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數百萬存款,10個月孫子月消費2萬元。不幫忙被兒媳婦抱怨'

"

剛在網上看到一個網友發帖:

大概就是家裡有個十個月的寶寶,每月近兩萬元,因為她要上班,所以婆婆也不來幫忙,都是孃家媽媽幫忙,但是最近孃家有事,媽媽想回去,為了留住媽媽,彌補媽媽不拿工資損失,想給媽媽拿三千塊錢的補貼,但是沒錢了,想找婆婆每月支付兩千塊錢,但是,婆婆居然說沒錢。

"

剛在網上看到一個網友發帖:

大概就是家裡有個十個月的寶寶,每月近兩萬元,因為她要上班,所以婆婆也不來幫忙,都是孃家媽媽幫忙,但是最近孃家有事,媽媽想回去,為了留住媽媽,彌補媽媽不拿工資損失,想給媽媽拿三千塊錢的補貼,但是沒錢了,想找婆婆每月支付兩千塊錢,但是,婆婆居然說沒錢。

婆婆數百萬存款,10個月孫子月消費2萬元。不幫忙被兒媳婦抱怨

網友說,她表示很生氣,婆婆有數百萬存款,居然不願意幫忙。但是在我看來,確實不該找婆婆要錢,因為我也是一個全職媽媽,還是一個二胎全職媽媽。理由有三:

1、小夫妻應該避開消費的趨同心理

趨同心理,也叫做遵從性,指的是個人希望與群體中多數意見保持一致,避免因孤立而遭受群體制裁的心理。在很多數情況下,個人被迫接受多數意見,正是處於這種擔憂。

所以消費的趨同心理就是一種從眾心理的消費觀。雖然對於寶媽來說誰也不是經濟學家,但是有一點,對自己的經濟進行合理預估,合理分配,只要不是面臨大變故的特殊情況。收入就一定要能承包輸出。有了孩子更是要做好合理的規劃,不能沒有消費意識的盲目跟風消費。

比如一個嬰兒床,普通牌子的也能用,只要安全、健康就行。而且對我這個過來人來說,嬰兒床其實不太實用,我家倆寶幾乎都沒有用,買回來都成了大床邊的擺設。

比如一個奶瓶大眾款,一樣質量不錯,大家用的都可以。沒必要一定要進口的。為什麼300、500的奶瓶一定要比100的好,只要質量沒有問題,效果不都是喝奶呢?

比如孩子衣服不必要月月買上千那麼多的,因為孩子長得特別快,合身的衣服一兩個月就穿不了了,所以不必要太多,幾身就換就行。

比如孩子的輔食不一定國外進口就好,曾經給我家寶貝小饅頭零食的時候,某外國品牌上百的口味太亂,味道還很奇怪,真不如自己手工做的,十塊錢能搞定兩盒。

"

剛在網上看到一個網友發帖:

大概就是家裡有個十個月的寶寶,每月近兩萬元,因為她要上班,所以婆婆也不來幫忙,都是孃家媽媽幫忙,但是最近孃家有事,媽媽想回去,為了留住媽媽,彌補媽媽不拿工資損失,想給媽媽拿三千塊錢的補貼,但是沒錢了,想找婆婆每月支付兩千塊錢,但是,婆婆居然說沒錢。

婆婆數百萬存款,10個月孫子月消費2萬元。不幫忙被兒媳婦抱怨

網友說,她表示很生氣,婆婆有數百萬存款,居然不願意幫忙。但是在我看來,確實不該找婆婆要錢,因為我也是一個全職媽媽,還是一個二胎全職媽媽。理由有三:

1、小夫妻應該避開消費的趨同心理

趨同心理,也叫做遵從性,指的是個人希望與群體中多數意見保持一致,避免因孤立而遭受群體制裁的心理。在很多數情況下,個人被迫接受多數意見,正是處於這種擔憂。

所以消費的趨同心理就是一種從眾心理的消費觀。雖然對於寶媽來說誰也不是經濟學家,但是有一點,對自己的經濟進行合理預估,合理分配,只要不是面臨大變故的特殊情況。收入就一定要能承包輸出。有了孩子更是要做好合理的規劃,不能沒有消費意識的盲目跟風消費。

比如一個嬰兒床,普通牌子的也能用,只要安全、健康就行。而且對我這個過來人來說,嬰兒床其實不太實用,我家倆寶幾乎都沒有用,買回來都成了大床邊的擺設。

比如一個奶瓶大眾款,一樣質量不錯,大家用的都可以。沒必要一定要進口的。為什麼300、500的奶瓶一定要比100的好,只要質量沒有問題,效果不都是喝奶呢?

比如孩子衣服不必要月月買上千那麼多的,因為孩子長得特別快,合身的衣服一兩個月就穿不了了,所以不必要太多,幾身就換就行。

比如孩子的輔食不一定國外進口就好,曾經給我家寶貝小饅頭零食的時候,某外國品牌上百的口味太亂,味道還很奇怪,真不如自己手工做的,十塊錢能搞定兩盒。

婆婆數百萬存款,10個月孫子月消費2萬元。不幫忙被兒媳婦抱怨

2、婆婆有對自己經濟的決定權

當我們結婚成家的時候,在我們心裡就該清晰地明白一件事,我們已經長大成人了,要承擔起自己該承擔的責任了。所以父母已經沒有供養我們的義務了,而相反,自己的小家和父母反倒需要我們去供養。

法律規定:“十八週歲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

另外按照我國對子女撫養的規定:撫育費的給付期限,一般至子女十八週歲為止

所以按理說,父母對孩子只有十八年是責任,更何況是二十多歲的成年人。當然很多人會說人心換人心,是,理卻是是這個理,但是這不是指責婆婆不幫忙給錢的理由,如果老人樂意幫,是情分,我們要知道感恩,如果老人不需要幫,也是本分,我們不能指責。

這不是誰對誰錯,誰好誰壞的事情,成了家有了孩子,肩上就有了責任,平衡經濟狀況,不要只為追求品牌,追求美感,追求時尚,讓孩子溫飽都成了捉襟見肘的事。那個時候,是我們作為父母的失職,不是婆婆的無情。

"

剛在網上看到一個網友發帖:

大概就是家裡有個十個月的寶寶,每月近兩萬元,因為她要上班,所以婆婆也不來幫忙,都是孃家媽媽幫忙,但是最近孃家有事,媽媽想回去,為了留住媽媽,彌補媽媽不拿工資損失,想給媽媽拿三千塊錢的補貼,但是沒錢了,想找婆婆每月支付兩千塊錢,但是,婆婆居然說沒錢。

婆婆數百萬存款,10個月孫子月消費2萬元。不幫忙被兒媳婦抱怨

網友說,她表示很生氣,婆婆有數百萬存款,居然不願意幫忙。但是在我看來,確實不該找婆婆要錢,因為我也是一個全職媽媽,還是一個二胎全職媽媽。理由有三:

1、小夫妻應該避開消費的趨同心理

趨同心理,也叫做遵從性,指的是個人希望與群體中多數意見保持一致,避免因孤立而遭受群體制裁的心理。在很多數情況下,個人被迫接受多數意見,正是處於這種擔憂。

所以消費的趨同心理就是一種從眾心理的消費觀。雖然對於寶媽來說誰也不是經濟學家,但是有一點,對自己的經濟進行合理預估,合理分配,只要不是面臨大變故的特殊情況。收入就一定要能承包輸出。有了孩子更是要做好合理的規劃,不能沒有消費意識的盲目跟風消費。

比如一個嬰兒床,普通牌子的也能用,只要安全、健康就行。而且對我這個過來人來說,嬰兒床其實不太實用,我家倆寶幾乎都沒有用,買回來都成了大床邊的擺設。

比如一個奶瓶大眾款,一樣質量不錯,大家用的都可以。沒必要一定要進口的。為什麼300、500的奶瓶一定要比100的好,只要質量沒有問題,效果不都是喝奶呢?

比如孩子衣服不必要月月買上千那麼多的,因為孩子長得特別快,合身的衣服一兩個月就穿不了了,所以不必要太多,幾身就換就行。

比如孩子的輔食不一定國外進口就好,曾經給我家寶貝小饅頭零食的時候,某外國品牌上百的口味太亂,味道還很奇怪,真不如自己手工做的,十塊錢能搞定兩盒。

婆婆數百萬存款,10個月孫子月消費2萬元。不幫忙被兒媳婦抱怨

2、婆婆有對自己經濟的決定權

當我們結婚成家的時候,在我們心裡就該清晰地明白一件事,我們已經長大成人了,要承擔起自己該承擔的責任了。所以父母已經沒有供養我們的義務了,而相反,自己的小家和父母反倒需要我們去供養。

法律規定:“十八週歲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

另外按照我國對子女撫養的規定:撫育費的給付期限,一般至子女十八週歲為止

所以按理說,父母對孩子只有十八年是責任,更何況是二十多歲的成年人。當然很多人會說人心換人心,是,理卻是是這個理,但是這不是指責婆婆不幫忙給錢的理由,如果老人樂意幫,是情分,我們要知道感恩,如果老人不需要幫,也是本分,我們不能指責。

這不是誰對誰錯,誰好誰壞的事情,成了家有了孩子,肩上就有了責任,平衡經濟狀況,不要只為追求品牌,追求美感,追求時尚,讓孩子溫飽都成了捉襟見肘的事。那個時候,是我們作為父母的失職,不是婆婆的無情。

婆婆數百萬存款,10個月孫子月消費2萬元。不幫忙被兒媳婦抱怨

3、試著用同理心去理解別人

同理心(Empathy),又叫做換位思考、神入、共情,指站在對方立場設身處地思考的一種方式,即於人際交往過程中,能夠體會他人的情緒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場和感受,並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和處理問題。主要體現在情緒自控、換位思考、傾聽能力以及表達尊重等與情商相關的方面。

每個人都有自己不同的想法,我也是一個兒媳婦,作為二胎媽媽,孩子一手帶大,沒有老人幫忙,也沒有花過老人一分錢。也曾艱難,也曾緊張過,生二寶就是又懷孕又買房,也曾經氣憤過老人不幫忙帶孩子,後來婆婆生病,我帶著孩子忙前忙後,半年多,身體都不好了。

所以我覺得站在老人的立場,運用同理心思考問題。也就想明白了,老人只要能保護好自己的身體,不就是對我們最大的支持嗎?這個婆婆願意攥著數百萬不放手,也可能就是為了自己的養老考慮,如果子女花錢本來就沒有譜,老人估計真不敢指望他們養老。所以這麼想就合理了。

"

剛在網上看到一個網友發帖:

大概就是家裡有個十個月的寶寶,每月近兩萬元,因為她要上班,所以婆婆也不來幫忙,都是孃家媽媽幫忙,但是最近孃家有事,媽媽想回去,為了留住媽媽,彌補媽媽不拿工資損失,想給媽媽拿三千塊錢的補貼,但是沒錢了,想找婆婆每月支付兩千塊錢,但是,婆婆居然說沒錢。

婆婆數百萬存款,10個月孫子月消費2萬元。不幫忙被兒媳婦抱怨

網友說,她表示很生氣,婆婆有數百萬存款,居然不願意幫忙。但是在我看來,確實不該找婆婆要錢,因為我也是一個全職媽媽,還是一個二胎全職媽媽。理由有三:

1、小夫妻應該避開消費的趨同心理

趨同心理,也叫做遵從性,指的是個人希望與群體中多數意見保持一致,避免因孤立而遭受群體制裁的心理。在很多數情況下,個人被迫接受多數意見,正是處於這種擔憂。

所以消費的趨同心理就是一種從眾心理的消費觀。雖然對於寶媽來說誰也不是經濟學家,但是有一點,對自己的經濟進行合理預估,合理分配,只要不是面臨大變故的特殊情況。收入就一定要能承包輸出。有了孩子更是要做好合理的規劃,不能沒有消費意識的盲目跟風消費。

比如一個嬰兒床,普通牌子的也能用,只要安全、健康就行。而且對我這個過來人來說,嬰兒床其實不太實用,我家倆寶幾乎都沒有用,買回來都成了大床邊的擺設。

比如一個奶瓶大眾款,一樣質量不錯,大家用的都可以。沒必要一定要進口的。為什麼300、500的奶瓶一定要比100的好,只要質量沒有問題,效果不都是喝奶呢?

比如孩子衣服不必要月月買上千那麼多的,因為孩子長得特別快,合身的衣服一兩個月就穿不了了,所以不必要太多,幾身就換就行。

比如孩子的輔食不一定國外進口就好,曾經給我家寶貝小饅頭零食的時候,某外國品牌上百的口味太亂,味道還很奇怪,真不如自己手工做的,十塊錢能搞定兩盒。

婆婆數百萬存款,10個月孫子月消費2萬元。不幫忙被兒媳婦抱怨

2、婆婆有對自己經濟的決定權

當我們結婚成家的時候,在我們心裡就該清晰地明白一件事,我們已經長大成人了,要承擔起自己該承擔的責任了。所以父母已經沒有供養我們的義務了,而相反,自己的小家和父母反倒需要我們去供養。

法律規定:“十八週歲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

另外按照我國對子女撫養的規定:撫育費的給付期限,一般至子女十八週歲為止

所以按理說,父母對孩子只有十八年是責任,更何況是二十多歲的成年人。當然很多人會說人心換人心,是,理卻是是這個理,但是這不是指責婆婆不幫忙給錢的理由,如果老人樂意幫,是情分,我們要知道感恩,如果老人不需要幫,也是本分,我們不能指責。

這不是誰對誰錯,誰好誰壞的事情,成了家有了孩子,肩上就有了責任,平衡經濟狀況,不要只為追求品牌,追求美感,追求時尚,讓孩子溫飽都成了捉襟見肘的事。那個時候,是我們作為父母的失職,不是婆婆的無情。

婆婆數百萬存款,10個月孫子月消費2萬元。不幫忙被兒媳婦抱怨

3、試著用同理心去理解別人

同理心(Empathy),又叫做換位思考、神入、共情,指站在對方立場設身處地思考的一種方式,即於人際交往過程中,能夠體會他人的情緒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場和感受,並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和處理問題。主要體現在情緒自控、換位思考、傾聽能力以及表達尊重等與情商相關的方面。

每個人都有自己不同的想法,我也是一個兒媳婦,作為二胎媽媽,孩子一手帶大,沒有老人幫忙,也沒有花過老人一分錢。也曾艱難,也曾緊張過,生二寶就是又懷孕又買房,也曾經氣憤過老人不幫忙帶孩子,後來婆婆生病,我帶著孩子忙前忙後,半年多,身體都不好了。

所以我覺得站在老人的立場,運用同理心思考問題。也就想明白了,老人只要能保護好自己的身體,不就是對我們最大的支持嗎?這個婆婆願意攥著數百萬不放手,也可能就是為了自己的養老考慮,如果子女花錢本來就沒有譜,老人估計真不敢指望他們養老。所以這麼想就合理了。

婆婆數百萬存款,10個月孫子月消費2萬元。不幫忙被兒媳婦抱怨

當有了家,有了孩子後。點兒媽媽建議:

首先要學會節流

很多時候,上班的工資都是固定的,不必要的花費就可以省下來,因為家裡有孩子,潛在不可預估的花費很多,合理的節流規劃才能保證小家的正常運轉。

做好開源

有了餘錢,就要合理運用,使之保值增值,使其產生較大的收益。如果小家因為特殊情況特別捉襟見肘的時候,也可以擺脫父母幫忙,然後兩個人為了家庭的經濟收入努力,但是要心存感恩之心。

做好合理的規劃

有了孩子很多突發消費情況,作為父母我們都曾經經歷過,所以想要能讓生活獲得保障,或者生活質量能夠得到更好地提高。合理的規劃是非常有必要的,作為二寶媽媽。每年初,月初我都會做出一個大概規劃,除了突發消費,基本對於家庭消費,我還是心中比較有數的,在很多人眼裡,我們沒有老人幫忙,一不經濟支助,而不人力支持,房子什麼都需要自己買,可是,合理的規劃下,這一切真的都不是問題。

"

剛在網上看到一個網友發帖:

大概就是家裡有個十個月的寶寶,每月近兩萬元,因為她要上班,所以婆婆也不來幫忙,都是孃家媽媽幫忙,但是最近孃家有事,媽媽想回去,為了留住媽媽,彌補媽媽不拿工資損失,想給媽媽拿三千塊錢的補貼,但是沒錢了,想找婆婆每月支付兩千塊錢,但是,婆婆居然說沒錢。

婆婆數百萬存款,10個月孫子月消費2萬元。不幫忙被兒媳婦抱怨

網友說,她表示很生氣,婆婆有數百萬存款,居然不願意幫忙。但是在我看來,確實不該找婆婆要錢,因為我也是一個全職媽媽,還是一個二胎全職媽媽。理由有三:

1、小夫妻應該避開消費的趨同心理

趨同心理,也叫做遵從性,指的是個人希望與群體中多數意見保持一致,避免因孤立而遭受群體制裁的心理。在很多數情況下,個人被迫接受多數意見,正是處於這種擔憂。

所以消費的趨同心理就是一種從眾心理的消費觀。雖然對於寶媽來說誰也不是經濟學家,但是有一點,對自己的經濟進行合理預估,合理分配,只要不是面臨大變故的特殊情況。收入就一定要能承包輸出。有了孩子更是要做好合理的規劃,不能沒有消費意識的盲目跟風消費。

比如一個嬰兒床,普通牌子的也能用,只要安全、健康就行。而且對我這個過來人來說,嬰兒床其實不太實用,我家倆寶幾乎都沒有用,買回來都成了大床邊的擺設。

比如一個奶瓶大眾款,一樣質量不錯,大家用的都可以。沒必要一定要進口的。為什麼300、500的奶瓶一定要比100的好,只要質量沒有問題,效果不都是喝奶呢?

比如孩子衣服不必要月月買上千那麼多的,因為孩子長得特別快,合身的衣服一兩個月就穿不了了,所以不必要太多,幾身就換就行。

比如孩子的輔食不一定國外進口就好,曾經給我家寶貝小饅頭零食的時候,某外國品牌上百的口味太亂,味道還很奇怪,真不如自己手工做的,十塊錢能搞定兩盒。

婆婆數百萬存款,10個月孫子月消費2萬元。不幫忙被兒媳婦抱怨

2、婆婆有對自己經濟的決定權

當我們結婚成家的時候,在我們心裡就該清晰地明白一件事,我們已經長大成人了,要承擔起自己該承擔的責任了。所以父母已經沒有供養我們的義務了,而相反,自己的小家和父母反倒需要我們去供養。

法律規定:“十八週歲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

另外按照我國對子女撫養的規定:撫育費的給付期限,一般至子女十八週歲為止

所以按理說,父母對孩子只有十八年是責任,更何況是二十多歲的成年人。當然很多人會說人心換人心,是,理卻是是這個理,但是這不是指責婆婆不幫忙給錢的理由,如果老人樂意幫,是情分,我們要知道感恩,如果老人不需要幫,也是本分,我們不能指責。

這不是誰對誰錯,誰好誰壞的事情,成了家有了孩子,肩上就有了責任,平衡經濟狀況,不要只為追求品牌,追求美感,追求時尚,讓孩子溫飽都成了捉襟見肘的事。那個時候,是我們作為父母的失職,不是婆婆的無情。

婆婆數百萬存款,10個月孫子月消費2萬元。不幫忙被兒媳婦抱怨

3、試著用同理心去理解別人

同理心(Empathy),又叫做換位思考、神入、共情,指站在對方立場設身處地思考的一種方式,即於人際交往過程中,能夠體會他人的情緒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場和感受,並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和處理問題。主要體現在情緒自控、換位思考、傾聽能力以及表達尊重等與情商相關的方面。

每個人都有自己不同的想法,我也是一個兒媳婦,作為二胎媽媽,孩子一手帶大,沒有老人幫忙,也沒有花過老人一分錢。也曾艱難,也曾緊張過,生二寶就是又懷孕又買房,也曾經氣憤過老人不幫忙帶孩子,後來婆婆生病,我帶著孩子忙前忙後,半年多,身體都不好了。

所以我覺得站在老人的立場,運用同理心思考問題。也就想明白了,老人只要能保護好自己的身體,不就是對我們最大的支持嗎?這個婆婆願意攥著數百萬不放手,也可能就是為了自己的養老考慮,如果子女花錢本來就沒有譜,老人估計真不敢指望他們養老。所以這麼想就合理了。

婆婆數百萬存款,10個月孫子月消費2萬元。不幫忙被兒媳婦抱怨

當有了家,有了孩子後。點兒媽媽建議:

首先要學會節流

很多時候,上班的工資都是固定的,不必要的花費就可以省下來,因為家裡有孩子,潛在不可預估的花費很多,合理的節流規劃才能保證小家的正常運轉。

做好開源

有了餘錢,就要合理運用,使之保值增值,使其產生較大的收益。如果小家因為特殊情況特別捉襟見肘的時候,也可以擺脫父母幫忙,然後兩個人為了家庭的經濟收入努力,但是要心存感恩之心。

做好合理的規劃

有了孩子很多突發消費情況,作為父母我們都曾經經歷過,所以想要能讓生活獲得保障,或者生活質量能夠得到更好地提高。合理的規劃是非常有必要的,作為二寶媽媽。每年初,月初我都會做出一個大概規劃,除了突發消費,基本對於家庭消費,我還是心中比較有數的,在很多人眼裡,我們沒有老人幫忙,一不經濟支助,而不人力支持,房子什麼都需要自己買,可是,合理的規劃下,這一切真的都不是問題。

婆婆數百萬存款,10個月孫子月消費2萬元。不幫忙被兒媳婦抱怨

婆媳是個千百年來亙古不變的話題,想要和平相處,就以同理心心態,替對方考慮,雖然沒有血緣關係,但是畢竟中間有一個雙方都“在乎”的人。

(文中圖片來自於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我是點兒媽媽,是一個二胎媽媽,左手執筆,右手育娃。用學習和思考的態度,努力走在做一個好媽媽的路上,喜歡我的朋友可以關注我!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