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時常和朋友說,我們90後出生的這一代人非常幸運。

相比80後,我們沒有經歷改革開放初期類似韓寒小說中和賈樟柯電影中小鎮青年的迷茫,一方面是國家教育的普及,哪怕是像我出生的貴州那樣的偏遠地區,也接受了完整的教育;另一方面是香港娛樂圈正好處於巔峰時期,並迅速傳入內地。無論是音樂作品還是影視作品,都讓出生於90後的我們接受了通俗藝術的洗禮,精神方面也更豐富。

翻看豆瓣電影的TOP250榜單,國外的《肖申克的救贖》、《阿甘正傳》、《這個殺手不太冷》、《低俗小說》、《獅子王》等等,中國的《霸王別姬》、《大話西遊》、《重慶森林》、《活著》、《陽光燦爛的日子》等等經典彩色電影都集中於1990年到2000年之間。


"

我時常和朋友說,我們90後出生的這一代人非常幸運。

相比80後,我們沒有經歷改革開放初期類似韓寒小說中和賈樟柯電影中小鎮青年的迷茫,一方面是國家教育的普及,哪怕是像我出生的貴州那樣的偏遠地區,也接受了完整的教育;另一方面是香港娛樂圈正好處於巔峰時期,並迅速傳入內地。無論是音樂作品還是影視作品,都讓出生於90後的我們接受了通俗藝術的洗禮,精神方面也更豐富。

翻看豆瓣電影的TOP250榜單,國外的《肖申克的救贖》、《阿甘正傳》、《這個殺手不太冷》、《低俗小說》、《獅子王》等等,中國的《霸王別姬》、《大話西遊》、《重慶森林》、《活著》、《陽光燦爛的日子》等等經典彩色電影都集中於1990年到2000年之間。


未來生活暢想:電影院成為博物館,出行主要依賴地下交通

相比00後,我們見證了通訊方式、互聯網以及遊戲等科技方面從0到1的完整發展歷程,對於科技發展的認識更加全面。通訊方面從大哥大到小靈通,再到智能手機,我們都曾親歷,而成長起來的00後,幾乎最開始接觸的就是智能手機;互聯網信息傳遞方面從門戶網站到社交軟件,再到共享經濟,我們都清晰地看到了互聯網給社會帶來的巨大變化。

而今,當90後紛紛步入社會,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區塊鏈的發展又正式啟動,再次將我們的生活和工作投入科技發展的浪潮。我畢業後的兩份工作便是與區塊鏈相關,通過對區塊鏈去中心化、信息公開透明且不可篡改等特性的瞭解,又讓我相對清晰的看到了未來科技的趨勢走向。如此說來,怎能不說幸運呢?下面,我根據我的知識來說一下我對未來的生活暢想。

"

我時常和朋友說,我們90後出生的這一代人非常幸運。

相比80後,我們沒有經歷改革開放初期類似韓寒小說中和賈樟柯電影中小鎮青年的迷茫,一方面是國家教育的普及,哪怕是像我出生的貴州那樣的偏遠地區,也接受了完整的教育;另一方面是香港娛樂圈正好處於巔峰時期,並迅速傳入內地。無論是音樂作品還是影視作品,都讓出生於90後的我們接受了通俗藝術的洗禮,精神方面也更豐富。

翻看豆瓣電影的TOP250榜單,國外的《肖申克的救贖》、《阿甘正傳》、《這個殺手不太冷》、《低俗小說》、《獅子王》等等,中國的《霸王別姬》、《大話西遊》、《重慶森林》、《活著》、《陽光燦爛的日子》等等經典彩色電影都集中於1990年到2000年之間。


未來生活暢想:電影院成為博物館,出行主要依賴地下交通

相比00後,我們見證了通訊方式、互聯網以及遊戲等科技方面從0到1的完整發展歷程,對於科技發展的認識更加全面。通訊方面從大哥大到小靈通,再到智能手機,我們都曾親歷,而成長起來的00後,幾乎最開始接觸的就是智能手機;互聯網信息傳遞方面從門戶網站到社交軟件,再到共享經濟,我們都清晰地看到了互聯網給社會帶來的巨大變化。

而今,當90後紛紛步入社會,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區塊鏈的發展又正式啟動,再次將我們的生活和工作投入科技發展的浪潮。我畢業後的兩份工作便是與區塊鏈相關,通過對區塊鏈去中心化、信息公開透明且不可篡改等特性的瞭解,又讓我相對清晰的看到了未來科技的趨勢走向。如此說來,怎能不說幸運呢?下面,我根據我的知識來說一下我對未來的生活暢想。

未來生活暢想:電影院成為博物館,出行主要依賴地下交通


作為電影愛好者,自然先來說一下電影方面啦。

電影發展從最初的膠片到攝影機的出現,再到如今手機拍攝技術的全面提升,從最初的《火車進站》到好萊塢大片,再到最近的短視頻和華為用P30拍攝《悟空》採用的豎屏拍攝,電影的拍攝方式、合作方式以及剪輯方式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我猜想,在未來的拍攝方式或許無論從表演、佈景到剪輯,遠程拍攝、隔空拍攝將有可能通過衛星和無人機拍攝、虛擬現實填充、AI畫面集成以及5G的數據傳輸得以實現,將極大簡化電影從事者的工作方式,實景拍攝將不再受地理位置的侷限,在線合作也將更加高效。


"

我時常和朋友說,我們90後出生的這一代人非常幸運。

相比80後,我們沒有經歷改革開放初期類似韓寒小說中和賈樟柯電影中小鎮青年的迷茫,一方面是國家教育的普及,哪怕是像我出生的貴州那樣的偏遠地區,也接受了完整的教育;另一方面是香港娛樂圈正好處於巔峰時期,並迅速傳入內地。無論是音樂作品還是影視作品,都讓出生於90後的我們接受了通俗藝術的洗禮,精神方面也更豐富。

翻看豆瓣電影的TOP250榜單,國外的《肖申克的救贖》、《阿甘正傳》、《這個殺手不太冷》、《低俗小說》、《獅子王》等等,中國的《霸王別姬》、《大話西遊》、《重慶森林》、《活著》、《陽光燦爛的日子》等等經典彩色電影都集中於1990年到2000年之間。


未來生活暢想:電影院成為博物館,出行主要依賴地下交通

相比00後,我們見證了通訊方式、互聯網以及遊戲等科技方面從0到1的完整發展歷程,對於科技發展的認識更加全面。通訊方面從大哥大到小靈通,再到智能手機,我們都曾親歷,而成長起來的00後,幾乎最開始接觸的就是智能手機;互聯網信息傳遞方面從門戶網站到社交軟件,再到共享經濟,我們都清晰地看到了互聯網給社會帶來的巨大變化。

而今,當90後紛紛步入社會,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區塊鏈的發展又正式啟動,再次將我們的生活和工作投入科技發展的浪潮。我畢業後的兩份工作便是與區塊鏈相關,通過對區塊鏈去中心化、信息公開透明且不可篡改等特性的瞭解,又讓我相對清晰的看到了未來科技的趨勢走向。如此說來,怎能不說幸運呢?下面,我根據我的知識來說一下我對未來的生活暢想。

未來生活暢想:電影院成為博物館,出行主要依賴地下交通


作為電影愛好者,自然先來說一下電影方面啦。

電影發展從最初的膠片到攝影機的出現,再到如今手機拍攝技術的全面提升,從最初的《火車進站》到好萊塢大片,再到最近的短視頻和華為用P30拍攝《悟空》採用的豎屏拍攝,電影的拍攝方式、合作方式以及剪輯方式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我猜想,在未來的拍攝方式或許無論從表演、佈景到剪輯,遠程拍攝、隔空拍攝將有可能通過衛星和無人機拍攝、虛擬現實填充、AI畫面集成以及5G的數據傳輸得以實現,將極大簡化電影從事者的工作方式,實景拍攝將不再受地理位置的侷限,在線合作也將更加高效。


未來生活暢想:電影院成為博物館,出行主要依賴地下交通

無人機


電影放映方面,從投影儀放映到大銀幕放映,再到如今正在發展的VR虛擬現實,在家裡就可以僅僅通過一副眼鏡,或者某種網絡設備觀影,甚至像《黑鏡》、《黑客帝國》和一些科幻片當中的軍事科技產品那樣,走到任何地方都可以通過身上攜帶或者植入身體的設備實現隔空觀影,電影院或許會變成一種類似博物館的觀光地,或者變成一種類似如今消費藝術品一般的奢侈的精神享受場景。


"

我時常和朋友說,我們90後出生的這一代人非常幸運。

相比80後,我們沒有經歷改革開放初期類似韓寒小說中和賈樟柯電影中小鎮青年的迷茫,一方面是國家教育的普及,哪怕是像我出生的貴州那樣的偏遠地區,也接受了完整的教育;另一方面是香港娛樂圈正好處於巔峰時期,並迅速傳入內地。無論是音樂作品還是影視作品,都讓出生於90後的我們接受了通俗藝術的洗禮,精神方面也更豐富。

翻看豆瓣電影的TOP250榜單,國外的《肖申克的救贖》、《阿甘正傳》、《這個殺手不太冷》、《低俗小說》、《獅子王》等等,中國的《霸王別姬》、《大話西遊》、《重慶森林》、《活著》、《陽光燦爛的日子》等等經典彩色電影都集中於1990年到2000年之間。


未來生活暢想:電影院成為博物館,出行主要依賴地下交通

相比00後,我們見證了通訊方式、互聯網以及遊戲等科技方面從0到1的完整發展歷程,對於科技發展的認識更加全面。通訊方面從大哥大到小靈通,再到智能手機,我們都曾親歷,而成長起來的00後,幾乎最開始接觸的就是智能手機;互聯網信息傳遞方面從門戶網站到社交軟件,再到共享經濟,我們都清晰地看到了互聯網給社會帶來的巨大變化。

而今,當90後紛紛步入社會,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區塊鏈的發展又正式啟動,再次將我們的生活和工作投入科技發展的浪潮。我畢業後的兩份工作便是與區塊鏈相關,通過對區塊鏈去中心化、信息公開透明且不可篡改等特性的瞭解,又讓我相對清晰的看到了未來科技的趨勢走向。如此說來,怎能不說幸運呢?下面,我根據我的知識來說一下我對未來的生活暢想。

未來生活暢想:電影院成為博物館,出行主要依賴地下交通


作為電影愛好者,自然先來說一下電影方面啦。

電影發展從最初的膠片到攝影機的出現,再到如今手機拍攝技術的全面提升,從最初的《火車進站》到好萊塢大片,再到最近的短視頻和華為用P30拍攝《悟空》採用的豎屏拍攝,電影的拍攝方式、合作方式以及剪輯方式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我猜想,在未來的拍攝方式或許無論從表演、佈景到剪輯,遠程拍攝、隔空拍攝將有可能通過衛星和無人機拍攝、虛擬現實填充、AI畫面集成以及5G的數據傳輸得以實現,將極大簡化電影從事者的工作方式,實景拍攝將不再受地理位置的侷限,在線合作也將更加高效。


未來生活暢想:電影院成為博物館,出行主要依賴地下交通

無人機


電影放映方面,從投影儀放映到大銀幕放映,再到如今正在發展的VR虛擬現實,在家裡就可以僅僅通過一副眼鏡,或者某種網絡設備觀影,甚至像《黑鏡》、《黑客帝國》和一些科幻片當中的軍事科技產品那樣,走到任何地方都可以通過身上攜帶或者植入身體的設備實現隔空觀影,電影院或許會變成一種類似博物館的觀光地,或者變成一種類似如今消費藝術品一般的奢侈的精神享受場景。


未來生活暢想:電影院成為博物館,出行主要依賴地下交通


出行方面,無論是美國埃隆·馬斯克的特斯拉公司和谷歌等科技巨頭,還是國內李彥宏的百度和滴滴出行等企業,無人駕駛逐漸成為現實,就差測試完成推向市場。而在快遞方面,無人機外賣都正在大面積測試階段,想必其它方面也會很快也會實現市場接軌。當然,真正達到普及肯定還需要些時日,但在我個人看來,五年後是很有可能的。


"

我時常和朋友說,我們90後出生的這一代人非常幸運。

相比80後,我們沒有經歷改革開放初期類似韓寒小說中和賈樟柯電影中小鎮青年的迷茫,一方面是國家教育的普及,哪怕是像我出生的貴州那樣的偏遠地區,也接受了完整的教育;另一方面是香港娛樂圈正好處於巔峰時期,並迅速傳入內地。無論是音樂作品還是影視作品,都讓出生於90後的我們接受了通俗藝術的洗禮,精神方面也更豐富。

翻看豆瓣電影的TOP250榜單,國外的《肖申克的救贖》、《阿甘正傳》、《這個殺手不太冷》、《低俗小說》、《獅子王》等等,中國的《霸王別姬》、《大話西遊》、《重慶森林》、《活著》、《陽光燦爛的日子》等等經典彩色電影都集中於1990年到2000年之間。


未來生活暢想:電影院成為博物館,出行主要依賴地下交通

相比00後,我們見證了通訊方式、互聯網以及遊戲等科技方面從0到1的完整發展歷程,對於科技發展的認識更加全面。通訊方面從大哥大到小靈通,再到智能手機,我們都曾親歷,而成長起來的00後,幾乎最開始接觸的就是智能手機;互聯網信息傳遞方面從門戶網站到社交軟件,再到共享經濟,我們都清晰地看到了互聯網給社會帶來的巨大變化。

而今,當90後紛紛步入社會,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區塊鏈的發展又正式啟動,再次將我們的生活和工作投入科技發展的浪潮。我畢業後的兩份工作便是與區塊鏈相關,通過對區塊鏈去中心化、信息公開透明且不可篡改等特性的瞭解,又讓我相對清晰的看到了未來科技的趨勢走向。如此說來,怎能不說幸運呢?下面,我根據我的知識來說一下我對未來的生活暢想。

未來生活暢想:電影院成為博物館,出行主要依賴地下交通


作為電影愛好者,自然先來說一下電影方面啦。

電影發展從最初的膠片到攝影機的出現,再到如今手機拍攝技術的全面提升,從最初的《火車進站》到好萊塢大片,再到最近的短視頻和華為用P30拍攝《悟空》採用的豎屏拍攝,電影的拍攝方式、合作方式以及剪輯方式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我猜想,在未來的拍攝方式或許無論從表演、佈景到剪輯,遠程拍攝、隔空拍攝將有可能通過衛星和無人機拍攝、虛擬現實填充、AI畫面集成以及5G的數據傳輸得以實現,將極大簡化電影從事者的工作方式,實景拍攝將不再受地理位置的侷限,在線合作也將更加高效。


未來生活暢想:電影院成為博物館,出行主要依賴地下交通

無人機


電影放映方面,從投影儀放映到大銀幕放映,再到如今正在發展的VR虛擬現實,在家裡就可以僅僅通過一副眼鏡,或者某種網絡設備觀影,甚至像《黑鏡》、《黑客帝國》和一些科幻片當中的軍事科技產品那樣,走到任何地方都可以通過身上攜帶或者植入身體的設備實現隔空觀影,電影院或許會變成一種類似博物館的觀光地,或者變成一種類似如今消費藝術品一般的奢侈的精神享受場景。


未來生活暢想:電影院成為博物館,出行主要依賴地下交通


出行方面,無論是美國埃隆·馬斯克的特斯拉公司和谷歌等科技巨頭,還是國內李彥宏的百度和滴滴出行等企業,無人駕駛逐漸成為現實,就差測試完成推向市場。而在快遞方面,無人機外賣都正在大面積測試階段,想必其它方面也會很快也會實現市場接軌。當然,真正達到普及肯定還需要些時日,但在我個人看來,五年後是很有可能的。


未來生活暢想:電影院成為博物館,出行主要依賴地下交通

關於無人機送外賣的近期新聞

此外,我們在科幻大片中看到許多飛車以及類似飛機的高空出行和遠距離自動接送的場景,雖然這些電影非常開腦洞,畫面也極其震撼,但就我看來,我更傾向於相信埃隆·馬斯克設想的地下軌道交通,而不是將交通搬到天上。

"

我時常和朋友說,我們90後出生的這一代人非常幸運。

相比80後,我們沒有經歷改革開放初期類似韓寒小說中和賈樟柯電影中小鎮青年的迷茫,一方面是國家教育的普及,哪怕是像我出生的貴州那樣的偏遠地區,也接受了完整的教育;另一方面是香港娛樂圈正好處於巔峰時期,並迅速傳入內地。無論是音樂作品還是影視作品,都讓出生於90後的我們接受了通俗藝術的洗禮,精神方面也更豐富。

翻看豆瓣電影的TOP250榜單,國外的《肖申克的救贖》、《阿甘正傳》、《這個殺手不太冷》、《低俗小說》、《獅子王》等等,中國的《霸王別姬》、《大話西遊》、《重慶森林》、《活著》、《陽光燦爛的日子》等等經典彩色電影都集中於1990年到2000年之間。


未來生活暢想:電影院成為博物館,出行主要依賴地下交通

相比00後,我們見證了通訊方式、互聯網以及遊戲等科技方面從0到1的完整發展歷程,對於科技發展的認識更加全面。通訊方面從大哥大到小靈通,再到智能手機,我們都曾親歷,而成長起來的00後,幾乎最開始接觸的就是智能手機;互聯網信息傳遞方面從門戶網站到社交軟件,再到共享經濟,我們都清晰地看到了互聯網給社會帶來的巨大變化。

而今,當90後紛紛步入社會,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區塊鏈的發展又正式啟動,再次將我們的生活和工作投入科技發展的浪潮。我畢業後的兩份工作便是與區塊鏈相關,通過對區塊鏈去中心化、信息公開透明且不可篡改等特性的瞭解,又讓我相對清晰的看到了未來科技的趨勢走向。如此說來,怎能不說幸運呢?下面,我根據我的知識來說一下我對未來的生活暢想。

未來生活暢想:電影院成為博物館,出行主要依賴地下交通


作為電影愛好者,自然先來說一下電影方面啦。

電影發展從最初的膠片到攝影機的出現,再到如今手機拍攝技術的全面提升,從最初的《火車進站》到好萊塢大片,再到最近的短視頻和華為用P30拍攝《悟空》採用的豎屏拍攝,電影的拍攝方式、合作方式以及剪輯方式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我猜想,在未來的拍攝方式或許無論從表演、佈景到剪輯,遠程拍攝、隔空拍攝將有可能通過衛星和無人機拍攝、虛擬現實填充、AI畫面集成以及5G的數據傳輸得以實現,將極大簡化電影從事者的工作方式,實景拍攝將不再受地理位置的侷限,在線合作也將更加高效。


未來生活暢想:電影院成為博物館,出行主要依賴地下交通

無人機


電影放映方面,從投影儀放映到大銀幕放映,再到如今正在發展的VR虛擬現實,在家裡就可以僅僅通過一副眼鏡,或者某種網絡設備觀影,甚至像《黑鏡》、《黑客帝國》和一些科幻片當中的軍事科技產品那樣,走到任何地方都可以通過身上攜帶或者植入身體的設備實現隔空觀影,電影院或許會變成一種類似博物館的觀光地,或者變成一種類似如今消費藝術品一般的奢侈的精神享受場景。


未來生活暢想:電影院成為博物館,出行主要依賴地下交通


出行方面,無論是美國埃隆·馬斯克的特斯拉公司和谷歌等科技巨頭,還是國內李彥宏的百度和滴滴出行等企業,無人駕駛逐漸成為現實,就差測試完成推向市場。而在快遞方面,無人機外賣都正在大面積測試階段,想必其它方面也會很快也會實現市場接軌。當然,真正達到普及肯定還需要些時日,但在我個人看來,五年後是很有可能的。


未來生活暢想:電影院成為博物館,出行主要依賴地下交通

關於無人機送外賣的近期新聞

此外,我們在科幻大片中看到許多飛車以及類似飛機的高空出行和遠距離自動接送的場景,雖然這些電影非常開腦洞,畫面也極其震撼,但就我看來,我更傾向於相信埃隆·馬斯克設想的地下軌道交通,而不是將交通搬到天上。

未來生活暢想:電影院成為博物館,出行主要依賴地下交通

埃隆馬斯克的地下出行設想

因為無論是汙染還是因數據故障導致的車禍,天空造成的危害都會比地下的更大,一是視覺上給他人造成的心理危害,二是信息故障導致車禍或爆炸引起的危害延伸面積也會更廣。因此,對於地鐵的建設和優化,我也更加推崇。

我猜想,未來地面上的火車和汽車都將被無人駕駛取代,地鐵軌道會更多更深入地下,且成為城市運轉中最大的交通流量依賴,城市表面不再那麼擁堵和喧囂,綠化面積增加,高樓大廈減少。當然,城市面積也會相對擴大。

"

我時常和朋友說,我們90後出生的這一代人非常幸運。

相比80後,我們沒有經歷改革開放初期類似韓寒小說中和賈樟柯電影中小鎮青年的迷茫,一方面是國家教育的普及,哪怕是像我出生的貴州那樣的偏遠地區,也接受了完整的教育;另一方面是香港娛樂圈正好處於巔峰時期,並迅速傳入內地。無論是音樂作品還是影視作品,都讓出生於90後的我們接受了通俗藝術的洗禮,精神方面也更豐富。

翻看豆瓣電影的TOP250榜單,國外的《肖申克的救贖》、《阿甘正傳》、《這個殺手不太冷》、《低俗小說》、《獅子王》等等,中國的《霸王別姬》、《大話西遊》、《重慶森林》、《活著》、《陽光燦爛的日子》等等經典彩色電影都集中於1990年到2000年之間。


未來生活暢想:電影院成為博物館,出行主要依賴地下交通

相比00後,我們見證了通訊方式、互聯網以及遊戲等科技方面從0到1的完整發展歷程,對於科技發展的認識更加全面。通訊方面從大哥大到小靈通,再到智能手機,我們都曾親歷,而成長起來的00後,幾乎最開始接觸的就是智能手機;互聯網信息傳遞方面從門戶網站到社交軟件,再到共享經濟,我們都清晰地看到了互聯網給社會帶來的巨大變化。

而今,當90後紛紛步入社會,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區塊鏈的發展又正式啟動,再次將我們的生活和工作投入科技發展的浪潮。我畢業後的兩份工作便是與區塊鏈相關,通過對區塊鏈去中心化、信息公開透明且不可篡改等特性的瞭解,又讓我相對清晰的看到了未來科技的趨勢走向。如此說來,怎能不說幸運呢?下面,我根據我的知識來說一下我對未來的生活暢想。

未來生活暢想:電影院成為博物館,出行主要依賴地下交通


作為電影愛好者,自然先來說一下電影方面啦。

電影發展從最初的膠片到攝影機的出現,再到如今手機拍攝技術的全面提升,從最初的《火車進站》到好萊塢大片,再到最近的短視頻和華為用P30拍攝《悟空》採用的豎屏拍攝,電影的拍攝方式、合作方式以及剪輯方式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我猜想,在未來的拍攝方式或許無論從表演、佈景到剪輯,遠程拍攝、隔空拍攝將有可能通過衛星和無人機拍攝、虛擬現實填充、AI畫面集成以及5G的數據傳輸得以實現,將極大簡化電影從事者的工作方式,實景拍攝將不再受地理位置的侷限,在線合作也將更加高效。


未來生活暢想:電影院成為博物館,出行主要依賴地下交通

無人機


電影放映方面,從投影儀放映到大銀幕放映,再到如今正在發展的VR虛擬現實,在家裡就可以僅僅通過一副眼鏡,或者某種網絡設備觀影,甚至像《黑鏡》、《黑客帝國》和一些科幻片當中的軍事科技產品那樣,走到任何地方都可以通過身上攜帶或者植入身體的設備實現隔空觀影,電影院或許會變成一種類似博物館的觀光地,或者變成一種類似如今消費藝術品一般的奢侈的精神享受場景。


未來生活暢想:電影院成為博物館,出行主要依賴地下交通


出行方面,無論是美國埃隆·馬斯克的特斯拉公司和谷歌等科技巨頭,還是國內李彥宏的百度和滴滴出行等企業,無人駕駛逐漸成為現實,就差測試完成推向市場。而在快遞方面,無人機外賣都正在大面積測試階段,想必其它方面也會很快也會實現市場接軌。當然,真正達到普及肯定還需要些時日,但在我個人看來,五年後是很有可能的。


未來生活暢想:電影院成為博物館,出行主要依賴地下交通

關於無人機送外賣的近期新聞

此外,我們在科幻大片中看到許多飛車以及類似飛機的高空出行和遠距離自動接送的場景,雖然這些電影非常開腦洞,畫面也極其震撼,但就我看來,我更傾向於相信埃隆·馬斯克設想的地下軌道交通,而不是將交通搬到天上。

未來生活暢想:電影院成為博物館,出行主要依賴地下交通

埃隆馬斯克的地下出行設想

因為無論是汙染還是因數據故障導致的車禍,天空造成的危害都會比地下的更大,一是視覺上給他人造成的心理危害,二是信息故障導致車禍或爆炸引起的危害延伸面積也會更廣。因此,對於地鐵的建設和優化,我也更加推崇。

我猜想,未來地面上的火車和汽車都將被無人駕駛取代,地鐵軌道會更多更深入地下,且成為城市運轉中最大的交通流量依賴,城市表面不再那麼擁堵和喧囂,綠化面積增加,高樓大廈減少。當然,城市面積也會相對擴大。

未來生活暢想:電影院成為博物館,出行主要依賴地下交通


最後,我想對人際關係進行談一談。

如今我們的社交方式,雖然線上社交已經趨於成熟,但類似重大項目談判、情侶約會以及家庭聚會等會議依然主要依賴線下,這主要原因是人類的情感感知和信任獲得是取決於對一個人情緒變化、肢體動作的綜合感知。雖然如今的聲音社交、視頻社交都很火熱,但無非是出於自我保護或者渴望交友的心理需求,而真正到達信任依然需要通過線下接觸。

我猜想,在未來線下接觸才能取得的信任也將減少。在《黑鏡》以及去年上映的關於遊戲和虛擬現實的電影《頭號玩家》當中,我們看到人類對他人的綜合感知可以通過對個人數據進行採集和分析以及融合虛擬現實,再以人工智能和區塊鏈技術營造真實場景,將人的信息置入虛擬網絡,那麼線下場景也可以完整接入。


"

我時常和朋友說,我們90後出生的這一代人非常幸運。

相比80後,我們沒有經歷改革開放初期類似韓寒小說中和賈樟柯電影中小鎮青年的迷茫,一方面是國家教育的普及,哪怕是像我出生的貴州那樣的偏遠地區,也接受了完整的教育;另一方面是香港娛樂圈正好處於巔峰時期,並迅速傳入內地。無論是音樂作品還是影視作品,都讓出生於90後的我們接受了通俗藝術的洗禮,精神方面也更豐富。

翻看豆瓣電影的TOP250榜單,國外的《肖申克的救贖》、《阿甘正傳》、《這個殺手不太冷》、《低俗小說》、《獅子王》等等,中國的《霸王別姬》、《大話西遊》、《重慶森林》、《活著》、《陽光燦爛的日子》等等經典彩色電影都集中於1990年到2000年之間。


未來生活暢想:電影院成為博物館,出行主要依賴地下交通

相比00後,我們見證了通訊方式、互聯網以及遊戲等科技方面從0到1的完整發展歷程,對於科技發展的認識更加全面。通訊方面從大哥大到小靈通,再到智能手機,我們都曾親歷,而成長起來的00後,幾乎最開始接觸的就是智能手機;互聯網信息傳遞方面從門戶網站到社交軟件,再到共享經濟,我們都清晰地看到了互聯網給社會帶來的巨大變化。

而今,當90後紛紛步入社會,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區塊鏈的發展又正式啟動,再次將我們的生活和工作投入科技發展的浪潮。我畢業後的兩份工作便是與區塊鏈相關,通過對區塊鏈去中心化、信息公開透明且不可篡改等特性的瞭解,又讓我相對清晰的看到了未來科技的趨勢走向。如此說來,怎能不說幸運呢?下面,我根據我的知識來說一下我對未來的生活暢想。

未來生活暢想:電影院成為博物館,出行主要依賴地下交通


作為電影愛好者,自然先來說一下電影方面啦。

電影發展從最初的膠片到攝影機的出現,再到如今手機拍攝技術的全面提升,從最初的《火車進站》到好萊塢大片,再到最近的短視頻和華為用P30拍攝《悟空》採用的豎屏拍攝,電影的拍攝方式、合作方式以及剪輯方式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我猜想,在未來的拍攝方式或許無論從表演、佈景到剪輯,遠程拍攝、隔空拍攝將有可能通過衛星和無人機拍攝、虛擬現實填充、AI畫面集成以及5G的數據傳輸得以實現,將極大簡化電影從事者的工作方式,實景拍攝將不再受地理位置的侷限,在線合作也將更加高效。


未來生活暢想:電影院成為博物館,出行主要依賴地下交通

無人機


電影放映方面,從投影儀放映到大銀幕放映,再到如今正在發展的VR虛擬現實,在家裡就可以僅僅通過一副眼鏡,或者某種網絡設備觀影,甚至像《黑鏡》、《黑客帝國》和一些科幻片當中的軍事科技產品那樣,走到任何地方都可以通過身上攜帶或者植入身體的設備實現隔空觀影,電影院或許會變成一種類似博物館的觀光地,或者變成一種類似如今消費藝術品一般的奢侈的精神享受場景。


未來生活暢想:電影院成為博物館,出行主要依賴地下交通


出行方面,無論是美國埃隆·馬斯克的特斯拉公司和谷歌等科技巨頭,還是國內李彥宏的百度和滴滴出行等企業,無人駕駛逐漸成為現實,就差測試完成推向市場。而在快遞方面,無人機外賣都正在大面積測試階段,想必其它方面也會很快也會實現市場接軌。當然,真正達到普及肯定還需要些時日,但在我個人看來,五年後是很有可能的。


未來生活暢想:電影院成為博物館,出行主要依賴地下交通

關於無人機送外賣的近期新聞

此外,我們在科幻大片中看到許多飛車以及類似飛機的高空出行和遠距離自動接送的場景,雖然這些電影非常開腦洞,畫面也極其震撼,但就我看來,我更傾向於相信埃隆·馬斯克設想的地下軌道交通,而不是將交通搬到天上。

未來生活暢想:電影院成為博物館,出行主要依賴地下交通

埃隆馬斯克的地下出行設想

因為無論是汙染還是因數據故障導致的車禍,天空造成的危害都會比地下的更大,一是視覺上給他人造成的心理危害,二是信息故障導致車禍或爆炸引起的危害延伸面積也會更廣。因此,對於地鐵的建設和優化,我也更加推崇。

我猜想,未來地面上的火車和汽車都將被無人駕駛取代,地鐵軌道會更多更深入地下,且成為城市運轉中最大的交通流量依賴,城市表面不再那麼擁堵和喧囂,綠化面積增加,高樓大廈減少。當然,城市面積也會相對擴大。

未來生活暢想:電影院成為博物館,出行主要依賴地下交通


最後,我想對人際關係進行談一談。

如今我們的社交方式,雖然線上社交已經趨於成熟,但類似重大項目談判、情侶約會以及家庭聚會等會議依然主要依賴線下,這主要原因是人類的情感感知和信任獲得是取決於對一個人情緒變化、肢體動作的綜合感知。雖然如今的聲音社交、視頻社交都很火熱,但無非是出於自我保護或者渴望交友的心理需求,而真正到達信任依然需要通過線下接觸。

我猜想,在未來線下接觸才能取得的信任也將減少。在《黑鏡》以及去年上映的關於遊戲和虛擬現實的電影《頭號玩家》當中,我們看到人類對他人的綜合感知可以通過對個人數據進行採集和分析以及融合虛擬現實,再以人工智能和區塊鏈技術營造真實場景,將人的信息置入虛擬網絡,那麼線下場景也可以完整接入。


未來生活暢想:電影院成為博物館,出行主要依賴地下交通

《黑鏡·第四季》中的陌生人約會地點


在這方面,我認為區塊鏈技術的發展會最大化降低人與人之間的信任成本。首先是區塊鏈的特性會讓我們願意結交的人更準確地通過線上看到我們的信息,增加溝通方面的信任憑據;其次是區塊鏈在商業運用中會最大化降低談判成本並增加交易效率,那麼通過區塊鏈技術結合大數據、AI、物聯網等技術接入的線下場景也更加真實。

那麼,當我們需要約會的時候,只需要在家中打扮好自己,甚至直接在網絡中設置好裝扮就可以將某個下場景接入某個虛擬現實設備,實現虛擬卻具備真實感的約會


"

我時常和朋友說,我們90後出生的這一代人非常幸運。

相比80後,我們沒有經歷改革開放初期類似韓寒小說中和賈樟柯電影中小鎮青年的迷茫,一方面是國家教育的普及,哪怕是像我出生的貴州那樣的偏遠地區,也接受了完整的教育;另一方面是香港娛樂圈正好處於巔峰時期,並迅速傳入內地。無論是音樂作品還是影視作品,都讓出生於90後的我們接受了通俗藝術的洗禮,精神方面也更豐富。

翻看豆瓣電影的TOP250榜單,國外的《肖申克的救贖》、《阿甘正傳》、《這個殺手不太冷》、《低俗小說》、《獅子王》等等,中國的《霸王別姬》、《大話西遊》、《重慶森林》、《活著》、《陽光燦爛的日子》等等經典彩色電影都集中於1990年到2000年之間。


未來生活暢想:電影院成為博物館,出行主要依賴地下交通

相比00後,我們見證了通訊方式、互聯網以及遊戲等科技方面從0到1的完整發展歷程,對於科技發展的認識更加全面。通訊方面從大哥大到小靈通,再到智能手機,我們都曾親歷,而成長起來的00後,幾乎最開始接觸的就是智能手機;互聯網信息傳遞方面從門戶網站到社交軟件,再到共享經濟,我們都清晰地看到了互聯網給社會帶來的巨大變化。

而今,當90後紛紛步入社會,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區塊鏈的發展又正式啟動,再次將我們的生活和工作投入科技發展的浪潮。我畢業後的兩份工作便是與區塊鏈相關,通過對區塊鏈去中心化、信息公開透明且不可篡改等特性的瞭解,又讓我相對清晰的看到了未來科技的趨勢走向。如此說來,怎能不說幸運呢?下面,我根據我的知識來說一下我對未來的生活暢想。

未來生活暢想:電影院成為博物館,出行主要依賴地下交通


作為電影愛好者,自然先來說一下電影方面啦。

電影發展從最初的膠片到攝影機的出現,再到如今手機拍攝技術的全面提升,從最初的《火車進站》到好萊塢大片,再到最近的短視頻和華為用P30拍攝《悟空》採用的豎屏拍攝,電影的拍攝方式、合作方式以及剪輯方式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我猜想,在未來的拍攝方式或許無論從表演、佈景到剪輯,遠程拍攝、隔空拍攝將有可能通過衛星和無人機拍攝、虛擬現實填充、AI畫面集成以及5G的數據傳輸得以實現,將極大簡化電影從事者的工作方式,實景拍攝將不再受地理位置的侷限,在線合作也將更加高效。


未來生活暢想:電影院成為博物館,出行主要依賴地下交通

無人機


電影放映方面,從投影儀放映到大銀幕放映,再到如今正在發展的VR虛擬現實,在家裡就可以僅僅通過一副眼鏡,或者某種網絡設備觀影,甚至像《黑鏡》、《黑客帝國》和一些科幻片當中的軍事科技產品那樣,走到任何地方都可以通過身上攜帶或者植入身體的設備實現隔空觀影,電影院或許會變成一種類似博物館的觀光地,或者變成一種類似如今消費藝術品一般的奢侈的精神享受場景。


未來生活暢想:電影院成為博物館,出行主要依賴地下交通


出行方面,無論是美國埃隆·馬斯克的特斯拉公司和谷歌等科技巨頭,還是國內李彥宏的百度和滴滴出行等企業,無人駕駛逐漸成為現實,就差測試完成推向市場。而在快遞方面,無人機外賣都正在大面積測試階段,想必其它方面也會很快也會實現市場接軌。當然,真正達到普及肯定還需要些時日,但在我個人看來,五年後是很有可能的。


未來生活暢想:電影院成為博物館,出行主要依賴地下交通

關於無人機送外賣的近期新聞

此外,我們在科幻大片中看到許多飛車以及類似飛機的高空出行和遠距離自動接送的場景,雖然這些電影非常開腦洞,畫面也極其震撼,但就我看來,我更傾向於相信埃隆·馬斯克設想的地下軌道交通,而不是將交通搬到天上。

未來生活暢想:電影院成為博物館,出行主要依賴地下交通

埃隆馬斯克的地下出行設想

因為無論是汙染還是因數據故障導致的車禍,天空造成的危害都會比地下的更大,一是視覺上給他人造成的心理危害,二是信息故障導致車禍或爆炸引起的危害延伸面積也會更廣。因此,對於地鐵的建設和優化,我也更加推崇。

我猜想,未來地面上的火車和汽車都將被無人駕駛取代,地鐵軌道會更多更深入地下,且成為城市運轉中最大的交通流量依賴,城市表面不再那麼擁堵和喧囂,綠化面積增加,高樓大廈減少。當然,城市面積也會相對擴大。

未來生活暢想:電影院成為博物館,出行主要依賴地下交通


最後,我想對人際關係進行談一談。

如今我們的社交方式,雖然線上社交已經趨於成熟,但類似重大項目談判、情侶約會以及家庭聚會等會議依然主要依賴線下,這主要原因是人類的情感感知和信任獲得是取決於對一個人情緒變化、肢體動作的綜合感知。雖然如今的聲音社交、視頻社交都很火熱,但無非是出於自我保護或者渴望交友的心理需求,而真正到達信任依然需要通過線下接觸。

我猜想,在未來線下接觸才能取得的信任也將減少。在《黑鏡》以及去年上映的關於遊戲和虛擬現實的電影《頭號玩家》當中,我們看到人類對他人的綜合感知可以通過對個人數據進行採集和分析以及融合虛擬現實,再以人工智能和區塊鏈技術營造真實場景,將人的信息置入虛擬網絡,那麼線下場景也可以完整接入。


未來生活暢想:電影院成為博物館,出行主要依賴地下交通

《黑鏡·第四季》中的陌生人約會地點


在這方面,我認為區塊鏈技術的發展會最大化降低人與人之間的信任成本。首先是區塊鏈的特性會讓我們願意結交的人更準確地通過線上看到我們的信息,增加溝通方面的信任憑據;其次是區塊鏈在商業運用中會最大化降低談判成本並增加交易效率,那麼通過區塊鏈技術結合大數據、AI、物聯網等技術接入的線下場景也更加真實。

那麼,當我們需要約會的時候,只需要在家中打扮好自己,甚至直接在網絡中設置好裝扮就可以將某個下場景接入某個虛擬現實設備,實現虛擬卻具備真實感的約會


未來生活暢想:電影院成為博物館,出行主要依賴地下交通


當然,類似爬山、逛街等需求,我想科技如何發展也無法實現,至多是將去往目的地之間的交通、食物供給以及安全保障等變得便捷高效,畢竟心理感受到的“真實”和親身體驗後再感受的“真實”對於不同的人而言,區別是很大的

以上便是我對未來的全部生活暢想,你同意嗎?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