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講房、VR看房、樓盤字典……居住服務領域一哥的產業互聯網之路

雷剛 發自 凹非寺

量子位 報道 | 公眾號 QbitAI

擁抱變化時,大多數人是遲疑的。

即便看到趨勢所在,也很少有公司,敢於押注前沿技術,面向未來縱身一躍。

今天要講的就是這樣一個故事。

經濟四大場景,衣食住行。

至少在“住”這個領域,沒有誰比今天的主角更有代表性。

技術派

去年4月,貝殼找房上線。

新生的貝殼,由鏈家網升級而來,貝殼找房面向居住服務行業的所有從業者開放。

AI講房、VR看房、樓盤字典……居住服務領域一哥的產業互聯網之路

一年時間,貝殼找房已覆蓋98個城市,加盟的新經紀品牌160個,為超過20萬名經紀人提供服務,鏈接門店2.1萬個。

這些數據之外,更值得重視的是其另一個鮮明的標籤:科技。

如果你用過貝殼找房App,就會發現一個厲害的VR看房功能。簡單地說,就像是房間內的Google街景,清晰度很高,自由移動而畫面幾乎沒有畸變。

貝殼找房技術副總裁、如視事業部總經理惠新宸,是貝殼VR技術推進的掌舵者。

他的另外一個身份是圈內最有影響力的PHP大神。

AI講房、VR看房、樓盤字典……居住服務領域一哥的產業互聯網之路

△貝殼找房技術副總裁、如視事業部總經理惠新宸

在他的帶領下,一年時間內,如視VR完成了118萬套房源的三維掃描重建,迅速成為中國最大的VR房源數據庫。目前,每月在以新增20萬套的三維重構速度增長。

在這個基礎上,貝殼發佈了一個新產品:AI講房。

AI講房、VR看房、樓盤字典……居住服務領域一哥的產業互聯網之路

據介紹,在海量VR房源數據基礎上,如視VR結合AI技術,通過圖像識別、結構處理等算法智能化處理三維空間信息,實現對房屋本身的理解。

然後,AI根據周邊配套、小區內部情況、房屋戶型結構和交易信息等維度,通過TTS(文本轉語音)技術,為用戶提供個性化的智能講房服務。

整個生成過程,只需1、2、3,三秒時間。

場景齊備,數據驅動,再有實力派技術團隊加持,推出AI講房只是一個自然而然的結果。但AI講房,只是科技化貝殼的冰山一角。

惠新宸解釋說,如視VR本質上做的是通過實現房屋數字化三維復刻,夯實居住服務行業的一個數據基礎。其核心價值在於用戶體驗和行業效率的提升,未來可藉助AI技術賦能更多行業。

香港科技大學教授,Altizure創始人,CVPR、ICCV大會主席,IEEE Fellow權龍,也認同三維重建在人工智能中扮演的重要作用。

“人工智能的目的是讓機器去‘看’、去‘聽’、去‘讀’。圖像、語音和文字的理解構成了現在的人工智能。其中視覺佔據了我們感知的80%,所以人工智能其實是以計算機視覺去定義的。因此人工智能的發展、應用落地成功與否,受限於計算機視覺的發展。”

“我們生活的世界是三維的,人類的視覺是雙目的。只有有了雙目才能夠感知三維的深度信息,有了三維的深度信息才可以跟環境進行交互。”

AI講房、VR看房、樓盤字典……居住服務領域一哥的產業互聯網之路

△香港科技大學教授,Altizure創始人權龍

科技認知之外,貝殼團隊也被推動著不斷提升用戶體驗。

在貝殼一週年的“新居住大會”現場,貝殼找房人店平臺總經理宋雲端,宣佈成立“貝殼找房產品委員會”,以完善溝通機制,讓每一位店東可以發表對平臺產品的觀點和資源需求,進一步激活平臺迭代更新能力,聯合全國服務者推進貝殼的數字化過程。

AI講房、VR看房、樓盤字典……居住服務領域一哥的產業互聯網之路

△貝殼找房人店平臺總經理宋雲端

除了“貝殼找房產品委員會”,貝殼找房還擁有眾多賦能基礎設施。

比如,國內最大房源數據庫——“樓盤字典”,1.87億套真實房屋信息、覆蓋中國325個城市、45萬個小區。

再比如,ACN經紀人合作網絡,讓平臺上不同品牌、不同區域、不同門店的經紀人都可以高效協作,幫助客戶成交。

現在,上貝殼找房使用房屋估價功能的用戶人次超過3.8億,利用地圖找房功能進行房源搜索的用戶超過8900萬。

平均每10單交易有7單是跨店成交,1單交易最多由13個經紀人協作完成、最遠一筆跨城交易相距3000公里。

一句話,數據驅動,科技賦能,平臺化思維,全行業共同繁榮。

但開放平臺貝殼,如何解釋上線時機的“天時地利”?

數據、數據,還是數據

AI講房、VR看房、樓盤字典……居住服務領域一哥的產業互聯網之路

△貝殼找房CTO閆覓

產品技術專家閆覓,2014年加入鏈家網。

身處潮水之中,現在已是貝殼CTO的他才知道,早在2009年,公司就已經在瞄準數據驅動,謀劃樓盤字典這樣的房產信息系統。

其後,房產交易的各個流程,從物到人,數據驅動實現標準化,2011年正式實現數據驅動1.0時代。

2014年開始,互聯網團隊被規模化組建,著手提升C端體驗——從客戶到業主,更多交互數據開始沉澱。這是2.0時代。

於是2017年開始的第三階段也就順理成章,AI加持,雲計算便利,之前積累的諸多大數據信息可以進一步被分析,貝殼能夠圍繞數據和模型,實現更多應用。

所以2018年4月23日,貝殼找房推出,之前多年積累的組織能力、技術能力等都在數據模型標準化後,成為對外賦能的行業實力。

閆覓感慨,如果不是一以貫之的數據驅動思維,平臺化技術、產品和服務,都無從談起。

AI講房、VR看房、樓盤字典……居住服務領域一哥的產業互聯網之路

惠新宸也認為,貝殼找房背後是對研發投入的堅定決心。

“很多拍攝設計的時候是不考慮成本的,我們需要精度特別高、效果特別好,未來也會有激光方案,成本會更高,但是精度也會更高。”

VR看房技術的研發和落地,前後歷時2年多時間,投入超過2億。

也常有外界提問,這樣的投入是否划算。

但惠新宸認為答案是肯定的。

他說貝殼之所以非常重視技術,是因為技術真正為他們帶來收益。

在貝殼內部,實時數據和系統反饋,都會告訴他們在技術投入方面最新成效。

以如視VR為例,上線後用戶停留時長增長了74%。用戶7日留存增長52%,房源日均瀏覽次數增長99.8%,商機轉化率提高16%,VR房源總瀏覽量達1.68億。AI講房上線以來,用戶收聽完成率超過72%。這些都意味著交易效率的大幅提升。

這讓他們標的更準,投入更狠。

可以說,貝殼起源要感謝科技驅動,但科技如今也在反作用於平臺更精準前行,循環反覆,正向前行。

更主要的是,春江水暖,數據驅動來到歷史新關口。

歷史進程

貝殼找房2018年推出,是居住服務領域變革第一槍。

而且從互聯網到傳統產業,行業龍頭都有相同判斷。

騰訊雲副總裁王龍在參加新居住大會時說:“我們深刻地意識到,如果我們想要進一步讓社會的效率提高,想要為社會創造更多的價值,我們必須要把這些連接的技術滲透到各個行業裡去,我們希望幫助行業裡的這些專家而不是個人,讓這些群體更好地連接。”

並且騰訊也用行動表示了對貝殼的認可,成為貝殼的投資者,並將微信十二宮格最後一個黃金入口位置留給了貝殼。

更大視野回顧,其實各行各業都感知到了“產業互聯網”的歷史機遇。只是那時候,大家還不知道,該如何準確地描述它。

AlphaGo以降,AI狂飆突進,大數據被重新定義,雲計算威力大增,線上線下融合,似乎到了真正能夠變革的前夜。

但對於房產這樣的領域,行業外的觀察者見過太多“狼來了”的打雷不下雨。

從互聯網時代到移動互聯網時代,每一次房產領域的變革,起初雷聲轟鳴,幾年後炮灰一地。

但貝殼找房認為AI與眾不同,而且早有所準備。

閆覓說,不認為AI變革“來得虛”。身處行業之中,本身已具備先天場景優勢。

因為從貝殼角度,AI加持,始於用戶需求驅動,最終能在效率和成本上看結果。

比如這一次貝殼週年生日,他們團隊還帶來了AI助手“小貝1.0”作為禮物。

這是一個服務客戶和平臺經紀人的智能語音助理,一方面更清晰地梳理客戶意圖和訴求,另一方面協助平臺經紀人降低帶看成本,提升效率。

閆覓說,貝殼新加入員工,依然會先到一線門店實習。在他加入那年,這個傳統幫助他更好理解業務、理解業務驅動下可以進行的科技創新。

現在也一樣,只是更多業務背後的需求,他們開始思考如何用最前沿的技術解決。

AI是其中之一,但技術最後都是服務於需求的手段,VR、三維建模、雲計算等等一系列技術,都在幫助他們變得不同,推動業務。

目前,在內容生成、客服運營、品控檢測等方面,AI等技術都在貝殼找房平臺發揮實實在在的作用。

甚至包括硬件領域的垂直場景創新。比如如視團隊,自主研發VR相機,將其打造成為三維掃描重建的利器。

但這也不意外,貝殼有居住服務這樣的場景,拿起科技工具或讓外界看到他們的科技實力,只是時間問題而已。

而且貝殼也找到了自己的道路。

想得更大,做得更多,目標和願景都讓人刮目相看。

在重資源如居住服務這樣的領域,每家公司向前發展的過程,核心就是不斷擴展邊界的過程。

競爭過程也異常激烈,殺到越後,敵意越深。房產經紀品牌互黑的新聞,之前並不令人陌生。

尼采說,殺不死你的使你強大。

鏈家2001年創立,十餘載江湖廝殺之後,可以在垂直領域呼風喚雨。

但貝殼找房,守正出奇,令人感嘆。

這代表著要涅槃重生,要跟過去的打法、過去的自己,甚至過去的利益揮手告別。

2018年推出貝殼找房,剛好是鏈家創業第18年。18年在人類生命中被視為成年,現在同樣可以看做居住服務行業的新起點。

主動放下牽掛,才能了無牽掛。主動擁抱變革,才可能真正贏得變革。

AI講房、VR看房、樓盤字典……居住服務領域一哥的產業互聯網之路

如何評價貝殼之路?

貝殼一週歲時刻,很多維度的表現,能夠給貝殼之路一個階段性評價。

依然在新居住大會現場。主論壇之外,大會還設置了“共建新經紀”、“預見智能+”、“未來社區的新商業圖景”和“城市·居住·改變”等主題分論壇。於是參會受眾身份也多元多樣。

但最直觀的是,貝殼現場所有的發佈、闡述和舉例,都圍繞賦能、夥伴和共贏,而不是一家之言,自說自話。

從臺上演講分享嘉賓,到臺下參會者,有來自房產開發商、公寓運營商、經紀品牌、裝修裝飾、社區服務等超過百家居住服務領域的企業高管。

另外,還有大批科技從業者,他們已經意識到,數據和技術,正在居住服務領域帶來怎樣的機遇和變革。

AI講房、VR看房、樓盤字典……居住服務領域一哥的產業互聯網之路

△ 華興資本集團主席兼CEO 包凡

貝殼的投資人、華興資本創始人包凡,也一再強調貝殼的發展理念和驚人速度。

他說傳統企業不會用產業互聯網是一個普遍問題。傳統企業線上線下能力不匹配,但急於推進;速度太慢,以傳統決策機制來運營,難以跟上節奏;搖擺不定,對互聯網的盈利和持久戰預期不足,錯過機會。

因此,只有極少數的企業家才能夠真正地擁抱互聯網。但即便如此,貝殼過去一年的發展依然非常驚人。

包凡感慨,貝殼正以現象級的速度,重塑整個中國居住服務行業,今天貝殼平臺上的非鏈家門店佔比已經超過了鏈家門店。

包凡說,衣食住行都在發生巨大變革,“住”領域,他覺得貝殼邁出決定性一步。

貝殼作為一個產業互聯網“新物種”,它選了一條適合自己的路,從業務場景出發,以數據和AI驅動,然後把能力和資源開放給整個行業,希望成就這個領域前無古人之事,也難想象是否還有同樣勇氣和決心的後來者。

貝殼大腦

最後,閆覓講到他的一個小夢想。

他說希望率隊給貝殼打造一個“大腦”,這會是一個經驗豐富的專家、一個能夠快速洞察需求的助手,一個房產居住服務領域問啥都懂的AI系統。

不過閆覓說貝殼風格務實,等到真正做出來,才希望談論更多。

閆覓也感慨,2014年入職時,還有很多工程師朋友不瞭解技術對於居住服務行業的意義。

但匆匆幾年之後,更多人知道、理解並且希望參與貝殼,希望帶來的創新。

現在,有2000多工程師一同在為更大的願景戰鬥。

AI講房、VR看房、樓盤字典……居住服務領域一哥的產業互聯網之路

△ 貝殼找房董事長左暉

感慨時光的還有貝殼找房董事長左暉。

他說2001年投身房產經紀創業,見證了整個行業近20年的迭代交錯,見證了線上線下探索的起起落落。

但如今,他清楚知道行業會往何處去:

第一,行業效率水平必然要有大幅度提升。

第二,消費者體驗必然會有大幅度提升。

左暉說行業的正循環已經發生,數字化手段可以真正幫助重塑中國的整個居住產業互聯網。

現在,貝殼找房上線一年之後,交出第一份成績單。

— 完 —

誠摯招聘

量子位正在招募編輯/記者,工作地點在北京中關村。期待有才氣、有熱情的同學加入我們!相關細節,請在量子位公眾號(QbitAI)對話界面,回覆“招聘”兩個字。

量子位 QbitAI · 頭條號簽約作者

վ'ᴗ' ի 追蹤AI技術和產品新動態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