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通證經濟”狙擊傳統電商 | 鋅聲 BUMO郭強


“社群+通證經濟”狙擊傳統電商 | 鋅聲 BUMO郭強


文:陳海寧

編輯:王巧

經濟學家道格拉斯·諾斯曾提到,除非現行的經濟組織是有效率的,否則經濟增長不會簡單地發生。而個人必然受刺激的驅使去從事合乎社會需要的活動,應當設計某種機制使社會收益率與私人收益率近乎相等。

區塊鏈落地難,這是行業共識。道格拉斯的制度經濟學給區塊鏈的商業化提供了新的思路。在國內,區塊鏈被稱作“生產關係工具”。這意味著,它可以帶來技術之外的價值,創建新的商業範式。

BUMO聯合創始人郭強認為,目前大多數公鏈試圖解決技術問題,而忽略了區塊鏈商業落地的關鍵是對通證經濟的理解和設計。

那麼,“通證”在區塊鏈系統中的作用是什麼?企業如何根據自身業務特點設計通證經濟模型?

6月12日,鋅鏈接創始人龔海瀚邀請BUMO聯合創始人郭強做客“鋅式派對”線上分享會,他以“區塊鏈商業落地的‘通證’路徑”為主題,回答了上述問題。

“社群+通證經濟”狙擊傳統電商 | 鋅聲 BUMO郭強



鋅鏈接:BUMO在探索公鏈落地項目時遇到哪些坑?從這些經歷中總結出什麼?

郭強:我們曾經以為,做一條公鏈,能夠通過共識協議進行分佈式記賬,有智能合約去開發商業邏輯,有api去支持商業應用做dapp就夠了,實際上遠遠不夠。

至今,行業內還在用DApp數量、活躍度去評價公鏈。這是錯的。公鏈不是數據庫,不是操作系統,我們很難直接做上面開發應用。實踐證明,無論是以太坊還是EOS,其DApp的用戶規模都無法和互聯網相比,連零頭都算不上,那麼這裡面一定有問題。

我接觸了上百個項目,但沒有一個成功落地。我開始反思,得出的結論就是,不能把公鏈當數據庫去用。

公鏈只有分佈式記賬以及智能合約系統是不夠的,行業內都說公鏈的分佈式系統性能是瓶頸,其實不是的。

雖然bumo通過主鏈-子鏈的obis,主鏈-主鏈跨鏈的canel系統可以獲得不輸於傳統中心化數據庫性能的分佈式記賬系統,但是我們沒有應用來跑出數據,我想業界同行也是同樣的狀態。

我們意識到,也許公鏈需要更多的東西,於是有了業界創新的三層架構,有了通證經濟的指導思想。

去年,我們接觸了大量的項目,希望BUMO公鏈能夠幫助項目落地,但都不是很成功。我們發現,大家對區塊鏈的理解是混亂的,特別是幣圈的很多急功近利的思想,庸俗化的看待共識信仰這些模糊的概念。業界亟待有一個新的範式,這樣大家才可以更好的利用區塊鏈這個新工具。

鋅鏈接:介紹一下你們的通證經濟模型,它的核心價值是什麼?通證經濟最容易落地的場景有哪些?

郭強:白皮書定義了DAC自組織經濟體的概念,基於DAC的自金融模型,以及模型帶來的經濟激勵,從而形成平臺,而平臺形成的邊際效應遞增則可以為DAC的社區成員帶來巨大的利益。

“社群+通證經濟”狙擊傳統電商 | 鋅聲 BUMO郭強

業界受比特幣白皮書影響,一直都是從貨幣的角度去建立模型,而我們更願意從制度經濟學的角度去建立模型,比如科斯所著的《The Firm, the Market, and the Law》說的市場經濟的三個重要組織:公司、市場和執法機構,那麼DAC實際上打破了公司的邊界。而理解DAC的價值,更可以從道格拉斯.諾斯的《西方世界的興起》講的產權、國家和意識形態去理解。

通證經濟最容易落地的領域是分享經濟。傳統公司的邊界被打破,需要競爭但更要協作。這些協作的公司群構成了分佈式自組織商業體DAC時,我們就看到利用通證經濟打造互聯網平臺的可能性。

平臺的價值很大,但很難做。國內是AT,新加入的今日-抖音,美團,拼多多,但是還是很少,而且規模和當年的BAT比,還是不成氣候。有了平臺,就可以做到邊際效應遞增,價值很大。

萬向區塊鏈實驗室董事長肖風認為,區塊鏈很可能形成數萬億美金規模的平臺,其實指的就是DAC形成平臺的潛力。一家公司有上萬億美金的價值,是很難的。

鋅鏈接:區塊鏈為何需要通證?實體行業存在需要通證解決的痛點?在跨業合作中,“通證”如何降低成本,減少信任摩擦,提高效率?

郭強:人類是分工協作的,於是有了產業鏈。DAC強調協作而不是贏家通吃,通過平臺控制上下游企業。所以,DAC是一些產業鏈的利益相關企業通過博弈形成的制度設計,這個制度設計是建立在區塊鏈技術上,是密碼學保證公開公正的。

從制度經濟學看,機構降低了人之間協作的不確定性。一個自動化運行、不以人的主觀意志運作的機構,在大數據時代是很有價值的。這就是DAC和通證經濟要探索的。而這些協作,需要激勵機制,本質上是利益的分配。

公司就是要逐利的,而公鏈則是利益分配的機制,其本身不需要盈利。比特幣的生態不就是這樣運行的嗎?因為大家為公鏈的貢獻而組織起來,而公鍊形成的網絡平臺效益,按照Brian Arthur在複雜經濟學裡面說的邊際效應遞增,從而為社區成員創造更多的收益,邊際效應底層就意味著協作的摩擦低於收益,這樣效率就很高。

這種平行世界的框架,將是新經濟競爭的新方式。BUMO覺得去中心化只是手段,而公鏈為大家創造的通證經濟協作機制才是關鍵。

鋅鏈接:結合你們近期要發佈的“商品預售”來談談,通證是如何在實際的業務場景中發揮作用的?

郭強:Nuts項目實際上是為了解決體育用品的營銷的問題。

我們的合作伙伴,世界上最大的運動鞋生產廠和分銷商,Nike、阿迪達斯都是他們生產和銷售的,但是現在卻陷入一個困境:他們被淘寶和京東當成倉庫,毛利率很低。在淘寶京東買鞋,性價比的優勢很重要,因此,電商平臺要低折扣,他們很精明的:你生產的成本多少,物流倉儲的成本多少,我給你幾個點的毛利,讓你為我打工,你不幹,更高毛利的線下店,根本價格上競爭不過電商平臺,沒有辦法。

但這不是一個好的模式,如果電商的性價比模式讓廠商沒有積極性和資金開發更好更個性化的鞋,那麼體育文化怎麼能發展?

大規模的性價比生產不適合高層級的社群經濟。我們跑步愛好者有很多跑群,熱心的kol組織大家訓練,但這是沒有回報的。因為這些小圈子按照流量經濟的原則,規模小,廣告價值不大,賣鞋又拿不到低折扣,都是憑興趣打義工,這樣怎麼能讓更多的人蔘與體育文化,怎麼搞消費升級呢?

我們可以設計一個通證經濟模型,例如,kol幫助跑步愛好者的組織活動,獲取token,這個token可以兌換限量版的鞋,跑100公里每個月可以拿到十分之一雙鞋,實際上跑500公里就要換鞋,那麼就能帶來社群直接的銷售,不需要通過電商平臺。

在體育這種文化味道濃、社群認同感強的領域,通證經濟就大有可為。通過token建立社群營銷體系,社群KOL通過幫助組織活動獲得Token,這是可以狙擊現有電商的方法,他們不適合社群文化。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