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積電或率先推新一代7納米芯片,教父式領導人卻面臨退休

人工智能 臺積電 張忠謀 iPhone 電子行業觀察 2017-05-30

臺積電創建了半導體代工生產模式,推進了全球信息技術的國際分工,是經濟全球化的象徵性存在。

目前全球晶圓代工營收市佔率臺積電逼近六成,不過未來將面臨三星的強力競爭,因今年5月中旬(去年決定分拆代工部門定)坊間傳出,三星將晶圓代工分拆成獨立單位,其半導體事業也將從原先存儲器與系統LSI雙組織結構分拆成三支。三星現任半導體研發主管將升任晶圓代工部門執行長。

臺積電或率先推新一代7納米芯片,教父式領導人卻面臨退休

晶圓代工自立門戶,有助於爭搶更多代工業訂單。三星未來還計劃擴大投資晶圓代工業務,務求拉近與臺積電距離。

在尖端晶圓代工製程技術開發方面,韓國三星電子與臺積電(TSMC)一直存在競爭,雙方在7納米芯片生產技術研發方面的較量已呈白熱化。不過,目前三星領先同業量產10nm。

近幾年,臺積電晶圓代工表現非常搶眼,其在工藝製程上有很高的造詣,這幾年已踏進10納米工藝製程,2022年可能會實現3納米工藝的突破,而英特爾卻還在固守14納米工藝製程。針對新一代電路線寬7納米(納米為10億分之1米)芯片製程技術進展,世界最大半導體代工企業臺積電(TSMC)聯合首席執行官(CEO)魏哲家日前表示,該企業已開始試產12種產品,將於2018年啟動量產,而且一年後再投產EUV極紫外光刻技術加持的新版7nm。

EUV技術是半導體領域多年來一直夢寐以求的里程碑式技術,如果達成可以大大向前推進摩爾定律,並大幅度提高產能,但該技術過於複雜,一再推遲,就連Intel也始終搞不定。

據稱現行最尖端為10納米,面向預計年內上市的美國蘋果的新款智能手機“iPhone”,由臺積電的10納米CPU(中央處理器)獨家獲得訂單。新一代的7納米芯不僅可應用在智能手機,未來可穿戴設備、IoT設備以及支撐人工智能(AI)的數據中心領域,都蘊藏大量的市場需求。此前媒體披露,三星力爭2019年量產該製程,但如果魏哲家所說的計劃推進順利,臺積電或將取得領先地位。

魏哲家在演講中提出的方針是,將在“物聯網(IoT)”、自動駕駛以及用於相機的CMOS傳感器等領域拓展新需求。同時表示客戶達到約450家,而且每週增加1家,並強調臺積電仍保持著通過引領半導體的技術創新來吸引客戶的良性循環。

臺積電或率先推新一代7納米芯片,教父式領導人卻面臨退休

臺灣TSMC工廠

臺積電創建一流代工模式

臺灣積體電路製造公司,簡稱臺積電、TSMC,是臺灣一家半導體制造公司,成立於1987年,是全球第一家、以及最大的專業集成電路製造服務(晶圓代工)企業,總部與主要工廠位於新竹科學園區。目前,臺積電佔居全球代工市場的份額超過50%,目前正保持快速發展;在市值方面,2017年3月,臺積電市值1703.62億美元超越PC芯片巨頭英特爾47.98億美元。

臺積電或率先推新一代7納米芯片,教父式領導人卻面臨退休

英特爾(藍)和臺積電市值波動圖

1983年,張忠謀因為和德州儀器半導體理念不合,放棄了該集團總經理一職。1987年,張忠謀創立臺積電,幾乎沒有人看好。但張忠謀卻發現了這個巨大的商機。在當時,全世界半導體企業都是一樣的商業模式。Intel,三星等巨頭自己設計芯片,在自有的晶圓廠生產,並且自己完成芯片測試與封裝——全能而且無可匹敵。而張忠謀開創了晶圓代工(foundry)模式,“我的公司不生產自己的產品,只為半導體設計公司製造產品。”這在當時是一件不可想象的事情,因為那時還沒有獨立的半導體設計公司。

臺積電正是依靠創始人兼董事長張忠謀主導的不斷壯大代工模式,改變了半導體行業的產業結構。如今,IT產業的“幕後統治者”臺積電迎來了創業30年。

臺積電或率先推新一代7納米芯片,教父式領導人卻面臨退休

臺積電每年投入1萬億日元用於設備投資(照片由臺積電提供)

今年4月臺積電財報說明會上,聯合首席執行官(CEO)劉德音充滿自信地表示,在人工智能(AI)、自動駕駛和5G通信,眾多領域的高性能半導體需求都將增加,這將成為臺積電的增長引擎。

同一天發佈的臺積電2017年1~3月合併財報顯示,淨利潤同比增長35%,增至876億新臺幣,刷新了1~3月的季度歷史新高。截至上一財季,臺積電已連續5個季度創出歷史新高,增長勢頭依然強健。臺積電的銷售淨利潤率達到37%,絕對是製造業的翹楚。

臺積電或率先推新一代7納米芯片,教父式領導人卻面臨退休

最早蘋果“iPhone 6s ”處理器的代工訂單由三星和臺積電2家負責,不過臺積電率先實現穩定量產體制。不過後來蘋果“iPhone 7”處理器完全由臺積電承擔生產,臺積電奪走了此前共同負責代工的韓國三星電子的訂單,這也就是臺積電利潤最近創歷史新高的原因之一。業界認為“蘋果放棄讓三星晶圓代工是出於兩者在智能手機業務上的競爭。另一方面,從實力角度上講,臺積電能接到蘋果的獨家訂單,也是其技術實力的見證。

除了為蘋果代工晶圓外,臺積電與美國高通、聯發科、海思等其他智能手機CPU製造商也有緊密合作關係。全球每年出貨15億部智能手機中大部分處理器都由臺積電生產製造。臺積電被業界認為每年生產數百億個晶圓,它們被廣泛應用於家電、汽車和工業設備等領域。

當然臺積電強項絕非僅是量產技術。它的另一個強項,就是其日積月累形成的龐大知識產權資料庫(Library)。臺積電從英國半導體設計企業ARM等公司購買技術(專利),或通過授權來積累技術專利,為客戶積累了超萬項可利用的技術專利。此外,臺積電還深度參與設計、開發,某供應商高管表示,“所有人都不得不依賴臺積電”。

臺積電對客戶服務那是體驗、周到,可為每家客戶配備了數人的專職團隊,從設計、開發到生產全程提供協助。要知道,在臺積電的客戶服務團隊中,有數千人曾是在美國等獲得博士學位資深技術研發人員。臺積電日本法人的社長小野寺誠表示,“(我們是)服務於客戶的服務業”。

只要能增加產量、提高設備效率,就能不斷贏得勝利。1987年創建臺積電的張忠謀深諳半導體產業的取勝之道,不斷在摸索打造一流的代工模式。以“滾雪球”的方式形成了籌集資金、技術和訂單的機制。

目前,無法承受鉅額設備投資的半導體廠商也啟動由外部代工生產的模式。汽車電子巨頭、日本瑞薩電子宣佈,其車載微型電腦中使用的最先進28納米以下產品將委託臺積電代工。

當然單一客戶將產品完全交於臺積電生產,並非沒有風險。因為客戶需要一個強有力的競爭對手,來實現穩定採購和降低代工費。這時大家會想到哪家企業有實力呢,不錯就是三星電子,比如高通就將最尖端的電路線寬為10納米的CPU訂單交給了三星。不過,目前臺積電開始面臨強者特有的“增長天花板”——60%的市場份額;另一方面,還將面對新獨立的三星晶圓代工業務實體,中國中芯國際(雖然實力差距很大,但舉國都在支持半導體產業發展)等業界廠商競爭。

臺積電教父式領導人面臨退休

2009年第一季度臺積電瀕臨鉅虧,臺積電CEO蔡力行(2005-2009任職)的“假PDM,真裁員”決策讓員工情緒跌落至谷底,同時被外界認為不誠信,從而使臺積電失去大量訂單。一些員工圍堵在張忠謀的家門口,請求他出山以挽救現狀。78歲高齡的張老爺子出山,震撼整個半導體界,並且這一坐鎮直到現在。

臺積電或率先推新一代7納米芯片,教父式領導人卻面臨退休

張忠謀妙手回春,2009年6月就將臺積電從裁員與客戶流失的泥潭中拉了出來。其指責蔡力行,並且認為公司存在著巨大的潛力,但是一直沒被充分發揮,只是在原地踏步。但是外界也有不同看法,認為張是倚老賣老,還不如蔡力行。所以當時張忠謀重新出山時,臺積電股價重挫。可薑還是老的辣,張一上臺後繼續續寫了自己的神話。

2017年1月31日,86歲的張忠謀在夏威夷摔了一跤,即使毫無大礙,然而這件事卻驚動了臺灣各界。這一摔,摔出了臺灣的“地震”。該公司股價每下跌1%,臺灣打盤就下跌16點。因為臺積電佔臺灣市值的17%,是第二名的近三倍。

雖然能力挽狂瀾,但畢竟張忠謀年事已高,所以近幾年外界不斷揣測張可能退休,近期尤是如此。

那我們追溯2012年,80歲高齡的張忠謀任命運營副總裁劉德音和業務開發副總裁魏哲家擔任共同CEO。也許是張忠謀喜歡照鏡子,他認為只有工程師出身的魏哲家更適合臺積電也說不定。

此外媒體也曾報道,張忠謀曾在83歲時對外表示,如果要等10年再交棒,等於要到93歲,講完後他自己都笑了。2017年張忠謀已86,他認為兩位共同執行長管理臺積電的表現可圈可點,認為自己不用再等7年才交棒。

一個八卦:2017年3月時臺積電要改選,內部人士稱張忠謀欽點魏哲家為接班人。

2017年3月20日,臺灣的科技部長陳良基壓抑著心中的不安,表示要全力挽留臺灣積體電路製造(簡稱臺積電,TSMC)。就在當天早上,臺灣當地媒體報道稱,臺積電正討論在美國建設最先進工廠。臺灣的行政院長林全表示,臺積電此舉可能使整個產業出現問題,臺灣當局全體出動進行挽留。

臺積電或率先推新一代7納米芯片,教父式領導人卻面臨退休

劉德音(左)張忠謀(中)魏哲家(右)

從上世界八十年代後期開始,隨著投資限制的放寬,臺灣廠商紛紛湧向人工費較低的大陸投資、設廠。但是,臺積電作為具有較高的競爭力企業成功留在了臺灣。

臺積電在經濟全球化的利好因素下實現了快速增長。而在目前反全球化逆風加強的情況下,臺積電領導人也面臨著新的理課題。

美國總統特朗普提出“美國第一”主義,明確要求國內大型IT企業為擴大就業做出貢獻。臺積電超過60%的銷售額來自於蘋果等美國客戶。臺灣某半導體供應商的高管表示,“如果客戶要求用美國製造的產品,臺積電也不能無視”,認為在美國生產是現實方案。

2017年4月13日財報發佈會上,臺積電聯合首席執行官(CEO)魏哲家表示,關於新工廠的地點正在討論多種選項,美國也是其中之一。

半導體等IT產品的設備投資負擔較重,在一個地方集中生產效率較高。更何況美國的人工費高,新建零部件採購網等方面也需要費用。臺積電創始人兼董事長張忠謀自言自語地說道,客戶想使用成本升高的美國產品嗎?

另一方面,大陸廠商的強勢崛起也對臺積電的發展起到了很大的影響。比如華為、OPPO、VIVO等一系列國產智能手機企業,臺積電不能不正視力。大

按計劃臺積電南京新工廠將於2017年秋季啟動。雖然臺積電不會向該廠轉移最尖端技術,但這是其首次在臺灣以外建設的300毫米晶圓的工廠。雖然在大陸生產離客戶更近,但經由合作對象和員工導致技術外流的風險也會增強,畢竟現階段大陸也在積極培育如中芯國際(SMIC)等國內晶圓代工企業。

張忠謀被稱為“能夠預見未來的男人”,但他有八十多的高齡了。預計在6月的股東大會上,劉德音和魏哲家兩位聯合首席執行官將就任董事。到2018年,究竟誰能成為臺積電未來的“掌舵者”,我們拭目以待!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