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和學霸的差距真的只是因為學習方法不同嗎?'

"

聽說過斯科特·揚(Scott Young)的朋友大概知道,這位加拿大年輕人曾在12個月內,自學完成了4年麻省理工學院計算機科學的33門課程,這意味著他10天就拿下了“線性代數”這門課,如此高效的學習能力驚呆了眾多網友,在網絡上聲名鵲起,人人都稱他是超級學霸,他還為此受邀參加了TED演講。

"

聽說過斯科特·揚(Scott Young)的朋友大概知道,這位加拿大年輕人曾在12個月內,自學完成了4年麻省理工學院計算機科學的33門課程,這意味著他10天就拿下了“線性代數”這門課,如此高效的學習能力驚呆了眾多網友,在網絡上聲名鵲起,人人都稱他是超級學霸,他還為此受邀參加了TED演講。

你和學霸的差距真的只是因為學習方法不同嗎?

他將自己的學習方法寫成了一本書,書名是《如何高效學習》。

"

聽說過斯科特·揚(Scott Young)的朋友大概知道,這位加拿大年輕人曾在12個月內,自學完成了4年麻省理工學院計算機科學的33門課程,這意味著他10天就拿下了“線性代數”這門課,如此高效的學習能力驚呆了眾多網友,在網絡上聲名鵲起,人人都稱他是超級學霸,他還為此受邀參加了TED演講。

你和學霸的差距真的只是因為學習方法不同嗎?

他將自己的學習方法寫成了一本書,書名是《如何高效學習》。

你和學霸的差距真的只是因為學習方法不同嗎?

他在書裡說到:

“聰明人在學習中都會逐漸形成自己的一套學習技巧,有些人有意識去應用,大多數人則是無意識的應用,不同的策略會導致不同的學習效果。”

我選這本書的原因是希望多瞭解一些好的學習方法,從而為自己的學習、工作和生活帶來一定幫助。俗話說,磨刀不誤砍柴工,如果你也和我一樣,希望提升自己的學習效率,用更少的時間學得更多、更快、更好,不妨和我一起來了解一下。

《如何高效學習》所說的學習祕訣概括起來就是5個字——整體性學習。書的內容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介紹整體性學習理論;第二部分,列舉一系列圍繞該理論而設計的學習方法;最後一部分,分享了作者自身長期自我教育過程中的學習習慣。可以說是兼具理論性和實踐性了。

看完這本書,我覺得自己最大的收穫有三點,第一,高手學習和普通學習的最大區別。第二,學習內容不同,學習方法要適當調整。第三,習慣真的很重要。

高手學習和普通學習的最大區別

斯科特·揚提出,學習大體分5個步驟:獲取階段,理解階段,拓展階段,糾錯階段,應用階段,完成步驟的順序不需要固定不變,你可以先理解知識再進行獲取。普通學習者大部分停留在獲取和理解階段,通過理解字面意思和機械式記憶來學習知識,而整體性學習更重要的是後面三個階段:拓展、糾錯和應用。簡單來說,不光要理解字面意思,還要學會拓展和應用,並在應用過程中糾正對知識的錯誤認識。

"

聽說過斯科特·揚(Scott Young)的朋友大概知道,這位加拿大年輕人曾在12個月內,自學完成了4年麻省理工學院計算機科學的33門課程,這意味著他10天就拿下了“線性代數”這門課,如此高效的學習能力驚呆了眾多網友,在網絡上聲名鵲起,人人都稱他是超級學霸,他還為此受邀參加了TED演講。

你和學霸的差距真的只是因為學習方法不同嗎?

他將自己的學習方法寫成了一本書,書名是《如何高效學習》。

你和學霸的差距真的只是因為學習方法不同嗎?

他在書裡說到:

“聰明人在學習中都會逐漸形成自己的一套學習技巧,有些人有意識去應用,大多數人則是無意識的應用,不同的策略會導致不同的學習效果。”

我選這本書的原因是希望多瞭解一些好的學習方法,從而為自己的學習、工作和生活帶來一定幫助。俗話說,磨刀不誤砍柴工,如果你也和我一樣,希望提升自己的學習效率,用更少的時間學得更多、更快、更好,不妨和我一起來了解一下。

《如何高效學習》所說的學習祕訣概括起來就是5個字——整體性學習。書的內容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介紹整體性學習理論;第二部分,列舉一系列圍繞該理論而設計的學習方法;最後一部分,分享了作者自身長期自我教育過程中的學習習慣。可以說是兼具理論性和實踐性了。

看完這本書,我覺得自己最大的收穫有三點,第一,高手學習和普通學習的最大區別。第二,學習內容不同,學習方法要適當調整。第三,習慣真的很重要。

高手學習和普通學習的最大區別

斯科特·揚提出,學習大體分5個步驟:獲取階段,理解階段,拓展階段,糾錯階段,應用階段,完成步驟的順序不需要固定不變,你可以先理解知識再進行獲取。普通學習者大部分停留在獲取和理解階段,通過理解字面意思和機械式記憶來學習知識,而整體性學習更重要的是後面三個階段:拓展、糾錯和應用。簡單來說,不光要理解字面意思,還要學會拓展和應用,並在應用過程中糾正對知識的錯誤認識。

你和學霸的差距真的只是因為學習方法不同嗎?

我的大學專業是財務管理,上課的時候老師會教我們“固定資產計提折舊的方法有幾種”“融資租賃怎麼做分錄”,期末考試前,熬夜看書上劃的重點,背會計分錄。斯科特·揚也學財務,而他用學到的財務知識開了一家公司,分析財務報表和報稅。如果說他的學習策略是整體性學習,那麼我的學習就是機械記憶式學習。每次考試前,我就希望有個哆啦A夢,從口袋裡拿出“記憶麵包”,好讓我把書上的知識複印一下,然後一字不漏的吃下去。

"

聽說過斯科特·揚(Scott Young)的朋友大概知道,這位加拿大年輕人曾在12個月內,自學完成了4年麻省理工學院計算機科學的33門課程,這意味著他10天就拿下了“線性代數”這門課,如此高效的學習能力驚呆了眾多網友,在網絡上聲名鵲起,人人都稱他是超級學霸,他還為此受邀參加了TED演講。

你和學霸的差距真的只是因為學習方法不同嗎?

他將自己的學習方法寫成了一本書,書名是《如何高效學習》。

你和學霸的差距真的只是因為學習方法不同嗎?

他在書裡說到:

“聰明人在學習中都會逐漸形成自己的一套學習技巧,有些人有意識去應用,大多數人則是無意識的應用,不同的策略會導致不同的學習效果。”

我選這本書的原因是希望多瞭解一些好的學習方法,從而為自己的學習、工作和生活帶來一定幫助。俗話說,磨刀不誤砍柴工,如果你也和我一樣,希望提升自己的學習效率,用更少的時間學得更多、更快、更好,不妨和我一起來了解一下。

《如何高效學習》所說的學習祕訣概括起來就是5個字——整體性學習。書的內容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介紹整體性學習理論;第二部分,列舉一系列圍繞該理論而設計的學習方法;最後一部分,分享了作者自身長期自我教育過程中的學習習慣。可以說是兼具理論性和實踐性了。

看完這本書,我覺得自己最大的收穫有三點,第一,高手學習和普通學習的最大區別。第二,學習內容不同,學習方法要適當調整。第三,習慣真的很重要。

高手學習和普通學習的最大區別

斯科特·揚提出,學習大體分5個步驟:獲取階段,理解階段,拓展階段,糾錯階段,應用階段,完成步驟的順序不需要固定不變,你可以先理解知識再進行獲取。普通學習者大部分停留在獲取和理解階段,通過理解字面意思和機械式記憶來學習知識,而整體性學習更重要的是後面三個階段:拓展、糾錯和應用。簡單來說,不光要理解字面意思,還要學會拓展和應用,並在應用過程中糾正對知識的錯誤認識。

你和學霸的差距真的只是因為學習方法不同嗎?

我的大學專業是財務管理,上課的時候老師會教我們“固定資產計提折舊的方法有幾種”“融資租賃怎麼做分錄”,期末考試前,熬夜看書上劃的重點,背會計分錄。斯科特·揚也學財務,而他用學到的財務知識開了一家公司,分析財務報表和報稅。如果說他的學習策略是整體性學習,那麼我的學習就是機械記憶式學習。每次考試前,我就希望有個哆啦A夢,從口袋裡拿出“記憶麵包”,好讓我把書上的知識複印一下,然後一字不漏的吃下去。

你和學霸的差距真的只是因為學習方法不同嗎?

整體性學習和機械記憶式學習的關鍵區別就是聯繫。

機械記憶是通過不斷重複數十次記住某個概念和公式,這樣的學習方式是低效的,因為人腦不是計算機,無法精確複製大量信息,知識並非無根之水天上來,它有它的來龍去脈。

“整體性學習策略強調將信息編織到知識網絡中,而不是給自己加上機械記憶的負擔。”

整體性學習充分利用大腦裡已有的豐富的神經元網絡吸收、整合信息,目的是創造知識與知識之間的聯繫。

"

聽說過斯科特·揚(Scott Young)的朋友大概知道,這位加拿大年輕人曾在12個月內,自學完成了4年麻省理工學院計算機科學的33門課程,這意味著他10天就拿下了“線性代數”這門課,如此高效的學習能力驚呆了眾多網友,在網絡上聲名鵲起,人人都稱他是超級學霸,他還為此受邀參加了TED演講。

你和學霸的差距真的只是因為學習方法不同嗎?

他將自己的學習方法寫成了一本書,書名是《如何高效學習》。

你和學霸的差距真的只是因為學習方法不同嗎?

他在書裡說到:

“聰明人在學習中都會逐漸形成自己的一套學習技巧,有些人有意識去應用,大多數人則是無意識的應用,不同的策略會導致不同的學習效果。”

我選這本書的原因是希望多瞭解一些好的學習方法,從而為自己的學習、工作和生活帶來一定幫助。俗話說,磨刀不誤砍柴工,如果你也和我一樣,希望提升自己的學習效率,用更少的時間學得更多、更快、更好,不妨和我一起來了解一下。

《如何高效學習》所說的學習祕訣概括起來就是5個字——整體性學習。書的內容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介紹整體性學習理論;第二部分,列舉一系列圍繞該理論而設計的學習方法;最後一部分,分享了作者自身長期自我教育過程中的學習習慣。可以說是兼具理論性和實踐性了。

看完這本書,我覺得自己最大的收穫有三點,第一,高手學習和普通學習的最大區別。第二,學習內容不同,學習方法要適當調整。第三,習慣真的很重要。

高手學習和普通學習的最大區別

斯科特·揚提出,學習大體分5個步驟:獲取階段,理解階段,拓展階段,糾錯階段,應用階段,完成步驟的順序不需要固定不變,你可以先理解知識再進行獲取。普通學習者大部分停留在獲取和理解階段,通過理解字面意思和機械式記憶來學習知識,而整體性學習更重要的是後面三個階段:拓展、糾錯和應用。簡單來說,不光要理解字面意思,還要學會拓展和應用,並在應用過程中糾正對知識的錯誤認識。

你和學霸的差距真的只是因為學習方法不同嗎?

我的大學專業是財務管理,上課的時候老師會教我們“固定資產計提折舊的方法有幾種”“融資租賃怎麼做分錄”,期末考試前,熬夜看書上劃的重點,背會計分錄。斯科特·揚也學財務,而他用學到的財務知識開了一家公司,分析財務報表和報稅。如果說他的學習策略是整體性學習,那麼我的學習就是機械記憶式學習。每次考試前,我就希望有個哆啦A夢,從口袋裡拿出“記憶麵包”,好讓我把書上的知識複印一下,然後一字不漏的吃下去。

你和學霸的差距真的只是因為學習方法不同嗎?

整體性學習和機械記憶式學習的關鍵區別就是聯繫。

機械記憶是通過不斷重複數十次記住某個概念和公式,這樣的學習方式是低效的,因為人腦不是計算機,無法精確複製大量信息,知識並非無根之水天上來,它有它的來龍去脈。

“整體性學習策略強調將信息編織到知識網絡中,而不是給自己加上機械記憶的負擔。”

整體性學習充分利用大腦裡已有的豐富的神經元網絡吸收、整合信息,目的是創造知識與知識之間的聯繫。

你和學霸的差距真的只是因為學習方法不同嗎?


可是,當我們面對一個新概念,應該創建誰和它的聯繫呢?

最近亞利桑那大學和布朗大學的研究者貼出的論文《最優學習的85%規則》中,研究者在對AI神經網絡學習算法和模擬生物大腦的神經網絡模型的模擬實驗中,得出了最佳學習率,即新知識和熟悉知識的最佳配比是15.87%,研究者稱這個結論為“85%規則”。這個結論從側面驗證了,學習的本質就是“熟悉+意外”。

面對一個新概念,可以深度拓展,瞭解知識的背景來歷,可以橫向拓展,創建學科內知識周圍的聯繫,更要縱向拓展,創造常人眼裡風馬牛不相及的專業的聯繫,最後要學會應用,創造實際生活與知識之間的聯繫。這樣的學以致用才能使你真正做到對知識的完全理解,形成長期記憶。

“如果只學習而沒有實際的應用,就是在浪費生命,”

那麼,如何創建聯繫呢?

書中所給出的方法我個人覺得最有用的就屬比喻法了。我們一定對比喻不陌生,那是文學裡最常用的修辭手法。王鼎鈞在《作文七巧》中就說,“發明”比喻的人實在是偉大的天才,替天下後世解決了一個極其困難的問題。用語言文字直接描寫事物,最容易辦到,可惜多半很難出色,但是,你若用這句似乎平凡的話去比擬類似的另一事物,這句話的內部就好像有什麼潛力忽然奔放出來,予人以毛蟲化蝶的驚喜。

在學習新概念的時候,不妨多找幾個不同角度的比喻,以熟悉比喻陌生,拿我熟悉的健身和陌生的固定資產進行比喻,健身和會計原是兩個完全不同的知識結構,如果將自己的身體比作一項固定資產,健身就是更新改造固定資產,既延長了使用年限,樂觀點是100年,也增加了固定資產的價值。

學習內容不同,學習方法要適當調整。

財新總編王爍曾說,為省事找單一策略是取敗之道。學習是一件很寬泛的概念,學習的內容不同,方法自然也不能一概而論。

斯科特·揚將所有的信息分為5大類,這5大類涵蓋了所有我們的所學的知識,分別是隨意信息、觀點信息、過程信息、具體信息和抽象信息。針對這5類信息,要用不同的學習方法。

隨意信息就是需要記憶的知識,這樣的知識沒有規律,結構性弱,書中給出了三種方法來學習隨意信息:聯想法,掛鉤法和壓縮法。重點說一下壓縮法。壓縮法分成記憶術、圖像聯繫和筆記壓縮法三種。記憶術是將數個信息壓縮成簡單通用的短語,比如CNN,它實際上的全稱是Cable News Network,中文名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碧桂園創始人楊國強就將企業的管理方法簡化成數字化代碼管理方法,“567”法,即買地之後,該地塊必須5個月開盤銷售、6個月現金回籠、7個月達到資金收支平衡。圖像聯繫即創造一副能聯繫若干知識的圖像。筆記壓縮法是用一張或幾張紙,將所有重要的信息全部壓縮寫在上面,和思維導圖很像,只不過思維導圖有中心概念,但筆記壓縮更像是多個思維導圖放在一起,是去中心化的。

觀點信息經常出現在論文中。我們看到的時評也屬於觀點信息,包括證據和結論,學習觀點信息的關鍵在於能否提取其中的關鍵思想。它對我們的閱讀能力有一定要求。可以運用書中提到的圖表法。

過程信息指的是教導你如何去行動的信息,本書《如何高效學習》,就是這樣的過程信息。最重要的就是掌握正確的概念並反覆練習。書中的大部分方法都適用於學習過程信息。

具體信息和抽象信息在我們課堂上是最常見的。我們大部分的學科都介於二者之間,如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學、醫學等。學習這類信息通常就需要用到比喻法、內在化法等方法。前面已經提到比喻法,內在化是斯科特·揚自己發明的名稱,就是將知識與自己的所有感官聯繫起來。將知識點在腦海中想象一副圖像,再調用聲音、觸覺和情感讓這幅圖像栩栩如生,就像放電影一樣。作者提到自己學習矩陣的時候,行列式的左上和右下的數字相乘,他就想著自己的右手抓住左上的數字,然後挪動到右下的數字,手上還能感覺到重量。

"

聽說過斯科特·揚(Scott Young)的朋友大概知道,這位加拿大年輕人曾在12個月內,自學完成了4年麻省理工學院計算機科學的33門課程,這意味著他10天就拿下了“線性代數”這門課,如此高效的學習能力驚呆了眾多網友,在網絡上聲名鵲起,人人都稱他是超級學霸,他還為此受邀參加了TED演講。

你和學霸的差距真的只是因為學習方法不同嗎?

他將自己的學習方法寫成了一本書,書名是《如何高效學習》。

你和學霸的差距真的只是因為學習方法不同嗎?

他在書裡說到:

“聰明人在學習中都會逐漸形成自己的一套學習技巧,有些人有意識去應用,大多數人則是無意識的應用,不同的策略會導致不同的學習效果。”

我選這本書的原因是希望多瞭解一些好的學習方法,從而為自己的學習、工作和生活帶來一定幫助。俗話說,磨刀不誤砍柴工,如果你也和我一樣,希望提升自己的學習效率,用更少的時間學得更多、更快、更好,不妨和我一起來了解一下。

《如何高效學習》所說的學習祕訣概括起來就是5個字——整體性學習。書的內容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介紹整體性學習理論;第二部分,列舉一系列圍繞該理論而設計的學習方法;最後一部分,分享了作者自身長期自我教育過程中的學習習慣。可以說是兼具理論性和實踐性了。

看完這本書,我覺得自己最大的收穫有三點,第一,高手學習和普通學習的最大區別。第二,學習內容不同,學習方法要適當調整。第三,習慣真的很重要。

高手學習和普通學習的最大區別

斯科特·揚提出,學習大體分5個步驟:獲取階段,理解階段,拓展階段,糾錯階段,應用階段,完成步驟的順序不需要固定不變,你可以先理解知識再進行獲取。普通學習者大部分停留在獲取和理解階段,通過理解字面意思和機械式記憶來學習知識,而整體性學習更重要的是後面三個階段:拓展、糾錯和應用。簡單來說,不光要理解字面意思,還要學會拓展和應用,並在應用過程中糾正對知識的錯誤認識。

你和學霸的差距真的只是因為學習方法不同嗎?

我的大學專業是財務管理,上課的時候老師會教我們“固定資產計提折舊的方法有幾種”“融資租賃怎麼做分錄”,期末考試前,熬夜看書上劃的重點,背會計分錄。斯科特·揚也學財務,而他用學到的財務知識開了一家公司,分析財務報表和報稅。如果說他的學習策略是整體性學習,那麼我的學習就是機械記憶式學習。每次考試前,我就希望有個哆啦A夢,從口袋裡拿出“記憶麵包”,好讓我把書上的知識複印一下,然後一字不漏的吃下去。

你和學霸的差距真的只是因為學習方法不同嗎?

整體性學習和機械記憶式學習的關鍵區別就是聯繫。

機械記憶是通過不斷重複數十次記住某個概念和公式,這樣的學習方式是低效的,因為人腦不是計算機,無法精確複製大量信息,知識並非無根之水天上來,它有它的來龍去脈。

“整體性學習策略強調將信息編織到知識網絡中,而不是給自己加上機械記憶的負擔。”

整體性學習充分利用大腦裡已有的豐富的神經元網絡吸收、整合信息,目的是創造知識與知識之間的聯繫。

你和學霸的差距真的只是因為學習方法不同嗎?


可是,當我們面對一個新概念,應該創建誰和它的聯繫呢?

最近亞利桑那大學和布朗大學的研究者貼出的論文《最優學習的85%規則》中,研究者在對AI神經網絡學習算法和模擬生物大腦的神經網絡模型的模擬實驗中,得出了最佳學習率,即新知識和熟悉知識的最佳配比是15.87%,研究者稱這個結論為“85%規則”。這個結論從側面驗證了,學習的本質就是“熟悉+意外”。

面對一個新概念,可以深度拓展,瞭解知識的背景來歷,可以橫向拓展,創建學科內知識周圍的聯繫,更要縱向拓展,創造常人眼裡風馬牛不相及的專業的聯繫,最後要學會應用,創造實際生活與知識之間的聯繫。這樣的學以致用才能使你真正做到對知識的完全理解,形成長期記憶。

“如果只學習而沒有實際的應用,就是在浪費生命,”

那麼,如何創建聯繫呢?

書中所給出的方法我個人覺得最有用的就屬比喻法了。我們一定對比喻不陌生,那是文學裡最常用的修辭手法。王鼎鈞在《作文七巧》中就說,“發明”比喻的人實在是偉大的天才,替天下後世解決了一個極其困難的問題。用語言文字直接描寫事物,最容易辦到,可惜多半很難出色,但是,你若用這句似乎平凡的話去比擬類似的另一事物,這句話的內部就好像有什麼潛力忽然奔放出來,予人以毛蟲化蝶的驚喜。

在學習新概念的時候,不妨多找幾個不同角度的比喻,以熟悉比喻陌生,拿我熟悉的健身和陌生的固定資產進行比喻,健身和會計原是兩個完全不同的知識結構,如果將自己的身體比作一項固定資產,健身就是更新改造固定資產,既延長了使用年限,樂觀點是100年,也增加了固定資產的價值。

學習內容不同,學習方法要適當調整。

財新總編王爍曾說,為省事找單一策略是取敗之道。學習是一件很寬泛的概念,學習的內容不同,方法自然也不能一概而論。

斯科特·揚將所有的信息分為5大類,這5大類涵蓋了所有我們的所學的知識,分別是隨意信息、觀點信息、過程信息、具體信息和抽象信息。針對這5類信息,要用不同的學習方法。

隨意信息就是需要記憶的知識,這樣的知識沒有規律,結構性弱,書中給出了三種方法來學習隨意信息:聯想法,掛鉤法和壓縮法。重點說一下壓縮法。壓縮法分成記憶術、圖像聯繫和筆記壓縮法三種。記憶術是將數個信息壓縮成簡單通用的短語,比如CNN,它實際上的全稱是Cable News Network,中文名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碧桂園創始人楊國強就將企業的管理方法簡化成數字化代碼管理方法,“567”法,即買地之後,該地塊必須5個月開盤銷售、6個月現金回籠、7個月達到資金收支平衡。圖像聯繫即創造一副能聯繫若干知識的圖像。筆記壓縮法是用一張或幾張紙,將所有重要的信息全部壓縮寫在上面,和思維導圖很像,只不過思維導圖有中心概念,但筆記壓縮更像是多個思維導圖放在一起,是去中心化的。

觀點信息經常出現在論文中。我們看到的時評也屬於觀點信息,包括證據和結論,學習觀點信息的關鍵在於能否提取其中的關鍵思想。它對我們的閱讀能力有一定要求。可以運用書中提到的圖表法。

過程信息指的是教導你如何去行動的信息,本書《如何高效學習》,就是這樣的過程信息。最重要的就是掌握正確的概念並反覆練習。書中的大部分方法都適用於學習過程信息。

具體信息和抽象信息在我們課堂上是最常見的。我們大部分的學科都介於二者之間,如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學、醫學等。學習這類信息通常就需要用到比喻法、內在化法等方法。前面已經提到比喻法,內在化是斯科特·揚自己發明的名稱,就是將知識與自己的所有感官聯繫起來。將知識點在腦海中想象一副圖像,再調用聲音、觸覺和情感讓這幅圖像栩栩如生,就像放電影一樣。作者提到自己學習矩陣的時候,行列式的左上和右下的數字相乘,他就想著自己的右手抓住左上的數字,然後挪動到右下的數字,手上還能感覺到重量。

你和學霸的差距真的只是因為學習方法不同嗎?

習慣真的很重要

“指望看一遍書就能熟練運用這些學習技術,就如同從未拿過弓的人一次就想射中靶心”。

我們都說,習慣成自然。當方法沒有成為你的習慣之前,方法還是別人的方法,你還是你。光學會方法沒有用,只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將方法內化於無形,學習效率才會真正實現質的飛躍。

斯科特·揚的個人習慣有一些我認為可以拿來作為參考,他從不把“學習”當成一個籠統的概念,對他來說,學習就是做這幾件事:閱讀材料、完成作業、做筆記、應用整體性學習策略處理難點、考試前對材料做一次筆記流。把學習這件事落實到具體的活動中,而不是拿起書發呆兩個小時。他喜歡晨讀,堅持每週至少閱讀一本書,每年至少讀50-70本。為了進行自我教育,他會給自己設置學習目標,這個目標一定是吸引人的、具體的,比方說每年閱讀一定量的書,一個月學會游泳,編寫一個小遊戲等等。

臨時抱佛腳不如每天學一點,才會有“書到用時方恨少”的窘迫。擁有再厲害的學習方法,也不能忽視習慣的力量。持之以恆,才能厚積薄發。

學習方法或許因人而異,也會因為學習內容的不同而不斷調整,但真正能夠改變學習效率的,其實是思維方式的轉變。不侷限於單個知識空間,打破學科之間的壁壘,從熟悉的事物出發不斷與新的知識建立聯繫,最終形成我們獨有的思考方式和思考角度,親手繪製人生的知識地圖,這才是真正的學習。

沒有人喜歡別人來做主自己的人生,同樣,也沒有人喜歡填鴨式的學習。整體性學習最大的魅力,就在於滿足我們對知識的掌控欲,發現掌握知識的快感,最終輕鬆駕馭知識。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