海寬娛數碼引進《命運之夜——天之杯:惡之花》情況卻大不同,CEO陳睿發佈了一份帶有粉絲濾鏡的公告,稱引進“fate”一直是自己心願。第一部票房不太理想情況下,毫不影響第二部引進進度,近日“B站”已放出即將上映的消息,這一次大大縮短了延期上映的時間,或許能扭轉“fate”的市場表現。


深扒日本批片背後玩家,這門生意該如何突破瓶頸?



衍生品公司跨界做起日本批片生意,也是這兩年的新現象。去年因引進《龍貓》拿下1.7億票房後,讓我們注意到新華創這家公司。新華創是一家日本動漫IP衍生品授權與製作的代理公司,曾在上海做過吉卜力的展,因此與吉卜力結緣。《龍貓》成功後,今年新華創又引進了《千與千尋》,不出意外的話,新華創每年引進一部吉卜力電影的模式將會延續下去。這兩年參與日本批片比較多的發行公司眾合千澄,背後是做影院衍生品的千朗文化,幕後老闆都是徐亞輝。

最後值得一提的是,《鄰座的怪同學》引進方晶頂傳媒,這家公司的老闆為知名製片人陳力之,與田壯壯導演有密切合作。匪夷所思的是,晶頂傳媒的主要業務為國際製片,此前從未引進過批片,為什麼會突然引進一部日本漫改片?陳力之曾製片過韓國改編項目《捉迷藏》,或許是與日方有製片合作項目進而引進影片。


深扒日本批片背後玩家,這門生意該如何突破瓶頸?


困境:同步上映困難、

宣傳限制多、高價請不來明星主創

如今好萊塢分賬大片在國內的檔期營銷上,已經從同步上映,到追求提前北美上映。而大部分日本電影在國內上映都非常“滯後”,延期日本兩個月上映已經是“最快”引進日片。

延期時間長短,直接影響著票房表現。去年《小偷家族》能夠打破日本真人電影在華票房紀錄,片方敲下延期不到兩個月時間的檔期,功不可沒。延期時間越短,越有助於國內票房。但往往國內引進日片大多都是半年以後,延期半年意味著“盜版資源橫生”。因為日本是在電影公映後6個月開始發售DVD或者藍光碟。

2017年真人電影票房冠軍《念念手紀》時隔一年兩個月才被引進;2018年日本真人電影票房亞軍《鎌倉物語》時隔9個月才被引進;今年引進的《22年後的自白》距日本上映時間隔了一年半。這些影片因為票房口碑不錯,早已被很多國內薦片公號推過,想看的觀眾早已通過盜版資源先睹為快了,“漫長”的延期時間,消耗了電影的潛在觀眾。


深扒日本批片背後玩家,這門生意該如何突破瓶頸?



但中日同步上映這件事,目前還較為敏感。看似政策導向的日片生意背後,卻滿是禁忌。同時由於日方的嚴謹,過度的版權保護,也給中方宣傳造成了限制。我們不難看出,日片中有很多拗口且長的片名,很容易把非粉絲向的普通觀眾拒之門外。比如《精靈寶可夢:波爾凱尼恩與機巧的瑪機雅娜》《朝花夕誓:於離別之朝束起約定之花》。但像《迦百農》改為通俗易懂的《何以為家》這麼簡單的操作,日片卻大多不允許這樣做。

除了取名上的限制,日方提供的宣傳物料非常有限。《戀愛迴旋》宣發方曾透露,他們甚至不得不去預告片裡截圖製作宣傳物料。比宣傳物料還難搞定的是,日本藝人來華宣傳的事。說來詭異,雖然國內上映日片如此之多,但迄今為止,專門為電影來華宣傳的日本主創屈指可數,巖井俊二、是枝裕和、新海誠、小林薰,而且前兩還是與中國關係密切的“老朋友”,眾多的“流量明星”新垣結衣、有村架純、小栗旬、菅田將暉、橋本環奈等一個都沒有來過。


深扒日本批片背後玩家,這門生意該如何突破瓶頸?



因為大多日本藝人過了日本宣傳期,事務所的時間就不可控,很難再參與影片海外宣傳。即使中方開出幾百萬人民幣的“高價”,是他們劇集片酬的幾倍,甚至高出他們的廣告費,但他們仍然婉言謝絕了。


深扒日本批片背後玩家,這門生意該如何突破瓶頸?


日片生意未來的突破口在哪?

雖然日片的整體票房表現不好,但這四年,通過前赴後繼的大批量引進,中日文化交流頻繁,日片已經完成“混臉熟”的任務。這期間,不少平時不看日片的觀眾走進影院,普通觀眾對於日片不再感到陌生。目前日片生意看似費力不討好,但實際上已經迎來最好的發展階段,一些積弊的問題亟待解決。

動畫IP劇場版是引進日片中的大頭。目前破億的IP有《哆啦A夢》《名偵探柯南》《海賊王》《火影忍者》,這類在中國也具有“國民度”的IP,其他IP的認知度與粉絲受眾有限。比如《刀劍神域》《我的英雄學院》《命運之夜》這類IP,票房區間大多停留在2000-5000萬之間。

但今年出現了一個特例,原本小眾的《夏目友人帳》賣到了1.12億,接近日本本土票房三倍。究其原因,正是它內容突破了粉絲向,觸及到了更多普通觀眾。沒有複雜的世界觀與人物關係,主角就是男主人公夏目與一隻貓咪,大大降低了非粉絲向觀眾的觀影門檻。所以故事內容非粉絲向的全年齡段二次元IP,才是在中國市場最具票房潛力的作品,比IP熱度搜索指數與社群粉絲數更具參考價值。


深扒日本批片背後玩家,這門生意該如何突破瓶頸?



日本真人電影同樣是看故事題材。東野圭吾小說改編的《祈禱落幕時》,比先前引進的《解憂雜貨店》更具有懸疑感,貫穿故事始終情感是母愛與父愛,強情節、溫暖正能量是影片票房突破關鍵。因而在真人題材挑選上,切勿迷信IP改編,更應該著眼影片類型成熟度與故事內核溫情。

另外,雖然真人電影的宣傳有諸多限制,但是仍然可以“戴著腳鐐跳舞”。比如鳳儀採取的方式是組織中方媒體到日本探班,或是直接到日本接觸藝人,錄製宣傳物料。另外電影節是可以借力的渠道,《晝顏》主演上戶彩、齋藤工雙雙到了2017年上影節出席映後見面會、日本電影周開幕式,黃牛票價炒到兩千一張,曾轟動一時。後來電影真正被引進在國內上映時,兩人並沒有再次來華宣傳。提前已經確認引進的真人電影,或許可以反過來利用好電影節的展映資源,配合主創來華造勢,增加電影宣傳曝光。


深扒日本批片背後玩家,這門生意該如何突破瓶頸?


《晝顏》主創出席上影節

《小偷家族》是通過電影節宣傳的典型案例。2018年6月,路畫剛從戛納拿下《小偷家族》,就來到了上海國際電影節展映,請到了人氣“小花”松岡茉優與導演是枝裕和出席映畫見面會。開票30秒,《小偷家族》所有觀影票被一搶而空,黃牛價再次被炒到了兩三千,有網友稱“願意拿上海內環一套房換《小偷家族》”,片方抓住該點,衍生出電影的營銷梗“一張票價值上海內環一套房”。


深扒日本批片背後玩家,這門生意該如何突破瓶頸?


《小偷家族》主創出席上影節

就這樣,《小偷家族》通過上影節展映,不僅順利邀到了豪華主創宣傳造勢,還通過粉絲“瘋搶”的現象,毫不費用地為電影營銷了一波。電影情報處(ID:dianyingqingbaochu)從多處批片玩家處瞭解到,今年很多批片已經開始參照這樣的模式,申請進入官方展映單元,借力上影節為電影宣傳造勢。

但縮短兩國之間上映時間差,仍然是各家努力的方向,畢竟只要同步上映,主創來華、盜版資源等很多問題都可以迎刃而解。目前日本批片價格普遍有所回落趨勢,這是按照前兩年日片在中國市場表現,推算演變而來的。可以預見下一個階段,我們將會迎來更健康的日本批片生態,突破口也將在不遠處。

深扒日本批片背後玩家,這門生意該如何突破瓶頸?


深扒日本批片背後玩家,這門生意該如何突破瓶頸?


商務合作 / 轉載 / 加入社群 / 約稿

請聯繫微信ID:

15201655723 yqpdy2018

1028627745 649778177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