魂兮歸來!二十首詩寫盡屈原的偉大靈魂,紀念'端午節一哥'

和尚有話說

魂兮歸來!二十首詩寫盡屈原的偉大靈魂,紀念'端午節一哥'

昨日端午節,王和尚再祝各位詩友端午節安康!

但是在過節的時候,我們更應該緬懷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他品質高潔,一腔忠愛之心可昭日月;他志向遠大,志慮忠純,為拯救楚國殫精竭慮;他浪漫多情,文采斐然,被稱為“辭賦之祖”。但是最可敬愛者,在於他以行動踐行他的理想信念,雖九死其猶未悔!

千百年來,屈原稱為文人膜拜尊崇的對象。司馬遷曾如此評價:“其文約,其辭微,其志潔,其行廉,其稱文小而其指極大,舉類邇而見義遠。其志潔,故其稱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汙泥之中,蟬蛻於濁穢,以浮游塵埃之外,不獲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雖與日月爭光可也。”

值此端午節,和尚選取古人吟詠屈原的二十首作品,加以短評,敬獻諸位詩友。希望諸位能夠緬懷這位偉人,而不僅僅是休息過節而已!

魂兮歸來!二十首詩寫盡屈原的偉大靈魂,紀念'端午節一哥'

紀念屈原經典作品選評

江上吟(唐·李白)

木蘭之枻沙棠舟,玉簫金管坐兩頭。

美酒尊中置千斛,載妓隨波任去留。

仙人有待乘黃鶴,海客無心隨白鷗。

屈平詞賦懸日月,楚王臺榭空山丘。

興酣落筆搖五嶽,詩成笑傲凌滄洲

功名富貴若長在,漢水亦應西北流。

魂兮歸來!二十首詩寫盡屈原的偉大靈魂,紀念'端午節一哥'

王和尚簡評

此詩以江上的遨遊起興,表現了詩人對庸俗、侷促的現實的蔑棄和對自由、美好的生活理想的追求。

開頭四句以誇飾的、理想化的具體描寫,展示江上之遊的即景畫面,有一種超世絕塵的氣氛;中間四句兩聯,兩兩對比,前聯承上,對江上泛舟行樂,加以肯定讚揚,後聯啟下,揭示出理想生活的歷史意義;結尾四句,承前發揮,迴應開頭的江上泛舟,活畫出詩人藐視一切,傲岸不羈的神態,又從反面說明功名富貴不會長在,並帶著尖銳的嘲弄的意味。

全詩形象鮮明,感情激揚,氣勢豪放,音調瀏亮,無論在思想上還是藝術上,都能充分顯示出李白詩歌的特色。

魂兮歸來!二十首詩寫盡屈原的偉大靈魂,紀念'端午節一哥'

古意(唐·孫合)

屈子生楚國,七雄知其材。

介潔世不容,跡合藏蒿萊。

道廢固命也,瓢飲亦賢哉。

何事葬江水,空使後人哀。

王和尚簡評

孫郃,生卒年不詳,約生活在唐朝末期,朱溫篡唐後歸隱。

孫郃生於亂世,報國無門,唯有隱居獨善其身,故其志趣從詩中可以看出。其詩先肯定屈原的才幹,但是高潔而不容於世,孫氏認為屈原此時就應該隱跡於蒿萊之中。進而他認為天命不可逆,只要不同流合汙也是賢良之舉。因此他不贊成屈原沉沙明志。

孫氏之詩,格調低沉,飽含鬱憤和絕望,詩中看似消極悲觀,其實暗含無奈。但這與屈原之忠誠高潔之精神有違,故此詩顯得卑下了。

魂兮歸來!二十首詩寫盡屈原的偉大靈魂,紀念'端午節一哥'

端午(唐·文秀)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王和尚簡評

這首詩直接、乾脆。屈原首先是忠直之沉,讒而見嫉,故冤死汨羅江。作者對此飽含同情和悲憤,縱然楚江浩渺,但是絲毫不能洗刷屈原的聲名,可發一嘆。

魂兮歸來!二十首詩寫盡屈原的偉大靈魂,紀念'端午節一哥'

經羅淵吊屈原(唐·張翔)

讜言忠諫阻春霄,放逐南荒澤國遙。

五夢楚蘭香易染,一魂香水渺難招。

風聲落日心逾壯,魚腹終天恨未消。

卻借微香薦蘋藻,海門何處問漁樵?

魂兮歸來!二十首詩寫盡屈原的偉大靈魂,紀念'端午節一哥'

王和尚簡評

張翔是唐天寶詩人。

這是一首弔古詩。作者經過汨羅江,思及屈原沉江故事,心有所感。屈原忠諫犯人主之怒,而被放逐澤國。雖然他品質高潔眷戀故國,但是終於沉屍江底,帶有無窮怨恨。落日風聲之中,作者感念先賢,想要祭奠屈原,但是時過境遷,已經物是人非,徒增悵惘之情。

這首詩敘述屈原故事,拈屈原離騷詩中意象,用字飽含同情和感慨,表達忠而見疑,潔而被棄的悲憤之情。

魂兮歸來!二十首詩寫盡屈原的偉大靈魂,紀念'端午節一哥'

祠南夕望(唐·杜甫)

百丈牽江色,孤舟泛日斜。

興來猶杖屨,目斷更雲沙。

山鬼迷春竹,湘娥倚暮花。

湖南清絕地,萬古一長嗟。

古人評註

此近體中《吊屈原賦》也。結亦自喻。此借酒杯以澆塊壘,“山鬼”、“湘娥”,即屈原也;屈原,即少陵也。“牽江色”,“色”字幻妙,然於理則幻,寓目則誠。苟無其誠,幻不足立也。“山鬼迷春竹,湘娥倚暮花。”寫幻景只似實事,乃思之愈幻,筆墨異人處在此。頻用“山鬼”、“湘娥”,皆說得實有形影聲響,的的驚人。蓋“山鬼”、“湘娥”,皆屈賦寓言,今於“夕望”、“清絕”之餘,恍然遇之。此日之含情,即當年之託興,故曰“萬古”“長嗟”。 如此清絕之地,徒為遷客羈人之所歷,此萬古所以同嗟也。結極有含蓄。

魂兮歸來!二十首詩寫盡屈原的偉大靈魂,紀念'端午節一哥'

過三閭廟(唐·戴叔倫)

沅湘流不盡,屈子怨何深。

日暮秋風起,蕭蕭楓樹林。

王和尚簡評

該詩表達了對屈原的悲憫和同情。全詩撫今追昔,緊緊圍繞“怨”字下筆,語言明朗,詩意含蓄,雋永深遠,深得歷代詩評家的讚譽。

魂兮歸來!二十首詩寫盡屈原的偉大靈魂,紀念'端午節一哥'

端午日(唐·殷堯藩)

少年佳節倍多情,老去誰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趨習俗,但祈蒲酒話昇平。

鬢絲日日添頭白,榴錦年年照眼明。

千載賢愚同瞬息,幾人湮沒幾垂名。

魂兮歸來!二十首詩寫盡屈原的偉大靈魂,紀念'端午節一哥'

王和尚簡評

作此詩時,作者已年老,故而雖逢佳節,但是卻平添許多感慨。作者不願意趨俗,只祈求國事安泰,表現出蕭索低沉的感情。雖然年年榴花開放,但是頭髮卻漸漸斑白,經過歲月的磨練,作者已看透人生,認為人不論賢與愚,都是過眼雲煙,都不可依恃。

這首詩寫得意興闌珊,消極無奈。或許是作者仕途不順,年事已高,故而對一切都感到無奈和悲觀吧。

魂兮歸來!二十首詩寫盡屈原的偉大靈魂,紀念'端午節一哥'

題武關(唐·杜牧)

碧溪留我武關東,一笑懷王跡自窮。

鄭袖嬌嬈酣似醉,屈原憔悴去如蓬。

山牆谷塹依然在,弱吐強吞盡已空。

今日聖神家四海,戍旗長卷夕陽中。

王和尚簡

這是一首懷古詩,作者行經楚懷王入秦不返之地,懷古興感創作此詩,這首詩中雄心壯志的激情、無可奈何的痛苦、憂國憂民的深沉以及敬仰先賢、感傷自己的情感,具有撼動人心的魅力。

首聯先言行蹤所至,由武關觸發懷古之情,點出楚懷王昏庸客死異鄉;頸聯以鄭袖與屈原對比,一褒一貶,樹立起屈原憂國憂民的形象。頸聯寫眼前景,往事如煙,一切已空,但山檣谷塹依然存在,因此“空”實為不空,是逗發著沉思的歷史,隱入詩人對現實不安的情緒。尾聯一轉,表達詩人對唐王朝的良好祝願,但暗含對唐王朝能否靖疆守土的疑問。

這首詩立意深沉含蓄,耐人尋味。

魂兮歸來!二十首詩寫盡屈原的偉大靈魂,紀念'端午節一哥'

三閭大夫(唐·劉威)

三閭一去湘山老,煙水悠悠痛古今。

青史已書殷鑑在,詞人勞詠楚江深。

竹移低影潛貞節,月入中流洗恨心。

再引離騷見微旨,肯教漁父會升沈。

王和尚簡評

劉威是唐末詩人,終生不得志,羈遊漂泊而終。唐末國事崩摧,戰亂頻仍,作者弔祭屈原,帶有自己的一腔悲憤。屈原沉沙江底,千年以來仍然讓人傷痛。楚國滅亡殷鑑不遠,但是唐朝君主仍然無動於衷,故而作者借古諷今,表達對國事的擔憂。貞節之士不得重用,唯有對月嘆息而已。但是如果屈原在世,他會像漁父那樣“與世推移”明哲保身麼?這是作者自問,也是堅持名節的自況吧。

魂兮歸來!二十首詩寫盡屈原的偉大靈魂,紀念'端午節一哥'

和端午(宋·張耒)

競渡深悲千載冤,忠魂一去詎能還。

國亡身殞今何有,只有離騷在世間。

魂兮歸來!二十首詩寫盡屈原的偉大靈魂,紀念'端午節一哥'

王和尚簡評

這首詩悽清悲切、情意深沉。

詩從端午競渡寫起,看似簡單,實則意蘊深遠,因為龍舟競渡是為了拯救和悲悼屈原的千載冤魂。但“忠魂一去詎能還”又是無限的悲哀與無奈。此句又有著“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慷慨悲壯,它使得全詩的意境直轉而上、宏闊高遠。

於是三四兩句便水到渠成、一揮而就。雖然“國亡身殞”,灰飛煙滅,但那光照後人的愛國精神和彪炳千古的《離騷》絕唱卻永遠不會消亡。

讀楚詞(宋·丘葵)

鶗鴂一聲天地閉,誰知風月有遺音。

清醒已脫塵中蛻,枯槁何妨澤畔吟。

漁父不來湘水闊,重華一去楚雲深。

青鐙半夜書幃冷,照破三閭萬古心。

魂兮歸來!二十首詩寫盡屈原的偉大靈魂,紀念'端午節一哥'

楚江有吊(宋·寇準)

悲風颯颯起長洲,獨吊靈均恨莫收。

深岸自隨浮世變,遺魂不逐大江流。

霜悽極浦幽蘭暮,波動寒沙宿雁愁。

月落煙沈無處泊,數聲猿叫楚山秋。

魂兮歸來!二十首詩寫盡屈原的偉大靈魂,紀念'端午節一哥'

屈平(宋·司馬光)

白玉徒為潔,幽蘭未謂芳。

窮羞事令尹,疏不忘懷王。

冤骨消寒渚,忠魂失舊鄉。

空餘楚辭在,猶與日爭光。

魂兮歸來!二十首詩寫盡屈原的偉大靈魂,紀念'端午節一哥'

魂兮歸來!二十首詩寫盡屈原的偉大靈魂,紀念'端午節一哥'

江上(宋·王令)

浩渺煙波不可名,我來閒自濯塵纓。

久思滄海收身去,安得長舟破浪行。

天闊水雲連黯淡,日間鷗鷺自飛鳴。

屈平死後漁人盡,後世憑誰論濁清。

魂兮歸來!二十首詩寫盡屈原的偉大靈魂,紀念'端午節一哥'

哀郢 其一(宋·陸游)

遠接商周祚最長,北盟齊晉勢爭強。

章華歌舞終蕭瑟,雲夢風煙舊莽蒼。

草合故宮惟雁起,盜穿荒冢有狐藏。

離騷未盡靈均恨,志士千秋淚滿裳。

王和尚簡評

這首詩先從回顧楚國興起和發展的歷史著筆,與其衰落敗亡的結局以及今日遺址荒蕪的景象,作強烈的對比。

第二聯順接上聯意,寫楚國最終由盛而衰,以至為秦所滅。詩人以章華歌舞之短暫映照雲夢風煙之永恆,產生強烈對比,抒發物是人非之感嘆,揭示出歷史發展之無情。

第三聯由歷史的回顧轉為對眼前景象的描寫,淒涼敗落,它既是詩人眼前所見之景,又是當年楚國衰亡的象徵。末聯是詩人對楚之衰亡所作的結論,也是全詩主旨之所在。

魂兮歸來!二十首詩寫盡屈原的偉大靈魂,紀念'端午節一哥'

哀郢 其二(宋·陸游)

荊州十月早梅春,徂歲真同下阪輪。

天地何心窮壯士,江湖從古著羈臣。

淋漓痛飲長亭暮,慷慨悲歌白髮新。

欲吊章華無處問,廢城霜露溼荊榛。

魂兮歸來!二十首詩寫盡屈原的偉大靈魂,紀念'端午節一哥'

王和尚簡評

這首詩首尾寫景,中間抒情,情因景而發。首聯表達時光的流逝的感慨,這是一個胸懷大志、迫切要求報國效命的志士的感慨。第二聯由對屈原的懷想而抒發對古往今來仁人志士壯志難酬的憤慨,這是傷古,又是悼今。“天地何心窮壯士?江湖自古著羈臣。”寫得極為沉重。是啊,天行有常,何曾有導致壯士途窮困厄之心;自古以來,皆因人事之非,以致多少像屈原這樣的貞臣節士去國離鄉,放逐江湖。這一切怎不令人頓生怨憤,非淋漓痛飲焉能排遣,非慷慨悲歌何以發洩。詩的第三聯“淋漓痛飲長亭暮,慷慨悲歌白髮新。”正是表達這樣一種感情。但是,詩人心中那報國無門的怨憤和苦悶是無法解脫的,所以“淋漓痛飲”於長亭薄暮之中,更顯孤獨;“慷慨悲歌”於白髮初生之際,自增惆悵。這種心情只有澤畔行吟的屈原可以與之相通,美人遲暮悲今古,一瓣心香吊屈平。但眼前卻是“欲吊章華無處問,廢城霜露溼荊榛。”末聯勾畫出的這種荊榛滿地、霜露侵入的慘淡景象,深深地印在詩人的心上,也引起讀者的沉思。

魂兮歸來!二十首詩寫盡屈原的偉大靈魂,紀念'端午節一哥'

楚城(宋·陸游)

江上荒城猿鳥悲,隔江便是屈原祠。

一千五百年間事,只有灘聲似舊時。

王和尚簡評

宋孝宗淳熙五年(1178年),陸游被宋孝宗從抗金前線召還東歸,順長江而下到達歸州時,面對楚國詩人屈原的祠堂,感慨自己的報國壯志不能實現,寫下了這首詩。

詩人在這首詩中以灘聲依舊來反襯人間萬事萬物的變遷,從而聯想到楚城的荒蕪,表達了一個愛國志士的憑弔古蹟、追憶往昔、對楚城荒廢的狀況有所感傷的情懷,許多不便於細說、說不盡的地方,都蘊蓄在慨嘆和停頓當中。

魂兮歸來!二十首詩寫盡屈原的偉大靈魂,紀念'端午節一哥'

九日過屈子祠(清·釋敬安)

野徑斜雲上綠苔,經過此地不勝哀。

千年感慨遺湘水,萬古離騷識楚才。

澤畔行吟還憶昨,庭前諫草已成灰。

我來濁世懷高潔,不奠黃花酒一杯。

魂兮歸來!二十首詩寫盡屈原的偉大靈魂,紀念'端午節一哥'

王和尚簡評

釋敬安事晚清傳奇詩僧八指頭陀。他少以孤貧出家,致力詩文,得王闓運指授,才思日進。

這首詩是過屈原祠而寫。作者感情基調是“哀”。他神交屈原,贊屈原之才,傷屈原之冤,其忠君愛國,徘徊苦悶之情都深深打動了作者。作者感念屈原高潔的情操,表達深深敬仰之情。

魂兮歸來!二十首詩寫盡屈原的偉大靈魂,紀念'端午節一哥'

端午賜衣(清·劉福姚)

趨朝猶著舊宮衣,樓閣雲深望裡非。

文字酬恩殊負負,江湖戀闕尚依依。

蒼茫天意憑誰問,老懶心情與世違。

一領漁蓑歸計熟,中原豺虎未應稀。

王和尚簡評

作者是清同治朝人,曾狀元及第,但他一生剛直不阿,故而仕途不順,晚年賣文上海,窮愁潦倒,鬱鬱而終。

這首詩寫於其為官之時,端午節,皇帝賜衣以示恩寵,但是作者卻心生退意。他眼中樓閣遙深,雖然以文學入職朝廷,但是心已在江湖,由於心懷忠義,故而猶豫不決。天意難問,仕途坎坷,雖有心歸隱江湖,但是仍然牽念著國事。

這首詩有忠義,有無奈,心情糾結但是關心國事之心一如既往。這首詩語言含蓄,感情真摯,有似杜甫之忠愛之情。

魂兮歸來!二十首詩寫盡屈原的偉大靈魂,紀念'端午節一哥'

西園端午(清末·鄭孝胥)

斯丘聊得暫婆娑,正是原頭夕照過。

高阜蟠龍回草色,密林瀉綠入池波。

俊遊誰辨閒中味,愚叟猶堪勞者歌。

卻念舊京穎濱老,祇憑花事坐銷磨。

王和尚簡評

鄭孝胥是晚清閩派詩的首領,也是“同光體”的倡導者之一。其詩意度簡穆,韻味淡遠,,造語生峭,往往清言見骨。

恰逢端午,作者漫步西園,有感而發。園林婆娑,夕照掩映,林木蒼翠,青草疏離,作者由此感悟到閒中滋味應該恣意品嚐,而不能終日忙碌而無所得。因此作者尾聯暗含諷刺。表達自在但是略顯無聊的心境。

本詩造語奇警,用字精到,很能代表其風格。

魂兮歸來!二十首詩寫盡屈原的偉大靈魂,紀念'端午節一哥'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