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薪多少,值得你讓孩子成為“留守兒童”?

親子成長 育兒 編輯媽媽家有兒女 編輯媽媽家有兒女 2017-09-25

在頭條問答上看到一個提問,小有體會和感觸,忍不住絮叨絮叨。

提問如下:

本人30歲,座標山東,一兒一女。兒子三歲半,剛上幼兒園,女兒八個月。現全職在家。每年固定支出:學費兩萬,家庭保險三萬,養車一萬,衣食住行另算。老公收入僅夠日常開銷,現基本靠老本支撐支出。未來二寶一歲後打算上班。現面臨兩種選擇:

  1. 去北京上班,月薪一萬左右,可以給孩子提供更高品質的生活,但不能時刻陪伴孩子,孩子會成為留守兒童。

2. 在現在算不上幾線的城市上班,月薪兩三千,優點就是可以見證孩子的點滴成長。

如果是你,你會怎麼選擇呢?

月薪多少,值得你讓孩子成為“留守兒童”?


人的一生會面臨很多選擇,有的選項一旦錯過就不再,並且沒有挽回和彌補的可能;而有些選項的錯過卻只是一時的,今後可以通過其他方式另行補救。況且有些選項根本就類似塞翁失馬,焉知我們因此刻決定在日後所得的是禍還是福。

我覺得,這其實並不是一個特別難以抉擇的問題,只需要分析一下選擇這個月薪一萬元,具體的損失是什麼?這些損失日後是否可以補救回來,補救需要多大努力,效果又如何?

不妨首先來看看損失是什麼:

月薪多少,值得你讓孩子成為“留守兒童”?

一,損害孩子的身心健康

孩子三歲前是安全感形成的最寶貴和重要的階段,缺乏安全感會對其自信心的建立、健康心理的塑造、人際交往能力的形成等造成極大的阻礙。而幼兒的安全感本能地來自父母,父母充分且有質量的陪伴是另一種“人生初乳”,能夠給予孩子心靈、情感上的“免疫力”,孩子從中得到的營養要遠遠高於其他“代乳品”、“營養品”。如果並非絕對意義上的“生存需求”,所謂的“更高品質”的生活往往片面地指向物質,無異於“代乳品”和“營養品”,是有違生命健康規律的,也未必是孩子成長必須的,長期“服用”還很可能產生毒副作用。

所以,為了一份眼下月薪一萬的工作而讓孩子成為“留守兒童”,將極大地損害孩子身心的健康。

二,影響和諧的親子感情

生活中我們經常看到很多由祖父母、外祖父母一手帶大的孩子和自己的父母感情淡薄,甚至在疏遠中還透露著些許的敵意。物質方面,經常是孩子還沒有提出需求,父母就會主動、過度地滿足孩子;情感方面,過度、不自然的親近中隱藏著討好的成分。無矛盾時家長和孩子尚能風平浪靜的共處,一旦小有衝突,孩子們心底潛隱的牢騷、怨恨便會浮出水面:“你們從來沒有養育、關心過我,憑什麼管教我?”“誰稀罕這些東西,還不是因為你們心裡覺得對我有愧疚?”……相信這樣的話不會不深深刺痛父母的心。

所以,沒有充分且有質量的陪伴,父母與孩子之間就不會濃厚的感情,而沒有感情基礎的交流是很難達成理解的,這將為日後的家庭教育,親子溝通造成極大的障礙。

月薪多少,值得你讓孩子成為“留守兒童”?

三,放棄享受天倫之樂和自我成長的機會

養兒育女從本質上說是一種自私的表現,也是一場冒險。所謂“冒險”是指漫漫養育之路上充滿了指向生命、健康、情感、教育、成長等的陷阱和危險,沒有一定的能耐,父母和孩子都很難圓滿地抵達“理想之地”;所謂“自私”是因為我們從未徵得孩子的允許便將這個生命帶來人世、帶入我們的家庭,究其原因,無非是出自身為父母的我們的一己私慾。而這個“私慾”除卻生理上的一時欲求、傳統傳宗接代的觀念外,更多的恐怕是對天倫之樂的期盼。

養兒育女最大的成就和幸福莫過於看著孩子一天天成長,享受他們成長帶來的種種欣喜,同時在見證孩子長大的過程中實現自己的個人成長。而為了一萬元月薪的工作,放棄這種享受天倫之樂和實現自我成長的機會,實在是得不償失,試問生兒育女到底是為了什麼?


說了那麼多“損失”,也略略談一下“補救”,那顯然是待孩子到一定年齡,有合適機會時“重出江湖”,在經濟上補償之前的損失,在職場上找到一度缺席的自己。但不得不說,也不得不做的是,這種“補救”絕非召之即來的,需要我們提前做好學習、積累的功課,因為機會只會眷顧有準備的人。試想一個長時間來只知道機械地養育孩子而不知道多方面發掘自身的潛質,不注重逐步完善自己的人,即使有一天機會來了,自己也沒有實力和勇氣去。

月薪多少,值得你讓孩子成為“留守兒童”?

另外,還必須說一說的是,養育孩子絕對不是兒戲和心頭一熱、一拍腦門兒就可以做的事情,沒有做好充分的準備(經濟、情感、知識、經驗……)最好別草率行事。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