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霆”為何能擊落“全球鷹”

“全球鷹”改裝的“廣闊海域警戒機”

“雷霆”為何能擊落“全球鷹”

被擊落的美軍無人機殘骸

“雷霆”為何能擊落“全球鷹”

伊朗“雷霆”防空導彈系統發射車(圖 陽明 謝嘯天)

伊朗擊落一架飛越霍爾木茲甘省的美軍無人機這件事雖已過去了一段時間,但是一些外界關心的疑點仍然沒有消散。這些疑點彙集到一起,可以用一個關鍵詞來概括,那就是“爭議”。

比如,伊、美雙方在無人機擊落地點上的各執一詞。

再如,美國中央司令部和國防部曾在被擊落無人機型號上表述不同,前者稱它是RQ-4A“全球鷹”無人機,後者則稱它是MQ-4C“海神之子”。

又如,對於擊落美無人機的武器系統,外界猜測與伊朗公佈的消息也有所不同。有人認為伊朗可能使用了改進型S-300防空導彈系統,而伊朗則宣稱用的是自行研製的“雷霆”防空導彈系統。

那麼這次交鋒中,“喪命”的“獵物”究竟是哪種無人機?伊朗擊落該“獵物”用的是哪款“獵槍”?又是憑藉什麼完成了這次“狩獵”?請看本期“熱點追蹤”——

“獵物”——

折翼中東的變種“全球鷹”

據專家介紹,“全球鷹”是美軍目前最先進的大型戰略無人機。進入21世紀以來,它逐漸從年邁的U-2偵察機手中接過了擔負美軍“戰略之眼”的任務,被稱作“大氣層內的偵察衛星”。

與一般無人機不同,“全球鷹”有一雙大翅膀,翼展達35.4米,超過波音747客機的翼展。大翼展的最大好處是能使其擁有大載荷。“全球鷹”載油量約為7噸,可持續飛行30個小時左右,最大飛行航程為2.5萬千米、飛行高度為20千米。

靠著搭載的光電、紅外、合成孔徑雷達等多種偵察裝備,以及20千米的飛行高度,它的“鷹眼”視角較為廣闊,具有一定的側視能力,這使得它無需飛臨目標上空,即可對目標進行偵察。

MQ-4C“海神之子”被稱為美海軍版“全球鷹”。雖然從編號上看不出與“全球鷹”的“血緣關係”,但它的確是“全球鷹”的“後代”。

“海神之子”在外形上與“全球鷹”極為相似,但美軍對其內部結構和任務載荷進行了調整,與“全球鷹”突出高空偵察能力不同,“海神之子”更適合在海上執行任務。美海軍還專門為其加裝了可以360度掃描的先進雷達系統。

為應對海上氣流和海面鹽霧腐蝕,設計者對“海神之子”機翼進行了改進,加裝了雙腹鰭和除冰設備,並在關鍵部位使用了防腐蝕的鈦合金材料,加長了機翼,使“海神之子”的翼展達到39.9米。

一般來說,“海神之子”通常會與P-8A“海神”反潛巡邏機聯合執行任務。但這次,伴飛 “海神”反潛巡邏機的卻不是“海神之子”。綜合多方公開的信息來判斷,被擊落的無人機為“廣闊海域警戒機”,它同樣是“全球鷹”的變種,由RQ-4A改裝而成,可透過雲層觀測地貌特徵,偵察隱祕的軍事設施。它還裝有電子信號採集裝置,可以偵測目標區域內的電磁信號。

這架無人機價格不菲,據說與F-35的單價相當。當年,美海軍改裝的“廣闊海域警戒機”數量極其有限。如此昂貴且稀有的無人機慘遭“獵殺”,某種意義上說明裝備先進性與戰場生存概率之間有時並不能畫等號。

“獵槍”——

“說一不二”的伊版“山毛櫸”

作為伊朗軍方這次的“獵物”,“廣闊海域警戒機”的飛行高度可達20千米。要想擊中“獵物”,“獵槍”的“子彈”首先要夠得著。據報道,伊朗現有的防空導彈系統中具備擊落“全球鷹”潛力的,分別是從俄羅斯引進的改進型S-300以及自行研製的“霍爾達德-15”和“雷霆”防空導彈系統等。

2015年4月,俄羅斯解除向伊朗出售防空導彈系統的禁令。之後,伊朗先後購買了8套改進型S-300防空導彈系統。這型導彈系統的射高為27千米,完全有能力擊落“全球鷹”。但改進型S-300防空導彈系統體量較大,在部署和撤收上存在靈活性不足的問題,加上其所用導彈造價不菲,有關專家推測,這應該不是伊朗的第一選擇。

今年6月在戈壁大漠正式亮相的“霍爾達德-15”防空導彈系統,一出場就帶著濃濃硝煙味。該系統由2輛發射車、1輛雷達車和1輛指揮車組成,發射車採用6×6輪式卡車底盤。

“霍爾達德-15”配備有伊朗自行研製的Sayyad-3遠程地空導彈,射程達120千米,射高達22千米。新型雷達使其能探測150千米範圍內的偵察機、轟炸機、戰鬥機等各種空中目標。它能在較短時間內完成作戰準備,同時攔截6個目標。

“霍爾達德-15”是一款拖拽牽引式防空系統,主要任務是為固定重要目標提供防空保護,對於“全球鷹”這類在其射高邊緣“擦邊飛行”的目標而言,恐怕也非伊朗首選的打擊武器。

“雷霆”被稱為伊朗版“山毛櫸”,由 “山毛櫸”防空導彈系統改進而成。“山毛櫸”是蘇聯時期的產物,具有機動能力強、察打一體等特點。“山毛櫸”防空導彈系統由指揮車、雷達車、發射車共同組成。除此之外,每輛發射車都配備有9S18“雪堆”搜索雷達。在指揮車和雷達車被襲、無法指控的情況下,發射車也能繼續作戰。

“雷霆”汲取了“山毛櫸”的優長,是伊朗首款具備高機動性的中程防空導彈系統。與“山毛櫸”相比,“雷霆”的雷達系統體積更大,攔截高度達23千米。但其採用的6輪越野底盤寬度有限,單車只能攜帶3枚導彈,比“山毛櫸”少1枚。

伊朗軍隊打擊美無人機時,選用本國產的 “雷霆”而非改進型S-300,除了出於對武器性能和成本等方面的考慮外,可能還有一定的威懾意味,意在向美軍展示其國產防空武器的強大威力。

據伊朗軍方透露,“雷霆”首先鎖定的是“全球鷹”身旁的“海神”反潛巡邏機,出於對機上35人的生命考慮,伊朗軍隊最終選擇了攻擊“全球鷹”。

能一舉打下“全球鷹”,而未毀傷附近同一空域的“海神”反潛巡邏機,這種打擊效果上的“說一不二”,也從側面說明了伊朗所生產防空武器裝備的實力,以及他們對“雷霆”性能的充分信任。

覆盤——

“秒殺”,裝備性能是硬核

20千米的飛行高度曾是“全球鷹”在全球大搖大擺、耀武揚威的“依仗”。此次“廣闊海域警戒機”被“秒殺”,也再次說明,所謂的最先進武器也有自己的軟肋。

這種變種“全球鷹”體型大,飛行速度慢。一旦遇到“高段位”的對手,不論是遠程地空導彈、艦空導彈還是空空導彈,它幾乎別無選擇——只能默默閉上眼睛。

雖然“全球鷹”帶有自衛干擾系統,能影響來襲導彈精度,但如今的精確制導導彈往往採用紅外、激光、雷達等複合制導模式,很難被幹擾。即使在距離目標較近的位置被幹擾,導彈依然可以通過慣性制導向目標飛去,就算在目標附近爆炸,破片也能對其造成有效殺傷。

而且,“全球鷹”不具備隱身能力,在晴朗的夜晚,30多米的翼展會使“全球鷹”成為雷達顯示屏上最亮的“點”。

從伊朗這次一擊而中的表現來看,伊朗軍隊想必也做了充足準備。

在“全球鷹”被擊落兩天前,伊朗軍方高層就曾發出警告,告誡美方不要侵犯其領土、領空。從公開披露的信息看,伊朗對這架“全球鷹”行蹤瞭如指掌:0時14分於阿聯酋起飛,凌晨4時05分在返程途中被鎖定,座標位於庫穆巴拉克附近。這說明“全球鷹”一直都被“雷霆”緊盯著,前者卻渾然不知。

2011年,伊朗曾利用電子欺騙手段成功捕獲入侵的美RQ-170“哨兵”無人機。這次擊落“全球鷹”,很難確定伊朗軍隊有沒有再次使出這一“拿手好戲”。

空中“狩獵”要取得成功,決定因素很多。但其中最主要的一條:武器裝備性能是硬核。比如這次,伊朗軍隊要打下飛行在20千米高度的“獵物”,就必須要有一杆射程可以達到這個高度的稱手“獵槍”,這是先決條件。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