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和秋瑾在日本留學時原本關係極好,為何秋瑾要對魯迅拔刀'

"

秋瑾和魯迅,雖說都是紹興老鄉,都曾在日本留過學,甚至在日本時都參加過同樣的反清愛國社團。但魯迅並不是秋瑾欣賞的愛國青年,為什麼這樣說呢?

"

秋瑾和魯迅,雖說都是紹興老鄉,都曾在日本留過學,甚至在日本時都參加過同樣的反清愛國社團。但魯迅並不是秋瑾欣賞的愛國青年,為什麼這樣說呢?

魯迅和秋瑾在日本留學時原本關係極好,為何秋瑾要對魯迅拔刀

(魯迅舊照)

一、留學生魯迅。

魯迅也出身於官僚家庭,但在他年少時,家中遭遇變故,以至家道中落,父親又在此時病故。雖然在紹興,還算得上是有臉面的人家,可是生活日漸窘迫,只是徒有虛名了。

同時,少年魯迅不能去參加科考走做官的路子,也不能入某個官僚的門下做幕僚,所以他走了第三條路,那就是去“洋學堂”讀書。

這種新派的學堂,在當時並不為中國人接受,許多人都認為去讀這種學堂的學生,是“把靈魂賣給了洋鬼子”,因此對這種學生非常鄙視。

魯迅要去讀南京的水師學堂,學費是8塊錢。就這點學費,魯迅母親還是籌措了很久,才湊齊的。

魯迅在南京讀書時,讀到了大量的外國著作。打開視野後的魯迅,看到衰敗殘破的國家,也在努力思考國家的前途和出路。

為了尋求救國真理,魯迅通過層層考試,最終憑著優異的成績,得到了官費留學日本的機會。

1902年,魯迅遠渡重洋,到東京弘文學院學習日語。

"

秋瑾和魯迅,雖說都是紹興老鄉,都曾在日本留過學,甚至在日本時都參加過同樣的反清愛國社團。但魯迅並不是秋瑾欣賞的愛國青年,為什麼這樣說呢?

魯迅和秋瑾在日本留學時原本關係極好,為何秋瑾要對魯迅拔刀

(魯迅舊照)

一、留學生魯迅。

魯迅也出身於官僚家庭,但在他年少時,家中遭遇變故,以至家道中落,父親又在此時病故。雖然在紹興,還算得上是有臉面的人家,可是生活日漸窘迫,只是徒有虛名了。

同時,少年魯迅不能去參加科考走做官的路子,也不能入某個官僚的門下做幕僚,所以他走了第三條路,那就是去“洋學堂”讀書。

這種新派的學堂,在當時並不為中國人接受,許多人都認為去讀這種學堂的學生,是“把靈魂賣給了洋鬼子”,因此對這種學生非常鄙視。

魯迅要去讀南京的水師學堂,學費是8塊錢。就這點學費,魯迅母親還是籌措了很久,才湊齊的。

魯迅在南京讀書時,讀到了大量的外國著作。打開視野後的魯迅,看到衰敗殘破的國家,也在努力思考國家的前途和出路。

為了尋求救國真理,魯迅通過層層考試,最終憑著優異的成績,得到了官費留學日本的機會。

1902年,魯迅遠渡重洋,到東京弘文學院學習日語。

魯迅和秋瑾在日本留學時原本關係極好,為何秋瑾要對魯迅拔刀

(秋瑾舊照)

二、留學生秋瑾。

秋瑾的性格在當時看來特立獨行,她吟詩作賦,飲酒習武,騎馬射箭……甚至大方地拋頭露面,去戲樓看戲。

這在當時的人看來,都是離經叛道,為人恥笑的行徑。然而她並不以為意,還給自己取了個“鑑湖女俠”的名號。

瀟瀟灑灑與城中有才之人常常歡聚,飲酒賦詩,下棋談心、對月撫琴……很有名士之風,亦無懼於路人的冷嘲熱諷。

不過,由於秋瑾家世了得,因此向她求婚的官家富少絡繹不絕。最終由她父親拍板,替她挑了湖南富甲一方的富少王廷鈞。

按說這樁婚事,多少有些委屈秋瑾。畢竟對方也就是個富二代,哪裡配得上她的傾世之才?

王廷鈞的家裡,自然也清楚這個理。所以當秋瑾帶著豐厚的嫁妝,嫁到他們家後,丈夫及公婆對她都是極親熱極友愛。

好歹是大戶人家,家裡的傭人雜役不少。因此秋瑾並沒有因嫁人,生活質量有所下降。其實,她只要和王廷鈞伉儷情深,循規蹈矩遵從生命的安排,那麼她在終老後,必然在王家的祠堂裡享有一席之地,從此承受王家子孫的敬拜。

然而清末亂世,列強入侵,清政府腐敗……種種不堪,讓秋瑾不能袖手旁觀。於是,她不顧王廷鈞阻攔,為求救國之真理,於1904年,前往日本自費留學。

"

秋瑾和魯迅,雖說都是紹興老鄉,都曾在日本留過學,甚至在日本時都參加過同樣的反清愛國社團。但魯迅並不是秋瑾欣賞的愛國青年,為什麼這樣說呢?

魯迅和秋瑾在日本留學時原本關係極好,為何秋瑾要對魯迅拔刀

(魯迅舊照)

一、留學生魯迅。

魯迅也出身於官僚家庭,但在他年少時,家中遭遇變故,以至家道中落,父親又在此時病故。雖然在紹興,還算得上是有臉面的人家,可是生活日漸窘迫,只是徒有虛名了。

同時,少年魯迅不能去參加科考走做官的路子,也不能入某個官僚的門下做幕僚,所以他走了第三條路,那就是去“洋學堂”讀書。

這種新派的學堂,在當時並不為中國人接受,許多人都認為去讀這種學堂的學生,是“把靈魂賣給了洋鬼子”,因此對這種學生非常鄙視。

魯迅要去讀南京的水師學堂,學費是8塊錢。就這點學費,魯迅母親還是籌措了很久,才湊齊的。

魯迅在南京讀書時,讀到了大量的外國著作。打開視野後的魯迅,看到衰敗殘破的國家,也在努力思考國家的前途和出路。

為了尋求救國真理,魯迅通過層層考試,最終憑著優異的成績,得到了官費留學日本的機會。

1902年,魯迅遠渡重洋,到東京弘文學院學習日語。

魯迅和秋瑾在日本留學時原本關係極好,為何秋瑾要對魯迅拔刀

(秋瑾舊照)

二、留學生秋瑾。

秋瑾的性格在當時看來特立獨行,她吟詩作賦,飲酒習武,騎馬射箭……甚至大方地拋頭露面,去戲樓看戲。

這在當時的人看來,都是離經叛道,為人恥笑的行徑。然而她並不以為意,還給自己取了個“鑑湖女俠”的名號。

瀟瀟灑灑與城中有才之人常常歡聚,飲酒賦詩,下棋談心、對月撫琴……很有名士之風,亦無懼於路人的冷嘲熱諷。

不過,由於秋瑾家世了得,因此向她求婚的官家富少絡繹不絕。最終由她父親拍板,替她挑了湖南富甲一方的富少王廷鈞。

按說這樁婚事,多少有些委屈秋瑾。畢竟對方也就是個富二代,哪裡配得上她的傾世之才?

王廷鈞的家裡,自然也清楚這個理。所以當秋瑾帶著豐厚的嫁妝,嫁到他們家後,丈夫及公婆對她都是極親熱極友愛。

好歹是大戶人家,家裡的傭人雜役不少。因此秋瑾並沒有因嫁人,生活質量有所下降。其實,她只要和王廷鈞伉儷情深,循規蹈矩遵從生命的安排,那麼她在終老後,必然在王家的祠堂裡享有一席之地,從此承受王家子孫的敬拜。

然而清末亂世,列強入侵,清政府腐敗……種種不堪,讓秋瑾不能袖手旁觀。於是,她不顧王廷鈞阻攔,為求救國之真理,於1904年,前往日本自費留學。

魯迅和秋瑾在日本留學時原本關係極好,為何秋瑾要對魯迅拔刀

(許壽裳舊照)

三、革命分歧。

秋瑾到了日本,通過同鄉會很快接觸到了民主革命,並且成為愛國社團中信念堅貞的一分子。

魯迅和許壽裳等人,都是浙江學會的革命骨幹分子。由於魯迅多次在集會上慷慨激昂地發表演講,激勵更多的人反清愛國。他的表現,給秋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從此二人免不了有些革命往來。

當時,日俄戰爭在中國東北眼看就要打起來,國內的形勢也越來越嚴峻。魯迅所在的浙江學會骨幹分子,認為不能光限於宣傳革命,還應該回國組織武裝起義,同時還成立了暗殺組織。

魯迅在許壽裳的介紹下,加入了暗殺組織。很快,他就被分配到了暗殺任務。

然而,就在行動之前,魯迅向組織提問,他去執行暗殺是可以立刻去的,只是萬一他死了,他的母親誰能替他照料?

魯迅的疑問,讓革命者們認為他是臨陣退縮,故意拿家中老母來做推託,因此眾人對他白眼相看。秋瑾知道後,更是嗤之以鼻,從此與他淡了交往。

"

秋瑾和魯迅,雖說都是紹興老鄉,都曾在日本留過學,甚至在日本時都參加過同樣的反清愛國社團。但魯迅並不是秋瑾欣賞的愛國青年,為什麼這樣說呢?

魯迅和秋瑾在日本留學時原本關係極好,為何秋瑾要對魯迅拔刀

(魯迅舊照)

一、留學生魯迅。

魯迅也出身於官僚家庭,但在他年少時,家中遭遇變故,以至家道中落,父親又在此時病故。雖然在紹興,還算得上是有臉面的人家,可是生活日漸窘迫,只是徒有虛名了。

同時,少年魯迅不能去參加科考走做官的路子,也不能入某個官僚的門下做幕僚,所以他走了第三條路,那就是去“洋學堂”讀書。

這種新派的學堂,在當時並不為中國人接受,許多人都認為去讀這種學堂的學生,是“把靈魂賣給了洋鬼子”,因此對這種學生非常鄙視。

魯迅要去讀南京的水師學堂,學費是8塊錢。就這點學費,魯迅母親還是籌措了很久,才湊齊的。

魯迅在南京讀書時,讀到了大量的外國著作。打開視野後的魯迅,看到衰敗殘破的國家,也在努力思考國家的前途和出路。

為了尋求救國真理,魯迅通過層層考試,最終憑著優異的成績,得到了官費留學日本的機會。

1902年,魯迅遠渡重洋,到東京弘文學院學習日語。

魯迅和秋瑾在日本留學時原本關係極好,為何秋瑾要對魯迅拔刀

(秋瑾舊照)

二、留學生秋瑾。

秋瑾的性格在當時看來特立獨行,她吟詩作賦,飲酒習武,騎馬射箭……甚至大方地拋頭露面,去戲樓看戲。

這在當時的人看來,都是離經叛道,為人恥笑的行徑。然而她並不以為意,還給自己取了個“鑑湖女俠”的名號。

瀟瀟灑灑與城中有才之人常常歡聚,飲酒賦詩,下棋談心、對月撫琴……很有名士之風,亦無懼於路人的冷嘲熱諷。

不過,由於秋瑾家世了得,因此向她求婚的官家富少絡繹不絕。最終由她父親拍板,替她挑了湖南富甲一方的富少王廷鈞。

按說這樁婚事,多少有些委屈秋瑾。畢竟對方也就是個富二代,哪裡配得上她的傾世之才?

王廷鈞的家裡,自然也清楚這個理。所以當秋瑾帶著豐厚的嫁妝,嫁到他們家後,丈夫及公婆對她都是極親熱極友愛。

好歹是大戶人家,家裡的傭人雜役不少。因此秋瑾並沒有因嫁人,生活質量有所下降。其實,她只要和王廷鈞伉儷情深,循規蹈矩遵從生命的安排,那麼她在終老後,必然在王家的祠堂裡享有一席之地,從此承受王家子孫的敬拜。

然而清末亂世,列強入侵,清政府腐敗……種種不堪,讓秋瑾不能袖手旁觀。於是,她不顧王廷鈞阻攔,為求救國之真理,於1904年,前往日本自費留學。

魯迅和秋瑾在日本留學時原本關係極好,為何秋瑾要對魯迅拔刀

(許壽裳舊照)

三、革命分歧。

秋瑾到了日本,通過同鄉會很快接觸到了民主革命,並且成為愛國社團中信念堅貞的一分子。

魯迅和許壽裳等人,都是浙江學會的革命骨幹分子。由於魯迅多次在集會上慷慨激昂地發表演講,激勵更多的人反清愛國。他的表現,給秋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從此二人免不了有些革命往來。

當時,日俄戰爭在中國東北眼看就要打起來,國內的形勢也越來越嚴峻。魯迅所在的浙江學會骨幹分子,認為不能光限於宣傳革命,還應該回國組織武裝起義,同時還成立了暗殺組織。

魯迅在許壽裳的介紹下,加入了暗殺組織。很快,他就被分配到了暗殺任務。

然而,就在行動之前,魯迅向組織提問,他去執行暗殺是可以立刻去的,只是萬一他死了,他的母親誰能替他照料?

魯迅的疑問,讓革命者們認為他是臨陣退縮,故意拿家中老母來做推託,因此眾人對他白眼相看。秋瑾知道後,更是嗤之以鼻,從此與他淡了交往。

魯迅和秋瑾在日本留學時原本關係極好,為何秋瑾要對魯迅拔刀

(陳天華畫像)

四、拔刀相向。

1905年,為了打壓清國留學生的革命熱情,清廷通過公使,向日本政府請求,希望日本政府能對清國留學生多加約束。於是,日本政府頒佈了《清國留學生取締規則》。

新規出臺後,引得留學生譁然一片。大家一致認為此規則有侮辱之嫌,於是罷課集會抗議,愈演愈烈。但是隨著事態發展,卻形成了兩派意見:一派堅決主張罷課回國,繼續革命興辦教育;另一派則認為,應該繼續留在日本學習。

秋瑾是第一派的骨幹分子,她四處演講,鼓吹革命,並一再勸說留學生歸國。

魯迅則認為新規則並未核實,不能武斷下結論。再說,他尚未完成學業,歸國亦只能一事無成,所以他成了第二派的擁躉。

日媒見清國留學生起了爭端,於是紛紛在報端發表社論,嘲笑他們“出於清國人自有的放縱卑劣的意志,其團結也頗為薄弱”。

憂於國難的革命者陳天華,難忍悲憤,為控訴日本政府而投海自盡。

此事引起軒然大波。秋瑾等激進革命黨人,甚至還私設法庭,在陳天華的追悼會上,秋瑾情緒激動,在會上把所有反對留學生歸國的人,包括胡漢民、魯迅等人都判處了“死刑”。並從靴子裡拔出倭刀,大喝:“投降滿虜,賣友求榮。欺壓漢人,吃我一刀。”

魯迅曾在臨死前說,他一個都不原諒。不過,對於“拔刀相向”的秋瑾,魯迅卻從沒有說過她一句不好。在棄醫從文後,魯迅還在好幾篇文章中,盛讚她的革命大義。由此可見,魯迅雖然不贊成秋瑾的主張,但他對革命者秋瑾,卻是相當尊敬的。

(參考資料:《1905年留日學生罷課運動始末》《秋瑾評傳》《魯迅回憶錄》)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