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園地23 | 區塊鏈的衍生技術:跨鏈協議

區塊鏈 數字貨幣 技術 比特幣 數據結構 金融 Odaily星球日報 2019-05-08

一、跨鏈是什麼意思?

跨鏈,簡單來說就是信息從一條鏈到另一條鏈。

從互聯網的角度來理解,我們可以理解為信息從一個內網轉移到另一個內網上。對於互聯網來講,由於互聯網已經有了標準化的底層輸出協議,因此,信息的傳輸比較容易。

但是對於區塊鏈來講,由於不同的主鏈具有不同的共識機制,且它們之間是互不信任的,因此,信息的傳輸就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說信息傳輸,現在的區塊鏈還沒有達到很成熟的水平,我們覺得很陌生。不過,說數字資產兌換,比方說用比特幣兌以太坊,大家肯定不陌生,這其實也屬於信息交換的一種。

那可能有人會問,我現在可以通過交易平臺,輕輕鬆鬆地實現資產兌換啊。的確可以,但是你使用的交易平臺大多是中心化的,本質上相當於你數字資產的託管機構,並沒有實現真正的信息傳輸。

但是,如果區塊鏈技術想要真正地應用落地,主鏈與主鏈之間的信息傳輸始終是繞不開的話題。

試想一下,如果某個DAPP的不同模塊部署在不同鏈上,那麼如果它需要調用其他鏈上的模塊,讓不同鏈上的模塊進行交互,該怎麼辦?

這就需要跨鏈了,所以我們說,如果DAPP想要大規模落地,那麼跨鏈始終是一個繞不過的話題。

目前,區塊鏈圈對於跨鏈的呼聲也比較高。我們今天為大家介紹幾個主要的跨鏈手段:側鏈技術、見證人機制、中繼技術。

(一)側鏈技術

側鏈技術本質上是一種跨鏈方案。側鏈技術提出了“雙向錨定”這個概念,通過雙向錨定,可以實現暫時將數字資產在主鏈中鎖定,同時將等價的數字資產在側鏈中釋放。同樣,當等價的數字資產在側鏈中被鎖定的時候,主鏈的數字資產也可以被釋放。

也就是說,通過雙向錨定,你的數字資產可以從A區塊鏈中轉移到B區塊鏈,之後,又可以從B區塊鏈中轉回到A區塊鏈中。在這個過程中,A區塊鏈可以被稱為主區塊鏈或者主鏈,而B區塊鏈可以稱為側鏈。

說白了,側鏈技術就是想通過雙向錨定,允許不同種類的數字資產在主鏈和側鏈之間相互轉移。設想一下,你可以用比特幣在以太坊系統上購買以太坊的Gas,你用比特幣就可以使用以太坊的智能合約,側鏈技術想要實現的就是這樣的一個場景。

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支持側鏈技術,假如側鏈技術成熟了,那麼,成熟的去中心化交易所便呼之欲出,除此之外,一旦數字貨幣的政策放開,金融機構普遍承認數字貨幣,那麼側鏈技術還能夠擴展來支持傳統金融的行業,譬如:股票、債券,將真實世界的法幣和數字貨幣充分結合起來。

(二)見證人機制

見證人機制也是一種跨鏈方案,不過,實現跨鏈要通過“見證人”這樣的第三方。

生活中,我們經常見到公證處,一些重要的合同或者文件呢,也需要去公證一下。對於區塊鏈來講,有些人也提出了建立一個這樣的第三方“見證人機制”來實現跨鏈。

在區塊鏈領域,見證人機制,有時候也被稱為公證人機制,顧名思義,就是選擇一個見證人,也就是一個第三方,來監聽目標區塊鏈上的事件和狀態,比如說在這條區塊鏈上進行資產轉移。

瑞波早前便建立了這樣一種“見證人機制”,瑞波的Interledger協議中,兩個不同的記賬系統(也就是區塊鏈,不過瑞波主要是to b的,主要服務於一些銀行和金融系統,所以這裡的區塊鏈可能是聯盟鏈這種類型),它們之間可以通過第三方的“連接器”或者“驗證”機器來實現數字貨幣的轉移。

在這個協議中,採用的是密碼學手段來為兩個記賬系統創建資金託管,當所有參與者都對資金量達成共識時,就可以實現互相交易。

(三)中繼技術

中繼技術是通過在兩個鏈中加入一個數據結構,使得兩個鏈可以通過該數據結構進行數據交互,並通過在一個鏈上調用數據結構的API,實現監聽並驗證另一個鏈上的交易。如果這個數據結構是一個鏈式結構,那麼它就具備側鏈的形式,被稱作:中繼鏈。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