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業才看清的真面目:那些前任同事們'

"

在這段失業的日子裡,不時會想起剛剛過去的那部職場大劇裡的人,各種臉譜畫像在我眼前飛速閃過...人,本就是複雜到可以拿來研究的一門學問,藉此閒暇,我也來研究研究吧。

"

在這段失業的日子裡,不時會想起剛剛過去的那部職場大劇裡的人,各種臉譜畫像在我眼前飛速閃過...人,本就是複雜到可以拿來研究的一門學問,藉此閒暇,我也來研究研究吧。

失業才看清的真面目:那些前任同事們

前任同事好比前任男(女)友?純屬扯淡吧。

打你辭職那天起,這家公司的同事們統統成了你的“前任”,就跟前任男友或女友一樣,關係緊密度瞬間降低,從天天見變成了難得一見,還可能是再也不見,隨後相忘於江湖。但不同的是,對於前任男友或女友,多少還是存在一定的羈絆,那是因為情感本身具有記憶和延續性,而同事與同事的關係,大概在所有關係中是最現實的存在,一當發生變故,便如同氣球爆破般面目全非。

從時間上看,與同事一天超過8小時的朝夕相對,已經遠大於與戀人或家人的相處時間。從溝通上看,出於共同的工作任務,即使是悶聲敲碼的程序員,也需要進行一些必要的溝通,更別說銷售、人事、運營等等,再加上各種晨會、週會、月會、頭腦風暴大會...反正,領導們強調要多溝通。相處時間長了,溝通多了,即使只有一個月,便可以形成緊密的聯繫,那麼,共事半年、1年甚至更久,臨別時豈不應該淚流滿面,再來個大大的擁抱了?

NO!真相往往扎心。

從你提出辭職的那天起,你的同事和你便可以開始劃清界線。前一秒還打雞血攜手高呼“我們是一個team”,下一秒,一切都開始悄然變化…

對於這個期間發生的情況,需要分四類人去說:

第一類:死對頭。跟你曾經發生過大小矛盾、口角、摩擦等,至今還耿耿於懷。當他(她)聽說你要離職,有種天瞬間被點亮的豁然開朗感,恨不得開瓶酒就地慶祝。心裡想著:總算除去一心頭大患,隨後,工作的積極性也突然變高了許多。這麼說來,你的離開,還真是給公司帶來了一股新的推動力啊。

"

在這段失業的日子裡,不時會想起剛剛過去的那部職場大劇裡的人,各種臉譜畫像在我眼前飛速閃過...人,本就是複雜到可以拿來研究的一門學問,藉此閒暇,我也來研究研究吧。

失業才看清的真面目:那些前任同事們

前任同事好比前任男(女)友?純屬扯淡吧。

打你辭職那天起,這家公司的同事們統統成了你的“前任”,就跟前任男友或女友一樣,關係緊密度瞬間降低,從天天見變成了難得一見,還可能是再也不見,隨後相忘於江湖。但不同的是,對於前任男友或女友,多少還是存在一定的羈絆,那是因為情感本身具有記憶和延續性,而同事與同事的關係,大概在所有關係中是最現實的存在,一當發生變故,便如同氣球爆破般面目全非。

從時間上看,與同事一天超過8小時的朝夕相對,已經遠大於與戀人或家人的相處時間。從溝通上看,出於共同的工作任務,即使是悶聲敲碼的程序員,也需要進行一些必要的溝通,更別說銷售、人事、運營等等,再加上各種晨會、週會、月會、頭腦風暴大會...反正,領導們強調要多溝通。相處時間長了,溝通多了,即使只有一個月,便可以形成緊密的聯繫,那麼,共事半年、1年甚至更久,臨別時豈不應該淚流滿面,再來個大大的擁抱了?

NO!真相往往扎心。

從你提出辭職的那天起,你的同事和你便可以開始劃清界線。前一秒還打雞血攜手高呼“我們是一個team”,下一秒,一切都開始悄然變化…

對於這個期間發生的情況,需要分四類人去說:

第一類:死對頭。跟你曾經發生過大小矛盾、口角、摩擦等,至今還耿耿於懷。當他(她)聽說你要離職,有種天瞬間被點亮的豁然開朗感,恨不得開瓶酒就地慶祝。心裡想著:總算除去一心頭大患,隨後,工作的積極性也突然變高了許多。這麼說來,你的離開,還真是給公司帶來了一股新的推動力啊。

失業才看清的真面目:那些前任同事們

第二類:路人甲。跟你關係普通,沒有矛盾,但也談不上喜歡。似乎當你要離職時,才突然發現了有你這個人的存在,出於客套,免不了問候兩句:你要走了啊,以後回來坐坐。“坐你個大頭鬼!一年沒說幾句話,走的時候卻像跟你很熟似的”你在心裡唾棄著。當然,他(她)說完那句話後,也沒了更多話,因為真的不熟。

第三類:表面朋友。從同事演變為朋友,通常都源於一次私事或者八卦的交談,因為這樣能弱化工作屬性,覺得對方把自己當朋友了,於是逐漸拆掉相互間的心理防線,開始變得掏心掏肺…但讓你大跌眼鏡的是,你一說要辭職,他(她)對你的興趣度、熱情度驟然下降,你本以為他要來個臨別訴衷腸,結果卻只淡淡的耍了句:以後別忘了聯繫我哦…

"

在這段失業的日子裡,不時會想起剛剛過去的那部職場大劇裡的人,各種臉譜畫像在我眼前飛速閃過...人,本就是複雜到可以拿來研究的一門學問,藉此閒暇,我也來研究研究吧。

失業才看清的真面目:那些前任同事們

前任同事好比前任男(女)友?純屬扯淡吧。

打你辭職那天起,這家公司的同事們統統成了你的“前任”,就跟前任男友或女友一樣,關係緊密度瞬間降低,從天天見變成了難得一見,還可能是再也不見,隨後相忘於江湖。但不同的是,對於前任男友或女友,多少還是存在一定的羈絆,那是因為情感本身具有記憶和延續性,而同事與同事的關係,大概在所有關係中是最現實的存在,一當發生變故,便如同氣球爆破般面目全非。

從時間上看,與同事一天超過8小時的朝夕相對,已經遠大於與戀人或家人的相處時間。從溝通上看,出於共同的工作任務,即使是悶聲敲碼的程序員,也需要進行一些必要的溝通,更別說銷售、人事、運營等等,再加上各種晨會、週會、月會、頭腦風暴大會...反正,領導們強調要多溝通。相處時間長了,溝通多了,即使只有一個月,便可以形成緊密的聯繫,那麼,共事半年、1年甚至更久,臨別時豈不應該淚流滿面,再來個大大的擁抱了?

NO!真相往往扎心。

從你提出辭職的那天起,你的同事和你便可以開始劃清界線。前一秒還打雞血攜手高呼“我們是一個team”,下一秒,一切都開始悄然變化…

對於這個期間發生的情況,需要分四類人去說:

第一類:死對頭。跟你曾經發生過大小矛盾、口角、摩擦等,至今還耿耿於懷。當他(她)聽說你要離職,有種天瞬間被點亮的豁然開朗感,恨不得開瓶酒就地慶祝。心裡想著:總算除去一心頭大患,隨後,工作的積極性也突然變高了許多。這麼說來,你的離開,還真是給公司帶來了一股新的推動力啊。

失業才看清的真面目:那些前任同事們

第二類:路人甲。跟你關係普通,沒有矛盾,但也談不上喜歡。似乎當你要離職時,才突然發現了有你這個人的存在,出於客套,免不了問候兩句:你要走了啊,以後回來坐坐。“坐你個大頭鬼!一年沒說幾句話,走的時候卻像跟你很熟似的”你在心裡唾棄著。當然,他(她)說完那句話後,也沒了更多話,因為真的不熟。

第三類:表面朋友。從同事演變為朋友,通常都源於一次私事或者八卦的交談,因為這樣能弱化工作屬性,覺得對方把自己當朋友了,於是逐漸拆掉相互間的心理防線,開始變得掏心掏肺…但讓你大跌眼鏡的是,你一說要辭職,他(她)對你的興趣度、熱情度驟然下降,你本以為他要來個臨別訴衷腸,結果卻只淡淡的耍了句:以後別忘了聯繫我哦…

失業才看清的真面目:那些前任同事們

第四類:真正朋友。這世間要遇到真正的朋友本來也不容易吧,從同事發展為朋友卻是個很好的途徑。然而,從同事中識別出真朋友卻不容易。在工作中,大家不免一定程度的偽裝,呈現出來的皆非原本的真面目,需要一個契機,才能發現彼此為同路人。奇怪點就在於,很多時候,這個契機正是在你離職之時。細想也不無道理,這個時候你往往已卸下了面具,那些真正認可你,希望與你建立工作以外連接的人,便會出現。能夠拋開各種利益的關聯,與即將無業的你成為朋友的人,難道不正是你真正的朋友麼?

所以說,離職見真情,跟“分手看人品”道理相似。往往在特定場景的觸發下,才能看透人和事的本質。從這個意義上講,失了一份工作,交了一個或幾個真朋友,也算是賺到了。

"

在這段失業的日子裡,不時會想起剛剛過去的那部職場大劇裡的人,各種臉譜畫像在我眼前飛速閃過...人,本就是複雜到可以拿來研究的一門學問,藉此閒暇,我也來研究研究吧。

失業才看清的真面目:那些前任同事們

前任同事好比前任男(女)友?純屬扯淡吧。

打你辭職那天起,這家公司的同事們統統成了你的“前任”,就跟前任男友或女友一樣,關係緊密度瞬間降低,從天天見變成了難得一見,還可能是再也不見,隨後相忘於江湖。但不同的是,對於前任男友或女友,多少還是存在一定的羈絆,那是因為情感本身具有記憶和延續性,而同事與同事的關係,大概在所有關係中是最現實的存在,一當發生變故,便如同氣球爆破般面目全非。

從時間上看,與同事一天超過8小時的朝夕相對,已經遠大於與戀人或家人的相處時間。從溝通上看,出於共同的工作任務,即使是悶聲敲碼的程序員,也需要進行一些必要的溝通,更別說銷售、人事、運營等等,再加上各種晨會、週會、月會、頭腦風暴大會...反正,領導們強調要多溝通。相處時間長了,溝通多了,即使只有一個月,便可以形成緊密的聯繫,那麼,共事半年、1年甚至更久,臨別時豈不應該淚流滿面,再來個大大的擁抱了?

NO!真相往往扎心。

從你提出辭職的那天起,你的同事和你便可以開始劃清界線。前一秒還打雞血攜手高呼“我們是一個team”,下一秒,一切都開始悄然變化…

對於這個期間發生的情況,需要分四類人去說:

第一類:死對頭。跟你曾經發生過大小矛盾、口角、摩擦等,至今還耿耿於懷。當他(她)聽說你要離職,有種天瞬間被點亮的豁然開朗感,恨不得開瓶酒就地慶祝。心裡想著:總算除去一心頭大患,隨後,工作的積極性也突然變高了許多。這麼說來,你的離開,還真是給公司帶來了一股新的推動力啊。

失業才看清的真面目:那些前任同事們

第二類:路人甲。跟你關係普通,沒有矛盾,但也談不上喜歡。似乎當你要離職時,才突然發現了有你這個人的存在,出於客套,免不了問候兩句:你要走了啊,以後回來坐坐。“坐你個大頭鬼!一年沒說幾句話,走的時候卻像跟你很熟似的”你在心裡唾棄著。當然,他(她)說完那句話後,也沒了更多話,因為真的不熟。

第三類:表面朋友。從同事演變為朋友,通常都源於一次私事或者八卦的交談,因為這樣能弱化工作屬性,覺得對方把自己當朋友了,於是逐漸拆掉相互間的心理防線,開始變得掏心掏肺…但讓你大跌眼鏡的是,你一說要辭職,他(她)對你的興趣度、熱情度驟然下降,你本以為他要來個臨別訴衷腸,結果卻只淡淡的耍了句:以後別忘了聯繫我哦…

失業才看清的真面目:那些前任同事們

第四類:真正朋友。這世間要遇到真正的朋友本來也不容易吧,從同事發展為朋友卻是個很好的途徑。然而,從同事中識別出真朋友卻不容易。在工作中,大家不免一定程度的偽裝,呈現出來的皆非原本的真面目,需要一個契機,才能發現彼此為同路人。奇怪點就在於,很多時候,這個契機正是在你離職之時。細想也不無道理,這個時候你往往已卸下了面具,那些真正認可你,希望與你建立工作以外連接的人,便會出現。能夠拋開各種利益的關聯,與即將無業的你成為朋友的人,難道不正是你真正的朋友麼?

所以說,離職見真情,跟“分手看人品”道理相似。往往在特定場景的觸發下,才能看透人和事的本質。從這個意義上講,失了一份工作,交了一個或幾個真朋友,也算是賺到了。

失業才看清的真面目:那些前任同事們

離職後續,有人關心你的失業,也有人關心的是你。

以我本人為例,說說離職後續,即失業的當下吧。

離職後,死對頭和路人甲,自然從我的世界裡消失了。消失的原因很簡單,我們不存在聯繫方式,公司群已將我剔除,我的微信好友裡也沒有他們,這種緣分,似乎僅存在於那個特定的空間和時間。好比旅途火車中同一節車廂的人,有過短暫的交集,車到站,一走出車廂,大家便再無聯繫。偶爾腦海裡也會閃現曾經與死對頭間的口角摩擦場景,再往細想一點都覺得無趣,漸漸的也就完全忘記。

表面朋友,實在是一個尷尬的存在。由於當初在職時打得火熱,他們已經存在於我的微信朋友名單中,往日頻繁互動的微信記錄猶在,今卻嘎然而止,再要想發一句寒暄的話,都覺得困難。但是,他們也會時不時的冒出來,以一個上班族的身份“關心”我這個待業青年:“去哪高就了啊?”,我回答:“還在看機會。”那邊:“總比呆在這破公司強,到時定了也解救下我啊”,”我回:“好的。”...便沒了下文。所以,他們現在已經不想和我一起談私事或八卦了?貌似只是在累了困了的時候,看看離職員工的失業好戲尋求一絲放鬆吧,倘若得知我還繼續悲催的失業,想必他們的嘴角會露出一絲優越的微笑。

不過,慶幸的是,有一種叫“真朋友”的存在。在失業的日子裡,前任公司已認證的“真正朋友”,私下拉個群,或彼此激勵打氣,或幫忙推薦新工作,或合計一起創業,也會在某一天心血來潮串掇一個飯局,再次見面,開心八卦,暢談理想...本以為灰暗的失業的日子,卻因收穫了珍貴的友情而變得明亮起來...這樣想來,真該要感謝前任公司讓我們相遇了。

"

在這段失業的日子裡,不時會想起剛剛過去的那部職場大劇裡的人,各種臉譜畫像在我眼前飛速閃過...人,本就是複雜到可以拿來研究的一門學問,藉此閒暇,我也來研究研究吧。

失業才看清的真面目:那些前任同事們

前任同事好比前任男(女)友?純屬扯淡吧。

打你辭職那天起,這家公司的同事們統統成了你的“前任”,就跟前任男友或女友一樣,關係緊密度瞬間降低,從天天見變成了難得一見,還可能是再也不見,隨後相忘於江湖。但不同的是,對於前任男友或女友,多少還是存在一定的羈絆,那是因為情感本身具有記憶和延續性,而同事與同事的關係,大概在所有關係中是最現實的存在,一當發生變故,便如同氣球爆破般面目全非。

從時間上看,與同事一天超過8小時的朝夕相對,已經遠大於與戀人或家人的相處時間。從溝通上看,出於共同的工作任務,即使是悶聲敲碼的程序員,也需要進行一些必要的溝通,更別說銷售、人事、運營等等,再加上各種晨會、週會、月會、頭腦風暴大會...反正,領導們強調要多溝通。相處時間長了,溝通多了,即使只有一個月,便可以形成緊密的聯繫,那麼,共事半年、1年甚至更久,臨別時豈不應該淚流滿面,再來個大大的擁抱了?

NO!真相往往扎心。

從你提出辭職的那天起,你的同事和你便可以開始劃清界線。前一秒還打雞血攜手高呼“我們是一個team”,下一秒,一切都開始悄然變化…

對於這個期間發生的情況,需要分四類人去說:

第一類:死對頭。跟你曾經發生過大小矛盾、口角、摩擦等,至今還耿耿於懷。當他(她)聽說你要離職,有種天瞬間被點亮的豁然開朗感,恨不得開瓶酒就地慶祝。心裡想著:總算除去一心頭大患,隨後,工作的積極性也突然變高了許多。這麼說來,你的離開,還真是給公司帶來了一股新的推動力啊。

失業才看清的真面目:那些前任同事們

第二類:路人甲。跟你關係普通,沒有矛盾,但也談不上喜歡。似乎當你要離職時,才突然發現了有你這個人的存在,出於客套,免不了問候兩句:你要走了啊,以後回來坐坐。“坐你個大頭鬼!一年沒說幾句話,走的時候卻像跟你很熟似的”你在心裡唾棄著。當然,他(她)說完那句話後,也沒了更多話,因為真的不熟。

第三類:表面朋友。從同事演變為朋友,通常都源於一次私事或者八卦的交談,因為這樣能弱化工作屬性,覺得對方把自己當朋友了,於是逐漸拆掉相互間的心理防線,開始變得掏心掏肺…但讓你大跌眼鏡的是,你一說要辭職,他(她)對你的興趣度、熱情度驟然下降,你本以為他要來個臨別訴衷腸,結果卻只淡淡的耍了句:以後別忘了聯繫我哦…

失業才看清的真面目:那些前任同事們

第四類:真正朋友。這世間要遇到真正的朋友本來也不容易吧,從同事發展為朋友卻是個很好的途徑。然而,從同事中識別出真朋友卻不容易。在工作中,大家不免一定程度的偽裝,呈現出來的皆非原本的真面目,需要一個契機,才能發現彼此為同路人。奇怪點就在於,很多時候,這個契機正是在你離職之時。細想也不無道理,這個時候你往往已卸下了面具,那些真正認可你,希望與你建立工作以外連接的人,便會出現。能夠拋開各種利益的關聯,與即將無業的你成為朋友的人,難道不正是你真正的朋友麼?

所以說,離職見真情,跟“分手看人品”道理相似。往往在特定場景的觸發下,才能看透人和事的本質。從這個意義上講,失了一份工作,交了一個或幾個真朋友,也算是賺到了。

失業才看清的真面目:那些前任同事們

離職後續,有人關心你的失業,也有人關心的是你。

以我本人為例,說說離職後續,即失業的當下吧。

離職後,死對頭和路人甲,自然從我的世界裡消失了。消失的原因很簡單,我們不存在聯繫方式,公司群已將我剔除,我的微信好友裡也沒有他們,這種緣分,似乎僅存在於那個特定的空間和時間。好比旅途火車中同一節車廂的人,有過短暫的交集,車到站,一走出車廂,大家便再無聯繫。偶爾腦海裡也會閃現曾經與死對頭間的口角摩擦場景,再往細想一點都覺得無趣,漸漸的也就完全忘記。

表面朋友,實在是一個尷尬的存在。由於當初在職時打得火熱,他們已經存在於我的微信朋友名單中,往日頻繁互動的微信記錄猶在,今卻嘎然而止,再要想發一句寒暄的話,都覺得困難。但是,他們也會時不時的冒出來,以一個上班族的身份“關心”我這個待業青年:“去哪高就了啊?”,我回答:“還在看機會。”那邊:“總比呆在這破公司強,到時定了也解救下我啊”,”我回:“好的。”...便沒了下文。所以,他們現在已經不想和我一起談私事或八卦了?貌似只是在累了困了的時候,看看離職員工的失業好戲尋求一絲放鬆吧,倘若得知我還繼續悲催的失業,想必他們的嘴角會露出一絲優越的微笑。

不過,慶幸的是,有一種叫“真朋友”的存在。在失業的日子裡,前任公司已認證的“真正朋友”,私下拉個群,或彼此激勵打氣,或幫忙推薦新工作,或合計一起創業,也會在某一天心血來潮串掇一個飯局,再次見面,開心八卦,暢談理想...本以為灰暗的失業的日子,卻因收穫了珍貴的友情而變得明亮起來...這樣想來,真該要感謝前任公司讓我們相遇了。

失業才看清的真面目:那些前任同事們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