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行秦嶺古道——華州石頭峪

多竹林閒人獨行秦嶺古道

作者:荒原夜行人

石頭峪,古稱石堤谷,是1958年華金公路未通之前,商州通往關中的大道。商洛山民欲出關中,西路可出黑龍口到西安,東路石頭峪是首選。在無現代交通工具的年代,石頭峪是通往關中的陽關大道。

獨行秦嶺古道——華州石頭峪

“七十里峪,八十家店,山牆開門不上算”,其繁華之狀,可見一斑。遙想當年,驢馱馬載,肩挑擔擔,車水馬龍,絡繹不絕;山歌響起,響徹山谷,一呼百應,好不熱鬧。當時,峪中河岔水勢旺盛,兩岸水磨房林立,當地居民用它舂米磨面,榨油造紙,車水澆園。當時,清流激湧,平輪豎輪飛旋,磨聲錘聲、水打輪聲欸乃,吱呀叮咚聲數十餘里。據正史記載,唐朝駙馬郭曖老家的私磨和昇平公主的脂粉水磨就有好幾臺。人們充分利用這一天然動力資源,已達數千年。磨房屢毀屢修,盛況經久不衰。“石堤香輪”成了華州八景之一,寫進了華州古志書裡。

獨行秦嶺古道——華州石頭峪

石頭峪峪道長35公里,兩邊峰嶺相接,溝壑縱橫。山坡植被良好,峪道水草茂盛,滿谷翠綠,生機盎然。林中菖蒲、豬苓、黃芪、黨蔘等幾十種中藥材資源豐富,取之不竭。山間小道蜿蜒崎嶇,茂林修竹,枯藤老樹,小橋流水,鳥語花香,堪稱人間仙境。

獨行秦嶺古道——華州石頭峪

過五里場、石板岔,舊時客店遺址可見,雖淹沒在野草樹林之間,但舊時規模依稀可辨,有上房,有廈房。據父輩講,當年老曹在此開店,是嶺南必宿之地,一毛錢做頓飯,三毛錢住一宿,大有賓至如歸之感。

又是兩個與劉秀有關的民間傳說。一個是劉秀被王莽趕得無處逃,從倒溝峪逃進石頭峪。餓了,吃松子、柏仁、桑葚;渴了,喝泉水;累了住在山洞裡。一天,劉秀拉屎時不小心坐到松樹槎上,松油粘了屁股,罵道:你個絕茬的,從此,松樹砍後不再發芽。後來,劉備當了皇帝,坐了天下。老百姓問皇上,您咒松樹絕茬,那松樹斷種了怎麼辦?皇上說,飛籽成林。——現在,松樹籽都帶個尾巴,隨風飛揚。為了報恩,劉秀派人去給柏樹、桑樹掛燈,但派去的人不認得柏樹、桑樹了,把燈錯掛在楊樹上,把楊樹高興得拍手,而把柏樹氣得流淚,把桑樹氣得擰了一砸。

獨行秦嶺古道——華州石頭峪

另一個故事是玉皇大帝派天庭大將馬武、姚琪、鄧禹、馮異等人下凡保護劉秀,馬武是個懶漢,整日睡大覺,沒有及時投胎。玉皇大帝派人催促,馬武從南天門向下一看,劉秀已經十二了,被王莽趕得無處藏。馬武一著急,直接從南天門跳下來,落在石頭峪紅眼岔,看見一個討飯老頭的吊死在那兒,臉上的肉都被老娃野雀啄爛了。馬武板著屍體搖了搖,借屍還魂,來到人間,保護劉秀。——馬武生下來就是老漢,臉上有麻子。

獨行秦嶺古道——華州石頭峪

沿途好景不斷。過了瓦光廟,陰霾盡散,陽光明媚。樹大林深,枝繁葉茂;泉水溪流隨處可見。我懷疑“詩佛”摩詰寫“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千古名句時,不是隱居輞川,而是在這石頭峪裡了。

獨行秦嶺古道——華州石頭峪

再前行,碰到一位60多歲的山民,與其交談,知其人姓馬,還是我的遠房表姐夫。問其地名,說已到瓦光廟,距嶺頭上10裡。再走不遠就有房子,但沒有人。果不其然,幾處瓦舍掩映在樹蔭之間,真乃 “榆柳蔭後簷,桃李羅堂前”,只是不聞“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不見“依依墟里煙”,只見“雜草生中庭,青苔上階前”。

獨行秦嶺古道——華州石頭峪

到達康家坪,到王大爺家泡麵。王大爺80多歲了,兒孫都搬到山外住了,老漢故土難離,守著老房子和老伴的遺像,與青山綠水為伴,倒也自在。竹林閒人突發奇想,果有一天,能在此桃源之地租一茅庵,頤養天年,豈不快哉!

獨行秦嶺古道——華州石頭峪

告別王大爺,走不多遠,路邊有一平板石頭,在此休息10多分鐘繼續前行。經過天巖子、灰池子、陰山灣、東吉口、車家灣,一路好景不斷,道路也十分寬闊,大樹溝口至天巖子是簡易土鋪公路,雖可通車,但畢竟崎嶇坎坷,天巖子以下,都是水泥路面,有4、5米寬,靠河邊有水泥柱和鐵絲做成的防護欄。

獨行秦嶺古道——華州石頭峪

現在,石頭峪人煙稀少。原住民一部分自發的移民山外,一部分由國家移民扶貧,也搬到了華縣李莊,集中居住。除了瓦光廟的老馬,康家坪的王大爺,在東吉口見了一位老婦和一位劈柴的中年男子,臨近車家灣是看到一位男子,想問一下路,結果是個啞巴。車家灣以下,居民才逐漸多起來。養雞、養豬的較多。一少婦拉了一個一歲多的小孩,向上走,見了我,就“爺爺-爺爺”的叫個不停。

獨行秦嶺古道——華州石頭峪

農田大多數荒蕪。瓦光廟以上峪道全都成了樹林,有人種了兩塊土豆,康家坪以下土地多栽植核桃、板栗、花椒。有個叫“龍源生態農業科技公司”的,在石頭峪裡種植百合,但田地裡的百合並不多。

這是竹林閒人幾十年來第一次全天候休息!竹林閒人幾十年來為生計奔波,早年收入微薄,每逢假期即服苦役,貼補家用;及至中年,家中多有變故,內心孤獨,做了荒原夜行人;現雖說是竹林閒人,但諸多煩惱,難以釋懷。

圖文來源:荒原夜行人

整理編輯:華州文史薈萃

相關推薦

推薦中...