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耀湘在彰武磨蹭,邱清泉出工不出力,你們是解放軍的臥底嗎

廖耀湘在彰武磨蹭,邱清泉出工不出力,你們是解放軍的臥底嗎

淮海戰役和遼瀋戰役中,有個很相似的地方,就是本來被視為戰場主力的國軍主力兵團,在友軍被解放軍包圍之後,本應當積極救援,但他們非但沒有積極救援,要麼磨洋工,要麼另有打算,等到友軍被殲滅,輪到他們的時候,終於也沒有人能夠救援了。

範漢傑集團被包圍在錦州之後,國軍統帥部曾經致電範漢傑徵求意見,範漢傑給出了就地堅守待援,與解放軍進行決戰的回答。其實當時國軍統帥部已經想放棄東北了,只是沒有說出來而已,衛立煌和廖耀湘也各有心事,衛立煌想的是擁兵自重,既不出援長春,也不撤軍入關,為國軍統帥部背鍋,廖耀湘則一心想著趕緊從營口撤退,無心戀戰。事實上,之前在新五軍被解放軍圍殲的時候,就是因為廖耀湘救援不積極,才導致了這個結果。事後總結,國軍統帥部非常震怒,曾放話說要砍廖耀湘,後來才讓他戴罪立功。

範漢傑被包圍的時候,國軍統帥部實際上並不想讓他堅守,而是傾向於讓他率軍向西突圍的,但並沒有完全下決心,所以才會徵求範漢傑的意見。已經打起來了之後,國軍統帥部協調華北和東北兩個戰區,最終做出了侯鏡如兵團與廖耀湘兵團東西對進,救援錦州,在錦州與解放軍決戰的部署。但廖耀湘兵團出了瀋陽,並沒有一路向西攻擊前進,而是先佔領了彰武,然後在彰武磨蹭了一個星期,連四野指揮部也覺得奇怪,搞不清楚他到底是什麼意圖。等到廖耀湘兵團在統帥部嚴令之下,向黑山、打虎山一線攻擊的時候,又始終未能突破解放軍阻擊,也為他之後全軍覆沒埋下了伏線。

廖耀湘在彰武磨蹭,邱清泉出工不出力,你們是解放軍的臥底嗎

淮海戰役中則是邱清泉兵團在關鍵時刻出工不出力,沒有全力救援,導致了黃百韜兵團被全殲。黃百韜被包圍在碾莊之後,國軍統帥部命令邱清泉兵團與李彌兵團沿隴海路兩側向東攻擊前進,救援黃百韜。當時邱清泉兵團的參謀長李漢萍給出了兩個方案,一個方案是從潘塘鎮迂迴,一個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正面攻擊解放軍阻擊陣地。而且,李漢萍很明確的告訴邱清泉,迂迴潘塘鎮成功概率較大,但有一定風險,容易被解放軍分割包圍,正面攻擊雖然效率低,但比較安全,沒什麼風險。

邱清泉想都沒想,直接選擇了正面強攻。連第五軍軍長熊笑三都覺得奇怪,問邱清泉為什麼不從潘塘鎮迂迴進攻,邱清泉反而嚴詞把熊笑三懟回去了。而且,邱清泉是用七十軍和七十二軍兩個軍進攻,整個兵團裝備最好、戰鬥力最強的第五軍則作壁上觀。一直到兩天後,統帥部發現邱清泉救援不積極,才嚴令邱清泉派部隊從潘塘鎮迂迴,向大許家攻擊,繞過解放軍正面阻擊陣地,邱清泉才派74軍去執行。又剛好碰上了解放軍也想從這裡迂迴佔領徐州飛機場,兩軍混戰一番,各自退回去了。

這就等於說,邱清泉實際上耽誤了兩天時間。如果他從一開始就選擇在豫東戰役時候的打法,以主力第五軍從側翼迂迴,直出解放軍阻擊陣地側背,還是有機會解救黃百韜兵團的。而且,黃百韜兵團被包圍的時候,雖然已經殘缺不全,但仍然憑藉著火力優勢死守待援,士氣還是比較高的,解放軍打得也很費勁,如果這時候邱清泉兵團迂迴攻擊,粟裕也未必敢從圍殲黃百韜的部隊中抽調部隊增援阻擊部隊。而兩天後,黃百韜兵團的六十三軍已經被殲滅,負責圍殲六十三軍的部隊趕來了,也就能抽出部隊去迂迴攻擊徐州飛機場了。

廖耀湘在彰武磨蹭,邱清泉出工不出力,你們是解放軍的臥底嗎

救援黃百韜不成,國軍統帥部下令杜聿明率領邱清泉、李彌和孫元良三個兵團從徐州撤退。撤退的時候,杜聿明命令邱清泉以一個師掩護,奉命擔任掩護任務的四十五師被解放軍追擊部隊趕上,交上火了。邱清泉召集各軍軍長開會,命令兵團停下,並派部隊回去救援。當時下面的將領都認為,安全撤離更重要,四十五師應該邊打邊撤,現在好不容易脫離徐州戰場,再停下來,去救援本來擔任掩護任務的四十五師,那還算什麼掩護部隊?但邱清泉捨不得第五軍的老部隊,堅持要整個兵團停下來,派部隊回去增援,把四十五師救出來了。邱清泉兵團一停下,整個杜聿明集團也停下了,已經跑得很遠的李彌兵團也被杜聿明拉回來了。

黃百韜兵團十二萬人,即使被包圍的時候已經遭受了比較大的損失,也還有七八萬人,而且建制仍然比較完整,邱清泉救援的時候卻只是磨洋工,出工不出力,一直到統帥部下了死命令,才不得不派非主力部隊去從側翼迂迴。而到了第五軍的四十五師被包圍的時候,邱清泉卻不顧整個兵團安危,也不顧整個三個兵團三十萬人可能被解放軍追上包圍的危險,堅持要派兵回去救援。黃百韜兵團和四十五師相比,孰輕孰重,一目瞭然,但邱清泉寧可救援四十五師,也不肯全力救援黃百韜兵團,無非是他把四十五師看作自己的看家本錢,而把黃百韜兵團視為身外之物。

等到邱清泉兵團和李彌、孫元良兵團一起,被包圍在陳官莊、青龍集一帶,統帥部又要求杜聿明率三個兵團改變前進方向,向東南方向攻擊前進,去救援黃維兵團。邱清泉又是讓七十軍和七十二軍、七十四軍三個軍作為前面的攻擊部隊,輪番攻擊,甚至連他本來不信任的十二軍,他都已經派出去參加攻擊了,但第五軍仍然留著不動,不肯投入使用,生怕再受到損失。等到黃維兵團已經被殲滅的時候,華野和中野集中全部部隊圍攻杜聿明集團,這時候就是想突圍,也已經突不出去了,而這時候能夠救援的就只剩下李延年、劉汝明兩個兵團了,但這兩個兵團本來也沒有太多兵力,劉汝明兵團又是雜牌軍,裝備很差,自然也打不過來,杜聿明集團就只能坐以待斃了。

大戰之際,大兵團作戰,高級將領不顧大局,寧可不顧全局利益得失,去救援本來擔任掩護任務的後衛部隊,卻不肯全力救援已經被包圍的友鄰兵團,私心自用,毫無大局觀,離心離德,這樣的軍隊要是不失敗,那就太不科學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