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霸無人駕駛

事情搞大了。受蘋果正在與美國汽車租賃巨頭Hertz合作,測試無人駕駛汽車技術這一消息的推動,Hertz股價在當日暴漲,創出近兩年以來的單日最大漲幅。而谷歌與Avis之間合作的規模則比蘋果-赫茲更大。蘋果一步步揭穿“公開的祕密”,讓巨頭雲集的無人駕駛又多了一位頂級“王者”。

蘋果:低調的佈局者

在無人駕駛汽車領域有一個“公開的祕密”,蘋果公司也在研發此類技術。

蘋果公司正從赫茲租賃一小批汽車,以測試自動駕駛技術。根據加利福尼亞機動車管理局最近公佈的文件,蘋果公司正從赫茲租賃一批雷克薩斯RX450h運動型多用途車。

一位熟悉蘋果項目的人士向媒體表示,蘋果公司在舊金山灣區的公共道路上對6輛車進行了自動駕駛技術的測試,測試已經持續了至少一年。

其實,蘋果有關自動駕駛的研究已經進行了很多年的時間,最初被曝光的版本是蘋果想要創立自我品牌的無人駕駛汽車。而隨著這一項目的逐步推進,後來有消息曝出蘋果並沒有真正創立自己的汽車品牌,而是在一位高管的帶領下研發起了自動駕駛的軟件。

雖然蘋果兩年前就已開始佈局無人駕駛技術,但直到去年12月,蘋果才首次承認。蘋果當時寫給美國國家高速公路監管機構的信中表示:著眼於“交通運輸業的未來”,蘋果正在“重金佈局機器學習和自動駕駛系統”,研發這些技術的許多潛在應用。

上個月蘋果被曝光在加州進行無人駕駛的測試則讓這些猜測最終成為現實。根據現場照片顯示,蘋果在這輛被測試的SUV車身上面裝置了多個傳感器和攝像頭,使用了最為頂級的Velodyne 64信道光學雷達,並且使用了至少兩部雷達和若干個攝像頭對這輛SUV進行導航。如此複雜的測試設備在加州地區測試無人駕駛不被人發現都是一件難事。

而隨著此次無人駕駛的測試被曝光,蘋果汽車團隊對於無人駕駛軟件的研發看來已經成為一個不爭的事實。

互聯網分析師楊世界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實際上蘋果早已和無人駕駛上下游都有合作,佈局無人駕駛是在整個行業大趨勢的背景下,進一步整合資源。由於蘋果系統相對封閉,因此會在安全性上具備優勢,同時介於蘋果應用分發入口,也為未來商業佈局提供了前瞻性指引。”

谷歌:高調的踐行者

就在蘋果與Hertz合作當天,谷歌自動駕駛汽車部門Waymo和Avis簽署了合作協議,Avis將為谷歌的自動駕駛汽車提供支持和維護服務。

投資銀行高盛在上月就預測,隨著無人駕駛汽車技術日益流行,Hertz和Avis等美國企業將能夠進入車隊管理業務。上述兩家公司能夠幫助網約車公司避免擁有過多的車輛,並利用它們遍及全美的網絡來部署汽車。

不同於蘋果的低調項目,谷歌的無人駕駛計劃似乎要高調很多。除了不斷進行無人駕駛的測試之外,谷歌也在研發有關無人駕駛相關的硬件設備,試圖通過軟件和硬件的結合來推動無人駕駛科技的發展。

當Google在2009年推出自動駕駛汽車項目時,它並沒有競爭對手。從文化上來說,自動駕駛汽車的想法來自小說中。甚至在20世紀的科幻小說中的飛行汽車也需要人類司機。

所以當Google在2010年開始公開其項目的信息時,它對這項工作的嚴肅程度還不清楚。“這些項目中,有一些將會非常成功,而其他的只會逐漸消失。”一位投資人當時對《洛杉磯時報》說道,他指的是Google的一系列不尋常項目。

雖然還不能保證大的成功,但顯然Google現在已經在這個項目上投入了大量的精力。“我們已經自動駕駛了超過200萬英里,主要在城市街道上。”Waymo在網站上說道,“考慮到我們在路上度過的時間,這相當於超過300年的人類駕駛經驗。這基於我們僅在2016年的10億英里的模擬駕駛。”

萬億市場:“食客”還有誰

無人駕駛汽車的發展前景引發眾多科技公司扎堆進入汽車領域。據諮詢企業麥肯錫公司稱,無人駕駛汽車行業到2030年的規模將達到6.7萬億美元。

Uber快準狠地切入到了自動駕駛汽車領域:只不過和一個醜聞一起。在2015年,這個拼車巨頭聘請了大約40位機器人專家和工程師,包括自動駕駛系統領域的幾位頂尖專家。

從那時起,Uber對未來自動駕駛汽車的投入愈演愈烈。在2016年,Uber開始在匹茲堡的公路上測試其自動駕駛汽車,它將自己特有的街道地圖系統進行了翻倍,以減少對其競爭對手的依賴,並且將Google的頂極地圖專家挖了過來。Uber還在2016年以6.8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一家初創的自動駕駛卡車公司Otto——在一分鐘內它就升值了。

考慮到員工的才能和手上握有的大量風險投資資金,Uber已經成為新興的自動駕駛汽車行業裡勢如破竹的一員。不過Uber仍然受到爭議的困擾。

特斯拉想把自動駕駛汽車推向市場,但它與Waymo有著明顯不同的方法,而Waymo可能會成為特斯拉最大的競爭對手。雖然Google想要重新構造自動駕駛系統,但它的批評者說這將花費太久的時間。為了使每個人都儘早變得安全,特斯拉正在向其現有的高端車型中逐步加入自動化系統。但有一個大的爭論是關於到底是完全自動化還是逐步自動化在實際上對於公共安全來說是更好的。

針對科技巨頭入局無人駕駛的優勢,楊世界分析稱:“無人駕駛無疑是企業行業的下一個風口,是基於科技和互聯網前沿的深度融合。背後的支撐離不開前沿科技元素,打造全新的系統需要投入很多的資金、資本和人才力量,這對於一些中小型的創業者來講很難承擔如此巨大的成本。”

“無人駕駛是真正考驗一個公司技術、資本、運營等諸多方面能力的全新領域。因此,只有科技巨頭才能真正有機會、有能力介入到無人駕駛領域當中。比如谷歌和國內的百度,都是搜索領域的巨頭,它們前期已經具備了用戶行為的大數據積澱,做無人駕駛就會比初創型的公司機率高很多。”楊世界進一步對北京商報記者解釋道。(記者 陶鳳)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