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險提示】 親子消費火爆 “寶媽”警惕這些陷阱

【風險提示】 親子消費火爆 “寶媽”警惕這些陷阱【風險提示】 親子消費火爆 “寶媽”警惕這些陷阱【風險提示】 親子消費火爆 “寶媽”警惕這些陷阱

近年來,親子消費已經從“吃飽穿暖”的需求演變為經濟現象,親子旅遊、親子攝影、親子餐廳炙手可熱,相關的商業模式創新層出不窮……親子消費市場的變化改變著千萬家庭的生活,但也存在不少消費陷阱。專家表示,面對侵權行為,消費者應拿起法律武器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親子消費領域暗藏“貓膩”

“90後”寶媽張庭的孩子剛滿兩歲,她們家今年的第一筆大開銷是給孩子購買5萬元的醫療和教育保險。孩子1歲前,張庭一直購買進口奶粉和紙尿褲。她說:“給孩子用的東西價格是其次的,最重要的是要保證質量和安全。”

對於孩子,父母往往抱著“要買就買最好”的態度,這也為一些不良商家提供了可乘之機。不少受訪者表示,親子消費中暗藏的陷阱防不勝防。比如“過度承諾”,商家宣傳“保證學會,不會全額退”“高學歷,一對一”等,以此吸引顧客預付費用。而承諾和宣傳多為口頭表達,為消費者維權存證設置了阻礙。

昆明市民徐雲鋒因為工作繁忙,到培訓機構聘請了“一對一”的家教為孩子輔導功課,他根據機構提供的材料,選了收費最高的輔導套餐。不料一段時間後,孩子反饋說,只要家長不在,老師經常在上課期間玩手機,對作業不聞不問,承諾的課程進度也沒有完成。徐雲鋒到機構投訴時才發現,這位宣稱“畢業於名校”的老師無法提供學歷證明。

遭遇“霸王條款”“明降暗漲”

商家單方面設置“霸王條款”也頗為常見,比如在關鍵部分模糊表述,附加“本店擁有最終解釋權”或“一經售出概不退款”等條款,發生糾紛後藉此逃避責任。張庭曾在一家親子攝影店鋪遭遇欺詐消費,商家在收取了數千元的費用後,卻聲稱套餐費用只包括拍攝,照片精修和提供原圖都要每張加收上百元。在陷入爭執之後,商家咄咄逼人,張庭擔心過度爭執影響孩子,最終只能以商家定下的“折扣價格”買下照片。

還有的商家“明降暗漲”,多見於電商的折扣促銷活動。如某圖書電商平臺銷售的兒童繪本套裝,平時標價200多元,在商家推出“滿100減50”的促銷折扣後,標價漲到500多元,按折扣算下來反而比日常價格貴了幾十元。

面對消費陷阱,不少家長缺乏維權意識,或是缺乏維權手段。許多家長髮現自己可能上當受騙時,能做的就是“換一家”。“投訴流程太麻煩,只能花錢買教訓了。”張庭無奈地說。

消費者應積極依法維權

據云南省消費者協會工作人員介紹,有關親子消費的投訴案例主要以預付式消費糾紛為主,培訓和早教是親子消費侵權的“重災區”,在處理此類投訴時面臨許多困難。

首先是在教育培訓類的侵權案例中,教育效果的顯現需要較長時間,中間變數較大,當家長髮現問題時往往已錯過最佳維權時機。其次,許多親子服務的質量效果難以評估,也導致維權過程中取證困難。徐雲鋒投訴家教未按承諾履行服務時,就遇到了難以提供證據的問題。

“家長從具備維權意識,到轉化為維權行動,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雲南凌雲律師事務所主任李春光說,針對此類消費陷阱,許多家長即使有維權意識也顧慮重重,比如維權成本、方式和效果等。

只要勇於維權,消費者還是能在一定程度上挽回損失。如昆明市消費者馮先生在某幼兒教育機構報名早教課程,並交付了3960元,由於教育機構頻繁更換老師,孩子不願意繼續學習,他要求對方退款未果,遂向當地消協反映。在消協組織了三次調解後,對方最終退還餘款2400元。

消費者應如何避免“陷阱”?雲南省消費者協會投訴部主任耿春光建議,消費者在辦理預付消費時,首先要看商家經營資質,是否持有證照合法經營,其次要觀察該店經營情況,是否正常持續經營,店牌店招及承諾內容是否存在虛假宣傳誤導消費。

“我們鼓勵消費者大膽依法維權。”耿春光說,發生消費糾紛時,如不能解決,應當收集好付款發票、合同以及協商時的錄音等有關證據,向12315平臺、當地市場監管部門或消費者協會投訴。

(來源:新華網)

《中國信用》

小編有話說

感謝您關注《中國信用》,和我們一起見證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新動態新進展新態勢。公眾號運營以來收到了很多用戶的支持和建議,給了我們很多幫助,在這裡《中國信用》編輯部對大家表示真摯的感謝,你們的支持是我們不斷前行的動力!

為了更好地向大家提供資訊服務,我們針對這段時間大家提出的疑問和建議,對一些事項做統一的答覆和說明,主要有以下幾條:

如何關注公眾號

掃右上方二維碼關注“中國信用”,或點擊屏幕右上角選擇查看公眾賬號,點擊關注,也可查找微信公眾號“中國信用”加入我們。

如果喜歡我們的內容,歡迎您發送給朋友或朋友圈。

如何投稿以及和小編互動

歡迎大家提供報道和稿源線索,或對雜誌提出寶貴建議,可在微信後臺與小編們即時互動,也可通過編輯部郵箱聯繫我們:[email protected]

如何訂閱雜誌

請諮詢010-56805037或010-56805193。

如何轉載文章

《中國信用》雜誌及微信公眾號文章如需轉載,請註明來源於《中國信用》。

(責編 王礫堯 製作 李明霞 審讀 吳限)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