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
"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遊覽完孟母林,順鄉間小路去往東北方向的九龍山。遠遠就看到山上有四條深深的石溝,那就是漢魯王的古墓。

"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遊覽完孟母林,順鄉間小路去往東北方向的九龍山。遠遠就看到山上有四條深深的石溝,那就是漢魯王的古墓。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九龍山位於鄒城東北15公里,為昌平山系西端較大的山。北與曲阜市交界(以主峰向西山脊為界,西北部屬曲阜市),東與臥虎山對峙,西瞰溪湖並和亭山向望,南麓有明魯荒王陵。南北走向,周長8.6公里,面積4平方公里。共有九峰,主要有三峰,主峰海拔215.4米,南峰海拔197米,北峰海拔195米。該山逶迤起伏,有九峰,像條游龍,故名九龍山。據清康熙五十四年《鄒縣地理志》載:“九龍山,縣東北,據城二十里,在蟠龍山的西南五里,山形起伏,其數凡九”。

"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遊覽完孟母林,順鄉間小路去往東北方向的九龍山。遠遠就看到山上有四條深深的石溝,那就是漢魯王的古墓。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九龍山位於鄒城東北15公里,為昌平山系西端較大的山。北與曲阜市交界(以主峰向西山脊為界,西北部屬曲阜市),東與臥虎山對峙,西瞰溪湖並和亭山向望,南麓有明魯荒王陵。南北走向,周長8.6公里,面積4平方公里。共有九峰,主要有三峰,主峰海拔215.4米,南峰海拔197米,北峰海拔195米。該山逶迤起伏,有九峰,像條游龍,故名九龍山。據清康熙五十四年《鄒縣地理志》載:“九龍山,縣東北,據城二十里,在蟠龍山的西南五里,山形起伏,其數凡九”。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漢魯王墓群在九龍山風水遊覽區內,主要分佈於曲阜市南九龍山、亭山以及鄒城市四基山一帶,為西漢(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時期的古墓。

漢魯王墓群為西漢的魯王墓。共13座,其中五座位於九龍山南坡山腰,墓門南向;兩座位於亭山北坡山腰,北向;六座位於鄒城市四基山和雲山。均為東西並列,開鑿于山巖之中的洞室墓。

"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遊覽完孟母林,順鄉間小路去往東北方向的九龍山。遠遠就看到山上有四條深深的石溝,那就是漢魯王的古墓。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九龍山位於鄒城東北15公里,為昌平山系西端較大的山。北與曲阜市交界(以主峰向西山脊為界,西北部屬曲阜市),東與臥虎山對峙,西瞰溪湖並和亭山向望,南麓有明魯荒王陵。南北走向,周長8.6公里,面積4平方公里。共有九峰,主要有三峰,主峰海拔215.4米,南峰海拔197米,北峰海拔195米。該山逶迤起伏,有九峰,像條游龍,故名九龍山。據清康熙五十四年《鄒縣地理志》載:“九龍山,縣東北,據城二十里,在蟠龍山的西南五里,山形起伏,其數凡九”。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漢魯王墓群在九龍山風水遊覽區內,主要分佈於曲阜市南九龍山、亭山以及鄒城市四基山一帶,為西漢(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時期的古墓。

漢魯王墓群為西漢的魯王墓。共13座,其中五座位於九龍山南坡山腰,墓門南向;兩座位於亭山北坡山腰,北向;六座位於鄒城市四基山和雲山。均為東西並列,開鑿于山巖之中的洞室墓。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九龍山是西漢漢景帝之子魯王劉餘及其子孫之墓。陵墓依山開鑿,是中國最大的山崖墓群。 陵墓共有五座,均闢山鑿洞而成。最大墓長72.1米,其中墓道鑿成峽谷,長37.5米,高達18.4米,甬道及墓室鑿成洞穴,長34.6米,內有前室、後室、耳室、車馬室等11室。現墓內按漢代王陵禮制規格復原陳列。

"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遊覽完孟母林,順鄉間小路去往東北方向的九龍山。遠遠就看到山上有四條深深的石溝,那就是漢魯王的古墓。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九龍山位於鄒城東北15公里,為昌平山系西端較大的山。北與曲阜市交界(以主峰向西山脊為界,西北部屬曲阜市),東與臥虎山對峙,西瞰溪湖並和亭山向望,南麓有明魯荒王陵。南北走向,周長8.6公里,面積4平方公里。共有九峰,主要有三峰,主峰海拔215.4米,南峰海拔197米,北峰海拔195米。該山逶迤起伏,有九峰,像條游龍,故名九龍山。據清康熙五十四年《鄒縣地理志》載:“九龍山,縣東北,據城二十里,在蟠龍山的西南五里,山形起伏,其數凡九”。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漢魯王墓群在九龍山風水遊覽區內,主要分佈於曲阜市南九龍山、亭山以及鄒城市四基山一帶,為西漢(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時期的古墓。

漢魯王墓群為西漢的魯王墓。共13座,其中五座位於九龍山南坡山腰,墓門南向;兩座位於亭山北坡山腰,北向;六座位於鄒城市四基山和雲山。均為東西並列,開鑿于山巖之中的洞室墓。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九龍山是西漢漢景帝之子魯王劉餘及其子孫之墓。陵墓依山開鑿,是中國最大的山崖墓群。 陵墓共有五座,均闢山鑿洞而成。最大墓長72.1米,其中墓道鑿成峽谷,長37.5米,高達18.4米,甬道及墓室鑿成洞穴,長34.6米,內有前室、後室、耳室、車馬室等11室。現墓內按漢代王陵禮制規格復原陳列。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遊覽完孟母林,順鄉間小路去往東北方向的九龍山。遠遠就看到山上有四條深深的石溝,那就是漢魯王的古墓。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九龍山位於鄒城東北15公里,為昌平山系西端較大的山。北與曲阜市交界(以主峰向西山脊為界,西北部屬曲阜市),東與臥虎山對峙,西瞰溪湖並和亭山向望,南麓有明魯荒王陵。南北走向,周長8.6公里,面積4平方公里。共有九峰,主要有三峰,主峰海拔215.4米,南峰海拔197米,北峰海拔195米。該山逶迤起伏,有九峰,像條游龍,故名九龍山。據清康熙五十四年《鄒縣地理志》載:“九龍山,縣東北,據城二十里,在蟠龍山的西南五里,山形起伏,其數凡九”。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漢魯王墓群在九龍山風水遊覽區內,主要分佈於曲阜市南九龍山、亭山以及鄒城市四基山一帶,為西漢(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時期的古墓。

漢魯王墓群為西漢的魯王墓。共13座,其中五座位於九龍山南坡山腰,墓門南向;兩座位於亭山北坡山腰,北向;六座位於鄒城市四基山和雲山。均為東西並列,開鑿于山巖之中的洞室墓。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九龍山是西漢漢景帝之子魯王劉餘及其子孫之墓。陵墓依山開鑿,是中國最大的山崖墓群。 陵墓共有五座,均闢山鑿洞而成。最大墓長72.1米,其中墓道鑿成峽谷,長37.5米,高達18.4米,甬道及墓室鑿成洞穴,長34.6米,內有前室、後室、耳室、車馬室等11室。現墓內按漢代王陵禮制規格復原陳列。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九龍山漢魯王墓位於九龍山南坡山腰,墓門南向,共有五座(M1——M5),最東邊的是M1,沒有挖掘,其餘四座均於1970年挖掘,四座墓形制結構大體相似,均由墓道、車馬室、墓門、甬道、前室、後室、及耳室、側室等組成,並有排水設施。墓葬皆早年被盜。4座墓葬以三號墓規模最大,出土遺物也最為豐富。

"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遊覽完孟母林,順鄉間小路去往東北方向的九龍山。遠遠就看到山上有四條深深的石溝,那就是漢魯王的古墓。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九龍山位於鄒城東北15公里,為昌平山系西端較大的山。北與曲阜市交界(以主峰向西山脊為界,西北部屬曲阜市),東與臥虎山對峙,西瞰溪湖並和亭山向望,南麓有明魯荒王陵。南北走向,周長8.6公里,面積4平方公里。共有九峰,主要有三峰,主峰海拔215.4米,南峰海拔197米,北峰海拔195米。該山逶迤起伏,有九峰,像條游龍,故名九龍山。據清康熙五十四年《鄒縣地理志》載:“九龍山,縣東北,據城二十里,在蟠龍山的西南五里,山形起伏,其數凡九”。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漢魯王墓群在九龍山風水遊覽區內,主要分佈於曲阜市南九龍山、亭山以及鄒城市四基山一帶,為西漢(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時期的古墓。

漢魯王墓群為西漢的魯王墓。共13座,其中五座位於九龍山南坡山腰,墓門南向;兩座位於亭山北坡山腰,北向;六座位於鄒城市四基山和雲山。均為東西並列,開鑿于山巖之中的洞室墓。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九龍山是西漢漢景帝之子魯王劉餘及其子孫之墓。陵墓依山開鑿,是中國最大的山崖墓群。 陵墓共有五座,均闢山鑿洞而成。最大墓長72.1米,其中墓道鑿成峽谷,長37.5米,高達18.4米,甬道及墓室鑿成洞穴,長34.6米,內有前室、後室、耳室、車馬室等11室。現墓內按漢代王陵禮制規格復原陳列。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九龍山漢魯王墓位於九龍山南坡山腰,墓門南向,共有五座(M1——M5),最東邊的是M1,沒有挖掘,其餘四座均於1970年挖掘,四座墓形制結構大體相似,均由墓道、車馬室、墓門、甬道、前室、後室、及耳室、側室等組成,並有排水設施。墓葬皆早年被盜。4座墓葬以三號墓規模最大,出土遺物也最為豐富。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據網上資料介紹,三號墓和四號墓內出土的文物現都在濟南的山東省博物館內展覽,目前墓內放置的是仿製文物。以下照片是從網上搜索出來的,是三號墓內的情況,其他墓的情景基本大同小異。

"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遊覽完孟母林,順鄉間小路去往東北方向的九龍山。遠遠就看到山上有四條深深的石溝,那就是漢魯王的古墓。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九龍山位於鄒城東北15公里,為昌平山系西端較大的山。北與曲阜市交界(以主峰向西山脊為界,西北部屬曲阜市),東與臥虎山對峙,西瞰溪湖並和亭山向望,南麓有明魯荒王陵。南北走向,周長8.6公里,面積4平方公里。共有九峰,主要有三峰,主峰海拔215.4米,南峰海拔197米,北峰海拔195米。該山逶迤起伏,有九峰,像條游龍,故名九龍山。據清康熙五十四年《鄒縣地理志》載:“九龍山,縣東北,據城二十里,在蟠龍山的西南五里,山形起伏,其數凡九”。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漢魯王墓群在九龍山風水遊覽區內,主要分佈於曲阜市南九龍山、亭山以及鄒城市四基山一帶,為西漢(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時期的古墓。

漢魯王墓群為西漢的魯王墓。共13座,其中五座位於九龍山南坡山腰,墓門南向;兩座位於亭山北坡山腰,北向;六座位於鄒城市四基山和雲山。均為東西並列,開鑿于山巖之中的洞室墓。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九龍山是西漢漢景帝之子魯王劉餘及其子孫之墓。陵墓依山開鑿,是中國最大的山崖墓群。 陵墓共有五座,均闢山鑿洞而成。最大墓長72.1米,其中墓道鑿成峽谷,長37.5米,高達18.4米,甬道及墓室鑿成洞穴,長34.6米,內有前室、後室、耳室、車馬室等11室。現墓內按漢代王陵禮制規格復原陳列。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九龍山漢魯王墓位於九龍山南坡山腰,墓門南向,共有五座(M1——M5),最東邊的是M1,沒有挖掘,其餘四座均於1970年挖掘,四座墓形制結構大體相似,均由墓道、車馬室、墓門、甬道、前室、後室、及耳室、側室等組成,並有排水設施。墓葬皆早年被盜。4座墓葬以三號墓規模最大,出土遺物也最為豐富。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據網上資料介紹,三號墓和四號墓內出土的文物現都在濟南的山東省博物館內展覽,目前墓內放置的是仿製文物。以下照片是從網上搜索出來的,是三號墓內的情況,其他墓的情景基本大同小異。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遊覽完孟母林,順鄉間小路去往東北方向的九龍山。遠遠就看到山上有四條深深的石溝,那就是漢魯王的古墓。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九龍山位於鄒城東北15公里,為昌平山系西端較大的山。北與曲阜市交界(以主峰向西山脊為界,西北部屬曲阜市),東與臥虎山對峙,西瞰溪湖並和亭山向望,南麓有明魯荒王陵。南北走向,周長8.6公里,面積4平方公里。共有九峰,主要有三峰,主峰海拔215.4米,南峰海拔197米,北峰海拔195米。該山逶迤起伏,有九峰,像條游龍,故名九龍山。據清康熙五十四年《鄒縣地理志》載:“九龍山,縣東北,據城二十里,在蟠龍山的西南五里,山形起伏,其數凡九”。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漢魯王墓群在九龍山風水遊覽區內,主要分佈於曲阜市南九龍山、亭山以及鄒城市四基山一帶,為西漢(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時期的古墓。

漢魯王墓群為西漢的魯王墓。共13座,其中五座位於九龍山南坡山腰,墓門南向;兩座位於亭山北坡山腰,北向;六座位於鄒城市四基山和雲山。均為東西並列,開鑿于山巖之中的洞室墓。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九龍山是西漢漢景帝之子魯王劉餘及其子孫之墓。陵墓依山開鑿,是中國最大的山崖墓群。 陵墓共有五座,均闢山鑿洞而成。最大墓長72.1米,其中墓道鑿成峽谷,長37.5米,高達18.4米,甬道及墓室鑿成洞穴,長34.6米,內有前室、後室、耳室、車馬室等11室。現墓內按漢代王陵禮制規格復原陳列。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九龍山漢魯王墓位於九龍山南坡山腰,墓門南向,共有五座(M1——M5),最東邊的是M1,沒有挖掘,其餘四座均於1970年挖掘,四座墓形制結構大體相似,均由墓道、車馬室、墓門、甬道、前室、後室、及耳室、側室等組成,並有排水設施。墓葬皆早年被盜。4座墓葬以三號墓規模最大,出土遺物也最為豐富。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據網上資料介紹,三號墓和四號墓內出土的文物現都在濟南的山東省博物館內展覽,目前墓內放置的是仿製文物。以下照片是從網上搜索出來的,是三號墓內的情況,其他墓的情景基本大同小異。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遊覽完孟母林,順鄉間小路去往東北方向的九龍山。遠遠就看到山上有四條深深的石溝,那就是漢魯王的古墓。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九龍山位於鄒城東北15公里,為昌平山系西端較大的山。北與曲阜市交界(以主峰向西山脊為界,西北部屬曲阜市),東與臥虎山對峙,西瞰溪湖並和亭山向望,南麓有明魯荒王陵。南北走向,周長8.6公里,面積4平方公里。共有九峰,主要有三峰,主峰海拔215.4米,南峰海拔197米,北峰海拔195米。該山逶迤起伏,有九峰,像條游龍,故名九龍山。據清康熙五十四年《鄒縣地理志》載:“九龍山,縣東北,據城二十里,在蟠龍山的西南五里,山形起伏,其數凡九”。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漢魯王墓群在九龍山風水遊覽區內,主要分佈於曲阜市南九龍山、亭山以及鄒城市四基山一帶,為西漢(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時期的古墓。

漢魯王墓群為西漢的魯王墓。共13座,其中五座位於九龍山南坡山腰,墓門南向;兩座位於亭山北坡山腰,北向;六座位於鄒城市四基山和雲山。均為東西並列,開鑿于山巖之中的洞室墓。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九龍山是西漢漢景帝之子魯王劉餘及其子孫之墓。陵墓依山開鑿,是中國最大的山崖墓群。 陵墓共有五座,均闢山鑿洞而成。最大墓長72.1米,其中墓道鑿成峽谷,長37.5米,高達18.4米,甬道及墓室鑿成洞穴,長34.6米,內有前室、後室、耳室、車馬室等11室。現墓內按漢代王陵禮制規格復原陳列。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九龍山漢魯王墓位於九龍山南坡山腰,墓門南向,共有五座(M1——M5),最東邊的是M1,沒有挖掘,其餘四座均於1970年挖掘,四座墓形制結構大體相似,均由墓道、車馬室、墓門、甬道、前室、後室、及耳室、側室等組成,並有排水設施。墓葬皆早年被盜。4座墓葬以三號墓規模最大,出土遺物也最為豐富。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據網上資料介紹,三號墓和四號墓內出土的文物現都在濟南的山東省博物館內展覽,目前墓內放置的是仿製文物。以下照片是從網上搜索出來的,是三號墓內的情況,其他墓的情景基本大同小異。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三號墓是已發掘的西漢魯王墓中最大的一座。全長72.1米,最寬處24.30米。由墓道、東西車馬室、墓門、甬道、耳室、前室及東西側室、後室、及其棺室等組成。並有排水設施。墓道為自上而下開鑿,底部平直。其北端近墓門處闢對稱的兩個耳室,放置車馬。自墓門起為鑿山形成洞室。墓門用4疊19塊巨石堵塞,其中一石隸書“王陵塞石、廣四尺”。墓門後為甬道,甬道兩側各闢一耳室。前室靠北部東西兩側各鑿一小甬道,甬道內各鑿有前後兩個側室。後室為槨室,北壁鑿一龕作棺室,龕內原建瓦頂木屋以停放靈柩,葬具、屍骨已朽。墓內有完整的排水系統,前後室為明溝,其他均為在溝上蓋石板,溝直通至東車馬室後。出土的主要遺物:陶器有彩繪鼎、盤、杯;銅器有弩機、鎏金車馬器、銅鏡、宮中行樂錢、銅印。另有金飾玉佩、銀鏤玉衣殘片、殘漆器、珊瑚瑪瑙飾等。其中銅印印文“慶忌”,說明此墓為第三代魯孝王劉慶忌墓。

"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遊覽完孟母林,順鄉間小路去往東北方向的九龍山。遠遠就看到山上有四條深深的石溝,那就是漢魯王的古墓。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九龍山位於鄒城東北15公里,為昌平山系西端較大的山。北與曲阜市交界(以主峰向西山脊為界,西北部屬曲阜市),東與臥虎山對峙,西瞰溪湖並和亭山向望,南麓有明魯荒王陵。南北走向,周長8.6公里,面積4平方公里。共有九峰,主要有三峰,主峰海拔215.4米,南峰海拔197米,北峰海拔195米。該山逶迤起伏,有九峰,像條游龍,故名九龍山。據清康熙五十四年《鄒縣地理志》載:“九龍山,縣東北,據城二十里,在蟠龍山的西南五里,山形起伏,其數凡九”。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漢魯王墓群在九龍山風水遊覽區內,主要分佈於曲阜市南九龍山、亭山以及鄒城市四基山一帶,為西漢(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時期的古墓。

漢魯王墓群為西漢的魯王墓。共13座,其中五座位於九龍山南坡山腰,墓門南向;兩座位於亭山北坡山腰,北向;六座位於鄒城市四基山和雲山。均為東西並列,開鑿于山巖之中的洞室墓。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九龍山是西漢漢景帝之子魯王劉餘及其子孫之墓。陵墓依山開鑿,是中國最大的山崖墓群。 陵墓共有五座,均闢山鑿洞而成。最大墓長72.1米,其中墓道鑿成峽谷,長37.5米,高達18.4米,甬道及墓室鑿成洞穴,長34.6米,內有前室、後室、耳室、車馬室等11室。現墓內按漢代王陵禮制規格復原陳列。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九龍山漢魯王墓位於九龍山南坡山腰,墓門南向,共有五座(M1——M5),最東邊的是M1,沒有挖掘,其餘四座均於1970年挖掘,四座墓形制結構大體相似,均由墓道、車馬室、墓門、甬道、前室、後室、及耳室、側室等組成,並有排水設施。墓葬皆早年被盜。4座墓葬以三號墓規模最大,出土遺物也最為豐富。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據網上資料介紹,三號墓和四號墓內出土的文物現都在濟南的山東省博物館內展覽,目前墓內放置的是仿製文物。以下照片是從網上搜索出來的,是三號墓內的情況,其他墓的情景基本大同小異。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三號墓是已發掘的西漢魯王墓中最大的一座。全長72.1米,最寬處24.30米。由墓道、東西車馬室、墓門、甬道、耳室、前室及東西側室、後室、及其棺室等組成。並有排水設施。墓道為自上而下開鑿,底部平直。其北端近墓門處闢對稱的兩個耳室,放置車馬。自墓門起為鑿山形成洞室。墓門用4疊19塊巨石堵塞,其中一石隸書“王陵塞石、廣四尺”。墓門後為甬道,甬道兩側各闢一耳室。前室靠北部東西兩側各鑿一小甬道,甬道內各鑿有前後兩個側室。後室為槨室,北壁鑿一龕作棺室,龕內原建瓦頂木屋以停放靈柩,葬具、屍骨已朽。墓內有完整的排水系統,前後室為明溝,其他均為在溝上蓋石板,溝直通至東車馬室後。出土的主要遺物:陶器有彩繪鼎、盤、杯;銅器有弩機、鎏金車馬器、銅鏡、宮中行樂錢、銅印。另有金飾玉佩、銀鏤玉衣殘片、殘漆器、珊瑚瑪瑙飾等。其中銅印印文“慶忌”,說明此墓為第三代魯孝王劉慶忌墓。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遊覽完孟母林,順鄉間小路去往東北方向的九龍山。遠遠就看到山上有四條深深的石溝,那就是漢魯王的古墓。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九龍山位於鄒城東北15公里,為昌平山系西端較大的山。北與曲阜市交界(以主峰向西山脊為界,西北部屬曲阜市),東與臥虎山對峙,西瞰溪湖並和亭山向望,南麓有明魯荒王陵。南北走向,周長8.6公里,面積4平方公里。共有九峰,主要有三峰,主峰海拔215.4米,南峰海拔197米,北峰海拔195米。該山逶迤起伏,有九峰,像條游龍,故名九龍山。據清康熙五十四年《鄒縣地理志》載:“九龍山,縣東北,據城二十里,在蟠龍山的西南五里,山形起伏,其數凡九”。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漢魯王墓群在九龍山風水遊覽區內,主要分佈於曲阜市南九龍山、亭山以及鄒城市四基山一帶,為西漢(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時期的古墓。

漢魯王墓群為西漢的魯王墓。共13座,其中五座位於九龍山南坡山腰,墓門南向;兩座位於亭山北坡山腰,北向;六座位於鄒城市四基山和雲山。均為東西並列,開鑿于山巖之中的洞室墓。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九龍山是西漢漢景帝之子魯王劉餘及其子孫之墓。陵墓依山開鑿,是中國最大的山崖墓群。 陵墓共有五座,均闢山鑿洞而成。最大墓長72.1米,其中墓道鑿成峽谷,長37.5米,高達18.4米,甬道及墓室鑿成洞穴,長34.6米,內有前室、後室、耳室、車馬室等11室。現墓內按漢代王陵禮制規格復原陳列。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九龍山漢魯王墓位於九龍山南坡山腰,墓門南向,共有五座(M1——M5),最東邊的是M1,沒有挖掘,其餘四座均於1970年挖掘,四座墓形制結構大體相似,均由墓道、車馬室、墓門、甬道、前室、後室、及耳室、側室等組成,並有排水設施。墓葬皆早年被盜。4座墓葬以三號墓規模最大,出土遺物也最為豐富。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據網上資料介紹,三號墓和四號墓內出土的文物現都在濟南的山東省博物館內展覽,目前墓內放置的是仿製文物。以下照片是從網上搜索出來的,是三號墓內的情況,其他墓的情景基本大同小異。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三號墓是已發掘的西漢魯王墓中最大的一座。全長72.1米,最寬處24.30米。由墓道、東西車馬室、墓門、甬道、耳室、前室及東西側室、後室、及其棺室等組成。並有排水設施。墓道為自上而下開鑿,底部平直。其北端近墓門處闢對稱的兩個耳室,放置車馬。自墓門起為鑿山形成洞室。墓門用4疊19塊巨石堵塞,其中一石隸書“王陵塞石、廣四尺”。墓門後為甬道,甬道兩側各闢一耳室。前室靠北部東西兩側各鑿一小甬道,甬道內各鑿有前後兩個側室。後室為槨室,北壁鑿一龕作棺室,龕內原建瓦頂木屋以停放靈柩,葬具、屍骨已朽。墓內有完整的排水系統,前後室為明溝,其他均為在溝上蓋石板,溝直通至東車馬室後。出土的主要遺物:陶器有彩繪鼎、盤、杯;銅器有弩機、鎏金車馬器、銅鏡、宮中行樂錢、銅印。另有金飾玉佩、銀鏤玉衣殘片、殘漆器、珊瑚瑪瑙飾等。其中銅印印文“慶忌”,說明此墓為第三代魯孝王劉慶忌墓。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遊覽完孟母林,順鄉間小路去往東北方向的九龍山。遠遠就看到山上有四條深深的石溝,那就是漢魯王的古墓。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九龍山位於鄒城東北15公里,為昌平山系西端較大的山。北與曲阜市交界(以主峰向西山脊為界,西北部屬曲阜市),東與臥虎山對峙,西瞰溪湖並和亭山向望,南麓有明魯荒王陵。南北走向,周長8.6公里,面積4平方公里。共有九峰,主要有三峰,主峰海拔215.4米,南峰海拔197米,北峰海拔195米。該山逶迤起伏,有九峰,像條游龍,故名九龍山。據清康熙五十四年《鄒縣地理志》載:“九龍山,縣東北,據城二十里,在蟠龍山的西南五里,山形起伏,其數凡九”。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漢魯王墓群在九龍山風水遊覽區內,主要分佈於曲阜市南九龍山、亭山以及鄒城市四基山一帶,為西漢(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時期的古墓。

漢魯王墓群為西漢的魯王墓。共13座,其中五座位於九龍山南坡山腰,墓門南向;兩座位於亭山北坡山腰,北向;六座位於鄒城市四基山和雲山。均為東西並列,開鑿于山巖之中的洞室墓。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九龍山是西漢漢景帝之子魯王劉餘及其子孫之墓。陵墓依山開鑿,是中國最大的山崖墓群。 陵墓共有五座,均闢山鑿洞而成。最大墓長72.1米,其中墓道鑿成峽谷,長37.5米,高達18.4米,甬道及墓室鑿成洞穴,長34.6米,內有前室、後室、耳室、車馬室等11室。現墓內按漢代王陵禮制規格復原陳列。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九龍山漢魯王墓位於九龍山南坡山腰,墓門南向,共有五座(M1——M5),最東邊的是M1,沒有挖掘,其餘四座均於1970年挖掘,四座墓形制結構大體相似,均由墓道、車馬室、墓門、甬道、前室、後室、及耳室、側室等組成,並有排水設施。墓葬皆早年被盜。4座墓葬以三號墓規模最大,出土遺物也最為豐富。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據網上資料介紹,三號墓和四號墓內出土的文物現都在濟南的山東省博物館內展覽,目前墓內放置的是仿製文物。以下照片是從網上搜索出來的,是三號墓內的情況,其他墓的情景基本大同小異。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三號墓是已發掘的西漢魯王墓中最大的一座。全長72.1米,最寬處24.30米。由墓道、東西車馬室、墓門、甬道、耳室、前室及東西側室、後室、及其棺室等組成。並有排水設施。墓道為自上而下開鑿,底部平直。其北端近墓門處闢對稱的兩個耳室,放置車馬。自墓門起為鑿山形成洞室。墓門用4疊19塊巨石堵塞,其中一石隸書“王陵塞石、廣四尺”。墓門後為甬道,甬道兩側各闢一耳室。前室靠北部東西兩側各鑿一小甬道,甬道內各鑿有前後兩個側室。後室為槨室,北壁鑿一龕作棺室,龕內原建瓦頂木屋以停放靈柩,葬具、屍骨已朽。墓內有完整的排水系統,前後室為明溝,其他均為在溝上蓋石板,溝直通至東車馬室後。出土的主要遺物:陶器有彩繪鼎、盤、杯;銅器有弩機、鎏金車馬器、銅鏡、宮中行樂錢、銅印。另有金飾玉佩、銀鏤玉衣殘片、殘漆器、珊瑚瑪瑙飾等。其中銅印印文“慶忌”,說明此墓為第三代魯孝王劉慶忌墓。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四座漢墓均依山開鑿,墓門向南,東西並列,墓室結構大同小異,有墓道、東西耳室。墓門直通前室,裡面有模型車,前室外兩側有小甬道通向兩耳室,東耳室存穀物,西耳室放肉食,前室兩側各有小南道通向南北相對兩側室,四室結構相同。

"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遊覽完孟母林,順鄉間小路去往東北方向的九龍山。遠遠就看到山上有四條深深的石溝,那就是漢魯王的古墓。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九龍山位於鄒城東北15公里,為昌平山系西端較大的山。北與曲阜市交界(以主峰向西山脊為界,西北部屬曲阜市),東與臥虎山對峙,西瞰溪湖並和亭山向望,南麓有明魯荒王陵。南北走向,周長8.6公里,面積4平方公里。共有九峰,主要有三峰,主峰海拔215.4米,南峰海拔197米,北峰海拔195米。該山逶迤起伏,有九峰,像條游龍,故名九龍山。據清康熙五十四年《鄒縣地理志》載:“九龍山,縣東北,據城二十里,在蟠龍山的西南五里,山形起伏,其數凡九”。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漢魯王墓群在九龍山風水遊覽區內,主要分佈於曲阜市南九龍山、亭山以及鄒城市四基山一帶,為西漢(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時期的古墓。

漢魯王墓群為西漢的魯王墓。共13座,其中五座位於九龍山南坡山腰,墓門南向;兩座位於亭山北坡山腰,北向;六座位於鄒城市四基山和雲山。均為東西並列,開鑿于山巖之中的洞室墓。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九龍山是西漢漢景帝之子魯王劉餘及其子孫之墓。陵墓依山開鑿,是中國最大的山崖墓群。 陵墓共有五座,均闢山鑿洞而成。最大墓長72.1米,其中墓道鑿成峽谷,長37.5米,高達18.4米,甬道及墓室鑿成洞穴,長34.6米,內有前室、後室、耳室、車馬室等11室。現墓內按漢代王陵禮制規格復原陳列。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九龍山漢魯王墓位於九龍山南坡山腰,墓門南向,共有五座(M1——M5),最東邊的是M1,沒有挖掘,其餘四座均於1970年挖掘,四座墓形制結構大體相似,均由墓道、車馬室、墓門、甬道、前室、後室、及耳室、側室等組成,並有排水設施。墓葬皆早年被盜。4座墓葬以三號墓規模最大,出土遺物也最為豐富。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據網上資料介紹,三號墓和四號墓內出土的文物現都在濟南的山東省博物館內展覽,目前墓內放置的是仿製文物。以下照片是從網上搜索出來的,是三號墓內的情況,其他墓的情景基本大同小異。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三號墓是已發掘的西漢魯王墓中最大的一座。全長72.1米,最寬處24.30米。由墓道、東西車馬室、墓門、甬道、耳室、前室及東西側室、後室、及其棺室等組成。並有排水設施。墓道為自上而下開鑿,底部平直。其北端近墓門處闢對稱的兩個耳室,放置車馬。自墓門起為鑿山形成洞室。墓門用4疊19塊巨石堵塞,其中一石隸書“王陵塞石、廣四尺”。墓門後為甬道,甬道兩側各闢一耳室。前室靠北部東西兩側各鑿一小甬道,甬道內各鑿有前後兩個側室。後室為槨室,北壁鑿一龕作棺室,龕內原建瓦頂木屋以停放靈柩,葬具、屍骨已朽。墓內有完整的排水系統,前後室為明溝,其他均為在溝上蓋石板,溝直通至東車馬室後。出土的主要遺物:陶器有彩繪鼎、盤、杯;銅器有弩機、鎏金車馬器、銅鏡、宮中行樂錢、銅印。另有金飾玉佩、銀鏤玉衣殘片、殘漆器、珊瑚瑪瑙飾等。其中銅印印文“慶忌”,說明此墓為第三代魯孝王劉慶忌墓。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四座漢墓均依山開鑿,墓門向南,東西並列,墓室結構大同小異,有墓道、東西耳室。墓門直通前室,裡面有模型車,前室外兩側有小甬道通向兩耳室,東耳室存穀物,西耳室放肉食,前室兩側各有小南道通向南北相對兩側室,四室結構相同。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遊覽完孟母林,順鄉間小路去往東北方向的九龍山。遠遠就看到山上有四條深深的石溝,那就是漢魯王的古墓。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九龍山位於鄒城東北15公里,為昌平山系西端較大的山。北與曲阜市交界(以主峰向西山脊為界,西北部屬曲阜市),東與臥虎山對峙,西瞰溪湖並和亭山向望,南麓有明魯荒王陵。南北走向,周長8.6公里,面積4平方公里。共有九峰,主要有三峰,主峰海拔215.4米,南峰海拔197米,北峰海拔195米。該山逶迤起伏,有九峰,像條游龍,故名九龍山。據清康熙五十四年《鄒縣地理志》載:“九龍山,縣東北,據城二十里,在蟠龍山的西南五里,山形起伏,其數凡九”。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漢魯王墓群在九龍山風水遊覽區內,主要分佈於曲阜市南九龍山、亭山以及鄒城市四基山一帶,為西漢(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時期的古墓。

漢魯王墓群為西漢的魯王墓。共13座,其中五座位於九龍山南坡山腰,墓門南向;兩座位於亭山北坡山腰,北向;六座位於鄒城市四基山和雲山。均為東西並列,開鑿于山巖之中的洞室墓。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九龍山是西漢漢景帝之子魯王劉餘及其子孫之墓。陵墓依山開鑿,是中國最大的山崖墓群。 陵墓共有五座,均闢山鑿洞而成。最大墓長72.1米,其中墓道鑿成峽谷,長37.5米,高達18.4米,甬道及墓室鑿成洞穴,長34.6米,內有前室、後室、耳室、車馬室等11室。現墓內按漢代王陵禮制規格復原陳列。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九龍山漢魯王墓位於九龍山南坡山腰,墓門南向,共有五座(M1——M5),最東邊的是M1,沒有挖掘,其餘四座均於1970年挖掘,四座墓形制結構大體相似,均由墓道、車馬室、墓門、甬道、前室、後室、及耳室、側室等組成,並有排水設施。墓葬皆早年被盜。4座墓葬以三號墓規模最大,出土遺物也最為豐富。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據網上資料介紹,三號墓和四號墓內出土的文物現都在濟南的山東省博物館內展覽,目前墓內放置的是仿製文物。以下照片是從網上搜索出來的,是三號墓內的情況,其他墓的情景基本大同小異。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三號墓是已發掘的西漢魯王墓中最大的一座。全長72.1米,最寬處24.30米。由墓道、東西車馬室、墓門、甬道、耳室、前室及東西側室、後室、及其棺室等組成。並有排水設施。墓道為自上而下開鑿,底部平直。其北端近墓門處闢對稱的兩個耳室,放置車馬。自墓門起為鑿山形成洞室。墓門用4疊19塊巨石堵塞,其中一石隸書“王陵塞石、廣四尺”。墓門後為甬道,甬道兩側各闢一耳室。前室靠北部東西兩側各鑿一小甬道,甬道內各鑿有前後兩個側室。後室為槨室,北壁鑿一龕作棺室,龕內原建瓦頂木屋以停放靈柩,葬具、屍骨已朽。墓內有完整的排水系統,前後室為明溝,其他均為在溝上蓋石板,溝直通至東車馬室後。出土的主要遺物:陶器有彩繪鼎、盤、杯;銅器有弩機、鎏金車馬器、銅鏡、宮中行樂錢、銅印。另有金飾玉佩、銀鏤玉衣殘片、殘漆器、珊瑚瑪瑙飾等。其中銅印印文“慶忌”,說明此墓為第三代魯孝王劉慶忌墓。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四座漢墓均依山開鑿,墓門向南,東西並列,墓室結構大同小異,有墓道、東西耳室。墓門直通前室,裡面有模型車,前室外兩側有小甬道通向兩耳室,東耳室存穀物,西耳室放肉食,前室兩側各有小南道通向南北相對兩側室,四室結構相同。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墓門石


"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遊覽完孟母林,順鄉間小路去往東北方向的九龍山。遠遠就看到山上有四條深深的石溝,那就是漢魯王的古墓。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九龍山位於鄒城東北15公里,為昌平山系西端較大的山。北與曲阜市交界(以主峰向西山脊為界,西北部屬曲阜市),東與臥虎山對峙,西瞰溪湖並和亭山向望,南麓有明魯荒王陵。南北走向,周長8.6公里,面積4平方公里。共有九峰,主要有三峰,主峰海拔215.4米,南峰海拔197米,北峰海拔195米。該山逶迤起伏,有九峰,像條游龍,故名九龍山。據清康熙五十四年《鄒縣地理志》載:“九龍山,縣東北,據城二十里,在蟠龍山的西南五里,山形起伏,其數凡九”。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漢魯王墓群在九龍山風水遊覽區內,主要分佈於曲阜市南九龍山、亭山以及鄒城市四基山一帶,為西漢(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時期的古墓。

漢魯王墓群為西漢的魯王墓。共13座,其中五座位於九龍山南坡山腰,墓門南向;兩座位於亭山北坡山腰,北向;六座位於鄒城市四基山和雲山。均為東西並列,開鑿于山巖之中的洞室墓。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九龍山是西漢漢景帝之子魯王劉餘及其子孫之墓。陵墓依山開鑿,是中國最大的山崖墓群。 陵墓共有五座,均闢山鑿洞而成。最大墓長72.1米,其中墓道鑿成峽谷,長37.5米,高達18.4米,甬道及墓室鑿成洞穴,長34.6米,內有前室、後室、耳室、車馬室等11室。現墓內按漢代王陵禮制規格復原陳列。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九龍山漢魯王墓位於九龍山南坡山腰,墓門南向,共有五座(M1——M5),最東邊的是M1,沒有挖掘,其餘四座均於1970年挖掘,四座墓形制結構大體相似,均由墓道、車馬室、墓門、甬道、前室、後室、及耳室、側室等組成,並有排水設施。墓葬皆早年被盜。4座墓葬以三號墓規模最大,出土遺物也最為豐富。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據網上資料介紹,三號墓和四號墓內出土的文物現都在濟南的山東省博物館內展覽,目前墓內放置的是仿製文物。以下照片是從網上搜索出來的,是三號墓內的情況,其他墓的情景基本大同小異。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三號墓是已發掘的西漢魯王墓中最大的一座。全長72.1米,最寬處24.30米。由墓道、東西車馬室、墓門、甬道、耳室、前室及東西側室、後室、及其棺室等組成。並有排水設施。墓道為自上而下開鑿,底部平直。其北端近墓門處闢對稱的兩個耳室,放置車馬。自墓門起為鑿山形成洞室。墓門用4疊19塊巨石堵塞,其中一石隸書“王陵塞石、廣四尺”。墓門後為甬道,甬道兩側各闢一耳室。前室靠北部東西兩側各鑿一小甬道,甬道內各鑿有前後兩個側室。後室為槨室,北壁鑿一龕作棺室,龕內原建瓦頂木屋以停放靈柩,葬具、屍骨已朽。墓內有完整的排水系統,前後室為明溝,其他均為在溝上蓋石板,溝直通至東車馬室後。出土的主要遺物:陶器有彩繪鼎、盤、杯;銅器有弩機、鎏金車馬器、銅鏡、宮中行樂錢、銅印。另有金飾玉佩、銀鏤玉衣殘片、殘漆器、珊瑚瑪瑙飾等。其中銅印印文“慶忌”,說明此墓為第三代魯孝王劉慶忌墓。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四座漢墓均依山開鑿,墓門向南,東西並列,墓室結構大同小異,有墓道、東西耳室。墓門直通前室,裡面有模型車,前室外兩側有小甬道通向兩耳室,東耳室存穀物,西耳室放肉食,前室兩側各有小南道通向南北相對兩側室,四室結構相同。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墓門石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兩側的石室內是車馬室


"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遊覽完孟母林,順鄉間小路去往東北方向的九龍山。遠遠就看到山上有四條深深的石溝,那就是漢魯王的古墓。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九龍山位於鄒城東北15公里,為昌平山系西端較大的山。北與曲阜市交界(以主峰向西山脊為界,西北部屬曲阜市),東與臥虎山對峙,西瞰溪湖並和亭山向望,南麓有明魯荒王陵。南北走向,周長8.6公里,面積4平方公里。共有九峰,主要有三峰,主峰海拔215.4米,南峰海拔197米,北峰海拔195米。該山逶迤起伏,有九峰,像條游龍,故名九龍山。據清康熙五十四年《鄒縣地理志》載:“九龍山,縣東北,據城二十里,在蟠龍山的西南五里,山形起伏,其數凡九”。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漢魯王墓群在九龍山風水遊覽區內,主要分佈於曲阜市南九龍山、亭山以及鄒城市四基山一帶,為西漢(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時期的古墓。

漢魯王墓群為西漢的魯王墓。共13座,其中五座位於九龍山南坡山腰,墓門南向;兩座位於亭山北坡山腰,北向;六座位於鄒城市四基山和雲山。均為東西並列,開鑿于山巖之中的洞室墓。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九龍山是西漢漢景帝之子魯王劉餘及其子孫之墓。陵墓依山開鑿,是中國最大的山崖墓群。 陵墓共有五座,均闢山鑿洞而成。最大墓長72.1米,其中墓道鑿成峽谷,長37.5米,高達18.4米,甬道及墓室鑿成洞穴,長34.6米,內有前室、後室、耳室、車馬室等11室。現墓內按漢代王陵禮制規格復原陳列。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九龍山漢魯王墓位於九龍山南坡山腰,墓門南向,共有五座(M1——M5),最東邊的是M1,沒有挖掘,其餘四座均於1970年挖掘,四座墓形制結構大體相似,均由墓道、車馬室、墓門、甬道、前室、後室、及耳室、側室等組成,並有排水設施。墓葬皆早年被盜。4座墓葬以三號墓規模最大,出土遺物也最為豐富。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據網上資料介紹,三號墓和四號墓內出土的文物現都在濟南的山東省博物館內展覽,目前墓內放置的是仿製文物。以下照片是從網上搜索出來的,是三號墓內的情況,其他墓的情景基本大同小異。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三號墓是已發掘的西漢魯王墓中最大的一座。全長72.1米,最寬處24.30米。由墓道、東西車馬室、墓門、甬道、耳室、前室及東西側室、後室、及其棺室等組成。並有排水設施。墓道為自上而下開鑿,底部平直。其北端近墓門處闢對稱的兩個耳室,放置車馬。自墓門起為鑿山形成洞室。墓門用4疊19塊巨石堵塞,其中一石隸書“王陵塞石、廣四尺”。墓門後為甬道,甬道兩側各闢一耳室。前室靠北部東西兩側各鑿一小甬道,甬道內各鑿有前後兩個側室。後室為槨室,北壁鑿一龕作棺室,龕內原建瓦頂木屋以停放靈柩,葬具、屍骨已朽。墓內有完整的排水系統,前後室為明溝,其他均為在溝上蓋石板,溝直通至東車馬室後。出土的主要遺物:陶器有彩繪鼎、盤、杯;銅器有弩機、鎏金車馬器、銅鏡、宮中行樂錢、銅印。另有金飾玉佩、銀鏤玉衣殘片、殘漆器、珊瑚瑪瑙飾等。其中銅印印文“慶忌”,說明此墓為第三代魯孝王劉慶忌墓。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四座漢墓均依山開鑿,墓門向南,東西並列,墓室結構大同小異,有墓道、東西耳室。墓門直通前室,裡面有模型車,前室外兩側有小甬道通向兩耳室,東耳室存穀物,西耳室放肉食,前室兩側各有小南道通向南北相對兩側室,四室結構相同。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墓門石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兩側的石室內是車馬室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遊覽完孟母林,順鄉間小路去往東北方向的九龍山。遠遠就看到山上有四條深深的石溝,那就是漢魯王的古墓。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九龍山位於鄒城東北15公里,為昌平山系西端較大的山。北與曲阜市交界(以主峰向西山脊為界,西北部屬曲阜市),東與臥虎山對峙,西瞰溪湖並和亭山向望,南麓有明魯荒王陵。南北走向,周長8.6公里,面積4平方公里。共有九峰,主要有三峰,主峰海拔215.4米,南峰海拔197米,北峰海拔195米。該山逶迤起伏,有九峰,像條游龍,故名九龍山。據清康熙五十四年《鄒縣地理志》載:“九龍山,縣東北,據城二十里,在蟠龍山的西南五里,山形起伏,其數凡九”。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漢魯王墓群在九龍山風水遊覽區內,主要分佈於曲阜市南九龍山、亭山以及鄒城市四基山一帶,為西漢(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時期的古墓。

漢魯王墓群為西漢的魯王墓。共13座,其中五座位於九龍山南坡山腰,墓門南向;兩座位於亭山北坡山腰,北向;六座位於鄒城市四基山和雲山。均為東西並列,開鑿于山巖之中的洞室墓。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九龍山是西漢漢景帝之子魯王劉餘及其子孫之墓。陵墓依山開鑿,是中國最大的山崖墓群。 陵墓共有五座,均闢山鑿洞而成。最大墓長72.1米,其中墓道鑿成峽谷,長37.5米,高達18.4米,甬道及墓室鑿成洞穴,長34.6米,內有前室、後室、耳室、車馬室等11室。現墓內按漢代王陵禮制規格復原陳列。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九龍山漢魯王墓位於九龍山南坡山腰,墓門南向,共有五座(M1——M5),最東邊的是M1,沒有挖掘,其餘四座均於1970年挖掘,四座墓形制結構大體相似,均由墓道、車馬室、墓門、甬道、前室、後室、及耳室、側室等組成,並有排水設施。墓葬皆早年被盜。4座墓葬以三號墓規模最大,出土遺物也最為豐富。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據網上資料介紹,三號墓和四號墓內出土的文物現都在濟南的山東省博物館內展覽,目前墓內放置的是仿製文物。以下照片是從網上搜索出來的,是三號墓內的情況,其他墓的情景基本大同小異。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三號墓是已發掘的西漢魯王墓中最大的一座。全長72.1米,最寬處24.30米。由墓道、東西車馬室、墓門、甬道、耳室、前室及東西側室、後室、及其棺室等組成。並有排水設施。墓道為自上而下開鑿,底部平直。其北端近墓門處闢對稱的兩個耳室,放置車馬。自墓門起為鑿山形成洞室。墓門用4疊19塊巨石堵塞,其中一石隸書“王陵塞石、廣四尺”。墓門後為甬道,甬道兩側各闢一耳室。前室靠北部東西兩側各鑿一小甬道,甬道內各鑿有前後兩個側室。後室為槨室,北壁鑿一龕作棺室,龕內原建瓦頂木屋以停放靈柩,葬具、屍骨已朽。墓內有完整的排水系統,前後室為明溝,其他均為在溝上蓋石板,溝直通至東車馬室後。出土的主要遺物:陶器有彩繪鼎、盤、杯;銅器有弩機、鎏金車馬器、銅鏡、宮中行樂錢、銅印。另有金飾玉佩、銀鏤玉衣殘片、殘漆器、珊瑚瑪瑙飾等。其中銅印印文“慶忌”,說明此墓為第三代魯孝王劉慶忌墓。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四座漢墓均依山開鑿,墓門向南,東西並列,墓室結構大同小異,有墓道、東西耳室。墓門直通前室,裡面有模型車,前室外兩側有小甬道通向兩耳室,東耳室存穀物,西耳室放肉食,前室兩側各有小南道通向南北相對兩側室,四室結構相同。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墓門石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兩側的石室內是車馬室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遊覽完孟母林,順鄉間小路去往東北方向的九龍山。遠遠就看到山上有四條深深的石溝,那就是漢魯王的古墓。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九龍山位於鄒城東北15公里,為昌平山系西端較大的山。北與曲阜市交界(以主峰向西山脊為界,西北部屬曲阜市),東與臥虎山對峙,西瞰溪湖並和亭山向望,南麓有明魯荒王陵。南北走向,周長8.6公里,面積4平方公里。共有九峰,主要有三峰,主峰海拔215.4米,南峰海拔197米,北峰海拔195米。該山逶迤起伏,有九峰,像條游龍,故名九龍山。據清康熙五十四年《鄒縣地理志》載:“九龍山,縣東北,據城二十里,在蟠龍山的西南五里,山形起伏,其數凡九”。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漢魯王墓群在九龍山風水遊覽區內,主要分佈於曲阜市南九龍山、亭山以及鄒城市四基山一帶,為西漢(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時期的古墓。

漢魯王墓群為西漢的魯王墓。共13座,其中五座位於九龍山南坡山腰,墓門南向;兩座位於亭山北坡山腰,北向;六座位於鄒城市四基山和雲山。均為東西並列,開鑿于山巖之中的洞室墓。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九龍山是西漢漢景帝之子魯王劉餘及其子孫之墓。陵墓依山開鑿,是中國最大的山崖墓群。 陵墓共有五座,均闢山鑿洞而成。最大墓長72.1米,其中墓道鑿成峽谷,長37.5米,高達18.4米,甬道及墓室鑿成洞穴,長34.6米,內有前室、後室、耳室、車馬室等11室。現墓內按漢代王陵禮制規格復原陳列。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九龍山漢魯王墓位於九龍山南坡山腰,墓門南向,共有五座(M1——M5),最東邊的是M1,沒有挖掘,其餘四座均於1970年挖掘,四座墓形制結構大體相似,均由墓道、車馬室、墓門、甬道、前室、後室、及耳室、側室等組成,並有排水設施。墓葬皆早年被盜。4座墓葬以三號墓規模最大,出土遺物也最為豐富。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據網上資料介紹,三號墓和四號墓內出土的文物現都在濟南的山東省博物館內展覽,目前墓內放置的是仿製文物。以下照片是從網上搜索出來的,是三號墓內的情況,其他墓的情景基本大同小異。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三號墓是已發掘的西漢魯王墓中最大的一座。全長72.1米,最寬處24.30米。由墓道、東西車馬室、墓門、甬道、耳室、前室及東西側室、後室、及其棺室等組成。並有排水設施。墓道為自上而下開鑿,底部平直。其北端近墓門處闢對稱的兩個耳室,放置車馬。自墓門起為鑿山形成洞室。墓門用4疊19塊巨石堵塞,其中一石隸書“王陵塞石、廣四尺”。墓門後為甬道,甬道兩側各闢一耳室。前室靠北部東西兩側各鑿一小甬道,甬道內各鑿有前後兩個側室。後室為槨室,北壁鑿一龕作棺室,龕內原建瓦頂木屋以停放靈柩,葬具、屍骨已朽。墓內有完整的排水系統,前後室為明溝,其他均為在溝上蓋石板,溝直通至東車馬室後。出土的主要遺物:陶器有彩繪鼎、盤、杯;銅器有弩機、鎏金車馬器、銅鏡、宮中行樂錢、銅印。另有金飾玉佩、銀鏤玉衣殘片、殘漆器、珊瑚瑪瑙飾等。其中銅印印文“慶忌”,說明此墓為第三代魯孝王劉慶忌墓。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四座漢墓均依山開鑿,墓門向南,東西並列,墓室結構大同小異,有墓道、東西耳室。墓門直通前室,裡面有模型車,前室外兩側有小甬道通向兩耳室,東耳室存穀物,西耳室放肉食,前室兩側各有小南道通向南北相對兩側室,四室結構相同。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墓門石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兩側的石室內是車馬室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遊覽完孟母林,順鄉間小路去往東北方向的九龍山。遠遠就看到山上有四條深深的石溝,那就是漢魯王的古墓。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九龍山位於鄒城東北15公里,為昌平山系西端較大的山。北與曲阜市交界(以主峰向西山脊為界,西北部屬曲阜市),東與臥虎山對峙,西瞰溪湖並和亭山向望,南麓有明魯荒王陵。南北走向,周長8.6公里,面積4平方公里。共有九峰,主要有三峰,主峰海拔215.4米,南峰海拔197米,北峰海拔195米。該山逶迤起伏,有九峰,像條游龍,故名九龍山。據清康熙五十四年《鄒縣地理志》載:“九龍山,縣東北,據城二十里,在蟠龍山的西南五里,山形起伏,其數凡九”。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漢魯王墓群在九龍山風水遊覽區內,主要分佈於曲阜市南九龍山、亭山以及鄒城市四基山一帶,為西漢(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時期的古墓。

漢魯王墓群為西漢的魯王墓。共13座,其中五座位於九龍山南坡山腰,墓門南向;兩座位於亭山北坡山腰,北向;六座位於鄒城市四基山和雲山。均為東西並列,開鑿于山巖之中的洞室墓。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九龍山是西漢漢景帝之子魯王劉餘及其子孫之墓。陵墓依山開鑿,是中國最大的山崖墓群。 陵墓共有五座,均闢山鑿洞而成。最大墓長72.1米,其中墓道鑿成峽谷,長37.5米,高達18.4米,甬道及墓室鑿成洞穴,長34.6米,內有前室、後室、耳室、車馬室等11室。現墓內按漢代王陵禮制規格復原陳列。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九龍山漢魯王墓位於九龍山南坡山腰,墓門南向,共有五座(M1——M5),最東邊的是M1,沒有挖掘,其餘四座均於1970年挖掘,四座墓形制結構大體相似,均由墓道、車馬室、墓門、甬道、前室、後室、及耳室、側室等組成,並有排水設施。墓葬皆早年被盜。4座墓葬以三號墓規模最大,出土遺物也最為豐富。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據網上資料介紹,三號墓和四號墓內出土的文物現都在濟南的山東省博物館內展覽,目前墓內放置的是仿製文物。以下照片是從網上搜索出來的,是三號墓內的情況,其他墓的情景基本大同小異。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三號墓是已發掘的西漢魯王墓中最大的一座。全長72.1米,最寬處24.30米。由墓道、東西車馬室、墓門、甬道、耳室、前室及東西側室、後室、及其棺室等組成。並有排水設施。墓道為自上而下開鑿,底部平直。其北端近墓門處闢對稱的兩個耳室,放置車馬。自墓門起為鑿山形成洞室。墓門用4疊19塊巨石堵塞,其中一石隸書“王陵塞石、廣四尺”。墓門後為甬道,甬道兩側各闢一耳室。前室靠北部東西兩側各鑿一小甬道,甬道內各鑿有前後兩個側室。後室為槨室,北壁鑿一龕作棺室,龕內原建瓦頂木屋以停放靈柩,葬具、屍骨已朽。墓內有完整的排水系統,前後室為明溝,其他均為在溝上蓋石板,溝直通至東車馬室後。出土的主要遺物:陶器有彩繪鼎、盤、杯;銅器有弩機、鎏金車馬器、銅鏡、宮中行樂錢、銅印。另有金飾玉佩、銀鏤玉衣殘片、殘漆器、珊瑚瑪瑙飾等。其中銅印印文“慶忌”,說明此墓為第三代魯孝王劉慶忌墓。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四座漢墓均依山開鑿,墓門向南,東西並列,墓室結構大同小異,有墓道、東西耳室。墓門直通前室,裡面有模型車,前室外兩側有小甬道通向兩耳室,東耳室存穀物,西耳室放肉食,前室兩側各有小南道通向南北相對兩側室,四室結構相同。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墓門石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兩側的石室內是車馬室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遊覽完孟母林,順鄉間小路去往東北方向的九龍山。遠遠就看到山上有四條深深的石溝,那就是漢魯王的古墓。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九龍山位於鄒城東北15公里,為昌平山系西端較大的山。北與曲阜市交界(以主峰向西山脊為界,西北部屬曲阜市),東與臥虎山對峙,西瞰溪湖並和亭山向望,南麓有明魯荒王陵。南北走向,周長8.6公里,面積4平方公里。共有九峰,主要有三峰,主峰海拔215.4米,南峰海拔197米,北峰海拔195米。該山逶迤起伏,有九峰,像條游龍,故名九龍山。據清康熙五十四年《鄒縣地理志》載:“九龍山,縣東北,據城二十里,在蟠龍山的西南五里,山形起伏,其數凡九”。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漢魯王墓群在九龍山風水遊覽區內,主要分佈於曲阜市南九龍山、亭山以及鄒城市四基山一帶,為西漢(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時期的古墓。

漢魯王墓群為西漢的魯王墓。共13座,其中五座位於九龍山南坡山腰,墓門南向;兩座位於亭山北坡山腰,北向;六座位於鄒城市四基山和雲山。均為東西並列,開鑿于山巖之中的洞室墓。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九龍山是西漢漢景帝之子魯王劉餘及其子孫之墓。陵墓依山開鑿,是中國最大的山崖墓群。 陵墓共有五座,均闢山鑿洞而成。最大墓長72.1米,其中墓道鑿成峽谷,長37.5米,高達18.4米,甬道及墓室鑿成洞穴,長34.6米,內有前室、後室、耳室、車馬室等11室。現墓內按漢代王陵禮制規格復原陳列。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九龍山漢魯王墓位於九龍山南坡山腰,墓門南向,共有五座(M1——M5),最東邊的是M1,沒有挖掘,其餘四座均於1970年挖掘,四座墓形制結構大體相似,均由墓道、車馬室、墓門、甬道、前室、後室、及耳室、側室等組成,並有排水設施。墓葬皆早年被盜。4座墓葬以三號墓規模最大,出土遺物也最為豐富。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據網上資料介紹,三號墓和四號墓內出土的文物現都在濟南的山東省博物館內展覽,目前墓內放置的是仿製文物。以下照片是從網上搜索出來的,是三號墓內的情況,其他墓的情景基本大同小異。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三號墓是已發掘的西漢魯王墓中最大的一座。全長72.1米,最寬處24.30米。由墓道、東西車馬室、墓門、甬道、耳室、前室及東西側室、後室、及其棺室等組成。並有排水設施。墓道為自上而下開鑿,底部平直。其北端近墓門處闢對稱的兩個耳室,放置車馬。自墓門起為鑿山形成洞室。墓門用4疊19塊巨石堵塞,其中一石隸書“王陵塞石、廣四尺”。墓門後為甬道,甬道兩側各闢一耳室。前室靠北部東西兩側各鑿一小甬道,甬道內各鑿有前後兩個側室。後室為槨室,北壁鑿一龕作棺室,龕內原建瓦頂木屋以停放靈柩,葬具、屍骨已朽。墓內有完整的排水系統,前後室為明溝,其他均為在溝上蓋石板,溝直通至東車馬室後。出土的主要遺物:陶器有彩繪鼎、盤、杯;銅器有弩機、鎏金車馬器、銅鏡、宮中行樂錢、銅印。另有金飾玉佩、銀鏤玉衣殘片、殘漆器、珊瑚瑪瑙飾等。其中銅印印文“慶忌”,說明此墓為第三代魯孝王劉慶忌墓。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四座漢墓均依山開鑿,墓門向南,東西並列,墓室結構大同小異,有墓道、東西耳室。墓門直通前室,裡面有模型車,前室外兩側有小甬道通向兩耳室,東耳室存穀物,西耳室放肉食,前室兩側各有小南道通向南北相對兩側室,四室結構相同。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墓門石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兩側的石室內是車馬室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遊覽完孟母林,順鄉間小路去往東北方向的九龍山。遠遠就看到山上有四條深深的石溝,那就是漢魯王的古墓。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九龍山位於鄒城東北15公里,為昌平山系西端較大的山。北與曲阜市交界(以主峰向西山脊為界,西北部屬曲阜市),東與臥虎山對峙,西瞰溪湖並和亭山向望,南麓有明魯荒王陵。南北走向,周長8.6公里,面積4平方公里。共有九峰,主要有三峰,主峰海拔215.4米,南峰海拔197米,北峰海拔195米。該山逶迤起伏,有九峰,像條游龍,故名九龍山。據清康熙五十四年《鄒縣地理志》載:“九龍山,縣東北,據城二十里,在蟠龍山的西南五里,山形起伏,其數凡九”。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漢魯王墓群在九龍山風水遊覽區內,主要分佈於曲阜市南九龍山、亭山以及鄒城市四基山一帶,為西漢(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時期的古墓。

漢魯王墓群為西漢的魯王墓。共13座,其中五座位於九龍山南坡山腰,墓門南向;兩座位於亭山北坡山腰,北向;六座位於鄒城市四基山和雲山。均為東西並列,開鑿于山巖之中的洞室墓。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九龍山是西漢漢景帝之子魯王劉餘及其子孫之墓。陵墓依山開鑿,是中國最大的山崖墓群。 陵墓共有五座,均闢山鑿洞而成。最大墓長72.1米,其中墓道鑿成峽谷,長37.5米,高達18.4米,甬道及墓室鑿成洞穴,長34.6米,內有前室、後室、耳室、車馬室等11室。現墓內按漢代王陵禮制規格復原陳列。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九龍山漢魯王墓位於九龍山南坡山腰,墓門南向,共有五座(M1——M5),最東邊的是M1,沒有挖掘,其餘四座均於1970年挖掘,四座墓形制結構大體相似,均由墓道、車馬室、墓門、甬道、前室、後室、及耳室、側室等組成,並有排水設施。墓葬皆早年被盜。4座墓葬以三號墓規模最大,出土遺物也最為豐富。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據網上資料介紹,三號墓和四號墓內出土的文物現都在濟南的山東省博物館內展覽,目前墓內放置的是仿製文物。以下照片是從網上搜索出來的,是三號墓內的情況,其他墓的情景基本大同小異。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三號墓是已發掘的西漢魯王墓中最大的一座。全長72.1米,最寬處24.30米。由墓道、東西車馬室、墓門、甬道、耳室、前室及東西側室、後室、及其棺室等組成。並有排水設施。墓道為自上而下開鑿,底部平直。其北端近墓門處闢對稱的兩個耳室,放置車馬。自墓門起為鑿山形成洞室。墓門用4疊19塊巨石堵塞,其中一石隸書“王陵塞石、廣四尺”。墓門後為甬道,甬道兩側各闢一耳室。前室靠北部東西兩側各鑿一小甬道,甬道內各鑿有前後兩個側室。後室為槨室,北壁鑿一龕作棺室,龕內原建瓦頂木屋以停放靈柩,葬具、屍骨已朽。墓內有完整的排水系統,前後室為明溝,其他均為在溝上蓋石板,溝直通至東車馬室後。出土的主要遺物:陶器有彩繪鼎、盤、杯;銅器有弩機、鎏金車馬器、銅鏡、宮中行樂錢、銅印。另有金飾玉佩、銀鏤玉衣殘片、殘漆器、珊瑚瑪瑙飾等。其中銅印印文“慶忌”,說明此墓為第三代魯孝王劉慶忌墓。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四座漢墓均依山開鑿,墓門向南,東西並列,墓室結構大同小異,有墓道、東西耳室。墓門直通前室,裡面有模型車,前室外兩側有小甬道通向兩耳室,東耳室存穀物,西耳室放肉食,前室兩側各有小南道通向南北相對兩側室,四室結構相同。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墓門石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兩側的石室內是車馬室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陰森的甬道,高約一點九米


"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遊覽完孟母林,順鄉間小路去往東北方向的九龍山。遠遠就看到山上有四條深深的石溝,那就是漢魯王的古墓。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九龍山位於鄒城東北15公里,為昌平山系西端較大的山。北與曲阜市交界(以主峰向西山脊為界,西北部屬曲阜市),東與臥虎山對峙,西瞰溪湖並和亭山向望,南麓有明魯荒王陵。南北走向,周長8.6公里,面積4平方公里。共有九峰,主要有三峰,主峰海拔215.4米,南峰海拔197米,北峰海拔195米。該山逶迤起伏,有九峰,像條游龍,故名九龍山。據清康熙五十四年《鄒縣地理志》載:“九龍山,縣東北,據城二十里,在蟠龍山的西南五里,山形起伏,其數凡九”。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漢魯王墓群在九龍山風水遊覽區內,主要分佈於曲阜市南九龍山、亭山以及鄒城市四基山一帶,為西漢(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時期的古墓。

漢魯王墓群為西漢的魯王墓。共13座,其中五座位於九龍山南坡山腰,墓門南向;兩座位於亭山北坡山腰,北向;六座位於鄒城市四基山和雲山。均為東西並列,開鑿于山巖之中的洞室墓。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九龍山是西漢漢景帝之子魯王劉餘及其子孫之墓。陵墓依山開鑿,是中國最大的山崖墓群。 陵墓共有五座,均闢山鑿洞而成。最大墓長72.1米,其中墓道鑿成峽谷,長37.5米,高達18.4米,甬道及墓室鑿成洞穴,長34.6米,內有前室、後室、耳室、車馬室等11室。現墓內按漢代王陵禮制規格復原陳列。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九龍山漢魯王墓位於九龍山南坡山腰,墓門南向,共有五座(M1——M5),最東邊的是M1,沒有挖掘,其餘四座均於1970年挖掘,四座墓形制結構大體相似,均由墓道、車馬室、墓門、甬道、前室、後室、及耳室、側室等組成,並有排水設施。墓葬皆早年被盜。4座墓葬以三號墓規模最大,出土遺物也最為豐富。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據網上資料介紹,三號墓和四號墓內出土的文物現都在濟南的山東省博物館內展覽,目前墓內放置的是仿製文物。以下照片是從網上搜索出來的,是三號墓內的情況,其他墓的情景基本大同小異。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三號墓是已發掘的西漢魯王墓中最大的一座。全長72.1米,最寬處24.30米。由墓道、東西車馬室、墓門、甬道、耳室、前室及東西側室、後室、及其棺室等組成。並有排水設施。墓道為自上而下開鑿,底部平直。其北端近墓門處闢對稱的兩個耳室,放置車馬。自墓門起為鑿山形成洞室。墓門用4疊19塊巨石堵塞,其中一石隸書“王陵塞石、廣四尺”。墓門後為甬道,甬道兩側各闢一耳室。前室靠北部東西兩側各鑿一小甬道,甬道內各鑿有前後兩個側室。後室為槨室,北壁鑿一龕作棺室,龕內原建瓦頂木屋以停放靈柩,葬具、屍骨已朽。墓內有完整的排水系統,前後室為明溝,其他均為在溝上蓋石板,溝直通至東車馬室後。出土的主要遺物:陶器有彩繪鼎、盤、杯;銅器有弩機、鎏金車馬器、銅鏡、宮中行樂錢、銅印。另有金飾玉佩、銀鏤玉衣殘片、殘漆器、珊瑚瑪瑙飾等。其中銅印印文“慶忌”,說明此墓為第三代魯孝王劉慶忌墓。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四座漢墓均依山開鑿,墓門向南,東西並列,墓室結構大同小異,有墓道、東西耳室。墓門直通前室,裡面有模型車,前室外兩側有小甬道通向兩耳室,東耳室存穀物,西耳室放肉食,前室兩側各有小南道通向南北相對兩側室,四室結構相同。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墓門石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兩側的石室內是車馬室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陰森的甬道,高約一點九米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圖片左側是古墓的排水溝,右側的兩個坑是放置墓門頂門石的


"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遊覽完孟母林,順鄉間小路去往東北方向的九龍山。遠遠就看到山上有四條深深的石溝,那就是漢魯王的古墓。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九龍山位於鄒城東北15公里,為昌平山系西端較大的山。北與曲阜市交界(以主峰向西山脊為界,西北部屬曲阜市),東與臥虎山對峙,西瞰溪湖並和亭山向望,南麓有明魯荒王陵。南北走向,周長8.6公里,面積4平方公里。共有九峰,主要有三峰,主峰海拔215.4米,南峰海拔197米,北峰海拔195米。該山逶迤起伏,有九峰,像條游龍,故名九龍山。據清康熙五十四年《鄒縣地理志》載:“九龍山,縣東北,據城二十里,在蟠龍山的西南五里,山形起伏,其數凡九”。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漢魯王墓群在九龍山風水遊覽區內,主要分佈於曲阜市南九龍山、亭山以及鄒城市四基山一帶,為西漢(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時期的古墓。

漢魯王墓群為西漢的魯王墓。共13座,其中五座位於九龍山南坡山腰,墓門南向;兩座位於亭山北坡山腰,北向;六座位於鄒城市四基山和雲山。均為東西並列,開鑿于山巖之中的洞室墓。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九龍山是西漢漢景帝之子魯王劉餘及其子孫之墓。陵墓依山開鑿,是中國最大的山崖墓群。 陵墓共有五座,均闢山鑿洞而成。最大墓長72.1米,其中墓道鑿成峽谷,長37.5米,高達18.4米,甬道及墓室鑿成洞穴,長34.6米,內有前室、後室、耳室、車馬室等11室。現墓內按漢代王陵禮制規格復原陳列。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九龍山漢魯王墓位於九龍山南坡山腰,墓門南向,共有五座(M1——M5),最東邊的是M1,沒有挖掘,其餘四座均於1970年挖掘,四座墓形制結構大體相似,均由墓道、車馬室、墓門、甬道、前室、後室、及耳室、側室等組成,並有排水設施。墓葬皆早年被盜。4座墓葬以三號墓規模最大,出土遺物也最為豐富。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據網上資料介紹,三號墓和四號墓內出土的文物現都在濟南的山東省博物館內展覽,目前墓內放置的是仿製文物。以下照片是從網上搜索出來的,是三號墓內的情況,其他墓的情景基本大同小異。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三號墓是已發掘的西漢魯王墓中最大的一座。全長72.1米,最寬處24.30米。由墓道、東西車馬室、墓門、甬道、耳室、前室及東西側室、後室、及其棺室等組成。並有排水設施。墓道為自上而下開鑿,底部平直。其北端近墓門處闢對稱的兩個耳室,放置車馬。自墓門起為鑿山形成洞室。墓門用4疊19塊巨石堵塞,其中一石隸書“王陵塞石、廣四尺”。墓門後為甬道,甬道兩側各闢一耳室。前室靠北部東西兩側各鑿一小甬道,甬道內各鑿有前後兩個側室。後室為槨室,北壁鑿一龕作棺室,龕內原建瓦頂木屋以停放靈柩,葬具、屍骨已朽。墓內有完整的排水系統,前後室為明溝,其他均為在溝上蓋石板,溝直通至東車馬室後。出土的主要遺物:陶器有彩繪鼎、盤、杯;銅器有弩機、鎏金車馬器、銅鏡、宮中行樂錢、銅印。另有金飾玉佩、銀鏤玉衣殘片、殘漆器、珊瑚瑪瑙飾等。其中銅印印文“慶忌”,說明此墓為第三代魯孝王劉慶忌墓。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四座漢墓均依山開鑿,墓門向南,東西並列,墓室結構大同小異,有墓道、東西耳室。墓門直通前室,裡面有模型車,前室外兩側有小甬道通向兩耳室,東耳室存穀物,西耳室放肉食,前室兩側各有小南道通向南北相對兩側室,四室結構相同。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墓門石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兩側的石室內是車馬室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陰森的甬道,高約一點九米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圖片左側是古墓的排水溝,右側的兩個坑是放置墓門頂門石的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遊覽完孟母林,順鄉間小路去往東北方向的九龍山。遠遠就看到山上有四條深深的石溝,那就是漢魯王的古墓。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九龍山位於鄒城東北15公里,為昌平山系西端較大的山。北與曲阜市交界(以主峰向西山脊為界,西北部屬曲阜市),東與臥虎山對峙,西瞰溪湖並和亭山向望,南麓有明魯荒王陵。南北走向,周長8.6公里,面積4平方公里。共有九峰,主要有三峰,主峰海拔215.4米,南峰海拔197米,北峰海拔195米。該山逶迤起伏,有九峰,像條游龍,故名九龍山。據清康熙五十四年《鄒縣地理志》載:“九龍山,縣東北,據城二十里,在蟠龍山的西南五里,山形起伏,其數凡九”。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漢魯王墓群在九龍山風水遊覽區內,主要分佈於曲阜市南九龍山、亭山以及鄒城市四基山一帶,為西漢(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時期的古墓。

漢魯王墓群為西漢的魯王墓。共13座,其中五座位於九龍山南坡山腰,墓門南向;兩座位於亭山北坡山腰,北向;六座位於鄒城市四基山和雲山。均為東西並列,開鑿于山巖之中的洞室墓。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九龍山是西漢漢景帝之子魯王劉餘及其子孫之墓。陵墓依山開鑿,是中國最大的山崖墓群。 陵墓共有五座,均闢山鑿洞而成。最大墓長72.1米,其中墓道鑿成峽谷,長37.5米,高達18.4米,甬道及墓室鑿成洞穴,長34.6米,內有前室、後室、耳室、車馬室等11室。現墓內按漢代王陵禮制規格復原陳列。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九龍山漢魯王墓位於九龍山南坡山腰,墓門南向,共有五座(M1——M5),最東邊的是M1,沒有挖掘,其餘四座均於1970年挖掘,四座墓形制結構大體相似,均由墓道、車馬室、墓門、甬道、前室、後室、及耳室、側室等組成,並有排水設施。墓葬皆早年被盜。4座墓葬以三號墓規模最大,出土遺物也最為豐富。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據網上資料介紹,三號墓和四號墓內出土的文物現都在濟南的山東省博物館內展覽,目前墓內放置的是仿製文物。以下照片是從網上搜索出來的,是三號墓內的情況,其他墓的情景基本大同小異。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三號墓是已發掘的西漢魯王墓中最大的一座。全長72.1米,最寬處24.30米。由墓道、東西車馬室、墓門、甬道、耳室、前室及東西側室、後室、及其棺室等組成。並有排水設施。墓道為自上而下開鑿,底部平直。其北端近墓門處闢對稱的兩個耳室,放置車馬。自墓門起為鑿山形成洞室。墓門用4疊19塊巨石堵塞,其中一石隸書“王陵塞石、廣四尺”。墓門後為甬道,甬道兩側各闢一耳室。前室靠北部東西兩側各鑿一小甬道,甬道內各鑿有前後兩個側室。後室為槨室,北壁鑿一龕作棺室,龕內原建瓦頂木屋以停放靈柩,葬具、屍骨已朽。墓內有完整的排水系統,前後室為明溝,其他均為在溝上蓋石板,溝直通至東車馬室後。出土的主要遺物:陶器有彩繪鼎、盤、杯;銅器有弩機、鎏金車馬器、銅鏡、宮中行樂錢、銅印。另有金飾玉佩、銀鏤玉衣殘片、殘漆器、珊瑚瑪瑙飾等。其中銅印印文“慶忌”,說明此墓為第三代魯孝王劉慶忌墓。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四座漢墓均依山開鑿,墓門向南,東西並列,墓室結構大同小異,有墓道、東西耳室。墓門直通前室,裡面有模型車,前室外兩側有小甬道通向兩耳室,東耳室存穀物,西耳室放肉食,前室兩側各有小南道通向南北相對兩側室,四室結構相同。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墓門石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兩側的石室內是車馬室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陰森的甬道,高約一點九米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圖片左側是古墓的排水溝,右側的兩個坑是放置墓門頂門石的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遊覽完孟母林,順鄉間小路去往東北方向的九龍山。遠遠就看到山上有四條深深的石溝,那就是漢魯王的古墓。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九龍山位於鄒城東北15公里,為昌平山系西端較大的山。北與曲阜市交界(以主峰向西山脊為界,西北部屬曲阜市),東與臥虎山對峙,西瞰溪湖並和亭山向望,南麓有明魯荒王陵。南北走向,周長8.6公里,面積4平方公里。共有九峰,主要有三峰,主峰海拔215.4米,南峰海拔197米,北峰海拔195米。該山逶迤起伏,有九峰,像條游龍,故名九龍山。據清康熙五十四年《鄒縣地理志》載:“九龍山,縣東北,據城二十里,在蟠龍山的西南五里,山形起伏,其數凡九”。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漢魯王墓群在九龍山風水遊覽區內,主要分佈於曲阜市南九龍山、亭山以及鄒城市四基山一帶,為西漢(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時期的古墓。

漢魯王墓群為西漢的魯王墓。共13座,其中五座位於九龍山南坡山腰,墓門南向;兩座位於亭山北坡山腰,北向;六座位於鄒城市四基山和雲山。均為東西並列,開鑿于山巖之中的洞室墓。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九龍山是西漢漢景帝之子魯王劉餘及其子孫之墓。陵墓依山開鑿,是中國最大的山崖墓群。 陵墓共有五座,均闢山鑿洞而成。最大墓長72.1米,其中墓道鑿成峽谷,長37.5米,高達18.4米,甬道及墓室鑿成洞穴,長34.6米,內有前室、後室、耳室、車馬室等11室。現墓內按漢代王陵禮制規格復原陳列。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九龍山漢魯王墓位於九龍山南坡山腰,墓門南向,共有五座(M1——M5),最東邊的是M1,沒有挖掘,其餘四座均於1970年挖掘,四座墓形制結構大體相似,均由墓道、車馬室、墓門、甬道、前室、後室、及耳室、側室等組成,並有排水設施。墓葬皆早年被盜。4座墓葬以三號墓規模最大,出土遺物也最為豐富。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據網上資料介紹,三號墓和四號墓內出土的文物現都在濟南的山東省博物館內展覽,目前墓內放置的是仿製文物。以下照片是從網上搜索出來的,是三號墓內的情況,其他墓的情景基本大同小異。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三號墓是已發掘的西漢魯王墓中最大的一座。全長72.1米,最寬處24.30米。由墓道、東西車馬室、墓門、甬道、耳室、前室及東西側室、後室、及其棺室等組成。並有排水設施。墓道為自上而下開鑿,底部平直。其北端近墓門處闢對稱的兩個耳室,放置車馬。自墓門起為鑿山形成洞室。墓門用4疊19塊巨石堵塞,其中一石隸書“王陵塞石、廣四尺”。墓門後為甬道,甬道兩側各闢一耳室。前室靠北部東西兩側各鑿一小甬道,甬道內各鑿有前後兩個側室。後室為槨室,北壁鑿一龕作棺室,龕內原建瓦頂木屋以停放靈柩,葬具、屍骨已朽。墓內有完整的排水系統,前後室為明溝,其他均為在溝上蓋石板,溝直通至東車馬室後。出土的主要遺物:陶器有彩繪鼎、盤、杯;銅器有弩機、鎏金車馬器、銅鏡、宮中行樂錢、銅印。另有金飾玉佩、銀鏤玉衣殘片、殘漆器、珊瑚瑪瑙飾等。其中銅印印文“慶忌”,說明此墓為第三代魯孝王劉慶忌墓。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四座漢墓均依山開鑿,墓門向南,東西並列,墓室結構大同小異,有墓道、東西耳室。墓門直通前室,裡面有模型車,前室外兩側有小甬道通向兩耳室,東耳室存穀物,西耳室放肉食,前室兩側各有小南道通向南北相對兩側室,四室結構相同。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墓門石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兩側的石室內是車馬室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陰森的甬道,高約一點九米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圖片左側是古墓的排水溝,右側的兩個坑是放置墓門頂門石的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遊覽完孟母林,順鄉間小路去往東北方向的九龍山。遠遠就看到山上有四條深深的石溝,那就是漢魯王的古墓。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九龍山位於鄒城東北15公里,為昌平山系西端較大的山。北與曲阜市交界(以主峰向西山脊為界,西北部屬曲阜市),東與臥虎山對峙,西瞰溪湖並和亭山向望,南麓有明魯荒王陵。南北走向,周長8.6公里,面積4平方公里。共有九峰,主要有三峰,主峰海拔215.4米,南峰海拔197米,北峰海拔195米。該山逶迤起伏,有九峰,像條游龍,故名九龍山。據清康熙五十四年《鄒縣地理志》載:“九龍山,縣東北,據城二十里,在蟠龍山的西南五里,山形起伏,其數凡九”。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漢魯王墓群在九龍山風水遊覽區內,主要分佈於曲阜市南九龍山、亭山以及鄒城市四基山一帶,為西漢(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時期的古墓。

漢魯王墓群為西漢的魯王墓。共13座,其中五座位於九龍山南坡山腰,墓門南向;兩座位於亭山北坡山腰,北向;六座位於鄒城市四基山和雲山。均為東西並列,開鑿于山巖之中的洞室墓。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九龍山是西漢漢景帝之子魯王劉餘及其子孫之墓。陵墓依山開鑿,是中國最大的山崖墓群。 陵墓共有五座,均闢山鑿洞而成。最大墓長72.1米,其中墓道鑿成峽谷,長37.5米,高達18.4米,甬道及墓室鑿成洞穴,長34.6米,內有前室、後室、耳室、車馬室等11室。現墓內按漢代王陵禮制規格復原陳列。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九龍山漢魯王墓位於九龍山南坡山腰,墓門南向,共有五座(M1——M5),最東邊的是M1,沒有挖掘,其餘四座均於1970年挖掘,四座墓形制結構大體相似,均由墓道、車馬室、墓門、甬道、前室、後室、及耳室、側室等組成,並有排水設施。墓葬皆早年被盜。4座墓葬以三號墓規模最大,出土遺物也最為豐富。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據網上資料介紹,三號墓和四號墓內出土的文物現都在濟南的山東省博物館內展覽,目前墓內放置的是仿製文物。以下照片是從網上搜索出來的,是三號墓內的情況,其他墓的情景基本大同小異。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三號墓是已發掘的西漢魯王墓中最大的一座。全長72.1米,最寬處24.30米。由墓道、東西車馬室、墓門、甬道、耳室、前室及東西側室、後室、及其棺室等組成。並有排水設施。墓道為自上而下開鑿,底部平直。其北端近墓門處闢對稱的兩個耳室,放置車馬。自墓門起為鑿山形成洞室。墓門用4疊19塊巨石堵塞,其中一石隸書“王陵塞石、廣四尺”。墓門後為甬道,甬道兩側各闢一耳室。前室靠北部東西兩側各鑿一小甬道,甬道內各鑿有前後兩個側室。後室為槨室,北壁鑿一龕作棺室,龕內原建瓦頂木屋以停放靈柩,葬具、屍骨已朽。墓內有完整的排水系統,前後室為明溝,其他均為在溝上蓋石板,溝直通至東車馬室後。出土的主要遺物:陶器有彩繪鼎、盤、杯;銅器有弩機、鎏金車馬器、銅鏡、宮中行樂錢、銅印。另有金飾玉佩、銀鏤玉衣殘片、殘漆器、珊瑚瑪瑙飾等。其中銅印印文“慶忌”,說明此墓為第三代魯孝王劉慶忌墓。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四座漢墓均依山開鑿,墓門向南,東西並列,墓室結構大同小異,有墓道、東西耳室。墓門直通前室,裡面有模型車,前室外兩側有小甬道通向兩耳室,東耳室存穀物,西耳室放肉食,前室兩側各有小南道通向南北相對兩側室,四室結構相同。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墓門石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兩側的石室內是車馬室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陰森的甬道,高約一點九米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圖片左側是古墓的排水溝,右側的兩個坑是放置墓門頂門石的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墓室兩側的耳室


"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遊覽完孟母林,順鄉間小路去往東北方向的九龍山。遠遠就看到山上有四條深深的石溝,那就是漢魯王的古墓。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九龍山位於鄒城東北15公里,為昌平山系西端較大的山。北與曲阜市交界(以主峰向西山脊為界,西北部屬曲阜市),東與臥虎山對峙,西瞰溪湖並和亭山向望,南麓有明魯荒王陵。南北走向,周長8.6公里,面積4平方公里。共有九峰,主要有三峰,主峰海拔215.4米,南峰海拔197米,北峰海拔195米。該山逶迤起伏,有九峰,像條游龍,故名九龍山。據清康熙五十四年《鄒縣地理志》載:“九龍山,縣東北,據城二十里,在蟠龍山的西南五里,山形起伏,其數凡九”。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漢魯王墓群在九龍山風水遊覽區內,主要分佈於曲阜市南九龍山、亭山以及鄒城市四基山一帶,為西漢(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時期的古墓。

漢魯王墓群為西漢的魯王墓。共13座,其中五座位於九龍山南坡山腰,墓門南向;兩座位於亭山北坡山腰,北向;六座位於鄒城市四基山和雲山。均為東西並列,開鑿于山巖之中的洞室墓。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九龍山是西漢漢景帝之子魯王劉餘及其子孫之墓。陵墓依山開鑿,是中國最大的山崖墓群。 陵墓共有五座,均闢山鑿洞而成。最大墓長72.1米,其中墓道鑿成峽谷,長37.5米,高達18.4米,甬道及墓室鑿成洞穴,長34.6米,內有前室、後室、耳室、車馬室等11室。現墓內按漢代王陵禮制規格復原陳列。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九龍山漢魯王墓位於九龍山南坡山腰,墓門南向,共有五座(M1——M5),最東邊的是M1,沒有挖掘,其餘四座均於1970年挖掘,四座墓形制結構大體相似,均由墓道、車馬室、墓門、甬道、前室、後室、及耳室、側室等組成,並有排水設施。墓葬皆早年被盜。4座墓葬以三號墓規模最大,出土遺物也最為豐富。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據網上資料介紹,三號墓和四號墓內出土的文物現都在濟南的山東省博物館內展覽,目前墓內放置的是仿製文物。以下照片是從網上搜索出來的,是三號墓內的情況,其他墓的情景基本大同小異。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三號墓是已發掘的西漢魯王墓中最大的一座。全長72.1米,最寬處24.30米。由墓道、東西車馬室、墓門、甬道、耳室、前室及東西側室、後室、及其棺室等組成。並有排水設施。墓道為自上而下開鑿,底部平直。其北端近墓門處闢對稱的兩個耳室,放置車馬。自墓門起為鑿山形成洞室。墓門用4疊19塊巨石堵塞,其中一石隸書“王陵塞石、廣四尺”。墓門後為甬道,甬道兩側各闢一耳室。前室靠北部東西兩側各鑿一小甬道,甬道內各鑿有前後兩個側室。後室為槨室,北壁鑿一龕作棺室,龕內原建瓦頂木屋以停放靈柩,葬具、屍骨已朽。墓內有完整的排水系統,前後室為明溝,其他均為在溝上蓋石板,溝直通至東車馬室後。出土的主要遺物:陶器有彩繪鼎、盤、杯;銅器有弩機、鎏金車馬器、銅鏡、宮中行樂錢、銅印。另有金飾玉佩、銀鏤玉衣殘片、殘漆器、珊瑚瑪瑙飾等。其中銅印印文“慶忌”,說明此墓為第三代魯孝王劉慶忌墓。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四座漢墓均依山開鑿,墓門向南,東西並列,墓室結構大同小異,有墓道、東西耳室。墓門直通前室,裡面有模型車,前室外兩側有小甬道通向兩耳室,東耳室存穀物,西耳室放肉食,前室兩側各有小南道通向南北相對兩側室,四室結構相同。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墓門石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兩側的石室內是車馬室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陰森的甬道,高約一點九米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圖片左側是古墓的排水溝,右側的兩個坑是放置墓門頂門石的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墓室兩側的耳室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遊覽完孟母林,順鄉間小路去往東北方向的九龍山。遠遠就看到山上有四條深深的石溝,那就是漢魯王的古墓。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九龍山位於鄒城東北15公里,為昌平山系西端較大的山。北與曲阜市交界(以主峰向西山脊為界,西北部屬曲阜市),東與臥虎山對峙,西瞰溪湖並和亭山向望,南麓有明魯荒王陵。南北走向,周長8.6公里,面積4平方公里。共有九峰,主要有三峰,主峰海拔215.4米,南峰海拔197米,北峰海拔195米。該山逶迤起伏,有九峰,像條游龍,故名九龍山。據清康熙五十四年《鄒縣地理志》載:“九龍山,縣東北,據城二十里,在蟠龍山的西南五里,山形起伏,其數凡九”。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漢魯王墓群在九龍山風水遊覽區內,主要分佈於曲阜市南九龍山、亭山以及鄒城市四基山一帶,為西漢(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時期的古墓。

漢魯王墓群為西漢的魯王墓。共13座,其中五座位於九龍山南坡山腰,墓門南向;兩座位於亭山北坡山腰,北向;六座位於鄒城市四基山和雲山。均為東西並列,開鑿于山巖之中的洞室墓。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九龍山是西漢漢景帝之子魯王劉餘及其子孫之墓。陵墓依山開鑿,是中國最大的山崖墓群。 陵墓共有五座,均闢山鑿洞而成。最大墓長72.1米,其中墓道鑿成峽谷,長37.5米,高達18.4米,甬道及墓室鑿成洞穴,長34.6米,內有前室、後室、耳室、車馬室等11室。現墓內按漢代王陵禮制規格復原陳列。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九龍山漢魯王墓位於九龍山南坡山腰,墓門南向,共有五座(M1——M5),最東邊的是M1,沒有挖掘,其餘四座均於1970年挖掘,四座墓形制結構大體相似,均由墓道、車馬室、墓門、甬道、前室、後室、及耳室、側室等組成,並有排水設施。墓葬皆早年被盜。4座墓葬以三號墓規模最大,出土遺物也最為豐富。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據網上資料介紹,三號墓和四號墓內出土的文物現都在濟南的山東省博物館內展覽,目前墓內放置的是仿製文物。以下照片是從網上搜索出來的,是三號墓內的情況,其他墓的情景基本大同小異。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三號墓是已發掘的西漢魯王墓中最大的一座。全長72.1米,最寬處24.30米。由墓道、東西車馬室、墓門、甬道、耳室、前室及東西側室、後室、及其棺室等組成。並有排水設施。墓道為自上而下開鑿,底部平直。其北端近墓門處闢對稱的兩個耳室,放置車馬。自墓門起為鑿山形成洞室。墓門用4疊19塊巨石堵塞,其中一石隸書“王陵塞石、廣四尺”。墓門後為甬道,甬道兩側各闢一耳室。前室靠北部東西兩側各鑿一小甬道,甬道內各鑿有前後兩個側室。後室為槨室,北壁鑿一龕作棺室,龕內原建瓦頂木屋以停放靈柩,葬具、屍骨已朽。墓內有完整的排水系統,前後室為明溝,其他均為在溝上蓋石板,溝直通至東車馬室後。出土的主要遺物:陶器有彩繪鼎、盤、杯;銅器有弩機、鎏金車馬器、銅鏡、宮中行樂錢、銅印。另有金飾玉佩、銀鏤玉衣殘片、殘漆器、珊瑚瑪瑙飾等。其中銅印印文“慶忌”,說明此墓為第三代魯孝王劉慶忌墓。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四座漢墓均依山開鑿,墓門向南,東西並列,墓室結構大同小異,有墓道、東西耳室。墓門直通前室,裡面有模型車,前室外兩側有小甬道通向兩耳室,東耳室存穀物,西耳室放肉食,前室兩側各有小南道通向南北相對兩側室,四室結構相同。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墓門石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兩側的石室內是車馬室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陰森的甬道,高約一點九米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圖片左側是古墓的排水溝,右側的兩個坑是放置墓門頂門石的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墓室兩側的耳室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遊覽完孟母林,順鄉間小路去往東北方向的九龍山。遠遠就看到山上有四條深深的石溝,那就是漢魯王的古墓。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九龍山位於鄒城東北15公里,為昌平山系西端較大的山。北與曲阜市交界(以主峰向西山脊為界,西北部屬曲阜市),東與臥虎山對峙,西瞰溪湖並和亭山向望,南麓有明魯荒王陵。南北走向,周長8.6公里,面積4平方公里。共有九峰,主要有三峰,主峰海拔215.4米,南峰海拔197米,北峰海拔195米。該山逶迤起伏,有九峰,像條游龍,故名九龍山。據清康熙五十四年《鄒縣地理志》載:“九龍山,縣東北,據城二十里,在蟠龍山的西南五里,山形起伏,其數凡九”。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漢魯王墓群在九龍山風水遊覽區內,主要分佈於曲阜市南九龍山、亭山以及鄒城市四基山一帶,為西漢(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時期的古墓。

漢魯王墓群為西漢的魯王墓。共13座,其中五座位於九龍山南坡山腰,墓門南向;兩座位於亭山北坡山腰,北向;六座位於鄒城市四基山和雲山。均為東西並列,開鑿于山巖之中的洞室墓。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九龍山是西漢漢景帝之子魯王劉餘及其子孫之墓。陵墓依山開鑿,是中國最大的山崖墓群。 陵墓共有五座,均闢山鑿洞而成。最大墓長72.1米,其中墓道鑿成峽谷,長37.5米,高達18.4米,甬道及墓室鑿成洞穴,長34.6米,內有前室、後室、耳室、車馬室等11室。現墓內按漢代王陵禮制規格復原陳列。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九龍山漢魯王墓位於九龍山南坡山腰,墓門南向,共有五座(M1——M5),最東邊的是M1,沒有挖掘,其餘四座均於1970年挖掘,四座墓形制結構大體相似,均由墓道、車馬室、墓門、甬道、前室、後室、及耳室、側室等組成,並有排水設施。墓葬皆早年被盜。4座墓葬以三號墓規模最大,出土遺物也最為豐富。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據網上資料介紹,三號墓和四號墓內出土的文物現都在濟南的山東省博物館內展覽,目前墓內放置的是仿製文物。以下照片是從網上搜索出來的,是三號墓內的情況,其他墓的情景基本大同小異。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三號墓是已發掘的西漢魯王墓中最大的一座。全長72.1米,最寬處24.30米。由墓道、東西車馬室、墓門、甬道、耳室、前室及東西側室、後室、及其棺室等組成。並有排水設施。墓道為自上而下開鑿,底部平直。其北端近墓門處闢對稱的兩個耳室,放置車馬。自墓門起為鑿山形成洞室。墓門用4疊19塊巨石堵塞,其中一石隸書“王陵塞石、廣四尺”。墓門後為甬道,甬道兩側各闢一耳室。前室靠北部東西兩側各鑿一小甬道,甬道內各鑿有前後兩個側室。後室為槨室,北壁鑿一龕作棺室,龕內原建瓦頂木屋以停放靈柩,葬具、屍骨已朽。墓內有完整的排水系統,前後室為明溝,其他均為在溝上蓋石板,溝直通至東車馬室後。出土的主要遺物:陶器有彩繪鼎、盤、杯;銅器有弩機、鎏金車馬器、銅鏡、宮中行樂錢、銅印。另有金飾玉佩、銀鏤玉衣殘片、殘漆器、珊瑚瑪瑙飾等。其中銅印印文“慶忌”,說明此墓為第三代魯孝王劉慶忌墓。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四座漢墓均依山開鑿,墓門向南,東西並列,墓室結構大同小異,有墓道、東西耳室。墓門直通前室,裡面有模型車,前室外兩側有小甬道通向兩耳室,東耳室存穀物,西耳室放肉食,前室兩側各有小南道通向南北相對兩側室,四室結構相同。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墓門石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兩側的石室內是車馬室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陰森的甬道,高約一點九米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圖片左側是古墓的排水溝,右側的兩個坑是放置墓門頂門石的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墓室兩側的耳室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遊覽完孟母林,順鄉間小路去往東北方向的九龍山。遠遠就看到山上有四條深深的石溝,那就是漢魯王的古墓。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九龍山位於鄒城東北15公里,為昌平山系西端較大的山。北與曲阜市交界(以主峰向西山脊為界,西北部屬曲阜市),東與臥虎山對峙,西瞰溪湖並和亭山向望,南麓有明魯荒王陵。南北走向,周長8.6公里,面積4平方公里。共有九峰,主要有三峰,主峰海拔215.4米,南峰海拔197米,北峰海拔195米。該山逶迤起伏,有九峰,像條游龍,故名九龍山。據清康熙五十四年《鄒縣地理志》載:“九龍山,縣東北,據城二十里,在蟠龍山的西南五里,山形起伏,其數凡九”。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漢魯王墓群在九龍山風水遊覽區內,主要分佈於曲阜市南九龍山、亭山以及鄒城市四基山一帶,為西漢(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時期的古墓。

漢魯王墓群為西漢的魯王墓。共13座,其中五座位於九龍山南坡山腰,墓門南向;兩座位於亭山北坡山腰,北向;六座位於鄒城市四基山和雲山。均為東西並列,開鑿于山巖之中的洞室墓。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九龍山是西漢漢景帝之子魯王劉餘及其子孫之墓。陵墓依山開鑿,是中國最大的山崖墓群。 陵墓共有五座,均闢山鑿洞而成。最大墓長72.1米,其中墓道鑿成峽谷,長37.5米,高達18.4米,甬道及墓室鑿成洞穴,長34.6米,內有前室、後室、耳室、車馬室等11室。現墓內按漢代王陵禮制規格復原陳列。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九龍山漢魯王墓位於九龍山南坡山腰,墓門南向,共有五座(M1——M5),最東邊的是M1,沒有挖掘,其餘四座均於1970年挖掘,四座墓形制結構大體相似,均由墓道、車馬室、墓門、甬道、前室、後室、及耳室、側室等組成,並有排水設施。墓葬皆早年被盜。4座墓葬以三號墓規模最大,出土遺物也最為豐富。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據網上資料介紹,三號墓和四號墓內出土的文物現都在濟南的山東省博物館內展覽,目前墓內放置的是仿製文物。以下照片是從網上搜索出來的,是三號墓內的情況,其他墓的情景基本大同小異。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三號墓是已發掘的西漢魯王墓中最大的一座。全長72.1米,最寬處24.30米。由墓道、東西車馬室、墓門、甬道、耳室、前室及東西側室、後室、及其棺室等組成。並有排水設施。墓道為自上而下開鑿,底部平直。其北端近墓門處闢對稱的兩個耳室,放置車馬。自墓門起為鑿山形成洞室。墓門用4疊19塊巨石堵塞,其中一石隸書“王陵塞石、廣四尺”。墓門後為甬道,甬道兩側各闢一耳室。前室靠北部東西兩側各鑿一小甬道,甬道內各鑿有前後兩個側室。後室為槨室,北壁鑿一龕作棺室,龕內原建瓦頂木屋以停放靈柩,葬具、屍骨已朽。墓內有完整的排水系統,前後室為明溝,其他均為在溝上蓋石板,溝直通至東車馬室後。出土的主要遺物:陶器有彩繪鼎、盤、杯;銅器有弩機、鎏金車馬器、銅鏡、宮中行樂錢、銅印。另有金飾玉佩、銀鏤玉衣殘片、殘漆器、珊瑚瑪瑙飾等。其中銅印印文“慶忌”,說明此墓為第三代魯孝王劉慶忌墓。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四座漢墓均依山開鑿,墓門向南,東西並列,墓室結構大同小異,有墓道、東西耳室。墓門直通前室,裡面有模型車,前室外兩側有小甬道通向兩耳室,東耳室存穀物,西耳室放肉食,前室兩側各有小南道通向南北相對兩側室,四室結構相同。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墓門石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兩側的石室內是車馬室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陰森的甬道,高約一點九米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圖片左側是古墓的排水溝,右側的兩個坑是放置墓門頂門石的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墓室兩側的耳室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遊覽完孟母林,順鄉間小路去往東北方向的九龍山。遠遠就看到山上有四條深深的石溝,那就是漢魯王的古墓。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九龍山位於鄒城東北15公里,為昌平山系西端較大的山。北與曲阜市交界(以主峰向西山脊為界,西北部屬曲阜市),東與臥虎山對峙,西瞰溪湖並和亭山向望,南麓有明魯荒王陵。南北走向,周長8.6公里,面積4平方公里。共有九峰,主要有三峰,主峰海拔215.4米,南峰海拔197米,北峰海拔195米。該山逶迤起伏,有九峰,像條游龍,故名九龍山。據清康熙五十四年《鄒縣地理志》載:“九龍山,縣東北,據城二十里,在蟠龍山的西南五里,山形起伏,其數凡九”。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漢魯王墓群在九龍山風水遊覽區內,主要分佈於曲阜市南九龍山、亭山以及鄒城市四基山一帶,為西漢(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時期的古墓。

漢魯王墓群為西漢的魯王墓。共13座,其中五座位於九龍山南坡山腰,墓門南向;兩座位於亭山北坡山腰,北向;六座位於鄒城市四基山和雲山。均為東西並列,開鑿于山巖之中的洞室墓。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九龍山是西漢漢景帝之子魯王劉餘及其子孫之墓。陵墓依山開鑿,是中國最大的山崖墓群。 陵墓共有五座,均闢山鑿洞而成。最大墓長72.1米,其中墓道鑿成峽谷,長37.5米,高達18.4米,甬道及墓室鑿成洞穴,長34.6米,內有前室、後室、耳室、車馬室等11室。現墓內按漢代王陵禮制規格復原陳列。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九龍山漢魯王墓位於九龍山南坡山腰,墓門南向,共有五座(M1——M5),最東邊的是M1,沒有挖掘,其餘四座均於1970年挖掘,四座墓形制結構大體相似,均由墓道、車馬室、墓門、甬道、前室、後室、及耳室、側室等組成,並有排水設施。墓葬皆早年被盜。4座墓葬以三號墓規模最大,出土遺物也最為豐富。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據網上資料介紹,三號墓和四號墓內出土的文物現都在濟南的山東省博物館內展覽,目前墓內放置的是仿製文物。以下照片是從網上搜索出來的,是三號墓內的情況,其他墓的情景基本大同小異。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三號墓是已發掘的西漢魯王墓中最大的一座。全長72.1米,最寬處24.30米。由墓道、東西車馬室、墓門、甬道、耳室、前室及東西側室、後室、及其棺室等組成。並有排水設施。墓道為自上而下開鑿,底部平直。其北端近墓門處闢對稱的兩個耳室,放置車馬。自墓門起為鑿山形成洞室。墓門用4疊19塊巨石堵塞,其中一石隸書“王陵塞石、廣四尺”。墓門後為甬道,甬道兩側各闢一耳室。前室靠北部東西兩側各鑿一小甬道,甬道內各鑿有前後兩個側室。後室為槨室,北壁鑿一龕作棺室,龕內原建瓦頂木屋以停放靈柩,葬具、屍骨已朽。墓內有完整的排水系統,前後室為明溝,其他均為在溝上蓋石板,溝直通至東車馬室後。出土的主要遺物:陶器有彩繪鼎、盤、杯;銅器有弩機、鎏金車馬器、銅鏡、宮中行樂錢、銅印。另有金飾玉佩、銀鏤玉衣殘片、殘漆器、珊瑚瑪瑙飾等。其中銅印印文“慶忌”,說明此墓為第三代魯孝王劉慶忌墓。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四座漢墓均依山開鑿,墓門向南,東西並列,墓室結構大同小異,有墓道、東西耳室。墓門直通前室,裡面有模型車,前室外兩側有小甬道通向兩耳室,東耳室存穀物,西耳室放肉食,前室兩側各有小南道通向南北相對兩側室,四室結構相同。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墓門石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兩側的石室內是車馬室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陰森的甬道,高約一點九米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圖片左側是古墓的排水溝,右側的兩個坑是放置墓門頂門石的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墓室兩側的耳室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遊覽完孟母林,順鄉間小路去往東北方向的九龍山。遠遠就看到山上有四條深深的石溝,那就是漢魯王的古墓。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九龍山位於鄒城東北15公里,為昌平山系西端較大的山。北與曲阜市交界(以主峰向西山脊為界,西北部屬曲阜市),東與臥虎山對峙,西瞰溪湖並和亭山向望,南麓有明魯荒王陵。南北走向,周長8.6公里,面積4平方公里。共有九峰,主要有三峰,主峰海拔215.4米,南峰海拔197米,北峰海拔195米。該山逶迤起伏,有九峰,像條游龍,故名九龍山。據清康熙五十四年《鄒縣地理志》載:“九龍山,縣東北,據城二十里,在蟠龍山的西南五里,山形起伏,其數凡九”。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漢魯王墓群在九龍山風水遊覽區內,主要分佈於曲阜市南九龍山、亭山以及鄒城市四基山一帶,為西漢(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時期的古墓。

漢魯王墓群為西漢的魯王墓。共13座,其中五座位於九龍山南坡山腰,墓門南向;兩座位於亭山北坡山腰,北向;六座位於鄒城市四基山和雲山。均為東西並列,開鑿于山巖之中的洞室墓。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九龍山是西漢漢景帝之子魯王劉餘及其子孫之墓。陵墓依山開鑿,是中國最大的山崖墓群。 陵墓共有五座,均闢山鑿洞而成。最大墓長72.1米,其中墓道鑿成峽谷,長37.5米,高達18.4米,甬道及墓室鑿成洞穴,長34.6米,內有前室、後室、耳室、車馬室等11室。現墓內按漢代王陵禮制規格復原陳列。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九龍山漢魯王墓位於九龍山南坡山腰,墓門南向,共有五座(M1——M5),最東邊的是M1,沒有挖掘,其餘四座均於1970年挖掘,四座墓形制結構大體相似,均由墓道、車馬室、墓門、甬道、前室、後室、及耳室、側室等組成,並有排水設施。墓葬皆早年被盜。4座墓葬以三號墓規模最大,出土遺物也最為豐富。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據網上資料介紹,三號墓和四號墓內出土的文物現都在濟南的山東省博物館內展覽,目前墓內放置的是仿製文物。以下照片是從網上搜索出來的,是三號墓內的情況,其他墓的情景基本大同小異。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三號墓是已發掘的西漢魯王墓中最大的一座。全長72.1米,最寬處24.30米。由墓道、東西車馬室、墓門、甬道、耳室、前室及東西側室、後室、及其棺室等組成。並有排水設施。墓道為自上而下開鑿,底部平直。其北端近墓門處闢對稱的兩個耳室,放置車馬。自墓門起為鑿山形成洞室。墓門用4疊19塊巨石堵塞,其中一石隸書“王陵塞石、廣四尺”。墓門後為甬道,甬道兩側各闢一耳室。前室靠北部東西兩側各鑿一小甬道,甬道內各鑿有前後兩個側室。後室為槨室,北壁鑿一龕作棺室,龕內原建瓦頂木屋以停放靈柩,葬具、屍骨已朽。墓內有完整的排水系統,前後室為明溝,其他均為在溝上蓋石板,溝直通至東車馬室後。出土的主要遺物:陶器有彩繪鼎、盤、杯;銅器有弩機、鎏金車馬器、銅鏡、宮中行樂錢、銅印。另有金飾玉佩、銀鏤玉衣殘片、殘漆器、珊瑚瑪瑙飾等。其中銅印印文“慶忌”,說明此墓為第三代魯孝王劉慶忌墓。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四座漢墓均依山開鑿,墓門向南,東西並列,墓室結構大同小異,有墓道、東西耳室。墓門直通前室,裡面有模型車,前室外兩側有小甬道通向兩耳室,東耳室存穀物,西耳室放肉食,前室兩側各有小南道通向南北相對兩側室,四室結構相同。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墓門石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兩側的石室內是車馬室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陰森的甬道,高約一點九米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圖片左側是古墓的排水溝,右側的兩個坑是放置墓門頂門石的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墓室兩側的耳室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遊覽完孟母林,順鄉間小路去往東北方向的九龍山。遠遠就看到山上有四條深深的石溝,那就是漢魯王的古墓。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九龍山位於鄒城東北15公里,為昌平山系西端較大的山。北與曲阜市交界(以主峰向西山脊為界,西北部屬曲阜市),東與臥虎山對峙,西瞰溪湖並和亭山向望,南麓有明魯荒王陵。南北走向,周長8.6公里,面積4平方公里。共有九峰,主要有三峰,主峰海拔215.4米,南峰海拔197米,北峰海拔195米。該山逶迤起伏,有九峰,像條游龍,故名九龍山。據清康熙五十四年《鄒縣地理志》載:“九龍山,縣東北,據城二十里,在蟠龍山的西南五里,山形起伏,其數凡九”。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漢魯王墓群在九龍山風水遊覽區內,主要分佈於曲阜市南九龍山、亭山以及鄒城市四基山一帶,為西漢(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時期的古墓。

漢魯王墓群為西漢的魯王墓。共13座,其中五座位於九龍山南坡山腰,墓門南向;兩座位於亭山北坡山腰,北向;六座位於鄒城市四基山和雲山。均為東西並列,開鑿于山巖之中的洞室墓。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九龍山是西漢漢景帝之子魯王劉餘及其子孫之墓。陵墓依山開鑿,是中國最大的山崖墓群。 陵墓共有五座,均闢山鑿洞而成。最大墓長72.1米,其中墓道鑿成峽谷,長37.5米,高達18.4米,甬道及墓室鑿成洞穴,長34.6米,內有前室、後室、耳室、車馬室等11室。現墓內按漢代王陵禮制規格復原陳列。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九龍山漢魯王墓位於九龍山南坡山腰,墓門南向,共有五座(M1——M5),最東邊的是M1,沒有挖掘,其餘四座均於1970年挖掘,四座墓形制結構大體相似,均由墓道、車馬室、墓門、甬道、前室、後室、及耳室、側室等組成,並有排水設施。墓葬皆早年被盜。4座墓葬以三號墓規模最大,出土遺物也最為豐富。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據網上資料介紹,三號墓和四號墓內出土的文物現都在濟南的山東省博物館內展覽,目前墓內放置的是仿製文物。以下照片是從網上搜索出來的,是三號墓內的情況,其他墓的情景基本大同小異。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三號墓是已發掘的西漢魯王墓中最大的一座。全長72.1米,最寬處24.30米。由墓道、東西車馬室、墓門、甬道、耳室、前室及東西側室、後室、及其棺室等組成。並有排水設施。墓道為自上而下開鑿,底部平直。其北端近墓門處闢對稱的兩個耳室,放置車馬。自墓門起為鑿山形成洞室。墓門用4疊19塊巨石堵塞,其中一石隸書“王陵塞石、廣四尺”。墓門後為甬道,甬道兩側各闢一耳室。前室靠北部東西兩側各鑿一小甬道,甬道內各鑿有前後兩個側室。後室為槨室,北壁鑿一龕作棺室,龕內原建瓦頂木屋以停放靈柩,葬具、屍骨已朽。墓內有完整的排水系統,前後室為明溝,其他均為在溝上蓋石板,溝直通至東車馬室後。出土的主要遺物:陶器有彩繪鼎、盤、杯;銅器有弩機、鎏金車馬器、銅鏡、宮中行樂錢、銅印。另有金飾玉佩、銀鏤玉衣殘片、殘漆器、珊瑚瑪瑙飾等。其中銅印印文“慶忌”,說明此墓為第三代魯孝王劉慶忌墓。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四座漢墓均依山開鑿,墓門向南,東西並列,墓室結構大同小異,有墓道、東西耳室。墓門直通前室,裡面有模型車,前室外兩側有小甬道通向兩耳室,東耳室存穀物,西耳室放肉食,前室兩側各有小南道通向南北相對兩側室,四室結構相同。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墓門石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兩側的石室內是車馬室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陰森的甬道,高約一點九米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圖片左側是古墓的排水溝,右側的兩個坑是放置墓門頂門石的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墓室兩側的耳室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遊覽完孟母林,順鄉間小路去往東北方向的九龍山。遠遠就看到山上有四條深深的石溝,那就是漢魯王的古墓。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九龍山位於鄒城東北15公里,為昌平山系西端較大的山。北與曲阜市交界(以主峰向西山脊為界,西北部屬曲阜市),東與臥虎山對峙,西瞰溪湖並和亭山向望,南麓有明魯荒王陵。南北走向,周長8.6公里,面積4平方公里。共有九峰,主要有三峰,主峰海拔215.4米,南峰海拔197米,北峰海拔195米。該山逶迤起伏,有九峰,像條游龍,故名九龍山。據清康熙五十四年《鄒縣地理志》載:“九龍山,縣東北,據城二十里,在蟠龍山的西南五里,山形起伏,其數凡九”。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漢魯王墓群在九龍山風水遊覽區內,主要分佈於曲阜市南九龍山、亭山以及鄒城市四基山一帶,為西漢(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時期的古墓。

漢魯王墓群為西漢的魯王墓。共13座,其中五座位於九龍山南坡山腰,墓門南向;兩座位於亭山北坡山腰,北向;六座位於鄒城市四基山和雲山。均為東西並列,開鑿于山巖之中的洞室墓。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九龍山是西漢漢景帝之子魯王劉餘及其子孫之墓。陵墓依山開鑿,是中國最大的山崖墓群。 陵墓共有五座,均闢山鑿洞而成。最大墓長72.1米,其中墓道鑿成峽谷,長37.5米,高達18.4米,甬道及墓室鑿成洞穴,長34.6米,內有前室、後室、耳室、車馬室等11室。現墓內按漢代王陵禮制規格復原陳列。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九龍山漢魯王墓位於九龍山南坡山腰,墓門南向,共有五座(M1——M5),最東邊的是M1,沒有挖掘,其餘四座均於1970年挖掘,四座墓形制結構大體相似,均由墓道、車馬室、墓門、甬道、前室、後室、及耳室、側室等組成,並有排水設施。墓葬皆早年被盜。4座墓葬以三號墓規模最大,出土遺物也最為豐富。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據網上資料介紹,三號墓和四號墓內出土的文物現都在濟南的山東省博物館內展覽,目前墓內放置的是仿製文物。以下照片是從網上搜索出來的,是三號墓內的情況,其他墓的情景基本大同小異。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三號墓是已發掘的西漢魯王墓中最大的一座。全長72.1米,最寬處24.30米。由墓道、東西車馬室、墓門、甬道、耳室、前室及東西側室、後室、及其棺室等組成。並有排水設施。墓道為自上而下開鑿,底部平直。其北端近墓門處闢對稱的兩個耳室,放置車馬。自墓門起為鑿山形成洞室。墓門用4疊19塊巨石堵塞,其中一石隸書“王陵塞石、廣四尺”。墓門後為甬道,甬道兩側各闢一耳室。前室靠北部東西兩側各鑿一小甬道,甬道內各鑿有前後兩個側室。後室為槨室,北壁鑿一龕作棺室,龕內原建瓦頂木屋以停放靈柩,葬具、屍骨已朽。墓內有完整的排水系統,前後室為明溝,其他均為在溝上蓋石板,溝直通至東車馬室後。出土的主要遺物:陶器有彩繪鼎、盤、杯;銅器有弩機、鎏金車馬器、銅鏡、宮中行樂錢、銅印。另有金飾玉佩、銀鏤玉衣殘片、殘漆器、珊瑚瑪瑙飾等。其中銅印印文“慶忌”,說明此墓為第三代魯孝王劉慶忌墓。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四座漢墓均依山開鑿,墓門向南,東西並列,墓室結構大同小異,有墓道、東西耳室。墓門直通前室,裡面有模型車,前室外兩側有小甬道通向兩耳室,東耳室存穀物,西耳室放肉食,前室兩側各有小南道通向南北相對兩側室,四室結構相同。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墓門石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兩側的石室內是車馬室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陰森的甬道,高約一點九米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圖片左側是古墓的排水溝,右側的兩個坑是放置墓門頂門石的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墓室兩側的耳室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遊覽完孟母林,順鄉間小路去往東北方向的九龍山。遠遠就看到山上有四條深深的石溝,那就是漢魯王的古墓。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九龍山位於鄒城東北15公里,為昌平山系西端較大的山。北與曲阜市交界(以主峰向西山脊為界,西北部屬曲阜市),東與臥虎山對峙,西瞰溪湖並和亭山向望,南麓有明魯荒王陵。南北走向,周長8.6公里,面積4平方公里。共有九峰,主要有三峰,主峰海拔215.4米,南峰海拔197米,北峰海拔195米。該山逶迤起伏,有九峰,像條游龍,故名九龍山。據清康熙五十四年《鄒縣地理志》載:“九龍山,縣東北,據城二十里,在蟠龍山的西南五里,山形起伏,其數凡九”。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漢魯王墓群在九龍山風水遊覽區內,主要分佈於曲阜市南九龍山、亭山以及鄒城市四基山一帶,為西漢(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時期的古墓。

漢魯王墓群為西漢的魯王墓。共13座,其中五座位於九龍山南坡山腰,墓門南向;兩座位於亭山北坡山腰,北向;六座位於鄒城市四基山和雲山。均為東西並列,開鑿于山巖之中的洞室墓。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九龍山是西漢漢景帝之子魯王劉餘及其子孫之墓。陵墓依山開鑿,是中國最大的山崖墓群。 陵墓共有五座,均闢山鑿洞而成。最大墓長72.1米,其中墓道鑿成峽谷,長37.5米,高達18.4米,甬道及墓室鑿成洞穴,長34.6米,內有前室、後室、耳室、車馬室等11室。現墓內按漢代王陵禮制規格復原陳列。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九龍山漢魯王墓位於九龍山南坡山腰,墓門南向,共有五座(M1——M5),最東邊的是M1,沒有挖掘,其餘四座均於1970年挖掘,四座墓形制結構大體相似,均由墓道、車馬室、墓門、甬道、前室、後室、及耳室、側室等組成,並有排水設施。墓葬皆早年被盜。4座墓葬以三號墓規模最大,出土遺物也最為豐富。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據網上資料介紹,三號墓和四號墓內出土的文物現都在濟南的山東省博物館內展覽,目前墓內放置的是仿製文物。以下照片是從網上搜索出來的,是三號墓內的情況,其他墓的情景基本大同小異。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三號墓是已發掘的西漢魯王墓中最大的一座。全長72.1米,最寬處24.30米。由墓道、東西車馬室、墓門、甬道、耳室、前室及東西側室、後室、及其棺室等組成。並有排水設施。墓道為自上而下開鑿,底部平直。其北端近墓門處闢對稱的兩個耳室,放置車馬。自墓門起為鑿山形成洞室。墓門用4疊19塊巨石堵塞,其中一石隸書“王陵塞石、廣四尺”。墓門後為甬道,甬道兩側各闢一耳室。前室靠北部東西兩側各鑿一小甬道,甬道內各鑿有前後兩個側室。後室為槨室,北壁鑿一龕作棺室,龕內原建瓦頂木屋以停放靈柩,葬具、屍骨已朽。墓內有完整的排水系統,前後室為明溝,其他均為在溝上蓋石板,溝直通至東車馬室後。出土的主要遺物:陶器有彩繪鼎、盤、杯;銅器有弩機、鎏金車馬器、銅鏡、宮中行樂錢、銅印。另有金飾玉佩、銀鏤玉衣殘片、殘漆器、珊瑚瑪瑙飾等。其中銅印印文“慶忌”,說明此墓為第三代魯孝王劉慶忌墓。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四座漢墓均依山開鑿,墓門向南,東西並列,墓室結構大同小異,有墓道、東西耳室。墓門直通前室,裡面有模型車,前室外兩側有小甬道通向兩耳室,東耳室存穀物,西耳室放肉食,前室兩側各有小南道通向南北相對兩側室,四室結構相同。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墓門石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兩側的石室內是車馬室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陰森的甬道,高約一點九米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圖片左側是古墓的排水溝,右側的兩個坑是放置墓門頂門石的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墓室兩側的耳室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遊覽完孟母林,順鄉間小路去往東北方向的九龍山。遠遠就看到山上有四條深深的石溝,那就是漢魯王的古墓。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九龍山位於鄒城東北15公里,為昌平山系西端較大的山。北與曲阜市交界(以主峰向西山脊為界,西北部屬曲阜市),東與臥虎山對峙,西瞰溪湖並和亭山向望,南麓有明魯荒王陵。南北走向,周長8.6公里,面積4平方公里。共有九峰,主要有三峰,主峰海拔215.4米,南峰海拔197米,北峰海拔195米。該山逶迤起伏,有九峰,像條游龍,故名九龍山。據清康熙五十四年《鄒縣地理志》載:“九龍山,縣東北,據城二十里,在蟠龍山的西南五里,山形起伏,其數凡九”。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漢魯王墓群在九龍山風水遊覽區內,主要分佈於曲阜市南九龍山、亭山以及鄒城市四基山一帶,為西漢(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時期的古墓。

漢魯王墓群為西漢的魯王墓。共13座,其中五座位於九龍山南坡山腰,墓門南向;兩座位於亭山北坡山腰,北向;六座位於鄒城市四基山和雲山。均為東西並列,開鑿于山巖之中的洞室墓。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九龍山是西漢漢景帝之子魯王劉餘及其子孫之墓。陵墓依山開鑿,是中國最大的山崖墓群。 陵墓共有五座,均闢山鑿洞而成。最大墓長72.1米,其中墓道鑿成峽谷,長37.5米,高達18.4米,甬道及墓室鑿成洞穴,長34.6米,內有前室、後室、耳室、車馬室等11室。現墓內按漢代王陵禮制規格復原陳列。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九龍山漢魯王墓位於九龍山南坡山腰,墓門南向,共有五座(M1——M5),最東邊的是M1,沒有挖掘,其餘四座均於1970年挖掘,四座墓形制結構大體相似,均由墓道、車馬室、墓門、甬道、前室、後室、及耳室、側室等組成,並有排水設施。墓葬皆早年被盜。4座墓葬以三號墓規模最大,出土遺物也最為豐富。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據網上資料介紹,三號墓和四號墓內出土的文物現都在濟南的山東省博物館內展覽,目前墓內放置的是仿製文物。以下照片是從網上搜索出來的,是三號墓內的情況,其他墓的情景基本大同小異。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三號墓是已發掘的西漢魯王墓中最大的一座。全長72.1米,最寬處24.30米。由墓道、東西車馬室、墓門、甬道、耳室、前室及東西側室、後室、及其棺室等組成。並有排水設施。墓道為自上而下開鑿,底部平直。其北端近墓門處闢對稱的兩個耳室,放置車馬。自墓門起為鑿山形成洞室。墓門用4疊19塊巨石堵塞,其中一石隸書“王陵塞石、廣四尺”。墓門後為甬道,甬道兩側各闢一耳室。前室靠北部東西兩側各鑿一小甬道,甬道內各鑿有前後兩個側室。後室為槨室,北壁鑿一龕作棺室,龕內原建瓦頂木屋以停放靈柩,葬具、屍骨已朽。墓內有完整的排水系統,前後室為明溝,其他均為在溝上蓋石板,溝直通至東車馬室後。出土的主要遺物:陶器有彩繪鼎、盤、杯;銅器有弩機、鎏金車馬器、銅鏡、宮中行樂錢、銅印。另有金飾玉佩、銀鏤玉衣殘片、殘漆器、珊瑚瑪瑙飾等。其中銅印印文“慶忌”,說明此墓為第三代魯孝王劉慶忌墓。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四座漢墓均依山開鑿,墓門向南,東西並列,墓室結構大同小異,有墓道、東西耳室。墓門直通前室,裡面有模型車,前室外兩側有小甬道通向兩耳室,東耳室存穀物,西耳室放肉食,前室兩側各有小南道通向南北相對兩側室,四室結構相同。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墓門石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兩側的石室內是車馬室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陰森的甬道,高約一點九米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圖片左側是古墓的排水溝,右側的兩個坑是放置墓門頂門石的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墓室兩側的耳室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武家村建村於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坐落於山東省曲阜市城南九龍山,該村擁有多處文物古蹟。有漢魯王墓群(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九龍山摩崖造像石刻(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武文昌墓(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並駐有曲阜市佛教協會 。

"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遊覽完孟母林,順鄉間小路去往東北方向的九龍山。遠遠就看到山上有四條深深的石溝,那就是漢魯王的古墓。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九龍山位於鄒城東北15公里,為昌平山系西端較大的山。北與曲阜市交界(以主峰向西山脊為界,西北部屬曲阜市),東與臥虎山對峙,西瞰溪湖並和亭山向望,南麓有明魯荒王陵。南北走向,周長8.6公里,面積4平方公里。共有九峰,主要有三峰,主峰海拔215.4米,南峰海拔197米,北峰海拔195米。該山逶迤起伏,有九峰,像條游龍,故名九龍山。據清康熙五十四年《鄒縣地理志》載:“九龍山,縣東北,據城二十里,在蟠龍山的西南五里,山形起伏,其數凡九”。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漢魯王墓群在九龍山風水遊覽區內,主要分佈於曲阜市南九龍山、亭山以及鄒城市四基山一帶,為西漢(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時期的古墓。

漢魯王墓群為西漢的魯王墓。共13座,其中五座位於九龍山南坡山腰,墓門南向;兩座位於亭山北坡山腰,北向;六座位於鄒城市四基山和雲山。均為東西並列,開鑿于山巖之中的洞室墓。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九龍山是西漢漢景帝之子魯王劉餘及其子孫之墓。陵墓依山開鑿,是中國最大的山崖墓群。 陵墓共有五座,均闢山鑿洞而成。最大墓長72.1米,其中墓道鑿成峽谷,長37.5米,高達18.4米,甬道及墓室鑿成洞穴,長34.6米,內有前室、後室、耳室、車馬室等11室。現墓內按漢代王陵禮制規格復原陳列。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九龍山漢魯王墓位於九龍山南坡山腰,墓門南向,共有五座(M1——M5),最東邊的是M1,沒有挖掘,其餘四座均於1970年挖掘,四座墓形制結構大體相似,均由墓道、車馬室、墓門、甬道、前室、後室、及耳室、側室等組成,並有排水設施。墓葬皆早年被盜。4座墓葬以三號墓規模最大,出土遺物也最為豐富。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據網上資料介紹,三號墓和四號墓內出土的文物現都在濟南的山東省博物館內展覽,目前墓內放置的是仿製文物。以下照片是從網上搜索出來的,是三號墓內的情況,其他墓的情景基本大同小異。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三號墓是已發掘的西漢魯王墓中最大的一座。全長72.1米,最寬處24.30米。由墓道、東西車馬室、墓門、甬道、耳室、前室及東西側室、後室、及其棺室等組成。並有排水設施。墓道為自上而下開鑿,底部平直。其北端近墓門處闢對稱的兩個耳室,放置車馬。自墓門起為鑿山形成洞室。墓門用4疊19塊巨石堵塞,其中一石隸書“王陵塞石、廣四尺”。墓門後為甬道,甬道兩側各闢一耳室。前室靠北部東西兩側各鑿一小甬道,甬道內各鑿有前後兩個側室。後室為槨室,北壁鑿一龕作棺室,龕內原建瓦頂木屋以停放靈柩,葬具、屍骨已朽。墓內有完整的排水系統,前後室為明溝,其他均為在溝上蓋石板,溝直通至東車馬室後。出土的主要遺物:陶器有彩繪鼎、盤、杯;銅器有弩機、鎏金車馬器、銅鏡、宮中行樂錢、銅印。另有金飾玉佩、銀鏤玉衣殘片、殘漆器、珊瑚瑪瑙飾等。其中銅印印文“慶忌”,說明此墓為第三代魯孝王劉慶忌墓。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四座漢墓均依山開鑿,墓門向南,東西並列,墓室結構大同小異,有墓道、東西耳室。墓門直通前室,裡面有模型車,前室外兩側有小甬道通向兩耳室,東耳室存穀物,西耳室放肉食,前室兩側各有小南道通向南北相對兩側室,四室結構相同。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墓門石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兩側的石室內是車馬室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陰森的甬道,高約一點九米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圖片左側是古墓的排水溝,右側的兩個坑是放置墓門頂門石的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墓室兩側的耳室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武家村建村於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坐落於山東省曲阜市城南九龍山,該村擁有多處文物古蹟。有漢魯王墓群(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九龍山摩崖造像石刻(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武文昌墓(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並駐有曲阜市佛教協會 。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遊覽完孟母林,順鄉間小路去往東北方向的九龍山。遠遠就看到山上有四條深深的石溝,那就是漢魯王的古墓。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九龍山位於鄒城東北15公里,為昌平山系西端較大的山。北與曲阜市交界(以主峰向西山脊為界,西北部屬曲阜市),東與臥虎山對峙,西瞰溪湖並和亭山向望,南麓有明魯荒王陵。南北走向,周長8.6公里,面積4平方公里。共有九峰,主要有三峰,主峰海拔215.4米,南峰海拔197米,北峰海拔195米。該山逶迤起伏,有九峰,像條游龍,故名九龍山。據清康熙五十四年《鄒縣地理志》載:“九龍山,縣東北,據城二十里,在蟠龍山的西南五里,山形起伏,其數凡九”。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漢魯王墓群在九龍山風水遊覽區內,主要分佈於曲阜市南九龍山、亭山以及鄒城市四基山一帶,為西漢(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時期的古墓。

漢魯王墓群為西漢的魯王墓。共13座,其中五座位於九龍山南坡山腰,墓門南向;兩座位於亭山北坡山腰,北向;六座位於鄒城市四基山和雲山。均為東西並列,開鑿于山巖之中的洞室墓。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九龍山是西漢漢景帝之子魯王劉餘及其子孫之墓。陵墓依山開鑿,是中國最大的山崖墓群。 陵墓共有五座,均闢山鑿洞而成。最大墓長72.1米,其中墓道鑿成峽谷,長37.5米,高達18.4米,甬道及墓室鑿成洞穴,長34.6米,內有前室、後室、耳室、車馬室等11室。現墓內按漢代王陵禮制規格復原陳列。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九龍山漢魯王墓位於九龍山南坡山腰,墓門南向,共有五座(M1——M5),最東邊的是M1,沒有挖掘,其餘四座均於1970年挖掘,四座墓形制結構大體相似,均由墓道、車馬室、墓門、甬道、前室、後室、及耳室、側室等組成,並有排水設施。墓葬皆早年被盜。4座墓葬以三號墓規模最大,出土遺物也最為豐富。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據網上資料介紹,三號墓和四號墓內出土的文物現都在濟南的山東省博物館內展覽,目前墓內放置的是仿製文物。以下照片是從網上搜索出來的,是三號墓內的情況,其他墓的情景基本大同小異。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三號墓是已發掘的西漢魯王墓中最大的一座。全長72.1米,最寬處24.30米。由墓道、東西車馬室、墓門、甬道、耳室、前室及東西側室、後室、及其棺室等組成。並有排水設施。墓道為自上而下開鑿,底部平直。其北端近墓門處闢對稱的兩個耳室,放置車馬。自墓門起為鑿山形成洞室。墓門用4疊19塊巨石堵塞,其中一石隸書“王陵塞石、廣四尺”。墓門後為甬道,甬道兩側各闢一耳室。前室靠北部東西兩側各鑿一小甬道,甬道內各鑿有前後兩個側室。後室為槨室,北壁鑿一龕作棺室,龕內原建瓦頂木屋以停放靈柩,葬具、屍骨已朽。墓內有完整的排水系統,前後室為明溝,其他均為在溝上蓋石板,溝直通至東車馬室後。出土的主要遺物:陶器有彩繪鼎、盤、杯;銅器有弩機、鎏金車馬器、銅鏡、宮中行樂錢、銅印。另有金飾玉佩、銀鏤玉衣殘片、殘漆器、珊瑚瑪瑙飾等。其中銅印印文“慶忌”,說明此墓為第三代魯孝王劉慶忌墓。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四座漢墓均依山開鑿,墓門向南,東西並列,墓室結構大同小異,有墓道、東西耳室。墓門直通前室,裡面有模型車,前室外兩側有小甬道通向兩耳室,東耳室存穀物,西耳室放肉食,前室兩側各有小南道通向南北相對兩側室,四室結構相同。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墓門石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兩側的石室內是車馬室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陰森的甬道,高約一點九米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圖片左側是古墓的排水溝,右側的兩個坑是放置墓門頂門石的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墓室兩側的耳室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武家村建村於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坐落於山東省曲阜市城南九龍山,該村擁有多處文物古蹟。有漢魯王墓群(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九龍山摩崖造像石刻(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武文昌墓(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並駐有曲阜市佛教協會 。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龍山禪院

九龍山是座風水寶山,因山形像龍得名,九龍山的龍尾部位就是漢墓所在地,九龍山的龍頭部位是九龍山摩崖造像所在地。

"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遊覽完孟母林,順鄉間小路去往東北方向的九龍山。遠遠就看到山上有四條深深的石溝,那就是漢魯王的古墓。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九龍山位於鄒城東北15公里,為昌平山系西端較大的山。北與曲阜市交界(以主峰向西山脊為界,西北部屬曲阜市),東與臥虎山對峙,西瞰溪湖並和亭山向望,南麓有明魯荒王陵。南北走向,周長8.6公里,面積4平方公里。共有九峰,主要有三峰,主峰海拔215.4米,南峰海拔197米,北峰海拔195米。該山逶迤起伏,有九峰,像條游龍,故名九龍山。據清康熙五十四年《鄒縣地理志》載:“九龍山,縣東北,據城二十里,在蟠龍山的西南五里,山形起伏,其數凡九”。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漢魯王墓群在九龍山風水遊覽區內,主要分佈於曲阜市南九龍山、亭山以及鄒城市四基山一帶,為西漢(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時期的古墓。

漢魯王墓群為西漢的魯王墓。共13座,其中五座位於九龍山南坡山腰,墓門南向;兩座位於亭山北坡山腰,北向;六座位於鄒城市四基山和雲山。均為東西並列,開鑿于山巖之中的洞室墓。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九龍山是西漢漢景帝之子魯王劉餘及其子孫之墓。陵墓依山開鑿,是中國最大的山崖墓群。 陵墓共有五座,均闢山鑿洞而成。最大墓長72.1米,其中墓道鑿成峽谷,長37.5米,高達18.4米,甬道及墓室鑿成洞穴,長34.6米,內有前室、後室、耳室、車馬室等11室。現墓內按漢代王陵禮制規格復原陳列。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九龍山漢魯王墓位於九龍山南坡山腰,墓門南向,共有五座(M1——M5),最東邊的是M1,沒有挖掘,其餘四座均於1970年挖掘,四座墓形制結構大體相似,均由墓道、車馬室、墓門、甬道、前室、後室、及耳室、側室等組成,並有排水設施。墓葬皆早年被盜。4座墓葬以三號墓規模最大,出土遺物也最為豐富。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據網上資料介紹,三號墓和四號墓內出土的文物現都在濟南的山東省博物館內展覽,目前墓內放置的是仿製文物。以下照片是從網上搜索出來的,是三號墓內的情況,其他墓的情景基本大同小異。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三號墓是已發掘的西漢魯王墓中最大的一座。全長72.1米,最寬處24.30米。由墓道、東西車馬室、墓門、甬道、耳室、前室及東西側室、後室、及其棺室等組成。並有排水設施。墓道為自上而下開鑿,底部平直。其北端近墓門處闢對稱的兩個耳室,放置車馬。自墓門起為鑿山形成洞室。墓門用4疊19塊巨石堵塞,其中一石隸書“王陵塞石、廣四尺”。墓門後為甬道,甬道兩側各闢一耳室。前室靠北部東西兩側各鑿一小甬道,甬道內各鑿有前後兩個側室。後室為槨室,北壁鑿一龕作棺室,龕內原建瓦頂木屋以停放靈柩,葬具、屍骨已朽。墓內有完整的排水系統,前後室為明溝,其他均為在溝上蓋石板,溝直通至東車馬室後。出土的主要遺物:陶器有彩繪鼎、盤、杯;銅器有弩機、鎏金車馬器、銅鏡、宮中行樂錢、銅印。另有金飾玉佩、銀鏤玉衣殘片、殘漆器、珊瑚瑪瑙飾等。其中銅印印文“慶忌”,說明此墓為第三代魯孝王劉慶忌墓。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四座漢墓均依山開鑿,墓門向南,東西並列,墓室結構大同小異,有墓道、東西耳室。墓門直通前室,裡面有模型車,前室外兩側有小甬道通向兩耳室,東耳室存穀物,西耳室放肉食,前室兩側各有小南道通向南北相對兩側室,四室結構相同。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墓門石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兩側的石室內是車馬室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陰森的甬道,高約一點九米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圖片左側是古墓的排水溝,右側的兩個坑是放置墓門頂門石的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墓室兩側的耳室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武家村建村於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坐落於山東省曲阜市城南九龍山,該村擁有多處文物古蹟。有漢魯王墓群(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九龍山摩崖造像石刻(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武文昌墓(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並駐有曲阜市佛教協會 。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龍山禪院

九龍山是座風水寶山,因山形像龍得名,九龍山的龍尾部位就是漢墓所在地,九龍山的龍頭部位是九龍山摩崖造像所在地。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九龍山摩崖造像石刻,位於武家村東約百米處的山坡上。石刻刻於盛唐,造像共有大小石佛洞龕6處。自南往北,第一龕為盧舍那佛像,刻於唐天寶十五年(756年),第二龕雕菩薩立像一尊,第三龕雕菩薩一尊,第四龕雕文殊菩薩乘坐獅子之上,第五龕刻普賢菩薩乘坐白象之上,第六龕刻立佛一尊。

九龍山摩崖造像石刻,保存完好,其佛龕造像的鑿刻方式,反應了中原北方地區佛教造像窟龕的發展演變過程,是研究當地風俗民情和石刻藝術的珍貴實物資料,具有極高的研究價值。1985年被公佈為濟寧市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被公佈為山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遊覽完孟母林,順鄉間小路去往東北方向的九龍山。遠遠就看到山上有四條深深的石溝,那就是漢魯王的古墓。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九龍山位於鄒城東北15公里,為昌平山系西端較大的山。北與曲阜市交界(以主峰向西山脊為界,西北部屬曲阜市),東與臥虎山對峙,西瞰溪湖並和亭山向望,南麓有明魯荒王陵。南北走向,周長8.6公里,面積4平方公里。共有九峰,主要有三峰,主峰海拔215.4米,南峰海拔197米,北峰海拔195米。該山逶迤起伏,有九峰,像條游龍,故名九龍山。據清康熙五十四年《鄒縣地理志》載:“九龍山,縣東北,據城二十里,在蟠龍山的西南五里,山形起伏,其數凡九”。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漢魯王墓群在九龍山風水遊覽區內,主要分佈於曲阜市南九龍山、亭山以及鄒城市四基山一帶,為西漢(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時期的古墓。

漢魯王墓群為西漢的魯王墓。共13座,其中五座位於九龍山南坡山腰,墓門南向;兩座位於亭山北坡山腰,北向;六座位於鄒城市四基山和雲山。均為東西並列,開鑿于山巖之中的洞室墓。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九龍山是西漢漢景帝之子魯王劉餘及其子孫之墓。陵墓依山開鑿,是中國最大的山崖墓群。 陵墓共有五座,均闢山鑿洞而成。最大墓長72.1米,其中墓道鑿成峽谷,長37.5米,高達18.4米,甬道及墓室鑿成洞穴,長34.6米,內有前室、後室、耳室、車馬室等11室。現墓內按漢代王陵禮制規格復原陳列。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九龍山漢魯王墓位於九龍山南坡山腰,墓門南向,共有五座(M1——M5),最東邊的是M1,沒有挖掘,其餘四座均於1970年挖掘,四座墓形制結構大體相似,均由墓道、車馬室、墓門、甬道、前室、後室、及耳室、側室等組成,並有排水設施。墓葬皆早年被盜。4座墓葬以三號墓規模最大,出土遺物也最為豐富。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據網上資料介紹,三號墓和四號墓內出土的文物現都在濟南的山東省博物館內展覽,目前墓內放置的是仿製文物。以下照片是從網上搜索出來的,是三號墓內的情況,其他墓的情景基本大同小異。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三號墓是已發掘的西漢魯王墓中最大的一座。全長72.1米,最寬處24.30米。由墓道、東西車馬室、墓門、甬道、耳室、前室及東西側室、後室、及其棺室等組成。並有排水設施。墓道為自上而下開鑿,底部平直。其北端近墓門處闢對稱的兩個耳室,放置車馬。自墓門起為鑿山形成洞室。墓門用4疊19塊巨石堵塞,其中一石隸書“王陵塞石、廣四尺”。墓門後為甬道,甬道兩側各闢一耳室。前室靠北部東西兩側各鑿一小甬道,甬道內各鑿有前後兩個側室。後室為槨室,北壁鑿一龕作棺室,龕內原建瓦頂木屋以停放靈柩,葬具、屍骨已朽。墓內有完整的排水系統,前後室為明溝,其他均為在溝上蓋石板,溝直通至東車馬室後。出土的主要遺物:陶器有彩繪鼎、盤、杯;銅器有弩機、鎏金車馬器、銅鏡、宮中行樂錢、銅印。另有金飾玉佩、銀鏤玉衣殘片、殘漆器、珊瑚瑪瑙飾等。其中銅印印文“慶忌”,說明此墓為第三代魯孝王劉慶忌墓。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四座漢墓均依山開鑿,墓門向南,東西並列,墓室結構大同小異,有墓道、東西耳室。墓門直通前室,裡面有模型車,前室外兩側有小甬道通向兩耳室,東耳室存穀物,西耳室放肉食,前室兩側各有小南道通向南北相對兩側室,四室結構相同。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墓門石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兩側的石室內是車馬室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陰森的甬道,高約一點九米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圖片左側是古墓的排水溝,右側的兩個坑是放置墓門頂門石的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墓室兩側的耳室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武家村建村於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坐落於山東省曲阜市城南九龍山,該村擁有多處文物古蹟。有漢魯王墓群(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九龍山摩崖造像石刻(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武文昌墓(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並駐有曲阜市佛教協會 。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龍山禪院

九龍山是座風水寶山,因山形像龍得名,九龍山的龍尾部位就是漢墓所在地,九龍山的龍頭部位是九龍山摩崖造像所在地。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九龍山摩崖造像石刻,位於武家村東約百米處的山坡上。石刻刻於盛唐,造像共有大小石佛洞龕6處。自南往北,第一龕為盧舍那佛像,刻於唐天寶十五年(756年),第二龕雕菩薩立像一尊,第三龕雕菩薩一尊,第四龕雕文殊菩薩乘坐獅子之上,第五龕刻普賢菩薩乘坐白象之上,第六龕刻立佛一尊。

九龍山摩崖造像石刻,保存完好,其佛龕造像的鑿刻方式,反應了中原北方地區佛教造像窟龕的發展演變過程,是研究當地風俗民情和石刻藝術的珍貴實物資料,具有極高的研究價值。1985年被公佈為濟寧市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被公佈為山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遊覽完孟母林,順鄉間小路去往東北方向的九龍山。遠遠就看到山上有四條深深的石溝,那就是漢魯王的古墓。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九龍山位於鄒城東北15公里,為昌平山系西端較大的山。北與曲阜市交界(以主峰向西山脊為界,西北部屬曲阜市),東與臥虎山對峙,西瞰溪湖並和亭山向望,南麓有明魯荒王陵。南北走向,周長8.6公里,面積4平方公里。共有九峰,主要有三峰,主峰海拔215.4米,南峰海拔197米,北峰海拔195米。該山逶迤起伏,有九峰,像條游龍,故名九龍山。據清康熙五十四年《鄒縣地理志》載:“九龍山,縣東北,據城二十里,在蟠龍山的西南五里,山形起伏,其數凡九”。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漢魯王墓群在九龍山風水遊覽區內,主要分佈於曲阜市南九龍山、亭山以及鄒城市四基山一帶,為西漢(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時期的古墓。

漢魯王墓群為西漢的魯王墓。共13座,其中五座位於九龍山南坡山腰,墓門南向;兩座位於亭山北坡山腰,北向;六座位於鄒城市四基山和雲山。均為東西並列,開鑿于山巖之中的洞室墓。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九龍山是西漢漢景帝之子魯王劉餘及其子孫之墓。陵墓依山開鑿,是中國最大的山崖墓群。 陵墓共有五座,均闢山鑿洞而成。最大墓長72.1米,其中墓道鑿成峽谷,長37.5米,高達18.4米,甬道及墓室鑿成洞穴,長34.6米,內有前室、後室、耳室、車馬室等11室。現墓內按漢代王陵禮制規格復原陳列。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九龍山漢魯王墓位於九龍山南坡山腰,墓門南向,共有五座(M1——M5),最東邊的是M1,沒有挖掘,其餘四座均於1970年挖掘,四座墓形制結構大體相似,均由墓道、車馬室、墓門、甬道、前室、後室、及耳室、側室等組成,並有排水設施。墓葬皆早年被盜。4座墓葬以三號墓規模最大,出土遺物也最為豐富。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據網上資料介紹,三號墓和四號墓內出土的文物現都在濟南的山東省博物館內展覽,目前墓內放置的是仿製文物。以下照片是從網上搜索出來的,是三號墓內的情況,其他墓的情景基本大同小異。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三號墓是已發掘的西漢魯王墓中最大的一座。全長72.1米,最寬處24.30米。由墓道、東西車馬室、墓門、甬道、耳室、前室及東西側室、後室、及其棺室等組成。並有排水設施。墓道為自上而下開鑿,底部平直。其北端近墓門處闢對稱的兩個耳室,放置車馬。自墓門起為鑿山形成洞室。墓門用4疊19塊巨石堵塞,其中一石隸書“王陵塞石、廣四尺”。墓門後為甬道,甬道兩側各闢一耳室。前室靠北部東西兩側各鑿一小甬道,甬道內各鑿有前後兩個側室。後室為槨室,北壁鑿一龕作棺室,龕內原建瓦頂木屋以停放靈柩,葬具、屍骨已朽。墓內有完整的排水系統,前後室為明溝,其他均為在溝上蓋石板,溝直通至東車馬室後。出土的主要遺物:陶器有彩繪鼎、盤、杯;銅器有弩機、鎏金車馬器、銅鏡、宮中行樂錢、銅印。另有金飾玉佩、銀鏤玉衣殘片、殘漆器、珊瑚瑪瑙飾等。其中銅印印文“慶忌”,說明此墓為第三代魯孝王劉慶忌墓。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四座漢墓均依山開鑿,墓門向南,東西並列,墓室結構大同小異,有墓道、東西耳室。墓門直通前室,裡面有模型車,前室外兩側有小甬道通向兩耳室,東耳室存穀物,西耳室放肉食,前室兩側各有小南道通向南北相對兩側室,四室結構相同。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墓門石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兩側的石室內是車馬室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陰森的甬道,高約一點九米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圖片左側是古墓的排水溝,右側的兩個坑是放置墓門頂門石的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墓室兩側的耳室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武家村建村於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坐落於山東省曲阜市城南九龍山,該村擁有多處文物古蹟。有漢魯王墓群(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九龍山摩崖造像石刻(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武文昌墓(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並駐有曲阜市佛教協會 。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龍山禪院

九龍山是座風水寶山,因山形像龍得名,九龍山的龍尾部位就是漢墓所在地,九龍山的龍頭部位是九龍山摩崖造像所在地。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九龍山摩崖造像石刻,位於武家村東約百米處的山坡上。石刻刻於盛唐,造像共有大小石佛洞龕6處。自南往北,第一龕為盧舍那佛像,刻於唐天寶十五年(756年),第二龕雕菩薩立像一尊,第三龕雕菩薩一尊,第四龕雕文殊菩薩乘坐獅子之上,第五龕刻普賢菩薩乘坐白象之上,第六龕刻立佛一尊。

九龍山摩崖造像石刻,保存完好,其佛龕造像的鑿刻方式,反應了中原北方地區佛教造像窟龕的發展演變過程,是研究當地風俗民情和石刻藝術的珍貴實物資料,具有極高的研究價值。1985年被公佈為濟寧市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被公佈為山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石刻面積大約有一百平方米,圍繞山石雕刻而成。菩薩刻像高約一米半左右,相貌雍容祥和。主像兩側有小型金剛、大士刻像。

"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遊覽完孟母林,順鄉間小路去往東北方向的九龍山。遠遠就看到山上有四條深深的石溝,那就是漢魯王的古墓。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九龍山位於鄒城東北15公里,為昌平山系西端較大的山。北與曲阜市交界(以主峰向西山脊為界,西北部屬曲阜市),東與臥虎山對峙,西瞰溪湖並和亭山向望,南麓有明魯荒王陵。南北走向,周長8.6公里,面積4平方公里。共有九峰,主要有三峰,主峰海拔215.4米,南峰海拔197米,北峰海拔195米。該山逶迤起伏,有九峰,像條游龍,故名九龍山。據清康熙五十四年《鄒縣地理志》載:“九龍山,縣東北,據城二十里,在蟠龍山的西南五里,山形起伏,其數凡九”。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漢魯王墓群在九龍山風水遊覽區內,主要分佈於曲阜市南九龍山、亭山以及鄒城市四基山一帶,為西漢(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時期的古墓。

漢魯王墓群為西漢的魯王墓。共13座,其中五座位於九龍山南坡山腰,墓門南向;兩座位於亭山北坡山腰,北向;六座位於鄒城市四基山和雲山。均為東西並列,開鑿于山巖之中的洞室墓。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九龍山是西漢漢景帝之子魯王劉餘及其子孫之墓。陵墓依山開鑿,是中國最大的山崖墓群。 陵墓共有五座,均闢山鑿洞而成。最大墓長72.1米,其中墓道鑿成峽谷,長37.5米,高達18.4米,甬道及墓室鑿成洞穴,長34.6米,內有前室、後室、耳室、車馬室等11室。現墓內按漢代王陵禮制規格復原陳列。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九龍山漢魯王墓位於九龍山南坡山腰,墓門南向,共有五座(M1——M5),最東邊的是M1,沒有挖掘,其餘四座均於1970年挖掘,四座墓形制結構大體相似,均由墓道、車馬室、墓門、甬道、前室、後室、及耳室、側室等組成,並有排水設施。墓葬皆早年被盜。4座墓葬以三號墓規模最大,出土遺物也最為豐富。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據網上資料介紹,三號墓和四號墓內出土的文物現都在濟南的山東省博物館內展覽,目前墓內放置的是仿製文物。以下照片是從網上搜索出來的,是三號墓內的情況,其他墓的情景基本大同小異。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三號墓是已發掘的西漢魯王墓中最大的一座。全長72.1米,最寬處24.30米。由墓道、東西車馬室、墓門、甬道、耳室、前室及東西側室、後室、及其棺室等組成。並有排水設施。墓道為自上而下開鑿,底部平直。其北端近墓門處闢對稱的兩個耳室,放置車馬。自墓門起為鑿山形成洞室。墓門用4疊19塊巨石堵塞,其中一石隸書“王陵塞石、廣四尺”。墓門後為甬道,甬道兩側各闢一耳室。前室靠北部東西兩側各鑿一小甬道,甬道內各鑿有前後兩個側室。後室為槨室,北壁鑿一龕作棺室,龕內原建瓦頂木屋以停放靈柩,葬具、屍骨已朽。墓內有完整的排水系統,前後室為明溝,其他均為在溝上蓋石板,溝直通至東車馬室後。出土的主要遺物:陶器有彩繪鼎、盤、杯;銅器有弩機、鎏金車馬器、銅鏡、宮中行樂錢、銅印。另有金飾玉佩、銀鏤玉衣殘片、殘漆器、珊瑚瑪瑙飾等。其中銅印印文“慶忌”,說明此墓為第三代魯孝王劉慶忌墓。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四座漢墓均依山開鑿,墓門向南,東西並列,墓室結構大同小異,有墓道、東西耳室。墓門直通前室,裡面有模型車,前室外兩側有小甬道通向兩耳室,東耳室存穀物,西耳室放肉食,前室兩側各有小南道通向南北相對兩側室,四室結構相同。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墓門石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兩側的石室內是車馬室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陰森的甬道,高約一點九米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圖片左側是古墓的排水溝,右側的兩個坑是放置墓門頂門石的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墓室兩側的耳室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武家村建村於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坐落於山東省曲阜市城南九龍山,該村擁有多處文物古蹟。有漢魯王墓群(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九龍山摩崖造像石刻(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武文昌墓(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並駐有曲阜市佛教協會 。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龍山禪院

九龍山是座風水寶山,因山形像龍得名,九龍山的龍尾部位就是漢墓所在地,九龍山的龍頭部位是九龍山摩崖造像所在地。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九龍山摩崖造像石刻,位於武家村東約百米處的山坡上。石刻刻於盛唐,造像共有大小石佛洞龕6處。自南往北,第一龕為盧舍那佛像,刻於唐天寶十五年(756年),第二龕雕菩薩立像一尊,第三龕雕菩薩一尊,第四龕雕文殊菩薩乘坐獅子之上,第五龕刻普賢菩薩乘坐白象之上,第六龕刻立佛一尊。

九龍山摩崖造像石刻,保存完好,其佛龕造像的鑿刻方式,反應了中原北方地區佛教造像窟龕的發展演變過程,是研究當地風俗民情和石刻藝術的珍貴實物資料,具有極高的研究價值。1985年被公佈為濟寧市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被公佈為山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石刻面積大約有一百平方米,圍繞山石雕刻而成。菩薩刻像高約一米半左右,相貌雍容祥和。主像兩側有小型金剛、大士刻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遊覽完孟母林,順鄉間小路去往東北方向的九龍山。遠遠就看到山上有四條深深的石溝,那就是漢魯王的古墓。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九龍山位於鄒城東北15公里,為昌平山系西端較大的山。北與曲阜市交界(以主峰向西山脊為界,西北部屬曲阜市),東與臥虎山對峙,西瞰溪湖並和亭山向望,南麓有明魯荒王陵。南北走向,周長8.6公里,面積4平方公里。共有九峰,主要有三峰,主峰海拔215.4米,南峰海拔197米,北峰海拔195米。該山逶迤起伏,有九峰,像條游龍,故名九龍山。據清康熙五十四年《鄒縣地理志》載:“九龍山,縣東北,據城二十里,在蟠龍山的西南五里,山形起伏,其數凡九”。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漢魯王墓群在九龍山風水遊覽區內,主要分佈於曲阜市南九龍山、亭山以及鄒城市四基山一帶,為西漢(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時期的古墓。

漢魯王墓群為西漢的魯王墓。共13座,其中五座位於九龍山南坡山腰,墓門南向;兩座位於亭山北坡山腰,北向;六座位於鄒城市四基山和雲山。均為東西並列,開鑿于山巖之中的洞室墓。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九龍山是西漢漢景帝之子魯王劉餘及其子孫之墓。陵墓依山開鑿,是中國最大的山崖墓群。 陵墓共有五座,均闢山鑿洞而成。最大墓長72.1米,其中墓道鑿成峽谷,長37.5米,高達18.4米,甬道及墓室鑿成洞穴,長34.6米,內有前室、後室、耳室、車馬室等11室。現墓內按漢代王陵禮制規格復原陳列。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九龍山漢魯王墓位於九龍山南坡山腰,墓門南向,共有五座(M1——M5),最東邊的是M1,沒有挖掘,其餘四座均於1970年挖掘,四座墓形制結構大體相似,均由墓道、車馬室、墓門、甬道、前室、後室、及耳室、側室等組成,並有排水設施。墓葬皆早年被盜。4座墓葬以三號墓規模最大,出土遺物也最為豐富。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據網上資料介紹,三號墓和四號墓內出土的文物現都在濟南的山東省博物館內展覽,目前墓內放置的是仿製文物。以下照片是從網上搜索出來的,是三號墓內的情況,其他墓的情景基本大同小異。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三號墓是已發掘的西漢魯王墓中最大的一座。全長72.1米,最寬處24.30米。由墓道、東西車馬室、墓門、甬道、耳室、前室及東西側室、後室、及其棺室等組成。並有排水設施。墓道為自上而下開鑿,底部平直。其北端近墓門處闢對稱的兩個耳室,放置車馬。自墓門起為鑿山形成洞室。墓門用4疊19塊巨石堵塞,其中一石隸書“王陵塞石、廣四尺”。墓門後為甬道,甬道兩側各闢一耳室。前室靠北部東西兩側各鑿一小甬道,甬道內各鑿有前後兩個側室。後室為槨室,北壁鑿一龕作棺室,龕內原建瓦頂木屋以停放靈柩,葬具、屍骨已朽。墓內有完整的排水系統,前後室為明溝,其他均為在溝上蓋石板,溝直通至東車馬室後。出土的主要遺物:陶器有彩繪鼎、盤、杯;銅器有弩機、鎏金車馬器、銅鏡、宮中行樂錢、銅印。另有金飾玉佩、銀鏤玉衣殘片、殘漆器、珊瑚瑪瑙飾等。其中銅印印文“慶忌”,說明此墓為第三代魯孝王劉慶忌墓。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四座漢墓均依山開鑿,墓門向南,東西並列,墓室結構大同小異,有墓道、東西耳室。墓門直通前室,裡面有模型車,前室外兩側有小甬道通向兩耳室,東耳室存穀物,西耳室放肉食,前室兩側各有小南道通向南北相對兩側室,四室結構相同。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墓門石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兩側的石室內是車馬室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陰森的甬道,高約一點九米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圖片左側是古墓的排水溝,右側的兩個坑是放置墓門頂門石的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墓室兩側的耳室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武家村建村於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坐落於山東省曲阜市城南九龍山,該村擁有多處文物古蹟。有漢魯王墓群(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九龍山摩崖造像石刻(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武文昌墓(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並駐有曲阜市佛教協會 。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龍山禪院

九龍山是座風水寶山,因山形像龍得名,九龍山的龍尾部位就是漢墓所在地,九龍山的龍頭部位是九龍山摩崖造像所在地。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九龍山摩崖造像石刻,位於武家村東約百米處的山坡上。石刻刻於盛唐,造像共有大小石佛洞龕6處。自南往北,第一龕為盧舍那佛像,刻於唐天寶十五年(756年),第二龕雕菩薩立像一尊,第三龕雕菩薩一尊,第四龕雕文殊菩薩乘坐獅子之上,第五龕刻普賢菩薩乘坐白象之上,第六龕刻立佛一尊。

九龍山摩崖造像石刻,保存完好,其佛龕造像的鑿刻方式,反應了中原北方地區佛教造像窟龕的發展演變過程,是研究當地風俗民情和石刻藝術的珍貴實物資料,具有極高的研究價值。1985年被公佈為濟寧市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被公佈為山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石刻面積大約有一百平方米,圍繞山石雕刻而成。菩薩刻像高約一米半左右,相貌雍容祥和。主像兩側有小型金剛、大士刻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遊覽完孟母林,順鄉間小路去往東北方向的九龍山。遠遠就看到山上有四條深深的石溝,那就是漢魯王的古墓。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九龍山位於鄒城東北15公里,為昌平山系西端較大的山。北與曲阜市交界(以主峰向西山脊為界,西北部屬曲阜市),東與臥虎山對峙,西瞰溪湖並和亭山向望,南麓有明魯荒王陵。南北走向,周長8.6公里,面積4平方公里。共有九峰,主要有三峰,主峰海拔215.4米,南峰海拔197米,北峰海拔195米。該山逶迤起伏,有九峰,像條游龍,故名九龍山。據清康熙五十四年《鄒縣地理志》載:“九龍山,縣東北,據城二十里,在蟠龍山的西南五里,山形起伏,其數凡九”。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漢魯王墓群在九龍山風水遊覽區內,主要分佈於曲阜市南九龍山、亭山以及鄒城市四基山一帶,為西漢(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時期的古墓。

漢魯王墓群為西漢的魯王墓。共13座,其中五座位於九龍山南坡山腰,墓門南向;兩座位於亭山北坡山腰,北向;六座位於鄒城市四基山和雲山。均為東西並列,開鑿于山巖之中的洞室墓。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九龍山是西漢漢景帝之子魯王劉餘及其子孫之墓。陵墓依山開鑿,是中國最大的山崖墓群。 陵墓共有五座,均闢山鑿洞而成。最大墓長72.1米,其中墓道鑿成峽谷,長37.5米,高達18.4米,甬道及墓室鑿成洞穴,長34.6米,內有前室、後室、耳室、車馬室等11室。現墓內按漢代王陵禮制規格復原陳列。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九龍山漢魯王墓位於九龍山南坡山腰,墓門南向,共有五座(M1——M5),最東邊的是M1,沒有挖掘,其餘四座均於1970年挖掘,四座墓形制結構大體相似,均由墓道、車馬室、墓門、甬道、前室、後室、及耳室、側室等組成,並有排水設施。墓葬皆早年被盜。4座墓葬以三號墓規模最大,出土遺物也最為豐富。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據網上資料介紹,三號墓和四號墓內出土的文物現都在濟南的山東省博物館內展覽,目前墓內放置的是仿製文物。以下照片是從網上搜索出來的,是三號墓內的情況,其他墓的情景基本大同小異。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三號墓是已發掘的西漢魯王墓中最大的一座。全長72.1米,最寬處24.30米。由墓道、東西車馬室、墓門、甬道、耳室、前室及東西側室、後室、及其棺室等組成。並有排水設施。墓道為自上而下開鑿,底部平直。其北端近墓門處闢對稱的兩個耳室,放置車馬。自墓門起為鑿山形成洞室。墓門用4疊19塊巨石堵塞,其中一石隸書“王陵塞石、廣四尺”。墓門後為甬道,甬道兩側各闢一耳室。前室靠北部東西兩側各鑿一小甬道,甬道內各鑿有前後兩個側室。後室為槨室,北壁鑿一龕作棺室,龕內原建瓦頂木屋以停放靈柩,葬具、屍骨已朽。墓內有完整的排水系統,前後室為明溝,其他均為在溝上蓋石板,溝直通至東車馬室後。出土的主要遺物:陶器有彩繪鼎、盤、杯;銅器有弩機、鎏金車馬器、銅鏡、宮中行樂錢、銅印。另有金飾玉佩、銀鏤玉衣殘片、殘漆器、珊瑚瑪瑙飾等。其中銅印印文“慶忌”,說明此墓為第三代魯孝王劉慶忌墓。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四座漢墓均依山開鑿,墓門向南,東西並列,墓室結構大同小異,有墓道、東西耳室。墓門直通前室,裡面有模型車,前室外兩側有小甬道通向兩耳室,東耳室存穀物,西耳室放肉食,前室兩側各有小南道通向南北相對兩側室,四室結構相同。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墓門石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兩側的石室內是車馬室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陰森的甬道,高約一點九米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圖片左側是古墓的排水溝,右側的兩個坑是放置墓門頂門石的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墓室兩側的耳室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武家村建村於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坐落於山東省曲阜市城南九龍山,該村擁有多處文物古蹟。有漢魯王墓群(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九龍山摩崖造像石刻(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武文昌墓(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並駐有曲阜市佛教協會 。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龍山禪院

九龍山是座風水寶山,因山形像龍得名,九龍山的龍尾部位就是漢墓所在地,九龍山的龍頭部位是九龍山摩崖造像所在地。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九龍山摩崖造像石刻,位於武家村東約百米處的山坡上。石刻刻於盛唐,造像共有大小石佛洞龕6處。自南往北,第一龕為盧舍那佛像,刻於唐天寶十五年(756年),第二龕雕菩薩立像一尊,第三龕雕菩薩一尊,第四龕雕文殊菩薩乘坐獅子之上,第五龕刻普賢菩薩乘坐白象之上,第六龕刻立佛一尊。

九龍山摩崖造像石刻,保存完好,其佛龕造像的鑿刻方式,反應了中原北方地區佛教造像窟龕的發展演變過程,是研究當地風俗民情和石刻藝術的珍貴實物資料,具有極高的研究價值。1985年被公佈為濟寧市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被公佈為山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石刻面積大約有一百平方米,圍繞山石雕刻而成。菩薩刻像高約一米半左右,相貌雍容祥和。主像兩側有小型金剛、大士刻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遊覽完孟母林,順鄉間小路去往東北方向的九龍山。遠遠就看到山上有四條深深的石溝,那就是漢魯王的古墓。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九龍山位於鄒城東北15公里,為昌平山系西端較大的山。北與曲阜市交界(以主峰向西山脊為界,西北部屬曲阜市),東與臥虎山對峙,西瞰溪湖並和亭山向望,南麓有明魯荒王陵。南北走向,周長8.6公里,面積4平方公里。共有九峰,主要有三峰,主峰海拔215.4米,南峰海拔197米,北峰海拔195米。該山逶迤起伏,有九峰,像條游龍,故名九龍山。據清康熙五十四年《鄒縣地理志》載:“九龍山,縣東北,據城二十里,在蟠龍山的西南五里,山形起伏,其數凡九”。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漢魯王墓群在九龍山風水遊覽區內,主要分佈於曲阜市南九龍山、亭山以及鄒城市四基山一帶,為西漢(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時期的古墓。

漢魯王墓群為西漢的魯王墓。共13座,其中五座位於九龍山南坡山腰,墓門南向;兩座位於亭山北坡山腰,北向;六座位於鄒城市四基山和雲山。均為東西並列,開鑿于山巖之中的洞室墓。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九龍山是西漢漢景帝之子魯王劉餘及其子孫之墓。陵墓依山開鑿,是中國最大的山崖墓群。 陵墓共有五座,均闢山鑿洞而成。最大墓長72.1米,其中墓道鑿成峽谷,長37.5米,高達18.4米,甬道及墓室鑿成洞穴,長34.6米,內有前室、後室、耳室、車馬室等11室。現墓內按漢代王陵禮制規格復原陳列。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九龍山漢魯王墓位於九龍山南坡山腰,墓門南向,共有五座(M1——M5),最東邊的是M1,沒有挖掘,其餘四座均於1970年挖掘,四座墓形制結構大體相似,均由墓道、車馬室、墓門、甬道、前室、後室、及耳室、側室等組成,並有排水設施。墓葬皆早年被盜。4座墓葬以三號墓規模最大,出土遺物也最為豐富。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據網上資料介紹,三號墓和四號墓內出土的文物現都在濟南的山東省博物館內展覽,目前墓內放置的是仿製文物。以下照片是從網上搜索出來的,是三號墓內的情況,其他墓的情景基本大同小異。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三號墓是已發掘的西漢魯王墓中最大的一座。全長72.1米,最寬處24.30米。由墓道、東西車馬室、墓門、甬道、耳室、前室及東西側室、後室、及其棺室等組成。並有排水設施。墓道為自上而下開鑿,底部平直。其北端近墓門處闢對稱的兩個耳室,放置車馬。自墓門起為鑿山形成洞室。墓門用4疊19塊巨石堵塞,其中一石隸書“王陵塞石、廣四尺”。墓門後為甬道,甬道兩側各闢一耳室。前室靠北部東西兩側各鑿一小甬道,甬道內各鑿有前後兩個側室。後室為槨室,北壁鑿一龕作棺室,龕內原建瓦頂木屋以停放靈柩,葬具、屍骨已朽。墓內有完整的排水系統,前後室為明溝,其他均為在溝上蓋石板,溝直通至東車馬室後。出土的主要遺物:陶器有彩繪鼎、盤、杯;銅器有弩機、鎏金車馬器、銅鏡、宮中行樂錢、銅印。另有金飾玉佩、銀鏤玉衣殘片、殘漆器、珊瑚瑪瑙飾等。其中銅印印文“慶忌”,說明此墓為第三代魯孝王劉慶忌墓。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四座漢墓均依山開鑿,墓門向南,東西並列,墓室結構大同小異,有墓道、東西耳室。墓門直通前室,裡面有模型車,前室外兩側有小甬道通向兩耳室,東耳室存穀物,西耳室放肉食,前室兩側各有小南道通向南北相對兩側室,四室結構相同。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墓門石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兩側的石室內是車馬室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陰森的甬道,高約一點九米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圖片左側是古墓的排水溝,右側的兩個坑是放置墓門頂門石的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墓室兩側的耳室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武家村建村於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坐落於山東省曲阜市城南九龍山,該村擁有多處文物古蹟。有漢魯王墓群(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九龍山摩崖造像石刻(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武文昌墓(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並駐有曲阜市佛教協會 。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龍山禪院

九龍山是座風水寶山,因山形像龍得名,九龍山的龍尾部位就是漢墓所在地,九龍山的龍頭部位是九龍山摩崖造像所在地。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九龍山摩崖造像石刻,位於武家村東約百米處的山坡上。石刻刻於盛唐,造像共有大小石佛洞龕6處。自南往北,第一龕為盧舍那佛像,刻於唐天寶十五年(756年),第二龕雕菩薩立像一尊,第三龕雕菩薩一尊,第四龕雕文殊菩薩乘坐獅子之上,第五龕刻普賢菩薩乘坐白象之上,第六龕刻立佛一尊。

九龍山摩崖造像石刻,保存完好,其佛龕造像的鑿刻方式,反應了中原北方地區佛教造像窟龕的發展演變過程,是研究當地風俗民情和石刻藝術的珍貴實物資料,具有極高的研究價值。1985年被公佈為濟寧市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被公佈為山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石刻面積大約有一百平方米,圍繞山石雕刻而成。菩薩刻像高約一米半左右,相貌雍容祥和。主像兩側有小型金剛、大士刻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遊覽完孟母林,順鄉間小路去往東北方向的九龍山。遠遠就看到山上有四條深深的石溝,那就是漢魯王的古墓。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九龍山位於鄒城東北15公里,為昌平山系西端較大的山。北與曲阜市交界(以主峰向西山脊為界,西北部屬曲阜市),東與臥虎山對峙,西瞰溪湖並和亭山向望,南麓有明魯荒王陵。南北走向,周長8.6公里,面積4平方公里。共有九峰,主要有三峰,主峰海拔215.4米,南峰海拔197米,北峰海拔195米。該山逶迤起伏,有九峰,像條游龍,故名九龍山。據清康熙五十四年《鄒縣地理志》載:“九龍山,縣東北,據城二十里,在蟠龍山的西南五里,山形起伏,其數凡九”。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漢魯王墓群在九龍山風水遊覽區內,主要分佈於曲阜市南九龍山、亭山以及鄒城市四基山一帶,為西漢(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時期的古墓。

漢魯王墓群為西漢的魯王墓。共13座,其中五座位於九龍山南坡山腰,墓門南向;兩座位於亭山北坡山腰,北向;六座位於鄒城市四基山和雲山。均為東西並列,開鑿于山巖之中的洞室墓。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九龍山是西漢漢景帝之子魯王劉餘及其子孫之墓。陵墓依山開鑿,是中國最大的山崖墓群。 陵墓共有五座,均闢山鑿洞而成。最大墓長72.1米,其中墓道鑿成峽谷,長37.5米,高達18.4米,甬道及墓室鑿成洞穴,長34.6米,內有前室、後室、耳室、車馬室等11室。現墓內按漢代王陵禮制規格復原陳列。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九龍山漢魯王墓位於九龍山南坡山腰,墓門南向,共有五座(M1——M5),最東邊的是M1,沒有挖掘,其餘四座均於1970年挖掘,四座墓形制結構大體相似,均由墓道、車馬室、墓門、甬道、前室、後室、及耳室、側室等組成,並有排水設施。墓葬皆早年被盜。4座墓葬以三號墓規模最大,出土遺物也最為豐富。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據網上資料介紹,三號墓和四號墓內出土的文物現都在濟南的山東省博物館內展覽,目前墓內放置的是仿製文物。以下照片是從網上搜索出來的,是三號墓內的情況,其他墓的情景基本大同小異。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三號墓是已發掘的西漢魯王墓中最大的一座。全長72.1米,最寬處24.30米。由墓道、東西車馬室、墓門、甬道、耳室、前室及東西側室、後室、及其棺室等組成。並有排水設施。墓道為自上而下開鑿,底部平直。其北端近墓門處闢對稱的兩個耳室,放置車馬。自墓門起為鑿山形成洞室。墓門用4疊19塊巨石堵塞,其中一石隸書“王陵塞石、廣四尺”。墓門後為甬道,甬道兩側各闢一耳室。前室靠北部東西兩側各鑿一小甬道,甬道內各鑿有前後兩個側室。後室為槨室,北壁鑿一龕作棺室,龕內原建瓦頂木屋以停放靈柩,葬具、屍骨已朽。墓內有完整的排水系統,前後室為明溝,其他均為在溝上蓋石板,溝直通至東車馬室後。出土的主要遺物:陶器有彩繪鼎、盤、杯;銅器有弩機、鎏金車馬器、銅鏡、宮中行樂錢、銅印。另有金飾玉佩、銀鏤玉衣殘片、殘漆器、珊瑚瑪瑙飾等。其中銅印印文“慶忌”,說明此墓為第三代魯孝王劉慶忌墓。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四座漢墓均依山開鑿,墓門向南,東西並列,墓室結構大同小異,有墓道、東西耳室。墓門直通前室,裡面有模型車,前室外兩側有小甬道通向兩耳室,東耳室存穀物,西耳室放肉食,前室兩側各有小南道通向南北相對兩側室,四室結構相同。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墓門石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兩側的石室內是車馬室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陰森的甬道,高約一點九米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圖片左側是古墓的排水溝,右側的兩個坑是放置墓門頂門石的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墓室兩側的耳室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武家村建村於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坐落於山東省曲阜市城南九龍山,該村擁有多處文物古蹟。有漢魯王墓群(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九龍山摩崖造像石刻(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武文昌墓(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並駐有曲阜市佛教協會 。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龍山禪院

九龍山是座風水寶山,因山形像龍得名,九龍山的龍尾部位就是漢墓所在地,九龍山的龍頭部位是九龍山摩崖造像所在地。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九龍山摩崖造像石刻,位於武家村東約百米處的山坡上。石刻刻於盛唐,造像共有大小石佛洞龕6處。自南往北,第一龕為盧舍那佛像,刻於唐天寶十五年(756年),第二龕雕菩薩立像一尊,第三龕雕菩薩一尊,第四龕雕文殊菩薩乘坐獅子之上,第五龕刻普賢菩薩乘坐白象之上,第六龕刻立佛一尊。

九龍山摩崖造像石刻,保存完好,其佛龕造像的鑿刻方式,反應了中原北方地區佛教造像窟龕的發展演變過程,是研究當地風俗民情和石刻藝術的珍貴實物資料,具有極高的研究價值。1985年被公佈為濟寧市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被公佈為山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石刻面積大約有一百平方米,圍繞山石雕刻而成。菩薩刻像高約一米半左右,相貌雍容祥和。主像兩側有小型金剛、大士刻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遊覽完孟母林,順鄉間小路去往東北方向的九龍山。遠遠就看到山上有四條深深的石溝,那就是漢魯王的古墓。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九龍山位於鄒城東北15公里,為昌平山系西端較大的山。北與曲阜市交界(以主峰向西山脊為界,西北部屬曲阜市),東與臥虎山對峙,西瞰溪湖並和亭山向望,南麓有明魯荒王陵。南北走向,周長8.6公里,面積4平方公里。共有九峰,主要有三峰,主峰海拔215.4米,南峰海拔197米,北峰海拔195米。該山逶迤起伏,有九峰,像條游龍,故名九龍山。據清康熙五十四年《鄒縣地理志》載:“九龍山,縣東北,據城二十里,在蟠龍山的西南五里,山形起伏,其數凡九”。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漢魯王墓群在九龍山風水遊覽區內,主要分佈於曲阜市南九龍山、亭山以及鄒城市四基山一帶,為西漢(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時期的古墓。

漢魯王墓群為西漢的魯王墓。共13座,其中五座位於九龍山南坡山腰,墓門南向;兩座位於亭山北坡山腰,北向;六座位於鄒城市四基山和雲山。均為東西並列,開鑿于山巖之中的洞室墓。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九龍山是西漢漢景帝之子魯王劉餘及其子孫之墓。陵墓依山開鑿,是中國最大的山崖墓群。 陵墓共有五座,均闢山鑿洞而成。最大墓長72.1米,其中墓道鑿成峽谷,長37.5米,高達18.4米,甬道及墓室鑿成洞穴,長34.6米,內有前室、後室、耳室、車馬室等11室。現墓內按漢代王陵禮制規格復原陳列。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九龍山漢魯王墓位於九龍山南坡山腰,墓門南向,共有五座(M1——M5),最東邊的是M1,沒有挖掘,其餘四座均於1970年挖掘,四座墓形制結構大體相似,均由墓道、車馬室、墓門、甬道、前室、後室、及耳室、側室等組成,並有排水設施。墓葬皆早年被盜。4座墓葬以三號墓規模最大,出土遺物也最為豐富。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據網上資料介紹,三號墓和四號墓內出土的文物現都在濟南的山東省博物館內展覽,目前墓內放置的是仿製文物。以下照片是從網上搜索出來的,是三號墓內的情況,其他墓的情景基本大同小異。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三號墓是已發掘的西漢魯王墓中最大的一座。全長72.1米,最寬處24.30米。由墓道、東西車馬室、墓門、甬道、耳室、前室及東西側室、後室、及其棺室等組成。並有排水設施。墓道為自上而下開鑿,底部平直。其北端近墓門處闢對稱的兩個耳室,放置車馬。自墓門起為鑿山形成洞室。墓門用4疊19塊巨石堵塞,其中一石隸書“王陵塞石、廣四尺”。墓門後為甬道,甬道兩側各闢一耳室。前室靠北部東西兩側各鑿一小甬道,甬道內各鑿有前後兩個側室。後室為槨室,北壁鑿一龕作棺室,龕內原建瓦頂木屋以停放靈柩,葬具、屍骨已朽。墓內有完整的排水系統,前後室為明溝,其他均為在溝上蓋石板,溝直通至東車馬室後。出土的主要遺物:陶器有彩繪鼎、盤、杯;銅器有弩機、鎏金車馬器、銅鏡、宮中行樂錢、銅印。另有金飾玉佩、銀鏤玉衣殘片、殘漆器、珊瑚瑪瑙飾等。其中銅印印文“慶忌”,說明此墓為第三代魯孝王劉慶忌墓。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四座漢墓均依山開鑿,墓門向南,東西並列,墓室結構大同小異,有墓道、東西耳室。墓門直通前室,裡面有模型車,前室外兩側有小甬道通向兩耳室,東耳室存穀物,西耳室放肉食,前室兩側各有小南道通向南北相對兩側室,四室結構相同。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墓門石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兩側的石室內是車馬室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陰森的甬道,高約一點九米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圖片左側是古墓的排水溝,右側的兩個坑是放置墓門頂門石的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墓室兩側的耳室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武家村建村於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坐落於山東省曲阜市城南九龍山,該村擁有多處文物古蹟。有漢魯王墓群(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九龍山摩崖造像石刻(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武文昌墓(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並駐有曲阜市佛教協會 。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龍山禪院

九龍山是座風水寶山,因山形像龍得名,九龍山的龍尾部位就是漢墓所在地,九龍山的龍頭部位是九龍山摩崖造像所在地。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九龍山摩崖造像石刻,位於武家村東約百米處的山坡上。石刻刻於盛唐,造像共有大小石佛洞龕6處。自南往北,第一龕為盧舍那佛像,刻於唐天寶十五年(756年),第二龕雕菩薩立像一尊,第三龕雕菩薩一尊,第四龕雕文殊菩薩乘坐獅子之上,第五龕刻普賢菩薩乘坐白象之上,第六龕刻立佛一尊。

九龍山摩崖造像石刻,保存完好,其佛龕造像的鑿刻方式,反應了中原北方地區佛教造像窟龕的發展演變過程,是研究當地風俗民情和石刻藝術的珍貴實物資料,具有極高的研究價值。1985年被公佈為濟寧市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被公佈為山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石刻面積大約有一百平方米,圍繞山石雕刻而成。菩薩刻像高約一米半左右,相貌雍容祥和。主像兩側有小型金剛、大士刻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遊覽完孟母林,順鄉間小路去往東北方向的九龍山。遠遠就看到山上有四條深深的石溝,那就是漢魯王的古墓。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九龍山位於鄒城東北15公里,為昌平山系西端較大的山。北與曲阜市交界(以主峰向西山脊為界,西北部屬曲阜市),東與臥虎山對峙,西瞰溪湖並和亭山向望,南麓有明魯荒王陵。南北走向,周長8.6公里,面積4平方公里。共有九峰,主要有三峰,主峰海拔215.4米,南峰海拔197米,北峰海拔195米。該山逶迤起伏,有九峰,像條游龍,故名九龍山。據清康熙五十四年《鄒縣地理志》載:“九龍山,縣東北,據城二十里,在蟠龍山的西南五里,山形起伏,其數凡九”。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漢魯王墓群在九龍山風水遊覽區內,主要分佈於曲阜市南九龍山、亭山以及鄒城市四基山一帶,為西漢(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時期的古墓。

漢魯王墓群為西漢的魯王墓。共13座,其中五座位於九龍山南坡山腰,墓門南向;兩座位於亭山北坡山腰,北向;六座位於鄒城市四基山和雲山。均為東西並列,開鑿于山巖之中的洞室墓。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九龍山是西漢漢景帝之子魯王劉餘及其子孫之墓。陵墓依山開鑿,是中國最大的山崖墓群。 陵墓共有五座,均闢山鑿洞而成。最大墓長72.1米,其中墓道鑿成峽谷,長37.5米,高達18.4米,甬道及墓室鑿成洞穴,長34.6米,內有前室、後室、耳室、車馬室等11室。現墓內按漢代王陵禮制規格復原陳列。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九龍山漢魯王墓位於九龍山南坡山腰,墓門南向,共有五座(M1——M5),最東邊的是M1,沒有挖掘,其餘四座均於1970年挖掘,四座墓形制結構大體相似,均由墓道、車馬室、墓門、甬道、前室、後室、及耳室、側室等組成,並有排水設施。墓葬皆早年被盜。4座墓葬以三號墓規模最大,出土遺物也最為豐富。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據網上資料介紹,三號墓和四號墓內出土的文物現都在濟南的山東省博物館內展覽,目前墓內放置的是仿製文物。以下照片是從網上搜索出來的,是三號墓內的情況,其他墓的情景基本大同小異。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三號墓是已發掘的西漢魯王墓中最大的一座。全長72.1米,最寬處24.30米。由墓道、東西車馬室、墓門、甬道、耳室、前室及東西側室、後室、及其棺室等組成。並有排水設施。墓道為自上而下開鑿,底部平直。其北端近墓門處闢對稱的兩個耳室,放置車馬。自墓門起為鑿山形成洞室。墓門用4疊19塊巨石堵塞,其中一石隸書“王陵塞石、廣四尺”。墓門後為甬道,甬道兩側各闢一耳室。前室靠北部東西兩側各鑿一小甬道,甬道內各鑿有前後兩個側室。後室為槨室,北壁鑿一龕作棺室,龕內原建瓦頂木屋以停放靈柩,葬具、屍骨已朽。墓內有完整的排水系統,前後室為明溝,其他均為在溝上蓋石板,溝直通至東車馬室後。出土的主要遺物:陶器有彩繪鼎、盤、杯;銅器有弩機、鎏金車馬器、銅鏡、宮中行樂錢、銅印。另有金飾玉佩、銀鏤玉衣殘片、殘漆器、珊瑚瑪瑙飾等。其中銅印印文“慶忌”,說明此墓為第三代魯孝王劉慶忌墓。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四座漢墓均依山開鑿,墓門向南,東西並列,墓室結構大同小異,有墓道、東西耳室。墓門直通前室,裡面有模型車,前室外兩側有小甬道通向兩耳室,東耳室存穀物,西耳室放肉食,前室兩側各有小南道通向南北相對兩側室,四室結構相同。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墓門石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兩側的石室內是車馬室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陰森的甬道,高約一點九米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圖片左側是古墓的排水溝,右側的兩個坑是放置墓門頂門石的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墓室兩側的耳室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武家村建村於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坐落於山東省曲阜市城南九龍山,該村擁有多處文物古蹟。有漢魯王墓群(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九龍山摩崖造像石刻(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武文昌墓(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並駐有曲阜市佛教協會 。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龍山禪院

九龍山是座風水寶山,因山形像龍得名,九龍山的龍尾部位就是漢墓所在地,九龍山的龍頭部位是九龍山摩崖造像所在地。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九龍山摩崖造像石刻,位於武家村東約百米處的山坡上。石刻刻於盛唐,造像共有大小石佛洞龕6處。自南往北,第一龕為盧舍那佛像,刻於唐天寶十五年(756年),第二龕雕菩薩立像一尊,第三龕雕菩薩一尊,第四龕雕文殊菩薩乘坐獅子之上,第五龕刻普賢菩薩乘坐白象之上,第六龕刻立佛一尊。

九龍山摩崖造像石刻,保存完好,其佛龕造像的鑿刻方式,反應了中原北方地區佛教造像窟龕的發展演變過程,是研究當地風俗民情和石刻藝術的珍貴實物資料,具有極高的研究價值。1985年被公佈為濟寧市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被公佈為山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石刻面積大約有一百平方米,圍繞山石雕刻而成。菩薩刻像高約一米半左右,相貌雍容祥和。主像兩側有小型金剛、大士刻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遊覽完孟母林,順鄉間小路去往東北方向的九龍山。遠遠就看到山上有四條深深的石溝,那就是漢魯王的古墓。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九龍山位於鄒城東北15公里,為昌平山系西端較大的山。北與曲阜市交界(以主峰向西山脊為界,西北部屬曲阜市),東與臥虎山對峙,西瞰溪湖並和亭山向望,南麓有明魯荒王陵。南北走向,周長8.6公里,面積4平方公里。共有九峰,主要有三峰,主峰海拔215.4米,南峰海拔197米,北峰海拔195米。該山逶迤起伏,有九峰,像條游龍,故名九龍山。據清康熙五十四年《鄒縣地理志》載:“九龍山,縣東北,據城二十里,在蟠龍山的西南五里,山形起伏,其數凡九”。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漢魯王墓群在九龍山風水遊覽區內,主要分佈於曲阜市南九龍山、亭山以及鄒城市四基山一帶,為西漢(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時期的古墓。

漢魯王墓群為西漢的魯王墓。共13座,其中五座位於九龍山南坡山腰,墓門南向;兩座位於亭山北坡山腰,北向;六座位於鄒城市四基山和雲山。均為東西並列,開鑿于山巖之中的洞室墓。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九龍山是西漢漢景帝之子魯王劉餘及其子孫之墓。陵墓依山開鑿,是中國最大的山崖墓群。 陵墓共有五座,均闢山鑿洞而成。最大墓長72.1米,其中墓道鑿成峽谷,長37.5米,高達18.4米,甬道及墓室鑿成洞穴,長34.6米,內有前室、後室、耳室、車馬室等11室。現墓內按漢代王陵禮制規格復原陳列。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九龍山漢魯王墓位於九龍山南坡山腰,墓門南向,共有五座(M1——M5),最東邊的是M1,沒有挖掘,其餘四座均於1970年挖掘,四座墓形制結構大體相似,均由墓道、車馬室、墓門、甬道、前室、後室、及耳室、側室等組成,並有排水設施。墓葬皆早年被盜。4座墓葬以三號墓規模最大,出土遺物也最為豐富。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據網上資料介紹,三號墓和四號墓內出土的文物現都在濟南的山東省博物館內展覽,目前墓內放置的是仿製文物。以下照片是從網上搜索出來的,是三號墓內的情況,其他墓的情景基本大同小異。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三號墓是已發掘的西漢魯王墓中最大的一座。全長72.1米,最寬處24.30米。由墓道、東西車馬室、墓門、甬道、耳室、前室及東西側室、後室、及其棺室等組成。並有排水設施。墓道為自上而下開鑿,底部平直。其北端近墓門處闢對稱的兩個耳室,放置車馬。自墓門起為鑿山形成洞室。墓門用4疊19塊巨石堵塞,其中一石隸書“王陵塞石、廣四尺”。墓門後為甬道,甬道兩側各闢一耳室。前室靠北部東西兩側各鑿一小甬道,甬道內各鑿有前後兩個側室。後室為槨室,北壁鑿一龕作棺室,龕內原建瓦頂木屋以停放靈柩,葬具、屍骨已朽。墓內有完整的排水系統,前後室為明溝,其他均為在溝上蓋石板,溝直通至東車馬室後。出土的主要遺物:陶器有彩繪鼎、盤、杯;銅器有弩機、鎏金車馬器、銅鏡、宮中行樂錢、銅印。另有金飾玉佩、銀鏤玉衣殘片、殘漆器、珊瑚瑪瑙飾等。其中銅印印文“慶忌”,說明此墓為第三代魯孝王劉慶忌墓。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四座漢墓均依山開鑿,墓門向南,東西並列,墓室結構大同小異,有墓道、東西耳室。墓門直通前室,裡面有模型車,前室外兩側有小甬道通向兩耳室,東耳室存穀物,西耳室放肉食,前室兩側各有小南道通向南北相對兩側室,四室結構相同。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墓門石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兩側的石室內是車馬室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陰森的甬道,高約一點九米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圖片左側是古墓的排水溝,右側的兩個坑是放置墓門頂門石的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墓室兩側的耳室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武家村建村於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坐落於山東省曲阜市城南九龍山,該村擁有多處文物古蹟。有漢魯王墓群(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九龍山摩崖造像石刻(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武文昌墓(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並駐有曲阜市佛教協會 。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龍山禪院

九龍山是座風水寶山,因山形像龍得名,九龍山的龍尾部位就是漢墓所在地,九龍山的龍頭部位是九龍山摩崖造像所在地。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九龍山摩崖造像石刻,位於武家村東約百米處的山坡上。石刻刻於盛唐,造像共有大小石佛洞龕6處。自南往北,第一龕為盧舍那佛像,刻於唐天寶十五年(756年),第二龕雕菩薩立像一尊,第三龕雕菩薩一尊,第四龕雕文殊菩薩乘坐獅子之上,第五龕刻普賢菩薩乘坐白象之上,第六龕刻立佛一尊。

九龍山摩崖造像石刻,保存完好,其佛龕造像的鑿刻方式,反應了中原北方地區佛教造像窟龕的發展演變過程,是研究當地風俗民情和石刻藝術的珍貴實物資料,具有極高的研究價值。1985年被公佈為濟寧市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被公佈為山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石刻面積大約有一百平方米,圍繞山石雕刻而成。菩薩刻像高約一米半左右,相貌雍容祥和。主像兩側有小型金剛、大士刻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遊覽完孟母林,順鄉間小路去往東北方向的九龍山。遠遠就看到山上有四條深深的石溝,那就是漢魯王的古墓。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九龍山位於鄒城東北15公里,為昌平山系西端較大的山。北與曲阜市交界(以主峰向西山脊為界,西北部屬曲阜市),東與臥虎山對峙,西瞰溪湖並和亭山向望,南麓有明魯荒王陵。南北走向,周長8.6公里,面積4平方公里。共有九峰,主要有三峰,主峰海拔215.4米,南峰海拔197米,北峰海拔195米。該山逶迤起伏,有九峰,像條游龍,故名九龍山。據清康熙五十四年《鄒縣地理志》載:“九龍山,縣東北,據城二十里,在蟠龍山的西南五里,山形起伏,其數凡九”。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漢魯王墓群在九龍山風水遊覽區內,主要分佈於曲阜市南九龍山、亭山以及鄒城市四基山一帶,為西漢(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時期的古墓。

漢魯王墓群為西漢的魯王墓。共13座,其中五座位於九龍山南坡山腰,墓門南向;兩座位於亭山北坡山腰,北向;六座位於鄒城市四基山和雲山。均為東西並列,開鑿于山巖之中的洞室墓。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九龍山是西漢漢景帝之子魯王劉餘及其子孫之墓。陵墓依山開鑿,是中國最大的山崖墓群。 陵墓共有五座,均闢山鑿洞而成。最大墓長72.1米,其中墓道鑿成峽谷,長37.5米,高達18.4米,甬道及墓室鑿成洞穴,長34.6米,內有前室、後室、耳室、車馬室等11室。現墓內按漢代王陵禮制規格復原陳列。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九龍山漢魯王墓位於九龍山南坡山腰,墓門南向,共有五座(M1——M5),最東邊的是M1,沒有挖掘,其餘四座均於1970年挖掘,四座墓形制結構大體相似,均由墓道、車馬室、墓門、甬道、前室、後室、及耳室、側室等組成,並有排水設施。墓葬皆早年被盜。4座墓葬以三號墓規模最大,出土遺物也最為豐富。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據網上資料介紹,三號墓和四號墓內出土的文物現都在濟南的山東省博物館內展覽,目前墓內放置的是仿製文物。以下照片是從網上搜索出來的,是三號墓內的情況,其他墓的情景基本大同小異。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三號墓是已發掘的西漢魯王墓中最大的一座。全長72.1米,最寬處24.30米。由墓道、東西車馬室、墓門、甬道、耳室、前室及東西側室、後室、及其棺室等組成。並有排水設施。墓道為自上而下開鑿,底部平直。其北端近墓門處闢對稱的兩個耳室,放置車馬。自墓門起為鑿山形成洞室。墓門用4疊19塊巨石堵塞,其中一石隸書“王陵塞石、廣四尺”。墓門後為甬道,甬道兩側各闢一耳室。前室靠北部東西兩側各鑿一小甬道,甬道內各鑿有前後兩個側室。後室為槨室,北壁鑿一龕作棺室,龕內原建瓦頂木屋以停放靈柩,葬具、屍骨已朽。墓內有完整的排水系統,前後室為明溝,其他均為在溝上蓋石板,溝直通至東車馬室後。出土的主要遺物:陶器有彩繪鼎、盤、杯;銅器有弩機、鎏金車馬器、銅鏡、宮中行樂錢、銅印。另有金飾玉佩、銀鏤玉衣殘片、殘漆器、珊瑚瑪瑙飾等。其中銅印印文“慶忌”,說明此墓為第三代魯孝王劉慶忌墓。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四座漢墓均依山開鑿,墓門向南,東西並列,墓室結構大同小異,有墓道、東西耳室。墓門直通前室,裡面有模型車,前室外兩側有小甬道通向兩耳室,東耳室存穀物,西耳室放肉食,前室兩側各有小南道通向南北相對兩側室,四室結構相同。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墓門石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兩側的石室內是車馬室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陰森的甬道,高約一點九米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圖片左側是古墓的排水溝,右側的兩個坑是放置墓門頂門石的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墓室兩側的耳室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武家村建村於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坐落於山東省曲阜市城南九龍山,該村擁有多處文物古蹟。有漢魯王墓群(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九龍山摩崖造像石刻(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武文昌墓(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並駐有曲阜市佛教協會 。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龍山禪院

九龍山是座風水寶山,因山形像龍得名,九龍山的龍尾部位就是漢墓所在地,九龍山的龍頭部位是九龍山摩崖造像所在地。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九龍山摩崖造像石刻,位於武家村東約百米處的山坡上。石刻刻於盛唐,造像共有大小石佛洞龕6處。自南往北,第一龕為盧舍那佛像,刻於唐天寶十五年(756年),第二龕雕菩薩立像一尊,第三龕雕菩薩一尊,第四龕雕文殊菩薩乘坐獅子之上,第五龕刻普賢菩薩乘坐白象之上,第六龕刻立佛一尊。

九龍山摩崖造像石刻,保存完好,其佛龕造像的鑿刻方式,反應了中原北方地區佛教造像窟龕的發展演變過程,是研究當地風俗民情和石刻藝術的珍貴實物資料,具有極高的研究價值。1985年被公佈為濟寧市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被公佈為山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石刻面積大約有一百平方米,圍繞山石雕刻而成。菩薩刻像高約一米半左右,相貌雍容祥和。主像兩側有小型金剛、大士刻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遊覽完孟母林,順鄉間小路去往東北方向的九龍山。遠遠就看到山上有四條深深的石溝,那就是漢魯王的古墓。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九龍山位於鄒城東北15公里,為昌平山系西端較大的山。北與曲阜市交界(以主峰向西山脊為界,西北部屬曲阜市),東與臥虎山對峙,西瞰溪湖並和亭山向望,南麓有明魯荒王陵。南北走向,周長8.6公里,面積4平方公里。共有九峰,主要有三峰,主峰海拔215.4米,南峰海拔197米,北峰海拔195米。該山逶迤起伏,有九峰,像條游龍,故名九龍山。據清康熙五十四年《鄒縣地理志》載:“九龍山,縣東北,據城二十里,在蟠龍山的西南五里,山形起伏,其數凡九”。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漢魯王墓群在九龍山風水遊覽區內,主要分佈於曲阜市南九龍山、亭山以及鄒城市四基山一帶,為西漢(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時期的古墓。

漢魯王墓群為西漢的魯王墓。共13座,其中五座位於九龍山南坡山腰,墓門南向;兩座位於亭山北坡山腰,北向;六座位於鄒城市四基山和雲山。均為東西並列,開鑿于山巖之中的洞室墓。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九龍山是西漢漢景帝之子魯王劉餘及其子孫之墓。陵墓依山開鑿,是中國最大的山崖墓群。 陵墓共有五座,均闢山鑿洞而成。最大墓長72.1米,其中墓道鑿成峽谷,長37.5米,高達18.4米,甬道及墓室鑿成洞穴,長34.6米,內有前室、後室、耳室、車馬室等11室。現墓內按漢代王陵禮制規格復原陳列。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九龍山漢魯王墓位於九龍山南坡山腰,墓門南向,共有五座(M1——M5),最東邊的是M1,沒有挖掘,其餘四座均於1970年挖掘,四座墓形制結構大體相似,均由墓道、車馬室、墓門、甬道、前室、後室、及耳室、側室等組成,並有排水設施。墓葬皆早年被盜。4座墓葬以三號墓規模最大,出土遺物也最為豐富。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據網上資料介紹,三號墓和四號墓內出土的文物現都在濟南的山東省博物館內展覽,目前墓內放置的是仿製文物。以下照片是從網上搜索出來的,是三號墓內的情況,其他墓的情景基本大同小異。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三號墓是已發掘的西漢魯王墓中最大的一座。全長72.1米,最寬處24.30米。由墓道、東西車馬室、墓門、甬道、耳室、前室及東西側室、後室、及其棺室等組成。並有排水設施。墓道為自上而下開鑿,底部平直。其北端近墓門處闢對稱的兩個耳室,放置車馬。自墓門起為鑿山形成洞室。墓門用4疊19塊巨石堵塞,其中一石隸書“王陵塞石、廣四尺”。墓門後為甬道,甬道兩側各闢一耳室。前室靠北部東西兩側各鑿一小甬道,甬道內各鑿有前後兩個側室。後室為槨室,北壁鑿一龕作棺室,龕內原建瓦頂木屋以停放靈柩,葬具、屍骨已朽。墓內有完整的排水系統,前後室為明溝,其他均為在溝上蓋石板,溝直通至東車馬室後。出土的主要遺物:陶器有彩繪鼎、盤、杯;銅器有弩機、鎏金車馬器、銅鏡、宮中行樂錢、銅印。另有金飾玉佩、銀鏤玉衣殘片、殘漆器、珊瑚瑪瑙飾等。其中銅印印文“慶忌”,說明此墓為第三代魯孝王劉慶忌墓。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四座漢墓均依山開鑿,墓門向南,東西並列,墓室結構大同小異,有墓道、東西耳室。墓門直通前室,裡面有模型車,前室外兩側有小甬道通向兩耳室,東耳室存穀物,西耳室放肉食,前室兩側各有小南道通向南北相對兩側室,四室結構相同。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墓門石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兩側的石室內是車馬室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陰森的甬道,高約一點九米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圖片左側是古墓的排水溝,右側的兩個坑是放置墓門頂門石的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墓室兩側的耳室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武家村建村於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坐落於山東省曲阜市城南九龍山,該村擁有多處文物古蹟。有漢魯王墓群(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九龍山摩崖造像石刻(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武文昌墓(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並駐有曲阜市佛教協會 。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龍山禪院

九龍山是座風水寶山,因山形像龍得名,九龍山的龍尾部位就是漢墓所在地,九龍山的龍頭部位是九龍山摩崖造像所在地。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九龍山摩崖造像石刻,位於武家村東約百米處的山坡上。石刻刻於盛唐,造像共有大小石佛洞龕6處。自南往北,第一龕為盧舍那佛像,刻於唐天寶十五年(756年),第二龕雕菩薩立像一尊,第三龕雕菩薩一尊,第四龕雕文殊菩薩乘坐獅子之上,第五龕刻普賢菩薩乘坐白象之上,第六龕刻立佛一尊。

九龍山摩崖造像石刻,保存完好,其佛龕造像的鑿刻方式,反應了中原北方地區佛教造像窟龕的發展演變過程,是研究當地風俗民情和石刻藝術的珍貴實物資料,具有極高的研究價值。1985年被公佈為濟寧市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被公佈為山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石刻面積大約有一百平方米,圍繞山石雕刻而成。菩薩刻像高約一米半左右,相貌雍容祥和。主像兩側有小型金剛、大士刻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遊覽完孟母林,順鄉間小路去往東北方向的九龍山。遠遠就看到山上有四條深深的石溝,那就是漢魯王的古墓。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九龍山位於鄒城東北15公里,為昌平山系西端較大的山。北與曲阜市交界(以主峰向西山脊為界,西北部屬曲阜市),東與臥虎山對峙,西瞰溪湖並和亭山向望,南麓有明魯荒王陵。南北走向,周長8.6公里,面積4平方公里。共有九峰,主要有三峰,主峰海拔215.4米,南峰海拔197米,北峰海拔195米。該山逶迤起伏,有九峰,像條游龍,故名九龍山。據清康熙五十四年《鄒縣地理志》載:“九龍山,縣東北,據城二十里,在蟠龍山的西南五里,山形起伏,其數凡九”。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漢魯王墓群在九龍山風水遊覽區內,主要分佈於曲阜市南九龍山、亭山以及鄒城市四基山一帶,為西漢(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時期的古墓。

漢魯王墓群為西漢的魯王墓。共13座,其中五座位於九龍山南坡山腰,墓門南向;兩座位於亭山北坡山腰,北向;六座位於鄒城市四基山和雲山。均為東西並列,開鑿于山巖之中的洞室墓。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九龍山是西漢漢景帝之子魯王劉餘及其子孫之墓。陵墓依山開鑿,是中國最大的山崖墓群。 陵墓共有五座,均闢山鑿洞而成。最大墓長72.1米,其中墓道鑿成峽谷,長37.5米,高達18.4米,甬道及墓室鑿成洞穴,長34.6米,內有前室、後室、耳室、車馬室等11室。現墓內按漢代王陵禮制規格復原陳列。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九龍山漢魯王墓位於九龍山南坡山腰,墓門南向,共有五座(M1——M5),最東邊的是M1,沒有挖掘,其餘四座均於1970年挖掘,四座墓形制結構大體相似,均由墓道、車馬室、墓門、甬道、前室、後室、及耳室、側室等組成,並有排水設施。墓葬皆早年被盜。4座墓葬以三號墓規模最大,出土遺物也最為豐富。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據網上資料介紹,三號墓和四號墓內出土的文物現都在濟南的山東省博物館內展覽,目前墓內放置的是仿製文物。以下照片是從網上搜索出來的,是三號墓內的情況,其他墓的情景基本大同小異。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三號墓是已發掘的西漢魯王墓中最大的一座。全長72.1米,最寬處24.30米。由墓道、東西車馬室、墓門、甬道、耳室、前室及東西側室、後室、及其棺室等組成。並有排水設施。墓道為自上而下開鑿,底部平直。其北端近墓門處闢對稱的兩個耳室,放置車馬。自墓門起為鑿山形成洞室。墓門用4疊19塊巨石堵塞,其中一石隸書“王陵塞石、廣四尺”。墓門後為甬道,甬道兩側各闢一耳室。前室靠北部東西兩側各鑿一小甬道,甬道內各鑿有前後兩個側室。後室為槨室,北壁鑿一龕作棺室,龕內原建瓦頂木屋以停放靈柩,葬具、屍骨已朽。墓內有完整的排水系統,前後室為明溝,其他均為在溝上蓋石板,溝直通至東車馬室後。出土的主要遺物:陶器有彩繪鼎、盤、杯;銅器有弩機、鎏金車馬器、銅鏡、宮中行樂錢、銅印。另有金飾玉佩、銀鏤玉衣殘片、殘漆器、珊瑚瑪瑙飾等。其中銅印印文“慶忌”,說明此墓為第三代魯孝王劉慶忌墓。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四座漢墓均依山開鑿,墓門向南,東西並列,墓室結構大同小異,有墓道、東西耳室。墓門直通前室,裡面有模型車,前室外兩側有小甬道通向兩耳室,東耳室存穀物,西耳室放肉食,前室兩側各有小南道通向南北相對兩側室,四室結構相同。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墓門石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兩側的石室內是車馬室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陰森的甬道,高約一點九米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圖片左側是古墓的排水溝,右側的兩個坑是放置墓門頂門石的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墓室兩側的耳室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武家村建村於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坐落於山東省曲阜市城南九龍山,該村擁有多處文物古蹟。有漢魯王墓群(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九龍山摩崖造像石刻(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武文昌墓(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並駐有曲阜市佛教協會 。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龍山禪院

九龍山是座風水寶山,因山形像龍得名,九龍山的龍尾部位就是漢墓所在地,九龍山的龍頭部位是九龍山摩崖造像所在地。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九龍山摩崖造像石刻,位於武家村東約百米處的山坡上。石刻刻於盛唐,造像共有大小石佛洞龕6處。自南往北,第一龕為盧舍那佛像,刻於唐天寶十五年(756年),第二龕雕菩薩立像一尊,第三龕雕菩薩一尊,第四龕雕文殊菩薩乘坐獅子之上,第五龕刻普賢菩薩乘坐白象之上,第六龕刻立佛一尊。

九龍山摩崖造像石刻,保存完好,其佛龕造像的鑿刻方式,反應了中原北方地區佛教造像窟龕的發展演變過程,是研究當地風俗民情和石刻藝術的珍貴實物資料,具有極高的研究價值。1985年被公佈為濟寧市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被公佈為山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石刻面積大約有一百平方米,圍繞山石雕刻而成。菩薩刻像高約一米半左右,相貌雍容祥和。主像兩側有小型金剛、大士刻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遊覽完孟母林,順鄉間小路去往東北方向的九龍山。遠遠就看到山上有四條深深的石溝,那就是漢魯王的古墓。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九龍山位於鄒城東北15公里,為昌平山系西端較大的山。北與曲阜市交界(以主峰向西山脊為界,西北部屬曲阜市),東與臥虎山對峙,西瞰溪湖並和亭山向望,南麓有明魯荒王陵。南北走向,周長8.6公里,面積4平方公里。共有九峰,主要有三峰,主峰海拔215.4米,南峰海拔197米,北峰海拔195米。該山逶迤起伏,有九峰,像條游龍,故名九龍山。據清康熙五十四年《鄒縣地理志》載:“九龍山,縣東北,據城二十里,在蟠龍山的西南五里,山形起伏,其數凡九”。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漢魯王墓群在九龍山風水遊覽區內,主要分佈於曲阜市南九龍山、亭山以及鄒城市四基山一帶,為西漢(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時期的古墓。

漢魯王墓群為西漢的魯王墓。共13座,其中五座位於九龍山南坡山腰,墓門南向;兩座位於亭山北坡山腰,北向;六座位於鄒城市四基山和雲山。均為東西並列,開鑿于山巖之中的洞室墓。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九龍山是西漢漢景帝之子魯王劉餘及其子孫之墓。陵墓依山開鑿,是中國最大的山崖墓群。 陵墓共有五座,均闢山鑿洞而成。最大墓長72.1米,其中墓道鑿成峽谷,長37.5米,高達18.4米,甬道及墓室鑿成洞穴,長34.6米,內有前室、後室、耳室、車馬室等11室。現墓內按漢代王陵禮制規格復原陳列。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九龍山漢魯王墓位於九龍山南坡山腰,墓門南向,共有五座(M1——M5),最東邊的是M1,沒有挖掘,其餘四座均於1970年挖掘,四座墓形制結構大體相似,均由墓道、車馬室、墓門、甬道、前室、後室、及耳室、側室等組成,並有排水設施。墓葬皆早年被盜。4座墓葬以三號墓規模最大,出土遺物也最為豐富。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據網上資料介紹,三號墓和四號墓內出土的文物現都在濟南的山東省博物館內展覽,目前墓內放置的是仿製文物。以下照片是從網上搜索出來的,是三號墓內的情況,其他墓的情景基本大同小異。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三號墓是已發掘的西漢魯王墓中最大的一座。全長72.1米,最寬處24.30米。由墓道、東西車馬室、墓門、甬道、耳室、前室及東西側室、後室、及其棺室等組成。並有排水設施。墓道為自上而下開鑿,底部平直。其北端近墓門處闢對稱的兩個耳室,放置車馬。自墓門起為鑿山形成洞室。墓門用4疊19塊巨石堵塞,其中一石隸書“王陵塞石、廣四尺”。墓門後為甬道,甬道兩側各闢一耳室。前室靠北部東西兩側各鑿一小甬道,甬道內各鑿有前後兩個側室。後室為槨室,北壁鑿一龕作棺室,龕內原建瓦頂木屋以停放靈柩,葬具、屍骨已朽。墓內有完整的排水系統,前後室為明溝,其他均為在溝上蓋石板,溝直通至東車馬室後。出土的主要遺物:陶器有彩繪鼎、盤、杯;銅器有弩機、鎏金車馬器、銅鏡、宮中行樂錢、銅印。另有金飾玉佩、銀鏤玉衣殘片、殘漆器、珊瑚瑪瑙飾等。其中銅印印文“慶忌”,說明此墓為第三代魯孝王劉慶忌墓。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四座漢墓均依山開鑿,墓門向南,東西並列,墓室結構大同小異,有墓道、東西耳室。墓門直通前室,裡面有模型車,前室外兩側有小甬道通向兩耳室,東耳室存穀物,西耳室放肉食,前室兩側各有小南道通向南北相對兩側室,四室結構相同。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墓門石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兩側的石室內是車馬室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陰森的甬道,高約一點九米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圖片左側是古墓的排水溝,右側的兩個坑是放置墓門頂門石的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墓室兩側的耳室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武家村建村於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坐落於山東省曲阜市城南九龍山,該村擁有多處文物古蹟。有漢魯王墓群(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九龍山摩崖造像石刻(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武文昌墓(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並駐有曲阜市佛教協會 。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龍山禪院

九龍山是座風水寶山,因山形像龍得名,九龍山的龍尾部位就是漢墓所在地,九龍山的龍頭部位是九龍山摩崖造像所在地。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九龍山摩崖造像石刻,位於武家村東約百米處的山坡上。石刻刻於盛唐,造像共有大小石佛洞龕6處。自南往北,第一龕為盧舍那佛像,刻於唐天寶十五年(756年),第二龕雕菩薩立像一尊,第三龕雕菩薩一尊,第四龕雕文殊菩薩乘坐獅子之上,第五龕刻普賢菩薩乘坐白象之上,第六龕刻立佛一尊。

九龍山摩崖造像石刻,保存完好,其佛龕造像的鑿刻方式,反應了中原北方地區佛教造像窟龕的發展演變過程,是研究當地風俗民情和石刻藝術的珍貴實物資料,具有極高的研究價值。1985年被公佈為濟寧市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被公佈為山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石刻面積大約有一百平方米,圍繞山石雕刻而成。菩薩刻像高約一米半左右,相貌雍容祥和。主像兩側有小型金剛、大士刻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遊覽完孟母林,順鄉間小路去往東北方向的九龍山。遠遠就看到山上有四條深深的石溝,那就是漢魯王的古墓。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九龍山位於鄒城東北15公里,為昌平山系西端較大的山。北與曲阜市交界(以主峰向西山脊為界,西北部屬曲阜市),東與臥虎山對峙,西瞰溪湖並和亭山向望,南麓有明魯荒王陵。南北走向,周長8.6公里,面積4平方公里。共有九峰,主要有三峰,主峰海拔215.4米,南峰海拔197米,北峰海拔195米。該山逶迤起伏,有九峰,像條游龍,故名九龍山。據清康熙五十四年《鄒縣地理志》載:“九龍山,縣東北,據城二十里,在蟠龍山的西南五里,山形起伏,其數凡九”。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漢魯王墓群在九龍山風水遊覽區內,主要分佈於曲阜市南九龍山、亭山以及鄒城市四基山一帶,為西漢(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時期的古墓。

漢魯王墓群為西漢的魯王墓。共13座,其中五座位於九龍山南坡山腰,墓門南向;兩座位於亭山北坡山腰,北向;六座位於鄒城市四基山和雲山。均為東西並列,開鑿于山巖之中的洞室墓。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九龍山是西漢漢景帝之子魯王劉餘及其子孫之墓。陵墓依山開鑿,是中國最大的山崖墓群。 陵墓共有五座,均闢山鑿洞而成。最大墓長72.1米,其中墓道鑿成峽谷,長37.5米,高達18.4米,甬道及墓室鑿成洞穴,長34.6米,內有前室、後室、耳室、車馬室等11室。現墓內按漢代王陵禮制規格復原陳列。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九龍山漢魯王墓位於九龍山南坡山腰,墓門南向,共有五座(M1——M5),最東邊的是M1,沒有挖掘,其餘四座均於1970年挖掘,四座墓形制結構大體相似,均由墓道、車馬室、墓門、甬道、前室、後室、及耳室、側室等組成,並有排水設施。墓葬皆早年被盜。4座墓葬以三號墓規模最大,出土遺物也最為豐富。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據網上資料介紹,三號墓和四號墓內出土的文物現都在濟南的山東省博物館內展覽,目前墓內放置的是仿製文物。以下照片是從網上搜索出來的,是三號墓內的情況,其他墓的情景基本大同小異。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三號墓是已發掘的西漢魯王墓中最大的一座。全長72.1米,最寬處24.30米。由墓道、東西車馬室、墓門、甬道、耳室、前室及東西側室、後室、及其棺室等組成。並有排水設施。墓道為自上而下開鑿,底部平直。其北端近墓門處闢對稱的兩個耳室,放置車馬。自墓門起為鑿山形成洞室。墓門用4疊19塊巨石堵塞,其中一石隸書“王陵塞石、廣四尺”。墓門後為甬道,甬道兩側各闢一耳室。前室靠北部東西兩側各鑿一小甬道,甬道內各鑿有前後兩個側室。後室為槨室,北壁鑿一龕作棺室,龕內原建瓦頂木屋以停放靈柩,葬具、屍骨已朽。墓內有完整的排水系統,前後室為明溝,其他均為在溝上蓋石板,溝直通至東車馬室後。出土的主要遺物:陶器有彩繪鼎、盤、杯;銅器有弩機、鎏金車馬器、銅鏡、宮中行樂錢、銅印。另有金飾玉佩、銀鏤玉衣殘片、殘漆器、珊瑚瑪瑙飾等。其中銅印印文“慶忌”,說明此墓為第三代魯孝王劉慶忌墓。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四座漢墓均依山開鑿,墓門向南,東西並列,墓室結構大同小異,有墓道、東西耳室。墓門直通前室,裡面有模型車,前室外兩側有小甬道通向兩耳室,東耳室存穀物,西耳室放肉食,前室兩側各有小南道通向南北相對兩側室,四室結構相同。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墓門石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兩側的石室內是車馬室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陰森的甬道,高約一點九米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圖片左側是古墓的排水溝,右側的兩個坑是放置墓門頂門石的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墓室兩側的耳室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武家村建村於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坐落於山東省曲阜市城南九龍山,該村擁有多處文物古蹟。有漢魯王墓群(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九龍山摩崖造像石刻(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武文昌墓(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並駐有曲阜市佛教協會 。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龍山禪院

九龍山是座風水寶山,因山形像龍得名,九龍山的龍尾部位就是漢墓所在地,九龍山的龍頭部位是九龍山摩崖造像所在地。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九龍山摩崖造像石刻,位於武家村東約百米處的山坡上。石刻刻於盛唐,造像共有大小石佛洞龕6處。自南往北,第一龕為盧舍那佛像,刻於唐天寶十五年(756年),第二龕雕菩薩立像一尊,第三龕雕菩薩一尊,第四龕雕文殊菩薩乘坐獅子之上,第五龕刻普賢菩薩乘坐白象之上,第六龕刻立佛一尊。

九龍山摩崖造像石刻,保存完好,其佛龕造像的鑿刻方式,反應了中原北方地區佛教造像窟龕的發展演變過程,是研究當地風俗民情和石刻藝術的珍貴實物資料,具有極高的研究價值。1985年被公佈為濟寧市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被公佈為山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石刻面積大約有一百平方米,圍繞山石雕刻而成。菩薩刻像高約一米半左右,相貌雍容祥和。主像兩側有小型金剛、大士刻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遊覽完孟母林,順鄉間小路去往東北方向的九龍山。遠遠就看到山上有四條深深的石溝,那就是漢魯王的古墓。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九龍山位於鄒城東北15公里,為昌平山系西端較大的山。北與曲阜市交界(以主峰向西山脊為界,西北部屬曲阜市),東與臥虎山對峙,西瞰溪湖並和亭山向望,南麓有明魯荒王陵。南北走向,周長8.6公里,面積4平方公里。共有九峰,主要有三峰,主峰海拔215.4米,南峰海拔197米,北峰海拔195米。該山逶迤起伏,有九峰,像條游龍,故名九龍山。據清康熙五十四年《鄒縣地理志》載:“九龍山,縣東北,據城二十里,在蟠龍山的西南五里,山形起伏,其數凡九”。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漢魯王墓群在九龍山風水遊覽區內,主要分佈於曲阜市南九龍山、亭山以及鄒城市四基山一帶,為西漢(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時期的古墓。

漢魯王墓群為西漢的魯王墓。共13座,其中五座位於九龍山南坡山腰,墓門南向;兩座位於亭山北坡山腰,北向;六座位於鄒城市四基山和雲山。均為東西並列,開鑿于山巖之中的洞室墓。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九龍山是西漢漢景帝之子魯王劉餘及其子孫之墓。陵墓依山開鑿,是中國最大的山崖墓群。 陵墓共有五座,均闢山鑿洞而成。最大墓長72.1米,其中墓道鑿成峽谷,長37.5米,高達18.4米,甬道及墓室鑿成洞穴,長34.6米,內有前室、後室、耳室、車馬室等11室。現墓內按漢代王陵禮制規格復原陳列。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九龍山漢魯王墓位於九龍山南坡山腰,墓門南向,共有五座(M1——M5),最東邊的是M1,沒有挖掘,其餘四座均於1970年挖掘,四座墓形制結構大體相似,均由墓道、車馬室、墓門、甬道、前室、後室、及耳室、側室等組成,並有排水設施。墓葬皆早年被盜。4座墓葬以三號墓規模最大,出土遺物也最為豐富。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據網上資料介紹,三號墓和四號墓內出土的文物現都在濟南的山東省博物館內展覽,目前墓內放置的是仿製文物。以下照片是從網上搜索出來的,是三號墓內的情況,其他墓的情景基本大同小異。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三號墓是已發掘的西漢魯王墓中最大的一座。全長72.1米,最寬處24.30米。由墓道、東西車馬室、墓門、甬道、耳室、前室及東西側室、後室、及其棺室等組成。並有排水設施。墓道為自上而下開鑿,底部平直。其北端近墓門處闢對稱的兩個耳室,放置車馬。自墓門起為鑿山形成洞室。墓門用4疊19塊巨石堵塞,其中一石隸書“王陵塞石、廣四尺”。墓門後為甬道,甬道兩側各闢一耳室。前室靠北部東西兩側各鑿一小甬道,甬道內各鑿有前後兩個側室。後室為槨室,北壁鑿一龕作棺室,龕內原建瓦頂木屋以停放靈柩,葬具、屍骨已朽。墓內有完整的排水系統,前後室為明溝,其他均為在溝上蓋石板,溝直通至東車馬室後。出土的主要遺物:陶器有彩繪鼎、盤、杯;銅器有弩機、鎏金車馬器、銅鏡、宮中行樂錢、銅印。另有金飾玉佩、銀鏤玉衣殘片、殘漆器、珊瑚瑪瑙飾等。其中銅印印文“慶忌”,說明此墓為第三代魯孝王劉慶忌墓。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四座漢墓均依山開鑿,墓門向南,東西並列,墓室結構大同小異,有墓道、東西耳室。墓門直通前室,裡面有模型車,前室外兩側有小甬道通向兩耳室,東耳室存穀物,西耳室放肉食,前室兩側各有小南道通向南北相對兩側室,四室結構相同。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墓門石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兩側的石室內是車馬室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陰森的甬道,高約一點九米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圖片左側是古墓的排水溝,右側的兩個坑是放置墓門頂門石的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墓室兩側的耳室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武家村建村於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坐落於山東省曲阜市城南九龍山,該村擁有多處文物古蹟。有漢魯王墓群(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九龍山摩崖造像石刻(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武文昌墓(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並駐有曲阜市佛教協會 。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龍山禪院

九龍山是座風水寶山,因山形像龍得名,九龍山的龍尾部位就是漢墓所在地,九龍山的龍頭部位是九龍山摩崖造像所在地。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九龍山摩崖造像石刻,位於武家村東約百米處的山坡上。石刻刻於盛唐,造像共有大小石佛洞龕6處。自南往北,第一龕為盧舍那佛像,刻於唐天寶十五年(756年),第二龕雕菩薩立像一尊,第三龕雕菩薩一尊,第四龕雕文殊菩薩乘坐獅子之上,第五龕刻普賢菩薩乘坐白象之上,第六龕刻立佛一尊。

九龍山摩崖造像石刻,保存完好,其佛龕造像的鑿刻方式,反應了中原北方地區佛教造像窟龕的發展演變過程,是研究當地風俗民情和石刻藝術的珍貴實物資料,具有極高的研究價值。1985年被公佈為濟寧市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被公佈為山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石刻面積大約有一百平方米,圍繞山石雕刻而成。菩薩刻像高約一米半左右,相貌雍容祥和。主像兩側有小型金剛、大士刻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回程走九龍山中,欣賞自然之美景。過鄒城北向東,看新城鉅變。在鴻山和五寶庵山之間林中小憩,微風拂面,快哉!

"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遊覽完孟母林,順鄉間小路去往東北方向的九龍山。遠遠就看到山上有四條深深的石溝,那就是漢魯王的古墓。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九龍山位於鄒城東北15公里,為昌平山系西端較大的山。北與曲阜市交界(以主峰向西山脊為界,西北部屬曲阜市),東與臥虎山對峙,西瞰溪湖並和亭山向望,南麓有明魯荒王陵。南北走向,周長8.6公里,面積4平方公里。共有九峰,主要有三峰,主峰海拔215.4米,南峰海拔197米,北峰海拔195米。該山逶迤起伏,有九峰,像條游龍,故名九龍山。據清康熙五十四年《鄒縣地理志》載:“九龍山,縣東北,據城二十里,在蟠龍山的西南五里,山形起伏,其數凡九”。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漢魯王墓群在九龍山風水遊覽區內,主要分佈於曲阜市南九龍山、亭山以及鄒城市四基山一帶,為西漢(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時期的古墓。

漢魯王墓群為西漢的魯王墓。共13座,其中五座位於九龍山南坡山腰,墓門南向;兩座位於亭山北坡山腰,北向;六座位於鄒城市四基山和雲山。均為東西並列,開鑿于山巖之中的洞室墓。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九龍山是西漢漢景帝之子魯王劉餘及其子孫之墓。陵墓依山開鑿,是中國最大的山崖墓群。 陵墓共有五座,均闢山鑿洞而成。最大墓長72.1米,其中墓道鑿成峽谷,長37.5米,高達18.4米,甬道及墓室鑿成洞穴,長34.6米,內有前室、後室、耳室、車馬室等11室。現墓內按漢代王陵禮制規格復原陳列。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九龍山漢魯王墓位於九龍山南坡山腰,墓門南向,共有五座(M1——M5),最東邊的是M1,沒有挖掘,其餘四座均於1970年挖掘,四座墓形制結構大體相似,均由墓道、車馬室、墓門、甬道、前室、後室、及耳室、側室等組成,並有排水設施。墓葬皆早年被盜。4座墓葬以三號墓規模最大,出土遺物也最為豐富。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據網上資料介紹,三號墓和四號墓內出土的文物現都在濟南的山東省博物館內展覽,目前墓內放置的是仿製文物。以下照片是從網上搜索出來的,是三號墓內的情況,其他墓的情景基本大同小異。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三號墓是已發掘的西漢魯王墓中最大的一座。全長72.1米,最寬處24.30米。由墓道、東西車馬室、墓門、甬道、耳室、前室及東西側室、後室、及其棺室等組成。並有排水設施。墓道為自上而下開鑿,底部平直。其北端近墓門處闢對稱的兩個耳室,放置車馬。自墓門起為鑿山形成洞室。墓門用4疊19塊巨石堵塞,其中一石隸書“王陵塞石、廣四尺”。墓門後為甬道,甬道兩側各闢一耳室。前室靠北部東西兩側各鑿一小甬道,甬道內各鑿有前後兩個側室。後室為槨室,北壁鑿一龕作棺室,龕內原建瓦頂木屋以停放靈柩,葬具、屍骨已朽。墓內有完整的排水系統,前後室為明溝,其他均為在溝上蓋石板,溝直通至東車馬室後。出土的主要遺物:陶器有彩繪鼎、盤、杯;銅器有弩機、鎏金車馬器、銅鏡、宮中行樂錢、銅印。另有金飾玉佩、銀鏤玉衣殘片、殘漆器、珊瑚瑪瑙飾等。其中銅印印文“慶忌”,說明此墓為第三代魯孝王劉慶忌墓。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四座漢墓均依山開鑿,墓門向南,東西並列,墓室結構大同小異,有墓道、東西耳室。墓門直通前室,裡面有模型車,前室外兩側有小甬道通向兩耳室,東耳室存穀物,西耳室放肉食,前室兩側各有小南道通向南北相對兩側室,四室結構相同。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墓門石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兩側的石室內是車馬室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陰森的甬道,高約一點九米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圖片左側是古墓的排水溝,右側的兩個坑是放置墓門頂門石的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墓室兩側的耳室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武家村建村於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坐落於山東省曲阜市城南九龍山,該村擁有多處文物古蹟。有漢魯王墓群(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九龍山摩崖造像石刻(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武文昌墓(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並駐有曲阜市佛教協會 。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龍山禪院

九龍山是座風水寶山,因山形像龍得名,九龍山的龍尾部位就是漢墓所在地,九龍山的龍頭部位是九龍山摩崖造像所在地。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九龍山摩崖造像石刻,位於武家村東約百米處的山坡上。石刻刻於盛唐,造像共有大小石佛洞龕6處。自南往北,第一龕為盧舍那佛像,刻於唐天寶十五年(756年),第二龕雕菩薩立像一尊,第三龕雕菩薩一尊,第四龕雕文殊菩薩乘坐獅子之上,第五龕刻普賢菩薩乘坐白象之上,第六龕刻立佛一尊。

九龍山摩崖造像石刻,保存完好,其佛龕造像的鑿刻方式,反應了中原北方地區佛教造像窟龕的發展演變過程,是研究當地風俗民情和石刻藝術的珍貴實物資料,具有極高的研究價值。1985年被公佈為濟寧市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被公佈為山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石刻面積大約有一百平方米,圍繞山石雕刻而成。菩薩刻像高約一米半左右,相貌雍容祥和。主像兩側有小型金剛、大士刻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回程走九龍山中,欣賞自然之美景。過鄒城北向東,看新城鉅變。在鴻山和五寶庵山之間林中小憩,微風拂面,快哉!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遊覽完孟母林,順鄉間小路去往東北方向的九龍山。遠遠就看到山上有四條深深的石溝,那就是漢魯王的古墓。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九龍山位於鄒城東北15公里,為昌平山系西端較大的山。北與曲阜市交界(以主峰向西山脊為界,西北部屬曲阜市),東與臥虎山對峙,西瞰溪湖並和亭山向望,南麓有明魯荒王陵。南北走向,周長8.6公里,面積4平方公里。共有九峰,主要有三峰,主峰海拔215.4米,南峰海拔197米,北峰海拔195米。該山逶迤起伏,有九峰,像條游龍,故名九龍山。據清康熙五十四年《鄒縣地理志》載:“九龍山,縣東北,據城二十里,在蟠龍山的西南五里,山形起伏,其數凡九”。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漢魯王墓群在九龍山風水遊覽區內,主要分佈於曲阜市南九龍山、亭山以及鄒城市四基山一帶,為西漢(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時期的古墓。

漢魯王墓群為西漢的魯王墓。共13座,其中五座位於九龍山南坡山腰,墓門南向;兩座位於亭山北坡山腰,北向;六座位於鄒城市四基山和雲山。均為東西並列,開鑿于山巖之中的洞室墓。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九龍山是西漢漢景帝之子魯王劉餘及其子孫之墓。陵墓依山開鑿,是中國最大的山崖墓群。 陵墓共有五座,均闢山鑿洞而成。最大墓長72.1米,其中墓道鑿成峽谷,長37.5米,高達18.4米,甬道及墓室鑿成洞穴,長34.6米,內有前室、後室、耳室、車馬室等11室。現墓內按漢代王陵禮制規格復原陳列。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九龍山漢魯王墓位於九龍山南坡山腰,墓門南向,共有五座(M1——M5),最東邊的是M1,沒有挖掘,其餘四座均於1970年挖掘,四座墓形制結構大體相似,均由墓道、車馬室、墓門、甬道、前室、後室、及耳室、側室等組成,並有排水設施。墓葬皆早年被盜。4座墓葬以三號墓規模最大,出土遺物也最為豐富。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據網上資料介紹,三號墓和四號墓內出土的文物現都在濟南的山東省博物館內展覽,目前墓內放置的是仿製文物。以下照片是從網上搜索出來的,是三號墓內的情況,其他墓的情景基本大同小異。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三號墓是已發掘的西漢魯王墓中最大的一座。全長72.1米,最寬處24.30米。由墓道、東西車馬室、墓門、甬道、耳室、前室及東西側室、後室、及其棺室等組成。並有排水設施。墓道為自上而下開鑿,底部平直。其北端近墓門處闢對稱的兩個耳室,放置車馬。自墓門起為鑿山形成洞室。墓門用4疊19塊巨石堵塞,其中一石隸書“王陵塞石、廣四尺”。墓門後為甬道,甬道兩側各闢一耳室。前室靠北部東西兩側各鑿一小甬道,甬道內各鑿有前後兩個側室。後室為槨室,北壁鑿一龕作棺室,龕內原建瓦頂木屋以停放靈柩,葬具、屍骨已朽。墓內有完整的排水系統,前後室為明溝,其他均為在溝上蓋石板,溝直通至東車馬室後。出土的主要遺物:陶器有彩繪鼎、盤、杯;銅器有弩機、鎏金車馬器、銅鏡、宮中行樂錢、銅印。另有金飾玉佩、銀鏤玉衣殘片、殘漆器、珊瑚瑪瑙飾等。其中銅印印文“慶忌”,說明此墓為第三代魯孝王劉慶忌墓。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四座漢墓均依山開鑿,墓門向南,東西並列,墓室結構大同小異,有墓道、東西耳室。墓門直通前室,裡面有模型車,前室外兩側有小甬道通向兩耳室,東耳室存穀物,西耳室放肉食,前室兩側各有小南道通向南北相對兩側室,四室結構相同。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墓門石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兩側的石室內是車馬室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陰森的甬道,高約一點九米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圖片左側是古墓的排水溝,右側的兩個坑是放置墓門頂門石的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墓室兩側的耳室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武家村建村於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坐落於山東省曲阜市城南九龍山,該村擁有多處文物古蹟。有漢魯王墓群(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九龍山摩崖造像石刻(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武文昌墓(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並駐有曲阜市佛教協會 。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龍山禪院

九龍山是座風水寶山,因山形像龍得名,九龍山的龍尾部位就是漢墓所在地,九龍山的龍頭部位是九龍山摩崖造像所在地。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九龍山摩崖造像石刻,位於武家村東約百米處的山坡上。石刻刻於盛唐,造像共有大小石佛洞龕6處。自南往北,第一龕為盧舍那佛像,刻於唐天寶十五年(756年),第二龕雕菩薩立像一尊,第三龕雕菩薩一尊,第四龕雕文殊菩薩乘坐獅子之上,第五龕刻普賢菩薩乘坐白象之上,第六龕刻立佛一尊。

九龍山摩崖造像石刻,保存完好,其佛龕造像的鑿刻方式,反應了中原北方地區佛教造像窟龕的發展演變過程,是研究當地風俗民情和石刻藝術的珍貴實物資料,具有極高的研究價值。1985年被公佈為濟寧市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被公佈為山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石刻面積大約有一百平方米,圍繞山石雕刻而成。菩薩刻像高約一米半左右,相貌雍容祥和。主像兩側有小型金剛、大士刻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回程走九龍山中,欣賞自然之美景。過鄒城北向東,看新城鉅變。在鴻山和五寶庵山之間林中小憩,微風拂面,快哉!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遊覽完孟母林,順鄉間小路去往東北方向的九龍山。遠遠就看到山上有四條深深的石溝,那就是漢魯王的古墓。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九龍山位於鄒城東北15公里,為昌平山系西端較大的山。北與曲阜市交界(以主峰向西山脊為界,西北部屬曲阜市),東與臥虎山對峙,西瞰溪湖並和亭山向望,南麓有明魯荒王陵。南北走向,周長8.6公里,面積4平方公里。共有九峰,主要有三峰,主峰海拔215.4米,南峰海拔197米,北峰海拔195米。該山逶迤起伏,有九峰,像條游龍,故名九龍山。據清康熙五十四年《鄒縣地理志》載:“九龍山,縣東北,據城二十里,在蟠龍山的西南五里,山形起伏,其數凡九”。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漢魯王墓群在九龍山風水遊覽區內,主要分佈於曲阜市南九龍山、亭山以及鄒城市四基山一帶,為西漢(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時期的古墓。

漢魯王墓群為西漢的魯王墓。共13座,其中五座位於九龍山南坡山腰,墓門南向;兩座位於亭山北坡山腰,北向;六座位於鄒城市四基山和雲山。均為東西並列,開鑿于山巖之中的洞室墓。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九龍山是西漢漢景帝之子魯王劉餘及其子孫之墓。陵墓依山開鑿,是中國最大的山崖墓群。 陵墓共有五座,均闢山鑿洞而成。最大墓長72.1米,其中墓道鑿成峽谷,長37.5米,高達18.4米,甬道及墓室鑿成洞穴,長34.6米,內有前室、後室、耳室、車馬室等11室。現墓內按漢代王陵禮制規格復原陳列。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九龍山漢魯王墓位於九龍山南坡山腰,墓門南向,共有五座(M1——M5),最東邊的是M1,沒有挖掘,其餘四座均於1970年挖掘,四座墓形制結構大體相似,均由墓道、車馬室、墓門、甬道、前室、後室、及耳室、側室等組成,並有排水設施。墓葬皆早年被盜。4座墓葬以三號墓規模最大,出土遺物也最為豐富。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據網上資料介紹,三號墓和四號墓內出土的文物現都在濟南的山東省博物館內展覽,目前墓內放置的是仿製文物。以下照片是從網上搜索出來的,是三號墓內的情況,其他墓的情景基本大同小異。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三號墓是已發掘的西漢魯王墓中最大的一座。全長72.1米,最寬處24.30米。由墓道、東西車馬室、墓門、甬道、耳室、前室及東西側室、後室、及其棺室等組成。並有排水設施。墓道為自上而下開鑿,底部平直。其北端近墓門處闢對稱的兩個耳室,放置車馬。自墓門起為鑿山形成洞室。墓門用4疊19塊巨石堵塞,其中一石隸書“王陵塞石、廣四尺”。墓門後為甬道,甬道兩側各闢一耳室。前室靠北部東西兩側各鑿一小甬道,甬道內各鑿有前後兩個側室。後室為槨室,北壁鑿一龕作棺室,龕內原建瓦頂木屋以停放靈柩,葬具、屍骨已朽。墓內有完整的排水系統,前後室為明溝,其他均為在溝上蓋石板,溝直通至東車馬室後。出土的主要遺物:陶器有彩繪鼎、盤、杯;銅器有弩機、鎏金車馬器、銅鏡、宮中行樂錢、銅印。另有金飾玉佩、銀鏤玉衣殘片、殘漆器、珊瑚瑪瑙飾等。其中銅印印文“慶忌”,說明此墓為第三代魯孝王劉慶忌墓。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四座漢墓均依山開鑿,墓門向南,東西並列,墓室結構大同小異,有墓道、東西耳室。墓門直通前室,裡面有模型車,前室外兩側有小甬道通向兩耳室,東耳室存穀物,西耳室放肉食,前室兩側各有小南道通向南北相對兩側室,四室結構相同。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墓門石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兩側的石室內是車馬室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陰森的甬道,高約一點九米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圖片左側是古墓的排水溝,右側的兩個坑是放置墓門頂門石的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墓室兩側的耳室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武家村建村於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坐落於山東省曲阜市城南九龍山,該村擁有多處文物古蹟。有漢魯王墓群(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九龍山摩崖造像石刻(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武文昌墓(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並駐有曲阜市佛教協會 。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龍山禪院

九龍山是座風水寶山,因山形像龍得名,九龍山的龍尾部位就是漢墓所在地,九龍山的龍頭部位是九龍山摩崖造像所在地。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九龍山摩崖造像石刻,位於武家村東約百米處的山坡上。石刻刻於盛唐,造像共有大小石佛洞龕6處。自南往北,第一龕為盧舍那佛像,刻於唐天寶十五年(756年),第二龕雕菩薩立像一尊,第三龕雕菩薩一尊,第四龕雕文殊菩薩乘坐獅子之上,第五龕刻普賢菩薩乘坐白象之上,第六龕刻立佛一尊。

九龍山摩崖造像石刻,保存完好,其佛龕造像的鑿刻方式,反應了中原北方地區佛教造像窟龕的發展演變過程,是研究當地風俗民情和石刻藝術的珍貴實物資料,具有極高的研究價值。1985年被公佈為濟寧市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被公佈為山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石刻面積大約有一百平方米,圍繞山石雕刻而成。菩薩刻像高約一米半左右,相貌雍容祥和。主像兩側有小型金剛、大士刻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回程走九龍山中,欣賞自然之美景。過鄒城北向東,看新城鉅變。在鴻山和五寶庵山之間林中小憩,微風拂面,快哉!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遊覽完孟母林,順鄉間小路去往東北方向的九龍山。遠遠就看到山上有四條深深的石溝,那就是漢魯王的古墓。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九龍山位於鄒城東北15公里,為昌平山系西端較大的山。北與曲阜市交界(以主峰向西山脊為界,西北部屬曲阜市),東與臥虎山對峙,西瞰溪湖並和亭山向望,南麓有明魯荒王陵。南北走向,周長8.6公里,面積4平方公里。共有九峰,主要有三峰,主峰海拔215.4米,南峰海拔197米,北峰海拔195米。該山逶迤起伏,有九峰,像條游龍,故名九龍山。據清康熙五十四年《鄒縣地理志》載:“九龍山,縣東北,據城二十里,在蟠龍山的西南五里,山形起伏,其數凡九”。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漢魯王墓群在九龍山風水遊覽區內,主要分佈於曲阜市南九龍山、亭山以及鄒城市四基山一帶,為西漢(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時期的古墓。

漢魯王墓群為西漢的魯王墓。共13座,其中五座位於九龍山南坡山腰,墓門南向;兩座位於亭山北坡山腰,北向;六座位於鄒城市四基山和雲山。均為東西並列,開鑿于山巖之中的洞室墓。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九龍山是西漢漢景帝之子魯王劉餘及其子孫之墓。陵墓依山開鑿,是中國最大的山崖墓群。 陵墓共有五座,均闢山鑿洞而成。最大墓長72.1米,其中墓道鑿成峽谷,長37.5米,高達18.4米,甬道及墓室鑿成洞穴,長34.6米,內有前室、後室、耳室、車馬室等11室。現墓內按漢代王陵禮制規格復原陳列。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九龍山漢魯王墓位於九龍山南坡山腰,墓門南向,共有五座(M1——M5),最東邊的是M1,沒有挖掘,其餘四座均於1970年挖掘,四座墓形制結構大體相似,均由墓道、車馬室、墓門、甬道、前室、後室、及耳室、側室等組成,並有排水設施。墓葬皆早年被盜。4座墓葬以三號墓規模最大,出土遺物也最為豐富。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據網上資料介紹,三號墓和四號墓內出土的文物現都在濟南的山東省博物館內展覽,目前墓內放置的是仿製文物。以下照片是從網上搜索出來的,是三號墓內的情況,其他墓的情景基本大同小異。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三號墓是已發掘的西漢魯王墓中最大的一座。全長72.1米,最寬處24.30米。由墓道、東西車馬室、墓門、甬道、耳室、前室及東西側室、後室、及其棺室等組成。並有排水設施。墓道為自上而下開鑿,底部平直。其北端近墓門處闢對稱的兩個耳室,放置車馬。自墓門起為鑿山形成洞室。墓門用4疊19塊巨石堵塞,其中一石隸書“王陵塞石、廣四尺”。墓門後為甬道,甬道兩側各闢一耳室。前室靠北部東西兩側各鑿一小甬道,甬道內各鑿有前後兩個側室。後室為槨室,北壁鑿一龕作棺室,龕內原建瓦頂木屋以停放靈柩,葬具、屍骨已朽。墓內有完整的排水系統,前後室為明溝,其他均為在溝上蓋石板,溝直通至東車馬室後。出土的主要遺物:陶器有彩繪鼎、盤、杯;銅器有弩機、鎏金車馬器、銅鏡、宮中行樂錢、銅印。另有金飾玉佩、銀鏤玉衣殘片、殘漆器、珊瑚瑪瑙飾等。其中銅印印文“慶忌”,說明此墓為第三代魯孝王劉慶忌墓。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四座漢墓均依山開鑿,墓門向南,東西並列,墓室結構大同小異,有墓道、東西耳室。墓門直通前室,裡面有模型車,前室外兩側有小甬道通向兩耳室,東耳室存穀物,西耳室放肉食,前室兩側各有小南道通向南北相對兩側室,四室結構相同。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墓門石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兩側的石室內是車馬室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陰森的甬道,高約一點九米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圖片左側是古墓的排水溝,右側的兩個坑是放置墓門頂門石的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墓室兩側的耳室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武家村建村於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坐落於山東省曲阜市城南九龍山,該村擁有多處文物古蹟。有漢魯王墓群(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九龍山摩崖造像石刻(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武文昌墓(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並駐有曲阜市佛教協會 。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龍山禪院

九龍山是座風水寶山,因山形像龍得名,九龍山的龍尾部位就是漢墓所在地,九龍山的龍頭部位是九龍山摩崖造像所在地。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九龍山摩崖造像石刻,位於武家村東約百米處的山坡上。石刻刻於盛唐,造像共有大小石佛洞龕6處。自南往北,第一龕為盧舍那佛像,刻於唐天寶十五年(756年),第二龕雕菩薩立像一尊,第三龕雕菩薩一尊,第四龕雕文殊菩薩乘坐獅子之上,第五龕刻普賢菩薩乘坐白象之上,第六龕刻立佛一尊。

九龍山摩崖造像石刻,保存完好,其佛龕造像的鑿刻方式,反應了中原北方地區佛教造像窟龕的發展演變過程,是研究當地風俗民情和石刻藝術的珍貴實物資料,具有極高的研究價值。1985年被公佈為濟寧市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被公佈為山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石刻面積大約有一百平方米,圍繞山石雕刻而成。菩薩刻像高約一米半左右,相貌雍容祥和。主像兩側有小型金剛、大士刻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回程走九龍山中,欣賞自然之美景。過鄒城北向東,看新城鉅變。在鴻山和五寶庵山之間林中小憩,微風拂面,快哉!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遊覽完孟母林,順鄉間小路去往東北方向的九龍山。遠遠就看到山上有四條深深的石溝,那就是漢魯王的古墓。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九龍山位於鄒城東北15公里,為昌平山系西端較大的山。北與曲阜市交界(以主峰向西山脊為界,西北部屬曲阜市),東與臥虎山對峙,西瞰溪湖並和亭山向望,南麓有明魯荒王陵。南北走向,周長8.6公里,面積4平方公里。共有九峰,主要有三峰,主峰海拔215.4米,南峰海拔197米,北峰海拔195米。該山逶迤起伏,有九峰,像條游龍,故名九龍山。據清康熙五十四年《鄒縣地理志》載:“九龍山,縣東北,據城二十里,在蟠龍山的西南五里,山形起伏,其數凡九”。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漢魯王墓群在九龍山風水遊覽區內,主要分佈於曲阜市南九龍山、亭山以及鄒城市四基山一帶,為西漢(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時期的古墓。

漢魯王墓群為西漢的魯王墓。共13座,其中五座位於九龍山南坡山腰,墓門南向;兩座位於亭山北坡山腰,北向;六座位於鄒城市四基山和雲山。均為東西並列,開鑿于山巖之中的洞室墓。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九龍山是西漢漢景帝之子魯王劉餘及其子孫之墓。陵墓依山開鑿,是中國最大的山崖墓群。 陵墓共有五座,均闢山鑿洞而成。最大墓長72.1米,其中墓道鑿成峽谷,長37.5米,高達18.4米,甬道及墓室鑿成洞穴,長34.6米,內有前室、後室、耳室、車馬室等11室。現墓內按漢代王陵禮制規格復原陳列。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九龍山漢魯王墓位於九龍山南坡山腰,墓門南向,共有五座(M1——M5),最東邊的是M1,沒有挖掘,其餘四座均於1970年挖掘,四座墓形制結構大體相似,均由墓道、車馬室、墓門、甬道、前室、後室、及耳室、側室等組成,並有排水設施。墓葬皆早年被盜。4座墓葬以三號墓規模最大,出土遺物也最為豐富。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據網上資料介紹,三號墓和四號墓內出土的文物現都在濟南的山東省博物館內展覽,目前墓內放置的是仿製文物。以下照片是從網上搜索出來的,是三號墓內的情況,其他墓的情景基本大同小異。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三號墓是已發掘的西漢魯王墓中最大的一座。全長72.1米,最寬處24.30米。由墓道、東西車馬室、墓門、甬道、耳室、前室及東西側室、後室、及其棺室等組成。並有排水設施。墓道為自上而下開鑿,底部平直。其北端近墓門處闢對稱的兩個耳室,放置車馬。自墓門起為鑿山形成洞室。墓門用4疊19塊巨石堵塞,其中一石隸書“王陵塞石、廣四尺”。墓門後為甬道,甬道兩側各闢一耳室。前室靠北部東西兩側各鑿一小甬道,甬道內各鑿有前後兩個側室。後室為槨室,北壁鑿一龕作棺室,龕內原建瓦頂木屋以停放靈柩,葬具、屍骨已朽。墓內有完整的排水系統,前後室為明溝,其他均為在溝上蓋石板,溝直通至東車馬室後。出土的主要遺物:陶器有彩繪鼎、盤、杯;銅器有弩機、鎏金車馬器、銅鏡、宮中行樂錢、銅印。另有金飾玉佩、銀鏤玉衣殘片、殘漆器、珊瑚瑪瑙飾等。其中銅印印文“慶忌”,說明此墓為第三代魯孝王劉慶忌墓。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四座漢墓均依山開鑿,墓門向南,東西並列,墓室結構大同小異,有墓道、東西耳室。墓門直通前室,裡面有模型車,前室外兩側有小甬道通向兩耳室,東耳室存穀物,西耳室放肉食,前室兩側各有小南道通向南北相對兩側室,四室結構相同。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墓門石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兩側的石室內是車馬室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陰森的甬道,高約一點九米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圖片左側是古墓的排水溝,右側的兩個坑是放置墓門頂門石的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墓室兩側的耳室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武家村建村於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坐落於山東省曲阜市城南九龍山,該村擁有多處文物古蹟。有漢魯王墓群(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九龍山摩崖造像石刻(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武文昌墓(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並駐有曲阜市佛教協會 。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龍山禪院

九龍山是座風水寶山,因山形像龍得名,九龍山的龍尾部位就是漢墓所在地,九龍山的龍頭部位是九龍山摩崖造像所在地。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九龍山摩崖造像石刻,位於武家村東約百米處的山坡上。石刻刻於盛唐,造像共有大小石佛洞龕6處。自南往北,第一龕為盧舍那佛像,刻於唐天寶十五年(756年),第二龕雕菩薩立像一尊,第三龕雕菩薩一尊,第四龕雕文殊菩薩乘坐獅子之上,第五龕刻普賢菩薩乘坐白象之上,第六龕刻立佛一尊。

九龍山摩崖造像石刻,保存完好,其佛龕造像的鑿刻方式,反應了中原北方地區佛教造像窟龕的發展演變過程,是研究當地風俗民情和石刻藝術的珍貴實物資料,具有極高的研究價值。1985年被公佈為濟寧市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被公佈為山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石刻面積大約有一百平方米,圍繞山石雕刻而成。菩薩刻像高約一米半左右,相貌雍容祥和。主像兩側有小型金剛、大士刻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回程走九龍山中,欣賞自然之美景。過鄒城北向東,看新城鉅變。在鴻山和五寶庵山之間林中小憩,微風拂面,快哉!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遊覽完孟母林,順鄉間小路去往東北方向的九龍山。遠遠就看到山上有四條深深的石溝,那就是漢魯王的古墓。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九龍山位於鄒城東北15公里,為昌平山系西端較大的山。北與曲阜市交界(以主峰向西山脊為界,西北部屬曲阜市),東與臥虎山對峙,西瞰溪湖並和亭山向望,南麓有明魯荒王陵。南北走向,周長8.6公里,面積4平方公里。共有九峰,主要有三峰,主峰海拔215.4米,南峰海拔197米,北峰海拔195米。該山逶迤起伏,有九峰,像條游龍,故名九龍山。據清康熙五十四年《鄒縣地理志》載:“九龍山,縣東北,據城二十里,在蟠龍山的西南五里,山形起伏,其數凡九”。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漢魯王墓群在九龍山風水遊覽區內,主要分佈於曲阜市南九龍山、亭山以及鄒城市四基山一帶,為西漢(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時期的古墓。

漢魯王墓群為西漢的魯王墓。共13座,其中五座位於九龍山南坡山腰,墓門南向;兩座位於亭山北坡山腰,北向;六座位於鄒城市四基山和雲山。均為東西並列,開鑿于山巖之中的洞室墓。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九龍山是西漢漢景帝之子魯王劉餘及其子孫之墓。陵墓依山開鑿,是中國最大的山崖墓群。 陵墓共有五座,均闢山鑿洞而成。最大墓長72.1米,其中墓道鑿成峽谷,長37.5米,高達18.4米,甬道及墓室鑿成洞穴,長34.6米,內有前室、後室、耳室、車馬室等11室。現墓內按漢代王陵禮制規格復原陳列。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九龍山漢魯王墓位於九龍山南坡山腰,墓門南向,共有五座(M1——M5),最東邊的是M1,沒有挖掘,其餘四座均於1970年挖掘,四座墓形制結構大體相似,均由墓道、車馬室、墓門、甬道、前室、後室、及耳室、側室等組成,並有排水設施。墓葬皆早年被盜。4座墓葬以三號墓規模最大,出土遺物也最為豐富。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據網上資料介紹,三號墓和四號墓內出土的文物現都在濟南的山東省博物館內展覽,目前墓內放置的是仿製文物。以下照片是從網上搜索出來的,是三號墓內的情況,其他墓的情景基本大同小異。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三號墓是已發掘的西漢魯王墓中最大的一座。全長72.1米,最寬處24.30米。由墓道、東西車馬室、墓門、甬道、耳室、前室及東西側室、後室、及其棺室等組成。並有排水設施。墓道為自上而下開鑿,底部平直。其北端近墓門處闢對稱的兩個耳室,放置車馬。自墓門起為鑿山形成洞室。墓門用4疊19塊巨石堵塞,其中一石隸書“王陵塞石、廣四尺”。墓門後為甬道,甬道兩側各闢一耳室。前室靠北部東西兩側各鑿一小甬道,甬道內各鑿有前後兩個側室。後室為槨室,北壁鑿一龕作棺室,龕內原建瓦頂木屋以停放靈柩,葬具、屍骨已朽。墓內有完整的排水系統,前後室為明溝,其他均為在溝上蓋石板,溝直通至東車馬室後。出土的主要遺物:陶器有彩繪鼎、盤、杯;銅器有弩機、鎏金車馬器、銅鏡、宮中行樂錢、銅印。另有金飾玉佩、銀鏤玉衣殘片、殘漆器、珊瑚瑪瑙飾等。其中銅印印文“慶忌”,說明此墓為第三代魯孝王劉慶忌墓。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四座漢墓均依山開鑿,墓門向南,東西並列,墓室結構大同小異,有墓道、東西耳室。墓門直通前室,裡面有模型車,前室外兩側有小甬道通向兩耳室,東耳室存穀物,西耳室放肉食,前室兩側各有小南道通向南北相對兩側室,四室結構相同。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墓門石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兩側的石室內是車馬室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陰森的甬道,高約一點九米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圖片左側是古墓的排水溝,右側的兩個坑是放置墓門頂門石的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墓室兩側的耳室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武家村建村於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坐落於山東省曲阜市城南九龍山,該村擁有多處文物古蹟。有漢魯王墓群(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九龍山摩崖造像石刻(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武文昌墓(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並駐有曲阜市佛教協會 。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龍山禪院

九龍山是座風水寶山,因山形像龍得名,九龍山的龍尾部位就是漢墓所在地,九龍山的龍頭部位是九龍山摩崖造像所在地。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九龍山摩崖造像石刻,位於武家村東約百米處的山坡上。石刻刻於盛唐,造像共有大小石佛洞龕6處。自南往北,第一龕為盧舍那佛像,刻於唐天寶十五年(756年),第二龕雕菩薩立像一尊,第三龕雕菩薩一尊,第四龕雕文殊菩薩乘坐獅子之上,第五龕刻普賢菩薩乘坐白象之上,第六龕刻立佛一尊。

九龍山摩崖造像石刻,保存完好,其佛龕造像的鑿刻方式,反應了中原北方地區佛教造像窟龕的發展演變過程,是研究當地風俗民情和石刻藝術的珍貴實物資料,具有極高的研究價值。1985年被公佈為濟寧市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被公佈為山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石刻面積大約有一百平方米,圍繞山石雕刻而成。菩薩刻像高約一米半左右,相貌雍容祥和。主像兩側有小型金剛、大士刻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回程走九龍山中,欣賞自然之美景。過鄒城北向東,看新城鉅變。在鴻山和五寶庵山之間林中小憩,微風拂面,快哉!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遊覽完孟母林,順鄉間小路去往東北方向的九龍山。遠遠就看到山上有四條深深的石溝,那就是漢魯王的古墓。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九龍山位於鄒城東北15公里,為昌平山系西端較大的山。北與曲阜市交界(以主峰向西山脊為界,西北部屬曲阜市),東與臥虎山對峙,西瞰溪湖並和亭山向望,南麓有明魯荒王陵。南北走向,周長8.6公里,面積4平方公里。共有九峰,主要有三峰,主峰海拔215.4米,南峰海拔197米,北峰海拔195米。該山逶迤起伏,有九峰,像條游龍,故名九龍山。據清康熙五十四年《鄒縣地理志》載:“九龍山,縣東北,據城二十里,在蟠龍山的西南五里,山形起伏,其數凡九”。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漢魯王墓群在九龍山風水遊覽區內,主要分佈於曲阜市南九龍山、亭山以及鄒城市四基山一帶,為西漢(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時期的古墓。

漢魯王墓群為西漢的魯王墓。共13座,其中五座位於九龍山南坡山腰,墓門南向;兩座位於亭山北坡山腰,北向;六座位於鄒城市四基山和雲山。均為東西並列,開鑿于山巖之中的洞室墓。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九龍山是西漢漢景帝之子魯王劉餘及其子孫之墓。陵墓依山開鑿,是中國最大的山崖墓群。 陵墓共有五座,均闢山鑿洞而成。最大墓長72.1米,其中墓道鑿成峽谷,長37.5米,高達18.4米,甬道及墓室鑿成洞穴,長34.6米,內有前室、後室、耳室、車馬室等11室。現墓內按漢代王陵禮制規格復原陳列。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九龍山漢魯王墓位於九龍山南坡山腰,墓門南向,共有五座(M1——M5),最東邊的是M1,沒有挖掘,其餘四座均於1970年挖掘,四座墓形制結構大體相似,均由墓道、車馬室、墓門、甬道、前室、後室、及耳室、側室等組成,並有排水設施。墓葬皆早年被盜。4座墓葬以三號墓規模最大,出土遺物也最為豐富。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據網上資料介紹,三號墓和四號墓內出土的文物現都在濟南的山東省博物館內展覽,目前墓內放置的是仿製文物。以下照片是從網上搜索出來的,是三號墓內的情況,其他墓的情景基本大同小異。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三號墓是已發掘的西漢魯王墓中最大的一座。全長72.1米,最寬處24.30米。由墓道、東西車馬室、墓門、甬道、耳室、前室及東西側室、後室、及其棺室等組成。並有排水設施。墓道為自上而下開鑿,底部平直。其北端近墓門處闢對稱的兩個耳室,放置車馬。自墓門起為鑿山形成洞室。墓門用4疊19塊巨石堵塞,其中一石隸書“王陵塞石、廣四尺”。墓門後為甬道,甬道兩側各闢一耳室。前室靠北部東西兩側各鑿一小甬道,甬道內各鑿有前後兩個側室。後室為槨室,北壁鑿一龕作棺室,龕內原建瓦頂木屋以停放靈柩,葬具、屍骨已朽。墓內有完整的排水系統,前後室為明溝,其他均為在溝上蓋石板,溝直通至東車馬室後。出土的主要遺物:陶器有彩繪鼎、盤、杯;銅器有弩機、鎏金車馬器、銅鏡、宮中行樂錢、銅印。另有金飾玉佩、銀鏤玉衣殘片、殘漆器、珊瑚瑪瑙飾等。其中銅印印文“慶忌”,說明此墓為第三代魯孝王劉慶忌墓。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四座漢墓均依山開鑿,墓門向南,東西並列,墓室結構大同小異,有墓道、東西耳室。墓門直通前室,裡面有模型車,前室外兩側有小甬道通向兩耳室,東耳室存穀物,西耳室放肉食,前室兩側各有小南道通向南北相對兩側室,四室結構相同。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墓門石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兩側的石室內是車馬室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陰森的甬道,高約一點九米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圖片左側是古墓的排水溝,右側的兩個坑是放置墓門頂門石的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墓室兩側的耳室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武家村建村於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坐落於山東省曲阜市城南九龍山,該村擁有多處文物古蹟。有漢魯王墓群(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九龍山摩崖造像石刻(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武文昌墓(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並駐有曲阜市佛教協會 。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龍山禪院

九龍山是座風水寶山,因山形像龍得名,九龍山的龍尾部位就是漢墓所在地,九龍山的龍頭部位是九龍山摩崖造像所在地。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九龍山摩崖造像石刻,位於武家村東約百米處的山坡上。石刻刻於盛唐,造像共有大小石佛洞龕6處。自南往北,第一龕為盧舍那佛像,刻於唐天寶十五年(756年),第二龕雕菩薩立像一尊,第三龕雕菩薩一尊,第四龕雕文殊菩薩乘坐獅子之上,第五龕刻普賢菩薩乘坐白象之上,第六龕刻立佛一尊。

九龍山摩崖造像石刻,保存完好,其佛龕造像的鑿刻方式,反應了中原北方地區佛教造像窟龕的發展演變過程,是研究當地風俗民情和石刻藝術的珍貴實物資料,具有極高的研究價值。1985年被公佈為濟寧市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被公佈為山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石刻面積大約有一百平方米,圍繞山石雕刻而成。菩薩刻像高約一米半左右,相貌雍容祥和。主像兩側有小型金剛、大士刻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回程走九龍山中,欣賞自然之美景。過鄒城北向東,看新城鉅變。在鴻山和五寶庵山之間林中小憩,微風拂面,快哉!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遊覽完孟母林,順鄉間小路去往東北方向的九龍山。遠遠就看到山上有四條深深的石溝,那就是漢魯王的古墓。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九龍山位於鄒城東北15公里,為昌平山系西端較大的山。北與曲阜市交界(以主峰向西山脊為界,西北部屬曲阜市),東與臥虎山對峙,西瞰溪湖並和亭山向望,南麓有明魯荒王陵。南北走向,周長8.6公里,面積4平方公里。共有九峰,主要有三峰,主峰海拔215.4米,南峰海拔197米,北峰海拔195米。該山逶迤起伏,有九峰,像條游龍,故名九龍山。據清康熙五十四年《鄒縣地理志》載:“九龍山,縣東北,據城二十里,在蟠龍山的西南五里,山形起伏,其數凡九”。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漢魯王墓群在九龍山風水遊覽區內,主要分佈於曲阜市南九龍山、亭山以及鄒城市四基山一帶,為西漢(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時期的古墓。

漢魯王墓群為西漢的魯王墓。共13座,其中五座位於九龍山南坡山腰,墓門南向;兩座位於亭山北坡山腰,北向;六座位於鄒城市四基山和雲山。均為東西並列,開鑿于山巖之中的洞室墓。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九龍山是西漢漢景帝之子魯王劉餘及其子孫之墓。陵墓依山開鑿,是中國最大的山崖墓群。 陵墓共有五座,均闢山鑿洞而成。最大墓長72.1米,其中墓道鑿成峽谷,長37.5米,高達18.4米,甬道及墓室鑿成洞穴,長34.6米,內有前室、後室、耳室、車馬室等11室。現墓內按漢代王陵禮制規格復原陳列。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九龍山漢魯王墓位於九龍山南坡山腰,墓門南向,共有五座(M1——M5),最東邊的是M1,沒有挖掘,其餘四座均於1970年挖掘,四座墓形制結構大體相似,均由墓道、車馬室、墓門、甬道、前室、後室、及耳室、側室等組成,並有排水設施。墓葬皆早年被盜。4座墓葬以三號墓規模最大,出土遺物也最為豐富。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據網上資料介紹,三號墓和四號墓內出土的文物現都在濟南的山東省博物館內展覽,目前墓內放置的是仿製文物。以下照片是從網上搜索出來的,是三號墓內的情況,其他墓的情景基本大同小異。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三號墓是已發掘的西漢魯王墓中最大的一座。全長72.1米,最寬處24.30米。由墓道、東西車馬室、墓門、甬道、耳室、前室及東西側室、後室、及其棺室等組成。並有排水設施。墓道為自上而下開鑿,底部平直。其北端近墓門處闢對稱的兩個耳室,放置車馬。自墓門起為鑿山形成洞室。墓門用4疊19塊巨石堵塞,其中一石隸書“王陵塞石、廣四尺”。墓門後為甬道,甬道兩側各闢一耳室。前室靠北部東西兩側各鑿一小甬道,甬道內各鑿有前後兩個側室。後室為槨室,北壁鑿一龕作棺室,龕內原建瓦頂木屋以停放靈柩,葬具、屍骨已朽。墓內有完整的排水系統,前後室為明溝,其他均為在溝上蓋石板,溝直通至東車馬室後。出土的主要遺物:陶器有彩繪鼎、盤、杯;銅器有弩機、鎏金車馬器、銅鏡、宮中行樂錢、銅印。另有金飾玉佩、銀鏤玉衣殘片、殘漆器、珊瑚瑪瑙飾等。其中銅印印文“慶忌”,說明此墓為第三代魯孝王劉慶忌墓。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四座漢墓均依山開鑿,墓門向南,東西並列,墓室結構大同小異,有墓道、東西耳室。墓門直通前室,裡面有模型車,前室外兩側有小甬道通向兩耳室,東耳室存穀物,西耳室放肉食,前室兩側各有小南道通向南北相對兩側室,四室結構相同。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墓門石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兩側的石室內是車馬室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陰森的甬道,高約一點九米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圖片左側是古墓的排水溝,右側的兩個坑是放置墓門頂門石的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墓室兩側的耳室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武家村建村於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坐落於山東省曲阜市城南九龍山,該村擁有多處文物古蹟。有漢魯王墓群(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九龍山摩崖造像石刻(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武文昌墓(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並駐有曲阜市佛教協會 。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龍山禪院

九龍山是座風水寶山,因山形像龍得名,九龍山的龍尾部位就是漢墓所在地,九龍山的龍頭部位是九龍山摩崖造像所在地。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九龍山摩崖造像石刻,位於武家村東約百米處的山坡上。石刻刻於盛唐,造像共有大小石佛洞龕6處。自南往北,第一龕為盧舍那佛像,刻於唐天寶十五年(756年),第二龕雕菩薩立像一尊,第三龕雕菩薩一尊,第四龕雕文殊菩薩乘坐獅子之上,第五龕刻普賢菩薩乘坐白象之上,第六龕刻立佛一尊。

九龍山摩崖造像石刻,保存完好,其佛龕造像的鑿刻方式,反應了中原北方地區佛教造像窟龕的發展演變過程,是研究當地風俗民情和石刻藝術的珍貴實物資料,具有極高的研究價值。1985年被公佈為濟寧市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被公佈為山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石刻面積大約有一百平方米,圍繞山石雕刻而成。菩薩刻像高約一米半左右,相貌雍容祥和。主像兩側有小型金剛、大士刻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回程走九龍山中,欣賞自然之美景。過鄒城北向東,看新城鉅變。在鴻山和五寶庵山之間林中小憩,微風拂面,快哉!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遊覽完孟母林,順鄉間小路去往東北方向的九龍山。遠遠就看到山上有四條深深的石溝,那就是漢魯王的古墓。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九龍山位於鄒城東北15公里,為昌平山系西端較大的山。北與曲阜市交界(以主峰向西山脊為界,西北部屬曲阜市),東與臥虎山對峙,西瞰溪湖並和亭山向望,南麓有明魯荒王陵。南北走向,周長8.6公里,面積4平方公里。共有九峰,主要有三峰,主峰海拔215.4米,南峰海拔197米,北峰海拔195米。該山逶迤起伏,有九峰,像條游龍,故名九龍山。據清康熙五十四年《鄒縣地理志》載:“九龍山,縣東北,據城二十里,在蟠龍山的西南五里,山形起伏,其數凡九”。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漢魯王墓群在九龍山風水遊覽區內,主要分佈於曲阜市南九龍山、亭山以及鄒城市四基山一帶,為西漢(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時期的古墓。

漢魯王墓群為西漢的魯王墓。共13座,其中五座位於九龍山南坡山腰,墓門南向;兩座位於亭山北坡山腰,北向;六座位於鄒城市四基山和雲山。均為東西並列,開鑿于山巖之中的洞室墓。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九龍山是西漢漢景帝之子魯王劉餘及其子孫之墓。陵墓依山開鑿,是中國最大的山崖墓群。 陵墓共有五座,均闢山鑿洞而成。最大墓長72.1米,其中墓道鑿成峽谷,長37.5米,高達18.4米,甬道及墓室鑿成洞穴,長34.6米,內有前室、後室、耳室、車馬室等11室。現墓內按漢代王陵禮制規格復原陳列。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九龍山漢魯王墓位於九龍山南坡山腰,墓門南向,共有五座(M1——M5),最東邊的是M1,沒有挖掘,其餘四座均於1970年挖掘,四座墓形制結構大體相似,均由墓道、車馬室、墓門、甬道、前室、後室、及耳室、側室等組成,並有排水設施。墓葬皆早年被盜。4座墓葬以三號墓規模最大,出土遺物也最為豐富。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據網上資料介紹,三號墓和四號墓內出土的文物現都在濟南的山東省博物館內展覽,目前墓內放置的是仿製文物。以下照片是從網上搜索出來的,是三號墓內的情況,其他墓的情景基本大同小異。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三號墓是已發掘的西漢魯王墓中最大的一座。全長72.1米,最寬處24.30米。由墓道、東西車馬室、墓門、甬道、耳室、前室及東西側室、後室、及其棺室等組成。並有排水設施。墓道為自上而下開鑿,底部平直。其北端近墓門處闢對稱的兩個耳室,放置車馬。自墓門起為鑿山形成洞室。墓門用4疊19塊巨石堵塞,其中一石隸書“王陵塞石、廣四尺”。墓門後為甬道,甬道兩側各闢一耳室。前室靠北部東西兩側各鑿一小甬道,甬道內各鑿有前後兩個側室。後室為槨室,北壁鑿一龕作棺室,龕內原建瓦頂木屋以停放靈柩,葬具、屍骨已朽。墓內有完整的排水系統,前後室為明溝,其他均為在溝上蓋石板,溝直通至東車馬室後。出土的主要遺物:陶器有彩繪鼎、盤、杯;銅器有弩機、鎏金車馬器、銅鏡、宮中行樂錢、銅印。另有金飾玉佩、銀鏤玉衣殘片、殘漆器、珊瑚瑪瑙飾等。其中銅印印文“慶忌”,說明此墓為第三代魯孝王劉慶忌墓。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四座漢墓均依山開鑿,墓門向南,東西並列,墓室結構大同小異,有墓道、東西耳室。墓門直通前室,裡面有模型車,前室外兩側有小甬道通向兩耳室,東耳室存穀物,西耳室放肉食,前室兩側各有小南道通向南北相對兩側室,四室結構相同。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墓門石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兩側的石室內是車馬室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陰森的甬道,高約一點九米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圖片左側是古墓的排水溝,右側的兩個坑是放置墓門頂門石的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墓室兩側的耳室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武家村建村於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坐落於山東省曲阜市城南九龍山,該村擁有多處文物古蹟。有漢魯王墓群(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九龍山摩崖造像石刻(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武文昌墓(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並駐有曲阜市佛教協會 。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龍山禪院

九龍山是座風水寶山,因山形像龍得名,九龍山的龍尾部位就是漢墓所在地,九龍山的龍頭部位是九龍山摩崖造像所在地。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九龍山摩崖造像石刻,位於武家村東約百米處的山坡上。石刻刻於盛唐,造像共有大小石佛洞龕6處。自南往北,第一龕為盧舍那佛像,刻於唐天寶十五年(756年),第二龕雕菩薩立像一尊,第三龕雕菩薩一尊,第四龕雕文殊菩薩乘坐獅子之上,第五龕刻普賢菩薩乘坐白象之上,第六龕刻立佛一尊。

九龍山摩崖造像石刻,保存完好,其佛龕造像的鑿刻方式,反應了中原北方地區佛教造像窟龕的發展演變過程,是研究當地風俗民情和石刻藝術的珍貴實物資料,具有極高的研究價值。1985年被公佈為濟寧市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被公佈為山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石刻面積大約有一百平方米,圍繞山石雕刻而成。菩薩刻像高約一米半左右,相貌雍容祥和。主像兩側有小型金剛、大士刻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回程走九龍山中,欣賞自然之美景。過鄒城北向東,看新城鉅變。在鴻山和五寶庵山之間林中小憩,微風拂面,快哉!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遊覽完孟母林,順鄉間小路去往東北方向的九龍山。遠遠就看到山上有四條深深的石溝,那就是漢魯王的古墓。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九龍山位於鄒城東北15公里,為昌平山系西端較大的山。北與曲阜市交界(以主峰向西山脊為界,西北部屬曲阜市),東與臥虎山對峙,西瞰溪湖並和亭山向望,南麓有明魯荒王陵。南北走向,周長8.6公里,面積4平方公里。共有九峰,主要有三峰,主峰海拔215.4米,南峰海拔197米,北峰海拔195米。該山逶迤起伏,有九峰,像條游龍,故名九龍山。據清康熙五十四年《鄒縣地理志》載:“九龍山,縣東北,據城二十里,在蟠龍山的西南五里,山形起伏,其數凡九”。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漢魯王墓群在九龍山風水遊覽區內,主要分佈於曲阜市南九龍山、亭山以及鄒城市四基山一帶,為西漢(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時期的古墓。

漢魯王墓群為西漢的魯王墓。共13座,其中五座位於九龍山南坡山腰,墓門南向;兩座位於亭山北坡山腰,北向;六座位於鄒城市四基山和雲山。均為東西並列,開鑿于山巖之中的洞室墓。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九龍山是西漢漢景帝之子魯王劉餘及其子孫之墓。陵墓依山開鑿,是中國最大的山崖墓群。 陵墓共有五座,均闢山鑿洞而成。最大墓長72.1米,其中墓道鑿成峽谷,長37.5米,高達18.4米,甬道及墓室鑿成洞穴,長34.6米,內有前室、後室、耳室、車馬室等11室。現墓內按漢代王陵禮制規格復原陳列。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九龍山漢魯王墓位於九龍山南坡山腰,墓門南向,共有五座(M1——M5),最東邊的是M1,沒有挖掘,其餘四座均於1970年挖掘,四座墓形制結構大體相似,均由墓道、車馬室、墓門、甬道、前室、後室、及耳室、側室等組成,並有排水設施。墓葬皆早年被盜。4座墓葬以三號墓規模最大,出土遺物也最為豐富。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據網上資料介紹,三號墓和四號墓內出土的文物現都在濟南的山東省博物館內展覽,目前墓內放置的是仿製文物。以下照片是從網上搜索出來的,是三號墓內的情況,其他墓的情景基本大同小異。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三號墓是已發掘的西漢魯王墓中最大的一座。全長72.1米,最寬處24.30米。由墓道、東西車馬室、墓門、甬道、耳室、前室及東西側室、後室、及其棺室等組成。並有排水設施。墓道為自上而下開鑿,底部平直。其北端近墓門處闢對稱的兩個耳室,放置車馬。自墓門起為鑿山形成洞室。墓門用4疊19塊巨石堵塞,其中一石隸書“王陵塞石、廣四尺”。墓門後為甬道,甬道兩側各闢一耳室。前室靠北部東西兩側各鑿一小甬道,甬道內各鑿有前後兩個側室。後室為槨室,北壁鑿一龕作棺室,龕內原建瓦頂木屋以停放靈柩,葬具、屍骨已朽。墓內有完整的排水系統,前後室為明溝,其他均為在溝上蓋石板,溝直通至東車馬室後。出土的主要遺物:陶器有彩繪鼎、盤、杯;銅器有弩機、鎏金車馬器、銅鏡、宮中行樂錢、銅印。另有金飾玉佩、銀鏤玉衣殘片、殘漆器、珊瑚瑪瑙飾等。其中銅印印文“慶忌”,說明此墓為第三代魯孝王劉慶忌墓。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四座漢墓均依山開鑿,墓門向南,東西並列,墓室結構大同小異,有墓道、東西耳室。墓門直通前室,裡面有模型車,前室外兩側有小甬道通向兩耳室,東耳室存穀物,西耳室放肉食,前室兩側各有小南道通向南北相對兩側室,四室結構相同。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墓門石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兩側的石室內是車馬室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陰森的甬道,高約一點九米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圖片左側是古墓的排水溝,右側的兩個坑是放置墓門頂門石的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墓室兩側的耳室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武家村建村於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坐落於山東省曲阜市城南九龍山,該村擁有多處文物古蹟。有漢魯王墓群(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九龍山摩崖造像石刻(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武文昌墓(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並駐有曲阜市佛教協會 。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龍山禪院

九龍山是座風水寶山,因山形像龍得名,九龍山的龍尾部位就是漢墓所在地,九龍山的龍頭部位是九龍山摩崖造像所在地。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九龍山摩崖造像石刻,位於武家村東約百米處的山坡上。石刻刻於盛唐,造像共有大小石佛洞龕6處。自南往北,第一龕為盧舍那佛像,刻於唐天寶十五年(756年),第二龕雕菩薩立像一尊,第三龕雕菩薩一尊,第四龕雕文殊菩薩乘坐獅子之上,第五龕刻普賢菩薩乘坐白象之上,第六龕刻立佛一尊。

九龍山摩崖造像石刻,保存完好,其佛龕造像的鑿刻方式,反應了中原北方地區佛教造像窟龕的發展演變過程,是研究當地風俗民情和石刻藝術的珍貴實物資料,具有極高的研究價值。1985年被公佈為濟寧市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被公佈為山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石刻面積大約有一百平方米,圍繞山石雕刻而成。菩薩刻像高約一米半左右,相貌雍容祥和。主像兩側有小型金剛、大士刻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回程走九龍山中,欣賞自然之美景。過鄒城北向東,看新城鉅變。在鴻山和五寶庵山之間林中小憩,微風拂面,快哉!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遊覽完孟母林,順鄉間小路去往東北方向的九龍山。遠遠就看到山上有四條深深的石溝,那就是漢魯王的古墓。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九龍山位於鄒城東北15公里,為昌平山系西端較大的山。北與曲阜市交界(以主峰向西山脊為界,西北部屬曲阜市),東與臥虎山對峙,西瞰溪湖並和亭山向望,南麓有明魯荒王陵。南北走向,周長8.6公里,面積4平方公里。共有九峰,主要有三峰,主峰海拔215.4米,南峰海拔197米,北峰海拔195米。該山逶迤起伏,有九峰,像條游龍,故名九龍山。據清康熙五十四年《鄒縣地理志》載:“九龍山,縣東北,據城二十里,在蟠龍山的西南五里,山形起伏,其數凡九”。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漢魯王墓群在九龍山風水遊覽區內,主要分佈於曲阜市南九龍山、亭山以及鄒城市四基山一帶,為西漢(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時期的古墓。

漢魯王墓群為西漢的魯王墓。共13座,其中五座位於九龍山南坡山腰,墓門南向;兩座位於亭山北坡山腰,北向;六座位於鄒城市四基山和雲山。均為東西並列,開鑿于山巖之中的洞室墓。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九龍山是西漢漢景帝之子魯王劉餘及其子孫之墓。陵墓依山開鑿,是中國最大的山崖墓群。 陵墓共有五座,均闢山鑿洞而成。最大墓長72.1米,其中墓道鑿成峽谷,長37.5米,高達18.4米,甬道及墓室鑿成洞穴,長34.6米,內有前室、後室、耳室、車馬室等11室。現墓內按漢代王陵禮制規格復原陳列。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九龍山漢魯王墓位於九龍山南坡山腰,墓門南向,共有五座(M1——M5),最東邊的是M1,沒有挖掘,其餘四座均於1970年挖掘,四座墓形制結構大體相似,均由墓道、車馬室、墓門、甬道、前室、後室、及耳室、側室等組成,並有排水設施。墓葬皆早年被盜。4座墓葬以三號墓規模最大,出土遺物也最為豐富。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據網上資料介紹,三號墓和四號墓內出土的文物現都在濟南的山東省博物館內展覽,目前墓內放置的是仿製文物。以下照片是從網上搜索出來的,是三號墓內的情況,其他墓的情景基本大同小異。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三號墓是已發掘的西漢魯王墓中最大的一座。全長72.1米,最寬處24.30米。由墓道、東西車馬室、墓門、甬道、耳室、前室及東西側室、後室、及其棺室等組成。並有排水設施。墓道為自上而下開鑿,底部平直。其北端近墓門處闢對稱的兩個耳室,放置車馬。自墓門起為鑿山形成洞室。墓門用4疊19塊巨石堵塞,其中一石隸書“王陵塞石、廣四尺”。墓門後為甬道,甬道兩側各闢一耳室。前室靠北部東西兩側各鑿一小甬道,甬道內各鑿有前後兩個側室。後室為槨室,北壁鑿一龕作棺室,龕內原建瓦頂木屋以停放靈柩,葬具、屍骨已朽。墓內有完整的排水系統,前後室為明溝,其他均為在溝上蓋石板,溝直通至東車馬室後。出土的主要遺物:陶器有彩繪鼎、盤、杯;銅器有弩機、鎏金車馬器、銅鏡、宮中行樂錢、銅印。另有金飾玉佩、銀鏤玉衣殘片、殘漆器、珊瑚瑪瑙飾等。其中銅印印文“慶忌”,說明此墓為第三代魯孝王劉慶忌墓。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四座漢墓均依山開鑿,墓門向南,東西並列,墓室結構大同小異,有墓道、東西耳室。墓門直通前室,裡面有模型車,前室外兩側有小甬道通向兩耳室,東耳室存穀物,西耳室放肉食,前室兩側各有小南道通向南北相對兩側室,四室結構相同。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墓門石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兩側的石室內是車馬室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陰森的甬道,高約一點九米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圖片左側是古墓的排水溝,右側的兩個坑是放置墓門頂門石的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墓室兩側的耳室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武家村建村於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坐落於山東省曲阜市城南九龍山,該村擁有多處文物古蹟。有漢魯王墓群(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九龍山摩崖造像石刻(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武文昌墓(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並駐有曲阜市佛教協會 。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龍山禪院

九龍山是座風水寶山,因山形像龍得名,九龍山的龍尾部位就是漢墓所在地,九龍山的龍頭部位是九龍山摩崖造像所在地。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九龍山摩崖造像石刻,位於武家村東約百米處的山坡上。石刻刻於盛唐,造像共有大小石佛洞龕6處。自南往北,第一龕為盧舍那佛像,刻於唐天寶十五年(756年),第二龕雕菩薩立像一尊,第三龕雕菩薩一尊,第四龕雕文殊菩薩乘坐獅子之上,第五龕刻普賢菩薩乘坐白象之上,第六龕刻立佛一尊。

九龍山摩崖造像石刻,保存完好,其佛龕造像的鑿刻方式,反應了中原北方地區佛教造像窟龕的發展演變過程,是研究當地風俗民情和石刻藝術的珍貴實物資料,具有極高的研究價值。1985年被公佈為濟寧市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被公佈為山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石刻面積大約有一百平方米,圍繞山石雕刻而成。菩薩刻像高約一米半左右,相貌雍容祥和。主像兩側有小型金剛、大士刻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回程走九龍山中,欣賞自然之美景。過鄒城北向東,看新城鉅變。在鴻山和五寶庵山之間林中小憩,微風拂面,快哉!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遊覽完孟母林,順鄉間小路去往東北方向的九龍山。遠遠就看到山上有四條深深的石溝,那就是漢魯王的古墓。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九龍山位於鄒城東北15公里,為昌平山系西端較大的山。北與曲阜市交界(以主峰向西山脊為界,西北部屬曲阜市),東與臥虎山對峙,西瞰溪湖並和亭山向望,南麓有明魯荒王陵。南北走向,周長8.6公里,面積4平方公里。共有九峰,主要有三峰,主峰海拔215.4米,南峰海拔197米,北峰海拔195米。該山逶迤起伏,有九峰,像條游龍,故名九龍山。據清康熙五十四年《鄒縣地理志》載:“九龍山,縣東北,據城二十里,在蟠龍山的西南五里,山形起伏,其數凡九”。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漢魯王墓群在九龍山風水遊覽區內,主要分佈於曲阜市南九龍山、亭山以及鄒城市四基山一帶,為西漢(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時期的古墓。

漢魯王墓群為西漢的魯王墓。共13座,其中五座位於九龍山南坡山腰,墓門南向;兩座位於亭山北坡山腰,北向;六座位於鄒城市四基山和雲山。均為東西並列,開鑿于山巖之中的洞室墓。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九龍山是西漢漢景帝之子魯王劉餘及其子孫之墓。陵墓依山開鑿,是中國最大的山崖墓群。 陵墓共有五座,均闢山鑿洞而成。最大墓長72.1米,其中墓道鑿成峽谷,長37.5米,高達18.4米,甬道及墓室鑿成洞穴,長34.6米,內有前室、後室、耳室、車馬室等11室。現墓內按漢代王陵禮制規格復原陳列。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九龍山漢魯王墓位於九龍山南坡山腰,墓門南向,共有五座(M1——M5),最東邊的是M1,沒有挖掘,其餘四座均於1970年挖掘,四座墓形制結構大體相似,均由墓道、車馬室、墓門、甬道、前室、後室、及耳室、側室等組成,並有排水設施。墓葬皆早年被盜。4座墓葬以三號墓規模最大,出土遺物也最為豐富。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據網上資料介紹,三號墓和四號墓內出土的文物現都在濟南的山東省博物館內展覽,目前墓內放置的是仿製文物。以下照片是從網上搜索出來的,是三號墓內的情況,其他墓的情景基本大同小異。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三號墓是已發掘的西漢魯王墓中最大的一座。全長72.1米,最寬處24.30米。由墓道、東西車馬室、墓門、甬道、耳室、前室及東西側室、後室、及其棺室等組成。並有排水設施。墓道為自上而下開鑿,底部平直。其北端近墓門處闢對稱的兩個耳室,放置車馬。自墓門起為鑿山形成洞室。墓門用4疊19塊巨石堵塞,其中一石隸書“王陵塞石、廣四尺”。墓門後為甬道,甬道兩側各闢一耳室。前室靠北部東西兩側各鑿一小甬道,甬道內各鑿有前後兩個側室。後室為槨室,北壁鑿一龕作棺室,龕內原建瓦頂木屋以停放靈柩,葬具、屍骨已朽。墓內有完整的排水系統,前後室為明溝,其他均為在溝上蓋石板,溝直通至東車馬室後。出土的主要遺物:陶器有彩繪鼎、盤、杯;銅器有弩機、鎏金車馬器、銅鏡、宮中行樂錢、銅印。另有金飾玉佩、銀鏤玉衣殘片、殘漆器、珊瑚瑪瑙飾等。其中銅印印文“慶忌”,說明此墓為第三代魯孝王劉慶忌墓。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四座漢墓均依山開鑿,墓門向南,東西並列,墓室結構大同小異,有墓道、東西耳室。墓門直通前室,裡面有模型車,前室外兩側有小甬道通向兩耳室,東耳室存穀物,西耳室放肉食,前室兩側各有小南道通向南北相對兩側室,四室結構相同。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墓門石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兩側的石室內是車馬室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陰森的甬道,高約一點九米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圖片左側是古墓的排水溝,右側的兩個坑是放置墓門頂門石的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墓室兩側的耳室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武家村建村於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坐落於山東省曲阜市城南九龍山,該村擁有多處文物古蹟。有漢魯王墓群(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九龍山摩崖造像石刻(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武文昌墓(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並駐有曲阜市佛教協會 。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龍山禪院

九龍山是座風水寶山,因山形像龍得名,九龍山的龍尾部位就是漢墓所在地,九龍山的龍頭部位是九龍山摩崖造像所在地。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九龍山摩崖造像石刻,位於武家村東約百米處的山坡上。石刻刻於盛唐,造像共有大小石佛洞龕6處。自南往北,第一龕為盧舍那佛像,刻於唐天寶十五年(756年),第二龕雕菩薩立像一尊,第三龕雕菩薩一尊,第四龕雕文殊菩薩乘坐獅子之上,第五龕刻普賢菩薩乘坐白象之上,第六龕刻立佛一尊。

九龍山摩崖造像石刻,保存完好,其佛龕造像的鑿刻方式,反應了中原北方地區佛教造像窟龕的發展演變過程,是研究當地風俗民情和石刻藝術的珍貴實物資料,具有極高的研究價值。1985年被公佈為濟寧市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被公佈為山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石刻面積大約有一百平方米,圍繞山石雕刻而成。菩薩刻像高約一米半左右,相貌雍容祥和。主像兩側有小型金剛、大士刻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回程走九龍山中,欣賞自然之美景。過鄒城北向東,看新城鉅變。在鴻山和五寶庵山之間林中小憩,微風拂面,快哉!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遊覽完孟母林,順鄉間小路去往東北方向的九龍山。遠遠就看到山上有四條深深的石溝,那就是漢魯王的古墓。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九龍山位於鄒城東北15公里,為昌平山系西端較大的山。北與曲阜市交界(以主峰向西山脊為界,西北部屬曲阜市),東與臥虎山對峙,西瞰溪湖並和亭山向望,南麓有明魯荒王陵。南北走向,周長8.6公里,面積4平方公里。共有九峰,主要有三峰,主峰海拔215.4米,南峰海拔197米,北峰海拔195米。該山逶迤起伏,有九峰,像條游龍,故名九龍山。據清康熙五十四年《鄒縣地理志》載:“九龍山,縣東北,據城二十里,在蟠龍山的西南五里,山形起伏,其數凡九”。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漢魯王墓群在九龍山風水遊覽區內,主要分佈於曲阜市南九龍山、亭山以及鄒城市四基山一帶,為西漢(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時期的古墓。

漢魯王墓群為西漢的魯王墓。共13座,其中五座位於九龍山南坡山腰,墓門南向;兩座位於亭山北坡山腰,北向;六座位於鄒城市四基山和雲山。均為東西並列,開鑿于山巖之中的洞室墓。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九龍山是西漢漢景帝之子魯王劉餘及其子孫之墓。陵墓依山開鑿,是中國最大的山崖墓群。 陵墓共有五座,均闢山鑿洞而成。最大墓長72.1米,其中墓道鑿成峽谷,長37.5米,高達18.4米,甬道及墓室鑿成洞穴,長34.6米,內有前室、後室、耳室、車馬室等11室。現墓內按漢代王陵禮制規格復原陳列。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九龍山漢魯王墓位於九龍山南坡山腰,墓門南向,共有五座(M1——M5),最東邊的是M1,沒有挖掘,其餘四座均於1970年挖掘,四座墓形制結構大體相似,均由墓道、車馬室、墓門、甬道、前室、後室、及耳室、側室等組成,並有排水設施。墓葬皆早年被盜。4座墓葬以三號墓規模最大,出土遺物也最為豐富。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據網上資料介紹,三號墓和四號墓內出土的文物現都在濟南的山東省博物館內展覽,目前墓內放置的是仿製文物。以下照片是從網上搜索出來的,是三號墓內的情況,其他墓的情景基本大同小異。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三號墓是已發掘的西漢魯王墓中最大的一座。全長72.1米,最寬處24.30米。由墓道、東西車馬室、墓門、甬道、耳室、前室及東西側室、後室、及其棺室等組成。並有排水設施。墓道為自上而下開鑿,底部平直。其北端近墓門處闢對稱的兩個耳室,放置車馬。自墓門起為鑿山形成洞室。墓門用4疊19塊巨石堵塞,其中一石隸書“王陵塞石、廣四尺”。墓門後為甬道,甬道兩側各闢一耳室。前室靠北部東西兩側各鑿一小甬道,甬道內各鑿有前後兩個側室。後室為槨室,北壁鑿一龕作棺室,龕內原建瓦頂木屋以停放靈柩,葬具、屍骨已朽。墓內有完整的排水系統,前後室為明溝,其他均為在溝上蓋石板,溝直通至東車馬室後。出土的主要遺物:陶器有彩繪鼎、盤、杯;銅器有弩機、鎏金車馬器、銅鏡、宮中行樂錢、銅印。另有金飾玉佩、銀鏤玉衣殘片、殘漆器、珊瑚瑪瑙飾等。其中銅印印文“慶忌”,說明此墓為第三代魯孝王劉慶忌墓。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四座漢墓均依山開鑿,墓門向南,東西並列,墓室結構大同小異,有墓道、東西耳室。墓門直通前室,裡面有模型車,前室外兩側有小甬道通向兩耳室,東耳室存穀物,西耳室放肉食,前室兩側各有小南道通向南北相對兩側室,四室結構相同。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墓門石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兩側的石室內是車馬室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陰森的甬道,高約一點九米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圖片左側是古墓的排水溝,右側的兩個坑是放置墓門頂門石的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墓室兩側的耳室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武家村建村於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坐落於山東省曲阜市城南九龍山,該村擁有多處文物古蹟。有漢魯王墓群(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九龍山摩崖造像石刻(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武文昌墓(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並駐有曲阜市佛教協會 。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龍山禪院

九龍山是座風水寶山,因山形像龍得名,九龍山的龍尾部位就是漢墓所在地,九龍山的龍頭部位是九龍山摩崖造像所在地。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九龍山摩崖造像石刻,位於武家村東約百米處的山坡上。石刻刻於盛唐,造像共有大小石佛洞龕6處。自南往北,第一龕為盧舍那佛像,刻於唐天寶十五年(756年),第二龕雕菩薩立像一尊,第三龕雕菩薩一尊,第四龕雕文殊菩薩乘坐獅子之上,第五龕刻普賢菩薩乘坐白象之上,第六龕刻立佛一尊。

九龍山摩崖造像石刻,保存完好,其佛龕造像的鑿刻方式,反應了中原北方地區佛教造像窟龕的發展演變過程,是研究當地風俗民情和石刻藝術的珍貴實物資料,具有極高的研究價值。1985年被公佈為濟寧市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被公佈為山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石刻面積大約有一百平方米,圍繞山石雕刻而成。菩薩刻像高約一米半左右,相貌雍容祥和。主像兩側有小型金剛、大士刻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回程走九龍山中,欣賞自然之美景。過鄒城北向東,看新城鉅變。在鴻山和五寶庵山之間林中小憩,微風拂面,快哉!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遊覽完孟母林,順鄉間小路去往東北方向的九龍山。遠遠就看到山上有四條深深的石溝,那就是漢魯王的古墓。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九龍山位於鄒城東北15公里,為昌平山系西端較大的山。北與曲阜市交界(以主峰向西山脊為界,西北部屬曲阜市),東與臥虎山對峙,西瞰溪湖並和亭山向望,南麓有明魯荒王陵。南北走向,周長8.6公里,面積4平方公里。共有九峰,主要有三峰,主峰海拔215.4米,南峰海拔197米,北峰海拔195米。該山逶迤起伏,有九峰,像條游龍,故名九龍山。據清康熙五十四年《鄒縣地理志》載:“九龍山,縣東北,據城二十里,在蟠龍山的西南五里,山形起伏,其數凡九”。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漢魯王墓群在九龍山風水遊覽區內,主要分佈於曲阜市南九龍山、亭山以及鄒城市四基山一帶,為西漢(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時期的古墓。

漢魯王墓群為西漢的魯王墓。共13座,其中五座位於九龍山南坡山腰,墓門南向;兩座位於亭山北坡山腰,北向;六座位於鄒城市四基山和雲山。均為東西並列,開鑿于山巖之中的洞室墓。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九龍山是西漢漢景帝之子魯王劉餘及其子孫之墓。陵墓依山開鑿,是中國最大的山崖墓群。 陵墓共有五座,均闢山鑿洞而成。最大墓長72.1米,其中墓道鑿成峽谷,長37.5米,高達18.4米,甬道及墓室鑿成洞穴,長34.6米,內有前室、後室、耳室、車馬室等11室。現墓內按漢代王陵禮制規格復原陳列。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九龍山漢魯王墓位於九龍山南坡山腰,墓門南向,共有五座(M1——M5),最東邊的是M1,沒有挖掘,其餘四座均於1970年挖掘,四座墓形制結構大體相似,均由墓道、車馬室、墓門、甬道、前室、後室、及耳室、側室等組成,並有排水設施。墓葬皆早年被盜。4座墓葬以三號墓規模最大,出土遺物也最為豐富。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據網上資料介紹,三號墓和四號墓內出土的文物現都在濟南的山東省博物館內展覽,目前墓內放置的是仿製文物。以下照片是從網上搜索出來的,是三號墓內的情況,其他墓的情景基本大同小異。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三號墓是已發掘的西漢魯王墓中最大的一座。全長72.1米,最寬處24.30米。由墓道、東西車馬室、墓門、甬道、耳室、前室及東西側室、後室、及其棺室等組成。並有排水設施。墓道為自上而下開鑿,底部平直。其北端近墓門處闢對稱的兩個耳室,放置車馬。自墓門起為鑿山形成洞室。墓門用4疊19塊巨石堵塞,其中一石隸書“王陵塞石、廣四尺”。墓門後為甬道,甬道兩側各闢一耳室。前室靠北部東西兩側各鑿一小甬道,甬道內各鑿有前後兩個側室。後室為槨室,北壁鑿一龕作棺室,龕內原建瓦頂木屋以停放靈柩,葬具、屍骨已朽。墓內有完整的排水系統,前後室為明溝,其他均為在溝上蓋石板,溝直通至東車馬室後。出土的主要遺物:陶器有彩繪鼎、盤、杯;銅器有弩機、鎏金車馬器、銅鏡、宮中行樂錢、銅印。另有金飾玉佩、銀鏤玉衣殘片、殘漆器、珊瑚瑪瑙飾等。其中銅印印文“慶忌”,說明此墓為第三代魯孝王劉慶忌墓。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四座漢墓均依山開鑿,墓門向南,東西並列,墓室結構大同小異,有墓道、東西耳室。墓門直通前室,裡面有模型車,前室外兩側有小甬道通向兩耳室,東耳室存穀物,西耳室放肉食,前室兩側各有小南道通向南北相對兩側室,四室結構相同。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墓門石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兩側的石室內是車馬室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陰森的甬道,高約一點九米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圖片左側是古墓的排水溝,右側的兩個坑是放置墓門頂門石的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墓室兩側的耳室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武家村建村於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坐落於山東省曲阜市城南九龍山,該村擁有多處文物古蹟。有漢魯王墓群(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九龍山摩崖造像石刻(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武文昌墓(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並駐有曲阜市佛教協會 。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龍山禪院

九龍山是座風水寶山,因山形像龍得名,九龍山的龍尾部位就是漢墓所在地,九龍山的龍頭部位是九龍山摩崖造像所在地。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九龍山摩崖造像石刻,位於武家村東約百米處的山坡上。石刻刻於盛唐,造像共有大小石佛洞龕6處。自南往北,第一龕為盧舍那佛像,刻於唐天寶十五年(756年),第二龕雕菩薩立像一尊,第三龕雕菩薩一尊,第四龕雕文殊菩薩乘坐獅子之上,第五龕刻普賢菩薩乘坐白象之上,第六龕刻立佛一尊。

九龍山摩崖造像石刻,保存完好,其佛龕造像的鑿刻方式,反應了中原北方地區佛教造像窟龕的發展演變過程,是研究當地風俗民情和石刻藝術的珍貴實物資料,具有極高的研究價值。1985年被公佈為濟寧市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被公佈為山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石刻面積大約有一百平方米,圍繞山石雕刻而成。菩薩刻像高約一米半左右,相貌雍容祥和。主像兩側有小型金剛、大士刻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回程走九龍山中,欣賞自然之美景。過鄒城北向東,看新城鉅變。在鴻山和五寶庵山之間林中小憩,微風拂面,快哉!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遊覽完孟母林,順鄉間小路去往東北方向的九龍山。遠遠就看到山上有四條深深的石溝,那就是漢魯王的古墓。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九龍山位於鄒城東北15公里,為昌平山系西端較大的山。北與曲阜市交界(以主峰向西山脊為界,西北部屬曲阜市),東與臥虎山對峙,西瞰溪湖並和亭山向望,南麓有明魯荒王陵。南北走向,周長8.6公里,面積4平方公里。共有九峰,主要有三峰,主峰海拔215.4米,南峰海拔197米,北峰海拔195米。該山逶迤起伏,有九峰,像條游龍,故名九龍山。據清康熙五十四年《鄒縣地理志》載:“九龍山,縣東北,據城二十里,在蟠龍山的西南五里,山形起伏,其數凡九”。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漢魯王墓群在九龍山風水遊覽區內,主要分佈於曲阜市南九龍山、亭山以及鄒城市四基山一帶,為西漢(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時期的古墓。

漢魯王墓群為西漢的魯王墓。共13座,其中五座位於九龍山南坡山腰,墓門南向;兩座位於亭山北坡山腰,北向;六座位於鄒城市四基山和雲山。均為東西並列,開鑿于山巖之中的洞室墓。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九龍山是西漢漢景帝之子魯王劉餘及其子孫之墓。陵墓依山開鑿,是中國最大的山崖墓群。 陵墓共有五座,均闢山鑿洞而成。最大墓長72.1米,其中墓道鑿成峽谷,長37.5米,高達18.4米,甬道及墓室鑿成洞穴,長34.6米,內有前室、後室、耳室、車馬室等11室。現墓內按漢代王陵禮制規格復原陳列。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九龍山漢魯王墓位於九龍山南坡山腰,墓門南向,共有五座(M1——M5),最東邊的是M1,沒有挖掘,其餘四座均於1970年挖掘,四座墓形制結構大體相似,均由墓道、車馬室、墓門、甬道、前室、後室、及耳室、側室等組成,並有排水設施。墓葬皆早年被盜。4座墓葬以三號墓規模最大,出土遺物也最為豐富。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據網上資料介紹,三號墓和四號墓內出土的文物現都在濟南的山東省博物館內展覽,目前墓內放置的是仿製文物。以下照片是從網上搜索出來的,是三號墓內的情況,其他墓的情景基本大同小異。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三號墓是已發掘的西漢魯王墓中最大的一座。全長72.1米,最寬處24.30米。由墓道、東西車馬室、墓門、甬道、耳室、前室及東西側室、後室、及其棺室等組成。並有排水設施。墓道為自上而下開鑿,底部平直。其北端近墓門處闢對稱的兩個耳室,放置車馬。自墓門起為鑿山形成洞室。墓門用4疊19塊巨石堵塞,其中一石隸書“王陵塞石、廣四尺”。墓門後為甬道,甬道兩側各闢一耳室。前室靠北部東西兩側各鑿一小甬道,甬道內各鑿有前後兩個側室。後室為槨室,北壁鑿一龕作棺室,龕內原建瓦頂木屋以停放靈柩,葬具、屍骨已朽。墓內有完整的排水系統,前後室為明溝,其他均為在溝上蓋石板,溝直通至東車馬室後。出土的主要遺物:陶器有彩繪鼎、盤、杯;銅器有弩機、鎏金車馬器、銅鏡、宮中行樂錢、銅印。另有金飾玉佩、銀鏤玉衣殘片、殘漆器、珊瑚瑪瑙飾等。其中銅印印文“慶忌”,說明此墓為第三代魯孝王劉慶忌墓。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四座漢墓均依山開鑿,墓門向南,東西並列,墓室結構大同小異,有墓道、東西耳室。墓門直通前室,裡面有模型車,前室外兩側有小甬道通向兩耳室,東耳室存穀物,西耳室放肉食,前室兩側各有小南道通向南北相對兩側室,四室結構相同。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墓門石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兩側的石室內是車馬室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陰森的甬道,高約一點九米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圖片左側是古墓的排水溝,右側的兩個坑是放置墓門頂門石的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墓室兩側的耳室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武家村建村於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坐落於山東省曲阜市城南九龍山,該村擁有多處文物古蹟。有漢魯王墓群(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九龍山摩崖造像石刻(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武文昌墓(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並駐有曲阜市佛教協會 。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龍山禪院

九龍山是座風水寶山,因山形像龍得名,九龍山的龍尾部位就是漢墓所在地,九龍山的龍頭部位是九龍山摩崖造像所在地。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九龍山摩崖造像石刻,位於武家村東約百米處的山坡上。石刻刻於盛唐,造像共有大小石佛洞龕6處。自南往北,第一龕為盧舍那佛像,刻於唐天寶十五年(756年),第二龕雕菩薩立像一尊,第三龕雕菩薩一尊,第四龕雕文殊菩薩乘坐獅子之上,第五龕刻普賢菩薩乘坐白象之上,第六龕刻立佛一尊。

九龍山摩崖造像石刻,保存完好,其佛龕造像的鑿刻方式,反應了中原北方地區佛教造像窟龕的發展演變過程,是研究當地風俗民情和石刻藝術的珍貴實物資料,具有極高的研究價值。1985年被公佈為濟寧市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被公佈為山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石刻面積大約有一百平方米,圍繞山石雕刻而成。菩薩刻像高約一米半左右,相貌雍容祥和。主像兩側有小型金剛、大士刻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回程走九龍山中,欣賞自然之美景。過鄒城北向東,看新城鉅變。在鴻山和五寶庵山之間林中小憩,微風拂面,快哉!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遊覽完孟母林,順鄉間小路去往東北方向的九龍山。遠遠就看到山上有四條深深的石溝,那就是漢魯王的古墓。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九龍山位於鄒城東北15公里,為昌平山系西端較大的山。北與曲阜市交界(以主峰向西山脊為界,西北部屬曲阜市),東與臥虎山對峙,西瞰溪湖並和亭山向望,南麓有明魯荒王陵。南北走向,周長8.6公里,面積4平方公里。共有九峰,主要有三峰,主峰海拔215.4米,南峰海拔197米,北峰海拔195米。該山逶迤起伏,有九峰,像條游龍,故名九龍山。據清康熙五十四年《鄒縣地理志》載:“九龍山,縣東北,據城二十里,在蟠龍山的西南五里,山形起伏,其數凡九”。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漢魯王墓群在九龍山風水遊覽區內,主要分佈於曲阜市南九龍山、亭山以及鄒城市四基山一帶,為西漢(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時期的古墓。

漢魯王墓群為西漢的魯王墓。共13座,其中五座位於九龍山南坡山腰,墓門南向;兩座位於亭山北坡山腰,北向;六座位於鄒城市四基山和雲山。均為東西並列,開鑿于山巖之中的洞室墓。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九龍山是西漢漢景帝之子魯王劉餘及其子孫之墓。陵墓依山開鑿,是中國最大的山崖墓群。 陵墓共有五座,均闢山鑿洞而成。最大墓長72.1米,其中墓道鑿成峽谷,長37.5米,高達18.4米,甬道及墓室鑿成洞穴,長34.6米,內有前室、後室、耳室、車馬室等11室。現墓內按漢代王陵禮制規格復原陳列。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九龍山漢魯王墓位於九龍山南坡山腰,墓門南向,共有五座(M1——M5),最東邊的是M1,沒有挖掘,其餘四座均於1970年挖掘,四座墓形制結構大體相似,均由墓道、車馬室、墓門、甬道、前室、後室、及耳室、側室等組成,並有排水設施。墓葬皆早年被盜。4座墓葬以三號墓規模最大,出土遺物也最為豐富。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據網上資料介紹,三號墓和四號墓內出土的文物現都在濟南的山東省博物館內展覽,目前墓內放置的是仿製文物。以下照片是從網上搜索出來的,是三號墓內的情況,其他墓的情景基本大同小異。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三號墓是已發掘的西漢魯王墓中最大的一座。全長72.1米,最寬處24.30米。由墓道、東西車馬室、墓門、甬道、耳室、前室及東西側室、後室、及其棺室等組成。並有排水設施。墓道為自上而下開鑿,底部平直。其北端近墓門處闢對稱的兩個耳室,放置車馬。自墓門起為鑿山形成洞室。墓門用4疊19塊巨石堵塞,其中一石隸書“王陵塞石、廣四尺”。墓門後為甬道,甬道兩側各闢一耳室。前室靠北部東西兩側各鑿一小甬道,甬道內各鑿有前後兩個側室。後室為槨室,北壁鑿一龕作棺室,龕內原建瓦頂木屋以停放靈柩,葬具、屍骨已朽。墓內有完整的排水系統,前後室為明溝,其他均為在溝上蓋石板,溝直通至東車馬室後。出土的主要遺物:陶器有彩繪鼎、盤、杯;銅器有弩機、鎏金車馬器、銅鏡、宮中行樂錢、銅印。另有金飾玉佩、銀鏤玉衣殘片、殘漆器、珊瑚瑪瑙飾等。其中銅印印文“慶忌”,說明此墓為第三代魯孝王劉慶忌墓。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四座漢墓均依山開鑿,墓門向南,東西並列,墓室結構大同小異,有墓道、東西耳室。墓門直通前室,裡面有模型車,前室外兩側有小甬道通向兩耳室,東耳室存穀物,西耳室放肉食,前室兩側各有小南道通向南北相對兩側室,四室結構相同。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墓門石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兩側的石室內是車馬室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陰森的甬道,高約一點九米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圖片左側是古墓的排水溝,右側的兩個坑是放置墓門頂門石的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墓室兩側的耳室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武家村建村於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坐落於山東省曲阜市城南九龍山,該村擁有多處文物古蹟。有漢魯王墓群(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九龍山摩崖造像石刻(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武文昌墓(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並駐有曲阜市佛教協會 。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龍山禪院

九龍山是座風水寶山,因山形像龍得名,九龍山的龍尾部位就是漢墓所在地,九龍山的龍頭部位是九龍山摩崖造像所在地。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九龍山摩崖造像石刻,位於武家村東約百米處的山坡上。石刻刻於盛唐,造像共有大小石佛洞龕6處。自南往北,第一龕為盧舍那佛像,刻於唐天寶十五年(756年),第二龕雕菩薩立像一尊,第三龕雕菩薩一尊,第四龕雕文殊菩薩乘坐獅子之上,第五龕刻普賢菩薩乘坐白象之上,第六龕刻立佛一尊。

九龍山摩崖造像石刻,保存完好,其佛龕造像的鑿刻方式,反應了中原北方地區佛教造像窟龕的發展演變過程,是研究當地風俗民情和石刻藝術的珍貴實物資料,具有極高的研究價值。1985年被公佈為濟寧市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被公佈為山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石刻面積大約有一百平方米,圍繞山石雕刻而成。菩薩刻像高約一米半左右,相貌雍容祥和。主像兩側有小型金剛、大士刻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回程走九龍山中,欣賞自然之美景。過鄒城北向東,看新城鉅變。在鴻山和五寶庵山之間林中小憩,微風拂面,快哉!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莫亭水庫、石鼓墩,龍山看晴雲。

"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遊覽完孟母林,順鄉間小路去往東北方向的九龍山。遠遠就看到山上有四條深深的石溝,那就是漢魯王的古墓。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九龍山位於鄒城東北15公里,為昌平山系西端較大的山。北與曲阜市交界(以主峰向西山脊為界,西北部屬曲阜市),東與臥虎山對峙,西瞰溪湖並和亭山向望,南麓有明魯荒王陵。南北走向,周長8.6公里,面積4平方公里。共有九峰,主要有三峰,主峰海拔215.4米,南峰海拔197米,北峰海拔195米。該山逶迤起伏,有九峰,像條游龍,故名九龍山。據清康熙五十四年《鄒縣地理志》載:“九龍山,縣東北,據城二十里,在蟠龍山的西南五里,山形起伏,其數凡九”。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漢魯王墓群在九龍山風水遊覽區內,主要分佈於曲阜市南九龍山、亭山以及鄒城市四基山一帶,為西漢(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時期的古墓。

漢魯王墓群為西漢的魯王墓。共13座,其中五座位於九龍山南坡山腰,墓門南向;兩座位於亭山北坡山腰,北向;六座位於鄒城市四基山和雲山。均為東西並列,開鑿于山巖之中的洞室墓。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九龍山是西漢漢景帝之子魯王劉餘及其子孫之墓。陵墓依山開鑿,是中國最大的山崖墓群。 陵墓共有五座,均闢山鑿洞而成。最大墓長72.1米,其中墓道鑿成峽谷,長37.5米,高達18.4米,甬道及墓室鑿成洞穴,長34.6米,內有前室、後室、耳室、車馬室等11室。現墓內按漢代王陵禮制規格復原陳列。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九龍山漢魯王墓位於九龍山南坡山腰,墓門南向,共有五座(M1——M5),最東邊的是M1,沒有挖掘,其餘四座均於1970年挖掘,四座墓形制結構大體相似,均由墓道、車馬室、墓門、甬道、前室、後室、及耳室、側室等組成,並有排水設施。墓葬皆早年被盜。4座墓葬以三號墓規模最大,出土遺物也最為豐富。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據網上資料介紹,三號墓和四號墓內出土的文物現都在濟南的山東省博物館內展覽,目前墓內放置的是仿製文物。以下照片是從網上搜索出來的,是三號墓內的情況,其他墓的情景基本大同小異。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三號墓是已發掘的西漢魯王墓中最大的一座。全長72.1米,最寬處24.30米。由墓道、東西車馬室、墓門、甬道、耳室、前室及東西側室、後室、及其棺室等組成。並有排水設施。墓道為自上而下開鑿,底部平直。其北端近墓門處闢對稱的兩個耳室,放置車馬。自墓門起為鑿山形成洞室。墓門用4疊19塊巨石堵塞,其中一石隸書“王陵塞石、廣四尺”。墓門後為甬道,甬道兩側各闢一耳室。前室靠北部東西兩側各鑿一小甬道,甬道內各鑿有前後兩個側室。後室為槨室,北壁鑿一龕作棺室,龕內原建瓦頂木屋以停放靈柩,葬具、屍骨已朽。墓內有完整的排水系統,前後室為明溝,其他均為在溝上蓋石板,溝直通至東車馬室後。出土的主要遺物:陶器有彩繪鼎、盤、杯;銅器有弩機、鎏金車馬器、銅鏡、宮中行樂錢、銅印。另有金飾玉佩、銀鏤玉衣殘片、殘漆器、珊瑚瑪瑙飾等。其中銅印印文“慶忌”,說明此墓為第三代魯孝王劉慶忌墓。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四座漢墓均依山開鑿,墓門向南,東西並列,墓室結構大同小異,有墓道、東西耳室。墓門直通前室,裡面有模型車,前室外兩側有小甬道通向兩耳室,東耳室存穀物,西耳室放肉食,前室兩側各有小南道通向南北相對兩側室,四室結構相同。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墓門石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兩側的石室內是車馬室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陰森的甬道,高約一點九米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圖片左側是古墓的排水溝,右側的兩個坑是放置墓門頂門石的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墓室兩側的耳室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武家村建村於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坐落於山東省曲阜市城南九龍山,該村擁有多處文物古蹟。有漢魯王墓群(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九龍山摩崖造像石刻(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武文昌墓(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並駐有曲阜市佛教協會 。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龍山禪院

九龍山是座風水寶山,因山形像龍得名,九龍山的龍尾部位就是漢墓所在地,九龍山的龍頭部位是九龍山摩崖造像所在地。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九龍山摩崖造像石刻,位於武家村東約百米處的山坡上。石刻刻於盛唐,造像共有大小石佛洞龕6處。自南往北,第一龕為盧舍那佛像,刻於唐天寶十五年(756年),第二龕雕菩薩立像一尊,第三龕雕菩薩一尊,第四龕雕文殊菩薩乘坐獅子之上,第五龕刻普賢菩薩乘坐白象之上,第六龕刻立佛一尊。

九龍山摩崖造像石刻,保存完好,其佛龕造像的鑿刻方式,反應了中原北方地區佛教造像窟龕的發展演變過程,是研究當地風俗民情和石刻藝術的珍貴實物資料,具有極高的研究價值。1985年被公佈為濟寧市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被公佈為山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石刻面積大約有一百平方米,圍繞山石雕刻而成。菩薩刻像高約一米半左右,相貌雍容祥和。主像兩側有小型金剛、大士刻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回程走九龍山中,欣賞自然之美景。過鄒城北向東,看新城鉅變。在鴻山和五寶庵山之間林中小憩,微風拂面,快哉!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莫亭水庫、石鼓墩,龍山看晴雲。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遊覽完孟母林,順鄉間小路去往東北方向的九龍山。遠遠就看到山上有四條深深的石溝,那就是漢魯王的古墓。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九龍山位於鄒城東北15公里,為昌平山系西端較大的山。北與曲阜市交界(以主峰向西山脊為界,西北部屬曲阜市),東與臥虎山對峙,西瞰溪湖並和亭山向望,南麓有明魯荒王陵。南北走向,周長8.6公里,面積4平方公里。共有九峰,主要有三峰,主峰海拔215.4米,南峰海拔197米,北峰海拔195米。該山逶迤起伏,有九峰,像條游龍,故名九龍山。據清康熙五十四年《鄒縣地理志》載:“九龍山,縣東北,據城二十里,在蟠龍山的西南五里,山形起伏,其數凡九”。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漢魯王墓群在九龍山風水遊覽區內,主要分佈於曲阜市南九龍山、亭山以及鄒城市四基山一帶,為西漢(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時期的古墓。

漢魯王墓群為西漢的魯王墓。共13座,其中五座位於九龍山南坡山腰,墓門南向;兩座位於亭山北坡山腰,北向;六座位於鄒城市四基山和雲山。均為東西並列,開鑿于山巖之中的洞室墓。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九龍山是西漢漢景帝之子魯王劉餘及其子孫之墓。陵墓依山開鑿,是中國最大的山崖墓群。 陵墓共有五座,均闢山鑿洞而成。最大墓長72.1米,其中墓道鑿成峽谷,長37.5米,高達18.4米,甬道及墓室鑿成洞穴,長34.6米,內有前室、後室、耳室、車馬室等11室。現墓內按漢代王陵禮制規格復原陳列。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九龍山漢魯王墓位於九龍山南坡山腰,墓門南向,共有五座(M1——M5),最東邊的是M1,沒有挖掘,其餘四座均於1970年挖掘,四座墓形制結構大體相似,均由墓道、車馬室、墓門、甬道、前室、後室、及耳室、側室等組成,並有排水設施。墓葬皆早年被盜。4座墓葬以三號墓規模最大,出土遺物也最為豐富。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據網上資料介紹,三號墓和四號墓內出土的文物現都在濟南的山東省博物館內展覽,目前墓內放置的是仿製文物。以下照片是從網上搜索出來的,是三號墓內的情況,其他墓的情景基本大同小異。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三號墓是已發掘的西漢魯王墓中最大的一座。全長72.1米,最寬處24.30米。由墓道、東西車馬室、墓門、甬道、耳室、前室及東西側室、後室、及其棺室等組成。並有排水設施。墓道為自上而下開鑿,底部平直。其北端近墓門處闢對稱的兩個耳室,放置車馬。自墓門起為鑿山形成洞室。墓門用4疊19塊巨石堵塞,其中一石隸書“王陵塞石、廣四尺”。墓門後為甬道,甬道兩側各闢一耳室。前室靠北部東西兩側各鑿一小甬道,甬道內各鑿有前後兩個側室。後室為槨室,北壁鑿一龕作棺室,龕內原建瓦頂木屋以停放靈柩,葬具、屍骨已朽。墓內有完整的排水系統,前後室為明溝,其他均為在溝上蓋石板,溝直通至東車馬室後。出土的主要遺物:陶器有彩繪鼎、盤、杯;銅器有弩機、鎏金車馬器、銅鏡、宮中行樂錢、銅印。另有金飾玉佩、銀鏤玉衣殘片、殘漆器、珊瑚瑪瑙飾等。其中銅印印文“慶忌”,說明此墓為第三代魯孝王劉慶忌墓。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四座漢墓均依山開鑿,墓門向南,東西並列,墓室結構大同小異,有墓道、東西耳室。墓門直通前室,裡面有模型車,前室外兩側有小甬道通向兩耳室,東耳室存穀物,西耳室放肉食,前室兩側各有小南道通向南北相對兩側室,四室結構相同。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墓門石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兩側的石室內是車馬室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陰森的甬道,高約一點九米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圖片左側是古墓的排水溝,右側的兩個坑是放置墓門頂門石的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墓室兩側的耳室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武家村建村於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坐落於山東省曲阜市城南九龍山,該村擁有多處文物古蹟。有漢魯王墓群(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九龍山摩崖造像石刻(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武文昌墓(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並駐有曲阜市佛教協會 。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龍山禪院

九龍山是座風水寶山,因山形像龍得名,九龍山的龍尾部位就是漢墓所在地,九龍山的龍頭部位是九龍山摩崖造像所在地。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九龍山摩崖造像石刻,位於武家村東約百米處的山坡上。石刻刻於盛唐,造像共有大小石佛洞龕6處。自南往北,第一龕為盧舍那佛像,刻於唐天寶十五年(756年),第二龕雕菩薩立像一尊,第三龕雕菩薩一尊,第四龕雕文殊菩薩乘坐獅子之上,第五龕刻普賢菩薩乘坐白象之上,第六龕刻立佛一尊。

九龍山摩崖造像石刻,保存完好,其佛龕造像的鑿刻方式,反應了中原北方地區佛教造像窟龕的發展演變過程,是研究當地風俗民情和石刻藝術的珍貴實物資料,具有極高的研究價值。1985年被公佈為濟寧市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被公佈為山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石刻面積大約有一百平方米,圍繞山石雕刻而成。菩薩刻像高約一米半左右,相貌雍容祥和。主像兩側有小型金剛、大士刻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回程走九龍山中,欣賞自然之美景。過鄒城北向東,看新城鉅變。在鴻山和五寶庵山之間林中小憩,微風拂面,快哉!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莫亭水庫、石鼓墩,龍山看晴雲。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遊覽完孟母林,順鄉間小路去往東北方向的九龍山。遠遠就看到山上有四條深深的石溝,那就是漢魯王的古墓。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九龍山位於鄒城東北15公里,為昌平山系西端較大的山。北與曲阜市交界(以主峰向西山脊為界,西北部屬曲阜市),東與臥虎山對峙,西瞰溪湖並和亭山向望,南麓有明魯荒王陵。南北走向,周長8.6公里,面積4平方公里。共有九峰,主要有三峰,主峰海拔215.4米,南峰海拔197米,北峰海拔195米。該山逶迤起伏,有九峰,像條游龍,故名九龍山。據清康熙五十四年《鄒縣地理志》載:“九龍山,縣東北,據城二十里,在蟠龍山的西南五里,山形起伏,其數凡九”。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漢魯王墓群在九龍山風水遊覽區內,主要分佈於曲阜市南九龍山、亭山以及鄒城市四基山一帶,為西漢(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時期的古墓。

漢魯王墓群為西漢的魯王墓。共13座,其中五座位於九龍山南坡山腰,墓門南向;兩座位於亭山北坡山腰,北向;六座位於鄒城市四基山和雲山。均為東西並列,開鑿于山巖之中的洞室墓。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九龍山是西漢漢景帝之子魯王劉餘及其子孫之墓。陵墓依山開鑿,是中國最大的山崖墓群。 陵墓共有五座,均闢山鑿洞而成。最大墓長72.1米,其中墓道鑿成峽谷,長37.5米,高達18.4米,甬道及墓室鑿成洞穴,長34.6米,內有前室、後室、耳室、車馬室等11室。現墓內按漢代王陵禮制規格復原陳列。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九龍山漢魯王墓位於九龍山南坡山腰,墓門南向,共有五座(M1——M5),最東邊的是M1,沒有挖掘,其餘四座均於1970年挖掘,四座墓形制結構大體相似,均由墓道、車馬室、墓門、甬道、前室、後室、及耳室、側室等組成,並有排水設施。墓葬皆早年被盜。4座墓葬以三號墓規模最大,出土遺物也最為豐富。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據網上資料介紹,三號墓和四號墓內出土的文物現都在濟南的山東省博物館內展覽,目前墓內放置的是仿製文物。以下照片是從網上搜索出來的,是三號墓內的情況,其他墓的情景基本大同小異。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三號墓是已發掘的西漢魯王墓中最大的一座。全長72.1米,最寬處24.30米。由墓道、東西車馬室、墓門、甬道、耳室、前室及東西側室、後室、及其棺室等組成。並有排水設施。墓道為自上而下開鑿,底部平直。其北端近墓門處闢對稱的兩個耳室,放置車馬。自墓門起為鑿山形成洞室。墓門用4疊19塊巨石堵塞,其中一石隸書“王陵塞石、廣四尺”。墓門後為甬道,甬道兩側各闢一耳室。前室靠北部東西兩側各鑿一小甬道,甬道內各鑿有前後兩個側室。後室為槨室,北壁鑿一龕作棺室,龕內原建瓦頂木屋以停放靈柩,葬具、屍骨已朽。墓內有完整的排水系統,前後室為明溝,其他均為在溝上蓋石板,溝直通至東車馬室後。出土的主要遺物:陶器有彩繪鼎、盤、杯;銅器有弩機、鎏金車馬器、銅鏡、宮中行樂錢、銅印。另有金飾玉佩、銀鏤玉衣殘片、殘漆器、珊瑚瑪瑙飾等。其中銅印印文“慶忌”,說明此墓為第三代魯孝王劉慶忌墓。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四座漢墓均依山開鑿,墓門向南,東西並列,墓室結構大同小異,有墓道、東西耳室。墓門直通前室,裡面有模型車,前室外兩側有小甬道通向兩耳室,東耳室存穀物,西耳室放肉食,前室兩側各有小南道通向南北相對兩側室,四室結構相同。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墓門石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兩側的石室內是車馬室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陰森的甬道,高約一點九米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圖片左側是古墓的排水溝,右側的兩個坑是放置墓門頂門石的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墓室兩側的耳室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武家村建村於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坐落於山東省曲阜市城南九龍山,該村擁有多處文物古蹟。有漢魯王墓群(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九龍山摩崖造像石刻(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武文昌墓(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並駐有曲阜市佛教協會 。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龍山禪院

九龍山是座風水寶山,因山形像龍得名,九龍山的龍尾部位就是漢墓所在地,九龍山的龍頭部位是九龍山摩崖造像所在地。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九龍山摩崖造像石刻,位於武家村東約百米處的山坡上。石刻刻於盛唐,造像共有大小石佛洞龕6處。自南往北,第一龕為盧舍那佛像,刻於唐天寶十五年(756年),第二龕雕菩薩立像一尊,第三龕雕菩薩一尊,第四龕雕文殊菩薩乘坐獅子之上,第五龕刻普賢菩薩乘坐白象之上,第六龕刻立佛一尊。

九龍山摩崖造像石刻,保存完好,其佛龕造像的鑿刻方式,反應了中原北方地區佛教造像窟龕的發展演變過程,是研究當地風俗民情和石刻藝術的珍貴實物資料,具有極高的研究價值。1985年被公佈為濟寧市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被公佈為山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石刻面積大約有一百平方米,圍繞山石雕刻而成。菩薩刻像高約一米半左右,相貌雍容祥和。主像兩側有小型金剛、大士刻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回程走九龍山中,欣賞自然之美景。過鄒城北向東,看新城鉅變。在鴻山和五寶庵山之間林中小憩,微風拂面,快哉!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莫亭水庫、石鼓墩,龍山看晴雲。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遊覽完孟母林,順鄉間小路去往東北方向的九龍山。遠遠就看到山上有四條深深的石溝,那就是漢魯王的古墓。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九龍山位於鄒城東北15公里,為昌平山系西端較大的山。北與曲阜市交界(以主峰向西山脊為界,西北部屬曲阜市),東與臥虎山對峙,西瞰溪湖並和亭山向望,南麓有明魯荒王陵。南北走向,周長8.6公里,面積4平方公里。共有九峰,主要有三峰,主峰海拔215.4米,南峰海拔197米,北峰海拔195米。該山逶迤起伏,有九峰,像條游龍,故名九龍山。據清康熙五十四年《鄒縣地理志》載:“九龍山,縣東北,據城二十里,在蟠龍山的西南五里,山形起伏,其數凡九”。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漢魯王墓群在九龍山風水遊覽區內,主要分佈於曲阜市南九龍山、亭山以及鄒城市四基山一帶,為西漢(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時期的古墓。

漢魯王墓群為西漢的魯王墓。共13座,其中五座位於九龍山南坡山腰,墓門南向;兩座位於亭山北坡山腰,北向;六座位於鄒城市四基山和雲山。均為東西並列,開鑿于山巖之中的洞室墓。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九龍山是西漢漢景帝之子魯王劉餘及其子孫之墓。陵墓依山開鑿,是中國最大的山崖墓群。 陵墓共有五座,均闢山鑿洞而成。最大墓長72.1米,其中墓道鑿成峽谷,長37.5米,高達18.4米,甬道及墓室鑿成洞穴,長34.6米,內有前室、後室、耳室、車馬室等11室。現墓內按漢代王陵禮制規格復原陳列。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九龍山漢魯王墓位於九龍山南坡山腰,墓門南向,共有五座(M1——M5),最東邊的是M1,沒有挖掘,其餘四座均於1970年挖掘,四座墓形制結構大體相似,均由墓道、車馬室、墓門、甬道、前室、後室、及耳室、側室等組成,並有排水設施。墓葬皆早年被盜。4座墓葬以三號墓規模最大,出土遺物也最為豐富。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據網上資料介紹,三號墓和四號墓內出土的文物現都在濟南的山東省博物館內展覽,目前墓內放置的是仿製文物。以下照片是從網上搜索出來的,是三號墓內的情況,其他墓的情景基本大同小異。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三號墓是已發掘的西漢魯王墓中最大的一座。全長72.1米,最寬處24.30米。由墓道、東西車馬室、墓門、甬道、耳室、前室及東西側室、後室、及其棺室等組成。並有排水設施。墓道為自上而下開鑿,底部平直。其北端近墓門處闢對稱的兩個耳室,放置車馬。自墓門起為鑿山形成洞室。墓門用4疊19塊巨石堵塞,其中一石隸書“王陵塞石、廣四尺”。墓門後為甬道,甬道兩側各闢一耳室。前室靠北部東西兩側各鑿一小甬道,甬道內各鑿有前後兩個側室。後室為槨室,北壁鑿一龕作棺室,龕內原建瓦頂木屋以停放靈柩,葬具、屍骨已朽。墓內有完整的排水系統,前後室為明溝,其他均為在溝上蓋石板,溝直通至東車馬室後。出土的主要遺物:陶器有彩繪鼎、盤、杯;銅器有弩機、鎏金車馬器、銅鏡、宮中行樂錢、銅印。另有金飾玉佩、銀鏤玉衣殘片、殘漆器、珊瑚瑪瑙飾等。其中銅印印文“慶忌”,說明此墓為第三代魯孝王劉慶忌墓。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四座漢墓均依山開鑿,墓門向南,東西並列,墓室結構大同小異,有墓道、東西耳室。墓門直通前室,裡面有模型車,前室外兩側有小甬道通向兩耳室,東耳室存穀物,西耳室放肉食,前室兩側各有小南道通向南北相對兩側室,四室結構相同。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墓門石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兩側的石室內是車馬室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陰森的甬道,高約一點九米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圖片左側是古墓的排水溝,右側的兩個坑是放置墓門頂門石的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墓室兩側的耳室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武家村建村於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坐落於山東省曲阜市城南九龍山,該村擁有多處文物古蹟。有漢魯王墓群(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九龍山摩崖造像石刻(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武文昌墓(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並駐有曲阜市佛教協會 。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龍山禪院

九龍山是座風水寶山,因山形像龍得名,九龍山的龍尾部位就是漢墓所在地,九龍山的龍頭部位是九龍山摩崖造像所在地。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九龍山摩崖造像石刻,位於武家村東約百米處的山坡上。石刻刻於盛唐,造像共有大小石佛洞龕6處。自南往北,第一龕為盧舍那佛像,刻於唐天寶十五年(756年),第二龕雕菩薩立像一尊,第三龕雕菩薩一尊,第四龕雕文殊菩薩乘坐獅子之上,第五龕刻普賢菩薩乘坐白象之上,第六龕刻立佛一尊。

九龍山摩崖造像石刻,保存完好,其佛龕造像的鑿刻方式,反應了中原北方地區佛教造像窟龕的發展演變過程,是研究當地風俗民情和石刻藝術的珍貴實物資料,具有極高的研究價值。1985年被公佈為濟寧市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被公佈為山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石刻面積大約有一百平方米,圍繞山石雕刻而成。菩薩刻像高約一米半左右,相貌雍容祥和。主像兩側有小型金剛、大士刻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回程走九龍山中,欣賞自然之美景。過鄒城北向東,看新城鉅變。在鴻山和五寶庵山之間林中小憩,微風拂面,快哉!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莫亭水庫、石鼓墩,龍山看晴雲。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遊覽完孟母林,順鄉間小路去往東北方向的九龍山。遠遠就看到山上有四條深深的石溝,那就是漢魯王的古墓。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九龍山位於鄒城東北15公里,為昌平山系西端較大的山。北與曲阜市交界(以主峰向西山脊為界,西北部屬曲阜市),東與臥虎山對峙,西瞰溪湖並和亭山向望,南麓有明魯荒王陵。南北走向,周長8.6公里,面積4平方公里。共有九峰,主要有三峰,主峰海拔215.4米,南峰海拔197米,北峰海拔195米。該山逶迤起伏,有九峰,像條游龍,故名九龍山。據清康熙五十四年《鄒縣地理志》載:“九龍山,縣東北,據城二十里,在蟠龍山的西南五里,山形起伏,其數凡九”。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漢魯王墓群在九龍山風水遊覽區內,主要分佈於曲阜市南九龍山、亭山以及鄒城市四基山一帶,為西漢(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時期的古墓。

漢魯王墓群為西漢的魯王墓。共13座,其中五座位於九龍山南坡山腰,墓門南向;兩座位於亭山北坡山腰,北向;六座位於鄒城市四基山和雲山。均為東西並列,開鑿于山巖之中的洞室墓。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九龍山是西漢漢景帝之子魯王劉餘及其子孫之墓。陵墓依山開鑿,是中國最大的山崖墓群。 陵墓共有五座,均闢山鑿洞而成。最大墓長72.1米,其中墓道鑿成峽谷,長37.5米,高達18.4米,甬道及墓室鑿成洞穴,長34.6米,內有前室、後室、耳室、車馬室等11室。現墓內按漢代王陵禮制規格復原陳列。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九龍山漢魯王墓位於九龍山南坡山腰,墓門南向,共有五座(M1——M5),最東邊的是M1,沒有挖掘,其餘四座均於1970年挖掘,四座墓形制結構大體相似,均由墓道、車馬室、墓門、甬道、前室、後室、及耳室、側室等組成,並有排水設施。墓葬皆早年被盜。4座墓葬以三號墓規模最大,出土遺物也最為豐富。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據網上資料介紹,三號墓和四號墓內出土的文物現都在濟南的山東省博物館內展覽,目前墓內放置的是仿製文物。以下照片是從網上搜索出來的,是三號墓內的情況,其他墓的情景基本大同小異。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三號墓是已發掘的西漢魯王墓中最大的一座。全長72.1米,最寬處24.30米。由墓道、東西車馬室、墓門、甬道、耳室、前室及東西側室、後室、及其棺室等組成。並有排水設施。墓道為自上而下開鑿,底部平直。其北端近墓門處闢對稱的兩個耳室,放置車馬。自墓門起為鑿山形成洞室。墓門用4疊19塊巨石堵塞,其中一石隸書“王陵塞石、廣四尺”。墓門後為甬道,甬道兩側各闢一耳室。前室靠北部東西兩側各鑿一小甬道,甬道內各鑿有前後兩個側室。後室為槨室,北壁鑿一龕作棺室,龕內原建瓦頂木屋以停放靈柩,葬具、屍骨已朽。墓內有完整的排水系統,前後室為明溝,其他均為在溝上蓋石板,溝直通至東車馬室後。出土的主要遺物:陶器有彩繪鼎、盤、杯;銅器有弩機、鎏金車馬器、銅鏡、宮中行樂錢、銅印。另有金飾玉佩、銀鏤玉衣殘片、殘漆器、珊瑚瑪瑙飾等。其中銅印印文“慶忌”,說明此墓為第三代魯孝王劉慶忌墓。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四座漢墓均依山開鑿,墓門向南,東西並列,墓室結構大同小異,有墓道、東西耳室。墓門直通前室,裡面有模型車,前室外兩側有小甬道通向兩耳室,東耳室存穀物,西耳室放肉食,前室兩側各有小南道通向南北相對兩側室,四室結構相同。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墓門石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兩側的石室內是車馬室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陰森的甬道,高約一點九米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圖片左側是古墓的排水溝,右側的兩個坑是放置墓門頂門石的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墓室兩側的耳室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武家村建村於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坐落於山東省曲阜市城南九龍山,該村擁有多處文物古蹟。有漢魯王墓群(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九龍山摩崖造像石刻(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武文昌墓(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並駐有曲阜市佛教協會 。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龍山禪院

九龍山是座風水寶山,因山形像龍得名,九龍山的龍尾部位就是漢墓所在地,九龍山的龍頭部位是九龍山摩崖造像所在地。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九龍山摩崖造像石刻,位於武家村東約百米處的山坡上。石刻刻於盛唐,造像共有大小石佛洞龕6處。自南往北,第一龕為盧舍那佛像,刻於唐天寶十五年(756年),第二龕雕菩薩立像一尊,第三龕雕菩薩一尊,第四龕雕文殊菩薩乘坐獅子之上,第五龕刻普賢菩薩乘坐白象之上,第六龕刻立佛一尊。

九龍山摩崖造像石刻,保存完好,其佛龕造像的鑿刻方式,反應了中原北方地區佛教造像窟龕的發展演變過程,是研究當地風俗民情和石刻藝術的珍貴實物資料,具有極高的研究價值。1985年被公佈為濟寧市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被公佈為山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石刻面積大約有一百平方米,圍繞山石雕刻而成。菩薩刻像高約一米半左右,相貌雍容祥和。主像兩側有小型金剛、大士刻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回程走九龍山中,欣賞自然之美景。過鄒城北向東,看新城鉅變。在鴻山和五寶庵山之間林中小憩,微風拂面,快哉!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莫亭水庫、石鼓墩,龍山看晴雲。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在路上之山東省曲阜小雪鎮,九龍山漢墓、唐代摩崖造像

星爺57歲生日快樂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