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改變與顛覆:Libra與區塊鏈的新經濟颶風'

"
"
融合、改變與顛覆:Libra與區塊鏈的新經濟颶風

免責聲明:本文旨在傳遞更多市場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火星財經官方立場。

小編:記得關注哦

投資區塊鏈,猛戳:火星財經App下載

文章來源:德鼎創新

摘要:數字經濟時代,區塊鏈與加密技術或讓金融支付、社交生態、共享出行等各領域正在發生融合、改變與顛覆……

"
融合、改變與顛覆:Libra與區塊鏈的新經濟颶風

免責聲明:本文旨在傳遞更多市場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火星財經官方立場。

小編:記得關注哦

投資區塊鏈,猛戳:火星財經App下載

文章來源:德鼎創新

摘要:數字經濟時代,區塊鏈與加密技術或讓金融支付、社交生態、共享出行等各領域正在發生融合、改變與顛覆……

融合、改變與顛覆:Libra與區塊鏈的新經濟颶風

Libra的橫空出世,美國聽證會的萬眾矚目,讓大眾視野再次聚焦於區塊鏈與加密世界。

這個世界不再僅是野蠻西部、貪婪投機,Facebook、Telegram、摩根大通等巨頭正在用行動告訴我們,區塊鏈與加密技術正在改變甚至顛覆當前的貨幣金融體系,也在重塑信用……

7月19日,由德鼎創新、海南區塊鏈協會聯手主辦的《2019數字經濟新變革研討會》在上海召開,天涯社區創始人邢明、獨立經濟學家金岩石、貨幣經濟學者朱塵、德鼎創新基金管理合夥人李廣新等多位業界知名人士分別圍繞著Libra、通證經濟等主題展開演講並進行數字經濟下的新商業、Telegram與Facebook的社交經濟、數字經濟下的新商業三場圓桌論壇。

作為信用的新解決方案,當前區塊鏈已應用到支付、社交、共享經濟等多個領域,小蔥來到研討會現場進行實時快訊報道,並將會議嘉賓部分觀點整理成文,這些觀點新穎、犀利甚至會顛覆你的認知。

"
融合、改變與顛覆:Libra與區塊鏈的新經濟颶風

免責聲明:本文旨在傳遞更多市場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火星財經官方立場。

小編:記得關注哦

投資區塊鏈,猛戳:火星財經App下載

文章來源:德鼎創新

摘要:數字經濟時代,區塊鏈與加密技術或讓金融支付、社交生態、共享出行等各領域正在發生融合、改變與顛覆……

融合、改變與顛覆:Libra與區塊鏈的新經濟颶風

Libra的橫空出世,美國聽證會的萬眾矚目,讓大眾視野再次聚焦於區塊鏈與加密世界。

這個世界不再僅是野蠻西部、貪婪投機,Facebook、Telegram、摩根大通等巨頭正在用行動告訴我們,區塊鏈與加密技術正在改變甚至顛覆當前的貨幣金融體系,也在重塑信用……

7月19日,由德鼎創新、海南區塊鏈協會聯手主辦的《2019數字經濟新變革研討會》在上海召開,天涯社區創始人邢明、獨立經濟學家金岩石、貨幣經濟學者朱塵、德鼎創新基金管理合夥人李廣新等多位業界知名人士分別圍繞著Libra、通證經濟等主題展開演講並進行數字經濟下的新商業、Telegram與Facebook的社交經濟、數字經濟下的新商業三場圓桌論壇。

作為信用的新解決方案,當前區塊鏈已應用到支付、社交、共享經濟等多個領域,小蔥來到研討會現場進行實時快訊報道,並將會議嘉賓部分觀點整理成文,這些觀點新穎、犀利甚至會顛覆你的認知。

融合、改變與顛覆:Libra與區塊鏈的新經濟颶風

一、任重道遠:“超主權貨幣”Libra或競爭不過支付寶

2009年比特幣的誕生讓全球金融體系為之一振,十年以後的今天,被視為“超主權貨幣”Libra的出現,再一次打開顛覆當前世界貨幣金融體系的想象,然而任重道遠的它目前或還達不到支付寶的層級……

"
融合、改變與顛覆:Libra與區塊鏈的新經濟颶風

免責聲明:本文旨在傳遞更多市場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火星財經官方立場。

小編:記得關注哦

投資區塊鏈,猛戳:火星財經App下載

文章來源:德鼎創新

摘要:數字經濟時代,區塊鏈與加密技術或讓金融支付、社交生態、共享出行等各領域正在發生融合、改變與顛覆……

融合、改變與顛覆:Libra與區塊鏈的新經濟颶風

Libra的橫空出世,美國聽證會的萬眾矚目,讓大眾視野再次聚焦於區塊鏈與加密世界。

這個世界不再僅是野蠻西部、貪婪投機,Facebook、Telegram、摩根大通等巨頭正在用行動告訴我們,區塊鏈與加密技術正在改變甚至顛覆當前的貨幣金融體系,也在重塑信用……

7月19日,由德鼎創新、海南區塊鏈協會聯手主辦的《2019數字經濟新變革研討會》在上海召開,天涯社區創始人邢明、獨立經濟學家金岩石、貨幣經濟學者朱塵、德鼎創新基金管理合夥人李廣新等多位業界知名人士分別圍繞著Libra、通證經濟等主題展開演講並進行數字經濟下的新商業、Telegram與Facebook的社交經濟、數字經濟下的新商業三場圓桌論壇。

作為信用的新解決方案,當前區塊鏈已應用到支付、社交、共享經濟等多個領域,小蔥來到研討會現場進行實時快訊報道,並將會議嘉賓部分觀點整理成文,這些觀點新穎、犀利甚至會顛覆你的認知。

融合、改變與顛覆:Libra與區塊鏈的新經濟颶風

一、任重道遠:“超主權貨幣”Libra或競爭不過支付寶

2009年比特幣的誕生讓全球金融體系為之一振,十年以後的今天,被視為“超主權貨幣”Libra的出現,再一次打開顛覆當前世界貨幣金融體系的想象,然而任重道遠的它目前或還達不到支付寶的層級……

融合、改變與顛覆:Libra與區塊鏈的新經濟颶風

1、Libra想達到支付寶的層級還很困難

知名貨幣經濟學者、智堡創始人朱塵(mikko)表示,若將Libra當做金融機構服務商甚至銀行來看,它在貨幣上達成的進度可能為零。在美國成為一家地方銀行需要通過美國OCC的審核與認證,但Libra並沒有做這些準備。Libra雖然與美聯儲有溝通,但僅在支付層面進行些許交流。

此外,Libra的支撐本身就是主權(政府)信用,儘管(Libra)成為了一家地方銀行,如果其沒有進入美聯儲體系,最終也會被排除在央行體系外。而支付寶在人民銀行有備付金賬戶,相當於被央行體系接納。朱塵表示,Libra想對標、達到支付寶的層級很困難,達成超主權貨幣的概率也很小。

2、凱恩斯Bancor方案的延續——Libra

獨立經濟學家金岩石表示,Libra的出現,讓其想到“Bancor”。

20世紀40年代,著名經濟學家凱恩斯就曾提出超主權貨幣的設想——採用30種有代表性的商品作為定值基礎建立國際貨幣單位Bancor,由於沒有主權管轄無法取得信任未被佈雷頓森林會議採用,而其採納了懷特的“美元掛鉤黃金”方案。

現在我們正在進入一個密碼空間,我們可以不信美元、不信人、不信上帝,除了信黃金外,我們還可以相信密碼,區塊鏈就是創造信任的機器,凱恩斯的Bancor方案或能以Libra的形式延續。

此外,對於區塊鏈與去中心化,金岩石的看法是“今天企業不上鍊,就像過去農民不下地”“中本聰留下的點對點(pear to pear)去中心化是去中介化而不是去中心化”。

3、Libra“超主權貨幣夢”或在20年後實現

通證通研究院院長宋雙傑表示,Libra或在一定程度上擔任超主權貨幣的角色,但完全成為這個角色可能還需要一二十年。目前,它掛鉤美元、歐元等法幣資產來增加自己的信用,但二十年後,Libra可能會成為新一代人的共識,他們很難想象我們這一輩在使用支付寶、美元的人。

此外,宋雙傑認為,未來貨幣體系不完善的國家比如津巴布韋等小國的貨幣可能會被Libra替代、擠壓。

二、共識的一種經濟模型——熵資產

區塊鏈行業中總會充斥貪婪的投機者,各懷鬼胎的造勢者,但區塊鏈作為通證經濟模型仍然有它獨到的價值。

央財數字信用研究中心主任陳波表示,稀缺性、經濟均衡(資源最優分配、最優解)、產權確認是經濟模型的基本三要素。若將區塊鏈作為經濟模型,我們需要思考,相比法幣,通證/加密貨幣的稀缺性在何處,為什麼需要它;其次,能否達成經濟均衡,最後資產如何上鍊、確權。

1、加密貨幣稀缺性來自於“共識”

法幣可以確權與定價有形資產(如房子、汽車)、無形資產(如專利、版權),但互聯網時代的數據資產如用戶數據用法幣確權定價開始變得困難。

"
融合、改變與顛覆:Libra與區塊鏈的新經濟颶風

免責聲明:本文旨在傳遞更多市場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火星財經官方立場。

小編:記得關注哦

投資區塊鏈,猛戳:火星財經App下載

文章來源:德鼎創新

摘要:數字經濟時代,區塊鏈與加密技術或讓金融支付、社交生態、共享出行等各領域正在發生融合、改變與顛覆……

融合、改變與顛覆:Libra與區塊鏈的新經濟颶風

Libra的橫空出世,美國聽證會的萬眾矚目,讓大眾視野再次聚焦於區塊鏈與加密世界。

這個世界不再僅是野蠻西部、貪婪投機,Facebook、Telegram、摩根大通等巨頭正在用行動告訴我們,區塊鏈與加密技術正在改變甚至顛覆當前的貨幣金融體系,也在重塑信用……

7月19日,由德鼎創新、海南區塊鏈協會聯手主辦的《2019數字經濟新變革研討會》在上海召開,天涯社區創始人邢明、獨立經濟學家金岩石、貨幣經濟學者朱塵、德鼎創新基金管理合夥人李廣新等多位業界知名人士分別圍繞著Libra、通證經濟等主題展開演講並進行數字經濟下的新商業、Telegram與Facebook的社交經濟、數字經濟下的新商業三場圓桌論壇。

作為信用的新解決方案,當前區塊鏈已應用到支付、社交、共享經濟等多個領域,小蔥來到研討會現場進行實時快訊報道,並將會議嘉賓部分觀點整理成文,這些觀點新穎、犀利甚至會顛覆你的認知。

融合、改變與顛覆:Libra與區塊鏈的新經濟颶風

一、任重道遠:“超主權貨幣”Libra或競爭不過支付寶

2009年比特幣的誕生讓全球金融體系為之一振,十年以後的今天,被視為“超主權貨幣”Libra的出現,再一次打開顛覆當前世界貨幣金融體系的想象,然而任重道遠的它目前或還達不到支付寶的層級……

融合、改變與顛覆:Libra與區塊鏈的新經濟颶風

1、Libra想達到支付寶的層級還很困難

知名貨幣經濟學者、智堡創始人朱塵(mikko)表示,若將Libra當做金融機構服務商甚至銀行來看,它在貨幣上達成的進度可能為零。在美國成為一家地方銀行需要通過美國OCC的審核與認證,但Libra並沒有做這些準備。Libra雖然與美聯儲有溝通,但僅在支付層面進行些許交流。

此外,Libra的支撐本身就是主權(政府)信用,儘管(Libra)成為了一家地方銀行,如果其沒有進入美聯儲體系,最終也會被排除在央行體系外。而支付寶在人民銀行有備付金賬戶,相當於被央行體系接納。朱塵表示,Libra想對標、達到支付寶的層級很困難,達成超主權貨幣的概率也很小。

2、凱恩斯Bancor方案的延續——Libra

獨立經濟學家金岩石表示,Libra的出現,讓其想到“Bancor”。

20世紀40年代,著名經濟學家凱恩斯就曾提出超主權貨幣的設想——採用30種有代表性的商品作為定值基礎建立國際貨幣單位Bancor,由於沒有主權管轄無法取得信任未被佈雷頓森林會議採用,而其採納了懷特的“美元掛鉤黃金”方案。

現在我們正在進入一個密碼空間,我們可以不信美元、不信人、不信上帝,除了信黃金外,我們還可以相信密碼,區塊鏈就是創造信任的機器,凱恩斯的Bancor方案或能以Libra的形式延續。

此外,對於區塊鏈與去中心化,金岩石的看法是“今天企業不上鍊,就像過去農民不下地”“中本聰留下的點對點(pear to pear)去中心化是去中介化而不是去中心化”。

3、Libra“超主權貨幣夢”或在20年後實現

通證通研究院院長宋雙傑表示,Libra或在一定程度上擔任超主權貨幣的角色,但完全成為這個角色可能還需要一二十年。目前,它掛鉤美元、歐元等法幣資產來增加自己的信用,但二十年後,Libra可能會成為新一代人的共識,他們很難想象我們這一輩在使用支付寶、美元的人。

此外,宋雙傑認為,未來貨幣體系不完善的國家比如津巴布韋等小國的貨幣可能會被Libra替代、擠壓。

二、共識的一種經濟模型——熵資產

區塊鏈行業中總會充斥貪婪的投機者,各懷鬼胎的造勢者,但區塊鏈作為通證經濟模型仍然有它獨到的價值。

央財數字信用研究中心主任陳波表示,稀缺性、經濟均衡(資源最優分配、最優解)、產權確認是經濟模型的基本三要素。若將區塊鏈作為經濟模型,我們需要思考,相比法幣,通證/加密貨幣的稀缺性在何處,為什麼需要它;其次,能否達成經濟均衡,最後資產如何上鍊、確權。

1、加密貨幣稀缺性來自於“共識”

法幣可以確權與定價有形資產(如房子、汽車)、無形資產(如專利、版權),但互聯網時代的數據資產如用戶數據用法幣確權定價開始變得困難。

融合、改變與顛覆:Libra與區塊鏈的新經濟颶風

而區塊鏈、中本聰、比特幣的出現又給我們帶來一個全新的概念——共識,假設我們正在從法幣共識到區塊鏈共識,則可將“共識”稱為熵資產。

我們無法用法幣去衡量熵資產的價值,法幣開始失效,那麼加密貨幣的稀缺性便體現出來了。因此陳波博士表示:

加密貨幣的稀缺性發生在共識的環節,而不是通證(發幣)環節,用通證去表達加密資產的稀缺性實際上是一個很大的誤區。

2、區塊鏈挖礦機制+投票機制=較優的經濟均衡

挖礦機制與投票機制是區塊鏈的兩個主流算法機制,挖礦機制消耗的是硬件、能源,需要法幣去產生通證,這個機制實際是對歷史的驗證,而投票機制則是對未來的預測,它消耗的是通證。歷史驗證與未來預測形成了完整的共識邏輯。

比特幣挖礦共識機制存在礦工行為符合經濟設計預期的納什均衡,每個礦工都可以參與挖礦,能達到資源較優分配,但該均衡也是不穩定的,礦工可能會偏離預期,比特幣網絡容易受到攻擊。

"
融合、改變與顛覆:Libra與區塊鏈的新經濟颶風

免責聲明:本文旨在傳遞更多市場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火星財經官方立場。

小編:記得關注哦

投資區塊鏈,猛戳:火星財經App下載

文章來源:德鼎創新

摘要:數字經濟時代,區塊鏈與加密技術或讓金融支付、社交生態、共享出行等各領域正在發生融合、改變與顛覆……

融合、改變與顛覆:Libra與區塊鏈的新經濟颶風

Libra的橫空出世,美國聽證會的萬眾矚目,讓大眾視野再次聚焦於區塊鏈與加密世界。

這個世界不再僅是野蠻西部、貪婪投機,Facebook、Telegram、摩根大通等巨頭正在用行動告訴我們,區塊鏈與加密技術正在改變甚至顛覆當前的貨幣金融體系,也在重塑信用……

7月19日,由德鼎創新、海南區塊鏈協會聯手主辦的《2019數字經濟新變革研討會》在上海召開,天涯社區創始人邢明、獨立經濟學家金岩石、貨幣經濟學者朱塵、德鼎創新基金管理合夥人李廣新等多位業界知名人士分別圍繞著Libra、通證經濟等主題展開演講並進行數字經濟下的新商業、Telegram與Facebook的社交經濟、數字經濟下的新商業三場圓桌論壇。

作為信用的新解決方案,當前區塊鏈已應用到支付、社交、共享經濟等多個領域,小蔥來到研討會現場進行實時快訊報道,並將會議嘉賓部分觀點整理成文,這些觀點新穎、犀利甚至會顛覆你的認知。

融合、改變與顛覆:Libra與區塊鏈的新經濟颶風

一、任重道遠:“超主權貨幣”Libra或競爭不過支付寶

2009年比特幣的誕生讓全球金融體系為之一振,十年以後的今天,被視為“超主權貨幣”Libra的出現,再一次打開顛覆當前世界貨幣金融體系的想象,然而任重道遠的它目前或還達不到支付寶的層級……

融合、改變與顛覆:Libra與區塊鏈的新經濟颶風

1、Libra想達到支付寶的層級還很困難

知名貨幣經濟學者、智堡創始人朱塵(mikko)表示,若將Libra當做金融機構服務商甚至銀行來看,它在貨幣上達成的進度可能為零。在美國成為一家地方銀行需要通過美國OCC的審核與認證,但Libra並沒有做這些準備。Libra雖然與美聯儲有溝通,但僅在支付層面進行些許交流。

此外,Libra的支撐本身就是主權(政府)信用,儘管(Libra)成為了一家地方銀行,如果其沒有進入美聯儲體系,最終也會被排除在央行體系外。而支付寶在人民銀行有備付金賬戶,相當於被央行體系接納。朱塵表示,Libra想對標、達到支付寶的層級很困難,達成超主權貨幣的概率也很小。

2、凱恩斯Bancor方案的延續——Libra

獨立經濟學家金岩石表示,Libra的出現,讓其想到“Bancor”。

20世紀40年代,著名經濟學家凱恩斯就曾提出超主權貨幣的設想——採用30種有代表性的商品作為定值基礎建立國際貨幣單位Bancor,由於沒有主權管轄無法取得信任未被佈雷頓森林會議採用,而其採納了懷特的“美元掛鉤黃金”方案。

現在我們正在進入一個密碼空間,我們可以不信美元、不信人、不信上帝,除了信黃金外,我們還可以相信密碼,區塊鏈就是創造信任的機器,凱恩斯的Bancor方案或能以Libra的形式延續。

此外,對於區塊鏈與去中心化,金岩石的看法是“今天企業不上鍊,就像過去農民不下地”“中本聰留下的點對點(pear to pear)去中心化是去中介化而不是去中心化”。

3、Libra“超主權貨幣夢”或在20年後實現

通證通研究院院長宋雙傑表示,Libra或在一定程度上擔任超主權貨幣的角色,但完全成為這個角色可能還需要一二十年。目前,它掛鉤美元、歐元等法幣資產來增加自己的信用,但二十年後,Libra可能會成為新一代人的共識,他們很難想象我們這一輩在使用支付寶、美元的人。

此外,宋雙傑認為,未來貨幣體系不完善的國家比如津巴布韋等小國的貨幣可能會被Libra替代、擠壓。

二、共識的一種經濟模型——熵資產

區塊鏈行業中總會充斥貪婪的投機者,各懷鬼胎的造勢者,但區塊鏈作為通證經濟模型仍然有它獨到的價值。

央財數字信用研究中心主任陳波表示,稀缺性、經濟均衡(資源最優分配、最優解)、產權確認是經濟模型的基本三要素。若將區塊鏈作為經濟模型,我們需要思考,相比法幣,通證/加密貨幣的稀缺性在何處,為什麼需要它;其次,能否達成經濟均衡,最後資產如何上鍊、確權。

1、加密貨幣稀缺性來自於“共識”

法幣可以確權與定價有形資產(如房子、汽車)、無形資產(如專利、版權),但互聯網時代的數據資產如用戶數據用法幣確權定價開始變得困難。

融合、改變與顛覆:Libra與區塊鏈的新經濟颶風

而區塊鏈、中本聰、比特幣的出現又給我們帶來一個全新的概念——共識,假設我們正在從法幣共識到區塊鏈共識,則可將“共識”稱為熵資產。

我們無法用法幣去衡量熵資產的價值,法幣開始失效,那麼加密貨幣的稀缺性便體現出來了。因此陳波博士表示:

加密貨幣的稀缺性發生在共識的環節,而不是通證(發幣)環節,用通證去表達加密資產的稀缺性實際上是一個很大的誤區。

2、區塊鏈挖礦機制+投票機制=較優的經濟均衡

挖礦機制與投票機制是區塊鏈的兩個主流算法機制,挖礦機制消耗的是硬件、能源,需要法幣去產生通證,這個機制實際是對歷史的驗證,而投票機制則是對未來的預測,它消耗的是通證。歷史驗證與未來預測形成了完整的共識邏輯。

比特幣挖礦共識機制存在礦工行為符合經濟設計預期的納什均衡,每個礦工都可以參與挖礦,能達到資源較優分配,但該均衡也是不穩定的,礦工可能會偏離預期,比特幣網絡容易受到攻擊。

融合、改變與顛覆:Libra與區塊鏈的新經濟颶風

此外,投票機制雖然達不到資源分配最優解,但其也可以達到一個相對穩定解,將挖礦與投票兩個機制相融合則更加趨向於經濟均衡。

3、熵資產的上鍊

用去中心的共識化將原有資產(有形、無形)將其變成熵資產,再進一步對其進行上鍊、確權。

"
融合、改變與顛覆:Libra與區塊鏈的新經濟颶風

免責聲明:本文旨在傳遞更多市場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火星財經官方立場。

小編:記得關注哦

投資區塊鏈,猛戳:火星財經App下載

文章來源:德鼎創新

摘要:數字經濟時代,區塊鏈與加密技術或讓金融支付、社交生態、共享出行等各領域正在發生融合、改變與顛覆……

融合、改變與顛覆:Libra與區塊鏈的新經濟颶風

Libra的橫空出世,美國聽證會的萬眾矚目,讓大眾視野再次聚焦於區塊鏈與加密世界。

這個世界不再僅是野蠻西部、貪婪投機,Facebook、Telegram、摩根大通等巨頭正在用行動告訴我們,區塊鏈與加密技術正在改變甚至顛覆當前的貨幣金融體系,也在重塑信用……

7月19日,由德鼎創新、海南區塊鏈協會聯手主辦的《2019數字經濟新變革研討會》在上海召開,天涯社區創始人邢明、獨立經濟學家金岩石、貨幣經濟學者朱塵、德鼎創新基金管理合夥人李廣新等多位業界知名人士分別圍繞著Libra、通證經濟等主題展開演講並進行數字經濟下的新商業、Telegram與Facebook的社交經濟、數字經濟下的新商業三場圓桌論壇。

作為信用的新解決方案,當前區塊鏈已應用到支付、社交、共享經濟等多個領域,小蔥來到研討會現場進行實時快訊報道,並將會議嘉賓部分觀點整理成文,這些觀點新穎、犀利甚至會顛覆你的認知。

融合、改變與顛覆:Libra與區塊鏈的新經濟颶風

一、任重道遠:“超主權貨幣”Libra或競爭不過支付寶

2009年比特幣的誕生讓全球金融體系為之一振,十年以後的今天,被視為“超主權貨幣”Libra的出現,再一次打開顛覆當前世界貨幣金融體系的想象,然而任重道遠的它目前或還達不到支付寶的層級……

融合、改變與顛覆:Libra與區塊鏈的新經濟颶風

1、Libra想達到支付寶的層級還很困難

知名貨幣經濟學者、智堡創始人朱塵(mikko)表示,若將Libra當做金融機構服務商甚至銀行來看,它在貨幣上達成的進度可能為零。在美國成為一家地方銀行需要通過美國OCC的審核與認證,但Libra並沒有做這些準備。Libra雖然與美聯儲有溝通,但僅在支付層面進行些許交流。

此外,Libra的支撐本身就是主權(政府)信用,儘管(Libra)成為了一家地方銀行,如果其沒有進入美聯儲體系,最終也會被排除在央行體系外。而支付寶在人民銀行有備付金賬戶,相當於被央行體系接納。朱塵表示,Libra想對標、達到支付寶的層級很困難,達成超主權貨幣的概率也很小。

2、凱恩斯Bancor方案的延續——Libra

獨立經濟學家金岩石表示,Libra的出現,讓其想到“Bancor”。

20世紀40年代,著名經濟學家凱恩斯就曾提出超主權貨幣的設想——採用30種有代表性的商品作為定值基礎建立國際貨幣單位Bancor,由於沒有主權管轄無法取得信任未被佈雷頓森林會議採用,而其採納了懷特的“美元掛鉤黃金”方案。

現在我們正在進入一個密碼空間,我們可以不信美元、不信人、不信上帝,除了信黃金外,我們還可以相信密碼,區塊鏈就是創造信任的機器,凱恩斯的Bancor方案或能以Libra的形式延續。

此外,對於區塊鏈與去中心化,金岩石的看法是“今天企業不上鍊,就像過去農民不下地”“中本聰留下的點對點(pear to pear)去中心化是去中介化而不是去中心化”。

3、Libra“超主權貨幣夢”或在20年後實現

通證通研究院院長宋雙傑表示,Libra或在一定程度上擔任超主權貨幣的角色,但完全成為這個角色可能還需要一二十年。目前,它掛鉤美元、歐元等法幣資產來增加自己的信用,但二十年後,Libra可能會成為新一代人的共識,他們很難想象我們這一輩在使用支付寶、美元的人。

此外,宋雙傑認為,未來貨幣體系不完善的國家比如津巴布韋等小國的貨幣可能會被Libra替代、擠壓。

二、共識的一種經濟模型——熵資產

區塊鏈行業中總會充斥貪婪的投機者,各懷鬼胎的造勢者,但區塊鏈作為通證經濟模型仍然有它獨到的價值。

央財數字信用研究中心主任陳波表示,稀缺性、經濟均衡(資源最優分配、最優解)、產權確認是經濟模型的基本三要素。若將區塊鏈作為經濟模型,我們需要思考,相比法幣,通證/加密貨幣的稀缺性在何處,為什麼需要它;其次,能否達成經濟均衡,最後資產如何上鍊、確權。

1、加密貨幣稀缺性來自於“共識”

法幣可以確權與定價有形資產(如房子、汽車)、無形資產(如專利、版權),但互聯網時代的數據資產如用戶數據用法幣確權定價開始變得困難。

融合、改變與顛覆:Libra與區塊鏈的新經濟颶風

而區塊鏈、中本聰、比特幣的出現又給我們帶來一個全新的概念——共識,假設我們正在從法幣共識到區塊鏈共識,則可將“共識”稱為熵資產。

我們無法用法幣去衡量熵資產的價值,法幣開始失效,那麼加密貨幣的稀缺性便體現出來了。因此陳波博士表示:

加密貨幣的稀缺性發生在共識的環節,而不是通證(發幣)環節,用通證去表達加密資產的稀缺性實際上是一個很大的誤區。

2、區塊鏈挖礦機制+投票機制=較優的經濟均衡

挖礦機制與投票機制是區塊鏈的兩個主流算法機制,挖礦機制消耗的是硬件、能源,需要法幣去產生通證,這個機制實際是對歷史的驗證,而投票機制則是對未來的預測,它消耗的是通證。歷史驗證與未來預測形成了完整的共識邏輯。

比特幣挖礦共識機制存在礦工行為符合經濟設計預期的納什均衡,每個礦工都可以參與挖礦,能達到資源較優分配,但該均衡也是不穩定的,礦工可能會偏離預期,比特幣網絡容易受到攻擊。

融合、改變與顛覆:Libra與區塊鏈的新經濟颶風

此外,投票機制雖然達不到資源分配最優解,但其也可以達到一個相對穩定解,將挖礦與投票兩個機制相融合則更加趨向於經濟均衡。

3、熵資產的上鍊

用去中心的共識化將原有資產(有形、無形)將其變成熵資產,再進一步對其進行上鍊、確權。

融合、改變與顛覆:Libra與區塊鏈的新經濟颶風


陳波表示,在共識和通證之間存在著邏輯鏈條的缺失,導致了幣圈和鏈圈的脫節,熵資產的引入有助於解決這一問題。

三、區塊鏈+社交的融合與革新:Telegram、Facebook的社交經濟

除了Facebook外,Telegram作為另一個億量級的社交巨頭,在去年也引入加密模式發行了ICO,Black one與公眾見面的第一個產品voice其實也是一個社交產品。社交與區塊鏈或通證經濟似乎是一個天然的組合……

"
融合、改變與顛覆:Libra與區塊鏈的新經濟颶風

免責聲明:本文旨在傳遞更多市場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火星財經官方立場。

小編:記得關注哦

投資區塊鏈,猛戳:火星財經App下載

文章來源:德鼎創新

摘要:數字經濟時代,區塊鏈與加密技術或讓金融支付、社交生態、共享出行等各領域正在發生融合、改變與顛覆……

融合、改變與顛覆:Libra與區塊鏈的新經濟颶風

Libra的橫空出世,美國聽證會的萬眾矚目,讓大眾視野再次聚焦於區塊鏈與加密世界。

這個世界不再僅是野蠻西部、貪婪投機,Facebook、Telegram、摩根大通等巨頭正在用行動告訴我們,區塊鏈與加密技術正在改變甚至顛覆當前的貨幣金融體系,也在重塑信用……

7月19日,由德鼎創新、海南區塊鏈協會聯手主辦的《2019數字經濟新變革研討會》在上海召開,天涯社區創始人邢明、獨立經濟學家金岩石、貨幣經濟學者朱塵、德鼎創新基金管理合夥人李廣新等多位業界知名人士分別圍繞著Libra、通證經濟等主題展開演講並進行數字經濟下的新商業、Telegram與Facebook的社交經濟、數字經濟下的新商業三場圓桌論壇。

作為信用的新解決方案,當前區塊鏈已應用到支付、社交、共享經濟等多個領域,小蔥來到研討會現場進行實時快訊報道,並將會議嘉賓部分觀點整理成文,這些觀點新穎、犀利甚至會顛覆你的認知。

融合、改變與顛覆:Libra與區塊鏈的新經濟颶風

一、任重道遠:“超主權貨幣”Libra或競爭不過支付寶

2009年比特幣的誕生讓全球金融體系為之一振,十年以後的今天,被視為“超主權貨幣”Libra的出現,再一次打開顛覆當前世界貨幣金融體系的想象,然而任重道遠的它目前或還達不到支付寶的層級……

融合、改變與顛覆:Libra與區塊鏈的新經濟颶風

1、Libra想達到支付寶的層級還很困難

知名貨幣經濟學者、智堡創始人朱塵(mikko)表示,若將Libra當做金融機構服務商甚至銀行來看,它在貨幣上達成的進度可能為零。在美國成為一家地方銀行需要通過美國OCC的審核與認證,但Libra並沒有做這些準備。Libra雖然與美聯儲有溝通,但僅在支付層面進行些許交流。

此外,Libra的支撐本身就是主權(政府)信用,儘管(Libra)成為了一家地方銀行,如果其沒有進入美聯儲體系,最終也會被排除在央行體系外。而支付寶在人民銀行有備付金賬戶,相當於被央行體系接納。朱塵表示,Libra想對標、達到支付寶的層級很困難,達成超主權貨幣的概率也很小。

2、凱恩斯Bancor方案的延續——Libra

獨立經濟學家金岩石表示,Libra的出現,讓其想到“Bancor”。

20世紀40年代,著名經濟學家凱恩斯就曾提出超主權貨幣的設想——採用30種有代表性的商品作為定值基礎建立國際貨幣單位Bancor,由於沒有主權管轄無法取得信任未被佈雷頓森林會議採用,而其採納了懷特的“美元掛鉤黃金”方案。

現在我們正在進入一個密碼空間,我們可以不信美元、不信人、不信上帝,除了信黃金外,我們還可以相信密碼,區塊鏈就是創造信任的機器,凱恩斯的Bancor方案或能以Libra的形式延續。

此外,對於區塊鏈與去中心化,金岩石的看法是“今天企業不上鍊,就像過去農民不下地”“中本聰留下的點對點(pear to pear)去中心化是去中介化而不是去中心化”。

3、Libra“超主權貨幣夢”或在20年後實現

通證通研究院院長宋雙傑表示,Libra或在一定程度上擔任超主權貨幣的角色,但完全成為這個角色可能還需要一二十年。目前,它掛鉤美元、歐元等法幣資產來增加自己的信用,但二十年後,Libra可能會成為新一代人的共識,他們很難想象我們這一輩在使用支付寶、美元的人。

此外,宋雙傑認為,未來貨幣體系不完善的國家比如津巴布韋等小國的貨幣可能會被Libra替代、擠壓。

二、共識的一種經濟模型——熵資產

區塊鏈行業中總會充斥貪婪的投機者,各懷鬼胎的造勢者,但區塊鏈作為通證經濟模型仍然有它獨到的價值。

央財數字信用研究中心主任陳波表示,稀缺性、經濟均衡(資源最優分配、最優解)、產權確認是經濟模型的基本三要素。若將區塊鏈作為經濟模型,我們需要思考,相比法幣,通證/加密貨幣的稀缺性在何處,為什麼需要它;其次,能否達成經濟均衡,最後資產如何上鍊、確權。

1、加密貨幣稀缺性來自於“共識”

法幣可以確權與定價有形資產(如房子、汽車)、無形資產(如專利、版權),但互聯網時代的數據資產如用戶數據用法幣確權定價開始變得困難。

融合、改變與顛覆:Libra與區塊鏈的新經濟颶風

而區塊鏈、中本聰、比特幣的出現又給我們帶來一個全新的概念——共識,假設我們正在從法幣共識到區塊鏈共識,則可將“共識”稱為熵資產。

我們無法用法幣去衡量熵資產的價值,法幣開始失效,那麼加密貨幣的稀缺性便體現出來了。因此陳波博士表示:

加密貨幣的稀缺性發生在共識的環節,而不是通證(發幣)環節,用通證去表達加密資產的稀缺性實際上是一個很大的誤區。

2、區塊鏈挖礦機制+投票機制=較優的經濟均衡

挖礦機制與投票機制是區塊鏈的兩個主流算法機制,挖礦機制消耗的是硬件、能源,需要法幣去產生通證,這個機制實際是對歷史的驗證,而投票機制則是對未來的預測,它消耗的是通證。歷史驗證與未來預測形成了完整的共識邏輯。

比特幣挖礦共識機制存在礦工行為符合經濟設計預期的納什均衡,每個礦工都可以參與挖礦,能達到資源較優分配,但該均衡也是不穩定的,礦工可能會偏離預期,比特幣網絡容易受到攻擊。

融合、改變與顛覆:Libra與區塊鏈的新經濟颶風

此外,投票機制雖然達不到資源分配最優解,但其也可以達到一個相對穩定解,將挖礦與投票兩個機制相融合則更加趨向於經濟均衡。

3、熵資產的上鍊

用去中心的共識化將原有資產(有形、無形)將其變成熵資產,再進一步對其進行上鍊、確權。

融合、改變與顛覆:Libra與區塊鏈的新經濟颶風


陳波表示,在共識和通證之間存在著邏輯鏈條的缺失,導致了幣圈和鏈圈的脫節,熵資產的引入有助於解決這一問題。

三、區塊鏈+社交的融合與革新:Telegram、Facebook的社交經濟

除了Facebook外,Telegram作為另一個億量級的社交巨頭,在去年也引入加密模式發行了ICO,Black one與公眾見面的第一個產品voice其實也是一個社交產品。社交與區塊鏈或通證經濟似乎是一個天然的組合……

融合、改變與顛覆:Libra與區塊鏈的新經濟颶風


1、社交是必爭賽道,未來基於區塊鏈的陌生人社交的市場空間巨大

天涯創始人、海南區塊鏈協會會長邪明表示,社交領域是大型科技公司必爭的賽道,其海量的用戶與數據與區塊鏈結合的效用很大。

“Facebook的金融、支付業務相比支付寶、微信其實是落後的,然而國內監管較嚴,這次Facebook出手的非常到位,未來中國企業可能會處於下風。”

對於社交模式來說,當前普遍是熟人社交當道比如微信、Facebook,但陌生人社交的市場潛力(空間)巨大,未來可能會出現基於區塊鏈的信任機制、數據資產的陌生人社交巨頭。

2、互聯網時期誤入中心化歧途的“區塊鏈”正在修正

互聯網、社交網絡其實本身就是點對點的去中心化的事物。

在社交領域最成功的可能是Facebook,但它其實是反面邪惡的典型,其在互聯網發展最迅猛的時期將大量的中心化事物帶入互聯網,帶來了大量用戶隱私的洩露與出賣。

而區塊鏈及區塊鏈型社區的出現或是對Facebook這種中心化的修正,可能整個區塊鏈的發展都是對過去互聯網的自我調整與修正的過程。

但其表示,Libra對加密行業來說是一個很大的促進作用,國內監管層可能會受到啟發,會更加認真的看待區塊鏈領域而不是一刀切政策。

3、麥當勞或會嘗試做跨鏈,達成數字經濟之上的社交

麥當勞(中國)CIO蔡棟表示,Telegram項目開源,曾經麥當勞也想將其作為自己的社交引擎標杆,但遇到了許多監管與合規的問題,Telegram發行ICO的核心架構始終是中心化的。

麥當勞是第一個發行基於實體穩定幣——巨無霸MacCoin的企業,其一直也在引進區塊鏈技術,蔡棟說:

科技文化很難,但科技本身並不難,所以我們可能也會做自己的鏈,比如MacCoin,之後再去嘗試跨鏈,做數字經濟之上的社交……

四、區塊鏈下的新經濟

1、新經濟的穩定幣

CBX研究院創始人谷燕西表示,libra表層是穩定幣,實則是清算網絡。當前,各國的清算網絡都是獨立、不互聯的,它的非全球性、分散性不利於國際貿易發展。區塊鏈開始探索全球性的清算網絡,libra則將其進一步推進,可實時清算且成本低,優於各國清算網絡。

谷燕西認為,將來的貨幣將以兩種方式存在,一種是央行基於主權信用發行的數字主權貨幣,另外一種是 基於數字資產抵押、採用分佈式的方式(自動)生成的貨幣,比如Maker Dao,抵押數字資產即可生成穩定幣。

2、傳統正規軍與民間新經濟融合

德鼎創新基金管理合夥人李廣新表示,大巨頭在區塊鏈領域的研發早在2013年、2014年就已開始,比如亞馬遜、IBM與騰訊等,但他們更注重技術開發、應用開發,他們的遵從的信仰與理念仍是中心化。

在巨頭探索的同時,民間數字貨幣也正在興起,他們可能從去中心化社區出發,魚龍混雜但也充滿活力,像初創企業。

之前,傳統正規軍與民間數字貨幣像兩條平行線,互不交叉,而現在他們正在慢慢融合。許多金融科技巨頭正在採納民間數字貨幣的去中心化、社區以及共識的理念。比如Libra,它設有超級節點,看到了社區與共識的優勢,Libra帶了一個非常好的頭。

"
融合、改變與顛覆:Libra與區塊鏈的新經濟颶風

免責聲明:本文旨在傳遞更多市場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火星財經官方立場。

小編:記得關注哦

投資區塊鏈,猛戳:火星財經App下載

文章來源:德鼎創新

摘要:數字經濟時代,區塊鏈與加密技術或讓金融支付、社交生態、共享出行等各領域正在發生融合、改變與顛覆……

融合、改變與顛覆:Libra與區塊鏈的新經濟颶風

Libra的橫空出世,美國聽證會的萬眾矚目,讓大眾視野再次聚焦於區塊鏈與加密世界。

這個世界不再僅是野蠻西部、貪婪投機,Facebook、Telegram、摩根大通等巨頭正在用行動告訴我們,區塊鏈與加密技術正在改變甚至顛覆當前的貨幣金融體系,也在重塑信用……

7月19日,由德鼎創新、海南區塊鏈協會聯手主辦的《2019數字經濟新變革研討會》在上海召開,天涯社區創始人邢明、獨立經濟學家金岩石、貨幣經濟學者朱塵、德鼎創新基金管理合夥人李廣新等多位業界知名人士分別圍繞著Libra、通證經濟等主題展開演講並進行數字經濟下的新商業、Telegram與Facebook的社交經濟、數字經濟下的新商業三場圓桌論壇。

作為信用的新解決方案,當前區塊鏈已應用到支付、社交、共享經濟等多個領域,小蔥來到研討會現場進行實時快訊報道,並將會議嘉賓部分觀點整理成文,這些觀點新穎、犀利甚至會顛覆你的認知。

融合、改變與顛覆:Libra與區塊鏈的新經濟颶風

一、任重道遠:“超主權貨幣”Libra或競爭不過支付寶

2009年比特幣的誕生讓全球金融體系為之一振,十年以後的今天,被視為“超主權貨幣”Libra的出現,再一次打開顛覆當前世界貨幣金融體系的想象,然而任重道遠的它目前或還達不到支付寶的層級……

融合、改變與顛覆:Libra與區塊鏈的新經濟颶風

1、Libra想達到支付寶的層級還很困難

知名貨幣經濟學者、智堡創始人朱塵(mikko)表示,若將Libra當做金融機構服務商甚至銀行來看,它在貨幣上達成的進度可能為零。在美國成為一家地方銀行需要通過美國OCC的審核與認證,但Libra並沒有做這些準備。Libra雖然與美聯儲有溝通,但僅在支付層面進行些許交流。

此外,Libra的支撐本身就是主權(政府)信用,儘管(Libra)成為了一家地方銀行,如果其沒有進入美聯儲體系,最終也會被排除在央行體系外。而支付寶在人民銀行有備付金賬戶,相當於被央行體系接納。朱塵表示,Libra想對標、達到支付寶的層級很困難,達成超主權貨幣的概率也很小。

2、凱恩斯Bancor方案的延續——Libra

獨立經濟學家金岩石表示,Libra的出現,讓其想到“Bancor”。

20世紀40年代,著名經濟學家凱恩斯就曾提出超主權貨幣的設想——採用30種有代表性的商品作為定值基礎建立國際貨幣單位Bancor,由於沒有主權管轄無法取得信任未被佈雷頓森林會議採用,而其採納了懷特的“美元掛鉤黃金”方案。

現在我們正在進入一個密碼空間,我們可以不信美元、不信人、不信上帝,除了信黃金外,我們還可以相信密碼,區塊鏈就是創造信任的機器,凱恩斯的Bancor方案或能以Libra的形式延續。

此外,對於區塊鏈與去中心化,金岩石的看法是“今天企業不上鍊,就像過去農民不下地”“中本聰留下的點對點(pear to pear)去中心化是去中介化而不是去中心化”。

3、Libra“超主權貨幣夢”或在20年後實現

通證通研究院院長宋雙傑表示,Libra或在一定程度上擔任超主權貨幣的角色,但完全成為這個角色可能還需要一二十年。目前,它掛鉤美元、歐元等法幣資產來增加自己的信用,但二十年後,Libra可能會成為新一代人的共識,他們很難想象我們這一輩在使用支付寶、美元的人。

此外,宋雙傑認為,未來貨幣體系不完善的國家比如津巴布韋等小國的貨幣可能會被Libra替代、擠壓。

二、共識的一種經濟模型——熵資產

區塊鏈行業中總會充斥貪婪的投機者,各懷鬼胎的造勢者,但區塊鏈作為通證經濟模型仍然有它獨到的價值。

央財數字信用研究中心主任陳波表示,稀缺性、經濟均衡(資源最優分配、最優解)、產權確認是經濟模型的基本三要素。若將區塊鏈作為經濟模型,我們需要思考,相比法幣,通證/加密貨幣的稀缺性在何處,為什麼需要它;其次,能否達成經濟均衡,最後資產如何上鍊、確權。

1、加密貨幣稀缺性來自於“共識”

法幣可以確權與定價有形資產(如房子、汽車)、無形資產(如專利、版權),但互聯網時代的數據資產如用戶數據用法幣確權定價開始變得困難。

融合、改變與顛覆:Libra與區塊鏈的新經濟颶風

而區塊鏈、中本聰、比特幣的出現又給我們帶來一個全新的概念——共識,假設我們正在從法幣共識到區塊鏈共識,則可將“共識”稱為熵資產。

我們無法用法幣去衡量熵資產的價值,法幣開始失效,那麼加密貨幣的稀缺性便體現出來了。因此陳波博士表示:

加密貨幣的稀缺性發生在共識的環節,而不是通證(發幣)環節,用通證去表達加密資產的稀缺性實際上是一個很大的誤區。

2、區塊鏈挖礦機制+投票機制=較優的經濟均衡

挖礦機制與投票機制是區塊鏈的兩個主流算法機制,挖礦機制消耗的是硬件、能源,需要法幣去產生通證,這個機制實際是對歷史的驗證,而投票機制則是對未來的預測,它消耗的是通證。歷史驗證與未來預測形成了完整的共識邏輯。

比特幣挖礦共識機制存在礦工行為符合經濟設計預期的納什均衡,每個礦工都可以參與挖礦,能達到資源較優分配,但該均衡也是不穩定的,礦工可能會偏離預期,比特幣網絡容易受到攻擊。

融合、改變與顛覆:Libra與區塊鏈的新經濟颶風

此外,投票機制雖然達不到資源分配最優解,但其也可以達到一個相對穩定解,將挖礦與投票兩個機制相融合則更加趨向於經濟均衡。

3、熵資產的上鍊

用去中心的共識化將原有資產(有形、無形)將其變成熵資產,再進一步對其進行上鍊、確權。

融合、改變與顛覆:Libra與區塊鏈的新經濟颶風


陳波表示,在共識和通證之間存在著邏輯鏈條的缺失,導致了幣圈和鏈圈的脫節,熵資產的引入有助於解決這一問題。

三、區塊鏈+社交的融合與革新:Telegram、Facebook的社交經濟

除了Facebook外,Telegram作為另一個億量級的社交巨頭,在去年也引入加密模式發行了ICO,Black one與公眾見面的第一個產品voice其實也是一個社交產品。社交與區塊鏈或通證經濟似乎是一個天然的組合……

融合、改變與顛覆:Libra與區塊鏈的新經濟颶風


1、社交是必爭賽道,未來基於區塊鏈的陌生人社交的市場空間巨大

天涯創始人、海南區塊鏈協會會長邪明表示,社交領域是大型科技公司必爭的賽道,其海量的用戶與數據與區塊鏈結合的效用很大。

“Facebook的金融、支付業務相比支付寶、微信其實是落後的,然而國內監管較嚴,這次Facebook出手的非常到位,未來中國企業可能會處於下風。”

對於社交模式來說,當前普遍是熟人社交當道比如微信、Facebook,但陌生人社交的市場潛力(空間)巨大,未來可能會出現基於區塊鏈的信任機制、數據資產的陌生人社交巨頭。

2、互聯網時期誤入中心化歧途的“區塊鏈”正在修正

互聯網、社交網絡其實本身就是點對點的去中心化的事物。

在社交領域最成功的可能是Facebook,但它其實是反面邪惡的典型,其在互聯網發展最迅猛的時期將大量的中心化事物帶入互聯網,帶來了大量用戶隱私的洩露與出賣。

而區塊鏈及區塊鏈型社區的出現或是對Facebook這種中心化的修正,可能整個區塊鏈的發展都是對過去互聯網的自我調整與修正的過程。

但其表示,Libra對加密行業來說是一個很大的促進作用,國內監管層可能會受到啟發,會更加認真的看待區塊鏈領域而不是一刀切政策。

3、麥當勞或會嘗試做跨鏈,達成數字經濟之上的社交

麥當勞(中國)CIO蔡棟表示,Telegram項目開源,曾經麥當勞也想將其作為自己的社交引擎標杆,但遇到了許多監管與合規的問題,Telegram發行ICO的核心架構始終是中心化的。

麥當勞是第一個發行基於實體穩定幣——巨無霸MacCoin的企業,其一直也在引進區塊鏈技術,蔡棟說:

科技文化很難,但科技本身並不難,所以我們可能也會做自己的鏈,比如MacCoin,之後再去嘗試跨鏈,做數字經濟之上的社交……

四、區塊鏈下的新經濟

1、新經濟的穩定幣

CBX研究院創始人谷燕西表示,libra表層是穩定幣,實則是清算網絡。當前,各國的清算網絡都是獨立、不互聯的,它的非全球性、分散性不利於國際貿易發展。區塊鏈開始探索全球性的清算網絡,libra則將其進一步推進,可實時清算且成本低,優於各國清算網絡。

谷燕西認為,將來的貨幣將以兩種方式存在,一種是央行基於主權信用發行的數字主權貨幣,另外一種是 基於數字資產抵押、採用分佈式的方式(自動)生成的貨幣,比如Maker Dao,抵押數字資產即可生成穩定幣。

2、傳統正規軍與民間新經濟融合

德鼎創新基金管理合夥人李廣新表示,大巨頭在區塊鏈領域的研發早在2013年、2014年就已開始,比如亞馬遜、IBM與騰訊等,但他們更注重技術開發、應用開發,他們的遵從的信仰與理念仍是中心化。

在巨頭探索的同時,民間數字貨幣也正在興起,他們可能從去中心化社區出發,魚龍混雜但也充滿活力,像初創企業。

之前,傳統正規軍與民間數字貨幣像兩條平行線,互不交叉,而現在他們正在慢慢融合。許多金融科技巨頭正在採納民間數字貨幣的去中心化、社區以及共識的理念。比如Libra,它設有超級節點,看到了社區與共識的優勢,Libra帶了一個非常好的頭。

融合、改變與顛覆:Libra與區塊鏈的新經濟颶風

五、數字經濟商業實踐:共享經濟+區塊鏈

“產品溯源的區塊鏈應用,很難解決數據上鍊後的數據孿生問題,而且數據上鍊的成本很高,除非奢侈品溯源,否則沒有現實意義”,上汽集團共享出行區塊鏈創始人鍾立欣說到,區塊鏈的真正應用或不止是這樣,“區塊鏈去中心化特點及其通證激勵機制與共享經濟是一對天然的組合,在共享領域運用區塊鏈可能是一個比較好的應用”。

共享汽車領域的分時租賃被認為是當前的市場風口,但合適的商業模式仍然沒有出現,許多公司如TO GO、大道出行、CAR TO GO等已經淡出市場,行業迎來低谷期。

鍾立欣表示,共享出行傳統的商業模式是投放車輛,通過運營平臺去運營創造收益。每投放1000輛車就需要上億元的投入,投資者對該模式的重資產屬性已有充分的思想準備,其實該模式的運營同樣很重,平臺收益的絕大部分將被運營成本消耗掉,如此重的運營成本可能是投資者所始料不及的,這也是當前的商業模式難以為繼的主要原因所在。

而區塊鏈給這個行業帶來了新的解決方案,即運用區塊鏈商業模式將車輛資產通證化(ABT),區塊鏈改變了生產關係,將原來的重資產+重運營的商業模式改變為輕資產+重運營的商業模式。所有參與者為平臺做出貢獻,並依據其貢獻大小獲得通證激勵,通證具有平臺車輛資產和穩定的收益作為支撐,且該通證可以通過轉股、回購或交易的方式退出。通證即是該新的商業模式的激勵因子,所有參與者共享平臺的未來價值。

區塊鏈記賬解決了平臺的信任,模式中的Token錨定資產與收益,通過共享效率提升創造價值,有穩定收益背書的Token將激勵所有的創業者。但鍾立欣表示,該商業模式即將落地,仍需面對市場的檢驗和諸多政策風險與監管問題。

聲明:本文為入駐“火星號”作者作品,不代表火星財經官方立場。轉載請註明出處、作者和本文鏈接

提示:投資有風險,入市須謹慎。本資訊不作為投資理財建議。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