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區塊鏈的缺陷:不可能三角

區塊鏈 比特幣 文章 電腦 技術 鏈得得APP 2019-06-09

何為而明,何為而暗?兼聽則明,偏信則闇。

尋覓文章無數,卻難觀深刻討論區塊鏈缺點、不足和缺陷的好文。

區塊鏈能解決好多具體問題,區塊鏈能解決好多行業痛點,區塊鏈能涉及人類生活點滴還能促進終極夢想,是的,這篇文章的左左右右、上上下下,都會持有這種結論。

但區塊鏈技術會不會像“君子蘭”“普洱茶”“納米”“克隆”“3D打印”隨著時間的推移,淡出大家的視野?

我們常看到一個詞“不可能三角”。指的是在區塊鏈公鏈中,很難同時做到既有真正的“去中心化”,又有良好的系統“安全性”,同時還能有很高效的“交易處理性能”。

剖析區塊鏈的缺陷:不可能三角

比特幣採用的是基於工作量證明(POW)的共識機制。初期,一臺普通電腦就可以參與挖礦,現在比特幣全網算力被幾大礦池所壟斷,比特幣的“去中心化”已名不符實。比特幣的交易性能只有每秒7筆,低下的交易性能導致社區對比特幣未來發展產生分歧,最終導致2017年比特幣硬分叉出比特幣現金。安全方面,比特幣目前來說無疑是最好的。

以太坊目前還可以採用顯卡挖礦,算力壟斷沒有比特幣嚴重。以太坊的TPS每秒大概7到15左右。但智能合約平臺導致其應用場景更復雜,更容易發生交易擁堵。

EOS最大的亮點就是TPS高,交易性能強。真實性能雖沒有達到官方曾宣稱的百萬級,但在三大公鏈中的確是最高的,達到每秒3000到4000筆左右。但EOS在“去中心化”方面做出了巨大的犧牲,全網只有21個節點,安全性也是三者中最弱的。

剖析區塊鏈的缺陷:不可能三角

追求性能與去中心化則需要犧牲安全,追求性能與安全則無法實現去中心化,三者不可兼得,它像一個緊箍圈兒,束縛了行者的野心慾望,一條公鏈的成熟是掙脫“不可能三角”的迭代過程。

區塊鏈還是展示了一種冷酷的機器(代碼)至上的可能性。去中心化使得你的私鑰自己保管,出錯即丟失,私鑰即所有權,找不回密碼,轉賬錯誤了無法反悔,無法追責,不可逆帶來的零容錯,操作中需要一個完美不會犯錯的人類,或者區塊鏈就不想要人類過度參與,它們只是在做著機器間的交流。

注:關於區塊鏈,筆者後續將繼續解讀,敬請關注。

(作者:優優財經,內容來自鏈得得內容開放平臺“得得號”;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鏈得得官方立場)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