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連發兩文質疑視覺中國的處罰:處理碰瓷式維權,該有下文

在所有人的等待中,天津相關部門對於視覺中國的處罰終於在昨日公佈出來,撇開那些無關痛癢的“批評”詞彙,只剩下一點:處罰30萬!而視覺中國也迅速跟進,不但發表了一篇“大徹大悟”的道歉書,還發出聲明“誠懇接受相關處罰”

人民日報連發兩文質疑視覺中國的處罰:處理碰瓷式維權,該有下文

人民日報連發兩文質疑視覺中國的處罰:處理碰瓷式維權,該有下文

大家可以看到,視覺中國在道歉信中除了“感謝各界的監督、批評、指導”外,還將“健全規範平臺版權管理機制、推動合規合理的版權保護、以身作則帶動行業風氣好轉”,重點來了“我們將繼續發揮第三平臺在保護知識產權、維護創作者權益中的積極作用”!大家看了之後什麼感覺?改變?那個“繼續”才是重點詞,你抱了多大期望?

對於這些處理,在網上也是議論紛紛。視覺中國的所作所為存在已久,長遠的不說,單從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短短一年時間,視覺中國的訴訟數量就已經高達3391件,而其中的98%都是知識產權訴訟,一共起訴了1242家公司侵權。做過是什麼概念?基本達到了每天起訴10件的效率,我不服視覺中國,但是不能不服視覺中國的律師,這麼高的“勞動量”,換其他行業早得憂鬱症了,而他們還樂此不彼的堅持著,可敬啊!

人民日報連發兩文質疑視覺中國的處罰:處理碰瓷式維權,該有下文

按照一些大咖們公佈出的事實可以看出,視覺中國“感覺”他人侵權後,總是電話知會或者律師函,遇到潘石屹潘總那樣的,沒轍,自己灰頭土臉;但遇到那些法律知識相對匱乏的人就可以“得手”,要麼訴訟賠償,要麼花錢加入,沒有第三個選擇。如果你有“版權”標識大家採用了你的圖片,那付費也無可非議,但關鍵是你一點“提示”都沒有,把照片扔在那,大家用了之後你說“侵權”了,有點“姜太公釣魚”的邏輯,也有點“碰瓷”的味道,這也是大家心生不滿的原因

面對處罰30萬這麼一個結果,我估計很多人的心情都是一個“呵呵”,這時候配上鄭智化的那兩句歌詞就更般配:就算是不如願,我又能如何!

大家的忍耐力很強,無話可說,但是有人坐不住,誰?人民日報!在視覺中國的處罰公佈之後,人民日報接連發了兩篇動態來表達情緒:

人民日報連發兩文質疑視覺中國的處罰:處理碰瓷式維權,該有下文

在第一次發文中,人民日報直言:人們介意的不是為圖片付費,而是被胡亂收費。保護版權,歸根結底是要保護和激勵原創,牢記這份初心,市場方能壯大!

人民日報連發兩文質疑視覺中國的處罰:處理碰瓷式維權,該有下文

第二篇文的語句和措詞就顯得很犀利:從重處罰、30萬元,這樣的“搭配”讓人浮想聯翩。圖片標註有害信息,該付出應有代價,被指碰瓷式維權等備受詬病的行為,受到何種處理?力避高舉輕放,才有益於企業成長,有益於守衛法治精神!

30萬,對於普通人來說可能是個天文數字,但對於每天起訴近10起的視覺中國來說連“九牛一毛”都不算,這樣的“痛”能讓視覺中國“改前非”嗎?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