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DC:區塊鏈社區自治'

區塊鏈 數字貨幣 比特幣 投資 金融 技術 經濟 私募 智慧鏈技術社區 2019-08-18
"

當人們談論區塊鏈、數字貨幣的時候,常常會提到這樣一些詞彙:社區、社群... ... 社區對區塊鏈項目乃至於整個區塊鏈行業的重要性已經形成了基本的行業共識,幾乎每個項目方都在想盡辦法營造社區、激發社區活力。

那區塊鏈社區到底是什麼?它到底長什麼樣?有什麼屬性,究竟可以為項目發揮怎樣的作用呢?說到區塊鏈社區我們就不得不提到區塊鏈自治。

區塊鏈的自治事實上是區塊鏈行業獨有的。社區自治、分佈式運營,事實上是借鑑了互聯網的運營的邏輯。

"

當人們談論區塊鏈、數字貨幣的時候,常常會提到這樣一些詞彙:社區、社群... ... 社區對區塊鏈項目乃至於整個區塊鏈行業的重要性已經形成了基本的行業共識,幾乎每個項目方都在想盡辦法營造社區、激發社區活力。

那區塊鏈社區到底是什麼?它到底長什麼樣?有什麼屬性,究竟可以為項目發揮怎樣的作用呢?說到區塊鏈社區我們就不得不提到區塊鏈自治。

區塊鏈的自治事實上是區塊鏈行業獨有的。社區自治、分佈式運營,事實上是借鑑了互聯網的運營的邏輯。

WDC:區塊鏈社區自治

比特幣出現之後,它的應用是商業裡面最底層的金融,是對全球貨幣的一種挑戰,它希望成為一種不分國界的全球化數字貨幣。從09年開始發展到目前十年的時間,你會發現如果山寨一個比特幣也是可能存活的,這種存活的方式,在傳統行業或者互聯網行業,是幾乎不可能存在的。

所以對於區塊鏈所帶來的數字資產,只要一個項目成功了,還能複製。事實上是社區的複製,而不是資產的複製。比如比特幣的山寨幣,跟比特幣本質上來講沒有任何太大的區別,它只是讓一部分社區的人,另起山頭做了另外一個山寨幣,然後就能夠存活,但我認為這種存活也是階段性的,未來隨著時間的推移,比特幣有了更加大的發展,也會再次把這些原有的山寨幣社區再次吸附回去。

為什麼說區塊鏈所帶來的這種簡單的複製就能活著呢,就是我要去解讀區塊鏈最核心的兩點的。首先,第一個區塊鏈本質上帶來的是生產關係的變革,第二個帶來的是金融屬性的變革。

區塊鏈所包含的金融屬性,它可以是現金。你把它變現,或者是把它作為社區激勵,或者我們把它當成報酬,都是現金;第二個它也可以是股權,你把它拿到之後,享受這個項目的增長、分紅,或增長的估值,它就是股權;你也可以把它當成投資,也可以把它當成股票一樣,低點買高點賣帶來收益;也可以把它當成債券,可以通過這個去融資;它也可以作為一個權益憑證,比如超級節點鎖倉、質押、獲得權益等等。所以,區塊鏈的第一個屬性,就是把所有的金融屬性都集合到TOKEN上。

第二個,它打破了公司化的組織結構。就是我們為什麼成立自治社區,未來任何區塊鏈可能都不存在公司,只存在新的組織結構,這種新的組織結構不管它叫什麼名字,現在大家都把它叫成社區,社區就是一種去公司化的組織結構,這種組織結構使得每一個人可以不分種族,不分高貴低賤,只要你持有,你就是組織的一員,而不只是這個組織的某一個身份,你應該是這個組織的所有身份。你既是這個組織的投資人,也是這個組織的員工,也是這個組織的管理者。所有的自治來源於相互自覺的協作,推動組織前進,這樣才是一個區塊鏈組織。

很多人加入群里根本沒有搞明白區塊鏈到底是什麼,他認為區塊鏈就是買TOKEN,就是投資,那完全是錯誤的思維。如果一個人進入區塊鏈,不能參與區塊鏈的組織,他在這個區塊鏈裡面肯定是失敗的,他在裡面獲取不了他想要獲得的價值和財富,因為他永遠是在猜,他永遠是沒有底氣的,只有參與進來才會有底氣,才會知道項目的優勢在哪裡,如何去推進。

WDC的參與者,不管你WDC持有的多還是少,你一定要充分理解WDC,再看能不能通過WDC來實現你的商業抱負,可不可以跟你現有的商業產生關聯。舉個例子,以太坊最早期的時候也是一個類似於比特幣的東西,在頭一兩年的時候,也僅僅只是智能合約,更快的轉賬速度。後來,一位華爾街的經濟專家為以太坊設計了一個ICO模型,就是前幾年開始風靡的私募。當時這個ICO模型就是參考IPO模型來建立的,也就是華爾街的經濟專家通過以太坊的技術設計了這樣的商業應用,從而使得以太坊快速發展,成為現在全球第二大的加密貨幣。所以,區塊鏈的社區自治就是分佈式商業的社區自治。

自治社區本質上來講也不是完全去中心化的,而是有中心加上自治。當新的中心,也踐行不斷輸送財政政策的話,領土就會不斷的擴張,就會反映在我們的商業應用,反映在我們的資產升值上。所以WDC社區要形成自治,WDC最大的持有者願意向小的持有者輸送財政,小的持有者擁有吃苦耐勞的心態,願意去擴展WDC更多的疆土。

另外,當我們對外去擴散WDC價值的時候,一定不是擴散WDC現有的價值,而是要按照它的現有價值加上未來價值,相加後評估出一個更高的價值,來對外輸送財政,因為只有這樣才能激勵接收到WDC資產的人,更加努力的去實現它未來的價值,而不僅僅只盯著現有的價值。

"

當人們談論區塊鏈、數字貨幣的時候,常常會提到這樣一些詞彙:社區、社群... ... 社區對區塊鏈項目乃至於整個區塊鏈行業的重要性已經形成了基本的行業共識,幾乎每個項目方都在想盡辦法營造社區、激發社區活力。

那區塊鏈社區到底是什麼?它到底長什麼樣?有什麼屬性,究竟可以為項目發揮怎樣的作用呢?說到區塊鏈社區我們就不得不提到區塊鏈自治。

區塊鏈的自治事實上是區塊鏈行業獨有的。社區自治、分佈式運營,事實上是借鑑了互聯網的運營的邏輯。

WDC:區塊鏈社區自治

比特幣出現之後,它的應用是商業裡面最底層的金融,是對全球貨幣的一種挑戰,它希望成為一種不分國界的全球化數字貨幣。從09年開始發展到目前十年的時間,你會發現如果山寨一個比特幣也是可能存活的,這種存活的方式,在傳統行業或者互聯網行業,是幾乎不可能存在的。

所以對於區塊鏈所帶來的數字資產,只要一個項目成功了,還能複製。事實上是社區的複製,而不是資產的複製。比如比特幣的山寨幣,跟比特幣本質上來講沒有任何太大的區別,它只是讓一部分社區的人,另起山頭做了另外一個山寨幣,然後就能夠存活,但我認為這種存活也是階段性的,未來隨著時間的推移,比特幣有了更加大的發展,也會再次把這些原有的山寨幣社區再次吸附回去。

為什麼說區塊鏈所帶來的這種簡單的複製就能活著呢,就是我要去解讀區塊鏈最核心的兩點的。首先,第一個區塊鏈本質上帶來的是生產關係的變革,第二個帶來的是金融屬性的變革。

區塊鏈所包含的金融屬性,它可以是現金。你把它變現,或者是把它作為社區激勵,或者我們把它當成報酬,都是現金;第二個它也可以是股權,你把它拿到之後,享受這個項目的增長、分紅,或增長的估值,它就是股權;你也可以把它當成投資,也可以把它當成股票一樣,低點買高點賣帶來收益;也可以把它當成債券,可以通過這個去融資;它也可以作為一個權益憑證,比如超級節點鎖倉、質押、獲得權益等等。所以,區塊鏈的第一個屬性,就是把所有的金融屬性都集合到TOKEN上。

第二個,它打破了公司化的組織結構。就是我們為什麼成立自治社區,未來任何區塊鏈可能都不存在公司,只存在新的組織結構,這種新的組織結構不管它叫什麼名字,現在大家都把它叫成社區,社區就是一種去公司化的組織結構,這種組織結構使得每一個人可以不分種族,不分高貴低賤,只要你持有,你就是組織的一員,而不只是這個組織的某一個身份,你應該是這個組織的所有身份。你既是這個組織的投資人,也是這個組織的員工,也是這個組織的管理者。所有的自治來源於相互自覺的協作,推動組織前進,這樣才是一個區塊鏈組織。

很多人加入群里根本沒有搞明白區塊鏈到底是什麼,他認為區塊鏈就是買TOKEN,就是投資,那完全是錯誤的思維。如果一個人進入區塊鏈,不能參與區塊鏈的組織,他在這個區塊鏈裡面肯定是失敗的,他在裡面獲取不了他想要獲得的價值和財富,因為他永遠是在猜,他永遠是沒有底氣的,只有參與進來才會有底氣,才會知道項目的優勢在哪裡,如何去推進。

WDC的參與者,不管你WDC持有的多還是少,你一定要充分理解WDC,再看能不能通過WDC來實現你的商業抱負,可不可以跟你現有的商業產生關聯。舉個例子,以太坊最早期的時候也是一個類似於比特幣的東西,在頭一兩年的時候,也僅僅只是智能合約,更快的轉賬速度。後來,一位華爾街的經濟專家為以太坊設計了一個ICO模型,就是前幾年開始風靡的私募。當時這個ICO模型就是參考IPO模型來建立的,也就是華爾街的經濟專家通過以太坊的技術設計了這樣的商業應用,從而使得以太坊快速發展,成為現在全球第二大的加密貨幣。所以,區塊鏈的社區自治就是分佈式商業的社區自治。

自治社區本質上來講也不是完全去中心化的,而是有中心加上自治。當新的中心,也踐行不斷輸送財政政策的話,領土就會不斷的擴張,就會反映在我們的商業應用,反映在我們的資產升值上。所以WDC社區要形成自治,WDC最大的持有者願意向小的持有者輸送財政,小的持有者擁有吃苦耐勞的心態,願意去擴展WDC更多的疆土。

另外,當我們對外去擴散WDC價值的時候,一定不是擴散WDC現有的價值,而是要按照它的現有價值加上未來價值,相加後評估出一個更高的價值,來對外輸送財政,因為只有這樣才能激勵接收到WDC資產的人,更加努力的去實現它未來的價值,而不僅僅只盯著現有的價值。

WDC:區塊鏈社區自治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